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一至四章

文学概论一至四章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性质
二、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形象性 第四次,祥林嫂听信柳妈”赎罪”的办法,用一年有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 但在”冬至的祭祖时节,四婶仍然不准她动手拿祭品,于是: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 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叫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 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 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 米。 第五次,祥林嫂被鲁四老爷家赶出门后,沦为乞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 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 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第三节 文学意境
一、意境论的两大因素与一个空间: 1、意:情+景=象(实) 2、境:审美想象的空间=象外之象(虚)
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生命律动 4、韵味无穷
第三节 文学意境
1、情景交融: ①景中藏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情中见景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③情景并茂
第二节 文学典型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一)什么是典型环境 所谓典型环境,是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时代 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星恒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 会发展趋势。 典型人物要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示:18世纪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 来决定。

自考《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教学课件

自考《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教学课件

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
掌握方式
理论方式
宗教方式
实践—精神 方式
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
精神活动性 质
理论性或认 识性
宗教性或幻 象性
伦理性或意 志性
审美性或情 感性
相应学科
哲学、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等 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 念、迷信观念等 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
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文 学等
3、文学活动的地位
• 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摹仿) 艺术世界
亚里斯多德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最 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 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 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 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 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 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第一章文学观念
目录
CONTENTS
1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 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2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 一种文化形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3
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 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2、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动态展示 了文学研究过程的开放性
(二)文学活动
1、人类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动物 •——生存 •——无意识被动适应 •—本能 •——感觉单一
▪人类 ▪——生活 ▪——有意识主 动改造 ▪——有目的 ▪——感觉多样
达尔文

文学概论课件

文学概论课件

• 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
返回目录
第四节 散

• 关于散文的体裁分类及特征:
• 一、散文文体概述 • 二、杂文 • 三、散文诗 小品文 报告文学
返回目录
第五节 戏剧文学
• 关于戏剧文学的体裁分类及特征:
• • • • 一、戏剧文学文体概述 二、杂剧 三、诗剧 歌剧 话剧 四、影视文学
• 一、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意义 • 二、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 三、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相对性
第二节 诗

关于诗歌的体裁分类及特征:
一、诗歌文体概述 二、风谣 骚赋 三、乐府诗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词 散曲 自由诗 十四行诗
返回目录
第三节 小

• 关于小说的体裁分类及特征:
• 一、小说文体概述 • 二、笔记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 讨论什么是文学创作中的结构技巧:
• • • • 一、以点带面 二、线性发展 三、循环往复 四、多向交织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链接
第五章
返回目录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王蒙《文体学丛书· 序言》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思考题(一) 思考题(二) 阅读链接 返回目录
第一节 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
• 讨论文学体裁的分类问题:
第二节 风格的形态
关于文学风格的中国形态与西方形态:
1、中国文学风格的形态 2、西方文学风格的形态
返回目录
第三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 关于文学风格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描述:
• • • • 一、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 二、时代文化与时代风格 三、地域文化与地域风格 四、文学流派与流派风格

文学概论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文学概论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 文学哲学 • 文学社会学 • 文学心理学 • 文学符号学 • 文学价值学 • 文学信息学 • 文学文化学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七章 文学创作过程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 象的理想形态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 中国古代文论:
“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
说、“物感”说、 “妙悟”说、“童心”说、“性 灵”说、“神韵”说、 “出入”说、“象外”说、 “意境”说
•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说、“无
意识升华”说、“原型”说、“投射”说、“心理 距离”说、“直觉”说
• “比兴”说
• “滋味”说
➢ 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是 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 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 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 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 所乏耳。”
文学接受论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任务
•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上课用课件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上课用课件

• 郑板桥 • 《题画》: • 眼中之竹 • 胸中之竹 • 手中之竹
(四)摹仿说
• 西方传统文艺理论,一般以摹仿说 为中心。 • 在亚里斯多德之前,摹仿说带有更 直接地摹仿自然的性质。
•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 • 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 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 画在画面上混合着白色和 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 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 相。
• (一)感物说
• 这种观点滥觞于《礼 记· 乐记》关于乐的论 述。 • 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 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 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 彼此整合的过程。
• 这种感物说的主旨在于强调在文学创作过 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 重要性。 • 但“外物”并不仅仅限于自然景物。社会 生活中的诸种事件也同样可以成为激起创 作欲望的契机。应该看到“不平则鸣”与 “触景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 这种观点主要是就抒情作品,特别是诗歌 而言的,但如果做宽泛理解,则“有感而 发”亦是一切文学创作之通则。
告诫:
• 任何对于创作活动的 研究都是间接的,想 要解开创作之谜,就 必须谨慎地处理材料, 尊重对象的复杂性, 切不可妄下断语。
二、关于文学创作的几种 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 • • • • • • • • (一)感物说 (二)养气说 (三)摹心说 (四)摹仿说 (五)“镜子”说 (六)柏拉图的“迷狂”说 (七)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创作论 (八)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创作论 (九)格式塔心理学创作论
•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 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 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 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 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 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 术,谋篇之大端也。

文学概论课件(1)

文学概论课件(1)

2、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与经济基础 的关系
间接关系: (1)、内容上对文学作品制约 (2)、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变化 (3)、文学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a、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b、对经济基础其破坏和瓦解作用 c、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
(4)、有相对的独立性
a、先看人物的民族性格 b、民族性格比较内在,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则比较显露
2、在形式上的表现
a、语言是文学中的第一要素 b、文学的民族性也表现在结构方面
(三)、文学民族性的意义
首先,文学具有民族性,才能为本民族
的读者喜闻乐见。
其次,文学具有民族性,才会获得世界
性。
四、文学的人民性
(一)、文学人民性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的特性
一、文学的真实性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 活真是的基础上再线和表现人生所达到的情 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真实性具有虚拟性的特点 真实性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
二、文学的倾向性
含义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 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 发生双向交流之后所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 即审美主体对审美课题的具体的爱情、褒贬、 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显露或流露 出来。
a、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并不完全 同步 b、文学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 平衡现象
3、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
(1)、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文学既不从属于政治,又无法脱离政治,归根到底, 两者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都应为社会进步服务 (2)、文学与法律的关系 (3)、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4)、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5)、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文学概论PPT学习教案

文学概论PPT学习教案

文学理论 教程
BAC
K 第10页/共27页
心理批评
心理批评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 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
心理批评中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格式塔心理学影响最大。其他如 原型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批评,也各有特点,就不再一一评介了。
本章导航本章导航第一节第一节文学批评界文学批评界定定一文学批评与文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学的生产和接受二文学批评作为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意识形态评价第二节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多样形态历史上历史上出现的几种文学批出现的几种文学批评形态评形态第三节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文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学批评及其标准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点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准和艺术标准第四节第四节文学批评家文学批评家一批评家的职责一批评家的职责二批评家的态度二批评家的态度三批评家的素养三批评家的素养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理论 教程
BAC
K 第13页/共27页
批评文体的多样性
批评文体和批评方式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从批评文学 的体裁样式说,是文体;从批评话语的表达角度说,是方式。这 意味着,一定的批评方式总是通过一定的批评文体来表现的。
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人们创造了批评文体的多种形式,如论文、 点评、诗话、随笔、评传、序跋、书信、对话等等。(介绍略)
文学理论 教程
BAC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PPT演示课件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PPT演示课件
12
我们将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为十章,即: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第六章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第 七章、第八章涉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第九 章、第十章涉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5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 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 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4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 决定的,文学理论也不例外,它以文学作为研究对 象。
2、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 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 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 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简洁 地表述为: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 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7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
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
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


世界
↑↓
作品
↑↓
↑↓
作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系辞传》: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象”为卦象,是圣人根据天地万物的不同形貌而模拟出来用来 反映其内在特征与变化的图形。之所以称为“象”,是因为其有指事 象形的作用。能够以小见大,以有限喻无限 乾:天 坤:地 兑:泽 离:火 震:雷 巽:风 坎:水 艮: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孤凄忆远之情 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景中情:诗成珠玉在挥毫
(3)意象的特点: ① 为表达作家思想情感而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 ② 主观因素居于主导地位。 ③ 意象的创造在于化实为虚,以实显虚。 《周易·系辞下》: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 必然性:传达道理、思想或情感。 概念性的语言在表情达意、唤起情感上存在着不足,需借助形象
◆ 可能性:形象的特点——一方面有明确的指向性,一方面又含 蓄模糊。更重要的是涉及人的体验与情感,引发联想和想象。
西方:形象(image),本义为“肖像”、“影像”、“映 象”。最初用于造型艺术,主要指视觉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中国:言不尽意 孔子:辞达而已矣。 庄子: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 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1)西方文论:形象——意象——语象
形象:在读者心目中唤起视觉印象与画面。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意象:在心理学上,是指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 重现或回忆。 西方文论中,意象是主观经验的显现 庞德:在瞬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庞德《地铁车站》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 中国 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结合。 (1)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2)王夫之对意象理论的总结 ① 诗言志、诗缘情、诗以意为主。但“诗”不等于“志”、 “情”、“意”: 如以意,则直须赞《易》陈《书》,无待诗也。 ② 意象的构成要素为情和景,情景交融,不可分离。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 景,景中情。 情中景:长安一片月
第一章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文学的形象性
第二节
教学目的与任务:了解文学形象的涵义与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形象的类型与特点 文学形象的涵义 语象、形象和意象 文学形象的特点: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符号性
一、文学形象
1. 形象的意义
《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出现在纽约时 报广场电子显示屏。 Stunning Chinese Beauty :章子怡、张梓琳、 杨丽萍、周迅、范冰冰、邰丽华等 Inspiring Chinese Bravery:金晶、林浩、甄 子丹 Enchanting Chinese Art :黄永玉、谭盾、郎 朗、刘欢、宋祖英、李云迪、谭晶 Leading-Edge Chinese Agriculture:袁隆平 Influential Chinese Wealth :李彦宏、丁磊、 马云、王建宙 Extraordinary Chinese People :郭明义、朱 邦月、阿里帕、李灵、张正祥、翟墨 Thrilling Chinese Athletics :郎平、郭晶晶、 姚明、丁俊晖、邓亚萍
《文心雕龙》:神用象通;拟容取心
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境
“境”古字为“竟”,《说文解字》:乐曲尽为竟。 《说文解字注》:曲之所止。引申之凡事之所止、 土地之所止皆曰竟。 意境理论的思想资源: (1)先秦 老子说“無”;庄子的逍遥游、物化、言不尽意 无:“舞”的本字。 篆文分为三种: 亡、無、舞。
The apparition of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
意象派诗人庞德
语象(verbal icon):从语言的层面考察。 icon本来是指东正教徒使用的彩绘雕刻的圣 像。 实用主义符号学家皮尔斯转用作符号学术语 新批评在皮尔斯的基础上运用,认为它是用各 种材料来表示一种多少分享它所指称的对象的性 质或外形特征的符号。
非艺术形象
形象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其它艺术形象
2. 文学形象的意义
文学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基础之上,因而在表情达意上 文学也要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文学形象由此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 从创作目的看,形象是作家创造的产物,是文本的构成部分; ◆ 从创作过程看,形象是文学传情达意的手段。 从中西文论的历史发展中进行考察,西方文论主要是从第一个 方面来谈论形象问题,而中国文论则同时涉及到了两个方面。 ★ 文学形象的含义: 能够把主体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 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与联想的感性对象。
布鲁克斯分析了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指出其中 存在至少五种语象: 1.描述,如麦克白夫人说“我给孩子哺乳”; 2.比喻,如“怜悯像赤裸的初生婴儿”; 3.象征:“赤裸的婴儿”一再出现,神秘,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4.情景:麦克白夫人杀人的情景;
5.人物形象:麦克白夫人和其他人物。
(2)中国文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得意忘言 《庄子》:意不可言传。 《周易· 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 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王弼《周易略例· 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 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 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2)佛教思想的影响 用“境界”翻译梵文visaya,指感觉的区域或心的活动范围。 (3)唐代意境理论的发展
王昌龄《诗格》: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 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 皎然《诗式》: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思与境偕。 ◆ 皎然《诗式》:缘境不尽曰情。 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境生于象外。 司空图《与极浦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4)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境界)论的集大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