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婴配乳粉 食品安全标准

幼儿婴配乳粉食品安全标准
幼儿婴配乳粉的食品安全标准如下:
1. 新国标包括适用于0\~6个月龄婴儿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适用于6\~12个月龄婴儿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以及适用于12\~36个月龄幼儿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GB。
2. 为充分保证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有效性,修订或增加了产品中营养素含量的最小值。
3. 为充分保障婴幼儿营养的安全性,修订或增加了产品中营养素含量的最大值。
4. 新国标调整了蛋白含量、乳清蛋白含量占比,并且将部分可选添加的微量元素变为必要添加。
总的来说,新国标对于幼儿婴配乳粉的食品安全标准更加严格,以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GB19644__乳粉最新标准规范(5页)

GB19644乳粉最新标准规范一、标准概述二、乳粉定义及分类1. 乳粉定义:乳粉是以新鲜牛乳为原料,经过脱水、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粉末状食品。
2. 乳粉分类:根据乳粉的成分和用途,可分为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等。
三、原料要求1. 新鲜牛乳:应符合GB19302《生鲜牛乳》的规定。
2. 其他原料:如乳清粉、植物油、糖、食品添加剂等,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规定。
四、感官要求1. 色泽:乳粉色泽应呈均匀一致的乳黄色。
2. 气味:具有乳粉特有的香味,无异味。
3. 组织状态:粉末细腻,无结块,无霉变。
五、理化指标1. 水分:全脂乳粉≤5%,脱脂乳粉≤3%。
2. 脂肪:全脂乳粉≥26%,脱脂乳粉≤1.5%。
3. 蛋白质:≥24%。
4. 乳糖:≤40%。
5. 灰分:≤6%。
6. 溶解度:≥96%。
7. 菌落总数:≤10000CFU/g。
8. 大肠菌群:≤40MPN/100g。
9. 铅:≤0.02mg/kg。
10. 硒:≤0.1mg/kg。
六、食品安全要求1. 乳粉中不得添加任何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
2. 乳粉中不得检出致病菌。
3. 乳粉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4. 乳粉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
七、包装与标识2. 包装形式:乳粉包装可采用罐装、袋装等形式,包装规格应符合方便消费者使用的原则。
产品名称:应明确表示为“乳粉”;净含量:以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生产日期:按照YYYYMMDD的格式标注;保质期:明确标注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的保质期限;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标注生产者的全称和详细地址;营养成分表:按照GB28050的规定标注;储存条件:明确产品适宜的储存环境;食用方法:提供正确的食用指导;注意事项:如适用人群、过敏原信息等。
八、检验方法1. 水分:按照GB5009.3的规定执行。
2. 脂肪:按照GB5413.3的规定执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基本情况本标准于2017年立项(项目编号为spaq-2017-007),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7年11月8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正式签订项目委托协议书。
2018年3月,工作组正式向相关单位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的修订意见,通过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及意见反馈平台、企业反馈意见的整理与归纳汇总,共梳理出修订意见47条。
2018年6月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修订项目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会议,来自行业专家、标准修订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就项目的基本情况、前期工作以及征集的修订意见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标准文本及修订意见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会议就相关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2018年7-8月,为做好该标准修订的具体工作,工作组就特色奶畜乳粉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在标准修订工作中,修订工作组通过召开行业研讨会、征求业内专家意见、查阅了国内标准法规资料、收集行业数据等方式,修订组经过讨论完善了标准草案。
2019年11月21日,经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产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审查,通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的草案。
工作组按照审查意见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二、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中规定了乳粉的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其他等方面的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鉴于生乳标准修订中已经增加了“特色奶畜乳”,为于生乳标准衔接,同时考虑国内的不同畜种乳粉的生产经营情况,将定义中的生牛羊乳改为生乳;同时为防止产品的掺假,在乳粉及调制乳粉的定义中“生乳”前增加“单一品种的”的描述。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标准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标准在国家食药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18年版)》中,明确规定了抽检的乳制品范围:液体乳:灭菌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乳粉:乳粉指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
分为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和调制乳粉。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分为脱盐乳清粉、非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和分离乳清蛋白粉等。
其他乳制品:其他乳制品包括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等。
对于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标准,下面小编进行了汇总:乳制品检测项目根据种类不同,检测项目也不同。
具体如下:液体乳(灭菌乳)检验项目: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酸度、铅(以Pb计)、总碑(以AS计)、总汞(以Hg计)、辂(以Cr计)、黄曲霉毒素Ml、商业无菌、聚氟胺、地塞米松b。
液体乳(调制乳)检验项目:脂肪a、蛋白质、铅(以Pb 计)、总碑(以AS计)、总汞(以Hg计)、辂(以Cr计)、黄曲霉毒素Ml o液体乳(发酵乳)检验项目:脂肪a、蛋白质、铅(以Pb计)、总碑(以AS计)、总汞(以Hg计)、辂(以Cr计。
非脂乳固体b、酸度、黄曲霉毒素Ml、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酵母、霉菌、乳酸菌数c、三聚氤胺、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检验项目:蛋白质、脂肪a、水分、铅(以Pb计)、总碑(以AS计)、辂(以Cr计)、亚硝酸盐(以NaNo2计)、黄曲霉毒素ML菌落总数b、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聚氟胺。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脱盐乳清粉、非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分离乳清蛋白粉)检验项目:蛋白质、水分、铅(以Pb 计)、黄曲霉毒素Ml、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聚氟胺。
其他乳制品(奶片、奶条等)检验项目:铅(以Pb计)、黄曲霉毒素ML三聚氟胺。
其他乳制品(奶油)检验项目:水分、脂肪、酸度、非脂乳固体、铅(以Pb计)、商业无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三聚聚胺。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1167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脱盐乳清粉、非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分离乳清蛋白粉等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乳清 whey
以生乳为原料,采用凝乳酶、酸化或膜过滤等方式生产奶酪、酪蛋白及其它类似制品时,将凝乳块分离后而得到的液体。
3.2 乳清粉 whey powder
以乳清为原料,经干燥制成的粉末状产品。
3.2.1 脱盐乳清粉 demineralized whey powder
以乳清为原料,经脱盐、干燥制成的粉末状产品。
3.2.2 非脱盐乳清粉 non-demineralized whey powder
以乳清为原料,不经脱盐,经干燥制成的粉末状产品。
3.3 乳清蛋白粉 whey protein powder
以乳清为原料,经分离、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蛋白含量不低于25%的粉末状产品。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要求
4.1.1 乳清:由符合GB 19301要求的生乳为原料生产乳制品而得到的乳清。
4.1.2 其它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或有关规定。
4.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

• GB13432-2013对能量和营养成分标示的名称、顺序、单 位、修约间隔等不作强制要求,企业应在参考相关标准 的基础上真实、客观标示。
• 仅允许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标示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 同时规定允许误差为不低于标示值的80%,并符合相应 产品标准的要求。不再使用原GB13432-2004中“范围 值”、“最低值或最高值”等标示方式。
发育。 低聚半乳糖低1、膳食纤维有助于维 其单体或混合物的含量≥3 婴幼儿配方食品 聚果糖多聚果持正常的肠道功能。2、g/100 g(固态或粉状)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 糖棉子糖 膳食纤维是低能量物质。≥1.5 g/100 mL(液态)或 品
≥1.5 g/420 kJ
聚葡萄糖 1、膳食纤维有助于维 达到允许强化的最低值 婴幼儿配方食品 持正常的肠道功能。2、 膳食纤维是低能量物质。
示例——与包装标签明示值不符
• 以钠为例,GB 10765规定,钠5-14mg/100kJ GB 10767规定,钠≤20mg/100kJ 2015年有13件产品涉及钠含量不合格,全部都是与包装标签 明示值不符。 比如一个幼儿配方奶粉,食品安全标准≤20mg/100kJ,产品 明示16mg/100kJ,实测值11mg/100kJ。 本来对于幼儿来说,钠含量摄入量越低越好,但是如果产品 明示16mg/100kJ,意味着,产品中钠含量不得低于 16×80%=12.8mg/100kJ,结合GB 10767,产品中钠含量范 围为:12.8-20mg/100kJ,实测值11,虽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但与包装标签明示值不符,不合格。
• GB13432-2013规定符合本标准含量声称要求的营养成分 可以进行功能声称,并应选择《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28050-2011)中的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生乳》(GB-)等项食品安全国标

《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食品安全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10〕7号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现发布《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19301-2010 生乳GB19645-2010 巴氏杀菌乳GB25190-2010 灭菌乳GB25191-2010 调制乳GB19302-2010 发酵乳GB13102-2010 炼乳GB19644-2010 乳粉GB11674-2010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19646-2010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GB5420-2010 干酪GB25192-2010 再制干酪GB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9-2010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70-2010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12693-2010 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23790-2010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5413.33-2010 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GB5413.30-2010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GB5413.34-2010 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5413.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2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GB5413.27-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5413.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GB5413.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GB5413.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GB5413.10-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GB5413.11-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GB5413.12-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GB5413.1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5413.1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GB5413.1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5413.1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GB5413.17-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测定GB5413.18-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GB5413.1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游离生物素的测定GB5413.21-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GB5413.22-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磷的测定GB5413.2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碘的测定GB5413.2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氯的测定GB5413.2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肌醇的测定GB5413.2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5413.3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β-胡萝卜素的测定GB5413.3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GB5413.37-2010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5009.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3-2010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2010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12-2010 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33-2010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5009.24-2010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GB5009.93-2010 食品中硒的测定GB21703-2010 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22031-2010 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的测定GB5413.38-2010 生乳冰点的测定GB5413.39-2010 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GB4789.1-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4789.18-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4789.3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GB4789.4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特此通告。
国家乳制品相关标准汇总

乳及乳制品标准推荐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部署了对这一事件的处置工作。
为了帮助广大乳及乳制品生产企业规范组织生产,现将部分国内外乳及乳制品相关标准推荐给广大用户。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乳制品包括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乳粉、炼乳、奶油、干酪。
乳制品的申证单元为3个: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和产品品种,即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
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501。
尚未纳入本细则管理的其他乳制品,待条件成熟时,将纳入管理。
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液体乳。
1.巴氏杀菌乳(1)基本生产流程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 均质→巴氏杀菌→冷却→灌装→冷藏(2)关键控制环节原料验收、标准化、巴氏杀菌、灌装、冷藏、设备的清洗。
(3)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变质;生产过程中杀菌剂或清洗剂残留导致产品异味;产品贮藏温度不适宜导致变质。
2.灭菌乳(1)基本生产流程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预热→ 均质→超高温瞬时灭菌(或杀菌)→冷却→无菌灌装(或保持灭菌)→成品储存(2)关键控制环节原料验收、预处理、标准化、超高温瞬时灭菌(或杀菌)、无菌灌装(或保持灭菌)、设备的清洗。
(3)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原料乳品质不良,造成产品不良风味和口感;超高温灭菌或无菌灌装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坏包;杀菌剂或清洗剂残留导致产品异味;灭菌温度和时间不适宜,导致产品稠厚感,并且色泽异常。
3.酸牛乳(1)基本生产流程凝固型: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 均质→杀菌→冷却→接入发酵菌种→灌装→发酵→冷却→冷藏搅拌型: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 均质→杀菌→冷却→接入发酵菌种→发酵→添加辅料→冷却→灌装→冷藏(2)关键控制环节原料验收、标准化、发酵剂的制备、发酵、灌装、设备的清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 4789.4
2
GB 1964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脂、脱脂、部分脱脂乳粉和调制乳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1.1 生乳:应符合 GB 19301 的规定。 4.1.2 其它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或有关规定。
4.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规定。
项目
乳粉
表 1 感官要求
要求 调制乳粉
检验方法
色泽 滋味、气味 组织状态
呈均匀一致的乳黄色。 具有纯正的乳香味。 干燥均匀的粉末。
具有应有的色泽。 具有应有的滋味、气味。
3.1 乳粉 milk powder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
3.2 调制乳粉 formulated milk powder 以生牛(羊)乳或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
化剂,经加工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状产品。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要求
项目
采样方案 a 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 CFU/g 表示)
n
c
m
M
GB 19644—2010
检验方法 GB 5009.5 GB 5413.3 GB 5413.34 GB 5413.30 GB 5009.3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 b
5
2
50000
200000
GB 4789.2
大肠菌群
5
1
10
100
GB 4789.3 平板计数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2
10
100
GB 4789.10 平板计数法
沙门氏菌
5
0
0 /25g
—
பைடு நூலகம்
a 样品的分析及处理按 GB 4789.1 和 GB 4789.18 执行。 b 不适用于添加活性菌种(好氧和兼性厌氧益生菌)的产品。
4.7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4.7.1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4.7.2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 GB 2760 和 GB 14880 的规定。
≥
26.0
≤
18
7~14
≤
16
≤
5.0
a 非脂乳固体(%)=100%-脂肪(%)-水分(%)。 b 仅适用于全脂乳粉。
调制乳粉 16.5 —
— — —
4.4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4.5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 GB 2761 的规定。
4.6 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 3 规定。
表 3 微生物限量
取适量试样置于 50mL 烧杯中,在自然 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闻其气味, 用温开水漱口,品尝滋味。
4.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规定。
1
表 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
标
乳粉
蛋白质/(%) 脂肪 b/(%) 复原乳酸度/( oT)
牛乳 羊乳
杂质度/( mg/kg) 水分/(%)
≥
非脂乳固体 a 的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