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投资协定制度环境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

合集下载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直接投资和经营企业,或者取得国外企业的控股权、参股权或其他企业股权的行为。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是我国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机遇1. 市场机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机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企业可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和降低企业单一市场风险。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企业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和扩大自己在国外的市场份额。

2. 资源机遇: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有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自然资源和市场空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可以获取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

3. 政策机遇: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包括投资监管放松、贸易便利化、税收优惠等,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供了政策支持。

与此我国还积极推动与各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

4. 跨国并购机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一些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有条件进行跨国并购。

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市场份额、技术和品牌,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挑战1. 风险挑战: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企业在这些地区开展投资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2. 管理挑战:跨国经营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包括对跨国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_东道国制度重要吗_蒋冠宏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_东道国制度重要吗_蒋冠宏

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0年中国对107个发展中国家的OFDI 数据,利用Heckman 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OFDI 在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征。

除考虑东道国市场规模、资源和距离等传统因素外,我们重点考察了东道国制度对中国OFDI 的影响。

经过检验我们有如下发现:中国投资发展中国家有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距离对中国投资有负面影响;东道国政权稳定性和监管质量影响中国OFDI 是否进入,但不影响投资规模;东道国法制对中国OF⁃DI 的规模有负面影响;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资源寻求型OFDI 有负面影响;中国与东道国制度的绝对差异对中国OFDI 有正向影响。

通过进一步考察中国OFDI 的制度偏向,我们发现:中国OFDI 偏向法制和腐败控制优于本国的东道国;东道国政府效率越高或越低都对中国OFDI 有正向影响;东道国监管质量越好或与本国接近正向影响中国OFDI 。

关键词:逆向对外投资发展中国家制度Heckman 模型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以下简称OF⁃DI )问题备受关注(Buckley et al.,2008)。

中国外贸盈余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得中国OFDI 大量增加。

目前全球FDI 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 相对较小。

中国OFDI 不仅进入发达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资本供给者。

发展中国家拥有潜力较大的消费市场、亟须开发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这是发展中国家吸引FDI 的主要优势。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软、硬环境仍有较大缺陷。

如,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制度软环境”和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这是阻碍发达国家FDI 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对外投资的后来者,近年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大量增加。

如表1所示,中国OFDI 主要流向了发展中国家,且增速极快。

天津电大《国际企业管理》一体化复习题

天津电大《国际企业管理》一体化复习题

第一次考试判断题:10道,每道5分,总分501.提出国际投资周期理论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 错误2。

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国际市场。

正确3.国际化经营主要利用国内资源来开展国际化经营. 错误4。

区位优势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选择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正确5.企业国际化经营都是对单一产品在国际上进行经营.错误6.全球战略是指国际企业在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一个国家的市场为目标来制定经营战略,谋求在该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错误7.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利用内部化的能力是区位优势。

错误8.国际企业在国外的直接投资不会带动和引起国际商品流通的扩大。

错误9。

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

正确10.发展中国家毫无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错误11.国际企业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

正确12。

垄断优势主要来自对知识产权的占有. 正确13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慢. 错误14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产品、资金、技术、劳务、信息等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 正确单选题:6道,每道5分,总分30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 )的国际化。

生产资本2。

世界范围内的制成品与提供原料的分工是()国际分工. 垂直式3.下列哪种国际化经营享有国外经营管理权( ).直接投资4。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

弗农5.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就应选择(). 出口贸易6。

国际利益分配模型表明,资本的跨国移动会增加()的国家利益. 资本输入输出双方国家7下列哪种国际化经营活动不享有国外经营管理权()。

国际租赁多选题:4道,每道5分,总分20多选题:4道,每道5分,总分201.从经营角度看,国际企业的类型有( )。

资源型服务型制造型2.两缺口理论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储蓄外汇3。

北大考研-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路江涌

北大考研-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路江涌
研究领域 战略管理 国际商务 创新创业
教育背景 2004 香港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与企业战略 博士
2000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会计学 硕士
1995
河南财经学院 财政学 学士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职业经历 2009 至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副教授
2006-2009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助理教授
2005-2006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最近五年研究成果(2009 至今)
PeerReviewedEnglishJournalPapers GlobalStrategyandInternationalEconomics
JiangyongLu,YiLu,andZhigangTao,(2013), “PureExporters:TheoryandEvidence”,WorldEconomy,(forthcoming).
Bai,Chong-En,JiangyongLu,andZhigangTao,(2009),
“HowDoesPrivatizationWorkinChina?”,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37,3,453-470(SSCI).
Lu,JiangyongandZhigangTao(2009),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ationalsinSino-ForeignJointVentures,ChinaEconomicReview,21,4,629-638.(SSCI) Lu,Jiangyong,YiLu,andZhigangTao,(2010), “ExportingBehaviorofForeignAffiliates:TheoryandEvidence”,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8 1(3),197-205.(SSCI) GeraldYongGao,JanetMurray,MasaakiKotabe,andJiangyongLu,(2010) “ A'StrategyTripod'PerspectiveonExportBehaviors:EvidencefromFirmsBasedinanEmergingEcono my”,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41,3,377-396(SSCI,FT40). Lu,Jiangyong,BinXu,andXiaohuiLiu,(2009), “ TheEffectsofCorporateGovernanceandInstitutionsonExportBehavior:EvidencefromChineseListe dFirms”,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49,4,455-478(SSCI,FT40). Xu,BinandJiangyongLu(2009), “ ForeignDirectInvestment,ProcessingTrade,andChina ’ sExportSophistication”,ChinaEconomicReview,20,3,425-439(SSCI).

制度视角下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制度视角下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

文章编号:1005 9679(2021)01 0089 11制度视角下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谢佩洪 于诗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摘 要: 以2015年为基期,将54个国家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作为样本,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东道国制度环境、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制度距离以及双边投资协定(BIT)三个方面考察了制度视角下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路径。

选择了5个指标作为前因变量———母国与东道国文化距离、经济制度距离、政治制度距离、双边投资协定以及东道国制度环境,分析前因变量之间的何种组态可以最终导致结果变量———中国对东道国高OFDI投资规模的产生。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小是中国对其进行OFDI投资的必要条件;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与两国之间较小的正式制度距离,包括政治制度距离和经济制度距离存在替代性;良好的东道国制度环境会对中国对其OFDI规模产生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 OFDI;FsQCA;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双边投资协定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志码: AResearchonPathofChina’sOFDILocationChoicefromtheInstitutionalView:TheFuzzy SetQualitativeComparativeAnalysis犡犐犈犘犲犻犺狅狀犵 犢犝犛犺犻犺狌犻(Schoolof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Shanghai201620,China)Abstract:Thispaper’sanalysistakesthedataofChina'sOFDIstockin54countriesasasampleandusesFsQCAtoanalyzeonpathofChina’sOFDIlocationchoicefromtheinstitutionalview.Thispaperanaly zesthetopicfromthreeaspects hostcountryinstitutionalenvironment,institutionaldistancebetweenhomecountryandhostcountryand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Thisessaychoosesfiveindexesascausalvariables culturaldistance,economicinstitutionaldistance,politicalinstitutionaldistance,BilateralIn vestmentTreatyandhostcountryinstitutionalenvironmenttoresearchonwhichconfigurationscanleadtoChina’shighOFDI.TheconclusionsshowthatsmallculturaldistancebetweenhomecountryandhostcountryisanecessaryconditionforChina’sOFDIinthatcountry;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isaneffec tivealternativetosmallformalinstitutionaldistancebetweentwocountries,includingpoliticalinstitutionaldistanceandeconomicinstitutionaldistance;Goodhostcountryinstitutionalenvironmenthasapositivein fluenceonChina’sOFDIinthatcountry.Keywords:OFDI;FsQCA;culturaldistance;institutionaldistance;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收稿日期:2020 05 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互动及整合研究”(17BGL024)作者简介:谢佩洪(1980—),男,上海市曙光学者,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高级研究学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泰品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化战略与企业非市场战略;于诗荟(1996—),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东道国制度环境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经济、政治、法律的视角

东道国制度环境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经济、政治、法律的视角

国际商贸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4期50㊀㊀东道国制度环境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经济㊁政治㊁法律的视角曹㊀悦(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0)摘㊀要:将东道国环境制度分为3个因素:经济制度环境㊁政治制度环境㊁法律制度环境,分别探究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根据2007-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54个国家的区位分布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修正的引力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制度环境对全球样本和发达国家样本呈现负相关,对发展中国家样本呈现正相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可能与金融危机背景有关.此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偏好政治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但在法制方面,中国的区位选择具有一定的法制和产权保护偏好.关键词:制度环境;O F D I ;区位选择;面板模型中图分类号:F 7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8.14.0241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 F D I)取得了快速发展.据2017年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达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而存量达13573.9亿美元跃居第六.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八成以上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而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占14.1%.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国家,而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面对海外不同的制度环境的国家,跨国经营更容易遭受风险,区位选择作为我国企业投资的一项重要决策,势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的区位选择时,不可避免的需考虑国外制度环境因素.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从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视角看我国的投资区位选择已经成为学者讨论的热点.P e n g (2008)认为制度环境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差异,并且其对国家间的投资流向有一定的影响.宋泽楠(2013)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差异能够解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一部分学者认为东道国的制度环境是影响我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影响具体表现为正向还是负向仍未有一致的意见.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认为将制度环境细分为经济㊁政治㊁法律三方面因素,详细考察其对中国区位选择的影响,并结合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分析,对指导中国企业区位选择投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㊀文献评述学术界关于制度环境与母国投资区位选择的文献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学者从对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来看其对母国区位投资的影响,如D u n n i n g (2006)认为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可以从政治㊁经济㊁法律等多方面界定,且制度环境对于企业进行区位选择有重要的影响.张昀㊁李胜兰(2011)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东道国法律制度对于母国区位选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东道国地方性法律和政府规章越完善越有利于吸引外资;一部分学者从母国企业类型出发来分析与东道国制度环境之间的影响,刘凯㊁邓宜宝(2014)选取了10年间中国分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构造引力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双方国家的经济规模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B u c k l e y 等(2007)认为中国的风险规避型的企业对外投资与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呈正相关关系;还有一部分学者从母国与东道国的制度差异分析,岳咬兴㊁范涛(2014)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投资选择更偏好于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另一方面与中国制度环境相近的国家也更容易吸引中国投资.王恕立㊁向姣姣(2015)利用了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从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和母国的投资动机出发,研究表明,母国在投资规模方面偏好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而在投资选择方面则偏好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陈培茹㊁冼国明等(2017)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投资选择存在 制度激励 和 制度逃逸 的现象.关于中国更加偏好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还是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这一问题尚未在学术界形成统一的结论.这或许与研究的视角和对制度环境的界定不同.基于以上前人的研究,本文将以细分后的制度环境为切入点,分析发达国家㊁发展中国家及全球面板的数据,力求更加深入的从多方面探究制度环境对中国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3㊀模型㊁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3.1㊀计量模型的构建T i n b e r g e n (1962)提出引力模型可以作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基本工具,基本模型为:l n F D I i j =A 0+A 1G D P i +A 2G D P j +A 3D I S i j +μi j (1)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两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等作为变量纳入模型,介于空间距离是一个常数,在构建模型时排除了这个指标.另外,本文将制度环境分解为三个因素,分别是经济制度环境㊁政治制度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以求更加完善的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制度环境因素.以下是本文建立的修正的计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4期51㊀量模型:O F D I i t =α+β1G D P i t +β2F G D P i t +β3E i t +β4G i t +β5L i t +μi t (2)其中,变量下标i 表示不同国家,t 表示年份,μi t 表示随机误差项.3.2㊀变量与数据说明由于对外直接投资(O F D I )的存量数据比流量数据更能有效反映各变量对O F D I 的长期影响,因此将O F D I 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G D P ,表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F G D P ,表示东道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制度环境(E ),用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i n d e xo f e c o n o m i c f r e e Gd o m )表示,以此代表地区的经济制度.数据来源于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得分越高则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自由度越高;政治制度环境(G ),用东道国的政治制度指数表示,以此代表地区的政治制度质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世界治理指标(T h e W o r l dG o v e r n a n c eP r o je c t ).得分越高则表示该地区的政治制度越完善;法律制度环境(L ),用东道国的法律制度指数表示,以此代表地区的法律制度质量.数据来源于每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法律完善度(r u l eof l a w ).得分越高则表示该地区的法制越完善.此外,本文选择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自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考虑到资本外逃因素,本文暂不将中国香港㊁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或离岸金融中心包含在样本内.同时基于数据的真实可得性,本文删除了连续3年以上核心变量缺失值的国家.最后获得了54个国家的观测值,其中发展中国家36个,发达国家18个,时间跨度在2007-2015年,共计9年.4㊀实证检验本文采用S T A T A 13.0,估计的样本区间为2007-2015年5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H a u s m a n检验结果证明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具体估计结果见表1.表1㊀模型估计结果变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球G D P 4.551∗∗∗(5.74)2.552∗∗∗(7.25)2.803∗∗∗(7.86)F G D P 0.464∗∗∗(8.67)0.158∗(2.42)0.429∗∗∗(11.41)E -20441.8(-1.81)97435.7(0.27)-637655.9(-1.49)G -667478.7∗∗∗(-3.59)-214687.1∗∗(-3.10)-322860.7∗∗∗(-4.02)L414456.9(0.95)185069.8∗∗(2.86)221919.6∗∗(2.62)R -s qu a r e d 0.8670.7520.923F 值36.39528.18665.890F 值(P r o b )(p =0.000)(p =0.000)(p=0.000)㊀㊀注:括号内为t 统计值,∗㊁∗∗㊁∗∗∗分别代表在10%㊁5%㊁1%水平下显著.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 2值都在75%以上,说明回归结果较理想.从全球样本看,中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东道国的经济实力明显促进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此外,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扩张.对于经济制度因素,从全球样本和发达国家样本来看,东道国经济自由度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均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从发展中国家的样本来看,东道国经济自由度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认为在经济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工资体系较为完善,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中国对其直接投资,但经济制度并不是抑制中国对其进行投资的主要因素.对于政治制度因素,从全球样本和发达国家样本来看,东道国政治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将对中国投资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中国相对偏好监管较弱的国家进行投资,且政治制度是影响中国对其进行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法律制度因素,从全球样本与发展中国家样本来看,东道国法律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呈不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一定的法制保护和产权偏好.在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法制情况更为关注.相较之下,发达国家的法制情况对中国选择投资的影响较低.5㊀结论与建议本文从制度环境出发,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并通过收集中国对外投资数据以及东道国制度环境3个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经济制度环境对全球样本和发达国家呈现负相关,对发展中国家呈现正相关,这或许与该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成本较高(诸如劳动力价格)有关.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和地区加强了对当地经济贸易的干预,使得经济自由度下降.其次,政治制度环境对样本均呈现负相关,这或许是由于大力实施 走出去 战略的背景下,国内企业竞相选择对外投资,更多地表现为对较差政治制度环境的偏好扭曲.最后,从法律制度环境分析来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选择具有一定的法制和产权保护偏好.这里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两点建议:(1)对企业而言,在制定跨国投资的决策时,应该根据自身性质选择相应的东道国,并将东道国的制度环境作为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的重要考量.利用好具有促进作用的制度因素,适当规避具有阻碍作用的制度因素,此外,企业对较差制度环境的偏好选择只是暂时的策略,需做好措施应对较差制度环境可能存在的运营风险.(2)对政府而言,在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肯定该战略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4期52㊀㊀基金项目:2016年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重点项目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平为例 (项目编号:201611832038)的成果.作者简介:安帅(1995-),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与农村经济;赵冲(1995-),男,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周颖磊(1995-),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另一方面需引导企业避免盲目竞争,出现偏离企业自身能力的投资现象.最后,政府需致力于构建一个稳定的对外投资环境,通过积极的政治经济外交手段,降低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的运营风险.参考文献[1]裴长洪,郑文.国家特定优势:国际投资理论的补充解释[J ].经济研究,2011,(11):21G35.[2]陈岩,马利灵,钟昌标.中国对非洲投资决定因素:整合资源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12,(10):91G112.[3]郑展鹏,刘海云.体制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的分析[J ].经济学家,2012,(6):65G71.[4]邓明.制度距离 ㊁示范效应 与中国O F D I 的区位分布[J ].国际贸易问题,2012,(2):123G135.[5]陈培如,冼国明,马骆茹.制度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基于扩展边际的分析视角[J ].世界经济研究,2017,(2):50G61.[6]邓新明,许洋.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基于制度环境门槛效应的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2015,(3).[7]刘凯,黄汉民.政府管理效率与跨国公司投资基础设施 来自中国2000~2010年的经验证据[J ].经济管理,2012,(4):11G18.[8]张昀,李胜兰.法律制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研究[J ].南方经济,2011,29(7):25G32.[9]姜建刚,王柳娟.经济制度与O F D I 的关系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14,(1):59G65.[10]周建,肖淑玉,方刚.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外向F D I 的影响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7):86G93.[11]B u c k l e y PJ,C r o s sSLA R ,T a nR H ,e t a l .H i s t o r i c a n dE Gm e r ge n tT r e n d s i nC h i n e s eO u t w a r dD i r e c t I n v e s t m e n t [J ].M a n Ga ge m e n t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R e v i e w ,2008,48(6):715G748.[12]D u n n i n g JH ,L u n d a nS M.I n s t i t u t i o n s a n d t h eO L I p a r a d i gm o f t h e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 e n t e r pr i s e [J ].A s i aP a c i f i c J o u r n a l o fM a n Ga ge m e n t ,2008,25(4):573G593.[13]F i d r m u c J ,F i d r m u c J .D i s 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T r a d e [J ].R e v i e wo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 ,2003,11(5):811G829.[14]M e ye rK E ,E s t r i nS ,B h a u m i kS K ,e t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R e Gs o u r c e s ,a n dE n t r y S t r a t e g i e s i nE m e r g i n g E c o n o m i e s [J ].L s e R e s e a r c hO n l i n eD o c u m e n t s o nE c o n o m i c s ,2009,30(1):61G80.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回族聚居村为例安㊀帅1㊀赵㊀冲2㊀周颖磊2(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2.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㊀要: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将有效支撑乡村振兴,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政府㊁电商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共同发力,以渐进的模式逐步完善内外部环境,引导农产品与电商平台的结合.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夏庄村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和优势条件以及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完善其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具体对策,并得出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启示.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电子商务;回族聚居村中图分类号:F 4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8.14.0251㊀引言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对 三农 的不断重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了政府和电商企业关注的重点,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农产品的传统交易模式,也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作用.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㊁前景乐观,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完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均未成熟,政府㊁电商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亟需在转变传统观念㊁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㊁完善基础设施和引进电商专业人才等方面多管齐下,促进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2㊀夏庄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及优势2.1㊀农牧业稳定发展唐山市夏庄村位于冀东平原和环渤海地区,其气候㊁降水㊁土壤和地势十分适合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农产品年产量高,形成了优质的粮油产业.夏庄村作为唐山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畜牧业发达,鲜肉类产品产量高,是唐山市优质的规模养殖基地和禽畜产业带,夏庄村肉牛屠宰厂占地30亩,年屠宰能力8万头,是当地最大的牛羊肉集散地,全村有奶牛存栏3000头,现已实现奶㊁肉牛网上交易,年交易量10万头.。

中国移民网络与OFDI流出的关系

中国移民网络与OFDI流出的关系

中国移民网络与OFDI流出的关系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海外移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海外移民网络对我国对外经济如贸易、FDI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然而,关于移民网络对OFDI流出的文献则相对较少。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在OCED国家中的移民存量和OFDI数据,对中国在OECD国家内的移民存量与中国OFDI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显示:移民网络可以有效推动中国对OECD国家OFDI的流出,而双边投资协定(BITs)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该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移民网络OFDI 经验模型引言截止到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达到934.3万人,如此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数量,形成了我国巨大的海外人才库,由此而产生的网络效应对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国内学者赵永亮(2012)通过构建标准模型(STD)和成本对称模型(STC)发现,移民网络在中国与28个样本国的双边贸易中存在贸易创造效应。

杨希燕、唐朱昌(2011)的经验性分析得出,东道国的移民网络为FDI流入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移民网络对中国OFDI 的影响。

事实上,中国OFDI近几年的发展很迅速,根据《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由2002年299.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531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接近16.7%。

随着中国OFDI的快速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会越来越大,而对国内经济增长同样很重要的对外贸易和FDI与移民网络之间的相关性已经被很多学者证实。

那么是否移民网络对中国OFDI流出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呢?本文首先将2010年中国在OECD国家中的移民存量(本文将选取移民存量作为移民网络的度量指标),以及2010年中国对OECD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利用ARCGIS10.0作图软件做出中国OFDI流向图(见图1)。

通过图1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在拥有越多中国海外移民的国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也越大。

“一带一路”视野下建构云南自贸区纠纷解决、中介服务机构的法治思考

“一带一路”视野下建构云南自贸区纠纷解决、中介服务机构的法治思考

98区域治理THE WHOLE WORLD作者简介:周芸芸,生于1979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经济法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民法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一般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模式研究——基于云南省少数民族非诉讼习惯法的考察”(项目编号:2014Y53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带一路”视野下建构云南自贸区纠纷解决、中介服务机构的法治思考*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 周芸芸,李保中摘要:云南自贸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开放意义,我们应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进行相应的制度配套准备和构建。

从微观层面,商事主体(企业)应该主动建立企业内部合规风险监控体系,让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从宏观层面讲,国家可以和沿边国家签订双边协定或者与更多的“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签订多边协议,更要在具体制度中构建可以预防和减少贸易争议纠纷发生的交易中介服务,在贸易争议纠纷发生时的构建行之有效的国际商事仲裁合作联盟,为经济贸易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和法律制度的保障。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纠纷解决;中介机构;仲裁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3-0098-0002一、问题提出的背景2020年4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实施方案(2020—2030年)》,该方案将发挥云南充分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人文优势。

在开放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好的情况下,从制度建构的层面来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在相关制度构建的过程中除了必须考虑我国的情况外还有考虑沿线国家的情况,我们必须用法律制度从宏观、微观层面进行相关配套服务准备和建构。

二、从微观层面,即商事主体(企业)来讲,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中应注意的合规风险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过程之中极有可能需要使用包括多边开发银行等在内的世界银行集团资金介入的投资项目支持,企业必须遵从世界银行的相关规定,如有腐败、胁迫、欺诈或串通舞弊等行为,极有可能被制裁,从2009年我国企业首次被世界银行拉入黑名单,至2018年9月,我国已有高达155家中国企业和个人被世界银行制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边投资协定、制度环境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2012年07月31日16:44 来源:《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作者:宗芳宇路江涌武常岐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1大量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BIT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促进投资作用互补。

这些文献指出,作为国家间的法律协定,BIT是东道国出于国家经济目标和安全考虑而不会破坏国内现有制度对外资的保护的信号,因而BIT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作用互补(Hallward-Driemeier,2003)。

如果一个国家制度环境很好,又与母国签订了BIT,那么投资者会判断该国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内的制度对外资的保护,从而去投资。

实证研究也验证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时,BIT与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制度环境作用互补(Hallward-Driemeier,2003;Desbordes&Vicard,2009;Busse et al.,2010)。

现有文献中,除Neumayer&Spess(2005)发现了不稳健的替代作用以外,关于BIT和东道国制度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大都是互补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与采用国家层面的投资数据是分不开的。

国家层面的投资数据和国家间BIT签订情况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内生的。

例如,两个国家可能是因为投资关系密切而签订BIT,而不是因为签订BIT导致了投资关系更加密切。

采用企业层面投资数据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因为单个企业的投资区位选择难以影响国家间BIT签订的决定。

此外,发达国家的潜在投资目标国家基本都是制度环境质量不高于母国的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潜在目标国家可能是环境比母国更好或者更差的东道国。

研究背景的差异使以上研究结果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普适性受到质疑。

结合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现实和文献,我们认为BIT作为促进投资的特殊机制,能够替代较差的东道国制度环境。

发展中国家的潜在投资目标国家的制度环境往往差距较大。

制度较差的东道国法制薄弱、政策多变,外国企业的投资很难得到东道国一般性制度的有效保护,风险非常大,对投资保护的需求也更高。

如果东道国与母国签订了BIT,为企业投资提供了特殊保护,企业对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就能减少(张鲁青,2009)。

BIT代表了东道国对保护签约国投资提供的特殊性制度保障,对签约国投资的保护和待遇一般不低于本国和第三个国家的待遇。

相对一般性的东道国制度对外资的诸多限制和较少保护,BIT为签约国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不低于、且往往高于东道国制度质量的制度环境(UNCTAD,2009)。

当东道国制度环境较差,即促进和保护投资的一般性机制较差时,BIT能够发挥特殊的促进和保护机制的作用,给签约国的企业提供高于东道国制度的产权保护。

同时,基于法律效力和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的考虑,东道国也会履行BIT对签约国投资的承诺。

因此BIT作为特殊机制在东道国制度环境这种一般性机制较差时更能够发挥作用。

当东道国制度环境较好时,产权保护制度成熟,即使没有与母国签订BIT,也仍然能够为企业提供较好的投资保护,BIT的特殊保护作用的重要性降低。

因此,我们做出以下假设:假设2:BIT对企业到制度环境较差的东道国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

(四)母国制度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支持母国的制度也是促进企业对外投资的一般性机制。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支持和促进本国企业对外投资而制定了大量政策(UNCTAD,2008)。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2001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中,都提出了促进对外投资的规划。

2001年以来,我国制定了《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和《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多项政策,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支持环境。

但是,由于我国转型期间的制度还不健全,促进投资的一般性机制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的支持程度仍存在较大差异。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代表了国家战略,能够享受到更多资源支持。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不仅有盈利目的,还常常包含国家寻求资源等战略考虑,更容易得到政府支持。

其次,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结构下,金融类资源被大多国有企业控制。

出于对政府号召的响应和对国有企业的信任,国家控股的金融企业更偏好国有企业。

此外,不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也一度向国有企业倾斜(陈颖,1999)。

企业凭借“国有”的标签就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融资机会和便利条件(Nee,1992)。

阎大颖等(2009)对中国企业2006年至2007年对外投资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国有企业能够得到更多政策扶植,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

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起国有企业小,对外投资起步晚,非常需要各类资源的支持,但由于没有国家战略的主导,能得到的资源支持相对少,受到的制度约束大。

张宇(2009)指出,我国制度对民营企业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民营企业准入的限制大,审批障碍多;另一方面,现有的直接和间接的融资体系都以国企为主要服务目标,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不同类型企业在母国制度环境里受到的支持程度不同,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倾向也有差异。

国有企业在国内受到制度支持大,区位选择的约束相对小。

非国有企业接受到的母国制度支持比国有企业少,在国外面临的风险也更高,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影响作用更大。

与母国签订BIT的东道国能够提供产权保护和有效的制度环境,非国有企业到签约国投资能够获得鼓励优惠政策和有效的产权保护,弥补母国制度支持的不足。

国有企业受到的母国制度支持较多,BIT提供的投资保护作用弱。

假设3:BIT对非国有企业到签约国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

三、计量方法和实证结果(一)实证背景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投资为研究背景。

从2001我国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了对外投资。

截至2009年底,中国名列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累计净额第三位(商务部,2010)。

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为研究背景能够更好地了解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现象。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区位覆盖面广又相对集中,尽管向很多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投资,但投资集中的地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

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经与125个国家签订了BIT,总数量仅次于德国(UNCTAD,2010)。

从内容上看,由于“走出去”战略实施前中国对外投资很少,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签订的BIT在争议处理方面的条款相对简单,主要发挥吸引外资的作用。

随着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BIT逐渐发挥保护对外投资的作用,近期签订的BIT在争议处理方面的条款越来越具体(UNCTAD,2009)。

(二)数据本文的样本包括中国沪深两地股市2003年至2009年期间持续存在并新建海外子公司的105家上市公司。

根据年报,105个上市公司在2003年至2009年间到63个国家和地区新建了351家海外子公司。

在此基础上去掉了三类企业:(1)股票代码虽然持续存在但实际企业已发生重大变更的企业(主要为借壳上市);(2)由于向避税地的投资动机与一般的投资差别较大,本文去掉了仅向避税地(样本中为“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和“百慕大群岛”)投资的企业,并在东道国集合中删除了避税地国家;(3)排除了金融类企业。

最后样本包括2003年至2009年92家上市公司在60个国家新建的283家海外子公司。

数据结构包括152个企业-年份组合,每个企业-年份组合都有多条观测,每条观测代表企业的对外投资的一个可能的区位选择。

每年某个企业对外投资可能的区位选择集合由所有样本企业当年以及以前投资过的国家和地区组成(Holburn&Zelner,2010)。

随着样本中企业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投资,区位选择集合逐年递增。

每年进行了新的对外投资的企业数与样本企业当年以及以前投资过的国家和地区数的乘积构成每年的观测数。

整个样本共有7724条企业-年份-区位的观测值。

(三)变量测量1.因变量因变量“投资”Yijt是一个哑变量。

如果第t年企业i在国家j新建了一家及以上的海外子公司,因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

因变量可以用以下函数表示Yijt=β0+β1×BIT(t-1)+β2×BIT(t-1)×东道国j 制度环境质量+β3×BIT(t-1)×企业i是非国有企业+β4×控制变量。

2.自变量(1)BITBIT为哑变量,如果我国与国家j在第t年以前签订了BIT则取1,否则取0。

BIT的签订年份和生效年份都曾被政治经济学文献采用。

尽管BIT从签订到生效常常需要一段时间,但是BIT签订后已经能够起到引导企业到签约国投资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BIT签订年份。

数据来自UNCTAD的BIT数据库,并与中国外交部网站的BIT记录进行了双重验证。

样本中海外子公司分布数量前十位的国家中只有美国和加拿大没与中国签订BIT。

(2)东道国制度环境质量本文用世界银行的世界治理指标(World Governance Indicator)中“法治情况”(Rule of Law)维度来测量东道国的投资相关的制度环境质量。

“法治情况”测量了一个国家的法律对于契约履行、产权保护和司法治理的质量,与投资直接相关。

(3)企业类型——非国有企业该变量是哑变量。

如果一个企业最终控制人不是国家,则该变量取1,反之取0。

样本中共有26家非国有企业,66家国有企业。

3.控制变量我们控制了国家和企业层面可能对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有影响的因素。

(1)国家层面控制变量东道国GDP:用每年GDP(现值美元)的对数来测量东道国的市场规模。

人均GDP:人均GDP本身与东道国制度质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本文用每年美元现值的东道国人均GDP与中国人均GDP的差的平方,测量东道国人均收入与中国的差别。

如果东道国人均GDP低于中国人均GDP,则将该变量值前加负号。

人均GDP增长:用人均GDP增长率测量东道国的市场吸引力。

以上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WDI)。

FDI开放度:用每年FDI的存量占GDP的比例来测量东道国对FDI的开放程度。

贸易依赖度:根据Holburn&Zelner(2010),用两国之间进出口的贸易总额占东道国国际贸易总额的比例来测量东道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

以上数据来自UNCTAD的FDI和贸易数据库。

行政距离:本文采用了Berry et al.(2010)的行政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的测量和数据。

该数据测量了两个国家是否有殖民关系、讲同一种语言的人口比例、信仰同一宗教的人口比例以及是否拥有同样的法律体系。

地理距离:本文用东道国首都到北京的地球球面距离来测量两国的地理距离。

数据来源于CEPII距离数据库。

两国之间不同年份的管理距离和地理距离数据都是相同的。

东道国政权更迭情况:虽然BIT中明确了东道国发生战争和政权更迭对签约国企业的补偿条款,但这些情况往往使企业投资受到重大影响,短期内难以撤回投资,因此需要控制东道国政权更迭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