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合集下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甲方(发包方):__________乙方(承包方):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经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一、承包土地1. 甲方将其所有的位于__________的土地(以下简称“承包地”)交由乙方承包经营。

2. 承包地的具体四至界限为: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南起__________,北至__________。

3. 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的用途和期限使用承包地。

二、承包期限1. 承包期限为______年,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2. 承包期限届满后,乙方应将承包地交还甲方,如有继续承包意愿,双方应另行签订承包合同。

三、承包费用及支付方式1. 乙方应按照约定支付土地承包费用。

2. 土地承包费用为每年______元,按年度支付。

首次费用应在合同签订后______日内支付,以后每年度的费用应在当年______月______日前支付。

3. 如乙方逾期支付承包费用,应按照逾期支付金额每日千分之______的比例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四、承包土地的用途及要求1. 乙方应将承包地用于农业生产,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2. 乙方应按照农业技术要求进行农业生产,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 乙方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资,防止环境污染。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 甲方有权按照约定收取土地承包费用。

2. 甲方有权监督乙方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承包地。

3. 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4. 甲方应确保承包地的权属无争议,如因权属问题引发纠纷,甲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1. 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承包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2. 乙方应按时支付土地承包费用。

3. 乙方应合法经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农业技术规范。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及其对策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及其对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1982年农村改革中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向家庭承包经营逐步过渡的制度安排。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生产经营方式,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增长,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家庭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 对农民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使农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权和自主经营意识,使农民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

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农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及对策1. 土地流转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导致土地的碎片化,农民的地块小、效益不高,土地流转难题突出。

农民个体户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 农村产权和农户利益保护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农村产权和农户利益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保障农民合法利益,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的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留住农村人才,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结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农村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政府能够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改革中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奖励措施
设立奖励机制,对农业生产成绩突 出的农民给予额外奖励,进一步激 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责任制落实
签订承包合同
明确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权责关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承 包合同,确保双方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民主管理
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实行民主管理,让农民参与决策、监督和管理, 确保责任制的落实和执行。
• 建立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 障机制,确保农民在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能够获 得稳定的收益和权益保障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深化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需要与农村 其他改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 金融、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现代发展与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05
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一:成功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
安徽省小岗村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 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 获得土地经营权,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业生产取得显著增长。
未来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
• 实现农民权益全面保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各项权益得到充分保 障。
未来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
•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制定 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 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的合法权益。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 用,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 含量,实现农业现代化。
江苏省华西村
华西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上,发展乡村企业和集体经济,实现 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料汇总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料汇总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料汇总目录一、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二、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发展归因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绩效四、试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制约五、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六、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绩效与创新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它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

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

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主要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经营权,这为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自主决定土地的使用方式和经营规模。

这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

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分配可能存在不均衡现象。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可能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7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7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7篇篇1甲方(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承包土地甲方将其所拥有的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发包给乙方承包经营。

具体四至界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承包土地面积为______亩。

二、承包期限承包期限为______年,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三、承包土地用途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承包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承包土地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承包费用及支付方式1. 承包费用为人民币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元整)。

2. 乙方应于每年______月______日前向甲方支付当年承包费用。

如乙方逾期支付,应按照逾期支付金额的__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 甲方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承包费用。

2. 甲方应保证所发包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

3. 甲方应协助乙方办理相关土地使用权证等手续。

4. 甲方应尊重乙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1. 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承包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2. 乙方应按时支付承包费用。

3. 乙方有权在承包土地上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得收益。

4. 乙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活动。

5. 乙方应对承包土地进行保护和管理,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七、合同变更和解除1.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

2. 乙方在承包期内如有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的行为,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3. 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双方可协商解除合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例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例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例子
1. 你看咱村里老王家,以前种地可不积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那地就像宝贝一样,起早贪黑地干,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这就是有了自己的地,干劲就是不一样啊!
2. 还有那李家,以前都经常饿肚子,现在搞了家庭联产承包,一家人齐心协力,种出来的菜又多又好,这不是明摆着日子越过越红火嘛!
3. 村东头的老孙家,原来全家人愁眉苦脸的,现在不一样啦,自己的地自己说了算,想种啥种啥,那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家庭联产承包简直太棒啦!
4. 咱隔壁的赵家啊,以前种地摸不着头脑,现在有了自主权,又是研究新技术,又是买好种子,那庄稼长得多茂盛啊,这不就是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变化嘛!
5. 记得以前的张家,穷得叮当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他家的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年年丰收,怎么能不让人兴奋呢!
6. 刘家那几个兄弟,以前经常为种地的事吵架,现在各干各的,各自经营自己的地,反而关系更亲密了,家庭联产承包还能改善关系呀!
7. 你瞧那陈家,以前对种地不怎么上心,现在地是自己的了,那上心程度,就跟照顾自己孩子似的,家庭联产承包真是厉害啊!
8. 村西口的郭家,以前地都荒着,现在呢,种满了各种作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就是家庭联产承包的魅力所在嘛!
我觉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真的是一项伟大的政策,让农民有了积极性,让土地有了活力,大大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关系基础。

通过建立农民家庭与土地的长期承包关系,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农民可以依靠承包土地进行生产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出。

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的提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通过承包经营土地,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承包费用和经营收入,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推广该制度,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1.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农村土地继承规模的逐渐减小,土地流转难题日益凸显,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利受到侵害,土地资源的流转受到限制。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加剧了农业经营风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共同解决,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问题与挑战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农民素质的提升,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急需改革和创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述说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咱们得从头说起。

想当年,大家伙儿都在集体农场上忙得不亦乐乎,地虽然多,干活儿的却是一个个愁眉苦脸,心里想着“这活儿我干了,收益谁来分?”于是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横空出世,就像那春风化雨,给农民带来了希望。

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把土地承包给农户,让每一家每一户都能自主经营,随心所欲地发展。

这不,农民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土地在他们手中焕发出了新生,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大家开始努力耕作,收成那是节节高,笑声不断,喜悦无比。

说白了,这就是把责任和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谁干得多,谁就有回报,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2. 管理模式的特色2.1 自主经营的乐趣说到管理模式,这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大亮点就是让农民们有了自己的主权,简直就像是把一张白纸递给你,让你尽情涂抹。

每一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种什么、养什么,管理的灵活性那是杠杠的。

比如,某个村子里的小李,平时爱吃青椒,于是他就种起了青椒,结果一上市,那可是供不应求,赚得盆满钵满,简直让人羡慕得直流口水。

而且,大家伙儿为了提高产量,开始互相学习,交换经验。

有的家庭还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资源共享,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种自主经营的模式,让农民们不仅仅是劳动者,更是土地的“老板”,真正实现了“我种我有”的美好愿望。

2.2 风险与收益的双重考量不过,这个管理模式也不是没有挑战。

自古以来,种地就像打麻将,运气和策略缺一不可。

有些时候,天气不作美,或者市场行情不好,农民们就得面临一定的风险。

说白了,种地的风险可真是比走钢丝还紧张。

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农民在享受自主权的同时,也要有风险意识。

有些聪明的农民开始购买保险,或者通过多样化种植来分散风险。

你看,他们就像是打理自己的小生意一样,既要考虑眼前的收益,又要谋划长远的发展,这种商业头脑真让人佩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以“大包干”的形式萌芽,其后在中央的支持下逐渐向全国推开,并在1982年和1983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给予其极大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包产到组到包产户,再到包干到户,最后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经营基本形态.随后,两次延长土地承包期,从起初的15再到30,进而赋予了农民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绝非偶然,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农户取得了土地经营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比起人民公社阶段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形态。

这种制度安排首先赋予了农民土地经营权,使得土地不仅仅只是农户的劳动对象;其次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就是自己的”收益分配制度,赋予了农户剩余索取权。

这样一来,基本解决了人民公社时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缓解了“免费搭车”现象,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大大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
2.农户可以按照季节调节“资源配置”。

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便于沟通和协调,因此大部分家庭成员可以在农闲时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一些非农业生产性劳动,而在农忙时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

家庭通过对“劳动力资源”季节性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水平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弊端的经济学分析(一)
土地均分,各农户土地面积太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绝大多数地区都采取“农地普占”的做法,亦即按人或按劳动力将土地均分,因此农村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细化。

据调查,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

这种“豆腐块”似的土地存在形式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至少给农户带来了以下影响:
1.土地面积太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土地“豆腐块”形式的存在使得绝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还停留在人力加畜力的水平上,牛拉犁、肩挑担、锄松土、手插秧、镰割稻还是完成大部分农活的主要形式。

各种大型机械化设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使用,产出的增加还多是依靠更大比例的投入,成本快于收益的上升速度使得规模效应根本无法实现。

2.边界的存在引发了外部性,导致了福利损失。

土地划分必然导致边界区域的存在。

而这又为外部性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所谓外部性,是指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者公共的利益,而行为人却没有因做行为作出赔偿或得到补偿。

我们可以用图1说明这个问题。

如图1a所示,农户A和农户B、D的土地相连,假设农户A每个月按时喷洒农药,这使得自身所经营的土地害虫减少的同时,还给农户B、D带来正的外部性,因为A农地里害虫的减少也会使得农户B、D少受害虫侵害。

同样道理农户B对自己土地的灌溉同样会使得农户A受益。

虽然可以在农户间修建隔离设施阻止外部性的发生,但由于排他成本太高而难以实施。

由于正外部性导致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带来了整个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而且这种损失和土地的细化程度成正比,即土地越细分,社会的福利损失越大。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不畅
1.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使得土地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益。

由于当前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畅,造成土地不能从经营效益差的农户手中向经营效益好的农户集中,农户仍旧只能固定的拥有属于自己经营的那一小块土地,不仅上述所说的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外部性影响以及因地制宜的配置功能无法发挥的弊端仍得不到解决,而且经济效益好的农户的扩张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土地资源没有转移到能使它发挥最大效益的农户手中。

2.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加速了土地破坏。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出外务工在当前农村已相当普遍,可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农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大片土地抛荒。

大片原本肥沃的农田因久无人耕种而逐渐荒芜,使得中国本就不足的土地资源更是捉襟见肘。

而且农户外出前耕种土地时也难以做到精耕细作,只是大肆榨取土地的使用价值,因为他们知道外出后土地迟早会抛荒,又不能转让,这样更是加速了土地的破坏。

(三)土地调整频繁,使用年限偏短
1.土地频繁调整使得农户丧失级差地租。

村集体常任意缩短、收回承包地和提高承包费;随意调整承包地,多留机动地;同时由于妇女结婚、丧偶等引起的土地调整也很频繁。

如此一来,不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
权得不到保证,而且土地的频繁调整使得农民丧失了安全感,不敢也不愿意对自己经营的土地追加投入,丧失了因追加投资带来资本生产率提高而形成的级差地租Ⅱ。

同时频繁的土地调整还会造成农户在得到土地经营权后因不确定性而过度使用土地,忽视土地保养,致使土地肥力下降,因此又使农户丧失了部分级差地租Ⅰ。

2.偏短的使用年限限制农户投入,导致生产后劲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土地的承包期也只剩下二十年左右。

一些有实力的农户本愿意采用先进的农机设施和播种技术,以提高产量增进效率,期望获得超额利润。

可是先进的农机设施和播种技术的高成本需要较长的成本回收期,有些成本甚至在承包期内都无法收回,这样不仅造成了农户投入的短视性,使得其丧失级差地租,而且也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生产率的提高,致使农业生产后劲不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改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的生产关系已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势必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1.短期内确保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确保土地使用权顺利流转后,笔者认为土地资源必然向某些农户集中。

我们用图1来说明。

如图1所示,农田被九户农民均分,开始时每户农民种植各种相同的作物,同时我们假设九户农户均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且农户A拥有最好耕作工具和技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年末,农户A因耕种所取得的收益将是九户农民中最多的,因此对自身效用的追逐将驱使他产生收购别人的土地的愿望。

农户B 因耕种工具以及技术的落后,在第一年末出现亏损,因此他决定转让自己的土地进城务工。

如果“交易费用”较低且土地使用权流转顺畅的话,那么农户A必然是所有收购者中出价最高的人,因其对农户B的土地效用评价最高(因农户B的土地能给其带来最大的价值)这样农户A最终将得到农户B的土地,由于土
地面积的成倍扩大,他可以在更大的面积上劳作,首先可以获得部分“规模效应”的好处。

其次,原先他和农户B之间的外部性因为收购而内部化,产生了“帕累托改进”;再次,他可以合理配置两块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的种植不同的作物,还能享受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收益。

如此一来在第二年末,农户A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这必然激发他进一步扩大土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经营的欲望,而且此时他的手中也有较宽裕的资金可以出更高的价格收购更多的土地。

随着农户A土地面积的扩大,更大型的机械设备和更先进的播种技术得以采用,“规模经济”发挥更大潜力,同时更多的外部性因收购得以内部化,而且土地面积的扩大使得其拥有更多不同资源禀赋的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用更加明显。

如此年复一年的积累,必然使得土地逐步向农户A集中。

也可以说,给农户以土地经营权自主流转的权力后,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会得到“土地向经济实力最强,耕种技术最好的农户集中”的结论,由此也克服了“豆腐块”式土地带来的种种弊端,虽然种地的农户少了,可是产量却因为规模化经营而大大增加。

2.中期延长土地使用年限。

就算土地已经通过流转集中到少数农户手中,但是过
短的土地使用年限仍会带来很多问题。

如前所述,土地的集中过程是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农户达到规模农业所需土地的要求刚想采购大型农机具、引进科学管理技术以获得最大收益,可是考虑到本就不长却还被土地集中占去很大比例的承包期限,农户不得不放弃资本投入。

因为他们认为承包期内与其收益流难以弥补成本流,这样必然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农户产生短视倾向,不仅不利于发展机械化农业,而且还会造成级差地租的损失,进而妨碍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因此,土地集中到少数农户手中只是发展规模农业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中期要进一步延长土地承包期,在以前三十年的基础上再延长三十年,使得农户在取得规模土地后因为回收期的延长可以放心的投入大量资本和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的同时发展现代化农业。

3.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规模农业才是最终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中国国情,势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桎梏。

当前给予农民一小块土地已经不再是恩惠,在农户众多,竞争空前的情况下,小农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的贫困和破产将迫使农户抛弃土地,“抛荒”和大量农户
外出打工的事实正是最好的佐证。

所以,笔者认为,短期内确保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中期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规模农业。

规模农业的发展还能加速农民向雇用工人的过渡,只要尽快取消户籍制度以及农民进入城市的种种限制,势必能加快城镇化发展。

因此,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规模农业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乃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