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道岔运用维修与结合部病害整治方法 肖成

提速道岔运用维修与结合部病害整治方法 肖成
提速道岔运用维修与结合部病害整治方法 肖成

提速道岔运用维修与结合部病害整治方法肖成

发表时间:2019-11-20T15:10:21.6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作者:肖成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再提速岔道上无论是设计、安装、维修方式及维修环境都是最主要的方法,阐述提速道岔在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电务段天津 300140)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再提速岔道上无论是设计、安装、维修方式及维修环境都是最主要的方法,阐述提速道岔在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消除故障,提高维修质量,分析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和转换设备等的设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改进维修工作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提速道岔;电务维护;病害整治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提速道岔已经成为高速铁路主干线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内容,并且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当中。想要快速适应我国最新信号维修机制、确保高速铁路运行速度、重载的实际需求,就应该尽力控制提速道岔的实际运用效率,避免提速道岔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要针对提速道岔的状态与结合部病害内容进行严格地调查和分析,对高速铁路提速路以及结合部病害进行良好地整治,为我国交通事业的科学发展、顺利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展现出电务维修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的关键部位

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关键部位主要有:尖轨尖端、牵引点、竖切部位、曲基本轨的曲折点、限位铁等。(1)尖轨尖端。尖轨尖端结合部主要有两个关键点:尖轨尖端轨距和尖轨尖端的降低值。尖端轨距超标直接影响道岔的密贴状态和日常调整。尖轨尖端的降低值不达标,会引起密贴不良和尖轨不落槽的病害。(2)牵引点。牵引点处主要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尖轨动程;二是基本轨框架值;三是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状况。牵引点处的尖轨与基本轨密贴良好状况是道岔转换设备首要技术指标。(3)竖切部位。竖切部位要求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此段关键部件是:外锁装置、尖轨、接头铁、连杆、轨距块、顶铁、滚轮等。影响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状态的主要因素有:直、曲基本轨框架不达标,轨向不良;钢轨内侧飞边,顶铁过长,基本轨、轨撑、滑床板挡肩之间缝隙;基本轨横向移动,基本轨或尖轨有硬弯;转辙机的位置与动作杆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道岔各类杆件销孔磨耗超标;密贴调整不当,密贴偏松。(4)曲基本轨的曲折点。曲基本轨应按支距进行弯折,以保持转辙器轨距、方向的正确,以及尖轨和基本轨的密贴。曲基本轨的矢度由工务用弦绳复核,按标准调整。(5)限位器。提速道岔限位器的活动间隙设计值为7mm±1.5mm,由两个铸钢件∏型和T型块组成,作用是限制尖轨的爬行以及因一定量的位移而释放由联结钢轨传递的部分温度力。

2提速道岔结合部病害及整治方法

2.1电务枕距不达标

电务枕距不达标的现象为“道岔动作杆、锁闭干、锁闭框”三者的中心线与道岔不垂直。如果出现此种问题,会直接导致道岔转换过程中锁杆磨损甚至闭框的现象,直接对提速道岔结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危害。针对电务枕距不达标的现象,想要有效地进行整治,应该严格按照我国基本轨框架的标准要求,详细科学地调整基本轨框架的各项内容。紧密把控与测量转辙机的位置和方向。此外,在进行整治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电务枕出现偏移或者电务枕超标的情况,那么便可以联系相关的工作部门,开展放枕工作。在积极调整转辙机之后,应该通过安装固定拉条的手段,结合各轨枕的实际情况进行固定。2.2尖轨假密贴、试验时基本轨横移现象:尖轨翘头存在上不密下密,道岔在斥离位时勾头存在别卡,密贴位勾头上下、左右能够摆动,影响道岔解锁;基本轨存在肥边存在上密下不密,影响道岔锁闭;道岔锁闭时基本轨横移,引发道岔密贴试验失效,同时道岔动作到位后继续移动,造成其他牵引点斥离位虚开。原因分析:(1)尖轨后部道床捣固不实或下沉是导致尖轨翘头的主要原因,此外,基本轨胶垫腐蚀不良造成基本轨下沉,也容易形成尖轨翘头,严重时导致道岔尖轨不能落槽,(2)基本轨肥边影响道岔开程,造成道岔动作不同步,后到位的道岔锁闭时电流曲线高,动作压力上升,同时列车过岔时缺口变化较大;(3)密贴试验时基本轨横移,主要原因是某一根水泥枕较高,造成其他支撑铁与基本轨下颚间不接触或者轨距块与基本轨间存在间隙,造成试验时基本轨外移。整治方法:要求工务在尖轨跟部捣实或在尖轨跟部适当加垫胶垫抬高尖轨尾部,能有效解决尖轨翘头问题,将转辙部位水平起道捣固,更换补齐不良胶垫,同时打磨肥边;调整支撑铁全面均匀接触基本轨,并且固定螺丝紧固,消除工务"三道缝"。尖轨限位铁螺丝紧固作用良好,消除尖轨窜动,防止尖轨窜动时影响勾头与销轴别卡,同时防止基本轨上的“T”型铁与尖轨上的“∏”型铁摩卡,增加道岔转换阻力。

2.3外锁闭装置的安装设计

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设计的主要部件安装在不同装置上,转辙机安装在Ⅲ型混凝土枕头上(如ZYJ托盘式安装),锁钩安装在尖轨上,锁闭框安装在基本轨上,这使得主要部件会产生相对位移。产生这种位移的原因,一方面是道床的捣固稳固程度、道岔所处线路的坡度和过车的道床起伏引起岔枕间距相对位置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道岔区的线路锁轨技术、应力放散情况、天气变化、夏季温度升高涨轨、坡度引起过车推动尖轨或基本轨位移、道床过车起伏引起变化和配轨情况引起轨缝预留不当等,使尖轨和基本轨及轨枕间产生相对位移。

2.4道岔高低、水平不良的整治观察

整治期间,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保证起道捣固符合要求,特别是转辙、辙叉这两个环节,必须密切关注捣固质量。在起道过程中,必须确认道岔整体是否平顺,防止出现高撬,同时确认所有部件是否水平一致,在条件允许时应当选择机械捣固,如果是人工操作,必须注意每个位置的捣固质量,避免出现空吊板,如果胶垫不足,需要在基本轨、辙叉调整过程进行填充,如果高低、水平无法保持一致,不要从胶垫位置进行处理,使各个位置的状态一致。

2.5斥离尖轨“虚开”

现象:道岔到位后斥离尖轨锁钩凹槽与锁闭杆凸台作用面出现明白缝隙,使用撬棍扳动斥离轨出现开程变小。斥离尖轨虚开过大会造成道岔各牵引点不同步,虚开大于16mm会影响转辙机的表示,一般为卡缺口或静态失表。原因分析:(1)工务为延长曲尖轨使用寿命,将曲尖轨加厚,造成两尖轨弹性不一致,而电务锁闭杆件两边长度仍均等。(2)尖轨后部牵引点密贴调整铁片两侧加装不一致,造成开程无法调整至标准范围,引起前部牵引点斥离轨的虚开。(3)尖轨根端支距调整不当,尖轨跟部轨距调整块安装不合理或不起作用,造成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