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

合集下载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为团长
黄师岳
从长沙到昆明
西迁入滇
1938年2月20日,旅行团师生启程
从长沙到昆明
西迁入滇
2月20日,湘江直下洞庭,25日到常德,28日到桃源
从长沙到昆明
西迁入滇
3月6日到沅陵,12日到芷江,13日到晃县,17日过湘黔交界处鲶鱼堡
从长沙到昆明
西迁入滇
3月25日到达炉山(今凯里),访问了苗寨
从长沙到昆明
张伯苓
从长沙到昆明
长沙临时大学
筹备办校: 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令正式宣布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就校舍、 经费、院系设臵、组织分工开始工作。 报到注册: 1937年10月18日正式开始报到,24号截止,25号开始注册选课。 到1938年底,学生数达到1500多人。 院系设臵:
文、理、工、法商
从长沙到昆明
西南联大奇迹
联 大 精 神
无私
人对事而言是奉献和敬业
什么是无私?
人对人而言是友爱和互助
西南联大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当时师生在这 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保持了一种很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敬 业精神。敬业精神表现在学术上,是对知识的不断追求, 在艰苦条件下不放弃科学研究。
西南联大奇迹
联 大 精 神
学生均个个出色。
西南联大奇迹
北大海 南开山 清华云
再如北大向来对体育不重视,而清华、南开则极重视。在西南
联大,体育也很受重视,是必修课,不及格不准毕业。但有时 又保持了一定的北大宽容之风,往往重在参与,学生只要坚持 上课,都能及格,所以联大在校风上往往体现出三校融合并存 的特点。北大的宽容自由、清华的规矩严谨、南开的活泼开拓, 合而为一。
钱穆
西南联大奇迹
北大海 南开山 清华云

西南联大简介(教学PPT)

西南联大简介(教学PPT)
• 党派形形色色 ,左、中、右云集 • 战国策派,国粹派或复古派,欧美派,正统派,激进左派,还有 “全
盘西化”论 • 无教学大纲,教师自编教材,讲授内容自定,发挥所长,独立讲授 • “挂牌上课” • 看书自由、上课自由、转系自由 • 北大传统、清华校风
2020/5/1
11
• “大学不是行政机构, 教授是这里的主人。有
• “教授治校”,顶撞陈立夫
• “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 而百虑,岂可以刻板文章,勒令从同。”
• “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 规,行之多年,纵不敢为极有成绩,亦可谓为尚无流弊, 似不必轻易更张。”
• 教授不加入国民党
2020/5/1
孓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 自由之使命。昔之所谓新旧,今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 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 于此注意也。”
2020/5/1
5
2020/5/1
6
1944年,学校财政 困难,被迫将校舍 铁皮屋顶卖掉,换 成茅草顶。
日军 1938年9月13日首次空袭昆明,此后轰炸不断,联 大屡遭损失。经费图书设施极度短缺,学生住房简陋, 人多拥挤不堪,每逢刮风下雨,经常屋漏墙倒。教师生 活状况同样窘迫,每当有断炊之虞,联大教授们甚至纷 纷典当衣物。
2020/5/1
16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J.依色雷尔
2020/5/1
15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 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 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 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 “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 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 还燕碣。 ——中文系教授罗膺中(罗庸)

蒙自西南联大简介

蒙自西南联大简介

蒙自西南联大简介
蒙特利尔西南联合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s campus: 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是加拿大著名的
研究型大学,由蒙特利尔大学、萨布罗克大学和魁北克联邦政府组成,三者共同构建蒙西联合大学。

蒙西联大拥有四门学科,分别为法学、
新闻、护理和生物医学,提供多种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

蒙西
联大致力于推动研究领域的创新发展,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教育
和研究方面多有突破,研究质量也不断提升。

同时,蒙特利尔西南联
合大学也为留学生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包括学习、住宿以及校园社
区的发展机会。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在昆八年期间,高举“爱国、科学、民主”的伟大旗帜,“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促进云南的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7年“7·7”芦沟桥事件不久,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临大)。

但临大办学局面并没维持多久,12月13日,南京沦陷。

武汉震动,战火危及长沙,临大再次决定西迁昆明。

1938年2月临大师生分水、陆两路正式西迁。

4月胜利完成迁滇任务。

4月2日,奉教育部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联大)。

5月4日开始上课,开始了联大在昆八年的历史。

联大基本沿用临大时的行政体制,仍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校常务委员会总理校务(实际主持校务工作的是梅贻琦),下设总务长、训导长和教务长协助管理。

最初,联大工学院和理学院设于昆明,工学院借用拓东路迤西会馆、全蜀会馆和江西会馆上课,学生以盐仓货栈为宿舍;理学院租用昆华农校、昆华师范学校为校舍。

而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因在昆校舍无着,只好暂设蒙自,一个学期后蒙自分校回迁昆明。

1939年夏,联大新校舍建成。

8月,遵照教育部令,西南联大增设师范学院。

1940年11月1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附属学校开学,包括中、小学两部分。

至此,西南联大成为了一个设有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一个先修班、附中、附小及相继恢复了各校研究所的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

联大以“刚毅坚卓”作为校训,教导学生要成为一个刚强、有毅力而又卓尔不凡的人。

其校歌采用《满江红》的词牌名而填写,内容极赋爱国之情。

在八年艰苦办学环境中,校训和校歌极大地鼓舞着联大师生不断追求“爱国”、“科学”与“民主”的光明道路。

西南联大名人事迹素材

西南联大名人事迹素材

西南联大名人事迹素材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英文: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简称:NSAU [45] )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

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

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2]
1946年8月,三校复员北返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明联大旧址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改称云南师范大学,其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

西南联大简介ppt课件

西南联大简介ppt课件
• 党派形形色色 ,左、中、右云集 • 战国策派,国粹派或复古派,欧美派,正统派,激进左派,还有 “全
盘西化”论 • 无教学大纲,教师自编教材,讲授内容自定,发挥所长,独立讲授 • “挂牌上课” • 看书自由、上课自由、转系自由 • 北大传统、清华校风
11
• “大学不是行政机构, 教授是这里的主人。有
教授才有大学,大学是 依赖教授而存在的”
梅贻琦
• “校务公开、责任分担、 师生合作”
• “教授治学、学生求学、 职员治事、校长治校”
蒋梦麟
张伯苓
12
• 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著名教授,可谓大师 云集,群星灿烂。他们大都有留学美欧、日本的经历,据统计, 联大179位教授中,仅23位未留过学。文科教授中有国学根底深 厚的学者,有学贯中西的大师,有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 家。如中文系有闻一多、朱自清、王力、罗庸、唐兰、刘文典、 沈从文等;历史系有雷海宗、陈寅恪、钱穆、吴晗等;外文系 有吴宓、冯至、钱钟书、吴达元、叶公超、闻家驷等;法商学 院有张奚若、陈岱孙、陈序经、钱端升、潘光旦等;哲学心理 系有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等。理工学科有华罗庚、江泽涵、 杨武之、姜立夫、陈省身、周培源、吴有训、赵忠尧、吴大猷、 张文裕、王竹溪、杨石先、曾昭伦、苏国桢、李继侗、赵九章、 刘仙洲等。据统计,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61人,其中 曾在西南联大任过教的教师共27人,数理组28人中有11人,生 物组25人中有6人,人文组28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 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 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 响。”
• “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 命的校长。”
•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 大学校长。”
• “世界上有这种不自由的大 学么,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 鼻息么?” ——蔡元培

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

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

大学38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

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平日不苟言笑,偏有学生“调皮”,给他出一个题。

梅贻琦与韩咏华育有五个子女:梅祖彬、梅祖彤、梅祖杉、梅祖彦、梅祖芬。

长女梅祖彬读联大外文系,次女梅祖彤读生物系,三女梅祖杉读经济系。

独子梅祖彦读机械工程系,在参军热潮中,他应征入伍做翻译官。

他的二姐梅祖彤也应征参加了英国人组织的战地志愿医疗队,她是西南联大唯一参军的女生。

梅祖彬在联大很活跃,参加文艺演出、举办募捐。

她长得亭亭玉立,相貌清秀姣好,在联大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吸引到众多爱慕的目光。

她不乏追求者,其中一个特别奇葩。

赵宝煦接受张曼菱采访时,讲到这个“奇葩”追求梅祖彬的故事。

赵宝煦说:这是一个“宝贝”学生,不太动脑子,一根筋,只知道吃喝玩乐。

同学们都拿他穷开心。

有一天,他宣布,要追求梅祖彬。

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同学们都觉得好玩又好笑,这下有好戏看了,还“热心”帮他出谋划策。

“同学哄他,说你追啊,你得送花。

还说,街上买的花太一般了。

咱们宿舍外种了好多花,送这个就行,还省钱。

”这个“奇葩”马上跑到宿舍外边,打算摘花,付诸行动。

一个同学追出去对他说,这怎么行,你追求梅小姐,得写呈文,得到梅校长的批准后,再摘花去送。

这个“花痴”果真听从了这个建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刘义庆大学39议,按照格式写了一个呈文。

这样一个近乎调侃的条呈,日理万机的梅校长并没有回避,照样给了明确的批复——不准。

他维护了呈请制度的一贯性。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高等学府之一。

随着中国革命的推进,西南联大成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和先进人才的摇篮。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南联大校园,深刻感受到了这所学府的历史韵味和教育精神。

以下是我对参观西南联大的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的校园坐落在成都的一片青山绿水之间,环境优美宜人。

从校门进入,我首先看到了一座宏伟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伟大、光荣、正确”的口号。

这个纪念碑是西南联大的象征,也是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

我被这座纪念碑所震撼,深深地感受到了西南联大“求是创新,为人民”的精神内涵。

沿着一条林荫道前行,我来到了西南联大的标志性建筑——昆仑堂。

昆仑堂是以巨岩砌筑而成,形似一座宝塔。

它曾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教学楼之一,里面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学术讨论。

走进昆仑堂,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那些曾经在这里求知的先贤们的聪明才智和直面挑战的勇气。

参观西南联大的重要一站是冯玉祥纪念馆。

冯玉祥是西南联大的创办人之一,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纪念馆中陈列着冯玉祥的遗物、照片和手迹,生动再现了他的丰功伟绩。

我被冯玉祥的坚定意志和忠诚精神所感动,深受鼓舞。

他不仅为中国的独立、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西南联大这所学府的灵魂人物之一。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西南联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西南联大不仅是一所教育机构,更是一座思想文化的瑰宝。

在这里,诞生了众多杰出人才,如周恩来、杨洪文、蔡锷等。

他们以开拓进取、坚持真理的精神,为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观完西南联大后,我不禁思考:青年人应该如何面对未来,如何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首先要坚守初心,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西南联大的创立初衷就是为了服务人民,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牢记这一使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其次,要勇于探索创新。

西南联大凭借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获得了骄人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联大的纪念碑和校歌
一九四六年四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准备北上复员,并决定在原址留碑纪念。

五月四日,西南联大师生在图书馆举行结业典礼后,到校园后山(今云南师范大学校园东北角)举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式。

这块碑由当时著名的大手笔、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撰文、中国文学系闻一多教授篆刻、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教授书丹。

纪念碑碑文1100余字,简明地叙述了抗战及三校离合的经过,阐述了联大可以纪念的四个方面,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热情,高度颂扬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取得的空前伟大的胜利,充分抒发了对“我国家”未来“旷世伟业”满怀信心的壮志豪情,气势宏伟,让人一诵难忘,被称之为“三绝碑”。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全文: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

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掠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

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

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

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

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

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

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

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

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

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

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

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

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

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

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

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软化,此天地之所以为
大。

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

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

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

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

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

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

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

铭日:痛南渡,辞官阙。

驻衡湘,又离别。

更长征,经?i泽。

望中原,遍洒血。

抵绝徼,继讲说。

诗书器,犹有舌。

尽笳吹,情弥切。

千秋耻,终已雪。

见倭寇,如烟灭。

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

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

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

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

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更有一进行曲校歌亦在其中。

罗庸教授作校歌,冯友兰教授作“引”及“勉词”、“凯歌词”,张清常教授作曲。

(引)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顾同心同德而歌唱。

[校歌词)(满江红)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逐雠寇复神京,还燕碣。

[勉词]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

[凯歌词]千秋耻,终已雪。

见雠寇,如烟灭。

大统一,无倾折。

中兴业,继往烈。

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

(摘自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