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锁骨骨折(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锁骨骨折(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血瘀气滞证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
(三)手术疗法1.手术指征(1)锁骨外端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
(2)骨折块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如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者。
(3)锁骨开放性骨折。
(4)伴有多发性损伤的锁骨骨折,尤其伴有同侧上肢创伤、双侧上肢骨折或者有移位的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者。
(5)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畸形愈合后的隆起外观要求手术者。
(6)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者。
2.手术方法:可用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骨圆针、中空钉内固定,亦可选用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材料固定,有骨缺损者应同时植骨。
(四)围手术期的准备围手术期的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准备和病人的身体准备。
1.心理方面准备(含医务人员)(1)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预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
2生理方面准备:病人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1)术前训练:停止吸烟。
训练呼吸排尿功能。
(2)预防感染: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进入手术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锁骨中医辩证治疗方案

锁骨中医辩证治疗方案1. 引言锁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胸壁前上方,具有连接肩胛骨和胸骨的作用。
锁骨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骨折、脱位等损伤。
传统中医学认为,锁骨的健康与人体的气血运行、阴阳平衡等密切相关。
本文将针对锁骨相关疾病,就中医辩证论治方案进行探讨。
2. 锁骨常见疾病及病因锁骨常见的疾病包括锁骨骨折、锁骨脱位等。
其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外伤外伤是导致锁骨骨折、脱位的常见原因。
如车祸、摔倒、运动伤害等外力撞击或异常扭转,都可能导致锁骨损伤。
2.2 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也会增加锁骨受伤的风险。
例如,骨质疏松、肌肉无力、关节问题等,会使锁骨更加脆弱或易受伤。
2.3 其他因素除了外伤和健康问题,不良的生活习惯、姿势不良、过度劳累等也可能导致锁骨疾病发生。
3.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疗是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
下面将根据锁骨相关疾病的不同病因和病机,提出相应的辨证治疗方案。
3.1 锁骨骨折3.1.1 病因病机•病因:外伤、跌打等。
•病机:气血瘀滞、经络阻塞,导致骨骼疼痛、活动障碍。
3.1.2 辨证施治3.1.2.1 气血瘀滞证•症状:锁骨局部疼痛、淤血、紫斑,运动受限。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血通络丸: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等。
–跌打活血散:当归、川芎、红花、藁本等。
3.1.2.2 经络阻塞证•症状:锁骨区域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治疗原则:活络化痰,舒筋止痛。
•处方:–舒筋活络丸:川芎、当归、独活、秦艽等。
–通络消肿丸:川芎、赤芍、秦艽、苍术等。
3.2 锁骨脱位3.2.1 病因病机•病因:外伤、过度劳累等。
•病机:肌肉、韧带松弛,导致关节错位,出现疼痛、畸形等症状。
3.2.2 辨证施治3.2.2.1 肌肉松弛证•症状:锁骨区域疼痛、松弛,肩部下垂。
•治疗原则:收引筋骨,固涩脱位处。
•处方:–强筋壮骨丸:巴戟天、桑寄生、五味子、续断等。
骨伤科锁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锁骨骨折锁骨骨折多数因间接暴力引起。
如跌倒时肩部外侧着地或手掌着地,暴力传导至锁骨中段而发生骨折。
临床上儿童的锁骨骨折较多见,其中部分为青枝骨折。
【诊断】1伤后锁骨中部有明显的肿胀、疼痛。
2 .有错位的锁骨骨折,由于肩关节失去正常的支持能力,患肩出现下垂,局部能摸到畸形及骨擦音。
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内侧断骨多向上后方移位,外侧段向下前方移位。
重叠错位严重者,患侧锁骨外观较对侧缩短。
3 .由于疼痛,患侧肩关节不敢活动,使上臂的抬举受到限制。
4 .锁骨骨折多数发生在中1/3,个别锁骨外端骨折需与肩锁关节脱位区别,锁骨内端骨折需与胸锁关节脱位区别。
X片结合触诊可明确诊断。
5 .婴幼儿、儿童多数为青枝骨折,呈向图10-4锁骨骨折上成角,疼痛、触痛,家长叉抱患儿腋下时即典型移位引起疼痛啼哭。
【治疗】复位时患者端坐于凳上,两手叉腰,两肘向后,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脚踏在凳上,用膝顶住患者背部之两胛间,两手扶持患者两肩,用力将患者两肩向后外上方作牵弓I,使患者胸部挺起,当重叠牵开时,另一术者可捺正锁骨之内侧端,使骨折获得复位。
由于锁骨骨折难于达到完全复位,如有轻度错位愈后不影响功能,不需强求解剖复位。
复位后局部放棉垫一块,用瓦形硬纸覆盖,用胶布自胸部至背将硬纸贴紧固定,随后再用横形“8”字绷带固定。
两腋下各放一块较大棉垫,以免腋部受压过紧。
对婴幼儿青枝骨折,一般不需要复位,局部敷伤科敷药后,用横“8”字绷带固定。
患肢屈肘90°,用颈腕带悬挂胸前。
虽愈合时局部可能有隆起畸形,但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会自行塑形矫正。
固定时间,儿童为2~3周,成人为4~6周,老年患者或骨折对位较差者,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
在固定过程中,可嘱患者练习患侧腕关节、肘关节的活动。
在断骨愈合后,可练习肩关节的活动。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锁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锁骨骨折1 范围本指南提出锁骨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锁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锁骨骨折 clavicle fracture凡发生于锁骨全长的骨折均称为锁骨骨折。
3 诊断[1]3.1病史有明确的锁骨部间接或直接外伤史。
3.2症状体征锁骨处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伴畸形,患侧上肢痛性活动受限。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可见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3.3影像检查X线正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但不易发现骨折前后重叠移位,必要时可摄锁骨斜/轴位片。
锁骨外端及锁骨内1/3骨折,常规X线片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可行CT检查。
3.4分类锁骨骨折一般按骨折部位分为外1/3骨折、中1/3骨折和内1/3锁骨骨折。
3.4.1一类(中1/3骨折)最为多见,中1/3移位骨折可发生典型的移位。
骨折可为横行、斜行或粉碎性。
3.4.2 二类(外1/3骨折)较为少见,根据喙锁韧带与骨折部位相对关系,可再分为几种分型:I型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或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
韧带未受损伤,因此骨折断端相对稳定,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
是外1/3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II型锁骨外1/3骨折,喙锁韧带与内侧骨端分离,可再分为A、B两型。
IIA型:锥形韧带和斜方韧带与骨折远端保持连接,近骨折块不与喙锁韧带相连,并向上移位。
IIB型:骨折线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锥形韧带断裂,斜方韧带与骨折远段仍保持联系。
III型骨折为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
喙锁韧带保持完整。
3.4.3 三类(内1/3骨折)锁骨内端骨折(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近)最为少见。
可进一步分为三型:I型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丽点的内侧,韧带保持完整,骨折无明显移位。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手法复位效果欠佳未能达到患者要求的病例。
(二)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症状和体征:①局部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有皮下瘀斑,有移位骨折可见骨折处异常隆起。
②患者多呈现出颈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
③患侧上肢活动时疼痛加剧,疼痛局限于锁骨部。
④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之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片可基本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三)骨折分类1、锁骨中段骨折:粉碎骨折;横断或裂纹骨折;螺旋骨折。
2、锁骨远端(外1/3)骨折:①Ⅰ型骨折:肩锁和喙锁韧带均未被累及,骨折移位不大。
②Ⅱ型骨折:骨折累及喙锁韧带,该韧带呈部分或全断裂。
骨折近端多向上移位。
③Ⅲ型骨折:累及锁骨远端和肩锁关节的骨折,喙锁韧带无损伤或未完全断裂,锁骨移位不大,但肩锁关节囊已破坏或严重撕脱。
3、锁骨近端骨折多发生在胸锁韧带以内,近1/3骨折临床少见,常伴有胸锁关节严重损伤。
(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手法复位外固定:对轻度移位的骨折,骨折愈合后不影响患肢功能的,可予手法复位“8”绷带固定4周。
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复查X线片。
2、手术治疗: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锁骨下血管、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则在手术检查的同时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选择是否施行手术。
(五)中药分期治疗方案1、骨折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或复方田七胶囊;中期宜和营止痛-和营止痛汤加减;后期宜补气养血、壮筋骨-八珍汤、活血驳骨丸,老年患者辅以补肝肾药物。
(六)标准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患者≤12天。
(七)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3、骨折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患者有改善肩锁部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锁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见。
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冲击;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
多发生儿童及青壮年。
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为斜形或横行,其部位多见于中段;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冲击;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
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多为斜形或横行,其部位多见于中外1/3处。
直接暴力造成骨折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或横行。
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病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病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手术适应症1.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2.开放性锁骨骨折;3.锁骨外1/3骨折移位严重者;4.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形成浮动肩,需手术固定锁骨以稳定肩胛颈骨折者;5.锁骨粉碎骨折,骨块间夹有软组织影响骨愈合,或有潜在顶破皮肤的危险不能闭合复位时;6.多发损伤,肢体需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时;7.少数患者不愿接受畸形愈合的外形,要求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8.患者并发有神经系统或神经血管病变,如帕金森病等,不能长期忍受非手术制动时。
锁骨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一、中医对锁骨骨折的认识中医认为,锁骨骨折属于“筋伤”、“骨伤”范畴,多由跌扑、撞击、扭挫等外力所致。
骨折后,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为主。
二、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1)取穴: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 推拿治疗(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在患者一侧。
(2)先用轻柔的手法在骨折部位及周围进行揉、捏、按等手法,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和肿胀。
(3)然后,采用抖、拉、拨、滚等手法,使骨折端复位。
(4)最后,用擦、揉、摩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中药治疗(1)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为原则,方选“活血接骨汤”。
活血接骨汤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续断、自然铜、骨碎补、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2)外敷中药: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为原则,方选“消肿止痛膏”。
消肿止痛膏组成:大黄、黄柏、黄芩、栀子、生地黄、赤芍、白芷、乳香、没药。
用法:将药物研末,用醋调制成膏,敷于骨折部位,外用纱布包扎,每日更换1次。
4. 功能锻炼(1)早期(骨折后1-2周):以被动活动为主,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帮助患者活动肩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中期(骨折后3-4周):在早期锻炼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主动活动,如患者自行活动肩部,加强肩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
(3)后期(骨折后5周以上):进行全面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如拉力器、哑铃等,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三、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中医治疗。
2.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优秀文档】锁骨骨折的中药方剂

锁骨骨折的中药方剂
锁骨骨折在生活中不常见到,多为外力因素导致的,那么我们有哪些中药方剂能对锁骨骨折起到活血化瘀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锁骨骨折的治疗方剂有哪些吧?以
及它们的临床效果到底怎么样。
方名
仙复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散瘀,软坚消肿。
主治骨折后瘀结肿胀。
处方组成
当归、柴胡、花粉、山甲、桃仁、红花、防风、乳香、没药、赤芍、贝母、白芷、陈皮、甘草,水煎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锁骨骨折5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骨折部位:内1/3有l例,中1/3
有39例,外1/3有18例,合并肋骨骨折2例,合并肱骨上段骨折1例。
本组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都痊愈,对位也较满意。
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儿童一般为10-15天,成人一般在20-30天。
处方来源
江苏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周福贻。
方名
复方血竭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锁骨骨折
摘要:锁骨骨折是一类很常见骨科疾病,传统治疗锁骨骨折往往采取非手术疗法,但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往往会导致骨不连或者畸形愈合,本文试对各种
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能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锁骨骨折治疗的新动向。
关键词:中医治疗锁骨骨折
锁骨是上肢与躯干间唯一骨性连接,骨干较细且又有弯曲,遭受外力后易发
生骨折。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均可造成锁骨骨折,多为间接暴
力所致。
2.临床症状和体征①局部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有皮下瘀斑,有移位骨折可见骨折处异常隆起。
②患者多呈现出颈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
③患侧上肢活动时疼痛加剧,疼痛局限于锁骨部。
④压痛明显,有移
位骨折可触之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 X线正位片可基本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若临床检查有骨折
征象,但X线正位片未能发现明显骨折线者,可加拍锁骨轴位片及锁骨展开位片
可明确显示骨折类型。
二、治疗
1.特色治疗
(1)保形固定
①适应证:新生儿锁骨骨折、锁骨中段裂纹骨折、锁骨外1/3 I型骨折。
②操作方法:新生儿锁骨骨折仅将上臂用绷带固定于躯干2~3周即可。
无
移位锁骨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或用“8”字绷带、锁骨固定带固定即可。
固定时先在两腋下各置一块厚棉垫,用绷带自患侧肩后起,经患侧腋下,绕过肩前
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横过胸前,再经患侧肩前至患侧腋下,如此反复
包绕数层。
(2)手法复位外固定
①适应证:大多数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8”字绷带外固定。
但靠手法整复得到解剖复位常较困难,外固定难以维持有效的复位状态,易发生
再移位。
但对于轻度移位骨折,骨折愈合后不影响患肢功能,无需强求解剖复位。
②操作方法:手法整复时可在麻醉下施行。
患者骑坐在椅子上并面对椅背,
两手叉腰,努力挺胸。
助手站于背后,一足踏椅,膝顶肩背间,两手分置患者两
肩峰部,力扳双肩向后,以纠正锁骨骨折重叠移位,术者用拇、示二指捏推骨折端,尽可能获得满意复位。
然后“8”字绷带固定。
(3)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
①适应证:锁骨中段横断骨折或短斜型骨折不稳定者。
②操作方法:患者采用局部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自远端逆行穿人一枚克氏针,自远折端穿出,采用手法复位,透视下见对位满意后,将克氏针顺行穿入近
端髓腔固定,术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2.手术治疗适用于锁骨中段粉碎骨折、锁骨螺旋或横断骨折闭合复位失败者;锁骨外1/3骨折Ⅱ型、喙锁韧带断裂者;陈旧性锁骨骨折不愈合者;锁骨骨折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
首选锁骨解剖钉板固定;或用克氏针贯穿髓腔固定,较大
碎块可用钢丝捆扎。
手术适应证:成年人因暴力损伤我们遵循以下原则:①手法复位不满意或疑有骨断端软组织嵌入。
②经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且绷带松
紧不适可致双上肢肿胀、麻木、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③开放性锁骨骨折或骨折端于皮下有突破皮肤的风险。
④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⑤锁骨骨折不愈合、陈旧性
锁骨骨折。
⑥对多发创伤肢体需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时,肩胛骨骨折、漂浮肩。
⑦某些特殊职业患者,其功能外形要求较高者。
⑧不能长期耐受非手术制动时。
手术方法:患者术前30分钟常规应用抗生素,仰卧位,患侧肩部垫薄枕,颈丛加臂丛麻醉。
以骨折处为中心,沿Langer's线做4~6cm的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积血及嵌插在骨端的软组织,骨膜稍作剥离,保护好锁骨下组织,电凝止血,复位骨折后稍作固定。
3.药物治疗
(1)中药治疗:骨折初期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
可内服活血灵,外用
展筋酊。
中期瘀血肿胀消而未尽、骨折未连接,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新。
可内
服三七接骨丸,养血止痛丸。
后期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筋骨痛消丸
及加味益气丸,外用展筋丹。
解除固定后可用外洗药外洗。
(2)西药治疗:早期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及脱水药物,消除肿胀,术前30分钟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一般不超过3天。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
[2] 谢庆德.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刺入肺内一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