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关于商业模式这一主题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下载这一主题的文献并进行全面分析,主要从商业模式的概念、构成要 素、研究流派和主要研究议题等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商业模式 文献分析 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近年来, “商业模式”一词在实践界出现的日益频繁,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也正方 [1-3] 兴未艾。多位学者明确提出商业模式应该作为一个研究构念,如 等。事实上,现在对于 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以“business model”为主题或标题,在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上检索, 出于文献本身的理论水平和可供后续研究的借鉴意义出发, 本文选择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并仅单选检索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1998 年至今收录的文 献, 从检索的结果共得到各类文献 1470 篇。 并根据检索结果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综述。
二、商业模式当前研究的基本概况
(一)文献研究数量及引文趋势分析 从表 1 的引文报告可见, 学者们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尤其是在 2010 年后,该主题的研究数量和被引用数量呈现出倍增的状态,正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 研究领域。因此,本文将检索得到的 1470 篇文献下载并进一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阅读,对 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行梳理。 表 1 以“business model”为主题搜索结果的 SSCI 引文报告(1998-2015)
资料来源:来自 Web
of
Science 引文报告
当我们进一步以文献的被引次数作为文献影响力的指标进行降序排序, 选择被引次数大 于 40 次以上的文献,共得到 20 篇文献,对这 20 篇文献同样进行引文研究发现,这些高被 引文献在近年出现的越来越多,被引用次数也在 2010 年后显著增加,这进一步说明这一领 域的研究不但数量增加,而且研究成果的质量也不断增强。 表 2 根据引文被引次数排序对搜索结果的 SSCI 引文报告(1998-2015)
资料来源:来自 Web of Science 引文报告

(二)文献主要研究方向分析 进一步根据该数据库附带的文献分析功能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初步 分析(见表 3) ,以 BM 为主题发表的这些文献,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贸易经济、信息科 学图书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操作研究管理科学等五个方面。 表 3 以“business model”为主题对文献的研究方向分析检索结果
研究方向 BUSINESS ECONOMICS 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 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MMUNICATION 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 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
资料来源:来自 Web of Science 分析检索结果
记录数 860 152 150 128 90 83 78 58 53 52
占 % 58.503 % 10.340 % 10.204 % 8.707 % 6.122 % 5.646 % 5.306 % 3.946 % 3.605 % 3.537 %
柱状图
而如果进一步将搜索精炼为以 “business model”为标题,检索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1998 年至今收录的文献,并对得到的 316 篇文献进行同样的研究方向分析, 则发现(见表 4),商业模式的研究有近 70%都集中在商业经济这一研究方向。当将分析范围 限定在引文次数最多的 20 篇文献范围时,这一比例则又进一步上升到 80%(见表 5) ,说明 商业模式方向的主流研究及高水平成果大都聚焦于商业经济, 这或许正说明商业模式这一构 念更适合于运用在商业经济这一研究方向,或在商业经济中表现更为明显。 表 4 以“business model”为主题对文献的研究方向分析检索结果
研究方向 BUSINESS ECONOMICS ENGIN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MPUTER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ENERGY FUELS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S
资料来源:来自 Web of Science 分析检索结果
记录数 219 32 23 22 20 20 16 14 8 6
占 % 69.304 % 10.127 % 7.278 % 6.962 % 6.329 % 6.329 % 5.063 % 4.430 % 2.532 % 1.899 %
柱状图
表 5 根据引文被引次数排序对研究方向分析检索结果
研究方向 BUSINESS ECONOMICS 记录数 16 占 20 的 % 80.000 % 柱状图

PUBLIC ADMINISTRATION ENGINEERING 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资料来源:来自 Web of Science 分析检索结果
6 2 2
30.000 % 10.000 % 10.000 %
(三)文献主要的出版物及作者分析 从商业模式这一主题的文献的来源出版物分析,排位靠前的期刊分别是哈佛商业评论 (HBR) 、工业营销管理(IMM)、长远规划(LRM) 、国际信息管理期刊(IJIM)等偏实践运 用型的刊物,刊物的级别和影响因子不是特别高,其中长远规划(LRM)专门于 2010 年出 了一期针对商业模式的专刊(special issue) 。这说明商业模式的研究似乎更强调实战性,这 一构念和相关研究强调现实意义和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意义, 在理论意义和分析上, 还不是 非常成熟, 这将在本文后面对商业模式术语和该领域研究的成熟度中进一步来说明。 但我们 也发现,近年来,在战略管理期刊(SMJ) 、组织科学(OS) 、管理期刊(JOM)等管理类 TOP 期刊中出现了商业模式这类主题的文章, 说明随着研究的深入, 这类研究逐步被主流期刊所 重视和接受,未来存在很大潜力。 表 6 以“business model”为主题对文献的来源出版物分析检索结果(top 10)
来源出版物名称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LONG RANGE PLANNING ENERGY POLICY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MANAGEMENT DECISION
资料来源:来自 Web of Science 分析检索结果
记录数 52 29 26 24 22 19 17 16 15 15
占 % 3.537 % 1.973 % 1.769 % 1.633 % 1.497 % 1.293 % 1.156 % 1.088 % 1.020 % 1.020 %
柱状图
从商业模式为主题进行文献作者的检索结果分析发现(见表 7) ,该领域研究成果丰硕 的作者分别是 Zott、Amit、Chesbrough 等,而进一步根据被引频次高低排序得到最高的 20 篇文章作者中(见表 8) , Amit、Zott、Chesbrough 和 Christensen 等四位战略管理和创新 管理方面的大牛排在最前面。前两位以商业模式为主题共同署名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文章, 并因为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而一夜成名;而 Chesbrough 和 Christensen 则早在研究商业模式 之前就名声在外,他们分别是开放式创新和破坏式创新的提出者。 表 7 以“business model”为主题对文献作者的分析检索结果(top 10)
作者 ZOTT C AMIT R 记录数 9 8 占 % 0.612 % 0.544 % 柱状图

CHESBROUGH H CASADESUS-MASANELL R BOUWMAN H CHRISTENSEN CM GEORGE G RICART JE WHINSTON AB WILLIAMS K
资料来源:来自 Web of Science 分析检索结果
8 7 6 6 6 6 5 5
0.544 % 0.476 % 0.408 % 0.408 % 0.408 % 0.408 % 0.340 % 0.340 %
表 8 以“business model”为主题按文献被引排序的作者分析检索结果
作者 AMIT R ZOTT C CHESBROUGH H CHRISTENSEN CM
资料来源:来自 Web of
记录数 4 4 2 2
占 20 的 % 20.000 % 20.000 % 10.000 % 10.000 %
柱状图
Science 分析检索结果
三、商业模式研究的主要议题
当前文献对商业模式这一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商业模式的内涵界定、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炼、商业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商业模式构念的意义及内涵 当前虽然对商业模式这一主题的研究正日益增多, 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相关的理论远未形成共识。 这体现为对商业模式这一构念的内涵界定、 构念本身的意义等方 面远未取得一致,更不用说形成研究的统一范式或一致性的框架。 首先,从商业模式的概念分析(见表 9) ,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这一构念做出了不同的 界定。究其原因分析,商业模式这一构念本身源自于现实归纳(Practice deduction)而非理 论演绎( Theoretical induction ) ,其构念本身包含了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大伞构念” [5] [4] (umbrella construct) 。正是由于商业模式构念结构过于松散,内容过于丰富 ,本身整合 [6] [7] 了太多的内容 ,导致对模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非常模糊 。由于商业模式描述了企 业是如何像一个系统一样工作, 它是对以资源和能力的投入为基础、 通过建构企业所处的价 [8] 值链和外部网络,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描述 。它本身需要涵括企业商业经营的多种 要素与活动,它包含了企业内部资源、能力、战略主张、外部的价值链以及盈利方式等企业 经营管理的多个方面, 由此学者们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以及理解对商业模式这一 构念做出了侧重点不同的界定。Morris 等将商业模式的定义归为三类:盈利观、运营观和 战略观。盈利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运营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结构化 的配置, 强调内部流程和基础管理; 战略观认为商务模式应该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的市场定位, [9] 跨组织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机会,强调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虽然学者们对商业模式内 涵的界定很不一致,但现有商业模式概念都强调了商业模式的几个重要特征:(1)商业系统 聚焦价值,包含创造和获取两方面。前者试图解释企业如何工作、如何从获取原材料直到向 最终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取利润; 后者是前者持续进行的保证。 价值创造和获取之 间需要形成一定平衡。 (2)商业模式具有系统性,它描述了企业是如何像一个系统一样工作

[8]
。 表 9 商业模式概念描述例举 时间 1996 定义 商业模式是公司选择顾客、定义并差异化其产品和服务、定义其自 身任务及外包任务、构造资源、走上市场、为顾客创造效用并获取 利润的总和 商业模式是是企业能够获得利润的模式和战略 商业模式是按照顾客互动、 资产构造和知识杠杆三个矢量来设计战 略的一个协调性计划 商业模式是关于企业如何在竞争性环境中取得利润的一系列假设 商业模式是对创造和持续一项竞争性业务的重要相互依赖系统的 设计 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用资产杠杆来为利益相关者产生价值 商业模式是对商业成功最关键的商业伙伴和买主的价值流、 例如牛 和逻辑刘等三个要素的唯一混合 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通过明确其在价值链上的定位而赚钱 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赚钱并随时间持续获得利润流的陈述 商业模式是企业及其合作者的网络创造、营销、传递价值和关系资 本给顾客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以产生和带来持续利润流的陈述 商业模式是企业构造和实用资源从而为顾客提供较其他竞争者更 好的价值并赚钱的方法 商业模式是对为通过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所涉及的交易内容、 结 构和治理的描述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一个价值网络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潜在核心逻 辑和战略选择的一种表述 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结构、设计、模式、计划、方法、假设和陈述
作者 Slywotsky
Slywotsky and Morrison Venkatraman and Henderson Picken and Dess Mayo and Brown Boulton et al Mahadevan Rappa Steward and Shao Dubosson-Torbay et al Afuah and Tucci Amit and Zott Shafer et al Morris et al
1997 1998 1998 1999 2000 2000 2000 2000 2001 2001 2001 2005 2005
资料来源:来自 Morris 等(2006) 。
正是由于商业模式本身构念过于丰富和涵括内容相对宽泛, 因此有很多学者质疑商业模 式构念本身的合法性和研究意义,如 Porter(2001)甚至认为商业模式只具有修辞学意义而 已。针对这一情况,洛桑学派代表人物 Osterwalder 通过描述和展示商业模式证明了商业模 式的普遍性,并为后续概念和工具的构建奠定基础来实现的(见图 1)。基于此, 他提出了 基于存在论的商业模式总体框架, 对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 述[10]。国内还有学者对商业模式构念存在的理论意义从可证伪性、有用性和普适性三个方 [4] 面进行了论证 。商业模式构念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将企业的内外部同时纳入对企业成功的 [8] [7] 解释框架中 。商业模式构念有利于整合不同的理论视角,特别是战略管理的不同视角 。 商业模式是来源于多个理论体系要素间的平衡关系, 因此从构念内部来看, 势必协调了多个 理论,这也导致其构念的多维度性及其内涵外延的宽泛性。 (二)商业模式构念包含的要素分析 要厘清商业模式构念,明确商业模式所包含的内部要素结构及其关系就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许多学者都试图从实际的案例或者理论推演中提炼商业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从表 10 中总结部分文献看,这些文献所提出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同构念本身一样,远未形成一 致,各自提炼的要素中包含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产 品、服务,支持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内部战略、组织结构、财务运营与治理及传递产品和服务

的渠道,到企业外部的客户、网络及其最终实现利润等企业重要的商业活动的环节。 表 10 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归纳 作者 Horowitz Viscio Pasternak Timmers Markides Donath Chesbrough Rosenbaum Gordijn et al Linder and Cantrell Hamel Afuah and Tucci Weill and Vitale Amit and Zott Alt and Zimmerman Raypor Jaworski Bets Gartner and and and 年份 1996 1996 1998 1999 1999 2000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2 2003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价格、产品、配送、组织特征、技术 全球化核心、治理、业务单元、服务、联系 产品、服务、信息流建构、业务行动者及角色、行动者受益、收入 产品创新、顾客关系、基础设施管理、财务 客户理解、市场策略、公司治理、企业的内部网络、额外的网络能力 价值主张、目标市场、内部价值链结构、成本结构金额、利润模式、 价值网络、竞争战略 行动者、市场分割、价值提供、价值行为、股东网络、价值界面、价 值传递、价值交换 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过程模式、网络激活的业务 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客户界面 客户价值、范围、价格、受益、连接获得、实施、能力、可持续性 战略膜表、价值命题、收益来源、成功因素、渠道、和性能力、客户 细分、IT 基础设施 交易内容、交易结构、交易治理 使命、结构、过程、受益、合法性、技术 价值簇、市场空间提供物、资源系统、财务模式 资源、销售、利润、资本 市场提供物、能力、核心技术投资、结余
资料来源:来自龚丽敏(2012) 。
Osterwalder 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总体框架(见图 1),在这个框架中,商业模式应包含以 下四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How” ; 在这里是指企业赖以创造价值的资源和能力; 二是“What”; 是指企业通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来提供反映其自身价值主张的产品和服务;三是“Who” ; 是指企业通过营销渠道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最终顾客, 其逆过程是从顾客那里搜集需求信息 反馈给价值创造部门;四是“ How much” ;这里是指企业确定成本和收益模式,最终从价 值创造过程中获取价值。
图1 基于存在论的商业模式总体框架 资料来源:来自 Osterwalder(2003)

由此可见, 尽管现有文献对商业模式概念和内部构成要素未取得共识, 但仍凸显了一个 [9] 核心主题一一价值。学者们认为,商业模式抓住了商业系统聚焦的精髓 。商业模式解释了 [1; 11] 广泛的现象,即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新方式 ,包含了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系统 整合等多个内容。因此,本文认为应当从价值主张、价值系统整合、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 具有统领性和系统性并且体现企业内外范围与过程性以及要素间相互紧密关系的概念作为 商业模式的内在要素和维度。 价值主张是对顾客及其伙伴(如供应商)从业务中获得的价值的 描述。它回答了一项业务到底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什么价值。一旦价值主张得到了确立,就 [10] 确定了如何创造价值和为谁创造价值的问题 。 价值的创造和获取是商业模式最为重要的内 [6] 容 。价值创造解释了企业如何从获取原材料直到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利,这 [8] 回答了“企业是如何工作”的问题 。无论是价值创造活动,还是价值获取活动,其基础都 是资源、能力及结构,其中组织结构是价值的承载,包含组织内部结构以及组织外部结(如 交易结构)和价值链结构。由此可见,商业模式的创新或者差异首先强调价值主张和价值创 造的不同,突出为顾客和利益相关者带来不一样的价值和利益或者更方便快捷的获取它们。 同时,从商业模式要素间关系分析, 商业模式要素间关系是相互 (reciprocal) 和非线性 (nonlinear)的。因为价值创造过程、价值获取过程及两者间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表 11 商业模式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分析
Business model ontology Value Proposition Target Customer Distribution Channel Customer Relationship Value Configuration Capability Partnership Cost Structure Revenue Model
Hamel
√ √

√ √
√ √
√ √ √



√ √
Linder and Cantrell
Tapscott, Ticoll et al. Afuah and Tucci Gordijn Petrovic, Kittl et a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eill and Vitale
St?hler
资料来源:来自 Osterwalder,2004,PhD defense,HEC Lausanne
(三)商业模式主要研究领域及研究内容分析 根据对搜索的文献的进一步研读, 结合数据库提供的初步研究方向的结果分析, 本文认 为,目前对商业模式的分析,主要的研究集中于三个领域:战略管理、创新创业管理以及贸 易营销。 表 12 商业模式主要研究领域及议题分析 类别 1 研究领域 战略管理 关注点 商业模式与 企业竞争优 势关系 不同层次商 业模式 商业模式要 素构成 研究内容 商业模式创新过程, 商业 模式与战略的关系, 商业 模式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商业模式本身如何实现 价值创造、 商业模式创新 实现 商业模式要素及组合, 商 业模式的分类 研究方法 案 例 研 究、理论 推演 统计方法 代表人物 Amit、Zott
2
创新创业
Chesbrough 、 Christensen 、 Casadesus-Masanell Clemons Osterwalder Coombes 、 、
3
市场营销
案例研究
资料来源:在龚丽敏等(2013)基础上整理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的第一个重要领域是战略管理领域的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在战略 管理中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商业模式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主要有两条研究主线: (1) 商业模式本身如何实现价值创造,从而实现企业竞争优势;(2)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企 [12] 业新竞争优势的获取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改变企业既有的商业模式,更好的探索市场、 开拓业务,实现竞争优势提升。如企业家利用商业模式的变化来实现网络变化、重塑产业结 [13] 构并重新分配价值 、开创新的市场等。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创新创业领域的商业模式研究。 这些研究有几个 共同点:(1)在讨论商业模式创新时,文献多数并不精确定义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而是 常以经验研究的结果作为后验式的证明,这可以用商业模式的“大伞特征”来解释。(2) [6] [14] 常常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技术 或企业生态系统演化 同时纳入考虑。 创业也是商业模式研 [9] 究的一个传统视角 ,在商业模式研究各层次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这一视角常用于商业模 式创新障碍的解释。 表 13 商业模式研究重要文献的研究问题与理论基础 重要文献 Zott and Amit,2008 Zott and Amit,2007 Amit and Zott,2001 Rajgopal,2003 Werbach,2000 Calia et al,2007 研究问题 产品市场战略和商业模式匹配对绩效的影响 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企业的关系 运用电子商务环境的商业模式来创造价值 商业模式与网络效果的互动 企业联合的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网络如何提供必需资源以改变商业 模式以获得全球竞争力 创业型商业模式的理论探索,企业家精神对商 业模式的影响 企业通过新的商业概念获得竞争优势 主要议题 价值链 边界问题 技术创新 企业网络 企业网络 创新网络 网络理论 相关理论 Porter 价值链 企业理论、创业理论 熊彼特创新 企业网络、关系
Morris et al, 2005
企业家精神
创业理论
Laaksonen,2005
企业资源和 能力 收益
资源观、能力观
Sainio and Marjakoski,2009
收入逻辑、收入模型和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
交易成本理论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进一步根据将该领域发表文献的本引频次高低分析该主题的重要文献(见表 13) ,可以 发现,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价值链理论、熊彼特创新、企业资源观、战略网络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四)商业模式作用的内在机制分析 这些研究关注商业模式的前因后果及其他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 在商业模式的前因表里 的研究方面,首先,外部环境如技术等的变化会对商业模式的变化带来影响,如 Laaksonen (2005)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行业的整合和分裂,企业应通过资源和能力 的动态整合,重新建立商业模式以应对变化。Pateli and Giaglis(2005)的研究指出,考虑 技术变革与商业模式变化时,需考虑环境权变性。还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网络对商业模式 的改进具有重大意义[15]。其次,来自于企业内部的领导者个人因素也会对商业模式变革带 来能动作用, 如 Yotova (2005)研究发现, 企业家态度、 领导技能对商业模式变革产生影响。

对商业模式具有的后果的研究分析,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 商业模式有助于获取创新价值 [11; 3] 。新商业模式的引入导致产业转型,影响企业生存,影响企业绩效 。商业模式的创新 [16] [17] 能改变产业结构 ,促进新创企业形成 ,促进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文献还研究了商业 [18; 3] 模式可能具有的调节效应。如研究商业模式作为战略——关系的调节变量 ,研究商业模 [6] 式作为技术——价值关系的调节变量 。
[6]
四、商业模式未来研究的展望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 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 业逻辑。 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 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 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 入的要素。从本文前面的综述可见,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常常停留在不具体的和含蓄,对于商 业模式重要要素的一致性认同仍旧缺乏。 因此, 未来该领域的研究, 首要的任务是挖掘具有概括性和普适性商业模式的重要要素 与维度。 商业模式本身内涵及其丰富, 如何从众多纷繁复杂而又相互关联作用的要素中抽取 重要雅俗, 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而又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可以采取理论演绎和现实归纳相结 合的方法,在当前文献研究基础上,根据商业模式构念本身的价值逻辑,形成初步的要素, 并通过选择不同产业情景下不同企业进行扎根研究, 比较分析归纳检验, 来实现商业模式要 素的内部信度和外部效度。 其次,分析特定情境下成功商业模式的内部要素构架与关系。成功的商业模式意味着 架构内部要素间的匹配或均衡。 因此, 未来的研究可以比较分析不同行业类型或同一行业内 不同企业中可能存在多种成功商业模式的构架及其原因, 不同商业模式类型对企业具有的作 用。 最后, 未来的研究可以重视对商业模式的历时变化原因与结果的分析。 研究引起商业模 式变革的内外部原因与阻碍因素,商业模式具有惰性与刚性,如何驱动商业模式的变革,商 业模式内部各个要素如何变化, 相互如何影响, 它们如何适应企业内外部变化而发展并实现 与之协同的。商业模式变革与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什么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Chesbrough, 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 354-363. [2] Morris, M., Schindehutte, M., Richardson, J., Allen, J. Is the Business Model a Useful Strategic Concept? Conceptual, Theoretical [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Strategy, 2006. 17(1): 27-50. [3] Zott, C., Amit, R. 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1): 1-26. [4] 龚丽敏, 江诗松, 魏江. 试论商业模式构念的本质、 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J]. 外国经 济与管理, 2011. 33(3): 1-9. [5] Ghaziani, A., Ventresca, M. J. Keywords and cultural change: Frame analysis of Business model public talk, 1975-2000[J]. Sociological Forum, 2005. 20(4): 523-559. [6] Chesbrough, H., Rosenbloom, R. S.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2. 11(3): 529-555. [7] Hedman, J., Kalling, T. The business model concept: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empirical illustr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2(1): 49-59. [8] 龚丽敏. 新兴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中国制造企业的证据[D]. 浙江大 学. 2012.

[9] Morris, M., 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 58(6): 726-735. [10] Osterwalder , A. 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 : A proposition in design science approach[D]. Universite de Lausanne. 2003. [11] Zott, C., Amit, R.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7. 18(2): 181-199. [12] 龚丽敏 , 魏江 , 董忆 , 江诗松 , 周江华 , 向永胜 . 商业模式研究现状和流派识别 : 基于 1997-2010 年 SSCI 引用情况的分析[J]. 管理评论, 2013. 25(6): 131-140. [13] Johnson, M. W., Christensen, C. M., Kagermann, H.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86(12): 50-+. [14] Adner, R., Kapoor, R. V. Value Cre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 How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31(3): 306-333. [15] Calia, R. C., Guerrini, F. M., Mourac, G. L. Innovation networks: From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business model reconfiguration[J]. Technovation, 2007. 27(8): 426-432. [16] Gambardella, A., McGahan, A. M.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Industry Structure[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 262-271. [17] Casadesus-Masanell, R., Zhu, 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imitation: the case of sponsor-based business model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34(4): 464-482. [18] Shafer, S. M., Smith, H. J., Linder, J. C.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J]. Business Horizons, 2005. 48(3): 199-207.
Literature review on research of business model Abstract: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pay attentions to the topic of business model (BM).
This paper analyzes all these researches after download through data library “web of science”, the review includes four aspects: concepts of BM, elements of BM, main research streams and topics of BM, then points to future research area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business model; literature analysis; review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综述

商业模式理论发展现状综述 1:商业模式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出现非常多的研究成本,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很多的方面,所以说,很多的学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向都对商业模式进行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成果也都不同。从总体上看,商业模式的理论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根本性质与目标进行的研究结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资源获取、生产、营销、售后、研究开发、客户资源、成本及收入等等。所以,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他会涉及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所以商业模式的研究需要研究者都能够用创新性的思维,不会被局限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商业关系和经营管理理论有更进一步认知,让以后利用其理论更加的简便。 2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商业模式这个词语,第一次是出现在《经营研究》这一篇文章中的。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了被学者们所研究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商业模式称之为经营理论,而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将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国外的学者加里·哈默尔以及C.K. 普拉哈拉德两人,所提出的“战略意向”这一概念也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意义。他们通过对世界上的成功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具体规划,因为成功的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规划规划出来的,所以,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的一种意象。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多,20世纪 90年代后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通用 性概念,找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的总结越来越完善,提出的观点就越来越符合一般规律。当商业模式的概念比较清晰之后,学者们就开始对商业模式的一般模型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优秀、系统的观点出现。 3: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要远远晚于国外关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所以国内商业模式研究的成果、阶段,也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理论研究阶段的。在我国当前的理论研究阶段中,我国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还主要是处于商业模式的跟踪研究阶段。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中提出的“何为商业模式”中,提出的理论都是应用性的研究理论,其最终成果缺乏相关理论成果的支持,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内后续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有西南财经大学的罗珉教授、曾涛博士,以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程愚博士。他们各自都在自己所著的文献中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导读:: 准则体系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 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 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1。 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 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 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 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通过对 CNKI 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 733 篇上市公司,其中期刊论文 622篇,博士论文 0 篇,硕士论文 95 篇,会议论文 16 篇。 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 3 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见表 1)。 表 1 盈利模式相关文献检索情况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 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上市公司,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 17。 吴晓求(2004) 18 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 他提出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应该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从而带动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摘要: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只包括核心利益相关者、微观视角的商业模式或包括所有宽泛利益相关者、宏观视角的商业生态。本文在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之间建立起中观视角的新概念——共生体,为同个商业生态中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建立起同一个坐标系,使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也为企业创新、重构商业模式提供更为广阔但又不过于宽泛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为更好阐述理论,本文采取DG公司的商业模式重构过程作为共生体概念导入、逻辑解释和理论体系建构的单案例研究样本。关键词: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生态利益相关者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a business model defines a transaction structure that involves stakehold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transa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forms and so on, among these stakeholders, and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symbion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focal firm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models of its stakeholders. By proposing this innovative concept, we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acro (Business Ecosystem) and micro (Business Model) views and therefore broaden our thinking of business model. The concept of “symbionts” in business model that we create provides a share coordinate system for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same business ecosystem, making it possible to compare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directly. What’s more, it allows us to analyze a focal firm's business model in a micro viewpoint, which may suggests how to restructure or reform the focal firm in a surgical way based on the anatomic picture of the company. We focus o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an old-lined agriculture firm in China to better explain our theory. Key Words:Business Model, Symbionts, Business Ecosystem, Stakeholders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管理学科,研究对象为企业组织及其内部各部门、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为人员、组织和产业。评价标准则为运营的业绩指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既定资源禀赋的最大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对象为焦点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交易方式等组成的交易结构总和。视角进一步拓展,微观至焦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处于企业内部、具备独立投入产出、独立利益诉求、独立权利配置,如物流、信息平台、支付平台等),宏观至整个商业生态,包括焦点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竞争对手,甚至焦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等等。评价标准则是价值的创造、传递效率。观察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创造和传递,焦点企业从中获得多大的价值等。 这种视角的拓展,具备三方面意义:第一,从商业生态等宏观结构定位焦点企业的价值

大数据分析驱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4年第1期(总第20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No.1,2014Total No.20 大数据分析驱动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 李艳玲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发展催化了大量的相关产业,也带来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机 遇。大数据问题迅速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最高层面。商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诸多的时代挑战,分析企业在应用与研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大数据环境下所带来的商业机会的新变化与新思路,思考并探索如何让我国在商业模式创新中迅速适应大数据环境,并有效利用新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刻不容缓,文章探讨了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并对大数据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1-0055-05 [收稿日期]2013-11-10 [作者简介]李艳玲,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研究。 由于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 在最近及未来几年中,各种新的、强大的数据源会持续爆炸式地增长,过去曾经用的名词“信 息爆炸” 、“海量数据”已不足以描述数据的增长态势,2011年5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MGI )发表一篇名为“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大数据:未来创新、竞争、生产力的指向标) 的研究报告,“Big Data ”(大数据)这个关键词便开始流行起来。 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 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按EMC 的界定,其中的“大”是指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 规模左右;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形成PB 级的数据量,同时这些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以实时、迭代的方式来实现。IBM 公司把大数据概括成三个V ,即大量化(Volume )、多样化(Variety )、快速化(Veloci-ty ),这三个特点反映了大数据所潜藏的巨大价值(Value ),总体概括为四个特征,即4V 。 面对与日俱增的大量复杂的数据,大数据将 会对高级分析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通过技术、 安全实践和IT 技能的正确组合来发现数字宇宙的潜在效益,帮助客户管理、保护和挖掘这些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数据价值,并把它们直接转化为竞争优势,真正驾驭数字宇宙,发挥大数据的巨大潜力,是每个企业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分析和利用大数据也可以催生无数新的服务和商机,也让一些传统行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更为紧迫的是,大数据时代产生了对“数据科学家”这种新兴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数据的洞察力进一步体现公司的战略和行动,将形成正向反馈,有助于企业积累竞争优势,这是大数据分析对产品创新活动的一个新的典型特征。传统创新活动主要局限在企业内部、数据有限、不能及时方便获取,而大数据时代开放性、网络化的数据无处不在,即时发生大量数据,为实时化、个性化创新方式提供了大量的在产品市场化之前进行互动设计的可能性。这方面的研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并结合行业特点研究一些重点行业中的产品及服务创新,例如金融、保险、医疗、零售、物流、互联网、电信等具有突出代表 — 55—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及原则

2011年12月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及原则探析 文/杨锴 摘 要:企业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解释,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和构建商业模式的原则,希望通过本文,充实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原则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76-01 财经视点 时代华纳前首席技术官迈克尔?邓恩在2001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商业模式比高科技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商业模式创新是现代企业在社会环境下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同质化加强,如何能够在商场上胜出,往往归功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但目前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式等研究,其理论框架尚未建立起来,有关的商业模式研究都处于探索性阶段。 一、商业模式创新概念 在互联网尚未应用于商业领域之前,因为以往的理论认为利润=收入—成本,所以传统行业的发展主要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额,从而提高效益。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在商业领域的发展,企业商业模式趋于动态的发展阶段。Hamel认为,在变革时代,企业竞争更多的是经营模式的竞争和创新制度的竞争。[1]中科院乔卫国认为是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笔者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如何设计企业的运营模式,资源整合能力,发展潜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盈利的目的。通过创新,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完善企业运营管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而且企业更要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创新,使商业模式设计合理而可行,体现顾客价值,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2)提高企业适应市场能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更多关注的是互联网条件对以往商业模式的变化。随着2000年互联网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加强企业的生存能力。(3)创造新的价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更多关注不同环节的价值创新,顾客价值创新,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创新,管理价值创新等,通过一种有机的组合,整合不同的企业资源和能力,创造出不同的价值。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本文是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商业模式创新。1990年,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标志着核心能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在该文中指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具有用户价值、独特性和延展性的特征。企业商业模式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发展,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发展、合作、联盟等商业模式策略调整的方式,增补原有资源与能力缺陷,使核心能力与市场机会相适应并不断发展,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则 1、关注战略,综合管理。企业战略从宏观的角度规定的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具体如何运作,还需要策略和商业模式的支撑。在确定企业商业模式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具体的实施则依据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所谓公司治理,是指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如何整合资源,通过商业模式转换才是关键。如硅谷的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方式,将人力资本转换为人力资源,很好地将人力和物质资本的共同治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为硅谷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2、以价值为核心。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创造价值,首先是顾客价值,然后是企业价值,最后是社会价值。顾客价值,强调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围绕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在满足顾客价值的基础上,自然也就实现了企业价值,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相关利益者利益得到满足,主要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 3、在产业中合理定位。商业模式创新,新在如何在市场产业中寻找定位,通过观察商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占据市场的有利地位和资源,把握市场的核心标准,成为一个由生产产品到制造标准的企业。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提出新的销售理念,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策略计划的实施,借助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实施电子商务等模式,改变静态的销售模式,实现动态且更符合产业发展的新定位和销售方式。 4、能力与资源匹配。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中指出,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于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企业资源理论将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本,有形资源容易辨别,价值有限,而无形资源对企业来说意义更重大,但难以计量和评估,企业资源是企业能力的基础,企业能力是整合企业资源的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通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理安排企业资源,发掘企业内部独有的商业优势和资源能力优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质也是一个整合资源,培养能力的过程。 5、系统与局部最优组合。企业商业模式由不同的组成部分,商业模式创新有价值发现、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管理、价值配置和价值实现组成。[3]其实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站在顾客的角度,分析市场,调整企业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环节,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不同环节的价值,设立一套具体的管理体系,协调资源和能力的关系,最终使企业创造的价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实现企业的价值。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在企业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对各个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整体适配。[4]通过与战略目标的匹配,达到局部和系统的有机整体统一。 结束语:通过本文的探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尚属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解释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处于探索当中,缺乏一个科学的指导体系,本文通过设计创新原则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解释来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提供方法和理论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点理论工具。 作者简介:杨锴,职务职称: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加里?哈默尔著.曲昭光,赖溟溟译.领导企业变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沈永言,吕廷杰.商业模式创新的五大基本理念[J].企业管理,2011,(03):93-95. [3]纪慧生,陆强,王红卫.商业模式设计方法、过程与分析工具[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87-92. [4]李曼.略论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现代财经,2007年第2期:55-59. 176 2011.1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4届) 学院(部):财经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生姓名:彭瑶 班级: 103班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谢刚职称:讲师 2013年 12 月 22日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撰写15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目标由单元到多元、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的演进。而随着人们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不断认识,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国外有关公司治理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以及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为代表。其中,前三者被称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卡德伯利报告(1992)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内,明确要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并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议董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声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应对董事会发表的声明进行复核。 特恩布尔报告(1999)作为公司治理委员会综合准则指南指出,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寻求日常的保证,使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还应进一步确认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其中特别指出,董事会应在谨慎、仔细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正确判断。 D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和忠诚。同时,要求董事会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独立审计师的完整性,确保公司具备恰当的控制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和营运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相关的准则等。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国政府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力度的。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过程中,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理论突破,特别是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并不断发展。 吴水澎(2000)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阎达五(2001)也指出,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控制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李连华(2005)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阎达五、杨有红(2001)则将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结合起来,认为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宽正是由公司治理机制变化所致。因此他们建议采取双管齐下和分两步走的战略建立内部控制框架,认为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特别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认为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电子商务前沿【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湖北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答卷 考核课程: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开卷(文献综述) 学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0153005441 试 卷 A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始于2009年,是高校竞赛式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营销核心能力,每个学期各举办一期,到2016年下半年已进行16期,超过7000个大中专院校的20万师生参加过网络营销能力秀。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前言 研究背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到 2015年 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 6.88 亿,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50.3%。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 6.20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 2016 年,全国的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等类似业务再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 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在这种环境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重创,生意惨淡,面对这样的局势,就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求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平衡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和其他网络资源,研究不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概念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对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为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看题 号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事业理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顺利进展。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将给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全面的发展空间。 第二,本文借助移动网络技术,探索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细分,促使研究的理论方法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对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可以促进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第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使其更好地发展,给 用户提供服务带来便利,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企业与企业间合作,达成利益共享。 第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展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成败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特点及评价 (一)核心概念 1.商业模式概念 刘丽侠[1]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模式,它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与实现价值。它也是由一系列生产、销售、运营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商业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企业的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网络关系,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属于自己本企业的模式。宋娜[2]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李沂濛[3]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大方向的布局,从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到交付运营部门进行包装和宣传,包括管理部门在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直到产品走向市场,最终收回资金流,是一个具有详细规划和规定的运作流程,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如何保持持续盈利,即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自己创造商誉等无形资本,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肯定了顾客价值,顾客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以客户创造价值展开,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途径,它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活力。 2.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指在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商业活动,并能使其企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利润。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智能终端上开展商业活动,需要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商搭建一个平台供内容服务商将服务呈现给用户,在整个流程进展中,双方互赢互利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商业模式贯穿每一个环节,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模式,外部协作模式,支付模式,商家信用等级等部分组成,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

商业模式发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3282422.html, 商业模式发展综述 作者:陈倩如,杨成森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9期 摘要:目前,有关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外是一个前沿问题和热点关注度的对象,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在最近的十年里。在现有文献中,对商业模式的含义、理论解释以及模式创新的内容与步骤等方面虽有所研究,但由于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视角,因而对商业模式的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畴缺乏统一的认识,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属于探索性初级阶段。在对现有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汇总的基础之上进行综述,为商业模式的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词:商业模式;发展背景;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01-02 一、商业模式发展的背景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s)”这一名词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与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有着直接联系。很多学者甚至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企业基于互联网对传统的管理、营销、物流等公司运营环节进行改造,提高企业效率的一个过程。 随着微软、谷歌、戴尔等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企业获得巨大成就的现实,令“商业模式”备受瞩目。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价值或者利润甚至数倍于传统经济形式,所以投资者也开始关注企业商业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开始对自身已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反思和审视,试图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快速提升自身价值并获得更多的利润。 就中国企业来讲,改革开放前几乎不存在商业模式。企业就是以政府“调配”、“划拨”等计划为模式。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学到了许多西方市场经济下的知识,并且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与国外时间相差不多,所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商业模式概念的炒作在国内也变得十分普遍,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更加突出。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从“世界工厂”中转型出来的艰难时期,所沿用的“低成本+大市场”的模式已经处处碰壁。 事实说明,改变企业设计,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十分必要和重要,甚至比科技方面的创新更为重要。如戴尔、宜家、沃尔玛等世界领先的企业,并不主要是依靠高科技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而是这些企业重新定义了所在行业的服务标准,为顾客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及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对中国企业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因而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关注。

赢利模式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一个企业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经历了要素驱动、能力驱动之后,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实际上,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之前的这个阶段称其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在开创性阶段,人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在综合性阶段,人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对赢利模式的构成、表述、演化、评估多数采取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在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得出特定的结论。本文的阶段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1、代表性学者著作简介 表1:企业设计要素

资料来源: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心出版社,2003.13.页 表2 :赢利模式构成要素代表性观点[10,11] 3、赢利模式的分类研究综述 分类研究是赢利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文献中关于赢利模式分类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并且,这些赢利模式分类研究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框架使得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1.目的:本文将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分析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类型、重要性、变迁的轨迹,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探讨当前中国企业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意义: 2.1现实意义: 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企业家、学者嘴边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寻找商业模式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何降低创新的不确定因素,走正确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将是本文要回答的实际问题,也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将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 2.2必要性:

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商业模式却不能保证企业永远盈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耳熟能详的国际大企业纷纷倒闭或濒临破产,中国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很大影响,大量企业开始裁员收编,众多中小企业倒闭破产;面对危机,成熟的大型企业开始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当前的局势,稳固已由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也跃跃欲试,企图找到一套新的商业模式,维持生存,并希望通过这次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占领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飞跃。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将成为企业改革的必要理论依据。 2.3理论意义: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同时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国内外学者也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和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寻找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理论依,供广大学者研究考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