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分析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分析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分析作者:蔡婉晨来源:《商情》2020年第25期【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浪潮愈烈,帮助企业通过内外部优势梳理进而选择国际营销形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出发,以小米公司成功进军印度市场为例,根据所有权、内部化和区域三方面进行优势分析,最后提出关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以期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小米公司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基础1.1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建立新的企业或在海外收买企业,通过直接控制或参股经营管理具获得利润而不借助金融工具的投资方式。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03年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一带一路”持续性推进,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稳居全球前三,且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涨幅明显。

1.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英国邓宁所提出集合西方直接投资理论之大成的理论,主要观点是企业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技术优势、企业规模、组织管理能力、金融与货币优势)、内部化优势(信息成本、共同经济获取利益、战略优势、分散风险)以及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贸易堡垒、政府政策)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这三种优势的强弱程度决定企业是否进行以及如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二、小米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案例案例介绍: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专注于智能硬件、电子产品研发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其中手机产业的海外发展速度惊人。

小米自2014年开始制定了向东南亚市场布局的策略。

其以印度为首发站,主要通过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合资控股股权结构),投资建立智能手机工厂,实行硬件制造和软件生态本地化等来进行海外产业发展。

2016年小米在印度做出第一笔投资,将2500万美元投入互联网娱乐内容的整合者和发布商Hungama数字媒体娱乐并持少数股份。

2017年基于当地政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小米宣布未来5年将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扶持初创企业。

66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分析

66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分析前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以来都是众所瞩目的焦点,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越来越愿意将投资扩大到海外市场。

然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一直是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牵扯到了中国企业如何把握全球投资机会选择出最适合的目标市场。

笔者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国别选择的考虑因素市场潜力选择进入一个市场需要考虑该市场的潜力,包括市场规模、环境等。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企业投资最多的地区通常是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

而且,这些国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经济营商环境,对外资的接纳能力较强。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企业投资的不可忽略因素。

政策稳定、透明、适宜等因素将提高某一地区/国家的吸引力。

正如在去年印度政府出台的一些保护主义政策之后,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

因此,在投资决策之前,中国企业应该认真了解这个国家的整体政策环境。

产业配套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时,其所在行业在目标市场的产业配套也是高度关注的。

在国际合作中,合作伙伴的结构、质量、能力和优势对投资决策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风险和回报在资金可用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不会经济投资收益过低的地区或行业。

适宜的市场环境和产业条件虽然很重要,但是回报和风险评估仍然是企业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

原则性和持续性国别选择更多依赖于投资方的控制选择,如贸易规则城:人口、市场市场拉近。

行业越专业、竞争愈激,企业在巩固自身原则性的同时,必须持续性地为目标市场做出牺牲。

分析目前,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主要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对外资的接纳能力较强。

此外,海外市场中,中国房地产、矿产、企业收购等行业的投资放缓,并转向可持续性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国家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加深了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如乌克兰、俄罗斯、以及阿联酋等国家。

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

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

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

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加速走出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规模扩张和信息、技术的获取。

一、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及优势直接投资是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参股合资企业,通过资本投入来获得对外企业经营控制权的过程。

相比较于其他投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以下优势:1. 自主控制对外企业资源:直接投资可以让企业直接通过购买海外资产和股权来控制对外资产和自主资源,避免出现外部因素的干扰,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效率。

2. 获得技术、信息和人才:进入海外市场可以获取当地的资源和技术,实现跨国合作和创新。

同时可以让建立海外销售和生产关系,降低企业营销和生产成本。

3. 分散风险:跨国投资能够分散企业的风险,避免在某一国家由于政策、环境等的调整产生的人为风险。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1. 增加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可以在各自领域中掌握独特的优势,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同时对外直接投资还能够促进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新。

2. 引导中国跨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积累经验,加速跨国企业的建设。

通过境外子公司和控股企业的经营,为中国企业带来项目、技术、营销和人才等各类资源,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3. 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投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中国企业及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顶端升级。

同时也能够对国内企业产生刺激作用,激励他们转型升级。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宏观风险:随着全球系统风险和不稳定性的不断增加,中方对外投资也可能受到复杂的宏观风险影响。

2. 地域风险: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面向的是处于发展初期和中期的国家,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完善的区域战略规划和发展战略,存在地域风险。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目录:一、引言二、国际直接投资概述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1.资本性模式2.资源性模式3.市场性模式4.技术性模式5.国际化经营模式五、案例分析1.华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直接投资2.阿里巴巴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布局3.中石化公司在海外资源投资4.海尔集团在国际市场的市场性投资5.中兴通讯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六、结论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不断增加,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是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宽了经济合作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传递中国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及研究案例分析,以期帮助之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投资模式。

二、国际直接投资概述直接投资通常指在境外投资者通过购买或新建企业直接在海外开展商业和生产经营活动。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直接投资是一种全球化、多元化的经济现象。

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对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且,直接投资能促进资本舒适、资源配置及技术转移和创新,可以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和技术应用;同时它也有助于企业降低企业分布风险和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八十年代,此时由于灵活的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的大门开放,外资企业蜂拥而入。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进了众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金融、消费服务和房地产。

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1.资本性模式在国际市场的投资中,一些企业以资本为核心而不是以产品为核心,因此资本性模式也称为资本性战略。

以华龙地产集团投资纽约万豪酒店为例,华龙地产集团于2017年开出1.1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纽约万豪酒店。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外直接投资(FDI)也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力度不断增强,而且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多样化。

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中国国内居民、企业或者其他机构以获取外国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的股权、债券或者其他利益形式的投资活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超过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出方向包括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中国企业涉及制造业、采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

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准入障碍、政策不确定性、投资环境恶化等问题。

部分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还面临着风险管理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剧,国际投资法治环境存在挑战,国际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

一些中国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针对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1. 优化政策环境,增强政策支持。

加大力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外经济合作区的支持力度和力度,进一步推动国际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完善投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提高对外投资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 在上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 全球贸易的1/5。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 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3。在所有行业中,制
造业中的企业内贸易比重更大,有的行业 达到了3/4以上,特别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和
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企业内贸易占
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结论是: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根据坎持韦尔等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遵循下面的发展顺 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 分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 累,种族因素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 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 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为获取更先进的 复杂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 法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邓宁用人均GDP作为经济
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进而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 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推敲的。
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在人均GDP方面往往表现 出较大的差异,而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也很难保证 就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此外,净对外投资这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够真正反映 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位于吸引FDI和对外投资低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空客的第一个型号 A300的生产中,这样的分工就开始了:含驾 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 由法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由英国航宇公 司生产,机身的其余部分和垂尾由德国空中客 车工业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由 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生产,客舱门、起 落架舱门和平尾由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这些 部件从欧洲各地运往德国或法国,在汉堡或图 卢兹的总装线上加以组装。而在后续机种的开 发和生产中,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全资子 公司也参与其中。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都 不成 熟 , 借鉴 英 、 等 国 的经 验 , 应 德 采用 双 轨 制过 渡 , 即设 计 两 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 分别适用于小型企业和大 中型企业 。 对
采 用 资 产 负债 表 债 务法 。 我 国制定的新所得税准则主要参考依据是 《 国际会计 准则 第 1 号 一所 得 税》 2 ,整个 准 则 的设 计更 多 地 体现 了对 企业 未 来
需要以所有权优势作为基础 , 所有权优势 的形式如何表现 , 这将 是 本 文讨 论 的 重点
1 文献回顾
2 0世纪 5 O年代 以来 ,发达罔家间 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发 展 , 起学 术界 的广 泛 关 注 。 美 国 学 者 海默 ( y r16 ) 过 引 H me,9 0 通 对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 ,首次提出运用垄断优势来解 释 企 业 的 对 外 投 资 行 为 。此 后 经 过 金 德 尔 伯 格 ( i l egr Kn e re, db 16 )约翰 逊 (o no ,90 、 斯 ( ae,9 1 等学 者 的 补 99 、 Jhsn 17 )卡夫 C vs17 ) 充完善 , 形成了完整的垄断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垄断优
降 4 %, 3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微增 6 . 2亿美元 , 达 5 53 6. 亿美元 。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显示 ,09 2 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名列全球 国家( 区) 五位 , 地 第 发展 中
国家 ( 区 ) 一位 。 地 第 依 据 传 统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理 论 ,无 论 是 垄 断 优 势 理 论 ( y e,9 0 还是 国际生产折 中理论 ( u nn ,97 都强调跨 H m r16 ) D n i 17 ) g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5完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和服务体系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选择企业应抓住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良机大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通过打造坚实的所有权优势充分利用直接投资的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从而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TEAMMATES:

厂商增长理论是指厂商经理偏好扩大规模(以销 售量或资产额)衡量,而不是偏好增加净利润。厂商 增长理论可以作为解释厂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跨 国企业形成的理论依据。TCL总裁李东生认为中国的企 业要么成为世界企业中的一员,要么被兼并成为其中 一员的一部分。于1998TCL开始国际化进程,施耐德 是其对外扩张迈出的一大步。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做什么? 企业应抓住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 良机,大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通过打造坚 实的所有权优势,充分利用直接投资的“内 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从而在更高水 平、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和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3 4 5
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
1
并购双方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2并购动因 并购过程
并购动因 并购过程
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81年,是一家从 事家电、信息、通讯、电工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集技、工、 贸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TCL集团现 已形成了以王牌彩电为代表的家电、通讯、信息、电工四大产品 系列,并开始实施以王牌彩电为龙头的音视频产品和以手机为代 表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发展来拉动企业增长的战略。TCL发展 的步伐迅速而稳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连续十二年以年 均50%的速度增长,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目前 TCL涉及的家电、通讯、信息、电工几大主导产品都居国内同行 前列。2001年,TCL集团销售总额211亿元,利润7.15亿元,税 金10.8亿元,出口创汇7.16亿美元,在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 列第6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之一。2001年TCL品牌价 值144亿元,在全国知名品牌中排第5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作者:杨嘉兴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刊名:
科技经济市场
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
年,卷(期):2010(10)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007
2.Wells,L.T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 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1983
ll S The New Multinationals: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 e 1983
4.Hymer 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 ct Foreign Investment 1960
5.Dunning,J.H The Eclectic(OLI)Paradigm of Internanonal Productio n:Past,Present and Future 2001(02)
1.陈达.李自杰.CHEN Da.LI Zi-jie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展望[期刊论文]-科学决策2010(8)
2.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障碍以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0(8)
3.李凝.胡日东全球化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套利动机分析与启示[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5)
4.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期刊论文]-改革与开放2010(18)
5.刘畅中国企业FDI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6.马倩.刘元庆.Ma Qian.Liu Yuanqing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28)
7.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国内政策环境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
8.倪代光试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9(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jjsc20101004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