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进展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第一次是随着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溶液理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是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经典的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仪器分析获得蓬勃发展.目前,分析化学正处在第三次变革时期,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第三次变革的基本特点:从采用的手段看,是在综合光、电、热、声和磁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新成就对物质进行纵深分析的科学;从解决的任务看,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获取形形色色物质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
现代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不只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而是要对物质的形态(氧化-还原态、络合态、结晶态)、结构(空间分布)、微区、薄层及化学和生物活性等作出瞬时追踪、无损和在线监测等分析及过程控制。
随着计算机科学及仪器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分析化学家也不能只满足于分析数据的提供,而是要和其它学科的科学家相结合,逐步成为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
近些年来,在全世界科学界和分析化学界开展了“化学正走出分析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科学”等热烈议论,反映了这次变革的深刻程度.本书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自然科学学科(分析)发展战略调查报告"在美国、前苏联这两个发达国家分析化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将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归纳为八个方面,以论述分析化学整体的发展:(一)提高灵敏度这是各种分析方法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当代许多新的技术引入分析化学,都是与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有关,如激光技术的引入,促进了诸如激光共振电离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光热光谱、激光光声光谱和激光质谱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使得检测单个原子或单个分子成为可能。
生物分析化学的最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生物分析化学的最新技术及研究进展近年来,生物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所采用的技术日益丰富多样。
在生物医学、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生物分析化学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保驾护航。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生物分析化学的最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一、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生物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过了初步开发的阶段,已经能够实现高通量测序、全基因组测序甚至单细胞测序。
这些新技术在加速基因功能解析、生物进化研究以及临床医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诊断与治疗罕见疾病,解决传染病病原体改变和抗药性问题等。
二、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微阵列”为代表,具有检测样品数量多、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肿瘤检测、药物筛选和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微流体学的生物芯片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在微型化处理、微分析技术和微流体控制等方面,生物芯片技术不断创新,有望在未来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健康监测等领域。
三、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依据化学分子的化学量、分子量、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物理性质为依据对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近年来,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生物分析化学领域,质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分析和药物代谢物鉴定等方面。
例如,手性质谱技术可以实现立体异构体分析和分离,为药物设计和制造提供方便和有效的支持。
四、纳米分析技术较为新兴的纳米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化学领域,如用于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细胞内部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别是时间分辨和空间分辨动态过程。
纳米分析技术不仅在有效分离和结构表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还在体外分析和体内成像技术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如纳米级别的药物运输体和蛋白质纳米核,还可以为肿瘤的预警和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分析化学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标题: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言: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以其对物质组分和性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能力,对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新的仪器方法、分析方法以及在环境、食品和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一、新的仪器方法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仪器方法,从而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例如,质谱仪的应用在物质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质谱仪通过测定样品中分子或原子的质量与电荷比,可以精确地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
此外,纳米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可用于传感器的构建,提高了分析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二、分析方法的改进与仪器方法相伴随的是分析方法的改进。
分析化学领域在新材料的开发和分析方法的改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基于光谱技术的分析方法取得了重大进展。
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利用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散射或发射,从而获得样品的组分和结构信息。
此外,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在分析化学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对复杂样品的分离和分析能力。
三、应用领域的拓展分析化学的研究进展也促进了其在环境、食品和药物等领域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方面,分析化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样品的分析。
例如,采用质谱仪和色谱技术结合,可以准确测定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浓度。
在食品安全方面,分析化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利用分析化学方法可以准确测定食品中的残留物和添加剂,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在药物研究和制造中,分析化学方法常常用于药物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结论: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在新的仪器方法、分析方法改进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也对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析化学进展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程玉红 催化荧光动力学分析法的研究与进展和稀土离子荧光探针的应用研究 2004
催化荧光动力学分析法是利用荧光法来检测催化反应速率的一种动力学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动力学分析和荧光检测的优点,具有灵敏度高、选择 性好的优点。检测限一般可达到ng或pg级,是解决痕量和超痕量分析的有效方法。本论文将催化荧光动力学分析法运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 的分析方法。 荧光探针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极宽的动态响应范围,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稀土离子因为与某些有荧光或无荧光的有机化合 物配位后,发射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产生稀土敏化荧光。这种敏化荧光具有Stocks位移大、光谱线窄、激发态寿命长、稳定、背景干扰小等优良性能 ,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据此可以以稀土离子为探针来进行元素分析或测量某些药物和生物分子。 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为催化动力学荧光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二章为稀土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应用。每章又分为三小节,具体内容 如下: 第一章:催化荧光动力学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第一节:概括论述了整个催化动力学荧光分析法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 第二节:基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苯胺对高碘酸钾氧化荧光素的反应有阻抑作用,建立了测量痕量苯胺的新方法。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应用于自 来水和城市河水中苯胺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第三节: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痕量氰根离子对H2O2氧化丁基罗丹明B的反应有催化作用,使氧化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掘此,提出子催化动力学荧光法 测量痕量氰化物的新方法。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用于环境水样中氰化物的测量,得到满意结果。 第二章:稀土离子荧光探针的进展与应用 第一节:概述了稀土离子荧光探针在元素分析以及医药和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对稀土离子作为荧光探针的发展作了展望。 第二节:在pH为7.3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条件下磺基水杨酸可以与铽(Ⅲ)形成二元配合物,磺基水杨酸作为配体向中心离子铽(Ⅲ)发生能量 转移,发射铽(Ⅲ)的特征荧光。本文据此提出以铽离子荧光探针来测量磺基水杨酸的新方法。 第三节:在pH为6.6的缓冲溶液中,铽(Ⅲ)可以和多巴胺形成配合物,发生分子内能量转移,使铽(Ⅲ)的特征荧光辐射明显增强,在铽(Ⅲ)的最大发 射波长545nm处测量其荧光强度。据此提出了测量痕量铽的新方法。
《分析化学研究进展》课件

分析化学的目的与意义
深入探讨分析化学的主要目标和意义,包括确保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医学诊断和研究创新。
分析化学研究方法概述
概述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质谱法、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方 法等。探索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化学的常用仪器介绍
介绍分析化学常用的仪器,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 射光谱仪等。了解仪器的特点和用途。
《分析化学研究进展》PPT课 件
探索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从仪器介 绍到分析方法,一起揭开分析化学的奥秘。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范畴和基础概念。探索分析化学为什么在科学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 工业中如此重要。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追溯分析化学的起源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了解先驱者的贡献和关键时刻。
原子吸收光谱法
详细讲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原理和应用。探索它对金属离子、环境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火焰光度法
探索火焰光度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和优势。了解它在金属分析和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

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化学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实验和技术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它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分析方法也得以迅速发展。
本文将回顾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传统分析方法的起源在更早的时期,人们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依靠直接观察和感官判断。
例如,古代冶金工人利用颜色、重量和熔化点等性质来判断金属的纯度。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但是由于主观性强,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随着现代化学的兴起,反应性试剂的应用成为分析化学的重要突破。
1849年,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布劳恩利乌斯首先提出了滴定法的概念,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结果相对准确,成为传统分析方法的重要进展。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仪器分析方法逐渐兴起。
仪器分析方法通过使用各种精密的仪器设备,实现对物质的精确测量和分析。
其中,光谱分析技术是仪器分析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谱分析技术最早应用于近红外波长范围,后来扩展到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和X射线等不同波段。
通过测量物质与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特性,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信息和成分组成。
光谱分析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化学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以对物质的构成、结构、性质等进行详细研究。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使得化学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取样品的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三、现代分析方法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分析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计算机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实现了对大量数据的高速处理和精确计算。
例如,使用计算机控制的色谱仪可以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分析结果。
化学分析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化学分析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高精密度、高灵敏度的工具,用于研究化学物质的质量与结构及其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分析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在精度、灵敏度、速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被广泛地使用。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
一、现状1.1 常用的分析技术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NMR)、荧光分析、电化学分析、分析化学、质量测量学等技术。
其中,质谱分析可以用来测定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蛋白质的组成以及在代谢中的作用,荧光分析可以用来测量荧光信号以定量化学成分,电化学分析可以用来分析化学反应、金属腐蚀、放射化学、生化学反应等。
1.2 应用领域广泛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制药、医学、食品安全、资源环保等各个领域。
在制药领域,化学分析技术可以检测新药的成分、药物代谢产物等,确保其质量安全;在医学领域,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诊断疾病、检测人体内的成分及有害物质;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确保食品安全;在资源环保方面,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监测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环境污染物等,并协助着各个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二、未来发展2.1 生物大数据分析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分析海量数据成为了趋势。
随着生物学、医学等设备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大数据也在快速积累中。
未来的化学分析技术,需要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新技术。
生物大数据分析技术要求人们发挥数据科学和计算科学优势,创新分析新方法和算法,用于解决和理解特定问题的复杂性。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找到多个特定血样、细胞、组织、器官或组织系统中潜在的生物学意义,并更准确地预测生物学的相关参数。
2.2 光子学光子学能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及制药。
其基于光子技术的传感器是进行化学分析的关键部分,能够高度灵敏地检测化学物质。
分析化学前沿领域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
近代分析化学: 物质的定性和定量
现代分析化学: 创立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
以获得在时间和空间内有关物质的组成、 结构、形态等全面信息。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
? 分析化学的研究应用范围 现代分析化学融合许多学科的新成果, 形成了许多当代非常活跃 的研究应用领域:
1、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 需要解决的分析化学问题
6)化学生物学及其相关问题: 药物作用靶点的识别;组 合化学药物合成的筛选;高通量的药物分析化学
7)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指纹图谱 8) 滥用药物的监控及分析 ……
THE SMALL-MOLECULE APPROACH TO BIOLOGY
1、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2)蛋白组学:
小分子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作用引起其 构象的变化并影响其功能, 糖一蛋白化合物 结构多样性如何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 真核 细胞周期调控中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等。
1、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 需要解决的分析化学问题
3)单分子、单细胞分析以及实时活体分析 4) 生命体系复杂过程中的分析化学研究 5)重大疾病的预警与快速检测 (SARS、甲型H1N1流感)
分析化学前沿领域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三、当今分析科学的前沿领域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
? 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分析末-20世纪30年代 溶液化学分析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仪器分析/物理方法
现代 分析化学
? 化学既是传统自然科学中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 也是与信息、生命、 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 8大朝阳科学都有紧密联 系、交叉、渗透的中心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进展
药科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范华均Email:fanhuajun@
分析化学进展内容
样品前处理技术:作用、现状、方法、分类及发展;
化学及生物传感器:传感器的种类、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
光谱分析1:红外、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荧光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的原理、组成及应用领域;
光谱分析2:核磁、化学发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光声光谱、X射线光谱及X-射线荧光的原理及应用领域;
色谱联用技术:色谱联用技术(色谱-色谱、色谱-质谱、色谱-傅立叶红外、色谱-原子吸收、色谱-原子发射、色谱-核磁);
分析化学进展内容
毛细管电泳技术:原理、分类、常见检测器及应用范围; 化学及生物芯片技术:化学及生物芯片(点阵芯片、微流通芯片、芯片实验室)的点样、控制及检测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生物质谱技术:质谱技术(四极杆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MALDI-TOP质谱仪、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傅立叶变换质谱仪等)的检测原理和应用范围;
其它分析技术:二维质谱和X射线晶体衍射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分析原理及应用领域;
化学计量学基础: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及在仪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进展
第一讲
样品前处理技术
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气体、液体或固体样品几乎都不能未经处理直接进行分析测定。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浓缩痕量的被测组分,提高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检出限;
除去样品中基体与其它干扰物;
通过衍生化与其它反应使被测物转化为检测灵敏度更高的物质或与样品中干扰组分能分离的物质,提高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
缩减样品的质量与体积,便于运输与保存,提高样品的稳定性,不受时空的影响;
保护分析仪器及测试系统,以免影响仪器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二、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状况
1. 样品前处理技术及仪器的发展滞后制约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的发展集中在:
如何提高灵敏度、选择性及分析速度;
如何应用物理与化学中的理论来发展新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以满足高新技术对分析化学提出的新目标与高要求;
如何采用高新技术的成果改进分析仪器的性能、速度及自动化的程度。
2. 样品的复杂性
面临的样品性质的复杂程度(包括了气、液、固相中所有物质,往往以多相形式存在);
组成复杂,且测定时存在相互干扰;
被测物的浓度越来越低,稳定性随时变化,因而给分析测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
各种环境与生物样品采样后直接进行分析的可能性很小,须经过样品制备与前处理。
三、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
样品分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步骤: 样品采集(6.0%);
样品前处理(61.0%);
分析测定(6.0%),;
数据处理与报告结果(27.0%)
样品前处理技术要求:
快速、高效、简便、自动化→前处理技术省时、省力;
减少由于不同人员的操作、步骤及样品多次转移带来的误差;
避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样品前处理方法的评价标准
“选择一个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等于完成了分析工作的一半”。
能最大限度地除去影响测定的干扰物;
被测组分的回收率高;
操作简便、省时,步骤越多、转移次数越多引起的损失及误差越大;
成本低廉,尽量避免使用昂贵的仪器与试剂;
是否影响人体及环境;
应用范围广,适合各种分析测试方法,便于联机操作、过程自动化;
适用于野外或现场操作。
五、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缺点
分步吸附法原理
方法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缺点是:
劳动强度大,许多操作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因而十分枯燥;
时间周期长;
手工操作居多,容易损失样品,重复性差,引进误差的机会多;
对复杂样品需要多种方法配合处理,因此操作步骤多,各步间的转移过程中也容易损失样品,造成重复性差、误差也较大;
多数传统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往往要用大量溶剂,如液-液萃取、索氏提取等。
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分类
近年来改进并创新了一系列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各种前处理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
新方法与新技术与分析方法在线联用设备的研究两个方面。
如:液-液微萃取、自动索氏提取、吹扫捕集、微波
辅助萃取、超声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顶空法、膜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
新技术的共同点:
方法有各自不同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
应用实例
SPME、MAE、SFE等样品前处理技术实现了样品的无溶剂或少溶剂处理,大大缩短了前处理时间,降低了分析成本,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已被广大分析者使用。
图1 美国CEM:MARS系统
MARS微波萃取溶剂传感器工作示意图
Exhaust Fan Microwave Cavity Solvent Detector Extraction Vessel Air Flow Switch
图2 美国CEM:Star(常压)消解系统
大样品量处理、自动试剂添加、自动消解、自动浓缩、自动冷却、自动定容, 操作人员无需频繁接触试剂便可进行灵活的全自动实验室日常操作。
¾
动态在线检测微波辅助提取系统
图3 微波在线萃取技术测定空气中的有机磷酸酯示意图
简易固相萃取仪
固相萃取柱
真空箱
抽 真 空
图4
负压抽吸式固相萃取过滤装置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图5 吉尔森公司的ASPEC XLi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固相微萃取装置
1-推杆; 2-手柄筒; 3-支撑推杆旋钮; 4-Z型支点; 5-透视窗; 6-针头长度定位器; 7-弹簧; 8-密封隔膜; 9-隔膜穿透针; 10-纤维固定管; 11-涂层
图6
SPME装置(GC)
固相微萃取装置
图7 直接搅拌吸附萃取 (direct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direct-SBSE)
液相微萃取装置
图8 直接液相微萃取示意图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
¾日处理样品量很大 ¾有24个样品池和 ¾24个收集瓶 ¾可以全天进行无人 照看的连续萃取 ¾可避免交叉污染 (在2次萃取间可用 CO2SCF或加有改性 剂的CO2SCF洗涤系 统)
图9 美国ISCO公司SFX3560全自动超临界萃取仪
七、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
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甚至是无试剂)、微型化、智能机械和操作自动化;
高效、快速、无污染;
在线联用技术是样品制备和处理技术发展的另一方向: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而且可防止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提高灵敏度、准确度与重现性。
图1 无溶剂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种类
IOC规定的合成类固醇检测分析尿样
经酶解除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固相萃取或液-液萃取对目标物质;
将被分析物进行三甲基硅烷化衍生;
采用GC-MS分析尿样,选择特定的特征离子进行检测。
祝大家进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