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关系的过去和未来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这篇论文旨在分析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历史演变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日贸易往来。

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起伏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战期间的战争和侵略行为,给中日两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战后,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日本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日关系在历史上还存在一些敏感问题,如战争历史和领土争端。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和困难时期,如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崛起和1990年代的南京大屠杀争议。

尽管如此,中日两国在21世纪初开始改善关系,通过高层互访和经济合作等方式加强了交流。

二、现状当前,中日关系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经济上,中日两国是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规模巨大。

然而,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和日本经济衰退等因素的影响,双边贸易出现了波动。

政治上,中日两国就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和军备扩张等问题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磋商和合作以维护稳定。

文化上,中日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和旅游合作日益增长。

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日本,两国学生交换也在增加。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三、未来发展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决策和努力,以及两国人民的智慧和诚意。

双方应继续加强高层交往和对话,增进互信和合作。

在经济领域,应继续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增长,深化经济结构改革合作。

在政治领域,应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历史争端和领土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此外,两国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加强教育合作,开展更多的学生交流项目,促进两国年轻一代的友谊和理解。

总之,中日关系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但双方应本着和平、合作、互利的原则,加强沟通和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向着更加友好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中日两国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并为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中日关系,这个话题嘛,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说起这两国,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美食、动漫和那些清新的樱花,可要是聊到关系的复杂性,哎,真的是一言难尽。

想想看,从历史上的纠葛,到现在的经济合作,各种问题和机遇就像是五味杂陈的麻辣火锅,让人嘴馋又辣得厉害。

先说说问题吧,毕竟不谈这些好像就不够真实。

历史遗留的问题,真是个老大难。

每次一提到二战的那些事,双方的情绪就像拉开了弓,随时准备发射。

日本有些人觉得被过度指责,而中国则认为不该让历史被遗忘。

你说,这可真是个“猫抓老鼠”的游戏。

两国之间的互信度,有时候就像那风筝,线越拉越紧,随时可能断掉。

这个时候,舆论和网络的力量又像火上浇油,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一场“小地震”。

再说说经济合作。

中日的贸易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就像一对儿默契的舞伴。

日本的技术与中国的市场结合,哎呀,简直是天造地设。

可经济关系也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比如说,某些资源争夺或者领土问题,这可就让原本甜蜜的合作关系变得有些“尴尬”。

想想两国企业在投资上的竞争,那场面就像是小孩抢玩具,谁都不愿意退让一步。

再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让双方的合作更像是在刀尖上跳舞,稍不留神就容易摔跤。

事情总有两面。

在我看来,中日之间还是有不少的希望的。

你看看两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跨国交流,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彼此的文化。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和气生财”,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人们的观念在变,网络也让信息传播更迅速,很多人都在呼吁要携手共进。

这种热情就像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双方的心。

近年来两国在环保、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深。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大挑战,中日两国若能团结一致,携手合作,那就真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了。

想象一下,如果双方在可再生能源、绿色科技方面共同研发,不仅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也能为全球环境贡献力量。

这样的未来,听起来是不是就特别美好?再加上文化的交流,中日之间的影视作品、音乐、美食等逐渐深入人心,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尝试。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抗战胜利前中国都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中日关系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况。

在这期间日本计划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29年在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迫使日本进一步加快入侵中国。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入侵东北三省开始,当时令人痛恨的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使日本侵略者继续疯狂地任入侵。

由于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导致我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然后,不仅仅是东北三省成为殖民地,中国更多的国土也沦为了小日本的殖民地。

想起那一片片被侵占的土地,我的心在隐隐作痛。

想起南京大屠杀。

想起接近30万的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想起日本军对中国军民实行“活体解剖”;想起日本军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回想起这些日本人在我们中国犯下的罪行,那是多么的残忍!对于日本犯下的罪行,我们因该怎样做?我们的祖先,不仅在身体上受到残害,而且在心灵上也备受煎熬!那是何等的残忍,是何等的耻辱?正是因为这种屈辱,让我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要摆脱落后局面,就要发展经济。

在抗战的过程当中,我们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1945年我们的祖先用鲜血、用肉体把残忍的日本军队打败了。

抗日战争胜利了,日本军官递交投降书那一刻,国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多么兴奋啊!同时离开祖国将近50年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得怀抱。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我们国民在精神上、组织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次抗战的胜利也让我们认识到团结的力量。

只要我们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没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在这次的抗战中虽然国民党的军队占大部分,不过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共产党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所以只要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正发挥共产党的作用,才能真正打退强敌,捍卫我们国家的主权。

自从抗战胜利后,日本就专心发展本国经济。

一直到1972年,中日关系开始和好,慢慢出现有好的局面。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因此,对于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世界来讲都是很受关注的,不管是树敌还是友好相处,对两国以及世界来讲,都是有着很大的关联。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对于有着这样关系的中日两国来讲,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提到中国关系史,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虽然,在中日关系上存在着五十年对立的可耻历史,可是,对于中日关系来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而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来讲,在整个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而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两国现在都处于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国际角色转变过程中,两国的经济总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而且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邻,又有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中日关系存在着两方面的联系,首先就是不断发展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中日两国分别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其次就是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的明显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而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互不信任、经贸合作深入、文化交流积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首先,双方互不信任是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是两国之间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之一,同时,一些敏感问题也使得两国政府和民众之间存在着难以消除的互不信任。

这种互不信任导致了一些无谓的误解和猜疑,阻碍了两国之间更进一步的合作。

其次,中日经贸合作深入。

在互不信任的同时,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却不断加深。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贸易协议,特别是在2020年日本与中国签署的互相承认数字证书的协议,为两国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第三,中日文化交流积极。

文化交流作为增进双方互相了解的重要手段,在中日关系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增强了两国民众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最后,中日关系的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双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有所缓和,但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在坚持自身主张的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和安全,采取务实的态度和措施,不断加强沟通和协商。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日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着紧张、矛盾和合作的关系。

从古代的两国交往,到现代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的中日交往中国和日本地理位置相近,古代的两国互相交往颇为频繁,古代的中日关系在文化、军事、贸易等方面都十分紧密。

早在公元57年,中国东汉时期的皇帝汉光武帝就向日本派遣使者,此后古代的两国交往不断加强。

唐朝时期,中日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高峰。

中国的唐代诗词在日本广为流传,日本武士的着装、军事智慧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此双方文化的交融不断深入,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影响也不止于古代。

二、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自1840年起,中国的近代化变革引发了历次战争和军事冲突,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和日本两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

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打开了了一个缺口。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中日全面战争,中日战争爆发,历时八年,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这一战争成为中国和日本关系中的重要分水岭。

战后,中国和日本两国保持相对疏远的态度,但是在日本的发展道路上加速融入国际社会后,中国和日本的联系逐渐增多。

三、现代中日关系的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关系渐趋稳定,两国高层在国际和双边场合上频繁互动,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增多。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经济困境,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2971亿美元,中国成为了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在政治和历史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和争议。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成为了政治和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外,战争历史、对侵华行为的道义认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大阻碍。

为了改善两国关系,中日两国领导人也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复杂的谈判。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1、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答: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关系。

充分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一提到中日关系,自然想到这段历史,并把他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高度。

但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的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表达,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辛酸的一页。

二、中日关系现状。

从目前整个中日关系来看,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从战后的历史看,正是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

中日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方面的分歧。

近期,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安倍内阁重提钓鱼岛问题,模糊侵略历史,甚至意图修改和平宪法,这都给中日关系蒙上了阴影。

三、中日关系未来走向。

中日关系未来走向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其中“以史为鉴”是前提,是基础,“面向未来”是目的,是根本。

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应该对亚洲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作出贡献。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中日关系这条路,有点坎坷。

你说,两个国家的历史纠葛就像那老掉牙的电视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日本的技术水平真是没得说,什么汽车、电子产品,都是顶尖的。

中国那边,经济增长飞快,仿佛一夜之间就把整个市场给撬动了。

可是,经济发展了,关系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历史遗留的问题,一直像个幽灵,时不时就冒出来,让人心烦意乱。

想想看,历史问题真是个大麻烦。

特别是那些二战期间的事情,哎,想起来就让人心里一阵发紧。

无论是战争赔偿、历史教育还是慰安妇的问题,都是让人无法回避的“钉子户”。

这些老问题,就像是你家隔壁的老奶奶,总是喜欢说那些让人不愉快的旧事,真是让人无奈又想躲。

每次当人们想聊聊未来时,总有人把这块大石头搬上来,哎,真是烦。

双方的文化差异也是个大挑战。

日本那边讲究的是“和”,总是希望大家都能和平共处,避免冲突。

可是中国人可不一样,喜欢直来直去,话说得痛快。

不过,这两种风格的碰撞,有时真是火花四溅。

有时,你在日本吃饭,服务生小心翼翼地问你,“请问还需要什么吗?”而在中国,服务员可能直接就问:“你们要加菜吗?”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让人哭笑不得。

政治问题也是个大话题。

双方的领土争端,比如钓鱼岛,那真是老生常谈,像个搅屎棍,总是能把气氛搅得很紧张。

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有时就像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得粉碎。

而当大家试图坐下来谈时,总觉得气氛凝重得像要下雨,谁都不愿意先开口。

真是一场“无言的较量”。

但你知道吗,尽管有这么多问题,中日之间其实还有不少合作的空间。

经济上,两国的贸易往来可真是像个热闹的集市,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

日本的先进技术和中国的市场潜力,嘿,这可是一对绝佳的“搭档”。

如果能够放下历史的包袱,真心合作,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在文化交流方面,年轻人之间的互动也在增多。

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小伙伴喜欢去日本留学,学习日语,品尝寿司,真是热火朝天。

而日本那边,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充满好奇,想要了解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现实考虑: 台湾海峡日本视 为海上生命线。
三.东海问题
l 中主张:“大陆架自 然延伸”原则
l 日主张:“中间线” 划分法
l 两者相差约30万平方 公里
l 自2004年10月开始中日 就东海问题进行磋商
l 中国提议两国联合在东 海开发天然气田
★四.钓鱼岛问题
l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l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在1894年之前,日本
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冲 撞一艘中国拖网渔船。
2012年1月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日本第十一管区海上保安总部 (那霸)的巡逻船发现冲绳县石垣市议员仲间均等3人登上了钓鱼 岛。约20分钟后,石垣市议员仲岭忠师也登陆了该岛。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钓 鱼岛附近相关空域。公告出来后,日美韩先后表示不承认东海防 空识别区,并先后派出战机在未通报中国的情况下进入东海防空 识别区。
钓鱼诸岛是由8个无人岛组成,包 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 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 等,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岛屿周 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 当于五个台湾本岛面积。
日本提议将钓鱼岛问题视为“外交问题”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多名中日关系消息人士8日透露,有关围绕中国钓 鱼岛主权的中日对立,日本政府上个月曾向中国政府提议“不承认存 在主权争议,但不妨碍作为外交问题处理以及中方主张主权”。
浅谈中日关系的过去和未 来
一.中日之间关系的发展史
最早应该是秦朝的徐福,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 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 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
二、日本遣隋使: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圣 德太子为了加速移植先进的中国文化,于公元7 世纪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 从此两国使节往来络绎不绝,两国间的友好关 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如今,中日的关系再一次陷入了僵局,倘若未能处理得 当,
或许战争就会一触即发,这便要求我们正视中日之间的问 题
并且积极处理。
主要问题
1.历史问题 2.台湾问题 3.东海问题 4. 钓鱼岛问题
一.历史问题
不正视历史,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去篡改和掩盖
参拜靖国神社
二.台湾问题
l 历史原因: 台湾曾经50年被 日本殖民统治;
光辉的古代交往史也只是一时的烟花,刹那即逝,到了近 代,中日的关系只能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从明清时代的闭 关锁国开始,中日的外交不断减少,以致到后来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日俄战争 ( 1904年—1905年) 侵占山东 (1914年—1918年) 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l
这是自72年
中日建交以来,
这是两国关系最
糟糕的时期”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供 奉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大多数是在中国抗日战争 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
在靖国神社供奉的阵亡二战 日军军人当中,被征入伍的台湾 和韩国人也在内。而日本政治环 境右翼化,领袖频频前往作官式 参拜,因而使邻近受害国家政府 和民众的抗议加剧。
1990年 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建灯塔,再次引发保钓风潮。[1]
1992年 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写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 领土后,日本提出了“抗议”,我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 [1]
1996年7月14日 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中国外交部 表示对这一事件“严重关切”。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1]
对此没有争议。 l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台
湾及其附近岛屿包括钓鱼岛等割让给日本。 l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
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但日本将钓鱼台诸岛同琉球群 岛一起让美军占领。 l 1971年,美国和日本正式移交琉球的行政主权,由日 本政府接收。钓鱼岛诸岛正式随琉球交给了日本。 l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 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搁置争议”、“先放一下,以后 解决”。
其他问题
日本扩军问题 慰安妇问题 在华遗留毒气弹的问题 日本右倾化 战争赔偿问题 修改和平宪法问题
四、后危机时代的中日关系
(一)日本的变化 (二)我们的对策
(一)日本的变化
就目前而言,日本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态度,从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积极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可以看出。同时在 处理对外关系方面,安倍晋三一贯强烈要求实行集体自 卫权,加强日美同盟,强调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中, 要充分考虑日本的国家利益,采取强硬立场。如在对中 国外交问题上,安倍晋三主张要主动出击,也是加剧了 局势的不确定性,让中日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目前众多人 关注的焦点。
三、友谊的桥梁——遣唐使:我国唐代经济和文化高度发 展,给周围各国以积极影响。中日往来不断加深,在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其中“唐玄宗诗 赠遣唐使”;日本嵯峨天皇提倡汉诗,推动日本汉学的繁 荣发展;李白、王维等著名诗人也和日本诗人建立了良好 的朋友关系,为了日本好友的赠诗。
日本通过防卫政策 称将与中国就钓鱼岛长期对立
日本政府17日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首个综合方针 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未来十年防卫力建设方针的《防卫计划大 纲》。
日本政府预计与中国在钓鱼岛的对立将长期化,写入将强化防御力以 摒除对日本领土的威胁,创建负责夺回离岛的部队等。此外,政府还 提出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鲜明地摆出了希望摆脱原有政策的姿态。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关系的回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简称中日 联合声明,又称中日建交公报。是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 正常化时,两国政府签署的一份联合声明。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中日建交
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签署
经济贸易
l 小泉纯一郎执 政期间连续五年 参拜靖国神社。 使中日关系达到 最低点,出现 “政冷经热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