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欧文.E.休斯著张成福等译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

1.传统公共行政基石的基本原理

①官僚制

②最佳的工作方式

③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

④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⑤公共利益

⑥职业官僚队伍

⑦行政性

2.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

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表现在:

①据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结果

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

③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

④竞争与选择

⑤通过权力、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人员下放权力。

3.变革的紧迫问题

①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表现在规模、范围和方法三个方面)

②经济理论的变革:公共选择理论(以完全理性为基础);委托(股东or全体选民)-代理(管理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③技术变革

④私营部门的变革

第二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1.早期的行政系统:“人格化的”,以效忠于国家or大臣or非营利组织or国王为基础

2.传统的行政模式深受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和欧洲的马克斯.韦伯的影响。认为行政是工具性、技术性的,应远离政治领域。

例如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⑴理论的基础:三种类型的权威:魅力型权威;传统型权威;理论-法律型权威(效率最高)

⑵与早期模式最大的差别:①运用以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人格化的行政。

②组织及其规则比组织中的任何个体都为重要。

4.威尔逊与政治控制

政治(制定政策)、行政(执行政策)二分法

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责任与义务的明确关系

⑵策问题与行政问题完全分离

⑶行政是匿名的、中立的、无党派的

5.泰勒与管理

⑴科学管理的三个方面

①决定工作标准的时间和动作研究

②刺激性工资制度

③改变职能组织

④人际关系

公共管理的黄金时代

6.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⑴政治控制的问题

⑵“最佳工作方式”的问题

⑶官僚制的问题:与民主冲突(正式的官僚制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特别有效的组织形式)

⑷公共选择的批评

第三章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更关注结果的实现和管理者个人的责任

1.一般管理的职能

⑴战略职能(首要职能)

①确定组织的目标和重点

②设计操作计划以实现既定目标

③人员组织和调配

⑵管理内部构成要素

①人事指挥和人事管理制度(构成了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能力和对具体管理方向进行反应的能力)

②控制绩效(通过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⑶管理的外部要素

①处理和组织的“外部单位”(服从相同的权利机关)

②处理与其他独立组织的关系

③处理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

2.管理方法的产生

起点:富尔顿报告

3.新公共管理改革

不只是对公共部门的改革,代表了公共部门以及公共部门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某种转变

4.管理主义方案

⑴一种战略方法

政府已经把长期计划和战略管理确定为其长期施政的目标。

⑵管理而非行政

⑶关注结果(强化了个体绩效和组织绩效)

⑷改善的财政管理:用绩效和项目预算制度取代了原有的线性项目预算和会计制度。

对如何有效利用资源给予越来越关注。

⑸人员调配的弹性

⑹组织的弹性:设立某些机构为小型政策部门提供服务

⑺转向更激烈的竞争

⑻新合同主义:任何想象的到的政府服务都可通过签订合同来提供。

⑼对私营部门的管理实践方式的重视

⑽与政治官员的关系:互动,更加灵活

⑾与公众的关系:存在直接责任关系

⑿购买者与提供者的分离

⒀重新检视政府的所作所为

5.管理的理论基础

⑴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基于两种理论:官僚制理论和政治官员和行政官员相分离的理论

⑵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也有两个: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

3.7管理的理论基础

1.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基于两种理论:官僚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

2.新公共管理理论理论基础也是两个:经济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的两大原则:首先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源于经济学理论——所用的理论是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其次,新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摒弃作为组织原则的官僚制。)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重视目标或许是引自私营部门最重要的一点。)

3.8对管理主义的批评

有以下方面:

1. 管理主义的经济学基础

其一:经济学是一种有缺陷的社会科学,它在政府中的应用同样是有缺陷的。

其二:尽管经济学作为经济体系或者私营部门的理论基础有某些效应,但它在政府中的应用则完全是一中拙劣的构想。

本书观点:对大多数产品和服务,政府性质的消费行为和普通市场行为并无二致,关键在于这种市场行为边界何在?

2. 私营部门管理的基础

对公共部门而言,确定目标或评估结果更具困难性,或许这就是公共部门于私营部门最关键的区别之一。

3. 新泰勒主义

波利特认为,管理主义是泰勒的管理思想的直接继承者。

本书观点:比起公共管理来,泰勒主义于传统的行政模式有更大的相似性。

4. 政治化

政治领导人更有可能自己选址领导部门,并要求部门领导对其施政目标有所认同。

本书观点:这与传统模式强调的中立及非党派的行政确实是背离的。但未必对公共管理也是这样。原因两点:一是没有任何利益能高于当时的政府。二是公共管理者应该清晰的了解各种替代性行为过程的政治成本和收益,而不是躲在虚假的中立性的背后。这样就可以终结“政治化”的负面影响,与原有的体制相比,它更具现实性和有效性。5.减少责任

新公共管理与责任机制是否吻合的问题。

5. 签约外包的困难。

6. 伦理问题。

7. 执行与士气问题。

8. 总的评价。

对管理主义模式真正的检验还是讲新模式与原有模式的绩效进行比较。

第四章政府的角色

4.1 引言

公共管理所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有些理论认为,政府只应当提供那些市场不能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然而,另一些理论认为,既然政府是通过政治过程所表达出来的人民意愿的集中代表,那么其范围不应该存在限制。

4.2公共部门的必要性

公共部门是公共政治决策的产物,而非包含与市场过程中。

政府是以强制为基础的,而市场是以自愿为基础的。

与简单的认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是相互独立的并必然导致对抗相比,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更为微妙。

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为什么不同,以及为什么不能相同的理由:

1. 公共部门的决策可以是强制性的,而私营部门不具备这一特征。

2. 公共有不同与私营的责任制形式。

3. 公共服务管理者必须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政治领导人设定的外部议程。

4. 公共部门在测量产出或生产效率方面有其固有的困难。

5. 公共部门的规模和问题的多样性使得任何控制和协调都很困难。

上述这些区别产生的问题:

1. 这些区别是否足以要求一种特定的管理形式;(本书观点: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基本任务是不同的。)

2. 这些区别是否足以要求一种传统的行政模式而非管理主义模式。(本书观点:公务员现在的任务是管理性的,而非行政性的,管理形式的发展可以在人们关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下进行。)

“政府”与“治理”

二者有重要的差别。

1.“治理”的概念比“政府”更适用与公共管理。治理正变得越来越扩散,政府并非治理问题的垄断者,而是存在诸多的竞争者。

2.管理某项特殊政策问题的最佳方法可以是:或者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或者把某一职能民营化,或者运用管制手段。

3.治理并没有排除直接由政府提供商品或服务,但它更需要具体情况来寻求治理的最佳形式。

4.3作为公共政策基础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政府行为合理化的理由之一。

市场失效的主要类型可概括如下:

公共物品

1.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

大多数国家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以令人尴尬的形式共同提供这些价值性产品,而对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这方面的作用孰轻孰重缺乏明确的界定。

外部性

例如环境影响往往需要借助于某中形式的政府行为才能解决。

自然垄断

政府干预并不意味着直接由政府提供商品或服务,现在全球的发展趋势是将此类服务民营化,但又必须接受某种形式的政府管制。

信息不完全

买方的信息和卖方是不对称的,政府可以提供信息来保护消费者

市场失灵的限度

市场失灵理论可以为政府行为提供某些指导作用,但完全作为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指南,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问题。

4.4政府工具

政府工具是指政府干预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政府行为正当化的应用机制。绝大多数的政府干预可以通过下面四种方式实现:

政府供应

政府通过预算形式直接提供商品或服务,是政府运行的主体。部分。

补贴

生产

管制

政府拥有强制性权利,这是它与私营部门的本质区别。

可以是社会管制也可以是经济管制。

运用那种职能?

4.5 政府干预的阶段

自由放任的社会

在社会中政治支配着经济。

对这种类型社会的反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政府和政府机构并不比经济体制自我改善的动因更为重要。

福利国家的产生

一般认为,其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提供福利是以政党竞争为目的的。

后来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

新古典主义(经济理性主义)

1. 个性假设理论

他们能决定自身所需要的特殊服务和商品,并愿意为此付费。

2. 精心构筑基于上述假定的模型。

政治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3. 市场角色最大化

4. 政府角色最小化

政府的回归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总之:政府角色的变化,实质上是政府理论的冲突。

在重商主义时期,政府运用的主要工具是管制,当时政府预算小,政府生产几乎不存在,福利国家时期,政府主要通过较高的税收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进行资源的再分配。

当前,关于政府角色的争论异常激烈。

4.6政府的基本职能

安德森提出了一组较为实用的政府角色:

提供经济基础(制定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框架。)

提供各种公共物品与服务。

解决和协调团体冲突。

维持竞争

保护自然资源

确定个人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

保持经济稳定。

4.7有关政府规模的争论

衡量政府规模最常用的标准是看政府支出的总量在经济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4.8结论

政府正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促进者而不是生产者。

第五章公共企业

5.1引言

5.2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

政府所有制是公共企业的唯一共同点。

里斯的观点:

1. 市场失灵。市场不能充分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服务。政府可以适当配置资源。

2. 改变经济中的支付结构。意味着要改变特定个人或者集团所获得的利益。

3. 推动中央集权的长期计划。是某些国家运用的一种激励手段。例如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4. 经济性质由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

5.3公共企业的类型

公用事业

往往通过建立网络,连接住户而实现,例如水、电、气等。

两个特征:

一是自然垄断

二是其提供的服务具有政治敏感性。

路上运输和邮政系统

本质与公用事业一样,不同的是它们面临着竞争和挑战。

竞争性环境中的企业

指政府所有的商贸企业,与私营企业在同一市场进行直接的竞争。例如银行,保险,石油公司等。是人们议论如何缩减公共部门规模时的一个重要焦点。

管制机构

属于政府,并受政府控制。“资产”是政府的强制性权力。

1.4 关于民营化的争论

民营化:从整体上减少政府的介入,“通过转移股权的方式将企业行为的控制权从公共部门转向私营部门”。

公共企业民营化的主要论据:

民营化的经济论据

没看

管理效率与民营化

民营化的效率观认为私人管理本质上优于公共管理。

本书观点:竞争性行业的公共企业可以和私人企业一样高效。

意识形态方面的论据

如果在民营化方面还存在意识形态的争论,那么获胜方肯定是赞成民营化的一方,这从政策结果上便可以判断出来。然而,这场争论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胜利,因为反对的观点要么没有提出,要么已被消弱。任何情况下,其决定作用的是实用主义而不是意识形态。即使在意识形态之争最为激烈的国家,持续推行民营化方案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也是增加国库收入这种实用主义的理由,而不是要改变社会形态。

总之

可以清楚看到,只有在竞争环境中出售企业才能获得经济利益。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尤其是公用事业,只有放松管制鼓励竞争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否改变所有制并不重要。关于民营化的争论,目前赞成民营化一方占了上风,而这恰恰是在支持民营化的经济论据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情况下,其效率和意识形态的论据也不能令人信服。现在,人们似乎普遍一致认为,经营公共企业再也不是政府的核心事务了。

5.4 控制与责任

1.责任问题是公共企业固有的严重问题,这也是证明民营化具有合理性的理由之一。

2.公共企业作为政府的一部分存在,却要按经济原则运作。它们按经济原则运作却没有股东;它们归政府所有,但政府通常又不给它们提供资金。它们又自己的管理部门和董事会,但却

要对某个部长负责。政府通常要求公共企业实现其他目标,而不仅仅是像私营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3.现在的问题是,要建立一种政府与企业双方都满意的责任机制。

政府控制与管理的自主性

政府控制的程度会造成政府和公共企业之间的冲突。

亚哈罗尼认为机构成员间互不相容的利益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下四种方法予以解决:

1. 通过控制削弱追求相互冲突的目标的自由裁量权。

2. 通过奖惩减少追求相互冲突的目标的激励因素。

3. 通过教育与游说减少相互冲突的目标。

4. 剥落共同目标的面纱,承认与接受利益冲突,将按规则进行公开协商达成有效协议的制度合法化。

1.5 结论:公共企业的未来前景

对公共企业的未来,有两种选择:

一是,改善公共企业,使其更有效率。允许企业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同时保留公共所有权的优势。改善公共企业,尤其四改善责任机制,公共企业就能持续存在下去。

二是,转让资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大多数政府对于公共企业的问题采取了民营化的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控制企业所有权的试验正在结束。

总之,除一些小规模的活动外,公共企业作为提供私人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可接受方式可能将最终消失。

第六章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

6.1 引言

现在,公共政策既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和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想竞争的一种独立典范,也可以是一套适用于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领域的分析方法。

我们认为,现在有两种公共政策方法:

第一种是“政策分析”。常是运用统计资料和数学模型重点研究决策和政策的制定问题。

第二种是“政治性公共政策”。他们更关注的是政策的结果或产出、决定特定事件的政治互动或政策领域等,而不是统计方法的使用。

6.2 公共政策、行政与管理

林恩定义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可以被描述为不同个体所构成的一种分散过程的产品,这些个体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的小群体中相互作用。这些组织运行于一个由政治机构、规则和实践组成的体系中,它们都处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之下。

本书观点:

公共政策比公共行政更具“政治性”。

公共管理使用经验的、但通常属于经济学的模式。政策分析方法则仅仅将经济学作为多种可行性方法中的一种加以应用。

6.3 政策分析

早期观点:仅仅通过数字和技术就能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第三阶段”观点:政策分析是对政治过程的一种补充而非替代,辅助政策决策,而非代替政策决策。

6.4 经验主义方法

1.政策分析和政策分析人员必须的两类技能:

首先是科学技能,包括信息建构、收集和分析三种技能

其次是政策、计划、管理等辅助性技能。

1. 政策分析中使用的某些经验主义方法:

1) 成本—效益分析。在没有概然性、互不相关的备择方案中进行最优选择。

2) 决策理论。在有偶然性概率的方案中进行最有选择。

3) 最佳水平分析。找到一种最优政策,它遵循过犹不及、少以不妥的原则。

4) 配置理论。最佳组合分析

5) 事件最优化模式。决策系统的设计使时间消耗最小。

本书观点:经验主义的方法毫无疑问可以提高政策制定的水平,然而现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公共政策的制定是非常复杂的,并没有什么现成的答案。

6.5政策过程模式

巴顿和萨维基提出的一个六步骤的政策过程模式:

第一步:核实、界定和详细说明问题

第二步:建立评估标准

第三步:确定备择政策

第四步:评估备择政策

第五步:列举并选择备择政策

第六步:监控政策结果

提供的是一种框架而非一种方法,是一种步骤而不是具体的方案。

6.6政策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独立的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从其渊源公共行政学分离出来的趋势。

过渡强调决策

公共政策模式缺乏个性。

没有运用或运用欠缺

理性模式

一种有缺陷的科学模式

非民主化

6.7 对批评的回应

6.8政治性公共政策

林恩和德利翁等提出一种叫灵活的方法来研究公共政策。

政策制定被认为是一种政治过程而不是狭隘的技术过程。

关注的焦点在于,应该认识到在实践中政策是如何形成、发展和发生作用的,这比将注意力集中在决策制定和数理方法方面更为广泛。

政策分析是从一系列的备择方案中寻求最佳答案,并且可以运用一系列的统计工具。

政治性公共政策则是从倡导的意义来看待信息。并不存在唯一的最好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在政治过程之中的答案。

6.9 结论

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是公共部门管理的一种方法。

新公共管理将分析技术兼收并蓄,而不是将其作为独立的存在和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七章战略管理

7.1 引言

战略思维通过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对组织加以考察;它旨在描述清晰的目标和目的;它试图脱离日常的管理任务,而以系统的眼光审视组织未来的长期状况。战略致力于“一种根本性的观点,即:给组织以准确定位,以面对一个日益不确定的未来”

7.2 私营部门的战略

海克斯和马吉鲁夫把战略几乎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企业战略计划。与资源配置和绩效测量结合在一起。

第二种是公司战略计划。它比上者更关心高层,更关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分配,而且它在具体细节方面要周详的多。

上两个都有其局限性。比如计划成果微乎其微,高层管理人员放松或撤销对计划的支持等。导致第三种战略管理的产生。

第三种是战略管理。它更为细致和精确,包含了战略计划的所有内容,而且要深远的多。战略计划关注的是制定最佳的战略决策,而战略管理侧重的则是产生战略结果:新市场,新产品和新技术。

此处有两个要点。首先,计划,管理控制和组织结构之间需要更好的整合;沟通和信息系统也需要更好的整合;同时还要有一套激励与奖惩系统。

7.3 公共部门的战略

与私营部门比存在更多的问题和限制。但战略管理仍然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7.4战略计划模式

与私营部门相同,公共部门采用战略管理的最初阶段旨在计划而非管理。

布莱森的战略计划模式

第一步,开始战略计划制定过程并取得一致意见。

第二步,考虑组织权限,或者是关于公共部门立法的具体规定。这一点是与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

第三步,是确定组织任务,也就是组织存在的理由。

第四步,对外部环境的考虑涉及与私营部门基本相同的过程。

第五步,组织内部运作对其生存也非常关键。

第六步,战略问题应该作为环境监测活动的结果呈现出来。此阶段可以处理组织内部所确定的任何薄弱环节,以及来自外部的威胁和未来的机遇。

第七步,制定战略。

第八步,组织愿景。

7.5战略管理

从战略计划向战略管理的转变似乎是:首先要更为注意制定计划及其代表性;其次要对执行问题给与更多的关注。

战略管理计划

包括战略计划以及以前相类似的方法所形成的具体计划。

执行

即是对战略管理的执行也是对所有以制定的战略计划的执行。所有这些都必然涉及组织内的变革。

执行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是组织成员确信战略所指向的目标是有用的,以及随着该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变化将使组织长期受益。

战略计划向战略管理转变的一个关键是格外关注利害关系人的重要性。

总之

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把战略思维融入到管理的所有阶段之中,而不是制定只产生空头文件的一次性计划的实践。

7.6 批评

两种批评,一部分是从总体方面对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提出的,另一部分则主要是针对其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提出的。

7.7 结论

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虽没被证实是灵丹妙药,但它们仍是管理的有效工具。在公共部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重要的是制定计划的过程而非计划本身。

第八章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

8.1 引言

现在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焦点放在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上,但内部管理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革。

传统模式下的绩效控制非常薄弱,而其他内部管理,尤其是预算的目标主要是控制投入,而不是产出或目标的实现。传统模式下的内部管理由于沉迷于结构而备受职责。

1.2 人事管理

传统行政模式中的人事管理几乎完全遵循了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传统行政中的人事制度更注重公平而非实现结果的能力。

人事制度改革

法纳姆认为,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HRM)和雇佣关系有五个主要特征:

1. 与传统模式相比,人事职能变得更具有战略性,但必须在政府的资源范围以内。

2. 管理模式正倾向与从专制主义、多元主义模式转向理性主义、绩效主义模式。

3. 与过去相比,雇佣变得更加灵活而非标准化。

4. 雇佣关系是“双重”的。

5. 政府的“古典”式雇主的形象正在改变。

1.3 绩效管理

1.绩效评估的一般目标是,监督和推动工作人员和机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传统管理者们认为,他们所在部门的利益是不能被量化的,或者认为以经验为基础的测量方法由于只把注意力放在可以量化且能够被信息系统处理的事情上而使得所做的事情发生了扭曲。这也许是一个危险,但可以通过设立某些与组织的全面成功直接相关的标准而加以克服。而且一但组织目标被设定,它们就不应该被具体的方式所束缚。既然公共组织的目标经常变化,管理指标就必须是灵活的,并不断接收重新检验和修改。

3.绩效标准将被继续应用的原因:

首先,个体公务员或许会把绩效评估指标的应用看做一种威胁,但绩效评估也是个机会,它能够表明谁有好的表现和绩效,而这两者都可能受到奖励。

其次,在当前的形式下,任何公共活动都处于被消减或者全面清除的威胁下,因此,绩效标准欠缺的职能或职位更易于受到责难。

最后,如果没有一些用来监督目标实现的进展情况的手段,设定清楚的目标或为既定计划提供相应资金都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8.4人事和绩效改革的一些问题

人事安排问题

1. 对公务员的评估成为了一种控制手段。

2. 绩效工资难以得到公平又合理的执行。

绩效管理的问题

仅是绩效指标,并非绩效标准,只是绩效好坏的指示物,并非要精确的测量绩效。指标应该用来测量有效性和质量,而不是效率,应当测量结果,而不是产出。

士气问题

人事制度的变革如此之快,使得许多人无所适从。这就造成了士气问题,并由于人们感到公

共服务职业更缺少吸引力而使之每况愈下。

8.5结论

展望未来,需要指出两点:

首先,在创立新制度方面尚有不少问题,但内部管理改革

的方向是非常清除的。因此,在特定的改革遇到了困难,那么他们将被相同方向的进一步的变革所取代,而不是退回老路。

其次,进行比较或研究不应该从抽象意义上判断改革的成效。

《行政管理学》主要参考书目

基础参考书目: 1. 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娄成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郭济主编:《中国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张成福等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 [美]理查德德·J·斯蒂尔曼二世:《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竺乾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R. J. 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李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日]西尾胜:《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张成福王学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文献综述/读书笔记书目: 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毛寿龙译.《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2.[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项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王奔洲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日]西尾胜:《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德]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6.[美]詹姆斯·W·费斯勒:《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周敦仁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8.[美]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谭功荣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美]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政府改革手册:战略与工具》,(谭功荣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丹尼尔·耶金、约瑟夫·斯坦尼斯罗:《制高点—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段宏等),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符彩霞),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13.[美]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陈宪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4.[美]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国家竞争力》,(徐联恩),海口:海南出版社,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管理者的转化能力表现为善于运用以下技巧(D) A.思考 B.实践 C.推广 D.创新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的对象主要是(B) A.公民 B.市场中活动的企业 C.民间组织 D.利益集团 3、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D)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4、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第三只手”的是(B) A. 公民 B. 公民社会 C. 企业 D. 市场 5、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6、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是(B)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问题 C.公共政策执行 D.公共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较,公共管理的特质表现在:(ABCD) A.管理主体的广泛性 B.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应用于公共部门 C.注重管理外部环境 D.注重管理价值的实现和责任 2.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综合角色包括(B.C.D) A.活动角色 B.人际关系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3.制约公共企业效率发挥的因素主要有:(A.B.C.D) A.产权关系明确 B.预算软约束 C.预期目标多元化 D.资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4、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治理性主要产生于:(A.D) A. 利益和信念的过度分散性 B. 政府权威的削弱 C. 政府管理运行资金不足 D. 政府能力与解决所面临问题难度的差距 5、绩效管理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它强调政府追求的目标应包括:() A.效率 B.公平 C.公正 D.民主 6、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包括(ABCD) A.行为导引功能 B.利益协调功能 C.利益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7、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的:() A.公共性 B.管理本质的服务性 C.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D.权力运行的单向度性 8、治理与统治的之间的差别表现在:(BCD) A. 权威的来源不同 B. 权威的行使主体不同 C. 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 D. 管理的范围不同 9、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包括有(ABCD)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产业政策 二、简答题 1.制约发展中国家第三部门发展的特殊原因主要有哪些? (1)社会经济的欠发展导致第三部门在资金获取方面面临更大的困境。(2)发展中国家社会分化程度低,中间阶层发展不足,而中间阶层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社会基础。(3)由于缺乏自由结社的传统,发展中国家的公民结社的意识不强,第三部门的发展缺乏公民文化的支持。(4)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政府对社会实行强制统治,第三部门独立发展和活动的空间有限。(5)发展中国家普遍法制化水平低,公民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政府的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地约束,第三部门发展和功能发挥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规引。(6)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和通讯发展水平比较低,制约了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2.绩效管理为什么是政府再造的有效工具? 1.绩效管理为政府再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绩效管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3.绩效管理有助于重塑政府形象,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河北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学术型)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出版社作者 241法语《法语》(2、3册) 《简明法语教程》(上下)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马晓宏 孙辉 242日语《标准日本语》(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本) 701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下)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4年版 肖前 702法理学、宪法学《法理学》(第三版) 《宪法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 社、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7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 社、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1年版 张文显 周叶中 703政治学《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政治学导论》(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7年版 王惠岩 杨光斌 704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下) 《政治经济学》(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4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肖前 逢锦聚、洪银 兴、林岗、刘 伟 705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公共管理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7年版 陈振明 休斯 706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一)《体育概论》 《体育社会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杨文轩 卢元镇

707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二)《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李世昌等 邓树勋等 708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三)《学校体育学》 《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沈建华等 邓树勋等 709文学基础理论《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 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 叶蜚声、徐通 锵 黄伯荣、廖序 东 唐健雄 711基础英语《高级英语》(上下)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 《英汉翻译教程》 《英语写作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张汉熙 王振昌等 张培基等 丁往道等 712基础俄语《基础俄语》(1-4册) 《东方·大学俄语》(1-8册) 《现代俄语理论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 学俄语系 北京外国语大 学与俄罗斯普 希金语言学院 王超尘等 713艺术理论《艺术概论》 《影视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宏建 周星 714和声与曲式《和声学教程》 《和声学教程》 《曲式与作品分析》 上海音乐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桑桐 斯波索宾 吴祖强

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课件-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讲义

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课件-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 讲义 第四章政府的角色 问题一公共部门的重要性,存在的必要性。 马斯格雷夫妇认为,政府的普遍性或许反映出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这种意识形态不同于消费者选择和实行分权的决策等前提,并且“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了政府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转,原因如下: 1、必须不存在任何自由准入(市场)障碍,且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必须具备充分的市场知识,这就需要有政府管制和其他标准来保证这些条件的实现 2、当竞争由于高额成本而变得无效时,政府干预也是必要的 3、一般来说,若无政府为其提供法律框架,进行保护和强化,市场运行所需要的合同性的安排和交易行为将无法进行。 4、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并导致“市场失灵,”这需要通过公共部门制定解决方案 5、社会价值观要求政府对市场体系产生的收入和财富以及通过继承获得的转移性财产权进行的分配进行调节 6、市场体系并不足以保证高就业率,物价稳定以及社会所希望的经济增长率,这就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7、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评估未来消费的贴现率方面有不同的观点。以上观点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总之市场无疑是强有力的,并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为众多商品和服务提供一套配置与分配体制。但要记住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需要政府的干预。问题二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差别。 赞成公共部门应具有专门的管理形式的理由在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之间具有巨大的区别。①公共部门的决策可以是强制性的,如公民可以被强迫缴纳税款,而私营部门不具有这一特征。并非所有的公共活动都具有强制性,而是那些需要比私营部门更谨慎执行的公共活动才具有强制性。私营企业在主观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提出不同的要价,他们可以忽视正常程序的存在。②公共部门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责任制形式。从理论上说,公司管理部门要对股东负责,而公务员要对政治领导人、国会、公众以及司法系统的不同部门负责。③公共服务管理者必须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由政治领导人设定的外部议程。这一点就不同于以盈利为各级人员共同动机的组织。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者,一方面必须执行政治议程,另一方面偶尔地反映冷淡,甚至采取不友好的行政行为,这样会引起官僚机构与政治官员之间的冲突。这并不是说按照政治议程办事就比按照盈利办事缺少合理性,而是说政治议程使得公共部门的管理不同于私营部门。这些由政治官员强加的大部分议程缩减了管理者的活动范围。④公共部门在测量产出或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困难。公共部门缺乏类似于私营部门中利润这样的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责 任【圣才出品】

第13章责任 13.1 复习笔记 一、引言 在民主制度中,责任是行政机关和政治领导的一个根本要求。高层管理者需要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政治知识。 1.公共管理者的效用 作为一个公共管理者,其效用来源于两个方面: (1)对政治和政治过程的解读能力; (2)在一定的政治系统中管理公共计划的能力。 2.政治与行政不可分 (1)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试图使公务员非政治化。手握大权的政治官员们常常认定他们的意图只能在某种绝对服从的主仆关系下才能丝毫不受质疑地在行政系统中得以贯彻执行。 (2)从根本意义上讲,作出选择的方式、政策设计和执行的方式、项目计划的管理方式等都具有政治性。各种宪法和法律确立了政府的政治职能,而要实现这些职能就需要相应的责任机制。 (3)个人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责任机制把政府的行政部分和政治部分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对公众负责。政府的任何行动都是公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活动。 3.传统行政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通常认为官僚制层次和政治层次的责任机制仅仅是通过政党政治的过程得以实现的,且常常仅是通过选举过程来实现的。这一模式现在已不再适用,原因有

两个: (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现在已经不切实际。官僚制组织所做的一切,要比单纯地遵循政治领导人的指示复杂得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官僚制组织是政治过程的参与者。 (2)尽管仍然保留通过选举过程对公众承担责任,但官僚制组织正在为自己的绩效而直接向公众负责。 成为一个公共管理者意味着将对其行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因此,毫无疑问,管理主义变革意味着一种新的、更直接的责任机制。 二、私营部门的责任 1.责任的概念 以他人或团体名义行动的人要向这个人或团体汇报工作,或者以某种方式对这个人或团体负责。换言之,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执行任务并向其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只要存在等级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就必须建立某种类似的责任机制。 2.私营部门的责任形式 (1)私营部门的责任关系 人们通常认为,在为了最终所有者而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时候,私营部门总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明确的责任形式。公司管理的目标是为股东的利益而行动。依据法律和惯例,代表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是公司董事会的职责。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责任形式 ①等级制结构的责任机制是解决代理关系问题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追求利润、给付薪金的私营公司;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公共管理导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管理者的转化能力表现为善于运用以下技巧(D) A.思考 B.实践 C.推广 D.创新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的对象主要是(B) A.公民 B.市场中活动的企业 C.民间组织 D.利益集团 3、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D)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4、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第三只手”的是(B) A. 公民 B. 公民社会 C. 企业 D. 市场 5、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6、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是(B)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问题 C.公共政策执行 D.公共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较,公共管理的特质表现在:(ABCD)A.管理主体的广泛性 B.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应用于公共部门 C.注重管理外部环境 D.注重管理价值的实现和责任 2.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综合角色包括() A.活动角色 B.人际关系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3.制约公共企业效率发挥的因素主要有:() A.产权关系明确 B.预算软约束 C.预期目标多元化 D.资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4、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治理性主要产生于:() A. 利益和信念的过度分散性 B. 政府权威的削弱 C. 政府管理运行资金不足 D. 政府能力与解决所面临问题难度的差距 5、绩效管理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它强调政府追求的目标应包括:()A.效率 B.公平 C.公正 D.民主 6、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包括(ABCD) A.行为导引功能 B.利益协调功能 C.利益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7、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的:() A.公共性 B.管理本质的服务性 C.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D.权力运行的单向度性 8、治理与统治的之间的差别表现在:(BCD) A. 权威的来源不同 B. 权威的行使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欧文.E.休斯着张成福等译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 1.传统公共行政基石的基本原理 ①官僚制 ②最佳的工作方式 ③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 ④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⑤公共利益 ⑥职业官僚队伍 ⑦行政性 2.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 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表现在: ①据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结果 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 ③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 ④竞争与选择 ⑤通过权力、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人员下放权力。 3.变革的紧迫问题 ①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表现在规模、范围和方法三个方面) ②经济理论的变革:公共选择理论(以完全理性为基础);委托(股东or全体选民)-代理(管理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③技术变革 ④私营部门的变革 第二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1.早期的行政系统:“人格化的”,以效忠于国家or大臣or非营利组织or国王为基础 2.传统的行政模式深受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和欧洲的马克斯.韦伯的影响。认为行政是工具性、技术性的,应远离政治领域。 例如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⑴理论的基础:三种类型的权威:魅力型权威;传统型权威;理论-法律型权威(效率最高) ⑵与早期模式最大的差别:①运用以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人格化的行政。 ②组织及其规则比组织中的任何个体都为重要。 4.威尔逊与政治控制 政治(制定政策)、行政(执行政策)二分法 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责任与义务的明确关系 ⑵策问题与行政问题完全分离 ⑶行政是匿名的、中立的、无党派的 5.泰勒与管理 ⑴科学管理的三个方面 ①决定工作标准的时间和动作研究 ②刺激性工资制度 ③改变职能组织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考研精编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 第一章改革的年代 一、导言:公共治理的“典范转移”: (一)行政管理的三阶段[①]: 1、前传统阶段; 2、公共行政传统模式阶段; 3、公共管理改革阶段。 1、“公共行政传统模式阶段”的主要特点:“唯一最佳方法”的神话 (1)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原则”进行组织; (2)政府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公共物品的“直接提供者”; (3)“政治-行政两分法”的意识形态[②]; (4)“公共行政”是行政官僚的一种特殊形式,准此,“职业官僚”就需终身任职、政治中立等。 2、“新公共管理”的批判-改革趋向: (1)NPM对古典模式的批判: ①.弹性化的管理系统VS.僵化的官僚等级体制; ②.宏观性间接性运作VS.微观性直接性运作; ③.行政的政治化,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的破产; ④.短期合同任职制VS.终身任制; (2)NPM的内在特质&改革趋势:(胡德[③]-休斯[④]-奥斯本[⑤]解读) “新公共行政”(NPA)与“新公共管理”(NPM)间的区分: (1)“明布鲁克会议”和《黑堡宣言》:NPA是对“进步时代”技治主义流毒的一种的反击和回应: 马克·霍哲和张梦中在一篇论及新公共行政的文章中提到NPA的回应性、代表性、公共性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 ?一、公共?行行政与公共管理理的区别 (1)传统的公共?行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僚体系中完全不不需要领导,对于外部关注不不?足。 公共管理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理。 (2)公共?行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行他?人(理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公共管理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理与公共?行行政的区别,参照以下: ?二、?行行政与管理理的区别 (1)从语义上看 ?行行政是?一种执?行行?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行管理理,或者对执?行行、应?用或?行行为进?行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行服务、进?行行治理理。 管理理是指导、控制?一个?人?行行动的过程,负责?干什什么,词义上的本质在于亲?自控制(控制或取得结果)。 (2)从本质上看 ?行行政在本质上涉及执?行行指令和服务。 管理理涉及的?首先是实现结果,其次是管理理者要对达成的结果承担个?人的责任。(3)从内容上看 管理理不不仅包括?行行政,?而且还涉及组织怎样以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实现?目标,以及对结果负责。 公共?行行政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活动,关注的是程序,是如何把政策转化为?行行动,以及机关的管理理。即公共?行行政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 公共管理理涉及的内容更更为?广泛。?一个公共管理理者并不不仅仅是执?行行指令,他关注的是实现结果,并为此承担责任。公共管理理也意味着改变雇佣的条件以及问责的机制。 (4)从使?用上看 “管理理者”?一词现在?比过去常?用的“?行行政者”?一词使?用更更为普遍。这些名称的变化并不不是表?面现象,从狭义上说,“?行行政”与“管理理”是政府活动或职能的简略略描述;从?广义上说,“管理理者”?一词可以更更好地描述所要完成的?工作。 三、公共管理理 公共管理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力量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理的、法律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理能?力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利益的过程。 公共管理理作为公共?行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较为模糊,公共管理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年代。

公共管理导论第1次作业

公共管理导论第1次作业 单选题 1、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并波及全球的政府改革运动经历()个发展阶段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A 2、合同承包是指政府部门与()签订关于供给公共物品与服务的合同。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其他部门 正确答案:C 3、()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标志公共理论最初形成。 A、1887年 B、1888年 C、1889年 D、1890年 正确答案:A 4、以数字化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应用为代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正确答案:C 5、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着作是下列哪一部() A、《公共管理导论》 B、《重塑政府》 C、《无缝隙政府》 D、《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正确答案:B 6、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整理出()种一般化政策工具 A、61 B、62 C、63 D、64 正确答案:C

7、《改善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报告于()提出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正确答案:B 8、美国“全国绩效评价委员会”是由()成立的 A、罗斯福政府 B、里根政府 C、克林顿政府 D、小布什政府 正确答案:C 9、马尔可夫预测法是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B 10、美国“全国市政标准委员会”于()成立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正确答案:B 11、服务型政府范式要求以()为根本宗旨 A、为人民服务 B、促进公共利益 C、推动公共福利 D、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B 12、拉斯韦尔首先提出政策科学是在() A、1942年 B、1943年 C、1944年 D、1945年 正确答案:B 13、公共物品民营化的标志是区分() A、供给者

国家行政学院博士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附件2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一、公共管理学 1、欧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竹立家、李军鹏著:《公共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二、国家战略 1、张世平:《帝国战略——世界历史上的帝国与美国崛起之路》,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2月。 2、卢兵彦著:《和平崛起——中国迈向世界大国的地缘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3、张文本著:《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三、中国公共行政 1、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2、朱光磊著:《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弗兰克〃古德诺(FRANK J. GOODNOW)著:《政治与行政》,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四、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五、公共财政 1、许正中:《跨越: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2、许正中主编:《公共财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3、[美] 斯蒂格利茨:《公共财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六、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1、乔纳森特纳(美):《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年。 2、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3、龚维斌主编:《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 七、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年。 2、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公共行政学:是以国家行政系统为对象研究政府自身管理问题,希望自身管理问题解决为政府外部问题解决做保障 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是多元治理主体在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合作行为。侧重点是公共产品的生产与运营。 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利,有效提供公公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的特征:1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上 2.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同于政府管理,它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或个人相互合作的一种全新治理模式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合与责任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1.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2.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3.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4.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与自主性 5.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内涵: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伦理及责任等方面 3.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4.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公共事务无疑它们均具有鲜明公共性 5.目标公共性 公共管理学产生原因:内因:财政危机、信任危机、治理危机 外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化趋势、社会民主化浪潮 “新公共管理”运动由英国首相撒切尔发起。主要内容:反对低效和浪费,实行私有化,以市场取代官僚组合字,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代表人物及观点:①米尔顿·弗里德曼、哈耶克—“小政府理论”。 ②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流程再造理论”,对官僚制进行改造和超越③马克·霍哲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管理工具—政府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④戴维·奥斯本和德勒·盖布勒—“重塑政府理论”—《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新保守主义。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传统公共行政:效率至上新公共行政:引入社会公平 新公共管理时期:经济、效率、效能 ¥政府治理社会的三种制度模式:1.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集权管理、权治管理及强制管理实现 2.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公共事务的管理成为目的,政府自身的管理则是出于更好的服务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 3.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特征:1.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2.公公导向而非效率导向3.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4.开放式行政而非封闭行政5.德治和法制的有机结合 第三章公共管理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组织(政府、非政府)、个体(公共管理者) 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1.活动目的不同。非: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公: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2.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非: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3.管理对象不同。非:本组织成员公:全社会的公共事务 4.活动依据不同。非:规章制度公:国家法律 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体制:一、纵向结构也称层次结构,是指从中央政府机关到地方各级人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欧文.E.休斯著张成福等译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 1.传统公共行政基石的基本原理 ①官僚制 ②最佳的工作方式 ③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 ④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⑤公共利益 ⑥职业官僚队伍 ⑦行政性 2.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 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表现在: ①据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结果 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 ③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 ④竞争与选择 ⑤通过权力、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人员下放权力。 3.变革的紧迫问题 ①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表现在规模、范围和方法三个方面) ②经济理论的变革:公共选择理论(以完全理性为基础);委托(股东or全体选民)-代理(管理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③技术变革 ④私营部门的变革 第二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1.早期的行政系统:“人格化的”,以效忠于国家or大臣or非营利组织or国王为基础 2.传统的行政模式深受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和欧洲的马克斯.韦伯的影响。认为行政是工具性、技术性的,应远离政治领域。 例如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⑴理论的基础:三种类型的权威:魅力型权威;传统型权威;理论-法律型权威(效率最高) ⑵与早期模式最大的差别:①运用以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人格化的行政。 ②组织及其规则比组织中的任何个体都为重要。 4.威尔逊与政治控制 政治(制定政策)、行政(执行政策)二分法 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责任与义务的明确关系 ⑵策问题与行政问题完全分离 ⑶行政是匿名的、中立的、无党派的 5.泰勒与管理 ⑴科学管理的三个方面 ①决定工作标准的时间和动作研究 ②刺激性工资制度 ③改变职能组织

公共管理导论_笔记_欧文.休斯(20210205162747)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 1.1导言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原理: 1 )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 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 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需要一种终身制的、能够同样为任 何政治领导人服务的职业官僚 2、新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1)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2)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3)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 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4)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5)削减成本6)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 3、企业型政府的十条原则(奥斯本、盖博勒) 1)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2)他们授权各公民,将控制权从官僚制 组织转移到社区中3)关注结果而不是投入4)以目标而不是规则和规定为导向5)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并赋予其选择权6)致力于赚钱而不仅仅是花钱7)实行分析,引入参与 管理8)采用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9)不仅重视提供公共服务,而且极力所有部门, 为解决其社区文体付诸行动 4、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 1.2行政与管理 亠行政:服从指令和服务,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 亠管理:1)取得某些结果(有效率的)2)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1.3公共部门的研究 公共管理:注重战略、外部环境的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 1.4变革的紧迫问题 1、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规模、范围和方法 2、经济理论的变革 1)公共选择理论:将微观经济学运用于政治与社会领域的经济思想的一个分支。主要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基础,断定“最好的”结果应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最大化,政府的作用则相应 减少,允许竞争和选择。公共选择理论试着从研究官僚和政客的角度上探索政府带来的影响,并且假

读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一书有感

读公共管理导论有感 最近,我读了欧文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令我受益匪浅。《公共管理导论》主要讲了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制,需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系统论述了“管理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将新旧模式认真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应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政府改革不仅要从规模、范围等方面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或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逐步合理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活动范围,从传统的政治与行政分离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要根据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营化过程,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同时,在明确区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不同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应有责任。下面我就从各章节的若干问题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问题一、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原理。 (1)使用官僚制,政府本身应该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与其在企业和其他机构中的运用,在公共部门中贯彻得更彻底,更持久。(2)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并且在综合性工作手册中规定工作程序以供行政人员遵守。并认为严格遵守这些科学管理原

则,可以提供使组织正常运作的最佳方法。(3)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4)行政人员普遍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即行政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任何政策或策略则属于政治领导人制定的,其理由在于这样可以确保责任。(5)认为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因为服务公众是大公无私的。(6)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因此它需要一支中立的、无个性的、终身任职的、且能为任何政治领导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7)、从字面上讲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确实是行政性的,也就是执行他人提供的指令而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问题二、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在哪些方面遭受挑战? 1官僚制确实“业绩彪炳”,但它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运作良好,僵死的等级的官僚制已经产生某些消极的后果。 2寻找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以及让所有公务员都遵循是非常困难的,且容易造成组织运行的僵化,而在私营部门首创的弹性管理制度正在被政府部门采用。 3官僚制组织并不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唯一形式,政府可以通过补助金,管制或合同形式间接地进行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作为直接提供者。 4事实上,政治与行政问题长期交织在一起,但这种现象对管理结构的影响直到最近才暴露出来,而一旦官僚制的运作与社会相分离,公众就要求制定更有效的责任机制。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管理者的转化能力表现为善于运用以下技巧(D)A.思考 B.实践 C.推广 D.创新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的对象主要是(B) A.公民 B.市场中活动的企业 C.民间组织 D.利益集团 3、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D)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4、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第三只手”的是(B) A. 公民 B. 公民社会 C. 企业 D. 市场 5、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A.马克斯·韦伯

公共管理可以定义为: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社会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本质: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协调;管理就是平衡;管理就是发展。 4、简述公共政策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 1、公共管理组织、人员和制度要素。 任何公共决策都是在一定组织与制度的框架中产生。公共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决策和政策执行组织及决策和政策执行机制构成的制约公共政策价值的内部因素,会对公共政策的价值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 2、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是公众向政府和决策过程提供意见和施加影响力的活动和行为[42]。公民参与的程度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的价值实现。 3、政策环境 现代社会的开放体系下,政策环境对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具有重大影响,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其价值实现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5、试述善治的基本要素。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变革的时代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引言 1.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 (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困境,政府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随之爆发,为化解政府合法性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其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公共行政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统治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如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由于许多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因而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普遍需要良好的政府管理。 (3)采纳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意味着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新范式的出现。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之后,改革的焦点已经从狭隘的管理改革转向了领导、治理、协作与合产、网络、精细化的财政改革等。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领导。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外部关注不足。而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 (2)公共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他人(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但是,公共管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具体可参见“行政与管理的区别”相关内容。 3.公共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公共管理以及各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占统治地位。其许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而且,早期那种对经济学偏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仍然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尽管公共管理新的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且将不再回归。 二、行政与管理 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1)从语义上看,行政是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