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山石-文化论文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摘要:泰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被誉为五岳之首,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作为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是泰山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
本文通过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内涵价值一、引言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是指泰山地区流传的关于石敢当的民间传统文化。
石敢当是泰山地区一种特殊的山石崇奉形式,被视为神圣的存在。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仰与神秘性:石敢当作为泰山地区的精神象征,被人们视为神圣的存在,代表着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人们通过对石敢当的供奉和祭祀,表达对神明的崇敬之情。
2.艺术与审美:石敢当具有独特的形态和造型,形似人物或动物,色彩斑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人们通过雕刻石敢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才华和美的追求。
3.历史与传承:石敢当作为泰山地区的传统文化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石敢当文化传承下去,保留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弘扬传统文化: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石敢当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可以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2.丰富旅游资源: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作为泰山地区的特色文化现象,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通过开展相关的旅游开发和宣传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4.增加国际影响力: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圣山,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过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可以进一步提升泰山的国际形象,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为了推动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1.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为石敢当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泰山石的灵性及文化

泰山石的灵性及文化泰山石的灵性及文化泰山的历史由石头萌发,泰山的文化从石头写起。
<<诗经.鲁颂>>中歌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岩岩,是山石叠磊、突兀的意思。
凡是攀登过泰山的人无不对泰山石留下深刻的印象。
泰山石是神奇的。
在古人心目中,泰山石是有灵性的. “夏将亡,泰山石泣”,“泰山巨石自燃,汉亡之兆”等记载,不绝于史书。
秦皇汉武封禅泰山,对“状博平,圆九尺”的立石顶礼膜拜,以为泰山和泰山石能福佑社稷平安。
唐宋以后,泰山制石开始流行于民间。
“多于村落街口立石,曰“泰山石敢当”,百姓们认为泰山石可镇灾厌殃,保佑村宅安全。
这一泰山石崇拜现象逐渐演变为民间风俗,至今在华北地区的农村,仍可看到泰山石敢当的影子。
泰山石敢当风俗还波及至东南亚华人中间,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
今天,在泰山上常常可看到那些鬓发斑白的海外游子,神态庄重地拣起一枚泰山石收藏起来泰山石文化中国向有“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之说,奇石的形体、纹理、色泽再现了自然万物,人们可以从奇石领略大自然的神韵,人与石头相沟通,达到赏石的最高境界---回归自然,心旷神怡,起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品格。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论述过“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天人合一”的赏石美学。
人们玩赏奇石最注重的是天然美,哪怕一丝一毫的人工雕琢也是对天然美的破坏。
泰山奇石正是这种“虽由天作,宛如人为”、具有天然美的顽石。
受到中国(包括海外华侨华人)赏石界的特别青睐。
我国古代有一种“五方说”,把季节、颜色、方位等结合起来以辨吉凶。
泰山在东方,属春,为青帝神的化身,是五岳之宗,降吉赐福之地。
《史记》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
秦、汉、唐、宋历代皇帝封泰山求国泰民安的声势均非常之大。
老百姓登泰山朝圣求平安者更是数不胜数。
人们笃信泰山是神山,泰山石是神石。
世界上古老文明的民族,大都有本民族的神山,如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古印度的须弥山,日本的富士山。
泰山石,大自然神来之笔

泰山石,大自然神来之笔古老的泰山,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奇石文化,可以说泰山上一草一木一石,都有灵性,都含文化,都是故事。
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因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泰山石造型千姿百态,图案千变万化,玩赏收藏价值的奇石所崇尚的形、纹、色、质、音,无不具备。
历代赏石家更是以收藏泰山奇石为得意之举。
如今在山东,谁家不藏泰山石,哪户不请“石敢当”?泰山奇石已进入千家万户,列入收藏热门,求者遍山寻觅,其身价连年倍增。
泰山奇石何以让人青睐喜爱,看完下文,您将得到自己的答案。
古老的泰山,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奇石文化,可以说泰山上一草一木一石,都有灵性,都含文化,都是故事。
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因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泰山石造型千姿百态,图案千变万化,玩赏收藏价值的奇石所崇尚的形、纹、色、质、音,无不具备。
历代赏石家更是以收藏泰山奇石为得意之举。
如今在山东,谁家不藏泰山石,哪户不请“石敢当”?泰山奇石已进入千家万户,列入收藏热门,求者遍山寻觅,其身价连年倍增。
泰山奇石何以让人青睐喜爱,看完下文,您将得到自己的答案。
五美造就泰山石泰山奇石体量全:泰山奇石具备巨大、大、中、小、微型五个等级。
其巨大、大型奇石,以景观石为主;中、小型泰山奇石,以卵石为主;微型泰山奇石,以文字石为主。
本质一样,风格不同。
可以说泰山奇石既有小家碧玉,也有擎天巨柱;既适宜于室内珍藏,也可用于园林装饰。
在山东省内,特别是在济南市区内,省、市机关大院,军区大院,市内各大广场,园林小区,矗立着几十块景观巨石,无不产自泰山地区。
造型美:泰山奇石有如泰山的特点,粗犷、雄伟、壮丽,石质坚硬,造型变化无穷。
山川丘岭,森林平原,泉水瀑布,奇峰悬崖,尽在石中。
小有小的玲珑,大有大的气派,无不自然生动,栩栩如生。
色泽鲜:泰山奇石以青、白、黑三色为主,还兼有红、黄、绿、蓝等色杂以其间,纹理流畅,线条清晰,石面光洁,少有杂质,色泽对比度高。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泰山石文化综述

岱宗何崔嵬 ——泰山石文化综述文/王臣 by Wang Chen岱岳美名五洲扬,千载神说接大荒。
中华奇石数不尽,唯有泰山石敢当。
泰山的历史由石头开始,泰山的文化就要从石头说起。
泰山是中华五岳之首,气势磅礴,底蕴雄厚。
泰山的石头也就被赋予了更多灵性和魅力。
悠悠五千年,泰山石融进多少的梦幻与神奇的传说。
漫漫七千阶,泰山石铭刻着万千大众的辛苦,永远登攀的壮歌。
《诗经•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泰山自古被称为“五岳之首”,在古代传说中是东方青帝神的化身,降吉赐福之地。
泰山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自然景观雄伟壮丽,融自然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
因为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 群山无与比华文化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世界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多有君主对泰山顶礼膜拜,封禅泰山,老百姓登山朝圣祈福者更是数不胜数。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逐步将对泰山的崇拜转化为对泰山石的崇拜。
作为泰山的分体,泰山石作为神山之石是神山的象征。
文化的信仰为泰山石授予了神圣的印记。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泰山石是有灵性的。
炎黄先民在泰山布灵石,焚柴草,行祭礼,实乃原始的灵石祟拜。
自秦始皇登临泰岳立石颂德,封建时代的泰山封禅拉开了帷幕,其后历朝天子,封禅而置石者,代不乏人。
一、泰山石的自然属性泰山石产于泰山附近,是中华十大名石之一。
质地坚硬,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石色对比强烈。
泰山石约形成于25亿年前。
古造山运动使得泰山呼啸着于茫茫大海跃出。
亿万年地火的锻冶,亿万年岁月的洗礼,使得泰山石变得雄奇瑰丽,古朴、苍劲、凝重,观之如五岳之首的泰山,有阳刚豪放之气。
泰山石按体量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山形石为主的大中型造型石,多分布于山坡及山脚处;二是以卵砾石为主的中小型观赏石,分布于周边河床、沟谷中,主要为画面石、图像石、文字石。
二、泰山石的人文属性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位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位帝王遣官祭祀达72次。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一、引言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的镇山之宝,自古以来就是泰山神话和民俗传统的重要符号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变迁,泰山石敢当的民俗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演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下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以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二、泰山石敢当的起源与传说泰山石敢当,又称“石敢当尊王”,是泰山精神文化的具体载体,早在1500多年前,泰山就传说有位名为石敢当的圣人,他在泰安地区传道时被野兽咬死,人们将其尊为护法神,传说其战胜魔界恶魔的荡魔传奇,也成为自古以来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符号。
此后,当地人民将其神化,形象塑造为一名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成为泰山地区的护法神、護航神。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因此而生,成为泰山地区的核心信仰和精神文化标识。
三、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内涵1. 信仰与祭祀:泰山石敢当作为天然岩石形成的神像,被当地居民看作神明,是泰山地区居民信仰的对象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当地民众都会举行盛大的石敢当庙会,祈求石敢当保佑本地人民平安顺利,这一传统祭祀活动已经延续了数千年,成为泰山地区浓厚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2. 地域文化传承:泰山石敢当是泰山地区长久以来的地域文化代表之一,他是泰山地区的护法神,守护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安宁。
泰山石敢当的形象在当地的建筑、雕塑、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成为泰山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也是民众心目中的精神瑰宝。
3. 旅游文化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泰山石敢当也成为了泰山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许多游客会专程前来观赏石敢当的雕塑,并参加石敢当庙会的传统祭祀活动,感受泰山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1. 传统文化传承: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地区丰富的民俗传统之一,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石敢当的祭祀和宣传,可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承泰山地区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
【精品】浅谈泰山石论文范文

浅谈泰山石论文范文【摘要】泰山所特有的地质资源——泰山石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市场需求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
泰山石是观赏石的一种,其名目繁多,而花岗石则是泰山石中的精品。
泰山石文化作为中华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还拥有文学和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
对泰山石文化的研究和理论探索将在保护、开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泰山石花岗石泰山奇石泰山,古称“岱宗”、“岱岳”,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的东侧,山东省泰安、济南两市境内,绵延100多公里。
山体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基地岩石有24。
5亿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层之一。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四周环绕112座山峰,98座崖岭,102条溪谷,形成群峰拱岱的气势。
泰山巨大而厚实,东临大海,西依黄河,在平原上拔地而起,以居高临下的地形,成为万里平川上的“擎天一柱”。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泰山,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泰山所特有的地质资源——泰山石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市场需求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
泰山石是观赏石的一种,是中国石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山东悠久的文化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
远在先秦时代,五岳之首的泰山怪石就成为了特别重要的贡(供)石。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泰山鹅卵石、文字石、玉石等,大概是有记录的最早的观赏石。
在我国,对于石头的观赏和收藏历史久远,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所出土文物里,就有石珠项链,松绿石、玉石饰物等。
而关于泰山观赏石的记载,在《山海经。
魏书》《池北偶谈》《西清砚谱》等典籍中,更是俯拾可得。
明代万历年间编写的《素园石谱》中录入泰山奇石二枚,其中一枚就为秋泉真人所收藏。
泰山五彩缤纷的石头家族中,有花岗石、燕子石、玉石、墨石、麦饭石、景观石等等,在这里主要讲述其中的花岗石。
其石的特点是粗犷豪放,成实稳重,为泰山石中的精品。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摘要】泰山石敢当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通过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精神内涵、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以及传播与价值传承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石敢当文化蕴含着勇敢、坚毅、忠诚等传统道德观念,对当地社会风气和人们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还发现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新时代、内涵、价值研究、传承、发展、精神、影响、传播、现实意义、展望、社会、价值传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泰山石敢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衰退和消失的风险。
而泰山石敢当作为山东省的一项重要民俗文化,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传承价值。
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
对于当地社会和人民群众来说,泰山石敢当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和文化传统的象征。
研究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意义愈发凸显。
泰山石敢当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地域文化特色,其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于地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识。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探究泰山的文化价值作文

"探究泰山的文化价值作文"
嘿,朋友!今天我要和你唠唠泰山这地儿的文化价值。
我记得有一回,我和几个好友相约去爬泰山。
那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经历!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一路上兴奋得不行。
到了山脚下,那热闹的场景就把我们给震住了。
有卖各种纪念品的小贩,扯着嗓子吆喝着:“快来看看呀,正宗的泰山石!”还有一群群游客,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怎么爬山。
我们几个沿着台阶往上走,一路上碰到了好多有意思的人。
有个老大爷,看着得有七十多岁了,精神头却好得很,一边爬一边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爬泰山的故事。
“孩子们啊,我年轻那会,这泰山的路可没这么好走,但是那景色啊,美得让人忘不了!” 我们听着,心里对泰山更多了几分期待。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累得气喘吁吁。
这时候碰到一对年轻的情侣,女生累得不想走了,男生就在旁边鼓励她:“亲爱的,加油,爬上去咱们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啦!” 听着他们的话,我们也鼓足了劲继续往上爬。
终于到了山顶,那场面真是壮观!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旁边有个导游正在给一群游客讲解:“这泰山啊,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们祭祀天地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听着,心里对泰山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的感受。
泰山,它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见证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坚持,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所以啊,朋友,泰山的文化价值那可真是无法估量,它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
怎么样,听我说完,是不是也想去泰山感受感受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泰山石-文化论文
精心收集--用心发布
MEOIR-用心推荐
【摘要】泰山所特有的地质资源——泰山石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市场需求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
泰山石是观赏石的一种,其名目繁多,而花岗石则是泰山石中的精品。
泰山石文化作为中华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还拥有文学和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
对泰山石文化的研究和理论探索将在保护、开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泰山石花岗石泰山奇石
泰山,古称“岱宗”、“岱岳”,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的东侧,山东省泰安、济南两市境内,绵延100多公里。
山体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基地岩石有24.5亿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层之一。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四周环绕112座山峰,98座崖岭,102条溪谷,形成群峰拱岱的气势。
泰山巨大而厚实,东临大海,西依黄河,在平原上拔地而起,以居高临下的地形,成为万里平川上的“擎天一柱”。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泰山,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泰山所特有的地质资源——泰山石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市场需求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
泰山石是观赏石的一种,是中国石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山东悠久的文化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
远在先秦时代,五岳之首的泰山怪石就成为了特别重要的贡(供)石。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泰山鹅卵石、文字石、玉石等,大概是有记录的最早的观赏石。
在我国,对于石头的观赏和收藏历史久远,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
址中所出土文物里,就有石珠项链,松绿石、玉石饰物等。
而关于泰山观赏石的记载,在《山海经.魏书》《池北偶谈》《西清砚谱》等典籍中,更是俯拾可得。
明代万历年间编写的《素园石谱》中录入泰山奇石二枚,其中一枚就为秋泉真人所收藏。
泰山五彩缤纷的石头家族中,有花岗石、燕子石、玉石、墨石、麦饭石、景观石等等,在这里主要讲述其中的花岗石。
其石的特点是粗犷豪放,成实稳重,为泰山石中的精品。
泰山花岗石属卵石的一种。
卵石是岩石的碎削物,是岩石经过流水的长期搬运被磨掉了棱角而形成的,不是岩石的一种类型。
泰山峰高谷深,水流落差大,冲刷力猛,每到雨季山洪卷顽石滚滚而下,千万年来冲刷出无数的卵石。
这些卵石光洁滑润,晶莹明亮,石色铁青,纹理雪白,造型千姿百态,图案千变万化,具有观赏收藏奇石所崇尚的“形质纹色”四大元素。
, 【
, 泰山花岗石多出于泰山谷底,尤以主峰西部桃花源峡谷中所产
成色最好。
其外表多为不规则卵形,以花岗岩为主,间有石英。
结
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粗狂凝重,对比色调比较强
烈。
大多为青黑色,并呈现白、褐、红不等的花纹,以黑白花居
多。
泰山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纹理图案与石体本身在花泽上反差较
大,特别醒目。
直观性较强,有奇美、壮美、精美、粗犷美的不同
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泰山石上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植
物、景物、文字或像得逼真,有纯真之美;或似像非像,有朦胧之
美;或似图画艺术大写意,速写,简笔勾勒;或似运用西方印象主
义等艺术手法创作的油画,勾起人们的联想,有很强的意境美。
由于泰山奇石主要以其纹路奇特清晰著称,鉴赏泰山石也就主
要从其石面上的线条、纹路、色彩和形象构图上寻觅具体的文化象
征。
章鸿钊《石雅》中说到泰山“麻石中有文如阿拉伯数字者”,这
麻石即为泰山石。
所以泰山石也被称作是文字花岗石。
泰山文字石
主要有字形、字体、字意三方面评价标准,同时也看石形、质地。
按照现在欣赏奇石所遵循的“形色质纹”来说,鉴赏泰山石首要的标
准就是“形”奇。
要标新立异,特点突出。
或丑、漏、透、瘦,或
皱、拙、清、顽,所呈现的形状要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此外,形
体要完整,自然天成,而非人工雕琢。
每块奇石的石棱、石纹、石
根等等都是其与众不同的一点,只有保持特色,才能成为独一无二
的奇石,美石。
鉴赏泰山石第二条标准就是色美。
泰山石的色泽,
或深或浅,或单色或复色,都应与其形态主题相协调一致。
在美石
色泽的鉴赏上,要突出特色,避免含混模糊。
同时还应注意主题和
主调的鲜明。
鉴赏的第三条标准是质佳。
指的是石质坚韧细密,结
晶体分布均匀。
鉴赏泰山石的最后一条标准就是纹丽。
纹理分为平
纹、凸纹、明纹、暗纹、横理、竖理、曲线理、环状理。
有言之:
“优秀之品,形质既异,纹彩亦殊,无一重复,备无穷无尽之妙。
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欲罢不能之感”。
中国的石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至宋朝的1500年间,是中国赏石文化的起源期。
宋朝米芾以赏石四字诀“皱瘦漏透”作为赏石文化的精髓,确定了中国传统的赏石美学、理论。
这以后的800多年间,几乎没有一部赏石著作突破过米芾的赏石美学框架。
包括宋苏东坡、元赵孟頫、明清李渔、林有麟、清沈心、梁九图、民国章鸿钊、张轮远等人的赏石论述,均是在米芾赏石美学理论的框架内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中国广西红河石为代表的新石种被重新发现,并被迅速流传到东南亚,异军突起的赏石四要素“形色质纹”才逐渐被传播开来,并广泛的被赏石家所接受,确立了一种新的赏石美学理论,动摇了米芾在
中国赏石界的传统地位。
泰山石就是现如今赏石潮流中的一刻璀璨新星,将“形色质纹”表现得异常美妙又淋漓尽致。
从秦始皇封禅立石到大汶口的第一串石珠项链;从孔子凭石寓志到重如泰山、安如泰山的观念,中华石文化不仅内涵深邃,而且一直发展着。
如今,石文化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位于自然、社会和主体精神的交叉边缘,有了更深远的发展。
而泰山石文化作为中华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还拥有文学和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
对泰山石文化的研究和理论探索将在保护、开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庆芳,孙毅.中国石文化,时事出版社,2007.
,2,周谦.中华石文化与泰山石.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3,程玉岱.泰山花岗英脉石.奇石探究,2001,153.
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