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通史时间表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

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

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

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

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

2.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

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

3.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

若将民国年对换为公元年,则是“1911年+民国年”;若将公元年对换为民国年,则为“公元年-1911年”。

切忌以1912年相加减,因1912年已经是民国元年了。

4.切莫将距今约4000多年的黄帝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误解为相距近2000年。

2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

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

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

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

3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

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

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

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

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

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

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

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时间顺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时间顺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时间顺序篇一:高中历史知识点(通史时间顺序)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朝察举制实行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隋唐(581~~907年)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设立,替代三省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清雍正帝时军机处设置。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1.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2.认识秦汉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 经济中的地位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4秦汉科技文学艺术文字的影响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体现的是君 臣关系)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葱 岭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北跨阴山



本海南ຫໍສະໝຸດ 南海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二、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贸之路
10世纪欧 洲的航运 枢纽
6世纪中国丝织技 术传入。博物馆收 藏大量元明瓷器
敦煌莫高窟,始 建于4世纪的佛 教艺术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 督教寺院,印度天 文历法知识传入
对中国: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长安成为国
际性大都会;基督教、佛教、印度的天文知识 传入中国;西域作物传入,丰富了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对欧洲:丝织技术传入,推动了当
地手工业的发展;也丰富了西亚、欧洲 沿线人民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 ★两汉政治特征: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从军事、政 治和经济上 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 初步形成 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 重视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 诸侯 和官员的监察;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和“武 帝盛世”、“光武中兴”;君主专制加 强,“汉家之制 ”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 3.管仲:从重农的角度提出了地博抑而末国的贫主者张,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专题二:丝路兴衰与东汉的兴亡
西汉末年,汉室内乱,西域诸国多归附匈 奴,当时的西域都护,局促于龟兹,仅能自保。 到王莽败亡,西域乃完全和中国隔绝,丝路遂 断。直至公元73年,东汉班超重新打通隔绝58 年的西域,并将该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丝路 进入第二个繁荣时期。
——傅乐成《中国通史》
问题1:东汉“光武中兴”
中央王朝的强弱 民族关系 政局稳定与否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 共18张 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 共18张 PPT)
聚焦历史2:王朝兴衰的经验与教训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关.秦的朝制废度分是封什行么郡?郡县县,封为何国汉并代行还制有诸侯,与此相 2题.从?诸材阅侯料读国中教强可材知,大,分,汉析威武汉胁帝武中登帝央基是集后如面何权临解。怎决推样这恩的一令统难。治题难的?
3些设.为措立了施中加?朝强;中实央行集察权举,制汉;武设帝立在州政刺治史上;还任采用取酷了吏哪。
东汉末年割据形势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 共18张 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 共18张 PPT)
聚焦历史1:丝路兴衰的因素
结合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兴衰过程,分 析影响丝绸之路的因素有哪些?
汉匈战争与丝路开通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 共18张 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1.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原因
2.从时空角度认识秦汉经济的发展历程
2秦汉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
3.儒学的发展历程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
展的影响
•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 2.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 • 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特点
1.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社会 中社会地位
•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
• 在中国帝制时代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 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 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阶段特征:秦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440年
• ★秦汉政治特征: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 族国家形 成和疆域初步发展。
四、“重农抑商”的实质: 大保落护后小于农西经方济。,稳定社会秩序。
五、“重农抑商”的评价
春秋决狱
• 所谓“春秋决狱”,即将儒家经典尤其是《春秋》中的记事、
评述及语义用作判决案件的依据。其事始于西汉中期,为董仲舒 所首倡。董仲舒认为儒家的礼义学说是分辨是非‘善恶及贤与不 贤的最好标准,而《春秋》则是“礼义之大宗”,“天地之常经”。 他不仅把“春秋大义”推崇为国家施政的指导思想,而且用来指导 司法实施,用作诉讼活动的准则
• 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 外交: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
北抵长城
西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南濒南海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北跨阴山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先秦、秦汉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先秦、秦汉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先秦、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

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1.政治(1)夏商时期: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其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家从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2.经济(1)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演变;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

3.思想文化(1)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儒学思想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汉字书法: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高中历史人教版通史时间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通史时间表

10月1日 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红军开始长征 1月1日 遵义会议,确 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中央正确领导 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 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 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 窑堡确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12.9运动 10月 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成功会师结束 长征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
1918年
1919年 1921年
1922年 1922-1923年
5月4日 巴黎和会失 败,五四运动爆发 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 海召开确定党的中心任 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确定党的最高 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 低纲领是民主革命革命 纲领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密院(军事)三司(财 政)
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
12世纪末13世 纪初
沿用宋制

御史台 行省制
土司制
北魏到唐前朝推行均 田制 农家以耕作为主,兼 营副业 灌钢法 草市 出现曲辕犁 匠户(从事手工业生产 的专业人户) 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 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 的生产部门 商船水上陆上商运发 达 “草市”“夜市”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 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 了布尔什维克党成立
1905年
东京成立中国近代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定军山》中国人自 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年 1911年
4月 同盟会在广州发起 黄花岗起义 5月 全国范围的保路运 动兴起 10月10日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占领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 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 为中华民国
1878年
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 所有新疆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性质,民主立宪为
虚,君主专制为实)
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 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1月
通过使共和政体在法律
上确立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
19世纪70年代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 议制度
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 业,促进了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 展
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
北方使用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灌溉
水转翻车 棉花种植及纺织技术 已经推广 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 “交子” “市”突破 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
宋元 14、15世纪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 朱棣设立内阁制
明清
清代
15世纪末 16世纪初 16世纪中叶
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 运发展迅速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 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 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海禁”政策 风力水车 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出现雇佣关系(新的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 关系) 出现会馆 压抑工商业闭关锁 国,资本主义萌芽缓

密院(军事)三司(财 政)
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
12世纪末13世 纪初
沿用宋制

御史台 行省制
土司制
北魏到唐前朝推行均 田制 农家以耕作为主,兼 营副业 灌钢法 草市 出现曲辕犁 匠户(从事手工业生产 的专业人户) 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 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 的生产部门 商船水上陆上商运发 达 “草市”“夜市”
BC443-429年
伯利克里改革,希腊民 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BC3世纪中叶
公民法
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
管理“市”的法律规

中央集权 郡县制(由皇帝任免)
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
三公九卿

BC27年
罗马帝国成立,万民法 -自然法 Nhomakorabea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出现曲柄锄,大镰,
耧车,一牛挽犁
汉承秦制
内外朝制
1878年
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 所有新疆地区
1881年
中俄签订《改订条约》 收回伊犁
1882年
电话传入中国
1884年 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打开西南大门
1889年
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
1894年 9月 黄海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 1894-1895年 关条约》加深程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18年
1919年 1921年
1922年 1922-1923年
5月4日 巴黎和会失 败,五四运动爆发 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 海召开确定党的中心任 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确定党的最高 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 低纲领是民主革命革命 纲领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粉彩瓷器雍正时期到 登峰造极的水平 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 工场,新的生产关系
1581年 1588年 16世纪末 1600年
17世纪
1640年 1649年 1651年 1652年
17世纪下半叶 1660年 1688年 1689年
英国爆发反对斯图亚特 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 命 1月30日 查理一世被送 上断头台随后成立共和 国
BC5世纪中叶
BC6世纪-7世纪
罗马法
梭伦改革,一定程度改
BC594年
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和商
品经济的发展
BC509年
罗马共和国成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使所
BC506年
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
家政治
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战
BC500-449年
争中胜利开启希腊“古 典时代”颁布《十二铜
表法》BC449
改革

6月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 6月 马歇尔计划美国冷
渡过黄河跃进大别山, 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9月苏联反击,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
朝鲜分裂。
1950年南北双方爆发内
战。1953年朝鲜战争结

3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毛泽东指出党的工
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
市,恢复和发展生产为
一切工作的中心。确定 了党的基本政策以及由 农业国转为工业国从新 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 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京津地区出现完全欧 化的新式住宅 民航事业覆盖大半个 中国的航空网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
成,中华民族取得近代
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日
1937年
本开始全面侵华 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威
胁南京 事变后:淞沪
会战,太原大战,平型
关大捷
9月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次鸦片战争程度加 深(英法)
手工纺织业的衰败标 志着自然经济开始瓦 解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的
1861年
农奴制改革完成,俄国 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 道路
自行车传入中国流行 于大街小巷
1864年
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成
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即第一国际
19世纪六十年代自然
6月1日 洪秀全病逝, 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创办无线电报到1932 年还开设国际无线电
1912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 成立 中华民国元年 2月12日 宣统帝退位, 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 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3月1日 孙中山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权分立) 3月袁世凯在北京救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大 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 北京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 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 了布尔什维克党成立
1905年
东京成立中国近代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定军山》中国人自 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年 1911年
4月 同盟会在广州发起 黄花岗起义 5月 全国范围的保路运 动兴起 10月10日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占领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 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 为中华民国
2月 国际工人运动的第 一个战斗纲领-《共产 党宣言》(马克思恩格 斯)
1853年
1856年 1859年
3月 太平军占领南京, 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 京 冬 颁布《天朝田亩制 度》提出废除封建阶级 土地所有制 8月 天京事变,由盛转 衰 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 改革
1856-1860年
1923年
1924年
年初 中国国民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 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 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 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 动由此兴起。
1925年
1927年 1928年
四一二政变(蒋介石) 七一五政变(汪精卫)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 了“征服满蒙”的武装 侵虐方针 8月1日 南昌起义打响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第一枪 9月 毛泽东发动秋收起 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
1823年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70年代以后 议 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 小,内阁凌驾于议会之 上
鸦片战争前夕
自然经济开始分解商 品经济有所发展
1840-1842年 1841年 1848年 1851年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 约》开始沦为(英) 5月 三元里抗英
年初 洪秀全建立“太 平天国”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 中国,西餐随之传入 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 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拉开近代办刊业序幕
二战后期
雅尔塔会议,确立以美 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 体制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春,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
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
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
5月 德国投降,欧洲战
民的内战,恶性通货
争结束
膨胀政策,使民族工
7月 中美英发表《波茨
业遭受致命打击,美
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国队中国经济侵略,
8月15日 日本被迫宣
官僚资本的压迫,繁
布无条件投降
重的捐税负担(民族
9月2号正式签署投降书
工业困境)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
得最后胜利
10月25号台湾光复
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
”演说,揭开美苏冷战
的序幕
3月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
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 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
1929年
国民政府实行“货币 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 展民族工业
8月 中央广播电台在 南京开播,近代中国 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
20世纪30年代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 全国掀 起抗日救亡运动 11月 中华苏维埃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2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
19世纪后半叶
美国的两党制度正式确 立
1863年 1865年 1866年 1870年
4月 中国建成自行设 计的第一艘轮船
9月4日 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建立
1月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

4月 宪法通过,确立了
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
1871年
原则,确立了君主立宪
政体(容克贵族和资产
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
民,公民自由有强烈集
体荣誉感
分封制(子弟,功臣) 宗法制(血缘宗族关 系)
青铜作为礼制的象征 铸造工艺已经达到很 高的水平 出现货币,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发达地区已采用 铁犁牛耕,废除井田 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 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炼钢淬火工艺有所发 展 出现“市井”的商业 中心 商鞅变法实行重 农抑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