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
无锡市区7.2km运河整治工程

无锡市区7.2km运河整治工程
佚名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1989(000)010
【摘要】1989年5月28日,京杭大运河无锡市区新建段航道工程通过了国家级竣工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
从而接通了1983年就已通航的京杭大运河无锡市区新建段航道。
至此,
【总页数】1页(P47-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
【相关文献】
1.苏南运河无锡段整治工程的特点和做法 [J], 季伯兴
2.苏南运河无锡段整治工程简介 [J], 王悟深
3.浅谈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理念 [J], 丁天平;杜圣康
4.沧州市区段运河景观带整治工程初探 [J], 刘政;吕胜宾
5.苏南运河无锡段整治工程的特点,做法及管理 [J], 季伯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大运河无锡段进行环城古运河滨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大运河无锡段进行环城古运河滨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8.10.29•【文号】文物保函〔2018〕1340号•【施行日期】2018.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大运河无锡段进行环城古运河滨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文物保函〔2018〕1340号江苏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审批大运河无锡段环城古运河滨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苏文物保〔2018〕24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在大运河无锡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实施环城古运河滨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
一、所报方案尚需作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一)应细化拟建桥下穿栈道、滨水栈道、新增码头等项目的施工方案和运行管理方案,明确施工尺寸与结构方式,注意兼顾河道行船与行洪需要。
(二)在工程实施前应对相关运河河道采取临时性无损、可逆的加固防护措施,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应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原有传统堤岸等水工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必要的保护加固或临时性保护措施,确保其安全。
(三)应细化将现状建筑改造为驿站的设计方案,尽可能弱化其外观、色彩,力求与大运河及周边景观风貌相协调。
(四)应完善沿河区域景观节点设计,尽量采用当地传统植被,在沿河迎水面营造自然驳岸,保持沿河景观自然、古朴的生态风貌特征,避免园林化设计倾向(五)应全面梳理、完善大运河无锡城区段遗产标识和阐释系统,重点强化沿河区域相关设施,增强公众对大运河遗产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六)应补充施工及运营期间的文物本体保护措施和监测管理措施,降低拟建项目对大运河遗产本体及其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的影响,并补充相应的应急预案。
(七)应做好施工后期大运河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变化情况记录,并将相应数据、记录等提交相关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平台存档。
无锡古运河生态浮岛工程设计方案

1
(1)滨水景观建设与工业遗产保护相结合,打造文化休闲中心,提升城市品位。
(2)恢复河道生态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滨水活动场所和亲水机会突出沿河湿地的景观特色,强化夏秋两季的植物景观效果。
(3)滨水景观建设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突出河流及滨河绿带的自然野趣。
2
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
(1)生长势:生长势强,生长量达到该种类该规格的平均年生长量;枝叶健壮,枝多叶茂,叶色鲜艳,下部不光秃,无枯枝残叶,植株基本整齐。
(2)灌溉、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特性进行合理灌溉和施肥。在雨水缺少的季节,每天的淋水量要稍大于该种类该规格的蒸腾量。一般在每年春、秋季重点施肥2—3次,花芽分化后必须适当追施磷、钾肥以使花多色艳花期长。肥料不能裸露,可采用水施方法。
5
千屈菜:千屈菜科千屈菜属。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夏秋开花。自然种生长于沼泽地、沟渠边或滩涂上.喜光、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耐盐碱,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效果更好。喜温暖及光照充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现各地广泛栽培。比较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浅水中栽培长势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质肥沃的塘泥基质中花艳,长势强壮。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关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有关事项的复函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关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有关事项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公布日期】2017.04.01•【字号】杭林水函〔2017〕11号•【施行日期】2017.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关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有关事项的复函杭林水函〔2017〕11号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你局《关于要求组织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博陆至八堡段水利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的函》(杭交函〔2017〕9号)收悉。
我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省水利厅作了专题汇报。
现就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博陆至八堡段)(以下简称“航道整治工程”)涉河审批相关事宜复函如下:一、关于审批事项。
在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批阶段,省水利厅于2015年4月签发了该工程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规划同意书明确要求“下阶段应编制涉河涉堤占用水域(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分析对沿岸堤防(护岸)、河岸冲刷、汊港淤积以及上塘河、下沙水系排水格局等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为此,现阶段项目建设单位要围绕防洪影响评价展开涉河审批工作,通过防洪分析研究进一步确定水利补偿工程的规模及投资。
二、关于审批权限。
该航道整治工程为新开挖航道,长26.4公里,涉及杭州、嘉兴5个区(县、市),同时穿越运河、上塘河、下沙及钱塘江四个水级,工程沿线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因该工程为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的线型项目,根据审批权限,由省水利厅负责行政审批。
防洪影响评价分析研究确定水利补偿工程作为航道整治工程的一部分,其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无需单独报批,应一并纳入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审批。
三、关于审批程序。
根据建设项目涉河审批程序规定,航道整治工程应由建设单位直接向省水利厅提出申请,有关该审批具体事项可按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明确的程序办理。
特复此函。
3.《无锡市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草案》等材料

关于制定《无锡市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草案》的说明一、制定《条例(草案)》的必要性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大运河唯一抱城而过的河段,是集防洪排涝、水源调配、生态景观、交通航运、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轴带;梁溪河,无锡最古老的自然河流,也是沟通城区水系、京杭大运河、太湖的重要水系。
“两河”整治,是对百姓所盼的积极响应,也是强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之举。
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两河’整治提升工程,相关规划编制、征收拆迁等工作有序推进,一批重要节点工程和示范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当前,我市虽已形成涉水“1+8”法律体系,但适用范围主要针对河道整治管理,对滨水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沿岸特色风貌管控、历史文化保护、共享与共治、法律责任等方面缺少系统的制度体系和规范指引。
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条例》,发挥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实现‘两河'滨水公共空间高品质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条例(草案)》制定依据和过程《条例(草案)》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无锡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参考了上海、南宁、西安等地滨水公共空间的立法实践。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计划安排,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成立了立法起草小组,在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法制工委和市司法局的提前参与下,开展立法起草工作。
起草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论证会商和开展立法风险评估,形成了《条例(送审稿及《条例(送审稿》报送市政府后,市司法局按照立法程序,通过书面征求意见、基层立法调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各区政府、园区管理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会同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法制工委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进行论证和修改, 并书面征求了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意见,经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形成了现在的《条例(草案三、《条例(草案)》有关问题的说明《条例(草案》共七章四十八条,主要内容包括滨水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设施设置与维护、共享与共治、历史文化保护等。
无锡市运河东路仙蠡桥改造规划

无锡市运河东路仙蠡桥改造规划
此次规划范围为京杭大运河无锡段41公里长河口线向外扩展60米及部分景观节点,总面积11平方公里,扣除水域后陆域面积7平方公里。
展开这张规划图,大运河未来的模样令人神往:直湖港湿地公园、江南运河文化公园、钱桥产业公园、北尖公园、大运河科技生态公园等13个景观节点,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运河两岸。
本次规划还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提出了“百里画廊、锡城新韵”的设计主题,呈现“一脉三城九屏、画出百里风韵;三线六尖三十六桥,贯通锡澄水岸”的整体空间结构。
规划中,贯通运河两岸的105公里慢行道(包括跑道、骑行道和步行道)和生态绿廊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目前,运河两岸只有一些零散的健身步道,受码头等设施的影响,尚未全线贯通。
腾退沿线低效用地,对现有的69个码头进行整改归并,归并至五个作业区;新增几座跨运河及支流的慢行桥,达到36桥连接两岸的效果;拆迁腾绿打开滨水岸线,拓宽现状狭窄的绿地空间,构建完善贯通的生态廊道;
建设都市驿站,完善沿线配套设施。
规划还启动了运河东路和运河西路下穿隧道的研究,为车行道环线贯通提供规划支撑。
规划确定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北尖公园、南尖公园和大运河科技生态公园4个节点为先行示范段,今年全部启动建设。
无锡古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无锡古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作者:张震宋宇薇何小雪梁峰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2期摘要:运河是在长期社会生产和活动中形成的,承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在分析运河文化遗产的发端、形成和价值的基础上,以无锡古运河文化遗产为例,采用文献论证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运河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认为运河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传承、运河遗产文旅融合发展、运河文化遗产的阐释与展示等方面亟待创新,并提出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打造特色运河旅游文化带、运河文化“活化”过程中传承人与数字化建设等保护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遗产;无锡中图分类号:K878.4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类招标课题“江南运河遗产的文商旅融合发展研究”(SKZ2020-01);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觅途文旅信息工坊”(202110848024Y)。
在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和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分别入选世界遗产河道和世界遗产点。
无锡环城古运河反映了运河和城市相生相伴的关系,即“环城运河龟背城”,联合国专家组现场考察时给予其高度评价。
文化遗产是记载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教科书,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重要资料,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加理性地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合理地对其加以开发和利用,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运河的发端与形成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期间吴王夫差为称霸中原需要北伐齐国,后勤粮食补给更需要及时跟上。
但古代运输方式主要是陆运和水运两种,陆运路途遥远,并不是值得推荐的运输方式,于是吴王便想到了水运,因长江、淮河之间没有水路通达,吴王为了方便作战,便调集百姓凿邗沟,邗沟被后人认为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端,无锡古运河从夫差开凿邗沟算起距今已有近2 500年历史。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5]2282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5]2282号](https://img.taocdn.com/s3/m/a4f7c53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9.png)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5]2282号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报来《关于要求审批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浙发改交通[2011]135号)、《关于报送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补充报告》(浙发改交通[2015]632号)及有关材料均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改善京杭运河浙江段航道条件,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适应水运货运量增长和船舶大型化发展需要,减少货物运输对杭州市区的影响,同意建设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
二、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三级航道121.6公里(含第二通道39.7公里),其中利用现有航道扩建95.2公里、新开挖航道26.4公里;新建护岸约135公里,加固护岸约83公里;新建八堡1000吨级双线船闸1座(设计年单向货物通过能力4200万吨),闸室尺度为310米×23米×4米(长×宽×门槛水深);改建桥梁17座,新建桥梁31座,桥梁通航净高不小于7米;新建服务区6处;相应实施沪杭铁路改造(含铁路桥1座)、博陆至八堡段水利设施和八堡出口海塘加固等工程。
三、项目按行政区和责任主体划分为杭州段(含第二通道嘉兴界内工程、沪杭铁路改造工程、博陆至八堡段水利设施工程)、嘉兴段(含江苏界内工程)和湖州段三段实施。
杭州段项目单位为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嘉兴段项目单位为嘉兴市港航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州段项目单位为湖州市政府组建的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指挥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单位: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法人代表:吴燕敏建设地点:无锡京杭运河两岸绿地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无锡市政和园林局的主要职能是:(一)承担全市城市道路(桥梁)、供水、生活饮用水(纯净水)、排水、污水(再生水)处理、城市燃气、城市照明(亮化)等市政公用事业,以及城市绿化、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责任。
(二)起草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相关政策;编制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编制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
(三)拟订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市政设施维护和大中修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城市绿化、公园重点工程的建设;负责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负责全民义务植树费的收缴工作;编制市政公用、园林绿化专项经费计划并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参与编制市级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计划。
(四)负责城市道路、城市排水、城市绿化、城市道路照明(亮化)及附属市政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负责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管理;负责城市绿地和古树名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城市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
(五)负责管理市政公用工程和园林绿化养护工程市场。
组织审定城市绿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并负责监督实施;依法审查绿地内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规划;依法对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养护工程业主方、承包方、中介方等市场主体实施监督管理;负责住宅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绿化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六)负责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工作。
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稽查工作,查处违法违章行为;依法对市政公用和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七)推进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技进步工作。
制定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协调开展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负责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指导工作。
(八)负责全市社会绿化工作。
拟订城乡全民义务植树的实施办法和措施;编制全民(军队)义务植树年度计划,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组织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和植树造林工作;承担市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九)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报告编制基本情况1.3.1编制依据1.《关于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立项(建议书)的批复》2.《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3.《无锡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5.《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规划方案》6.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7.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提供的有关资料。
1.3.2研究内容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需求分析3、建设范围与建设条件4、规划设计方案5、配套专项设计6、环境影响评价7、项目管理及组织机构8、劳动安全卫生消防9、节能节水措施10、招投标专章11、项目建设进度12、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3、工程效益评价14、结论和建议1.3.3编制原则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提升功能、综合整治”的整治原则,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项目方案的技术、功能、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合理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
研究过程1、2012年 8月受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委托,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
2、组织编制人员进行现场踏勘。
3、收集运河两岸景观的设计资料。
4、收集无锡市区、运河两岸、古运河的景观绿化规划资料。
5、走访市规划部门,了解京杭运河的规划情况,以及周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规划情况。
6、现状景观绿化调查。
7、向市园林局汇报有关研究成果,并征求相关专业的专家意见。
8、编制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基本情况1.5.1工程建设范围本次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改造对象为新运河段。
规划建设改造范围北起凤翔大桥南至通锡高速互通立交全长约24.2公里,范围内运河两岸现状绿地及已平整尚未进行绿化的绿化用地。
其中改造景观面积约50万㎡,新建景观面积约31万㎡,合计81万平米。
对运河两岸连续的非现状绿化用地的,需要大片拆迁的地块,本次暂不实施。
但为保持运河两侧景观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对沿途的限制贯通的单幢建筑如吴桥海事所等予以迁移。
从北起的凤翔大桥至高浪大桥运河两侧以景观改造为主,完善栏杆、铺装、小品、码头、亮化、休闲设施,贯通慢行系统;改造面积约50万平米。
从高浪大桥到通锡高速运河西路侧现状为空地,以绿化为主,种植苗木,新建绿化面积约31万平米。
1.5.2工程建设内容及定位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是无锡市做好水文章、提升城市品位的有力抓手,要以景观美化为基点、便民休闲为重点、功能提升为亮点,对运河两岸进行总体提升改造,使之成为无锡城市一景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提升改造工程要与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对改造区域进行规划控制,确保一次规划到位、分阶段组织实施。
从风格上要与现代化城市风貌相融合,体现现代、时尚、生态,在城市集中区应以提升景观品味,增加城市文化休闲功能为主;在城郊及外围以绿化为主,要注重树种选择,增加绿化层次,体现通透性,丰富绿化景观。
改造提升要根据不同地段的现状、功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从实际出发,根据各段地形地貌及绿化景观特点进行改造提升,现状景观大树原则予以保留,其它绿化能利用之处尽量予以完善,既要节约成本,又要避免景观单一化,绿化规划建设体现节约型、生态型原则。
运河两岸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追求精细化,科学设计体现历史和文化元素,充分考虑景观带的休闲、健身、水上游等功能,适当增加广场、休闲、健身设施、服务配套设施、文化景观,合理配置城市家具以及公厕、盲道、绿道(慢行系统)等功能设施,确保设施便民利民、安全持久,打造集美化、绿化、休闲和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外滩”。
综合考虑游船码头设置、夜间亮化、两岸建筑风格、交通道口设置、公交站点设置等服从和服务于运河两岸的规划建设。
对新建建筑物、构筑物体量规模要加以控制,注重造型、风格、色彩的协调及韵律感。
研究结论1.6.1建设的必要性1、是无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正在由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软硬环境优势的竞争,向人居环境优势竞争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作为无锡市重要的一个生态项目,将被打造成为一个富有韵味,充满老无锡历史文化气质的特色空间;一个独具魅力的富含多样性的“山—水—城”景观,一个富含价值的,推动城市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潜力空间。
它的建成有利于提高无锡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是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的需要无锡城市的发展又与运河密不可分,因此无锡市城市空间特色可以概括为“重湖叠半城景、锡惠俯览运河湾”。
最具标识性的是“三湾六区”构成了有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骨架,“三湾”分别是指运河湾、蠡湖湾、太湖湾。
“三湾”建设已列入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横穿无锡市区的京杭运河,拥有无锡市区良好的水域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长久以来,我们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个天然水域,来营造一个集水运、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优美环境。
运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作为运河湾的先期启动具有示范意义。
3、完善无锡绿地布局的需要运河走向从西北向东南穿越市区,运河两侧是天然的绿色屏障,部分地段虽然刚改造过,但是绿化设计太过浓密,把航道和马路隔绝,无法形成滨河景观带。
沿高浪路南侧运河西路的绿地还未实施,目前为空地。
运河两侧绿地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的绿地内容。
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对无锡绿地的格局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4、是满足城市现代服务配套的需要和改善本区域人居环境的需要京杭运河无锡段多为城郊结合地段,定位为生态防护绿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运河两侧住宅区、商业区不断增加,原有生态防护绿地已不能适应居住、商业业态的需求,绿地的休闲功能、景观功能、亮化功能亟待提高。
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增设慢行系统、休闲设施、码头、亮化等对全体市民开放,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整和的优势,能将运河无锡段打造成为集居住、旅游、休闲、景观、生态等多功能合一的运河地带,打造无锡山水名城,改善人居环境。
1.6.2建设条件运河西路和运河东路穿城而过,是重要的城市干道,道路周边是重要的居住区,道路两侧自来水、供电、燃气、污水、电信等各类市政管线也已接入。
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政府对该项目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将给予项目大力支持和配合,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6.3总投资及资金筹措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投资估算约亿元,其中前期费用为1800万元,工程费用为24217万元,其他费用为1717万元,预备费为2074万元。
建设期一年半,建设内容为:绿化景观、小品、铺装、码头驳岸、步行桥、亮化、市政管线、配套设施等。
资金来源为市政府拨款。
结论和建议1、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建议尽快实施。
2、本项目属于政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需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3、应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规范运作,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背景2.1.1项目由来无锡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处于沪宁杭中心地带,是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苏锡常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先到地区和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体。
无锡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城市群中,将积极融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和世界城市体系。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北起常州与无锡交界的五牧(今属洛社镇),南到无锡与苏州交界的望亭,全长41公里。
其中,无锡城区段自吴桥至下甸桥,全长约11公里,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穿城而过的河段,而且开凿历史最久,古朴风貌浓郁、沿河景观丰富。
它,犹如伟大的母亲,不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无锡儿女,同时也孕育、发展了这座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城。
京杭运河无锡段是无锡市城市当中最为珍贵、最为稀缺的城市景观和文化资源,兼具了居住、生产、行政、商贸、交通以及公共服务和市政服务等多种功能,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对运河两岸的景观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合理的景观改造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运河两岸景观绿地的文化休闲功能,打造山水文化标志区,城市中心活力区。
”2.1.2无锡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1、基本概况“”无锡由省辖,是经批准的较大的市,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繁华富庶,人间仙境,素有“江南明珠”之称。
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濒,西依、,在境内流过。
东邻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183公里,是之一。
无锡是江苏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