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析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析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析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5-14T14:09:47.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阮学思

[导读]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出血。

阮学思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神经科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好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在大脑半球占80%,在脑干和小脑占20%,多在长期高血压的情况下,导致脑内小动脉和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液从血管壁渗出或动脉壁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1],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为起病急、致死率高,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系统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积极地作用,现将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收集的脑出血治疗患者96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2-0094-02

Analyses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Ruan Xuesi,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of Nanjing branch long march.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More frequent 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elderly aged 45, in the case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for a long time, resulting in small arteries in the brain and deep perforators arterial wall fibrinoid necrosis or lipid hyaline degeneration, aneurysm or micro dissection aneurysm formation. Its characteristic for onset nasty, fatality rate is high, prone to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timely and effective system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s the key to reduce mortality, reduce complications, early rehabilit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atients.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ons; Nursing experience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收集脑出血治疗患者96例,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在43~79岁,平均61岁,入院时神志不清12例,意识模糊25例,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的34例,其余30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临床症状:头痛、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偏瘫、大小便失禁。

1.2 结果

本组96例脑出血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55例恢复良好,瘫痪肢体能主动活动,能用简单的口语表达自己的需要,15例治疗痊愈,12例意识障碍减轻,24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死于脑疝2例,家属放弃抢救2例,合并肺部感染10例。

2.急性期护理

急性期因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及时有效的系统护理对患者至关重要。

2.1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头部,床头抬高15~30度、防止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监护。昏迷患者进行GCS评分,4~6次/天、观察瞳孔、意识每30分钟一次。若发生血压升高、瞳孔直径增大、GCS评分下降者则为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表现,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经过治疗无好转者,即行外科开颅手术减压[2]。

2.3 静脉输液的管理

脑出血急性期需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输入治疗药物,输入静脉的选择应以上肢易固定的较大静脉为主,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血栓和炎症[3]。一般情况下不应在瘫痪肢体静脉穿刺和输液。

2.4 一般护理

2.4.1眼睛的护理对于眼睛闭合不全的可用油纱布遮盖眼睛,防止角膜炎的发生,如有并发症的患者每日清洗眼睛分泌物2次,并给予抗生素软膏涂眼。

2.4.2排便的护理对清醒的患者,养成在床上大小便的习惯,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病情恶化。对神志不清或昏迷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给予导尿;如有大便失禁,应在臀部垫一次性尿垫。

2.5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5.1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脑出血患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分泌物、呕吐物被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加之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感染[4]。本组96例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有10例,通过护理人员密切观察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并加强病房的管理措施后,病情明显好转,措施如下:a.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2次,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2次,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b.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

2.5.2泌尿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于尿失禁和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下留置导尿,每周更换抗返流尿袋,用无菌生理盐水消毒尿道口,鼓励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如有感染,应做尿培养。

2.5.3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天、每次200~300 ml,定时回抽胃液,注意有无呕吐、黑便、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早期应用奥美拉唑治疗。

2.5.4脑疝的预防和护理脑疝是脑出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在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的变化,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呕吐,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一旦发生脑疝,立即给予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 ml,必要时给予速尿和地米联合使用。

3.恢复期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意识障碍减轻,能配合治疗可进入恢复期。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7~20天进入恢复期,此期护理如下:

3.1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2 h翻身1次,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应放衬垫,随时观察、记录受压部位皮肤颜色

浅析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析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5-14T14:09:47.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阮学思 [导读]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出血。 阮学思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神经科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好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在大脑半球占80%,在脑干和小脑占20%,多在长期高血压的情况下,导致脑内小动脉和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液从血管壁渗出或动脉壁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1],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为起病急、致死率高,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系统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积极地作用,现将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收集的脑出血治疗患者96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2-0094-02 Analyses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Ruan Xuesi,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of Nanjing branch long march.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More frequent 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elderly aged 45, in the case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for a long time, resulting in small arteries in the brain and deep perforators arterial wall fibrinoid necrosis or lipid hyaline degeneration, aneurysm or micro dissection aneurysm formation. Its characteristic for onset nasty, fatality rate is high, prone to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timely and effective system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s the key to reduce mortality, reduce complications, early rehabilit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atients.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ons; Nursing experience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收集脑出血治疗患者96例,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在43~79岁,平均61岁,入院时神志不清12例,意识模糊25例,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的34例,其余30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临床症状:头痛、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偏瘫、大小便失禁。 1.2 结果 本组96例脑出血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55例恢复良好,瘫痪肢体能主动活动,能用简单的口语表达自己的需要,15例治疗痊愈,12例意识障碍减轻,24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死于脑疝2例,家属放弃抢救2例,合并肺部感染10例。 2.急性期护理 急性期因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及时有效的系统护理对患者至关重要。 2.1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头部,床头抬高15~30度、防止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监护。昏迷患者进行GCS评分,4~6次/天、观察瞳孔、意识每30分钟一次。若发生血压升高、瞳孔直径增大、GCS评分下降者则为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表现,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经过治疗无好转者,即行外科开颅手术减压[2]。 2.3 静脉输液的管理 脑出血急性期需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输入治疗药物,输入静脉的选择应以上肢易固定的较大静脉为主,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血栓和炎症[3]。一般情况下不应在瘫痪肢体静脉穿刺和输液。 2.4 一般护理 2.4.1眼睛的护理对于眼睛闭合不全的可用油纱布遮盖眼睛,防止角膜炎的发生,如有并发症的患者每日清洗眼睛分泌物2次,并给予抗生素软膏涂眼。 2.4.2排便的护理对清醒的患者,养成在床上大小便的习惯,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病情恶化。对神志不清或昏迷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给予导尿;如有大便失禁,应在臀部垫一次性尿垫。 2.5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5.1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脑出血患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分泌物、呕吐物被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加之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感染[4]。本组96例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有10例,通过护理人员密切观察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并加强病房的管理措施后,病情明显好转,措施如下:a.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2次,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2次,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b.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 2.5.2泌尿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于尿失禁和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下留置导尿,每周更换抗返流尿袋,用无菌生理盐水消毒尿道口,鼓励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如有感染,应做尿培养。 2.5.3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天、每次200~300 ml,定时回抽胃液,注意有无呕吐、黑便、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早期应用奥美拉唑治疗。 2.5.4脑疝的预防和护理脑疝是脑出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在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的变化,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呕吐,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一旦发生脑疝,立即给予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 ml,必要时给予速尿和地米联合使用。 3.恢复期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意识障碍减轻,能配合治疗可进入恢复期。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7~20天进入恢复期,此期护理如下: 3.1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2 h翻身1次,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应放衬垫,随时观察、记录受压部位皮肤颜色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毕业设计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班级:护本16班:龚永晴指导老师:超英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论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并发症护理;口腔炎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科2004年1 月~2005年8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室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

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增高。 (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 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

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及体会

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及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及进行体会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急救护理的工作质量及效率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6年1~12月所接诊抢救护理的6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追述分析,探讨对其采用的急救护理措施,并统计分析其最终效果,进而总结急救护理的临床体会。结论对急诊科脑出血患者展开急救护理过程中,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全面配合抢救医生对发病患者快速施救,加强各方面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基础急救护理,如细致密切地病情观察、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保持患者呼吸系统通畅、维持有效人工通气、合理转运并迅速做好药物治疗及术前准备,为进一步继续治疗创造基础条件,也为挽救其生命争取更多时间,减少死亡情况,另外,还要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责任心、熟练抢救技术、敏锐洞察能力及良好沟通技巧,这些均对脑出血患者的急诊科急救护理成功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标签:急诊科;脑出血;急救护理 脑出血是临床脑血管意外疾病中较广谱的一种,通常主以中老年者为易发病群体,起病突然而且多无预感,易伴高血压史,并在情绪波动或活动状态下易发生此病症,一旦病发多会伴剧烈头痛或恶心呕吐、肢体无力及失语等合并症状,甚至可能引发意识障碍,具有致残率及病死率相对较高的特点[1-3],现本文对我院急诊科68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急救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对我院急诊科急救护理6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为29~77岁,平均为(53.57±5.44)岁。在入院急诊科后,多数患者表现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并一定程度的出現意识障碍、口齿不清(或失语)、肢体麻木(或偏瘫)、偏盲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可给予的辅助检查有:头颅CT检查及MR1检查,结果显示出大约半数患者是因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且主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病因可有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血管血液病变、脑动脉梗死、抗凝以及溶栓药物治疗反应等。 1.2 急救护理 结合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进展,20%甘露醇静脉注射以进行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护理后,可对出现脑疝患者给予地塞米松和呋塞米等药物,并对其积极应用止血、降压、镇静、抗炎、脱水、利尿、改善脑代谢及神经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为改善及提升其治愈率、减少病残情况生,还给予以下急救护理: ①环境护理: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嘱患者充分静卧休息,减少人员探视;

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摘要】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属于危重病例,如能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挽救生命。本文探讨了脑出血过程中护理方面的体会,意在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生活质量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溢血。据国内的几个城市统计,脑血的发病率占脑卒中的20%~48%,死亡率约50%,现将治疗过程中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加强责任心,预防再出血 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脑出血属于危重病例,医护紧密配合,应安排特护。脑出血死亡原因多为脑疝,肺部感染及褥疮等,如能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挽救生命。再出血的严重性在于能并发严重脑梗塞及脑水肿,发展至脑疝,甚至死亡,其中以小脑幕切迹疝最多见。早期脑疝的表现为头痛,喷射状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视乳头水肿,昏迷,抽搐,去大脑强直等。少数死于合并症。主要为肺部感染,本病例入院如果出现体温上升、咳嗽、吐痰周围血象升高,应考虑支气管及肺部感染,立即使用两种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和祛痰剂。 1.2 预防再出血,预防再出血是降低脑出血死亡率重要的一环。 1.2.1 国内外学者报道,脑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周左右,对复发患者应卧床休息2个月,过早活动可引起再出血。护理入院应耐心向病人及陪护人做解释工作,必须让病人养成卧床大小便的习惯,严禁下床大便,以免造成再出血。 1.2.2 静脉输液的管理,脑出血急性期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体液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地输入治疗药物。静脉输液的选择以上肢较易固定的较大静脉为主,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易发生血栓和炎症。一般情况下不应在瘫痪的肢体静脉穿刺和输液,偏瘫肢体较长时间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较正常肢体静脉炎发生率高3-4倍。对于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注意更换注射部位,亦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药。 1.2.3 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该病患者由于头痛、呕吐、生活不能自理,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紧张、气愤等情绪变化。护理人员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安慰和鼓励病人,经常巡视病房,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急性期谢绝探视人员,以使病人保持身心健康和安静,防止因情绪变化诱发再出血。 1.2.4 保持大便通畅。脑出血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致便秘,排便

脑出血患者 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0-08-20T16:49:46.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李艳春[导读] 脑出血患者致残率非常高,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是很常见的 李艳春(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矿区事务部东海医院龙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001)【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232-02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类病人的护理工作量较大除常规护理外,往往还需要一些特别的护理,而全面、细心、认真的护理无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及促进康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人总结两年来对该类患者的实际临床护理经历,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入住院的病人,共158例,均经颅脑CT扫描确诊,其中男102例,女56例,治愈112例,死亡46例,治愈出院患者无一例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特别应注意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的病情变化较大较快,患者多在急性期发生死亡事件,即如何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这就全依赖护理人员能否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各项诸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神态及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并能及时地将监测到的结果反映给医生,这需要护理人员细心而又认真负责,只有将准确的监测结果,及时地提供给医生,才能让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可以说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在脑出血患者的全部护理措施中是最为重要的。 2.2 加强对患者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工作 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在早期尚不能进食,加之患者对各种外界刺激的反应性较差,因此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口腔粘膜糜烂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能排出,还有残留在口腔里的各种呕吐物的污染,均易导致患者窒息及肺部感染。患者在与床面接触的皮肤,尤其是臀部,由于长期受压致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褥疮。因此在日常护理时还应每日早晚两次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护理,以除口腔内的各种分泌物,并需及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保持床被单整洁干燥,在臀部加上气垫等措施以防止褥疮的发生。在停留尿管的患者,还应进行膀胱冲洗,每日早晚两次,并同时行尿道口清洁护理,以防止发生泌尿道感染。只有切实做好了各种清洁护理,才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3 加强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在度过急性期意识恢复清醒时,往往都会有易激惹、易怒、苦闷、随之会有悲观失望、焦虑、抑郁等心理现象出现。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及其亲属的关怀、安慰及开导,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情绪性情的改变引起重视,应经常与患者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争取患者对自己的信任,要不断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稳定患者的情绪,配合医疗,这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起到了不易忽视的作用。 2.4 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致残率非常高,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是很常见的。各种神经功能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致瘫的部位也不同,造成许多患者愈后仍不能生活自理。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在病情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要适当地对患者进行局部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应从疾病的发生时开始,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可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并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及并发症的发生。为促使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及失语症的治疗,病人在意识恢复后即应着手对瘫痪肢体的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止肢体的萎缩、急性或功能丧失。在为他们做功能锻炼时动作要轻慢,不能急于求成,当患者能站立时,则尽量鼓励起床活动,但必须有保护措施,对于失语症要积极继续进行语言的训练。 2.5 出院指导 当患者治愈出院时不要忘了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鼓励其坚持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注意合理作息,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并应告知其所患疾病的性质,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使患者树立起信心和一种乐观的心绪。 参考文献 [1]杨红,王光义,陈小霞.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8.

脑出血病人护理体会

脑出血病人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8-18T09:16:02.497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惠萍张淑丽[导读]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途径。陈惠萍张淑丽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平度2667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105-01脑出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般均具有高血压史,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全球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患者发病前常无预感,突然间会有剧烈头痛、呕吐、血压骤升、偏瘫、大小便失禁、失语等症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轻者会留下后遗症,重者会危及生命。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 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途径。 (一)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意识、呼吸节律改变,及时发现脑疝征兆,避免脑疝发生.时高热者采取物理降温.以减少脑细胞氧耗.减轻脑细胞损害2.呼吸道护理:对昏迷病人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除去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以防发生吸人性肺炎而出现窒息,对清醒的病人定时翻身拍背以助痰液排出,如出现发热、气管及肺部分泌物多时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皮肤护理:脑出血的病人由于活动受限,局部受压.皮肤营养失调.皮肤防御机能低下,大小便及汗液可致褥疮发生,而褥疮的发生可直接影响病人愈后:为此我们给病人换充气床垫,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避免局部受压,定期温水擦浴使皮肤保持清洁.同时加强饮食护理,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从而避免了褥疮的发生。 4.大小便护理:脑出血病人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可致便秘.而用力大便可使颅内压升高诱发再出血.护理过程中让病人多进食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定时排大便。对3天未排便者应用开塞露及蜂蜜等缓泻剂,从而杜绝了便秘的发生。对于尿潴留的病人,先诱导排尿,如失败,再行导尿术。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需留置导尿管者要定时膀胱冲洗,做好尿道口护理,病人一旦能自行排尿即拔除尿管,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 5.口腔护理:昏迷病人吞咽功能受限.分泌物潴留易引起口腔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或1:50呋喃西林棉球擦拭口腔2次.彻底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口腔感染.对口唇干裂者应用石蜡油。 6.饮食护理:对于能自主进食的病人应多食高热量、多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昏迷病人应鼻饲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及各种营养.保证病人机体基本需求量,尽量减少静脉补液量。 (二)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告诉患者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患者应按医嘱进行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药,定期检查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偏高一点的范围,以防颅内再出血。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要过分劳累或激动,忌烟、酒等不良嗜好。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和高脂肪类食物的摄人。如血压升高,伴恶心、呕吐、头痛应立刻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三)临床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有耐心和爱心,多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尽量去满足患者的需要,以最优质的护理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王芳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王芳 发表时间:2013-01-24T09:02:04.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王芳[导读] 加强与病人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定期电话回访。 王芳(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本文总结了50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经验,所介绍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实施正确的气道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脑出血气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87-02 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多见,脑出血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均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造成呼吸道梗阻,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外伤护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临床上一般采用气管切开术。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的病人50例,由于我们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促进了脑细胞功能的早日康复。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11~75岁,平均40岁,其中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血肿20例,脑出血病人30例,均行气管切开术,治愈38例,10例,因原发性伤势过重死亡1例,带管出院1例。 2 护理 2.1 确保呼吸道通畅 2.1.1 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病人多为昏迷者,而且痰液较多,因此要经常注意吸痰,防止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当发现病人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低于95%,在床旁听到病人有痰鸣音,病人出现咳嗽、躁动、呼吸困难、听诊肺部闻及罗音或痰鸣音等情况下给予吸痰。吸痰时应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其最大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插管时手法要轻柔、准确、敏捷,严禁带负压插管,以免损伤气道粘膜。为防止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钟。痰液粘稠者给予较高浓度氧气吸入15分钟后,吸痰效果较好。一般给予5升/分氧流量。 2.2 湿润气道 2.2.1 气管外口覆盖双层湿纱布,气管切开后,呼入的空气未经上呼吸道湿润,气道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结痂,因此要保持呼吸道的湿化。将双层纱布用灭菌生理盐水喷湿,覆盖气管导管口,可以起到部分湿化气道,过滤空气,防止灰尘及其它异物落入的作用。湿纱布应根据情况定时更换。 2.2.2 气管内滴祛痰药超声雾化痰液粘稠者按医嘱气管内滴入祛痰药,可以稀释痰液,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滴药的次数依病人痰液粘稠情况及痰量而定,或者遵医嘱执行。超生雾化每日2~3次,根据痰液培养结果选择加入合适抗生素,可以助病人改善通气功能,同时有消炎、镇咳、祛痰的作用。 2.3 气管套管处护理 2.3.1 妥善固定病人咳嗽或护理人员向外拔内管时,易使外套管滑脱。因此,外套管系带松紧度要适宜,固定带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护理人员在拔出或插入气管内管时,一定要一手固定外套管,另一手同时用力,争取一次成功。 2.3.2 内套管的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每4~6小时清洗消毒1次,以免痰液堵塞内套管影响呼吸。我科使用的都是金属套管。我们的操作方法是:彻底刷洗干净后煮沸消毒30分钟,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插入。 2.4 预防感染 2.4.1 吸痰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吸痰装置专人专用,每日消毒。 2.4.2 气管内滴入抗菌药物向气管内滴入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医嘱执行。滴入抗生素之前应吸净痰液,使滴入的药液能够直接作用于气道粘膜,充分发挥药效。 2.4.3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病房内物品每天用消毒液抹洗,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定时翻身、拍背以利排痰。经胃管注入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覆盖气管套管口的纱布被痰液或其它情况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注意切口处皮肤的消毒及护理,切口处纱布每天更换,痰液多时应随脏随换。 2.5 拔管 病人病情好转,呼吸道分泌物较少,呼吸平稳时,试行堵管,观察36~48小时如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不缝合切口,将气管对位,切口覆盖数层凡士林纱布外加1-2层无菌纱布后用蝶形胶布固定。 2.6 带管病人的出院指导 有部分颅脑外伤病人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或病程较长,需带管出院。我们给予充分的指导并教会病人家属拔管及气管内套管消毒的方法。加强与病人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定期电话回访。 参考文献 [1] 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6.(李春梅李中梅) [2]马玉芬.恒温湿化罐用于人工气道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34. [3]余华.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7,4(2):3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