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暴力问题(论文)
网络暴力论文

网络暴力论文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产生了一些问题,网络暴力问题日趋突出,消除网络暴力的呼声也日趋强烈。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网络暴力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网络暴力论文篇1浅析网络暴力现象【摘要】自2006年“虐猫女”事件开始,我国网络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如“铜须门”事件、“姜岩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严重影响到了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对当事人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巨大负面后果,网络舆论甚至逐渐变成了对公民人权的践踏,冲击着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现实社会。
本文将对网络暴力的内涵、成因、作用及其预防对策作一分析。
【关键词】网络暴力社会道德法律法规一、网络暴力的界定《人民日报》曾总结了“网络暴力”三大特征:一、以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二、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私),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三、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网络暴力通常是网民借道德讨伐的名义,以网络为载体,对网络事件的当事人发表进攻性、侮辱性的言论,并搜索、公布当事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生活细节等具体信息对当事人的精神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行为。
“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网络暴力的成因1、网民的诉求。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网络暴力的形成存在网民出于正义感而挺身而出这一原因。
比如“虐猫女”事件的产生,网民因见到当事人如此残忍地对待猫而义愤填膺并群起而攻之,这在一定意义上伸张了正义,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此类事件中,网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网络这一特殊的载体上,好的出发点往往会被扭曲,产生负面后果。
2、网络的特点。
网络存在匿名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
网络平台给网民提供了一条畅言的渠道,网民可以在上面任意发表言论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人性的卑劣面就在这里得到了展示。
如何看待网络暴力论文

如何看待网络暴力论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暴力一词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网络上。
网络暴力不仅会通过言语、文字、图片等形式伤害人的感情和尊严,还可能导致实际的身体伤害和精神健康问题。
因此,如何看待网络暴力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以下将从定义、原因以及对策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先来界定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别人进行侮辱、攻击、诽谤、侵犯隐私等恶意言论的行为。
网络暴力的性质属于言论自由还是侵犯他人权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和讨论的话题。
不过,《网络安全法》中规定:禁止利用网络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破坏网络安全、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等行为,其中包括网络暴力。
这说明,网络暴力的行为是不被法律所容许的。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造成网络暴力的原因。
首先,网络的匿名性是造成网络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在网络上,文本的发布者很容易使用匿名账号发表攻击性言论,这使得网络暴力行为变得更加容易和隐蔽。
其次,网络暴力的行为可能是出于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怒情绪的宣泄。
另外,一些人还出于兴趣或者网络炒作的目的针对某一对象进行攻击,希望在网络上获得更多关注度。
作为一种负面行为,网络暴力不仅会对受害人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也会对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遏制和预防网络暴力的发生。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应该出台更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惩罚力度,让肇事者知道网络暴力已经被法律明确禁止。
其次,在技术层面上,网络平台应该加强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和审核,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及时查处和删除不良言论和信息。
另外,在教育和舆论引导的层面上,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引导他们注重网络道德,懂得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网络媒体应该引导公众健康、和谐地使用网络,让网络空间变得更加和谐有序。
总之,网络暴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虽然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争议,但是通过多方的努力和措施,我们一定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让网络空间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关于网络暴力的伦理分析论文

关于网络暴力的伦理分析论文关于网络暴力的伦理分析论文网络的自由性、匿名性以及媒介传播上缺少正确的价值导向催生了网络暴力的频频发生。
但是,“网络本没有暴力,网络的暴力来源于网络后面的人和人性。
”因此,从伦理道德角度研究网络暴力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一、网络暴力的含义及特征 (一)网络暴力的含义网络暴力是网民中的个体或群体无理由或基于一定的原因,运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对近期发生的某些具有舆论性的事件进行的网络言行攻击。
这些事件往往违背了传统价值观念,触及了社会道德底线。
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空间的延展,是网络世界道德失范的显著表现。
它主要表现为发表具有煽动性、侮辱性、攻击性的失实言论;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公开其个人隐私;将伤害行为从网络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二)网络暴力的特征 1.基于道德名义,实施暴力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中有真正怀着正义之心想借网络的力量解决问题的人,有在网络发泄自己不满与愤怒情绪的人,更有不怀好意利用网络轰动效应获取私人利益的人。
他们虽然动机不同,但大都以维护道德的名义来触动大众的道德神经和内心情感,引发大众对该事件的关注。
殊不知事情发展早已超出了伦理道德的底线,演化为网络暴力事件。
2.利用匿名身份,肆意妄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一般是以匿名的身份发表言论,甚至有的还穿着马甲,如在常用的ID之外注册暂用的、不易被人知道的ID身份,或者填写虚假信息达到隐藏身份的目的。
网络暴力的参与者正是仰仗自己的匿名身份肆意妄为,而不用担心自己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惩处。
3.发挥群体力量,集体围攻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众多,包括事件的发布者,跟帖者以及网络看客等。
网络暴力往往是由少数网民在网上发表煽动性言论以激起其他网民的回应,以群体的力量进行攻击。
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大多数参与者缺乏理性、缺乏独立的判断,因此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和信息的真伪。
二、网络暴力的伦理根源 (一)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意识缺失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意识缺失是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的内在原因。
网络暴力的危害与预防(议论文)

网络暴力的危害与预防(议论文)网络暴力的危害与预防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然而,与其带来的便利相伴而生的是网络暴力问题的加剧。
本文将就网络暴力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展开讨论。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个体或群体借助互联网发布攻击性言论、散布虚假信息、进行炒作等行为,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进行侵犯,致使受害者遭受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首先,网络暴力对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受害者可能面临着长时间的言辞羞辱、人身攻击,甚至威胁与恐吓,这些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
其次,网络暴力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空间中负面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引发了社会舆论的波动,不仅会让人们产生恐慌感,还可能导致社会关系紧张、群体对立的局面,甚至升级成现实中的冲突事件。
为了有效预防网络暴力,首要的一步就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明确定义,并通过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
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封禁和处罚,确保网络空间的规范和安全。
其次,在教育层面上,需要加强网络素养的培养,提高公众对网络暴力的认识和辨识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抵御网络暴力的能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合作,共同为预防网络暴力做出努力。
媒体可以通过加强对网络暴力事件的报道,引起公众的重视;社会组织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倡导网络文明;网络企业可以加强自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网络暴力的发生。
综上所述,网络暴力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针对网络暴力问题,应该从法律、教育和社会各方面入手,加强预防和管理,最终实现网络空间的和谐与安全。
浅析网络暴力问题(论文)

浅析网络暴力问题——以“人肉搜索”为例姓名:学号:2008系别:新闻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指导老师:职称:讲师摘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暴力行为是一直存在的,而自从大众媒介普遍产生并发展以后,暴力文化应运而生并得到推广,它对人们的心理、认知及行为方式产生这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网络暴力问题是近年来新生的一种网络现象,它同时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态和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对网络暴力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正确了解网络现象更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网络暴力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方式——“人肉搜索”,接着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在说明了促使网络暴力所产生的三个根源后,又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监控措施。
用以引导网络传播,净化网络信息,从而使得网络、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网络暴力;良性监控;人肉搜索;网络和谐On the Network the Problem of Violence - to the "Human FleshSearch, for example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violence has always existed, since the mass media generally produce and develop a culture of violence came into being and promote its people's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 of this profound and extensiveimpact. The network problem of viol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nascent phenomenon of a network, it also reflects the stat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evel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udy the problem of violence on the network is not only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phenomenon more promptly identify andaddress the negative impact they bring. This article firs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eaning of the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its main manifestations - "human flesh search",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role of "human flesh search", towards the three root causes of violence network , but also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ntrol measures. To guide the network propagation, purificat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which makes network,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Key Words:Network of violence; optimum supervisory control;human flesh search; networkharmony现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很多事情,聊天、游戏、购物、学习、甚至交朋友、谈恋爱。
网络暴力论文(2)

网络暴力论文(2)网络暴力论文篇3浅谈大学生涉入网络暴力问题及规避措施【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网络暴力现象开始肆虐。
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空间里一个很主要的活跃群体,如何提高网络理性,规避网络暴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暴力;特征;心理因素;规避措施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具。
互联网既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又带来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暴力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引发了人们的大量关注和思考。
一、网络暴力的表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一些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暴力现象开始肆虐网络,而且网络社会中所特有的暴力现象也逐渐出现。
近年来,网络追杀、网络通缉、人肉搜索等暴力词汇充斥着网络世界。
纵观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从“虐猫女”“铜须门”,到“最毒后妈”、“很黄很暴力”,再到堪称“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的“王菲事件”,直至“微博直播自杀”,网络暴力愈演愈烈,其造成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自然也远远超出了网络的范畴,甚至影响到现实社会生活。
因网络舆论暴力而引起的网络侵权案件也越来越多。
人们在感受网络舆论监督强大力量的同时,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也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网络舆论也从原先的正义声讨转变成了对公民人权的践踏。
有关专家己尖锐指出:网络暴力已经挑战传统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亟待用法律、文化和道德手段给予制裁。
二、网络暴力的特征笔者认为,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以及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为或言论侵扰,致使其权利受损的行为。
通过对网络暴力案例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暴力的几个重要特征:第一,以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
网民以情绪化的心态,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在道德的名义下不顾一切讨伐一些在他们看来不道德的行为。
网络暴力分析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网络暴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但同时也伴随着网络暴力的阴影。
今天,我将从网络暴力的定义、危害、原因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与大家共同分析这一现象。
一、网络暴力的定义网络暴力,又称网络霸凌,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侮辱、诽谤、威胁等行为,给受害者带来心理、生理上的伤害,甚至导致其精神崩溃、生命危险。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1. 对受害者的影响:网络暴力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使其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自杀。
2. 对社会的影响:网络暴力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降低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影响了社会风气。
3. 对家庭的影响:网络暴力使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三、网络暴力的原因1. 互联网的匿名性:网络用户可以匿名发言,降低了道德约束,使部分人肆无忌惮地进行网络暴力。
2. 社会道德滑坡:随着社会竞争加剧,部分人道德观念淡薄,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对他人进行攻击。
3. 心理素质低下:部分人心理素质低下,无法承受网络压力,选择以暴力行为宣泄情绪。
四、应对网络暴力的措施1.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公民的网络素养,使大家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自觉抵制网络暴力。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网络暴力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及时报警、求助。
4. 积极传播正能量:在网络空间,我们要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网络暴力。
同学们,网络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谢谢。
网络暴力议论文作文(共6篇)

网络暴力议论文作文(共6篇)议论文,作文,暴力,网络篇一:大学生小论文浅析网络暴力的成因浅析网络暴力的成因摘要:网络的发展给公共舆论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语言暴力等消极影响。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主要从网络媒介特点,网民受众心理,网民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媒介;攻击;社会心理;社会阶层暴力,指以强制手段侵犯他人的极端行为,是人类原始征服欲望支配下指向特定对象的侵犯与伤害。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网络语言暴力专指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以语言为媒介、对特定对象的辱骂攻击行为。
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然后导致线上甚至线下更加激烈的辱骂和攻击。
代表事件有“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死亡博客”、“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更污染了整个网络舆论环境。
各式各样,愈演愈烈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让我们不禁深深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或者究竟是哪些因素的合力造成了网民如此不冷静,非理性的表现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网络媒介自身特点人类的会话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
印刷术即纸质媒体强化了人类分析,线性逻辑和专门化分割的思维习惯,强化了同一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将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时期为称为“阐释年代”“所有成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长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互联网令所有媒体永远无法企及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有着无限的容量,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袭来。
面对大量高速度呈现的信息,人们应接不暇,往往只是快速切换浏览,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长时间接触网络就会降低人们的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暴力问题——以“人肉搜索”为例姓名:学号:2008系别:新闻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指导老师:职称:讲师摘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暴力行为是一直存在的,而自从大众媒介普遍产生并发展以后,暴力文化应运而生并得到推广,它对人们的心理、认知及行为方式产生这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网络暴力问题是近年来新生的一种网络现象,它同时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态和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对网络暴力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正确了解网络现象更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网络暴力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方式——“人肉搜索”,接着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在说明了促使网络暴力所产生的三个根源后,又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监控措施。
用以引导网络传播,净化网络信息,从而使得网络、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网络暴力;良性监控;人肉搜索;网络和谐On the Network the Problem of Violence - to the "Human FleshSearch, for example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violence has always existed, since the mass media generally produce and develop a culture of violence came into being and promote its people's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 of this profound and extensiveimpact. The network problem of viol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nascent phenomenon of a network, it also reflects the stat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evel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udy the problem of violence on the network is not only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phenomenon more promptly identify andaddress the negative impact they bring. This article firs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eaning of the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its main manifestations - "human flesh search",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role of "human flesh search", towards the three root causes of violence network , but also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ntrol measures. To guide the network propagation, purificat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which makes network,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Key Words:Network of violence; optimum supervisory control;human flesh search; networkharmony现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很多事情,聊天、游戏、购物、学习、甚至交朋友、谈恋爱。
适当的上网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但是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对网络的了解和依赖也开始迅速增强,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对现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平形成了一种空前的挑战。
其中,网络暴力问题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热点关注问题。
一、以“人肉搜索”为主的网络暴力问题的概述(一)网络暴力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方式网络暴力问题出现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但是,对于网络暴力的定义,至今还是见仁见智,没有定论。
笔者认为,网络暴力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一定的人物、事物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进行攻击,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
“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方式。
近些年来,网络上的一些暴力语言,暴力行动,暴力视频等不断地触犯着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这些都是一些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制造出来的。
对于“人肉搜索”,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很恐怖”,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其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败坏和谐社会之风。
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这种引擎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作用。
网络自身的强大力量使民意得以表达,正义得以伸张,它可以让罪恶暴露,也可以让亲人团聚。
本文将以“人肉搜索”为主来阐述网络暴力的相关问题。
(二)“人肉搜索”的类型人肉搜索是由猫扑网的提问解答形式发展而来,如今已形成更多类型。
1. 友好帮助型。
主要是网友们自发形成的对那些国家无法进行救济的个人提供安全或利益帮助。
或者是需要帮助的个人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信息,从而得到帮助。
比如某网民得了高血压,想知道吃什么药效果好,就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上,会有许多人回复。
2.监督型。
它是指网友对政府官员或国家领导人的收入、资金投放、权力行使以及道德行为等的监督。
3.伦理批评型。
主要是指网友集合起来对一些违背道德人伦的事情进行调查抨击。
如虐猫事件中,网友因不满动物被虐待而对当事人进行疯狂的“人肉搜索”和猛烈的人身抨击。
4.犯罪调查型。
主要是指网友在网上对犯罪分子进行“人肉搜索”,调查事实真相,声讨违法犯罪的行为。
比如网友对待北京宝马车撞人案时,可以迅速查找出犯罪分子的身份资料。
5.娱乐恶搞型。
主要是指网友在网上发布一些与事实相悖的文字,恶搞他人。
比如“小月月事件”。
还有是恶意报复型的。
这种类型的“人肉搜索”主要是网友为了报复他人或赚取不义之财而实行的。
二、“人肉搜索”的正反两方面作用(一)“人肉搜索”的积极作用1.在大的社会活动或灾难中体现集体力量回顾汶川地震,我们不能忘却伤痛,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忘却的是国人团结的力量,给汶川人民带来了无限希望。
这其中,网络也发挥了其重大优势。
地震过后,网民在网络上建立了汶川地震寻人吧,此时的“人肉搜索”不仅使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亲友平安的消息,还组织捐款,为生者祈福,为亡者哀悼。
2.揭露社会阴暗面“人肉搜索”之所以让人“害怕”,原因在于它的“搜索”功能。
在互联网通向家家户户的同时,很多人的个人信息都能在网上找到,通过网友们的“不懈努力”,当事人对于不道德的妄想、对于逃脱追查的侥幸心理几乎无法实现,很多打抱不平、怀有正义的网友可能盯你盯得很紧。
3.帮助司法部门侦破案件“人肉搜索”应用最普遍、最凸显其社会积极效应的地方当属此类情况。
公安机关在网上发布案件的情况,通过网民们的帮助,很快可以找到犯罪分子的相关信息,使得他们无处遁形。
4.维护社会公义,填补法律漏洞对社会上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披露,对官场职场的腐败做法进行监督,都是“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
“人肉搜索”不仅仅是一种网上娱乐,它还是一种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它弥补了我国法律体系不完整的缺憾。
(二)“人肉搜索”的消极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暴力问题,“人肉搜索”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1.破坏网络和谐,阻碍网络正常运行秩序它通过各种网络上的交流空间对某个事件或个人进行针对性的群体性的抨击甚至辱骂,使得网络和谐遭到破坏。
也许大部分的网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基于网络的传播力量,如果“通缉指令”一旦发出,就很难控制事情的发展趋势,比如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还有最毒后妈事件等,一连串的网络暴力事件,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人肉搜索”的恐怖之处。
而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中,还不乏追求刺激、恶意诋毁他人的人,这就使得网络社会更加混乱。
2.侵犯个人隐私权,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网民们仅凭网上的一张照片或留言等简单的个人信息就可以找到当事人的IP地址,上网痕迹等,也有通过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得知其真实身份和居住地点,甚至不乏找上门威胁、骚扰。
这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正义的底线,不仅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危及到了其家人朋友。
置社会道德、法律于不顾,置人们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于不顾,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于是“人肉搜索”开始被认为是一种窥视个人隐私,实施网络暴力的手段。
三、网络暴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把关人”的失职著名的“把关人”①理论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卢因提出来的。
它是指在①兰飞.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伦理研究[J].南昌:新闻世界,223.信息的流通渠道里,总是有一定的规定或“把守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去约束信息,决定哪些商品或信息可以进入流通渠道,而哪些不可以继续在渠道里流通。
现今网络上的色情、暴力信息之所以如此猖獗,就是因为“把守人”的失职,就是因为网络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也就是没做好把关。
原因是传统意义上的“把关”在遇上网络这个具有灵活性与交互性平台后,其意义就变得微弱了。
在互联网上随意发布的一条信息就可以在瞬间传遍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不仅传播内容无法考证,而且由于网络信息量的巨大性和传播速度的飞速性,人们也无法也无心去寻求消息的来源。
基于此,网络上便随处可见虚假、暴力信息,即使有一些信息是真实的,也很可能被虚假信息所覆盖,或是被怀疑其真实性。
现今网络“把关人”依旧存在,但是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太快,“把关人”可能来不及阻止。
比如有些色情的东西,在它遭到封锁时,其实已经对社会产生了相当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把关”效率。
(二)“现实暴力”趋向于虚拟化任何暴力都是有目的有渊源的。
首先拿现实中的暴力现象来说吧。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往往要与残酷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他们打猎时,需要与野兽动物作斗争,他们争夺地盘时,与其他生物甚至同类作斗争,这些都是暴力的表现。
再后来,代代帝王通过战争来建立自己的王朝,不惜一切力量剿灭反对派,甚至逼迫活人陪葬,都是权利的恶果,暴力的彰显。
在文明时代,现实暴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法律和道德的遏制,人们逐渐丧失了发泄情绪的途径,因此虚拟的暴力手段开始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媒体中的暴力文字屡禁不止,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使暴力现象如同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