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
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

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引言在音乐的世界中,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欢快节奏的音乐形式。
它起源于19世纪俄罗斯,并通过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表达出俄罗斯人民的热情和快乐。
本文将深入探讨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
起源1.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俄罗斯。
这是一个富有民俗色彩的音乐形式,源于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2.它结合了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和钢琴的表现力。
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以其明快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而闻名,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快乐的感觉。
特点1.旋律清晰明快: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旋律通常由简洁连贯的乐句构成,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节奏欢快活跃:波尔卡舞曲的独特特点使得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在节奏上更显活跃、欢快。
它通过快速的音符分布和强烈的音乐动态来增加音乐的活力。
3.套曲形式: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常以套曲的形式出现,由多个节目组成。
每个节目都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并通过艺术家的演奏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表达。
4.强调和声技巧: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在和声方面非常注重技巧和变化。
它包含丰富的和弦进行和对位技巧,使得音乐更加丰满和具有层次感。
影响1.音乐文化交流: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旋律和节奏吸引了全世界的听众。
它成为俄罗斯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对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演奏要求艺术家具备高超的钢琴技巧。
它推动了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和发展,使得钢琴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
3.音乐教育推广: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通常在音乐教育中广泛传授。
它帮助学生培养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一些著名作品•《赫尔姗京娜波尔卡》: 由作曲家列夫·伊万诺维奇·谢多夫作曲,这是一首富有活力和快乐的曲子,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波尔卡钢琴曲的特点。
•《雪山波尔卡》: 由作曲家亚历山大·斯梅特纳作曲,这首曲子以其欢快的节奏和富有活力的旋律而闻名。
俄罗斯钢琴艺术风格特征及其教育浅析

俄罗斯钢琴艺术风格特征及其教育浅析俄罗斯钢琴艺术风格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音乐风格和表现方式源于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其教育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文将对俄罗斯钢琴艺术风格的特征及其教育进行浅析。
1.强调技巧和精准性俄罗斯钢琴艺术注重技巧和精准性,在演奏中求得完美的技巧表现和精准的演奏技巧。
这种风格要求演奏者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水平,能够将技术表现得非常精湛。
2.注重表现力和情感俄罗斯钢琴艺术风格非常注重表现力和情感的表达,演奏者在演奏时要能够在技巧表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情感、音乐性和音乐表现力,使乐曲更具感染力。
3.强调复杂和变化多端的节奏俄罗斯钢琴音乐节奏复杂多变,旋律线也繁复多彩,演奏时注重节奏感,准确把握节奏,通过音乐表现出良好的节奏感和强烈的节奏变化。
4.倾向于较暗沉的音乐情绪俄罗斯音乐倾向于较暗沉的音乐情绪,即使在欢快的音乐中,也多带有严肃的色彩。
演奏时通常注重音色的构筑,通过浓重的音色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内心世界。
二、俄罗斯钢琴教育的现状俄罗斯钢琴教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一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严谨,注重基础训练,重视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钢琴时会被要求掌握基本的技巧,如手指的灵活性、动态控制、音符的清晰等等。
此外,俄罗斯钢琴教育侧重于对音乐的深入了解及对钢琴技巧的研究。
由于俄罗斯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很多教育家和钢琴家都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1.强调个性发展俄罗斯钢琴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学习钢琴时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2.注重钢琴技巧的训练俄罗斯钢琴教育重视技巧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动态控制、音符的清晰等方面。
只有这些技巧掌握得好,才能使音乐表现得更加精准和动人。
3.突出音乐的人文精神俄罗斯钢琴教育强调音乐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深入领悟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20世纪中叶俄罗斯声乐教学特色借鉴与反思

20世纪中叶俄罗斯声乐教学特色借鉴与反思20世纪中叶,俄罗斯声乐教学以其独特的特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在音乐教育方面,俄罗斯一直被以技术严谨、声音深沉、情感表现力强为标志,这些特点在声乐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文将就俄罗斯声乐教学中的特色进行阐述,并对其进行反思。
一、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色(一)声音组织与发声技巧严谨俄培养歌唱家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他们的发声技巧,这不仅是一种物理技巧,更是一种精神技巧,需要通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增强自我意识来完成。
俄罗斯声乐教学注重学生的声音组织和发声技巧,方法严谨,要求科学,注重讲究。
首先,俄罗斯声乐教学强调正确的呼吸方式,认为深呼吸像火车的火车头,它带动了许多散发的火车头,所以演唱的时候也应该将呼吸导入到全身各处,使所有相关的肌肉都能正确参与。
其次,俄式发声技巧注重气息的控制,声音的控制和发声量的控制,在声音的艺术效果和唱歌的表现力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二)注重情感表达俄罗斯声乐教学与欧美传统唱法有较大不同的一点是,注重歌唱家情感的表达。
俄罗斯歌唱家讲究准确的发声技巧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对俄式歌曲的好听程度和表现力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们运用高超的发声技巧,刻画出细腻真实的情感,表现了深邃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人生。
(三)个性化的指导俄罗斯声乐教学较为注重“个性化”指导,即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自己的特点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声音和训练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针对每个学生,要有个性化培养和指导方案。
在单一水平的训练之外,俄式训练还会增加更多的场景式演唱练习,让歌唱家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更好地吸收歌曲中的内涵和深度。
二、反思(一)有些学生在开始的阶段中不能够支持俄式发声技巧的要求,导致不必要的压力因为俄罗斯声乐的发声技巧相同,在声音的监督和指导下,强调的也非常一致,这使得许多学生在最初的阶段中出现了迷茫,而且在技巧上和情感上出现了问题。
许多学生对课程和题材的标准和实践的实践要求过于苛刻。
俄罗斯音乐中的独特和声

俄罗斯音乐中的独特和声
俄罗斯音乐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和声。
在俄罗斯音乐中,和声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音乐赋予了特殊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俄罗斯音
乐中的独特和声,深受民族音乐、宗教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影响,创造出了具有俄罗斯风格
的独特和声。
俄罗斯民族音乐是俄罗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富于原始和质朴的特点。
在俄罗
斯民族音乐中,和声表现出了浓郁的本土色彩。
以古老的俄罗斯唱诗为例,这是一种古老
的宗教音乐形式,它采用了独特的和声结构和音乐模式。
这种形式的和声特点是声部的自
由流动和声音的互相交错,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
俄罗斯民族音乐中的和声常常
表现出对大自然和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深切感知,赋予音乐以静谧而又深情的氛围。
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俄罗斯音乐也逐渐融合了西方的和声理论和技巧。
18世纪后期,西方的古典音乐开始在俄罗斯流行,西方的和声理论和技巧逐渐被引入俄罗斯音乐中。
俄
罗斯作曲家们开始吸收西方和声的创作方法,使得俄罗斯音乐的和声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经常出现丰富的和声变化,通过声部的交错和叠加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这种西方风格的和声使得俄罗斯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情感表达力。
俄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俄国民歌的艺术特色俄罗斯民族是一个艺术天分极高的民族。
广袤的大地,悲壮的历史,为无数特立独行的天才作曲家创造独特旋律提供了素材;漫长的黑暗统治,恶劣的自然环境,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动力与激情。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俄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回首那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在一个不知自由为何物的国度,即便是用以抒发心声的音乐,也被统治者限制在僵化的条文之中而难逃专制的魔掌。
较之西欧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俄罗斯无疑后起之秀。
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前,俄罗斯对西欧古典音乐几乎是闻所未闻。
当时的东正教会定下严厉教规,使得莎士比亚以后两百年,印刷术出现后三百年,教会仍然牢牢控制着所有领域。
他们禁止民众涉足音乐,对教会音乐亦横加限制,乱挥斧钺,艺术和音乐的传播皆在被操控甚至随意篡改之列。
在圣歌演唱中,教会有意剔除了乐器与和声,理由是神圣的上帝不能被器乐所干扰,更不能被和声对位所淡化。
东正教文化坚决反对文艺复兴,抵制宗教改革和骑士时代任何新知识的传播与发散。
另外,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也为沙皇遗留下了歧视妇女的东方传统。
这一切大大阻碍了欧洲音乐技法在俄罗斯的传播。
由于自我封闭,俄罗斯人孤陋寡闻,只了解古罗马的舞者,却对十一世纪以来歌唱爱情的游吟诗人和十二世纪以来德国的诗人音乐家一无所知。
而在天主教或新教国家,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常识。
那些用竖琴演唱诗歌的流浪艺人的即兴表演,通常会被教会作为异教徒和魔鬼的诱惑而被处罚;其乐器往往被包裹起来浇上油焚烧;政府官员有责任仔细审查他们的每一行歌词,以寻找“魔鬼”的蛛丝马迹。
这无疑是俄罗斯历史上不堪回首的梦魇。
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
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演出。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出现了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
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

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早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欧洲引进古典音乐。
但直至19世纪初期,俄罗斯的音乐艺术才真正开始受到西欧各国音乐艺术大规模和实质性的影响。
由于此时的俄罗斯尚未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音乐体系,其音乐作品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音乐语言,无论从音乐的演奏、演唱技巧还是舞台的艺术表演都显然在无形中延续和发扬着西欧音乐的传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9世纪的俄罗斯乐坛相继诞生了被视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格林卡及其继承者达尔戈梅斯基、在世界乐坛大显身手的“强力集团”以及后来登峰造极的柴可夫斯基,他们的音乐彰显了俄罗斯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们共同造就了俄罗斯音乐艺术空前未有的辉煌。
一、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开路先锋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1857)出生在俄国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庄园主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退休的将军。
1812年,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斯摩棱斯克,那时格林卡才8岁。
卫国战争期间,格林卡的邻居和亲戚给他讲述了许多关于游击队英勇善战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和珍贵的记忆,战争中御敌牺牲的英雄们无时无刻在激励着小格林卡。
格林卡在青少年时期就曾悉心钻研西欧古典音乐,并在1830-1833年间亲赴西欧学习古典音乐。
1934年,格林卡回到彼得堡,着手创作歌剧《伊万苏萨宁》。
此后不久,这部歌剧在彼得堡剧院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开山之作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这部充满高度爱国主义精神、讴歌人民英雄的历史歌剧打破了俄罗斯音乐的传统格局,成功地拉开了俄罗斯民族音乐蓬勃发展的序幕。
19世纪初的俄罗斯,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1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决定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俄罗斯文学的极大繁荣也为该民族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许多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内容题材。
俄罗斯歌曲的特点

俄罗斯歌曲有着独特的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特点:
1. 情感丰富:俄罗斯歌曲注重情感的表达,通常富有激情、深沉和浪漫的情感色彩。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经常传递出深情和内心的感受。
2. 抒情和民歌风格:俄罗斯歌曲经常采用抒情、悲伤、浪漫和民俗风格。
它们常常具有旋律舒缓、柔美、抑扬顿挫的特征,以及独特的音调和音乐模式。
3. 强调合唱和多声部演唱:俄罗斯歌曲经常采用多声部的合唱形式,重视声部的配合和协调。
这种演唱方式营造出深厚、浑厚的音乐氛围,给人深刻的印象。
4. 土地色彩:俄罗斯歌曲往往与俄罗斯的大地和自然景观相关,在歌曲中表达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情感。
5. 夸张和热情:俄罗斯歌曲有时倾向于夸张和热情的表达,音乐和歌词常常带有戏剧性和战斗精神,间或流露出戏剧化的情绪和感觉。
总的来说,俄罗斯歌曲以情感丰富、抒情和民俗风格、强调合唱和多声部演唱,以及与土地和祖国相关的主题等为特点。
这些特点赋予了俄罗斯歌曲独特的韵味和魅力,使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备受瞩目。
俄罗斯音乐中的独特和声

俄罗斯音乐中的独特和声俄罗斯音乐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传统。
俄罗斯音乐中的独特和声是其特色之一。
和声是指不同声部或不同乐器在音乐演奏中所形成的和谐关系。
俄罗斯音乐中的独特和声是指其独特的和声结构和声部编配方式,体现了俄罗斯音乐的特殊风格和魅力。
本文将对俄罗斯音乐中的独特和声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俄罗斯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俄罗斯音乐中的和声具有丰富多彩的声部编配方式。
在俄罗斯音乐中,常常采用多声部的编配方式,如三声部、四声部或更多的声部。
这种编配方式可以使不同的声部在音乐演奏中相互呼应,形成丰富的和声效果,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在俄罗斯合唱音乐中,多声部的编配方式被广泛应用,体现了俄罗斯音乐中的独特和声风格。
俄罗斯音乐中的和声常常表现为富有磅礴气势的情感。
俄罗斯人民性情中的豪放和激情在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俄罗斯音乐中,常常可以感受到那种激昂澎湃的情感,这种情感常常是通过和声的编配方式来表现的。
在俄罗斯宗教音乐中,常常可以感受到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这种气氛往往是通过和声的编配方式来表现的。
俄罗斯音乐中的和声是其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俄罗斯音乐中的和声具有独特的和声规则和技巧。
俄罗斯音乐中有着丰富的和声规则和技巧,这些规则和技巧对音乐的演奏和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俄罗斯音乐中,和声规则和技巧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性的东西,更是一种具体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段。
通过这些和声规则和技巧,演奏者可以更好地表现音乐的独特风格和特色,使音乐更加饱满和生动。
俄罗斯音乐中的和声规则和技巧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音乐中的和声体现了其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俄罗斯音乐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在俄罗斯音乐中,和声常常表现为那种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文化特色。
通过和声的表现方式,可以感受到俄罗斯音乐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
俄罗斯音乐中的和声是其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早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欧洲引进古典音乐。
但直至19世纪初期,俄罗斯的音乐艺术才真正开始受到西欧各国音乐艺术大规模和实质性的影响。
由于此时的俄罗斯尚未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音乐体系,其音乐作品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音乐语言,无论从音乐的演奏、演唱技巧还是舞台的艺术表演都显然在无形中延续和发扬着西欧音乐的传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9世纪的俄罗斯乐坛相继诞生了被视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格林卡及其继承者达尔戈梅斯基、在世界乐坛大显身手的“强力集团”以及后来登峰造极的柴可夫斯基,他们的音乐彰显了俄罗斯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们共同造就了俄罗斯音乐艺术空前未有的辉煌。
一、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开路先锋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1857)出生在俄国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庄园主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退休的将军。
1812年,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斯摩棱斯克,那时格林卡才8岁。
卫国战争期间,格林卡的邻居和亲戚给他讲述了许多关于游击队英勇善战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和珍贵的记忆,战争中御敌牺牲的英雄们无时无刻在激励着小格林卡。
格林卡在青少年时期就曾悉心钻研西欧古典音乐,并在1830-1833年间亲赴西欧学习古典音乐。
1934年,格林卡回到彼得堡,着手创作歌剧《伊万苏萨宁》。
此后不久,这部歌剧在彼得堡剧院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开山之作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这部充满高度爱国主义精神、讴歌人民英雄的历史歌剧打破了俄罗斯音乐的传统格局,成功地拉开了俄罗斯民族音乐蓬勃发展的序幕。
19世纪初的俄罗斯,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1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决定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俄罗斯文学的极大繁荣也为该民族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许多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内容题材。
格林卡曾与诗人普希金、茹可夫斯基等交往甚密,十二月党人的政治主张和普希金的文学创作思想直接影响了格林卡。
19世纪40年代,果戈理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对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乃至其后的“强力集团”的音乐创作理念均带来很大的启迪。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涉猎极宽,而且能准确把握俄罗斯民族现实音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他体裁丰富、形式各异的音乐作品既具俄罗斯鲜明独特的民族性,又能合理借鉴西欧古典音乐的精髓和先进经验;即能表现史诗般的英雄气概,又不失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可谓19世纪俄罗斯音乐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
继格林卡之后,其忠实的朋友、着名作曲家亚谢达尔戈梅斯基(1813-1869)积极追随格林卡,成为他的直接继承者,他们共同开创了俄罗斯民族乐派和古典乐派,被公认为当时俄罗斯乐坛的领军人物和影响19世纪俄罗斯音乐进程的关键性人物。
达尔戈梅斯基虽然没有格林卡所信奉的那种古典音乐的清晰完整性,但他的音乐却非常贴近俄罗斯当时的现实生活,十分忠实于自然。
在达尔戈梅斯基的创作实践中,他通常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强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方面,并且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个性的、局部的和特殊的心理刻画方面,而格林卡却往往致力于在一切精神状态或心理形象中去发现共同的和典型的东西。
在创作方法方面,达尔戈梅斯基与19世纪40年代的文学艺术新思潮较为接近,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尤其善于用批判的意识去对待和剖析所描写的事物,他能准确而直接地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再现于自己的音乐作品之中,而且能巧妙地将一些鲜明的社会倾向贯穿于其中。
达尔戈梅斯基对声乐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室内乐歌手。
他创作的三幕歌剧《水仙女》根据普希金的同名诗作改编而成,其旋律素材来源于俄罗斯民歌。
这部歌剧是继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之后的又一部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力作,同时也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它们共同奠定了俄罗斯民族歌剧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结构。
该剧于1856年5月16曰在圣彼得堡首次公演并取得极大成功。
在现实主义原则思想的指导下,达尔戈梅斯基把《水仙女》的题材视为在纯朴的、毫无矫揉造作的生活背景下上演的一出富于深刻人性的心理剧。
与格林卡相比较,达尔戈梅斯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更具鲜明的个性。
虽然其创作领域相对较窄,但他在有限的艺术创作领域却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化艺术魅力,创作出极具鲜明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在创作中,达尔戈梅斯基往往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描写人的个性化社会生活特性上,这就给传统的俄罗斯音乐带来新的生机并能借此拓展新的创作领域。
达尔戈梅斯基的音乐创作,虽然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与普希金和格林卡时期的文艺创作思想一脉相传,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已明显超越了前者的艺术范畴,并有不少开拓创新之处。
俄罗斯民族乐派中最具才华的代表人物之一穆索尔斯基曾赞誉达尔戈梅斯基是“音乐真理的伟大教师”,足以可见达尔戈梅斯基在这一时期俄罗斯民族乐派中的显赫地位。
二、“强力集团”: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中坚力量19世纪60至70年代,俄罗斯音乐进入繁荣时期,其显要的标志即是以格林卡的学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7-1910)为首的“强大有力的音乐家集团”(简称“强力集团”)的崛起。
这个音乐家群体的创作素材大多取自于俄罗斯民间曲调、民间传说和相关的文学着作,这一群体中的音乐家均旗帜鲜明地倡导现实主义,在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方面也不约而同地显现出令人赞赏的艺术创作才能。
他们都试图从格林卡的作品中去获取启益和营养,并共同沿着格林卡闯出的艺术创作之路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
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思想信念和奋斗目标走到一起,为建立、繁荣和深化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们已成为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中坚力量。
在“强力集团”作曲家群体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中,巴拉基列夫的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以及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等等,均为其颇有代表性的作品。
除此之外,在作曲家群体中产生的一些优秀的交响曲和歌剧也非常具有影响力,在听众中流传甚广。
这些作品,不仅在创作风格而且在作曲技巧方面,都为当时的俄罗斯音乐注入了不少新的血液和活力。
“强力集团”作曲家群体所展现的共同特点,一方面是他们欣然接受俄罗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思想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民主倾向,他们同情农民,厌恶沙皇的专制统治和腐朽的政治制度。
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坚持认为俄罗斯的音乐必须发扬光大本民族的精神,而唯有民族民间音乐才是俄罗斯民族精神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
这种共同的信念和思想,将各路精英聚集在一面旗帜下,并使其在相互切磋式的艺术创作中不断弘扬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和民间音乐风格。
然而,真正把“强力集团”的音乐创作推向顶峰的当属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这两位奇才。
巴拉基列夫是一位称职的专业作曲家,同时也是第一位在作品中明确体现“强力集团”集体意志力和音乐创作倾向、风格的领军人物。
“强力集团”中的另一位成员居伊,兼有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的双重身份,虽然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才能稍逊一筹,然而,其文采飞扬的评论文章却为“强力集团”的声名鹊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众所周知,能以为数不多的作品而名垂青史的作曲家在历史上可谓鲜而有之,但“强力集团”中的鲍罗丁理应名列其中。
他不仅是一个尽职的医生、化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在对位、和声结构、不协和音的运用等诸多表现手法方面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他的得意之作——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乐曲色彩明亮,旋律优美动听,东方韵味浓厚,堪称上乘之作。
其印象主义的和声色彩与迷人的管弦乐配器语言,使后来的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从中受益匪浅。
相比之下,该作曲家群体中最为出众和全面的一位成员当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的专业特长主要表现在管弦乐配器及和声方面,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等美妙动听的乐曲,而且还着有《管弦乐法原理》《实用和声学教程》等专业教科书,无论在管弦乐配器的艺术实践还是理论素养方面,他都是理所当然的佼佼者。
最后,还将向大家介绍“强力集团”中一位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穆索尔斯基,他被誉为近代现实主义音乐和自然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他是音乐家中自学成才的典范,他那种多少带点神经质的性格特征使他尤其善于观察人类心灵最细微的变化,这一点也使他对那些身心受到伤害或遭遇悲惨命运的人群总能表现出一种坦诚而又深切的同情,从而使人的自然情感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最为真实的流露和宣泄,并能淋漓尽致地加以发挥。
总的来看,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创作语言和表现手法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期俄罗斯音乐中最为独特的,他不仅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繁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整个西方音乐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正值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自上而下的“农民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这次改革虽然是沙皇政权为缓和矛盾,延续其政治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改良主义措施,但同时又是俄国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俄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也随之而迈入一个生机盎然、富于创造性的新时期,当然,音乐界也不例外。
俄国民族主义的音乐创作群体“强力集团”,对于国家、民族的希望乃至人类的自由情感颇具真切的理解,并且他们能将这种理解和情感非常真挚地浸润在他们的作品中。
三、柴可夫斯基: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集大成者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又出现了一位更为伟大的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他的音乐创作生涯始于“强力集团”作曲家群体最为活跃和昌盛的19世纪60年代,到了70至90年代初,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逐步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他将自己的音乐创作与整个俄罗斯民族文化乃至西方传统音乐文化成功融合在一起,其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民族特色见长,同时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人文精神。
倘若要问:谁是俄罗斯音乐的集大成者?答案只有一个:非柴科夫斯基莫属。
柴可夫斯基曾这样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
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中那些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19世纪80年代中期,柴可夫斯基对于那种漫游式的生活开始感到厌倦,于是从1885年起便在距莫斯科不远的乡间定居下来。
1885-1893年期间,柴可夫斯基步入晚年,其音乐艺术创作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作品中诸如歌剧《黑桃皇后》,《曼弗雷德》交响曲,第五和第六交响曲,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等等佳作,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
在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中,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尤为着名。
除上所述,他还有一些对俄罗斯民族民间生活采用素描式的作品也显得异常精妙,这些作品生动地表达了乡民的幽默和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