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越千年感受诗词之美
——诗词单元教学初识
2018届语文备课组李娜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去领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古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因此,语文教学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教学。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从诗眼入手,理解诗歌,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用音乐和绘画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1、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它的语言含蓄而优美,跟歌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
本学期以诗词教学为主,因此每节课上课前,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曲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先从学生熟悉的入手,初中时学生学过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这样他们会感到熟悉,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给学生听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有些学生因为爱唱流行歌曲,便不知不觉把这些诗词给背了出来,乐在其中。在听歌曲的同时又复习了学过的诗词。
一天课前给学生播放《诗经子衿》的歌唱视频,视频中一女子穿汉服缓缓而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歌声如天外之音飘然而入,学生不禁发出一声感慨,“好美”。我就势引导,“不仅这个女子很
美,《诗经》本身就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魅力,大家已经从歌声中感受到了,那
就让我们慢慢的走近我们的诗词,发现它那神秘但又诱人的美丽。”
学生对感情的话题很感兴趣,且有话可说,因此,常在课前播放诗词中的
爱情,让他们穿越千古去感受古人那至死不渝的爱情与刻骨铭心的思念。例如,一天课前给学生播放《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古诗词中的男女互诉爱意,并不像琼瑶剧中“我喜欢你,我好喜欢你”那样无力且俗气,让学生感受
到诗词中互诉心意可以这样美。一节课前给学生播放《我住长江头》“我住长
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思念穿越古今,不同的
人又不同的表达方法,古诗词中思念也可以如此表达。
学习《钗头凤》前给学生播放《钗头凤》改编的歌曲,在伤感失意的音乐
声中,去感受陆游和唐婉那愁肠寸断,令人叹息的爱情悲剧。
通过歌曲与诗词的联结,告诉学生,古诗本来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是
可以谱成歌曲广为传唱的,不少优秀的古典诗歌在当时其实就是“流行歌曲”。
这样一来,原来遥远的古典诗歌一下子在心理上被拉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
兴趣也明显有了提高。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你就已经走好了课堂教
学中的很重要的一步了。
听歌曲到唱诗词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听只是一个欣赏的过程,是被动融入
情景的一个动作,而唱诗词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去体悟、感受的
一个过程。古代诗词是用来歌唱的,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试着将文字的
诗词转化为歌唱的歌曲。在上《凤栖梧》时让学生试着用熟悉的调子去唱这首词,有学生选择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赋予了这首词以新的生命,但同时引
导着学生去想:这首歌的情感基调与《凤栖梧》相符吗?学生便会认真去读词,体会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唱这首词。在选择合适的歌曲来唱的时候,学生也在
慢慢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并在唱的同时也记住了词的内容,有一石二鸟之效。
等到上《雨霖铃》的时候,学生再唱词作,则选择了与这首词感情相符合
的《烟花易冷》的调子来唱。唱完之后,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证明学生很认
同这位同学用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2、绘画激发学生兴趣。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
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
本学期学的诗词中有很多很有画面感,在教授这些诗词时通过画面展示,
或者学生自己画画,感受诗词中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登高》
一课,课本上附有一幅杜甫的画像,学生从他的神态,动作,服饰来谈“我看
到了一个_____的杜甫”。由看到的杜甫到诗作中的杜甫,让学生在诗词中印证
自己的猜测,学生更感兴趣。本诗后两联写人,可以看到人物形象,前两联写景,可以看到一幅画。因此在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联时,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所看
到的画面,再结合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看自己所作之画与文本的意境是否
相符,在绘画中体会诗歌意境,寓学于画,寓教于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写景,画面感较强,于是让学生试着用自
己的笔画出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学生在绘画时便需要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要把
握意象的特点,才能画出符合诗意的画面。“楚天”“秋水”“远山”“落日”“高楼”“断鸿声”“游子”,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辽阔的南国
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那像女
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的山岭,仿佛在向人呈现着忧愁和愤恨,西下的太阳斜照
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独自在楼头
遥望着这一片已经沦落的河山,不仅发出一声声哀叹。“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一句,学生在画“断鸿”时便要考虑“断鸿”是何物?是一群大
雁还是孤雁?教师在此时就要进行引导,雁群在飞行过程中,往往会鸣叫来互
相应和,而此时的雁声断,则说明无雁来应答此雁的叫声,因此断鸿应是形单
影只的一只大雁。学生则更准确的把握了词人的情感。
柳永《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