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的专题教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第一章:铁路建设基础知识1.1 铁路的定义和分类1.2 铁路线路的构成和功能1.3 铁路运输的特点和优势1.4 铁路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第二章:青藏铁路概述2.1 青藏铁路的背景和意义2.2 青藏铁路的线路规划和设计2.3 青藏铁路的建设难点和挑战2.4 青藏铁路的建设成果和影响第三章:铁路修建技术3.1 隧道工程3.2 高架桥工程3.3 轨道铺设工程3.4 青藏铁路的特殊修建技术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铁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4.2 青藏铁路的环保措施4.3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4.4 青藏铁路的环保成果和经验第五章:铁路修建中的难题与解决方案5.1 高原缺氧问题5.2 高寒冻土问题5.3 地质灾害防治5.4 青藏铁路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第六章:青藏铁路的经济影响6.1 青藏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6.2 青藏铁路对沿线地区产业的影响6.3 青藏铁路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6.4 青藏铁路对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影响第七章:青藏铁路的社会文化影响7.1 青藏铁路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7.2 青藏铁路对沿线居民生活的改变7.3 青藏铁路对教育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7.4 青藏铁路对增进民族团结的作用第八章:青藏铁路的安全管理8.1 青藏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8.2 青藏铁路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8.3 青藏铁路的安全监测与维护系统8.4 青藏铁路应急预案与救援体系建设第九章:青藏铁路的未来发展展望9.1 青藏铁路的延伸与拓展规划9.2 青藏铁路与其他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9.3 青藏铁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9.4 青藏铁路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青藏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10.2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不足与教训10.3 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与启示10.4 对未来铁路建设的建议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铁路建设基础知识难点解析:铁路运输的特点和优势的深入理解,铁路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的实际应用。
青藏铁路的专题教案

专题:青藏铁路教学目标:1、结合西南区交通建设的知识,了解青藏铁路建设的条件和建设意义;2、向青藏铁路的筑路工人学习和致敬,为中国而自豪!教学重点: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障碍因素及建设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知识迁移法。
课前准备:上网查询青藏铁路修建的有关内容及图片。
教学过程:[背景音乐]: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导入]:2006年7月1日,对世界上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西藏、对中国,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
因为,在这一天,火车开进了西藏,结束了西藏没有火车的历史。
每一个中国都欢欣鼓舞: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了!今天我们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条件及意义。
[显示“青藏铁路图”]:青藏铁路连接青海西宁和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格尔木至拉萨段二期工程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显示“全国铁路网图”]:目前有从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等地开往拉萨的火车。
从长沙可坐T26次到达拉萨,全程卧铺票价600多元,比坐飞机节省1800多元。
现在让我们重现青藏铁路建设时的场景,2万4千名筑路工人在这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因为他们的艰辛付出,艰苦奋战,这条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屹立在世人面前。
[显示图片并介绍]:青藏铁路是一条天路、神路,也是一条心路、出路,它创造了九个“世界之最”!1、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海拔5072米;2、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格拉段全长1142千米,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等三个独特的地质带;3、世界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千米;4、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山车站海拔5068米;5、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海拔4905米;6、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7、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身兼冻土铁路桥与野生动物通道两种功能的清水河大桥,全长11.7千米;8、世界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时速达100千米,非冻土时速达120千米;9、世界海拔最高的捕架基地:安多铺架基地海拔4704米。
2024年把铁路修到拉萨教案优秀

2024年把铁路修到拉萨教案优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背景、意义以及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青藏铁路的建设背景及意义。
2.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3.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1.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青藏铁路风光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青藏铁路的壮丽景观。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铁路吗?它有什么意义?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背景及意义。
2.教师提问:青藏铁路的建设背景是什么?它对国家和民族有哪些意义?三、课堂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如唐古拉山隧道、格尔木至拉萨段等。
2.学生分析案例,了解青藏铁路建设者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建设任务。
五、情感升华1.教师讲述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如青藏铁路建设者坚守岗位、拼搏奉献的故事。
2.学生谈感悟,表示要向青藏铁路建设者学习,热爱祖国,勇于拼搏。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写一篇关于青藏铁路的短文。
2.观看青藏铁路纪录片,感受建设者的精神风貌。
教学反思: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青藏铁路的建设背景及意义教师提问:“同学们,青藏铁路的建设对我们国家有哪些重要意义?它将如何影响西藏地区的发展?”2.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探讨,建设青藏铁路时,工程师和建设者们会遇到哪些特殊困难?”学生讨论,教师补充:“高寒、缺氧、脆弱的生态环境,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巨大挑战。
《青藏铁路》教学设计

《青藏铁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介绍,学生能了解青藏铁路的概况;在讲授中,学生能掌握青藏铁路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天路》歌词的分析,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有所提高,能举一反三,学会从题目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组织答案,从而更有效地从媒体资源中获取信息;通过学习,学生文科跨学科综合的意识有所强化,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关心国家时事,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通盘考虑,有目的地干事情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青藏铁路的概况和意义三、教学难点通过知识迁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组织答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天路》。
(展示演示文稿第一页—天路的图片)这首歌叫《天路》,它所唱的是我国的青藏铁路。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条青藏铁路。
2.回顾汉藏交流的历史西藏与内地历来有着密切的交流,请位同学来列举一些汉藏关系不断加强的史实。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㈠唐朝:唐蕃和亲;长庆会盟㈡元朝: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㈢明朝:设立乌思藏卫所,任用藏人管理藏族事务;建立僧官制度㈣清朝:确立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㈤新中国:进行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造援藏公路(二)讲授新课:1.青藏铁路概况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开辟了西藏与内地交流的新时代。
歌曲中为什么要称青藏铁路为“天路”呢?让我们来看一段青藏铁路的相关资料。
(展示演示文稿第二页,打出一段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⑴说说为什么称青藏铁路为“天路”?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海拔高②立交线路长。
⑵那么它的施工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工期长、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
国家克服如此巨大的困难、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造这条铁路,那么建造青藏铁路到底有多大的好处呢?这就是这节课所要重点讲的:青藏铁路的意义。
青藏铁路初中历史教案课件

青藏铁路初中历史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2.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和技术挑战。
3.了解青藏铁路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青藏铁路的建设历程。
2.青藏铁路对于青藏地区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青藏铁路建设中的技术挑战。
2.青藏铁路对于民生改善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结合图片资料展示。
2.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认识。
3.视频资料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内容:一、青藏铁路建设背景和重要性1.青藏铁路的设想和提出。
2.青藏铁路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二、青藏铁路的建设历程1.青藏铁路的规划和设计。
2.青藏铁路的施工和建设过程。
3.青藏铁路的通车和运营。
三、青藏铁路对青藏地区的影响1.青藏铁路对青藏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2.青藏铁路对青藏地区民生改善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的背景和建设意义。
2.呈现: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青藏铁路的建设历程。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青藏铁路建设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法。
4.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青藏铁路对青藏地区的影响和意义。
5.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青藏铁路的作文,展示对青藏铁路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观察学生对于青藏铁路的理解和认识,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加深学生对于青藏铁路的了解和认识。
八、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青藏铁路的建设背景、建设过程和对于青藏地区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并注意青藏铁路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上是青藏铁路初中历史教案课件的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青藏铁路的专题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青藏铁路的专题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长度、建设意义等。
2. 使学生掌握青藏铁路所穿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认识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2. 青藏铁路的建设意义3. 青藏铁路对地形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 青藏铁路所穿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的描述2. 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2. PPT课件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藏铁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藏铁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青藏铁路基本情况介绍:1)线路:从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2)长度:1956公里。
3)建设时间:2001年开始建设,2006年通车。
3. 青藏铁路建设意义:1)连接青海、西藏两省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提高民生水平。
3)巩固国防,提高国家安全水平。
4)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4. 青藏铁路所穿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1)地形地貌:青藏高原、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等。
2)气候特点:高寒、缺氧、干旱、温差大等。
5. 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建设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2)生态保护措施: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绕避敏感区、设置野生动物通道等。
3)生态影响:青藏铁路的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总体可控,且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藏铁路的重要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课后作业1. 结合地图,绘制青藏铁路线路图。
2. 查阅资料,了解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3. 思考题:请你谈谈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看法,以及对今后我国铁路建设的建议。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教案优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教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特点。
1.2掌握青藏铁路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1.3理解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2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青藏铁路的修建背景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特点。
1.2提问: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有什么影响?2.探究青藏铁路修建背景2.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青藏铁路修建的背景。
3.分析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3.1教师播放青藏铁路修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修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3.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案。
4.讨论青藏铁路的意义4.1学生分组讨论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
5.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青藏铁路修建的感悟。
2.收集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青藏铁路修建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技术难题的讲解可能过于简略,今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可以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高海拔、低氧、寒冷、干燥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探讨这些特点对人类生活和铁路修建的影响。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高原有哪些特别之处吗?学生甲:我知道它很高,有很多雪山。
幼儿园青藏铁路文化探究方案

幼儿园青藏铁路文化探究方案幼儿园青藏铁路文化探究方案引言:青藏铁路是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工程,它连接了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和青海省的西宁,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铁路”。
而如何向幼儿园的孩子们介绍这个壮丽的工程,让他们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提供一种幼儿园青藏铁路文化探究的方案,旨在通过深入、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青藏铁路的魅力。
一、活动设想:1. 图片展示:为了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青藏铁路的图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可以选择一些壮丽的山景、特色的火车以及青藏铁路上的建筑等,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来初步了解青藏铁路的美丽和重要性。
2. 车站角色扮演: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小的车站角色扮演活动。
在课堂上,选择几位孩子扮演售票员、列车长等角色,其他孩子可以扮演乘客,通过模拟购票、上车等过程,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乘坐火车的乐趣。
3. 地图制作: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青藏铁路的线路,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地图制作活动。
提供一幅简单的地图模板,让孩子们根据图片展示和老师的引导,标注出青藏铁路的起点、终点和沿途经过的城市或景点,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
4. 车票设计: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我们可以让他们设计自己的青藏铁路车票。
提供一些简单的车票模板和彩色笔,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绘制车票的样式,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目的地等信息。
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青藏铁路的认知。
5. 建设列车模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列车模型的建设活动。
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板、胶水、颜料等),让孩子们合作完成一列小型的青藏铁路列车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铁路建设的步骤、材料和工具等,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青藏铁路工程的理解。
二、活动总结与回顾: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园的孩子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感受青藏铁路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专题:青藏铁路教学目标:1、结合西南区交通建设的知识,了解青藏铁路建设的条件和建设意义;2、向青藏铁路的筑路工人学习和致敬,为中国而自豪!教学重点: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障碍因素及建设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知识迁移法。
课前准备:上网查询青藏铁路修建的有关内容及图片。
教学过程:[背景音乐]: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导入]:2006年7月1日,对世界上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西藏、对中国,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
因为,在这一天,火车开进了西藏,结束了西藏没有火车的历史。
每一个中国都欢欣鼓舞: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了!今天我们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条件及意义。
[显示“青藏铁路图”]:青藏铁路连接青海西宁和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格尔木至拉萨段二期工程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显示“全国铁路网图”]:目前有从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等地开往拉萨的火车。
从长沙可坐T26次到达拉萨,全程卧铺票价600多元,比坐飞机节省1800多元。
现在让我们重现青藏铁路建设时的场景,2万4千名筑路工人在这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因为他们的艰辛付出,艰苦奋战,这条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屹立在世人面前。
[显示图片并介绍]:青藏铁路是一条天路、神路,也是一条心路、出路,它创造了九个“世界之最”!1、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海拔5072米;2、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格拉段全长1142千米,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等三个独特的地质带;3、世界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千米;4、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山车站海拔5068米;5、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海拔4905米;6、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7、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身兼冻土铁路桥与野生动物通道两种功能的清水河大桥,全长11.7千米;千米;120千米,非冻土时速达100世界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时速达、8.优秀教案名师精编世界海拔最高的捕架基地:安多铺架基地海拔4704米。
9、承转]:[ 坐在进藏的火车上,沿途可看到许多独特的美景。
显示图片并介绍]:[ 玉珠峰: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有名的“昆仑六月雪”;1、月雌性藏羚羊集结成6、72、楚玛尔河:位于青海省可可西里无人区南部边缘,每年群,长途跋涉前往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崽,一个月后带小藏羚羊返回原地,必经此地。
目前在可可西里大约有5万只藏羚羊;沱沱河:长江源之一,河谷宽阔,闪着银光,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牦牛,配着湛蓝3、的天空浮动的流云;米的山口上,列车行驶时如履平地,集中了高原草甸、唐古拉站:建在海拔50724、高原草原和冰雪带的垂直生态分布,非常美丽;措那湖:怒江源湖,是藏民心中的“神湖”;5、40000米以上;6、那曲站:怒江上游,平均海拔,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有矿产、冬虫夏当雄:藏语意为“被挑选出来的好地方”7、草、藏红花、贝母、雪莲花、红景天等名贵药材和旅游资源;90多千米,热气日夜蒸腾,已开发出价廉物美的地热温泉。
8、羊八井站:距拉萨]:[承转“西南区不仅仅是了解青藏铁路的以上基本情况,请回顾前面学过的今天我们的学习,交通建设”的有关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藏铁路的建设条件和意义。
,显示知识结构,然后学生讨论“青藏铁路建设的条件及意[学生回答“西南区的交通建设”]: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补充并板书区位条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区自然条件: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主要条件资源条件:旅游、矿产、名贵药材、能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基础差、闭塞落后青藏铁路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意义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合理布局铁路网等[强调]: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障碍: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讨论]:四条进藏线路,为何首选青藏线?[学生讨论并归纳发言,老师概括补充]:1、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2、青藏线投资额相对最小;3、青藏铁路建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
[作业讲评]:见同步练习试卷。
[课后练习]:上网查询青藏铁路三大技术难题的解决措施。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备课参考资料]:中国进藏铁路为何首选青藏线?有关专家曾就进藏铁路提出了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
在这四个方案中,有关决策部门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是因为青藏铁路与其它几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
青藏铁路早在一九七九年就已经完成了青海省境内首先,西宁市至格尔木市全长八百四十五公里的第一期工程。
中国即将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一千一百一十八公里,相对于滇藏线的一千九百六十公里、甘藏线的二千二百一十一公里和川藏线的二千零十五公里是里程最短的一条。
而且,青藏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青藏线投资额小,由于青藏线的里程短、地形缓、桥梁隧道少等特点,投资额其次,为四条进藏线中最少的一条。
按一九九五的物价水平测算,青藏铁路投资额不到二百亿人民币,而滇藏铁路静态投资估算为六百五十四亿元,甘藏铁路投资为六百四十亿元,川藏铁路投资为七百六十八亿元。
青藏铁路建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此外,解决。
从四条进藏线的桥隧长度和密度方面比较,青藏线桥隧总长只有三十公里,最长的桥隧长约一千二百一十米,桥隧总量只占总长的百分之二点八。
而甘藏线桥隧总长占百分之二十点六,滇藏线占百分之四十三,川藏线占百分之四十二点五。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方面的高原冻土难题,经过专家们五十多年来的研究基本得到解决。
专家同时表示,青藏线可以保证较快的建设速度。
据测算,建成青藏铁路大约需要六年时间,建成甘藏线、滇藏线、川藏线则需十年以上时间。
根据青藏公路建设经验,青藏铁路将不会因地质因素造成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热等使运营中断,建成后基本能够做到常年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三大技术难题及解决一、多年冻土问题在冻土上修路,路基随气温变化而具有不稳定性。
由于青藏高原气温年变化极大,夏季最高温38℃,冬季最低温-40℃。
气温高的季节,冻土融化,形成热融湖塘、暗河,路基翻浆、滑动,路基形成搓板路;气温降低,路基冻结,甚至反常膨胀,形成冻涨球。
冻土当中有含土冰层、饱冰冻土、裂隙冰、砂岩、泥岩、泥沙互层。
温度升高,造成热融扩大,尤其是在明洞开挖时,仰坡失稳、滑塌、基地泥泞,隧道开挖后,拱部严重掉块,甚至塌方,隧道营运后会因反复冻融破坏结构,影响运营安全。
铁路通车后,必然有大量废热从车内排出,对铁路路基有影响。
为解决冻土问题,专家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保证路基的稳定与持久:1通风护道使得空气对流快,使路基温度与周围气温一致,不易形成局部热区,有利于路基稳定)。
2土),如清水河特大桥。
34止热胀冷缩使桥墩出现龟纹,使混凝土与冻土“亲密接触”,采取负温养生措施,夏季采取挖井制冷、放风冷却措施,使温度保持在10度左右,冬季采取烤热、添加防冻剂,给桥墩裹上棉被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防冻性。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二、高寒缺氧问题如前所述,青藏铁路沿线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有960千米,占全线总长的84%,许多地方常年温度在-10℃以下。
人们常说,“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
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人们常常感觉到头晕、恶心,脚下仿佛踩着一团棉花,软弱无力。
人缺氧会头痛脑胀,胸闷气短,夜不成寐,会诱发脑水肿、肺水肿等疾病。
空气稀薄,高寒缺养,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高寒缺氧严重威胁着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建设者。
通常,人们只关注通车后,火车内的寒冷缺氧问题,而对露天从事建设的百万大军关心较少。
然而,高寒缺氧问题对于通车后,车内的旅客并不会造成很大威胁,人们只需在火车上像飞机一样采取一些技术和设备即可解决;但对于长年累月奋战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建设者来说,是随时随地的致命威胁。
针对高寒缺氧的问题,青藏铁路建设总部和专家们采取了如下解决措施:1立三级医疗保障机构,对建设者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和及时治疗。
2实行梯级式适应,逐步使建设者由低到高适应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气候和环境,并限制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
3400多人,配备医疗设备900多台。
购高压氧仓16个(高压氧仓通过加压、充氧办法,模拟出近似海平面的大气环境,对治疗因缺氧、低压引起的各种疾病有综合疗效)。
三、环境保护问题青藏高原是我国、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地和分化中心。
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优先保护的地区。
气候寒冷,植被稀少,土层浅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一经破坏,绝难恢复是青藏高原生态的最大特点。
而青藏铁路恰恰穿越青藏高原腹地,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因此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难题。
专家们经过仔细的研究、规划,采取了如下环保措施:1冻土、湿地、水源及野生动物。
提倡“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环境,关爱野生动物,呵护每寸绿地”。
2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车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以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轧和破坏。
对生活垃圾专人搜集,集中掩埋。
3控,省环保局与建设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方面的环保责任。
4工艺;设置了以桥代路的措施,为保护野生动物(觅食、迁徙等)设置了绿色通道(野生动物过往铁路的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6月下旬,为了让9000只临产的藏羚羊通过青藏线五道梁建设工地,前往可可西里卓乃尔湖地区产仔,承担该段施工的中铁十二局、十四局施工人员,毅然暂停部分地段施工,拔掉彩旗,撤离人员和机械,保证了藏羚羊的顺利迁徙。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青藏铁路》练习2005年10月15日上午,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仪式在拉萨火车站举行。
2006年7月青藏铁路进行试运行,客运有可能成为青藏铁路实现经济效益的第一支柱。
据下图和材料回答下面六题。
、图中①②③④条进藏铁路选线(虚线)中,选线1 )①与其他选线相比,不具备的优势是( B. 投入较低A. 气候较好里程较短工期较短D.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西藏地区的产业部门可能2 )短期内受益最大的是(B. 矿产开发A. 旅游业民族手工业 D. C. 绿色食品加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3 )(②便于高原生①有利于当地特色农业的综合开发有④③方便大宗粮食外运态环境监测与研究⑤促进中华民族的团利于煤炭等常规能源的调出⑥有利于西藏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结融合①②⑤⑥①②③④ B. A.D. ②④⑤⑥①③⑤⑥C.4、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多条公路与外省区联系,也有航空线联系全国各地,为什么还要克5 200亿元修建铁路?服种种不利因素,投资,经过的著名自,经过的大盆地是A6、线路①经过的城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