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及其笔法

合集下载

宋微宗的瘦金体

宋微宗的瘦金体

宋徽宗的瘦金体直到现在,我们对宋徽宗赵佶的功过评判仍充满矛盾。

作为一位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君,他是极不称职的;但作为一个书法家,他却是在书法史上无法绕过的,他的作品至今都还在艺术的天地中闪着生命的幽光。

“一代昏君,千秋巨匠”。

这既是对他书法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作为不称职的政治家的讨伐,而对他专门立传的《宋史》则有一个让人难于理解的评价,颇具意味:“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这是元人对他的历史定位,目的在于告诫自己的后人要以赵佶为诫,然而,很具戏剧性的是,元人并没有肯定他在书法史上的成就,认为书法于他乃玩物丧志,但书法却成就了徽宗的一代巨匠的地位,这本身就是历史的肃剧。

一般而言,史书所载的人物都有着呆板的面孔,对于权力的集大成者更是。

但是上天似乎对于徽宗特别眷顾,正史中无记载的链条缺环让文学家更有想象的空间,从而,他的面孔就由单维变成立体,存活于不少的文学作品之中。

但在这些文学作品之中,他依然是一个玩物丧志之人,无论是对于足球还是妓女李师师都是如此。

昏庸、糊涂、褊狭成了贴在他身上的先验标签。

在施耐庵的笔下,他是权力的中心,同时又是斗争的焦点。

千百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难料,他所醉心的书法却又延续着他的生命。

对于他而言,作为他签名的“瘦金体”书法多已散逸,在那硬瘦的一竖或一点之中,身也仅仅是个隐喻。

一幅狭窄的字画其实是一方广阔的天地。

它证明自己存在的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

老子曰:“知其黑守其白”,这是最为古老而又普通的辩证法。

一旦缺少这两种最为普通的颜色,书法就无法确证自身的存在,从而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宋徽宗赵佶深明中国古老的哲学,知道其中蕴藏的玄机。

他的书法先是学初唐的薛稷、薛曜兄弟,后又学习同时的黄山谷。

薛氏二兄弟的书法技艺均传承其舅父褚遂良,于是褚氏的楷书的架构、笔势等书法血液便随之注入宋徽宗的艺术生命之中,而黄山谷书体跟他的诗一样硬、瘦、奇、险,也在宋徽宗的书法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字帖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字帖

瘦金体《千字文》字帖宋徽宗宋徽宗((10821082~~11351135))名赵佶(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

宋神宗十一子神宗十一子,,哲宗弟哲宗弟。

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

哲宗病死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001100~~1125年在位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里处))。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赵佶早年学薛稷赵佶早年学薛稷,,黄庭坚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瘦金体瘦挺爽利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侧锋如兰竹,,运笔飘忽快捷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此书体以形象论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本应为““瘦筋体瘦筋体””,以,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书千字文》》,《秾芳诗》等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赵佶瘦金体楷书教程

赵佶瘦金体楷书教程
楷書教 程
赵佶(宋徽宗 )瘦金体楷书 教程
,最好使用狼毫勾线笔 (或弹性较好的笔)。
壹、趙佶書法應該用什 麼筆練?
1.新笔开始不宜全部发开,可以发至二分之一
貳、新筆應該全發開嗎? 墨汁用什麼好?
到三分之一处。然后试笔,根据需要可以继 续发笔。
2.墨汁建议使用一得阁墨汁。使用时可以倒进
四分之一的纯净水,如果是自来水容易发臭。 不宜使用陈墨(宿墨,即过夜的墨汁)。因 为陈墨不宜用来写字,而且气味对人体有害。
叁、瘦金體有哪些特征?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发现瘦金体和其他字体的 不同。 下面以“藏”字为例。 瘦金书:藏 王羲之:藏
柳公权:藏 智 永:藏 褚遂良: 藏 瘦金书的“藏”与其他书法家写的“藏”字形不 瘦金书比较接近现代规范字。 瘦金书运笔动作明显,中宫收紧。
肆、選帖。
练习瘦金体应该选什么字 帖呢? 1.可以选《赵佶真书千字 2.可以选《秾芳帖》。 文》。
赵佶《千字文》(局部)
伍、三聯字練習。
如果想學習筆法的朋友們,可以去優酷 看名家講解“秾芳帖”。 練習三聯字,是需要一定功夫的。
注:“耳” 字的筆順是先寫“橫”, 再寫左邊的豎,寫完

宋徽宗瘦金体真迹,值得收藏!

宋徽宗瘦金体真迹,值得收藏!
《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楷书,纸本,早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作品。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可是,这位天蝎男,内心却一点也不安分。
老老实实写瘦金书不是挺好吗,他还不满足,非得写草书,这一写就没人拦得住了——
《绛霄紫庭帖》
似乎是怀素的线条,张旭的结体。
皇上要写狂草,谁能管得住?谁能比得了?
所以瘦金体的典型形态直接来自所用毛笔,他用最方便的工具最自然的书写造就了他具有独特视觉形态的瘦金体。
将以上构成其明显特征的顿笔和折笔处撇开来看,其结字规模唐人,谨守法度,并无过多突破和个人特征。但做到这一点本身也并非轻而易举,皇家过眼虽皆上上珍品,亦需天资勤奋才能有所成就,赵佶无愧于此。
宋徽宗《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夏日诗帖》
▲宋徽宗《夏日诗帖》,楷书,纸本,后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诗帖》是书于政和年间,经典瘦金名帖代表作,流传九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瘦金小楷的一块玲珑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古人评论瘦金体云:“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是对瘦金书特色的高度概括。又有赞云:瘦金书“金镂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对瘦金体书法的高度艺术成就推崇备至。上述特点在此贴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毫无遗憾可言。

“瘦金体”书法的由来

“瘦金体”书法的由来

“瘦金体”书法的由来瘦金书亦称瘦金体、鹤体,楷书的一种,由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所创。

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字体吸收了褚遂良、薛曜、薛稷、黄庭坚等人的风格,并创出新意,运笔挺劲犀利。

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的风神,自成一家,自号“瘦金书”。

瘦金体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风格相当独特,洒脱明快,气韵脱俗的字体,今日的“仿宋体”,亦是从此中脱出。

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基本介绍】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

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1082~1135年),姓赵名佶,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个成功的书画家,他的造诣也涉及古玩典藏、乐、琴、诗等,可谓艺术造诣颇深。

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

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

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

在中国画史上,宋徽宗是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

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以及他自创的《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

其名作还有《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表现的《斗鹦鹉图》。

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

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

现存的作品,如《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动。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

宋徽宗与其瘦金体

宋徽宗与其瘦金体

宋徽宗与其瘦金体褚思怡信号1502电子信息工程15398601“天骨遒美,逸趣蔼然”,便是对瘦金体字体的美称了。

这是一种书法史上“独创”的字体,结合了山水园林,花鸟草丛的意境,揉入了工笔画的用笔技巧,相比于其他书法,瘦金体的作品倒更像是一幅无与伦比的画作,清新而典雅,细瘦而不失筋骨。

说起瘦金体,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创作者——宋徽宗赵佶。

与别的只顾朝政,终日批折子的皇帝不同,宋徽宗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自创“瘦金体”,“院体画”;大肆收集各种名画著作,还成立了“翰林书画院”;精通茶艺,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抛去风雅的艺术修养,游戏踢球也不在话下;后宫佳丽虽多可依然常去青楼逛荡……就这样游戏人生,糜烂度日,快活逍遥,直到被虏北上,才开始后悔不已,记起君王的责任。

“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与南唐后主李煜一样,宋徽宗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只是无奈生于帝王家。

人们对有造诣的亡国的罪人向来提起不来什么仰慕敬佩之情,但却不能否认,和李煜一样,宋徽宗对于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不爱江山爱丹青”,从另一个角度看,大抵是太喜爱书法艺术荒废了朝政,才有这么多时间琢磨研究艺术,才有了从书画笔法中悟出的漂亮的“瘦金体”。

瘦金体本为“瘦筋体”,个人理解,大抵是这种字讲究的是瘦却不失其筋骨,运笔时飘忽快捷,笔迹却有顿有力,转折处还可以明显见到藏锋。

用当今的话讲,就是一种很“文艺”的字体,比起其他书法的刚劲有力,“瘦金体”更多的给人一种诗画结合的美感。

这其实是与宋徽宗的生活经历相关的,他虽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但却从小莫名喜爱黄鸟鱼虫诗词歌赋;加之早年间习黄庭坚褚遂良等多家的书法体系,他的书法杂糅各家,更有一股自己的风格在。

同时加上自己同样厉害的绘画功底,创造出了这样别具一格字体。

很多当下的文艺青年,都喜好写一手好看的字体,做批注也好,写书签也罢,为的就是看起来美观整洁。

“瘦金体”是大家的首选字体,然而亲身经历告诉我,这种字体看似简单也容易模仿,要想掌握精髓而不是照猫画虎的写出来,并非易事。

宋徽宗的瘦金书

宋徽宗的瘦金书

宋徽宗的瘦金书赵佶的楷书《千字文》应为瘦金书的最初代表作。

书于崇宁三年(1104年),赵佶时年二十二岁。

其笔直如矢,劲如铁,真可谓铁画银钩、瘦不露骨。

结体上纵伸横逸且内紧外延。

遵循“书到瘦硬方精神”的古训,通过中锋把画兰竹叶、竹节、鹤头、鹤嘴、鹤膝之法,巧妙地运用到书法的点线艺术中来。

这一作品代表其创作瘦金书的初衷。

该书虽为楷书范畴,但因运笔速度较快、顺势而就,字的大小和结构并不完全统一。

但法度十分严谨。

近来,在计算机字库中出现的瘦金书就是根据此帖完成的,由于原有字数的限制和对瘦金书法的研究不够。

作为应用文字,有些字还需推敲。

如在字体的大小和结构上视觉不统一,个别用笔不到位。

《秾芳诗帖》,是赵佶瘦金书的又一代表作,这一作品是在其楷书《千字文》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特点主要表现在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用笔进一步娴熟、流畅,控制笔势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从字的大小和结构上基本达到视觉上的统一效果,并在笔画运用上开始追求一些微小变化和厚重之感。

这是瘦金楷书成熟的标志。

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此后赵佶的瘦金书仍在不断探索和追求变化上下功夫,并从其他字体中获取营养。

他还常根据绘画的布局使书法作品加以变化,不拘一格。

从宋徽宗的《欲借风霜二诗帖》,《闰中秋月》的楷行到《牡丹诗帖》、《瑞鹰图》、《祥龙石图》的向行书过度的行楷,其提按、顿挫与粗细变化,显示出气韵盎然、流畅、飘逸和灵动,同时具有浓郁的书卷之气,这些都代表着赵佶不同时期瘦金书的发展变化。

赵佶的行书如《蔡行勅卷》已不再具有瘦金楷书创作的初衷,也不再追求楷书的笔画特点,在应用笔法和结构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加突出用笔的流畅和气势贯通。

但从中锋运笔的一些笔划特征和个别结构中还可寻找到瘦金书的存在。

至于他的草书,如《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长卷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长卷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长卷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尺寸:323*31cm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 徽宗定鼎碑,瘦金书。

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周仪轩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 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

”赵孟頫这样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

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

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当你放大每一个字的时候,你可以特别清楚的观察到,赵佶的每个字似乎都是活着的,就像一把匕首,直接进入心脏,但在顶点转动,让人们害怕,然后让人无法呼吸,但是无法阻止人们去喜爱它,这就是瘦金体吸引人的魅力。

瘦金体的每个字,每一笔画都是特别细的,但是力量却很足,如果你没有多年的努力,那几乎是不可能写成这样的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书法家如此重视瘦金体。

如果在平常你使用细长的笔触,那么这个字肯定会令人反感,但是瘦金体的身体将这种不和谐与魅力融为一体,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直无法超越瘦金体的原因了,真是令人疯狂啊。

一些喜爱书法的朋友们,如果你现在还在迷茫,选择哪种书法字体,你就可以去尝试着写一下瘦金体,说不定你会爱上它!自古以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热情只有增加,没有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及其笔法
宋徽宗瘦金体《秾芳诗》基本笔画之“短横”:凡短横笔画多为左轻右重,露锋入笔,逐渐铺毫而轻顿收笔,较长横在外形是显得丰肥。

如“香”、“青”、“融”等字。

“融”字短横中有似长横之重肩者,比较特殊。

宋徽宗瘦金体《秾芳诗》基本笔画之“竖”:在字中占主笔的竖画往往在收笔处略提向左上方,随即向右下顿笔而收,与长横的写法一样,只是方向不同。

如“化”、“下”、“中”等字,注意在中锋中略带侧势。

宋徽宗瘦金体《秾芳诗》基本笔画之“匕首撇”:形如其名,这种撇外形尖利,呈三角形,多重起轻收。

如“依”、“焕”等字,而如“庭”字的撇则外形比较匀称,也是一例。

宋徽宗瘦金体《秾芳诗》基本笔画之“柳叶撇”:这种撇法写时由于由轻至重,然后略转侧势提锋收笔。

如“丹”、“青”、“风”等字,这种撇的起笔处多作“S”形绞锋落下,明显受到褚遂良书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