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加工精度就是指加工后的零件在形状、尺寸、表面相互边线等方面与理想零件的合乎程度。
它由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边线精度共同组成。
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
形状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之间的符合程度。
边线精度: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之间的实际边线与理想零件各表面之间的边线的合乎程度。
(二)机械加工精度获得的方法1.尺寸精度的赢得方法1)试切法这是一种通过试切工件—测量—比较—调整刀具—再试切—……再调整,直至获得要求的尺寸的方法。
2)调整法就是按试切不好的工件尺寸、标准件或对刀块等调整确认刀具相对工件定位基准的精确边线,并在维持此精确边线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对一批工件展开加工的方法。
3)定尺寸刀具法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具有一定尺寸的刀具或组合刀具,以保证被加工零件尺寸精度的一种方法。
4)自动控制法通过由测量装置、切削装置和焊接机构以及控制系统共同组成的掌控加工系统,把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调整和焊接加工等工作自动顺利完成,从而赢得所建议的尺寸精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2.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机械加工中赢得一定形状表面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轨迹法此法利用刀具的运动轨迹形成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
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即成形运动。
用这种方法赢得的形状精度依赖于机床的成形运动精度。
2)成形法此法利用成形刀具代替普通刀具来获得要求的几何形状的表面。
机床的某些成形运动被成形刀具的刀刃所取代,从而简化了机床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
用这种方法赢得的表面形状精度既依赖于刀刃的形状精度,又离不开机床成形运动的精度。
3)范成法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是在刀具与工件的啮合运动中,由刀刃的包络面形成的。
因而刀刃必须是被加工表面的共扼曲面,成形运动间必须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加工齿轮常用此种方法。
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方法研究

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方法研究一、引言机械加工中的精度检测与校正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械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机械加工精度检测方法机械加工精度检测通过测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参数来评估加工精度的合格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游标尺、千分尺等,可以直接读取尺寸参数,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的加工件。
然而,在复杂几何形状的加工件上,传统测量方法往往难以精确测量。
2. 光学测量方法光学测量方法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如激光测距仪、光学投影仪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量加工件的形状、位置精度等参数,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领域。
然而,光学测量方法存在测量范围有限、受环境光干扰等问题。
3. 三坐标测量系统三坐标测量系统可以测量加工件的三维形状、位置等参数,具有高精度和高测量范围的特点。
它通过测量加工件表面的坐标点,并根据坐标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得到加工件的各项精度参数。
三坐标测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中。
三、机械加工精度校正方法机械加工精度校正是针对检测出的加工误差进行修正,以达到规定的加工精度要求。
常见的校正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调整机床精度机床是机械加工的基础设备,其几何误差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机床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校正,可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常见的调整方法包括对导轨、滑块等部件进行调整和修复。
2. 优化刀具与切削参数刀具与切削参数也是影响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
通过优化刀具的选择、研磨和切削参数的调整,可以降低切削力和热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3. 修正工艺误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工艺误差,如温度变形、残余应力等。
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可以减小工艺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四、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的挑战与展望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精度检测仪器的开发、复杂加工件的测量和校正方法的研究等。
机械加工中尺寸精度的测量方法

机械加工中尺寸精度的测量方法试切法试切法是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的操作流程,反复开展,直到到达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
先从加工表面上试切出一个很小的部分,对这部分的尺寸开展测量。
接下来,根据测量结果和加工要求,对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相对的位置开展适当地调整。
然后再试切,再测量。
经过如此往复的两三次试切和测量之后,当被加工工件的尺寸到达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例如,箱体孔系的试镜加工就应用了试切法测量尺寸精度。
采用试切法测量尺寸精度不需要复杂的装置,而且可以到达一个很高的精度值。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工序比较复杂,需要开展多次的调整、试切、测量和计算,这样做效率较低,而且费时费力。
再有,这种方法对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有严重的依赖,质量不够稳定,所以往往只适用于较小批量的生产。
试切法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称为配作。
配作是以已经加工好的工件尺寸为基准,对另一个或者多个相配的工件组合在一起开展加工。
对被加工工件的尺寸须要到达的要求,是以与已加工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
调整法调整法是利用样件或标准件,如机床上的定程装置、对刀装置或是预先调整好的刀架,修正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准确相对位置,使之到达需要的尺寸精度,然后再以此标准对一批工件开展加工的方法。
因为尺寸已经在加工之前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再需要开展试切,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
例如,采用铳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对刀块确定。
相比于试切法,调整法拥有更加稳定的加工精度和更高的生产率。
这种方法对机床操作员工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机床调整员工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调整法常用于零件的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在机床上按照已经事先确定的刻度盘刻度进刀,然后再开展切削,这也是调整法的一种类型。
这种方法需要在大批量生产之前,先采用试切法,确定刻度盘上的刻度。
定尺寸法定尺寸法是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精度的方法。
它开展加工所使用的刀具,如较刀、扩孔钻、钻头等,都具有非常标准的尺寸精度,利用该刀具的尺寸来决定加工面的尺寸,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可以得到较高的精度。
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方法是指利用机床和切削工具对金属、合金、塑料等材料进行切削、锻造、焊接、抛光等操作,以达到工件设计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不同的机械加工方法有着不同的加工精度,下面将对常见的几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进行详细介绍。
1.车、铣、刨、磨加工:
车、铣、刨、磨加工是最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之一,其加工精度通常可达到0.01mm级别。
其中,精度最高的是磨加工,其加工精度可达到0.001mm级别。
而车、铣、刨加工的加工精度相对较低,通常在0.01mm 至0.015mm之间。
2.钻削加工:
钻削加工是通过钻头旋转和轴向进给运动,以及工件的切削超前量来进行的。
其加工精度一般可达到0.02mm级别。
3.线切割加工:
线切割是利用金属丝或者金刚线经过电火花腐蚀加工,从而将工件切割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其加工精度可达到0.005mm级别。
4.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放电现象进行切削的一种加工方法,其加工精度可达到0.001mm级别。
5.冲压加工:
冲压加工是通过冲床对金属板材进行冲裁、弯曲、深冲等形变加工的方法。
其加工精度一般在0.05mm至0.1mm之间。
6.锻造加工:
锻造加工是通过加热和机械力的作用,改变金属原始形状并获得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方法。
其加工精度通常为0.2mm至0.5mm之间。
7.激光加工:
激光加工是利用激光束对工件进行切割、焊接等加工的方法。
其加工精度通常可以达到0.01mm级别。
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精度测量的5大方法

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精度测量的5大方法1.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工件的外径、内径等直径尺寸的测量。
该方法主要基于对比的原理,使用已知尺寸的模具或测量工具与待测工件进行对比测量。
常用的比较测量工具有卡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比较测量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准确度较低。
2.坐标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尺寸测量方法之一、它利用测量机床等设备,将工件放置于坐标系中,通过测量机床的坐标轴和传感器实现工件尺寸的测量。
坐标测量法适用于复杂工件尺寸的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等优点。
3.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光学传感器或测量仪器对工件尺寸进行测量。
光学测量法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如曲面、曲线等。
常用的光学测量仪器有投影仪、显微镜、激光跟踪仪等。
光学测量法具有高精度、非接触、能够获取多个尺寸和形状参数等优点。
4.探触测量法:探触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机械探针对工件进行接触式测量的方法。
常见的探触测量法包括测微仪、测针、激光测距仪等。
探触测量法适用于表面形状复杂或无法用其他测量方法测量的工件。
它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和能够获取多个尺寸参数等优点。
5.三坐标测量法:三坐标测量法是一种先进的工件尺寸测量方法,通过三坐标测量机对工件进行测量,能够快速地获取工件各个尺寸参数。
三坐标测量法适用于高精度工件尺寸测量,具有高精度、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总结来说,机械加工中的工件尺寸精度测量方法有比较测量法、坐标测量法、光学测量法、探触测量法和三坐标测量法。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保证工件的质量和精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1)一、填空1、机械加工中,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四种。
2、切削加工中,工件上通常存在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三个表面。
3、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4、切屑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崩碎切屑四种。
5、刀具磨损的形式有前面磨损、后面磨损、前后面或边界三种。
6、刀具磨损的原因硬质点磨损、粘接、扩散、化学四个方面。
7、刀具磨损经历初期磨损、正常磨损、急剧磨损三个阶段。
8、目前用得最多的刀具材料仍为高速钢、硬质合金两种。
9、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切削用硬质合金分为YG类、YT类、YW类三类。
10、切削液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个作用。
11、常见的切削液的使用方法喷淋法、高压冷却法、喷雾法有三种。
12、按照万能程度分机床可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三种类型。
13、为了实现切削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运动,机床必须具备执行件、动力源、传动装置三个基本部分的元件。
14、车刀按其用途,可分为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切断车刀三种类型。
15、砂轮的特性取决于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和组织五个参数。
16、工业上常用的人造磨料有刚玉类、碳化硅类、高硬度磨料类等三类。
17、砂轮的组织是指磨料、结合剂和孔隙三者体积的比例关系。
18、外圆磨削方式可分为纵磨法和横磨法两种形式。
19、无心外圆磨削有贯穿磨法和切入磨法两种磨削方式。
20、齿轮加工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类。
21、齿轮精加工常用剃齿、珩齿和磨齿三种方法。
22、圆周铣削有逆铣和顺铣两种方式。
23、在孔加工中,钻孔和扩孔统称为钻削。
24、刨床类机床主要有牛头刨床、龙门刨床和插床三种类型。
25、配合选择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计算法和实验法三种。
26、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27、加工表面质量是指表面粗糙度、波度、及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
28、表面层冷作硬化程度,从冷硬层深度h、表面层的显微硬度及硬化程度N表示。
机械加工质量

(4)调整误差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各种各样 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准确,因此必 然会产生误差,这些误差称为调整误差。
2、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1)工艺系统的刚度 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切削力、传动力、惯
性力、夹紧力、重力等外力的作用下,各环节将 产生相应的变形,使刀具和工件间已调整好的正 确位置关系遭到破坏而造成加工误差。例如,在 车床上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会 发生变形,使加工出的工件出现两头细中间粗的 腰鼓形
第七章 机械加工质量
尺寸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形状精度
加 工 质 量
表面质量
位置精度 表面粗糙度
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一节 概述 一、机械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所谓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几何 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 置)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 度高,加工精度也高;反之则加工精度低。机 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 度三项内容,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3)定尺寸刀具法 用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刀 具进行加工,使加工表面达到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的 加工方法。如用钻头、铰刀、键槽铣刀等刀具的加 工即为定尺寸刀具法。定尺寸刀具法生产率较高, 加工精度较稳定,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产类型。 4)自动控制法 把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控制机构 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使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 刀具的补偿和切削加工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从而 自动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该方法生 产率高,加工精度稳定,劳动强度低,适应于批量 生产。
原始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加工前就存 在的工艺系统本身的误差(几何误差),包括加 工原理误差,机床、夹具、刀具的制造误差,工 件的安装误差,工艺系统的调整误差等;另一方 面是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受热变形、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和刀具的磨损等引起的 误差,以及加工后因内应力引起的变形和测量引 起的误差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5章机械加工精度

用。
§5.2 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5.2.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在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主要有下述四种:
1. 试切法——是指操作工人在每一工步或走刀前进行 对刀,然后试切出很少一部分加工表面,测量其尺寸 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再适当调整,再试切,
再测量,直到被加工尺寸达到精度要求为止,再切削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方向的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
影响程度是不同。当原始误差与工序尺寸方向一致时, 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
这是分析加工精度问题时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三角形0AA′中,有如下关系:
ΔY2=R2-R02=(R0+ΔR)2-R02=2R0ΔR+ΔR2
刀尖在Y方向上的位移引起Leabharlann 径的加工误差为:P =πm
因π为无理数,而车床交换齿轮齿数是有限的,不可
能得到精确值,必然导致工件导程误差。这是因近似
速比的成形运动所引起的加工原理误差。
注意:采用近似加工原理,一定会产生加工误差,
但是它确保了加工的可能性,并在保证一定加工精度
的前提下,可简化加工过程,简化机床、刀具的结构, 提高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
(1) 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2) 工艺系统原始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控制;
(3) 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原始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
响及控制; (4) 加工总误差分析与估算; (5) 保证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2.机械加工精度的研究方法 1) 单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 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分析单项 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变化规律。一般不考虑其 它因素的同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1、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 试切法--加工时先在零件上试切一小段,进行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与要求尺寸的差值,用进给机构或其它方法调整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然后再进行试切、测量、调整,直至达到规定的尺寸,最终正式切削出整个待加工表面。
试切法的效率低,对操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高精度零件的加工。
2)调整法--按试切好的工件或标准样件或对刀装置等,调整刀具相对于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一位置,从而获得零件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调整法多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3) 尺寸刀具法--零件的尺寸精度是由具有肯定尺寸的刀具或组合刀具保证的,常用于孔、槽面、成形表面的加工。
4) 自动掌握法--通过尺寸测量装置、进给机构和掌握机构组成的刀具位置掌握系统,使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的补偿调整和切削加工等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逐步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自动掌握法实际上是一种自动化了的试切法。
2、外形精度的获得方法:
① 成形运动法--使刀具相对于工件做有规律的切削成形运动,从而获得所要求的零件表面外形,如轨迹法、展成法、相切法和成形刀具法等,常用于加工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球面、回转曲面、螺旋面和齿形面等。
② 非成形运动法--通过对加工表面外形的检测,由工人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整加工,以获得所要求的外形精度。
尽管非成形运动法是获得零件表面外形精度的最原始方法,效率相对比较低,但当零件外形精度要求很高(超过现有机床设备所能供应的成形运动精度)时,常采纳此方法。
例如,0级平板的加工,就是通过三块平板配刮方法来保证其平面度要求的。
3、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
① 一次装夹获得法--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在一次安装中,由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位置关系保证。
② 多次装夹获得法--通过刀具相对工件的成形运动与工件定位基准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保证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
③ 非成形运动法--利用人工,而不是依靠机床精度,对工件的相关表面进行反复的检测和加工,使之达到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