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日关系及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日两国作为当代东亚地区的两个关键性大国,其相互关系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

作为同一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中日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代中日关系也是历史上中日关系发展的直接结果。

柯林武德曾经说过:“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依然存在,它并没有死去。

”只通过对昔日中日关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今日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日两国历史关系回顾:(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日关系1.历史回顾(1)东汉以前(火种与土著)日本原是个岛国,可是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

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

传说中的徐福东渡就是这个时期,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

(2)东汉到南北朝(天朝和蛮夷)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入朝进贡中国,请求册封,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隋唐时期(老师和学生)这一时期日本却不再求取和接受册封,而是多次派遣隋(唐)使和许多留学生及留学憎,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日本的名字便是在这时应运而生。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

(4)唐末到近代以前(卫士与强盗)唐末,随着王唐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

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

这段时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5)屈辱清朝(鱼肉和倭刀)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日关系一向错综复杂——既有历史上的和平与对立,又有现实中的依存和竞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以来,合作与发展始终是双边经贸领域的主题,但在政治安全领域却逐渐从友好演变为摩擦、对抗。

因此,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当下的首要问题,也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作为当代青年,透彻地了解与分析中日关系对你我而言至关重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解决中日问题,首先应理清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对中日关系历史进行了最为全面准确的说明和表达: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则是历史主流中“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中日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和平友好的交往过程中,中国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日本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逐渐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稳定,彼此汲取文化营养;“五十年对立”,则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其国力迅速强大、野心极度膨胀,悍然挑起甲午战争;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又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

短短半个世纪内,两国人民友好邦交的历史传统瞬间打破,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亦破坏殆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饱受战乱摧残。

放眼当代,中日关系的现状也是紧张与缓和并存的局面:从1972年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到1982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可以说是友好合作时期;从1982年到1992年天皇访华,中日之间摩擦与合作并存;自1992年以来,为对立合作时期。

“政冷经热”成为描述中日关系现状的典型词汇。

首先,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据核心地位,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回顾战后中日关系发展可见,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正如历史上一样,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加强,促进了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中日关系,这个话题嘛,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说起这两国,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美食、动漫和那些清新的樱花,可要是聊到关系的复杂性,哎,真的是一言难尽。

想想看,从历史上的纠葛,到现在的经济合作,各种问题和机遇就像是五味杂陈的麻辣火锅,让人嘴馋又辣得厉害。

先说说问题吧,毕竟不谈这些好像就不够真实。

历史遗留的问题,真是个老大难。

每次一提到二战的那些事,双方的情绪就像拉开了弓,随时准备发射。

日本有些人觉得被过度指责,而中国则认为不该让历史被遗忘。

你说,这可真是个“猫抓老鼠”的游戏。

两国之间的互信度,有时候就像那风筝,线越拉越紧,随时可能断掉。

这个时候,舆论和网络的力量又像火上浇油,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一场“小地震”。

再说说经济合作。

中日的贸易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就像一对儿默契的舞伴。

日本的技术与中国的市场结合,哎呀,简直是天造地设。

可经济关系也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比如说,某些资源争夺或者领土问题,这可就让原本甜蜜的合作关系变得有些“尴尬”。

想想两国企业在投资上的竞争,那场面就像是小孩抢玩具,谁都不愿意退让一步。

再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让双方的合作更像是在刀尖上跳舞,稍不留神就容易摔跤。

事情总有两面。

在我看来,中日之间还是有不少的希望的。

你看看两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跨国交流,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彼此的文化。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和气生财”,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人们的观念在变,网络也让信息传播更迅速,很多人都在呼吁要携手共进。

这种热情就像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双方的心。

近年来两国在环保、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深。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大挑战,中日两国若能团结一致,携手合作,那就真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了。

想象一下,如果双方在可再生能源、绿色科技方面共同研发,不仅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也能为全球环境贡献力量。

这样的未来,听起来是不是就特别美好?再加上文化的交流,中日之间的影视作品、音乐、美食等逐渐深入人心,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尝试。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专题一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已确立了在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但两国间围绕着“历史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近期,又加上了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这必将影响新世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对准确判断和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主义。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现状中国和日本自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总地说来友好合作是主旋律。

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问题与摩擦也在不断积累。

简而言之,中日关系的现状是“交流不停、摩擦不断”。

从政治上看,两国的高层往来与频繁接触,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978年两国缔结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规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指导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日关系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中日关系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中日关系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了起伏不定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三个方面来分析中日关系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一、政治方面中日关系在政治方面一直受到历史、领土等敏感问题的制约,难以实现良好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科技领域的互补性越来越突出,对话与合作也有所增加。

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实现了两国领导人9年来的首次会晤。

此次会晤对于恢复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外,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东亚合作等机制的推进,也有利于加强两国的合作与沟通。

二、经济方面作为亚洲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日两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补性越来越突出。

2018年,中日两国在日本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合作。

此外,本着对中日关系发展的互惠互利的理念,双方在汽车贸易、石油天然气等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

三、文化方面中日作为汉字文化的两个代表,在文化领域的互相了解和交流意义重大。

在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逐渐增加,包括艺术交流、中日文化遗产保护、学术交流等,加强两国民众的互访和相互了解。

比如,每年年末日本热播的《红白歌合战》节目中,中国歌手已成为汇演中固定的嘉宾之一,这种跨国文化交流的模式有助于增进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结语:可以预见,中日关系在未来将会朝着更为友好的方向发展,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中日两国有许多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理念,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必将推动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鼓励和支持中日两国民间团体、企业和个人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推动影视、音乐、艺术 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认同。
3
推动旅游合作
加强中日两国旅游合作,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多旅游交流的机会。
04
当代大学生在中日关系中的实 践与行动
对世界的影响
中日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 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日关系的走向也对其他国家与地区产 生一定的影响。
02
大学生在中日关系中的角色与 责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认知现状
历史认知
多数大学生对中日历史有 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近 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 物。
通过多种渠道增进相互了解,包括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旅游等 ,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尊重彼此差异
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应尊重彼此差 异,以包容心态看待对方。
推动民间交流
加强民间交流,促进民间友好往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和信任。
推动民间交流,增进友好感情
1 2
加强民间交流
民间外交力量
推动友好合作
大学生在学术、科研、经贸等领域有 着广泛的合作空间,通过参与各种合 作项目,推动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深 入发展。
大学生在民间外交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传递友好 合作的信息,促进民间友好往来。
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 确看待中日历史问题,以史为鉴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盲目跟风或传播不实信息,为维护 中日友好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互不信任、经贸合作深入、文化交流积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首先,双方互不信任是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是两国之间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之一,同时,一些敏感问题也使得两国政府和民众之间存在着难以消除的互不信任。

这种互不信任导致了一些无谓的误解和猜疑,阻碍了两国之间更进一步的合作。

其次,中日经贸合作深入。

在互不信任的同时,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却不断加深。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贸易协议,特别是在2020年日本与中国签署的互相承认数字证书的协议,为两国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第三,中日文化交流积极。

文化交流作为增进双方互相了解的重要手段,在中日关系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增强了两国民众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最后,中日关系的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双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有所缓和,但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在坚持自身主张的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和安全,采取务实的态度和措施,不断加强沟通和协商。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2)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2)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引言中日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作为东亚两个重要国家,中日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和全球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影响这些关系的主要因素。

现状历史背景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从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到20世纪上半叶的侵华战争和二战结束后的战后处理,中日之间的关系一直在波动和变化中。

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才逐渐走向正常化和稳定。

经贸合作过去几十年,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一直是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日本也是中国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

双方在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都有相当紧密的合作关系。

然而,近年来,中日之间的贸易纠纷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双方的经贸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治关系中日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是相对复杂和敏感的。

在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上,两国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矛盾。

双方在东海和南海等海洋争议上也存在一定的摩擦。

然而,近年来,两国政府在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展开了更多的对话和合作,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全球的稳定。

趋势互联互通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的技术实力,中日之间的互联互通趋势日益增强。

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更加方便,人员往来和旅游也更加频繁。

互联互通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区域合作中日之间的区域合作是中日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国都积极参与亚洲和东亚地区的合作框架,比如亚洲合作对话、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

在这些合作机制下,中日之间能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共同挑战中日作为地区和全球的重要国家,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疾病防控等。

面对这些挑战,中日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这种合作有助于加深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信,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结论中日关系在政治、经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日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中日和平,则东亚平安无事;中日矛盾激化,则会危及世界和平。

两国关系何去何从,是对两国政府与人民智慧的考验。

搞好中日关系将有利于中日两国政治互信、安全保障、整体合作和东亚和平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方针的展开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维护。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1.中日关系现状
1.1合作
近些年来的中日关系有不可否认的突出成就,最大的成就是中日之间的经济互惠,由于中国与日本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形成了一衣带水、互相依赖的经济发展关系,而且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日两国政府都极为重视民生对于本国政治的重要性,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作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之一,所以两国都特别重视经济水平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从而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基坚实的基础,这是两国之间经济交往密切并且持续升温的根本原因。

其次,由于经济上的这种依赖关系,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军事上基本上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性,因此虽然中日摩擦不断,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冲突,这也应该看作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成绩,并且我们还应在未来继续将这一成绩加以保持。

最后,中日民间持续交往,形成了互相交流的常态化趋势,在文化、旅游、留学生以及友好城市等诸多方面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交往活动,逐渐培育了较为良好的交流模式,这也是中日关系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1.1.1经济
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原本不乏亮点:东京和上海启动了日元和人民币直接兑换交易,日元也因此成了继美元之后第二个直接与人民币兑换的国际货币,2012 年 6 月,日本购买103 亿美元中国国债,也是发达国家与中国首次签署此类协议,有利于推动两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储备的过度依赖,中日经济联系也因此进一步加深。

【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趋势研究-钟亮】
1.1.2政治
中日两国于2008年6月18日共同发表了《中日东海共同开发的原则共识》,这是为落实中日两国领导人关于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而采取的重要步骤,也是两国本着求同存异精神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利共赢的积极成果。

“战略互惠”是多年来两国达成的重要共识。

双方同意,在政治上、经济上、安全上、社会上、文化上等领域促进各个层次交流与合作,通过中日安全对话和防务交流,增进安全领域互信。

1.2冲突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日本官方和民间的军国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势力对历史抱有极其暧昧的态度,不反思自己的侵略历史,反而一再挑战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的情感底线,肆意歪曲和篡改历史,否认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并在中国的东海南海等敏感地带一再挑衅,引起中国政府和民间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厌恶,这是中日关系出现不和谐甚至对抗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看到经济交往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中也出现了局部降温的可能性,政治上在几个敏感问题上不能达成基本共识,军事上更是难以做到互相信任,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舆论风潮甚嚣尘上,不断刺激其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势力的抬头。

1.2.1经济关系由热变凉
由于钓鱼岛领土问题导致关系恶化,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2012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294 亿美元,同比减少3.9%。

而2013 年中日两国贸易总额为3119 亿美元,比2012 年下降 6.5%。

其中,日本对华出口贸易额下降10.2%,为1298.8 亿美元;日本从中国进口贸易额下降3.7%,为1821.1 亿美元。

2014年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额为1.9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

但与2013 年相比,两国贸易额降幅缩小了4.1 个百分点。

【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趋势研究-钟亮】
1.2.2外交领域针锋相对
中日针锋相对,但双方都承受不起战争。

安倍晋三领导的日本政府不仅有意在军事领域挑战中国,而且在对外援助外交上也有意与中国政府竞争。

2013 年12 月13 日,安倍晋三在与东盟十国领袖在东京举行为期三天的特别高峰会后宣布,日本政府将在五年内贷款200 亿美元给东盟国家,并再捐助近1 亿美元,以扩大日本与东盟的整合基金。

安倍晋三政府大举经济援助东盟国家的意图,无非是希望东盟在日本与中国主权争议上能支持日本。

中国展开外交舆论攻势,反制安倍参拜靖国神社。

中国人民并不反对靖国神社,但是反对日本政府官员参拜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

日本政府却在1978 年把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判处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14 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 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移入靖国神社,供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参拜。

这些战犯在二战中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也表现出日本政府对侵略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认可,对他们的参拜是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侮辱。

1.3措施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区分日本国内的各种势力,争取更多对中日关系持友好态度的日本官方和民间友人,用他们来掣肘其他敌视中国发展、肆意挑起中日事端的日本右翼分子和军国主义势力;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只有在自己的各方面实力强大起来,才能对日本形成震慑,所以保持国内良好的发展态势,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练好内功,全面提高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促使中日两国在健康、和平、良性轨道上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前提。

2.发展趋势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的发展也跟着跌宕起伏,要想给中日关系的未来给出一个精准、确定不变的结论性的判断,是很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一些大的框架型的比较稳定的趋势,还是有的。

这些大的趋势虽然可能会因为某些突发性事件而受到影响,会遭到弱化,但不会消失,在突发性事件被化解后又回归正常。

笔者认为,关乎中日双边关系的未来趋势,有三点是比较稳定的:第一,中日两国之间不会发生战争,第二,经济相互依赖会进一步加强,政治关系则会出现起伏,第三,中日两国民间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会越来越多。

2.1中日之间不会爆发战争
2.1.1中国政府不会主动发动战争。

自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别是1955 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分歧和争端,不主张诉诸武力。

而且从现实利益维度考量,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成本远远大于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的成本和代价。

2.1.2日本政府不会发动战争
日本政府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周边海域、空域,在钓鱼岛之争中是最大既得利益者,不需要为之主动发动战争。

而且在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下,日本不得大规模扩张军备,也可以省出大师的资金用于投资建设,而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

所以日本主动发动战争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2.1.3经济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如此紧密,相互依存度如此之高,双边经济出现大起大落都将是不理性不明智的。

除了一些大型企业,日本的绝大多数企业依旧缺乏生命力和国际竞争力。

“对于那些常规的公司,他们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特别是在日本政府因为巨大的财政赤字问题而没有能力提供更多补助的时候。

因此,这些公司更加需要中国市场。

”【中国贸易报/2015 年/4 月/21 日/第001 版】
2.1.4文化
日本与中国在文化文明上同根同源,历史渊源、现实根据极为深厚。

历史上中日文化交流为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渊源,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重构关系是中日之间走向和平交往和平等对话的坚实基础。

二战后中日之间在民间方面的文化交流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文化各个领域的互动汇成大潮,也不是政治领域的摩擦所有阻挡的。

所以中日两国民间交流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趋势研究》钟亮2015-05-01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2】中国贸易报2015-4-21 第00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