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和植物杀菌素解读

合集下载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20分)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总称。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

(1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3.IMVIC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1分),并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5.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故称为巴氏消毒法。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6.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1分),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7.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8.灭活疫苗:又称死苗。

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病原微生物仍保持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

(1分)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用其制成的疫苗,称灭活苗。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9.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1分)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分)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10.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

抗菌素在植物保护上的研究与应用

抗菌素在植物保护上的研究与应用

抗菌素在植物保护上的研究与应用2016-09-07 10:07:30 来源: 作者:7天论文网【大中小】浏览:16次评论:0条广义上的“抗菌素”是指微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分泌的一种拥有制约细菌侵害作用的化学物质,或者称之为杀毒物质。

抗菌素功能的机理是,在不影响自身正常生存的同时,对其他微生物的生物机理进行阻碍,抑制其生长发育,或者杀死竞争对手。

基于这种特性,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兽医临床和植物保护层面,其中,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功能尤为突出,例如抗菌素作用于农作物的生长中,具有药效高、分解快、选择性强、低农药残留等优势,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不会污染生态环境,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 抗菌素在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抗菌素中还有大量对抗病毒、肿瘤、细菌、寄生虫、昆虫的有效物质,其化学形态主要是酶类、肽类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抗菌素”的功能早已经超越了“抗菌”的范畴,在动植物保护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

但抗生素不会在自然界以独立形态出现,要获得具有一定纯度的单体,必须经过筛选、分离等供需,目前,在抗菌素植物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1 抗菌素筛选模式研究首先,平皿拮抗,这种模式下抗菌素的指示菌就是病原菌的体外平皿拮抗,是一种惊醒抗菌素测定的筛选模式。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在操作方面比较直观,目的性比较明确,操作过程简便、快速。

但缺点也存在,主要表现在环境因子的考量不全面上,所以采用平皿拮抗方法获得的抑菌圈中的菌种并不是最纯净、最纯良的。

其次,采用植物盆栽防效。

这种方法的基础是植物选择确定之后,利用盆栽法,用发酵液喷洒接种之后的病原菌植物,然后观察植物的抗菌性,从中选择具有较好防治功能的菌株。

这种方法在植物保护抗菌素研究中十分有效,观察效果方面十分直观,但运作的周期较长,工作量很大。

1.2 生物合成抗菌素研究1.2.1 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是加快菌丝生长,用来提供足够的实验对象,合理调配培养基可以加速菌素泛指并合成抗菌素物质。

成功替代抗生素的4种主要添加剂

成功替代抗生素的4种主要添加剂

成功替代抗生素的4种主要添加剂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开发有效的抗菌替代品,在保证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并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下面,介绍一些成功替代抗生素的四种主要添加剂。

1、益生菌益生菌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优化免疫力,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来起到抗菌的作用。

现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改变肠道环境受到抗生素影响时的细菌群落,促进激素的分泌和克服抗生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释放抗菌肽,增加对某些病原体的免疫抵抗力。

抗生素代替品的益生菌,已广泛用于医疗、养殖以及人类健康领域。

2、天然植物抗菌素天然植物抗菌素指以植物为原材料制成的液体或粉剂,可在医疗以及食品安全中起到与抗生素同样的作用。

天然植物抗菌素常常被用作营养强化剂,在肉类、水果和蔬菜的保存和储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胡椒素、黄酮类化合物等都具有抗菌作用,既能保护食品周期和质量,又可达到防腐作用。

3、酵母菌酵母菌主要是因为其特殊的姿态和优异的活性才被认为是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酵母菌的抗菌作用一般体现在降低致病菌的数量上。

它可以通过竞争代谢物,消耗有害菌落生长的营养物质,压制致病菌的繁殖并最终减少它们的数量。

酵母菌常常被应用于发酵过程,如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等。

而酵母菌更加优异在于它们与某些动物组织良性结合并产生抗原性刺激物,从而在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以达到抗菌的效果。

4、酶酶是一类能帮助其它化学过程进行的细胞蛋白质,它具有多种应用价值。

酶的应用领域特别广泛,既可以产生生物活性产品,又能作为催化剂。

最近的研究显示,一些水解酶能够分解一些抗生素成分,这使得酶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添加剂具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常见的酶如蛋白酶,酶促反应等,均可以在抗菌领域大显身手。

综上所述,对于替代抗生素的需求和研究不断在深入和扩大,以上所介绍的添加剂大部分都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相关领域之中,前景不可估量。

细菌素的名词解释

细菌素的名词解释

细菌素的名词解释细菌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活性物质,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细菌素的定义、分类、生物合成、生物学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解释。

一、细菌素的定义细菌素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类具有杀菌活性或调控生物体代谢的化合物。

其普遍存在于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生物体中,被认为是它们抵抗外界环境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细菌素的分类根据细菌素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细菌产生的,具有杀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合物,常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

2. 产生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杀菌活性的物质,如植物类黄酮、甘草酸等。

3. 毒素: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具有杀伤作用,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等。

4. 调节物质:某些细菌素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代谢和信号传导来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如植物根际共生菌产生的植物生长素等。

三、细菌素的生物合成细菌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酶的催化和多个底物的参与。

一般而言,细菌素的合成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步骤:1. 底物选择及供应:细菌通过内源性代谢途径或外源性底物来合成细菌素的前体物质。

2. 酶催化及转化:细菌体内的特定酶将前体物质转化为活性细菌素。

3. 合成调控:细菌体内存在多种机制来调控细菌素的合成,如底物浓度、环境因子、细胞信号等。

四、细菌素的生物学功能细菌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杀菌、抑制细胞生长、调控宿主免疫等。

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1. 抗菌作用:抗生素类细菌素通过破坏或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等途径,对细菌产生杀菌或抑制生长的效果。

2. 调节代谢:某些细菌素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生物体的生物合成、分化和发育过程。

3. 免疫调节:一些细菌素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

抗菌素和植物杀菌素

抗菌素和植物杀菌素
六、角斑灵 1.性状 制剂为浅绿色松散粉末,本品具有内吸传导和触杀作用,主要防治各种细菌性病害,特别对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兼治真菌中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霜霉属、疫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预防和防治的双重效果。对作物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2.应用 30%WP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柑桔溃疡病、黄瓜疫病、梨细菌性花斑病、杏细菌性穿孔病、辣椒叶斑病、番茄疫病等。稀释700-900×液叶面喷洒,5-7天喷一次,整个生育期共喷2-4次。
硫代-2-丙烯-1-亚磺酸-S-烯丙酯 (烯丙基硫代亚磺酸烯丙基酯) 大蒜汁液中含有抗菌物质----大蒜素,对棉花炭疽病、立枯病、小麦锈病和稻瘟病菌有不同的毒杀效果。并且可以用于防治人的痢疾和癣病。大蒜素不是以游离态存在,而是以其前体大蒜素状态存在。大蒜素原本没有抗菌活性,它要经过大蒜酶的作用(大蒜氨酸酶)才能被分解形成具有杀菌作用的大蒜素。
4.使用 剂型为72%农用链霉素WC。 防治大白菜软腐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3-4次,用72%WC,139-277g/亩 ,加水75-100kg,(250-500倍)均匀喷雾。 防水稻白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10天一次,共喷3次,用72%WC,139-277g/亩加水75kg ,稀释后喷施(500-250×)。 防柑桔树溃疡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3-4次。用量同上,稀释250-500×。
五、链霉素 streptomycin
NHCNH2
NH
OH
HO
OH
HCNH
NH


CHO
H3C


OH
CH2OH
CH3NH
OH
O-2-去氧-2-甲基氨-a-L-吡喃葡萄糖-(1→2)-O-5-去氧-3-C-甲酰基-a-L-来苏呋喃糖基-(→4)-N3,N3 氨基-D-链霉胺

合理使用抗菌素

合理使用抗菌素

合理使用抗菌素一何谓抗菌素抗菌素俗称消炎药,医学上称抗生素,是由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物,能干扰其它生活细胞发育功能及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微生物是指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抗菌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治疗药物.二抗菌素的种类1-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丰姿结构中含有-内酰胺环2-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3-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4-大环内酯,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5-多肽类抗菌素.万古霉素,去加万古霉素.6-替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7-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其他抗菌素,林可霉素可令霉素. 8-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其他抗菌素,多粘菌素,磷霉素,利福平等.9-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10-抗肿瘤抗菌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阿霉素等11-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12-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菌素,环孢霉素等.13-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抗菌素的杀菌原理一一直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二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三干扰蛋白的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四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抗菌素的私用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以外,患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及疗效的关系.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除外),应抗生素使用后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除,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3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菌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感染并无疗效,如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有害无益,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引起的,因此,除肯定为细菌感染外,一般不宜使用抗菌素.4皮肤,粘膜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而导致耐药反应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5,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

抗菌素最新管理手册2024年版

抗菌素最新管理手册2024年版

抗菌素最新管理手册2024年版前言抗菌素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对于控制和治疗细菌性感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素,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我们编写了这本《抗菌素最新管理手册2024年版》,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的抗菌素管理策略和应用指南。

本手册适用于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临床医生、药师、感染控制人员等,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参照本手册的要求,共同做好抗菌素的管理工作。

---第一章抗菌素基本概念1.1 抗菌素的定义抗菌素是指一类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活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等。

1.2 抗菌素的分类抗菌素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抑菌剂、广谱抗菌剂等。

1.3 抗菌素的用药原则1. 严格掌握抗菌素的使用指征,合理选择抗菌素品种和给药方案。

2. 优先选择针对性强、耐药性低的抗菌素。

3. 遵循抗菌素联合用药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4. 注意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

5.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第二章抗菌素耐药性监测与管理2.1 抗菌素耐药性监测的意义抗菌素耐药性监测是评估细菌耐药性发展态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抗菌素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

2.2 抗菌素耐药性监测方法1. 收集和分析细菌分离株:包括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和重点监测菌。

2. 进行抗菌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3. 收集和分析耐药性数据:及时上报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2.3 抗菌素耐药性管理策略1. 加强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耐药性问题的认识。

2. 制定严格的抗菌素使用和管理制度,落实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南。

3. 实施抗菌素分级管理,合理使用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素。

农用抗菌素介绍

农用抗菌素介绍

48农用抗菌素介绍抗菌素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杀虫杀菌物质,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阻止其生理机能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农用方面的抗菌素也越来越多,简称农用抗菌素。

农用抗菌素,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病害选择适宜的用药方法。

如对土壤传染的植物病害,可用其作土壤消毒剂;对种子、苗木传染的植物病害,可用抗菌素进行浸渍,如浸种、浸根、浸苗等,或作苗床喷洒;对农林作物地上部分被害,可选择适当时期进行植株喷洒;在果木上使用,主要将其制成油膏,用以防治细菌性溃疡。

抗菌素的使用浓度通常在100毫克/公斤以内,除果树、林木外很少超过200毫克/公斤。

现将常用的一些农用抗菌素介绍如下。

1.井冈霉素。

它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体内迅速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育。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也可用于水稻的稻曲病和蔬菜、棉花等作物病害的防治。

目前仍然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

防治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水稻封行后至抽穗前期或盛发初期,每次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250~300毫升,或者每亩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60~75克。

防治稻曲病一般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5%水剂100~150毫升,对水50~75公斤对叶部进行喷雾。

用井冈霉素防治瓜类立枯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使用方法是采用灌根,使用浓度20~100毫克/公斤灌根,其具有较强的内吸性,药效可长达20~35天,无药害且毒性低。

此外井冈霉素还可用于棉花立枯病、麦类纹枯病的防治。

井冈霉素可以和除碱性农药以外的多种农药混用。

2.武夷霉素。

武夷霉素是一种核苷酸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为7~9天。

主要剂型有1%武夷霉素水剂和2%武夷霉素。

生产上用于防治芦笋茎枯病,用1%武夷霉素水剂100倍液喷雾。

防治番茄叶霉病及冬瓜、节瓜白粉病,用1%武夷霉素水剂49第5月 下半月刊100~150倍液喷雾。

防治黄瓜黑星病、洋葱茎腐病、番茄灰霉病和莲藕炭疽病,用1%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喷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毒性:
原粉小鼠急性经口LD50>8000mg/kg, 大鼠急性经皮LD50 >4000mg/kg,
对眼及皮肤无刺激作用,未发现三致现象。
3.作用特点:
春雷霉素是农用抗菌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其作用机 制在于干扰氨基酸代谢的酯醇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质颗粒化,但对夏孢子萌发无影响, 该药常用于稻瘟病的防治,并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高梁 炭疽病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人、畜、水生植物均安全。
的代谢物。其盐酸盐为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日本称为春日 霉素。其盐酸盐为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 不溶于乙醇、丙酮、苯等有机溶剂。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比 较稳定,但在强酸或强碱溶剂中不稳定,如在PH=5的条件下, 于5℃贮藏10周药效没有下降,而在PH=9的条件下药效降至 42.6%,在常温下稳定。
服LD50=32.1mg/kg,但经皮毒性小,小鼠经皮 LD50=220mg/kg,对眼睛刺激性大,会引致眼痛。
毒性大于春雷霉素,但可在植物体内降解不 会污染粮食及土壤,也不会有残留毒性问题。首 先是由日本发现的,命名为稻瘟散,主是一种放 线菌的代谢产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也从 土壤中分离出这种菌,把它编号为70-1234号放 线菌代谢产物,商品名称为灭瘟素。
剂型:5%,12%,15%水溶性粉剂 防治水稻纹枯病可在孕穗期施药1-2次,使用浓度3040PPM。
四、多氧霉素
由A-M13种物质组成。 13种组成中的D,E,F衍生物对水稻纹枯病, 稻瘟病,稻胡麻叶斑病菌具有高活性;
A,B,G,H衍生物对梨黑斑病菌具高活性; L衍生物对苹果斑点病和落叶病菌具高活性, 主要用于防治链格孢属所致病害,但药效期短。
2.杀菌机理 稻瘟散对水稻稻瘟病具有治疗作用,对孢子
萌发,形成都有抑制作用,特别是抑制菌丝生长 作用更为明显。稻瘟散的杀菌作用主要是影响蛋 白质的合成,可抑制氨基酸的活化,使结合成t- RNA的量减少。对病毒的作用有人认为是,药剂对 与TMV- RNA的聚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3.使用
制剂为2%WP,1%液剂,灭瘟素复盐(苯甲胺苯磺酸 盐,每克灭瘟素10000单位)。
优点:
1.农用抗菌素具有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特点,防病效果 高,使用浓度低,一般为2-200 ppm。
2.大部分抗菌素具有内吸性能,因而不受雨水冲刷,有治 疗和保护作用。
3.在植物体内生物降解快,没有残毒危险,不会污染环境。 4.对人畜毒性低,使用安全,来源广,制造简单,容易推 广。 5.有些抗菌素还能选择性抑制病原的蛋白质合成和干扰核 酸代谢,具有抗病毒的活性。这样就使抗菌素有可能防治某 些病毒病害。如稻瘟散对烟草花叶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均有 效,近又发现四环素可以防治由类菌原引起的植物病害。
五、链霉素 streptomycin
NH H2CNH
NH NHCNH2
OH OH
OO HO
CHO
H3C
我国的商品名称为灭瘟素,主要是一种内吸治疗剂, 用于防治稻瘟病,还能抑制多种细菌和其他真菌,也有抗 病毒活性,用0.05μg/ml的稻瘟散可抑制烟草花叶病50 %的形成,也能降低水稻条纹病毒的侵染率。
水稻的不同品种及不同生育期对稻瘟散敏感性不一样, 苗期敏感性低,在分蘖期敏感性高,故在分蘖期使用,要 降低使用浓度,否则会产生药害。
三、井岗霉素
是一种碱性水溶性抗菌素,其分子是由D-葡萄糖和氨 基环已醇组成,有A-F六种组分。
对人畜安全,无慢性中毒现象,动物摄取井岗霉素 后肠道微生物能将它分解成葡萄糖和井冈胺,井冈胺不能 被肠壁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
对作物安全,防治水稻纹枯病可在任何生育期使用, 不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可与多种杀虫剂混用 无药害;抗雨水冲刷,持效期15-20天。
缺点: 1.产生抗菌素的菌类,容易变异,有时药效
不稳定。 2.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易产生耐药菌株。 3.目前大多抗菌素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偏高,而又易被土
壤微生物及紫外线所分解,残效期短。 4.有些人还认为一些医,农两用的抗菌素又可
能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体,而招致人体病原菌产生抗 药性,使医用抗菌素丧失防病作用。
Ⅱ.常用抗菌素种类
该药施药后的5-6h后遇雨对药效无影响,残效期长, 可达2周左右,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对大豆有轻微影响 (产生药害)。
二、稻瘟散 blsaticidin-s (勃拉益斯 bla-s)
NH C
CH3 N C NH2
N
O NH2
O COOH
NH
N2H
O
1.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对人畜口服毒性大,豚鼠口
第八节 抗菌素和植物杀菌素
Ⅰ、抗菌素的特点
1929年发现青霉素以来,至今已有2000多种抗菌素被开 发应用。最早的农用抗菌素是借用医药抗菌素,如用于防治 蔬菜和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农霉素和链霉素加土霉素复配剂。
抗菌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目前应用的抗菌素大多数 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其大部分是腐生的,少数也寄生于植 物体上,也可引起部分植物病害。放线菌是抗菌素的来源之 一,它不象化学农药那样会引起残毒,我国从63年开始从事 这些抗菌素的研究,与其他杀菌剂比较,它具有以下特点:
4、使用
制剂有用2%加收米液剂(2%kasumin液剂),6%、 4%、2%的WP、0.4%粉剂。 (1)春雷霉素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可防治苗稻瘟、叶稻 瘟等,用(ai)40ppm,连喷2-3次。它在稻株体外杀菌保护 作用,不能抑制稻瘟病菌等孢子的萌发,但一旦被植株吸收 后,可有效的控制菌丝在组织中的蔓延,防止病斑的扩展。 (2)防高粱炭疽病,0.75-2g(ai)在发病初期施药一次。 (3)对某些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的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春雷霉素 kasugamycin
OH HO
OH
OH O
OH
O NH2
CH3
N C COOH H NH
5-氨基-2-甲基-6-(2、3、4、5、6-五羟基环已 基氧代)吡喃-3-基〕氨基-a-亚氨醋酸
1.特点:
春雷霉素是1964年从江西泰和县的土壤中发现分离出
的一种小金色放线菌(stretomyces basugaensis)所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