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水景设计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环境中人工水景的设计策略

城市环境中人工水景的设计策略

城市环境中人工水景的设计策略1 人工水景概述1.1 人工水景概念人工水景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是基于现代人们对于水的依赖和向往,利用水进行环境空间的艺术创造,常见的人工水景有喷泉、瀑布、水幕等。

1.2 人工水景功用1.2.1 美化城市环境城市人工水景不仅是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为城市增添美丽的景观,其本身作为一种空间艺术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如它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物而存在,塑造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1]。

1.2.2 提高空气质量人工水景能够吸附浮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的质量。

城市喷泉等水景通过高速运动的水体能够分解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增加了空气中的负离子的同时,也使空气变得湿润,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1.2.3 反映精神风貌水景作品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往往能够反映了一个城市一定时期的特色。

每个城市都具有他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城市人工水景的设计或多或少会受到城市文化的熏染,在设计过程中很自然的融入城市的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当地人们的精神风貌相得益彰[2]。

2 城市人工水景建设现状与问题2.1 城市人工水景设计原则2.1.1 可持续性原则当前,城市水景景观水源获取途径比较单一,城市景观用水基本上都是取自自来水。

因此,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设计城市人工水景只有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才能更高效、更和谐的使用水资源,用最少的水,设计出最美的水景观。

另外,在我国很多城市,人们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因此,在城市人工水景设计上,必须具有科学性、生态性,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坚持生态平衡性,做到与环境的和谐[3]。

2.1.2 符号化原则优秀的水景设计,不仅要有新颖美丽的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内涵。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在城市水景观设计中应按照符号学的理论把它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当地的特点。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许多事物都在渐渐远去,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会消亡。

因此,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设计水景观的立足点,既能够做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可以体现城市的现代感。

园林工程中水景景观施工难点与注意事项分析

园林工程中水景景观施工难点与注意事项分析

园林工程中水景景观施工难点与注意事项分析一、园林景观工程中水景施工的难点(一)水景工程管道材料该怎么选在以前的园林建设中,我们采用的管道材质多是热镀锌钢管。

这种钢管在使用险。

虽然潜水泵有以上的缺点,但是如果使用离心泵的话,就会增加管道的长度,并且要建造泵房,这样就增加了园林建设的成本,而且有损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三)灯光照明的选则和电气施工水下的照明灯具和彩灯是在喷泉水景设计中重点设计之一,是喷泉水景中常用的设备。

目前我国园林景观使用最广泛的是类似飞利浦水下灯具这样的塑料支架水下照明灯,这种照明灯存在很多问题。

其结构的强度很差,如果喷泉里面的池水波动强烈,或者受到其它外力作用,容易损坏,除此之外,这种灯具的密封性很差,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加速它的老化。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个,灯具损坏或者它的密封性失效,那么它将会漏电从而使水体带电,因此,这个问题成为水景安全的最大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一般使用水下LED灯,这种照明灯颜色种类丰富,使1、铺装:在挖掘土穴工程前,应先将周围地面夯实,若铺设区域较池边缘宽一定距离,则应在地面铺设一层小碎石子;在水池边缘铺设时,应先将叠盖部位整理出约15cm的区域,之后将石板铺放到土层内,用水泥浆砌结实,若采用的石板大小不均匀,则应将大块石板铺设于经常踩踏部位,以减少倾斜入水的危险;用石板围建到预塑式水池边缘时,应首先保证石料重量主要落在周围区域而非落在水池上,以防水池边缘过重将材料压翘甚至压裂;池壁与边缘石板交接部位应防止将石板直接砌到混凝土水池边缘而带来长期隐患,因在寒冷季节周围土壤内水分结冰膨胀程度不同会给池壁与边缘石板的交接部位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应在边缘部位留设一条缝隙。

2、砌置砖。

对放射形排砖,首先应在池边缘部位砌置一圈呈放射形的砖,但3桩,用塑料水管或者水平仪等标注高程,溪道的挖掘最好要挖成U型,开挖时应保持足够的宽度和深度,进而可以放置岩石和种植的植物,分段的溪流在落入下一段时,应保证它有7~10厘米的深度,进而保证流水在周围地平面以下,挖好的溪道将溪底的基土夯实、溪壁拍实,溪底可据情况选用混凝土的结构或者是柔性结构。

【精品文档】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精品文档】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精品文档】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园林水景就像园林景观中的眼睛一样,让园林景观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水景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方面:设计意念与治理方式不协调。

目前住区园林水景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的问题。

由于专业不同,目前景观或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

但由于一般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等)没有按自然水生系统来设计,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乎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合理。

随着外来物质的输入和时间的推移,导致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变得混浊不堪,甚至发臭、发黑,严重影响水体美观。

水体构造有碍可持续发展。

水体的防渗处理是水景设计的软肋之一,目前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多,其防渗效果也会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与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水体驳岸的建造是目前在水景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它彻底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减弱了人们亲水的内涵,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欠缺再现水生植物群落系统。

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岸等,造成了水生植物难以再在水景中得到应用或难以形成群落结构,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不能有效的体现出来。

而在高级阶段的水景虽说以借景为主,但是由于大面积开发河湖的原始地貌,大面积的亲水、赏水等人类活动设施的建造,严重破坏原本脆弱的湖河天然生态系统,造成对环境破坏的影响更大。

园林水景设计中在既然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呢?因地制宜。

将水景引入住区环境是要对自身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如要考虑住宅项目本身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特点、地下水位情况、洪涝对地块的影响,以及地块本身和相邻水域的水系条件,以便考虑如何处理水景的给排水问题。

对我国城市人工水景设计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城市人工水景设计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思考
图 书馆 前 喷 水 池 )
2 水质 问题—— 水 景水 质差 ,容 易被污 染 . 主 要是 针对 静水 而 言 ( 如人 工湖 、人工 池塘 等 ) ,因为我 国 城 市 景观 水体 大都 没有 按 自然 水生 系统 来设 计 ,大 多是封 闭的水 域 , 再加 上缺 乏统 一 的系 统规划 和 污染 排放 系统 ,水 体 生态承 载 能 力 不堪 重负 ,生 态系 统遭 到破 坏 ,从 而 导致水 体遭 到 不 同程 度 的污 染 ,严重 时会 引起 水体 富 营养 化 ,水 中大量 藻 类滋 生 ,水体 变 黑 发臭 ,影响 周 围的 自然 环境 和居 民 的生活环 境质 量 。 这 些 让人 无法 忍受 的 “ 觉垃 圾 ”,无 论 是从 设 计质 量 、 实 视 际 的运营 状况 ,还 是 从对 水资 源合 理 有效 的利用 、 节约用 水 等方 参 考 文 献 : [1 1韩睿 华 ,郑 丹桔 ;雨水成为 小区景观用水新 水源 ;中国建设报 ; 面 来看 都存在 问题 。
策。
关键 词 :城 市人 工水 景 ;可 持 续 性 ;水 源 获取 ; 自然 水体 系统


我国城市人工水景的现存问题
预 期效 果 。另 外受 水 、 电灯 运行 费用 的限制 ,无 法做 到每 日均 处 于 运行 状 态之 中 。从这 个调 查 中可 以看 出在 南 京市 真正 能达 到 可 持续 性运 行 的水 景很 少 ,其 实不只 是 南京 ,我 国 的大部 分城 市 均存 在这 种现 象 ,而在 北方缺 水城 市 ,情况 肯定更 加严 重 。
2 设 计 自然 水体 系统 ,加 强维 护 . 对于 静水 或 流动 性 比较 差的封 闭缓流 水体 而 言, 导致水 体遭

实验题目3--人工瀑布的设计问题

实验题目3--人工瀑布的设计问题

人工瀑布的设计问题
瀑布是指水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下来而形成的水体景观。

瀑布以其由山水有机结合的特点,成为极富吸引力的自然景观。

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人工瀑布景观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水景景观形式。

瀑布一般分为自然瀑布和人工瀑布两种,自然瀑布通常是江河遇到地面断层而形成的,人工瀑布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而设计的,人工构造自然地质断层的挑水坎,使得水流冲出挑水坎之后,再下落以致形成非常好看的抛物线形状的水流。

如图,某景点一人工瀑布是在离地面10米的高处建造一段水平的横水槽,将地面水池里的水用水泵抽入到了水槽中,该水槽末端设置一个坡度而形成一个挑水坎,当水流达到一定的速度时,水就能沿着水槽冲上挑水坎再下落以致形成瀑布。

现设水泵将水提到10米处时,水流速度为6米/秒,试在这种条件下设计挑水坎,并设计出相应的瀑布下端与水槽基底的水平距离d。

中国水景设计分析报告总结

中国水景设计分析报告总结

中国水景设计分析报告总结摘要本文对中国的水景设计进行了全面分析,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水景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水景设计的评估和对比,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水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水景设计是一种将自然、人文和艺术元素相结合的景观设计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水景设计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然而,目前中国的水景设计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 发展趋势和特点2.1 自然融合中国的水景设计注重自然融合,强调营造自然、舒适的环境。

在设计中,强调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使设计与自然完美结合。

2.2 传统文化体现中国水景设计常常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展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例如,借鉴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和构图方式,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水景。

2.3 创新与现代性虽然中国水景设计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也在不断创新与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

设计师们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创造出更加现代化和独特的水景作品。

3.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而,中国水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3.1 缺乏创新虽然中国水景设计强调传统文化的体现,但在创新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设计师们需要更加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以推动中国水景设计向前发展。

3.2 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和浪费。

在水景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保护水资源,积极倡导可持续设计理念,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3.3 建设与维护成本水景设计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员的投入和大量的财力支持。

这对于一些财力有限的地区或机构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4. 提出的建议为了促进中国水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4.1 加强创新研究鼓励设计师们积极参与创新研究活动,推动水景设计向前发展。

浅谈园林景观水景设计难点

浅谈园林景观水景设计难点

浅谈园林景观水景设计难点1 引言在倡导“打造宜居城市”的形势下,园林景观工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因园林景观工程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施工工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不仅给整体景观效果带来了难以掩盖的瑕疵,还给后续维护增加难度和成本。

2 水景设计简介水景设计是园林工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水景景观,另一种是人工水景景观,水景可以增加园林工程的美观性,可以使其更具欣赏价值。

在对园林水景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增加其美感,还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要结合园林工程所处的环境。

有的园林工程是在市政中心,在对水景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要提高城市的形象。

园林水景有着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居住区水景、滨水景观、湿地景观等,这种水景的规模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其作用都是美化城市、保护生态环境。

3 园林景观水景的形态特征3.1静态水景静态水面是人们从视觉与听觉上,对水体的一种主观感受的判断。

静水是水景设计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水景设计形式,主要以池塘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讲究平面的变化,或方、或圆、或仿照成自然形式。

水面倒映着池塘周边的景色,与四周融为一体。

池水中可养鱼或种植水生植物,也可在池内修建假山和喷泉和瀑布等,以增强其观赏性、文化性,为其灌注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3.2流变水景水是自然界中最无形态的物质,其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流变性,主要包括自然溪流、管流、叠水和人工水渠等。

在水景设计中主要通过控制水量、水深、水宽的大小等设置来引导水景及周围景观的变化。

3.3落水水景落水水景同样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水景设计,也是一种自然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水流运行方式与喷泉完全相反,是自上而下的水景形态。

瀑布、流水墙、水帘等,均属于落水水景。

因布局的载体、位置、高差存在差异,因此落水形成的落水形象也会有所不同,并能形成别样的水声。

3.4喷泉水景喷泉是指水体自下而上喷出的水景形态,这种水景体现的是一种自然形态,它常与声效、光效配合使用,产生多种多样的形式。

水景设计中的潜在问题

水景设计中的潜在问题

水景设计中的潜在问题
水景设计中的潜在问题——水景设计需要用许多心思。

但水景的应用,若无法好好设计和治理,即会变成混水和污水,也可能对景观本身或水景楼盘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对于水景楼盘而言,即使销售一空,将来物业管理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后患无穷。

最近,业主为水景污染、发黑发臭,与原来开发商楼书中效果图和承诺相去甚远等原因,与开发商打官司不断。

政府有关部门也准备出台相应规定,要求开发商设计水景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水景的设计和治理工作。

由于一般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等)没有按自然水理设计,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无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组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得水体变得浑浊不堪,后果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水体发黑、变臭,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的美观。

所以,大多景观水体已完全没有自然中的那种美丽生动的景观。

如果居住小区内的水体及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但起不到改善小区自然环境的功能,反而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如何保证小区内封闭水体的清洁、无污染已成为人们关心和头痛的话题。

如今,污染了的水景随处可见触目惊心,而至清至纯至美的水景几已无从寻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水景设计问题分析
概要:本文针对在如居住区、城市广场、校园景观这样以大量硬质景观为主的小规模人工环境的水景展开讨论。

归纳了水景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小规模人工环境水景设计对策。

关键词:人工水景水景维护水景问题
一、引言
冰霜雪雨,江河湖海,水的万般形态总是众多艺术审美中的点睛之笔。

古典园林中“一勺则江河万里”,凡尔赛的阿波罗水池,泰姬陵的十字水渠,水景始终是人工造景的主角,是意境与游赏的中心。

现代景观设计中,水景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居住区绿地与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人工水景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绝大多数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城市广场也会有适当人工水景出现;或是喷泉,或是水池,似乎水可以在空旷暴晒的花岗岩地面上保留一处清凉。

而水景之处,往往成为公共活动的焦点。

从更深刻的层面来说,生态公园的定义似乎总与湿地公园伴生,人工湿地更成为景观生态技术的典型代表。

但是,在小规模人工水景方面如广场喷泉,居住区水系等,始终面临维护成本高,维护效果差的种种问题,最终形成的视觉景观与设计初衷大相径庭。

二、水景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对于水景设计的理解过于片面,导致了水景的维护工作变得极其困难。

有些设计虽然打着生态和水景可以调节小气候的旗号,但是并不认真落实。

导致这种误区以及使后期维护工作变得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

从设计角度剖析,水景设计不仅仅需要从视觉美观出发,更需要考量水景是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

水景不能只是无生命的人工建造,依赖机械设备,化学药剂来维持自身的活力。

水景设计是一项与水的自然生态息息相关的工程技术,需要大量的理性经验,并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法。

好的水景设计需要能够自律运行的水循环净化系统。

要清楚水不仅是为游览使用者设计,更是为运营维护者设计。

水景设计必须考虑水源的质量。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持符合标准的水源成为解决水景设备失效的关键。

空气中悬浮颗粒使循环水体难以保持清洁,沙尘天气带来的大面积风沙更加剧了这一现象。

在一些地区气候反常造成,蒸发
量变大,水分流失造成了水中溶解物质的饱和,与沙尘杂质一起,对整个水景机械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同时,水景的最终效果依赖于设计水量得以保持。

广泛存在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更使得绝大多数水景过分依赖人工补给,景观水体内的外加水源完全依赖于基础防渗保持。

一旦防渗层的施工与后期维护出现纰漏,所以使得水景的后期效果与设计之初大相径庭。

三、人工水景设计的案例分析
(一)景观水体的自我生长
人工水体的重大局限在于后期维护成本高,维护效果差。

而自然界中的水,却能依赖精妙的循环系统来维持自身生长。

因此在一些需要低维护成本的人造氺景设计中,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充分利用水的自然生态的问题。

”居住区水景生态规划的总原则应是:Reduce(减少) Reuse(回用) Recycle(循环),既尽可能节约、回收、循环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环境的持续利用和发展”。

[1] 一些设计师已经自觉遵循了这一原则,出现了仿照自然界循环模式与辅助技术手段形成的有机人工水体。

以某大学景观水体为例。

校园水系如同绝大多数人工景观,没有条件结合到自然循环当中去,这样的水景大多是孤立与天然水系的一潭死水。

该校园水体由于缺乏流动和有机物不断沉积,经年累月,水质严重恶化。

最初尝试的改善方法是建造爆氧设备、定期清理水面落叶与杂物并清淤。

但是这样的措施效果并不明显,水系不断处于略微改善而后再度恶化的循环中。

经过全面规划,该学校重新设计了整个滨水的景观系统,把人工湿地技术与水处理技术结合进来,形成了一个实现自我生长的景观水体,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这个水系主要增加了两大类内容。

首先是推动水体循环的叠水与水泵,其次是调节水质的人工湿地系统与设备。

水体由河道和池塘两部分组成,水循环从池塘水流出口开始,经过砾石过滤进入人工湿地,通过一系列植物生态作用改善水质,再经由人工设备进一步调节水成分,完成水体净化。

在这个循环外部,有公共浴室景观区的水处理系统提供水源补给,平衡景观用水的蒸发和渗透。

水景要立足与自身的发展。

这个人工循环体系统,通过对水流过程的设计,模仿自然环境完成了水质的净化循环,并且有稳定合理的水源补给。

在水质循环的过程中,把技术需要与视觉需要统一于人工湿地景观与叠水。

通过这样简单易行的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与自律的水景生长。

(二)充分考虑水循环各要素
居住区水景要立足与自身的发展。

[2]水体是一个群落的灵魂,部分水的问题不是来自于水本身,而是来自于环境、气候、动植物生长与人类活动。

解决水的问题,也要从周围众多要素入手,那是水的源头和去路,影响着水质,水的形态,水体成分的多种改变。

以德国某办公楼为例,该设计从如何利用自然降水出发,使其作为灌溉与景观用水的水源。

尽量减少地面的硬质铺装,使自然降水尽可能地渗入到土层中,形成良好的涵养水源,为地下水循环做出贡献。

同时屋顶和硬质地面,如主要道路或水泥铺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口使自然降水在景观需水处得到收集。

对屋顶进行植被覆盖储存部分降水,并经过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去。

为使办公楼景观更具自然特色,设计师为屋面雨水收集处,配植桦木林灌丛以此形成半湿润的小生态环境;项目中的水渠,由储存的自然降水补充。

而一组水池的设计更是充分利用了自然水源在季节上的不均衡分布,雨水充足时,形成小瀑布景观;雨水不足时,则是镜面池塘,形成动静有致的季节景观。

四、总结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工水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环境、吸尘、降噪、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但是由于一些项目在设计中缺乏对水景工程技术的理解,使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对城市环境和生态造成了破坏。

因此,在设计中应遵循生态原则,尽量提高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同时考虑地域气候特色,以合理的设计选择保障水景在运营中的稳定。

[1] 卫鹰昊.水景住宅水环境的生态设计[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5 : 42
[2] 赫伯特·德莱塞特尔,迪特尔·格劳.德国生态水景设计[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设,沈阳, 2001 : 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