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季节性气候变化
季节性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更替,使得地球表 面的气候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作物生 长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眠的季节。
地球的偏转力
地球的偏转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 力会对地球表面的运动物体产生影响 ,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由于地球的 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在地球上某一特 定地点,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现象
总结词
四季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倾斜 角度和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导致太阳 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四 季变化。
公转的பைடு நூலகம்期
总结词:一年
详细描述: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回归年。这个周期是地球公转的 基本单位,对于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词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时,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
详细描述
月相的变化
总结词
月相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证 据,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月球在地球 上的位置和形状不断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 相。
详细描述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这导 致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形状和位置不断变 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新月、上弦月、 满月、下弦月等。通过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 记录,可以证明地球的运动。
0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及重要知识点解读
思维导图
重要知识点解读
• 1、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意义 • 2、昼夜现象与晨昏圈 • 3、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意义 • 4、四季的变化 • 5、五带的划分
1、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意义
(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 球的自转。 (2)特征:①自转轴:地轴。
交成66.5 0的夹角,而且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因 此在一年之间,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 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量多, 气候炎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为热带。北回归 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和北极之间为北寒 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和南极 之间为南寒带。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温带候季节变化 明显。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 后
太阳直射 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变化 季节
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半球昼夜 北半球春季,无
等长
南半球秋季
北半球昼长夜 短,南半球相 反
北半球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 南半球冬季 极昼现象,南极
圈以南出现极夜 现象
南北半球昼夜 北半球秋季,无
等长
南半球春季
北半球昼短夜 长,南半球相 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分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特征、 规律和意义的异同。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自转运动产 生了昼夜更替与时差现象,公转运动导致四季更替、极昼 极夜现象及昼夜长短呈规律性的变化),解答本题就很容 易了。
答案:B
4、四季的变化
(1)四季产生的原因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
人们通常将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 8三个月划为夏季;9、1 0、1 1三个月划为秋季; 1 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了解宇宙和天体运动的重要对象。
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转等等。
要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以下是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它的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有关。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是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还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风向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与地球上的地理时区的设立有关。
地球自转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的作用所导致的。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倾角,使得地球看起来像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椭圆。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这决定了我们的一年有365天,隔一年有一个闰年。
地球的公转还决定了地球在黄道面上的位置,这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3. 四季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地区离太阳更近时(近日点),就会有春夏两季,当地球某一地区离太阳更远时(远日点),就会有秋冬两季。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春夏秋冬。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它的自转轴的倾角导致了这种季节变化。
4. 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两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它们发生在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倾角和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决定的情况下。
春分和秋分发生的时间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重合的时候。
这时,地球上的昼夜长度相等,同时也是春季和秋季的开始。
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地球上的阳光会垂直射到赤道上,使得全球范围内都会出现昼夜时间相等的现象。
5. 黄道和赤纬黄道和赤纬是地球上重要的天文角度概念。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轨迹,它是地球上的公转轨道与天球之间的交叉。
《地球的运动》 知识清单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现象(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2)时间的差异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的时刻早。
5、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每小时 15°。
(2)线速度: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极点为零。
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约为 365 天,也就是一年。
4、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5、产生的现象(1)四季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使得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在北半球,一般把3、4、5 月划分为春季,6、7、8 月划分为夏季,9、10、11 月划分为秋季,12、1、2 月划分为冬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北温带和南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_高一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_高一地理教师工作总结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不停地运动着。
地球运动是指地球在太空中不断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了解地球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等问题。
下面就是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自转是地球引起的昼夜交替的原因,也是地球形成昼夜的原因。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因此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两个时间段。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作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因此一年有365天,每四年多出一天,所以我们会有闰年。
地球的公转是导致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地球形成年、月、日的原因。
2. 黄道和赤道黄道是地球公转平面和太阳之间的平面,其轨迹呈近似椭圆形。
地球绕黄道运动导致了四季交替,是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赤道则是地球自转时的轴线与地球公转平面的交点,也是地球上纬度为0度的线。
赤道地区的气候温暖,日照充足,是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的重要分布区域。
3.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黄道倾斜角度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夏季、冬季、春秋季等季节的交替。
4. 总结高一地理教师工作总结:1. 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地理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我也注重结合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注重了解和认识学生,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上有所收获。
3. 教学效果在教学效果上,我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地理素养和地理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事物多种多样,关系错综复杂。
地理尤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掌握好知识点,才能化难为易。
!因此,店铺准备了这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①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
(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由店铺提供的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地理。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自转
白昼黑夜交替: 地球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 地球自转引发的现象: 如日出、日落等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 结果。
地球轨道
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并非圆形轨道,而是椭圆 形轨道。 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球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 点,最远的点为远日点。 轨道倾角: 地球轨道与黄道面的夹角为23.5度。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CONTENTS
• 地球的运动概述 • 昼夜变化
01 地球的运动概述
地球的运动概述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身轴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公转
静止不动的地球?: 地球并非静止,而是以每年约365天旋转一周。 为何有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如春夏秋冬的变化。 日照时间长短: 地球公转导致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THE END
THANKS
02 昼夜变化
昼夜变化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日影现象: 日影的形成和变化。
昼夜交替
昼夜长度变化: 春秋两分点昼夜等长,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 极昼和极夜: 在南北极地区,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昼夜变化规律: 昼夜变化受季节影响,不同时间长度不同。
日影现象
日影投射: 地球自转时,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形 成日影。 日照角度: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光线入射角度 不同,导致日影长度变化。 日晕和日狭: 日影长度变化导致日晕和日狭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每天坚持整理知识点,到考试时才能方便复习。
为大家整理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阅读。
1、x09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x09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x09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4、x09太阳直射点运动:①黄赤交角:23度26′②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23度26′S----0度----23度26′N(即南北回归线之间)③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x09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