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22糖异生及糖原合成

合集下载

【课件】糖异生作用和糖原的合成

【课件】糖异生作用和糖原的合成

称为乳酸循环,或 Cori循环
糖异生活跃 有6-磷酸葡糖酶
糖异生低下 没有6-磷酸葡糖酶
葡萄糖的异生作用
(二) 乳酸循环(Cori循环) 乳酸循环的意义 1、 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
ATP
己糖激酶
ADP
磷酸果糖 ATP 激酶Ⅰ ADP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NADH+ 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GDP ATP
三磷酸甘油酸
GTP
草酰乙酸
线粒体
ADP
丙酮酸羧化酶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4H2O→葡萄糖 +2NAD++4ADP+2GDP+6Pi
葡萄糖的异生作用
(二) 乳酸循环(Cori循环) 肝
糖原的合成
一 、 糖 原 的 合 成 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生理意义 肌肉:肌糖原,180 ~ 300g,供肌肉收缩所需 肝脏:肝糖原, 70 ~ 100g,维持血糖水平
合成部位
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骨骼肌 细胞定位:胞浆 合成阶段:葡萄糖的活化+直链/支链的形成
糖原的合成
ADP
磷酸果糖激酶1 糖酵解途径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糖的异生作用 1,6-二磷酸果糖酶
H3PO4
H2O
ATP
己糖激酶
ADP
磷酸果糖 ATP 激酶Ⅰ ADP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生物化学试题糖代谢(供参考)

生物化学试题糖代谢(供参考)

糖代谢1三、典型试题分析(一)A型题1,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1997年生化试题)A.1-磷酸葡萄糖B.6—磷酸葡萄糖C.1,6--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醛E.6—磷酸果糖[答案] B2.糖的氧化分解、糖异生和糖原合成的交叉点是(1。

999年生化试题) A.1—磷酸葡萄糖B.6—磷酸果糖C,6—磷酸葡萄糖D.磷酸二羟丙酮E.丙酮酸[答案) C3. 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是因为缺乏A. 丙酮酸激酶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糖原磷酸化酶D.葡萄糖6—磷酸酶 E. 脱枝酶[答案] D4.三羧酸循环中不提供氢和电子对的步骤是(1997年研究生考题)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答案] A5.下列哪个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1998年研究生考题)A. 丙酮酸激酶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 果糖二磷酸酶D.己糖激酶E,葡萄糖-6—磷酸酶[答案] B(二)X型题1,糖酵解的关键酶有(1996年生化试题)A. 己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丙酮酸激酶D.乳酸脱氢酶[答案] A、B、C2,天冬氨酸、乳酸和甘油异生为糖经历的共同反应是(1997年生化试题)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一2—磷酸甘油酸B.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C.3-磷酸甘油酸一1,3—二磷酸甘油酸D.1,6-二磷酸果糖一6—磷酸果糖[答案] B、D3,糖原合成途径需要A.ATP B.UTP C.小分子糖原D.无机磷酸和激酶(答案] A、B、C4。

三羧酸循环过程的关键酶是(2001年生化试题)A.o—酮戊二酸脱氢酶B,柠檬酸合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丙酮酸脱氢酶.[答案) A、B、C四、测试题(一)A型题1.每摩尔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的能量(以千焦计)是A.3840 B.30.5 C.384 D。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作用说课设计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作用说课设计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作用说课设计车莉波【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3(031)010【总页数】2页(P76-77)【关键词】糖原合成;糖异生;说课设计【作者】车莉波【作者单位】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天水7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01 教材分析1.1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用教材是车龙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二版,该教材的主体是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其中糖代谢又是脂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基础,可谓本书的重中之重。

糖代谢一章中的糖原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作用是糖酵解途径的深化,为本章重点内容,对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做了铺垫,在糖代谢一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 学情分析笔者授课的对象是初中毕业后入学的普通中专学生,他们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强,化学基础较差,理解、分析能力也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轻代谢的反应过程,重问题的结果,这也符合教材的指导思想:够用和必需的原则,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为临床课奠定了理论基础。

1.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2)熟悉糖异生作用的概念,了解糖异生作用的过程;(3)熟悉糖原的分解,了解糖原的合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爱护身体,预防疾病的意识;(2)教育学生相互理解,和睦相处。

1.4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

难点:(1)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2)糖异生作用的反应过程。

2 教法和学法指导2.1 教法(1)层进设问法。

这是本次课的主要教法,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使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前后贯通、逐步深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既完整又系统。

(2)直观教学法。

采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第八章 糖代谢(1)

第八章 糖代谢(1)

第八章糖代谢知识点:一、糖类的消化知识点:糖原的降解、淀粉的降解、了解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二、糖酵解知识点:糖酵解途径的发现历史及实验依据,糖酵解反应历程,限速步骤及其酶;能量结算;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的原理;糖酵解的意义三、有氧氧化知识点:丙酮酸脱氢酶系,TCA循环的步骤,ATP生成部位,脱氢,底物水平磷酸化位点,限速酶,意义四、磷酸己糖旁路知识点:磷酸戊糖途径的两个阶段,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五、糖异生知识点:糖异生途径;与糖酵解对照关键酶;糖异生的前体;生糖氨基酸;丙酮酸羧化支路;Cori循环;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六、糖原合成知识点:糖原合成酶、UDPG、分枝酶七、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光合磷酸化,Calvin(卡尔文)循环八、代谢调节发酵知识点:代谢调节发酵的思路;甘油发酵原理;柠檬酸发酵原理五、糖类的消化知识点:糖原的降解、淀粉的降解、了解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路选择题:1.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A、R酶B、D酶C、Q酶D、α-1,6糖苷酶2.支链淀粉降解分支点由下列那个酶催化?A、α和β-淀粉酶B、Q酶C、淀粉磷酸化酶D、R-酶3.高等植物体内蔗糖水解由下列那种酶催化?A、转化酶B、磷酸蔗糖合成酶C、ADPG焦磷酸化酶D、蔗糖磷酸化酶4. α-淀粉酶的特征是:A、耐70℃左右的高温B、不耐70℃左右的高温C、在pH7.0时失活D、在pH3.3时活性高5.支链淀粉中的α-1,6支点数等于:A、非还原端总数B、非还原端总数减1C、还原端总数D、还原端总数减1填空题:1.α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彻底水解。

2.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降解的最初产物是。

3.淀粉的磷酸解通过降解α-1,4糖苷键,通过酶降解α-1,6糖苷键。

4、糖原的降解主要是糖原非还原性末端进行磷酸解,反应由糖原磷酸化酶和脱支酶共同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

问答题:简述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生物化学糖类代谢糖异生及糖原合成

生物化学糖类代谢糖异生及糖原合成

2020/5/7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2磷酸烯醇丙酮酸
丙酮酸 激酶
PEP羧激酶 2草酰乙酸
2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3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一
P
+ H2O
葡萄糖-6-磷 酸酶
6-磷酸葡萄糖
2020/5/7
H
+Pi
葡萄糖
4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二
H2CO P O H2CO P
H HO
+ H2O
H
OH
OH H 1,6-二磷酸果糖
果糖二磷酸 酶-1
H2CO P
O H2COH
H HO + Pi
H
OH
OH H 6-磷酸果糖
2020/5/7
5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三
丙酮酸
2020/5/7
CO2
ATP+H2O
ADP+Pi
丙酮酸羧化酶
PEP羧激酶
P
磷酸烯醇丙酮酸
CO2
(PEP)
草酰乙酸 GTP GDP
6
① 丙酮酸羧化酶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22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
OH
O P O CH2
OH
O
HO CH2 O OH
OH OH
O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OH
OP O
OH
OH HO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6-磷酸葡萄糖
2020/5/7
作用生成自由葡萄糖后转运至肌肉组织加以
利用,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乳酸循环(Cori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单元测试与答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单元测试与答案

一、单选题1、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A.信息传递作用B.氧化供能C.免疫作用D.细胞膜组分正确答案:B2、下列参与糖代谢的酶中,哪种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A.糖原磷酸化酶B.磷酸甘油酸激酶C.己糖激酶D.柠檬酸合酶正确答案:B解析: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是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糖原分解过程中关键酶的是糖原磷酸化酶,糖异生过程中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和葡糖-6-磷酸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3、肝细胞内可以被丙氨酸抑制的是()。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B.葡糖激酶C.磷酸果糖激酶-1D.丙酮酸激酶正确答案:D解析:在肝内丙氨酸对丙酮酸激酶有别构抑制作用。

4、糖异生过程的关键酶是()。

A.磷酸果糖激酶-1B.葡糖激酶C.丙酮酸羧化酶D.柠檬酸合酶正确答案:C5、在何种情况下脑组织主要利用酮体氧化供能。

()A.空腹B.长期饥饿C.饱食D.剧烈运动正确答案:B6、高胆固醇饮食可使()。

A.肝细胞内HMG-CoA合成酶活性降低B.肝细胞内HMG-CoA还原酶合成减少C.肝细胞内硫解酶活性降低D.小肠黏膜内HMG-CoA合成酶活性降低正确答案:B解析: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而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酸膳食后,胆固醇合成增加;胆固醇合成增加及摄入过多胆固醇会抑制HMG-CoA还原酶基因转录,酶蛋白合成减少,活性降低。

7、下列脂蛋白形成障碍与脂肪肝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IDLB.LDLC.VLDLD.CM正确答案:C解析:①CM的功能是运输从食物中消化吸收的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②VL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③LDL是由VLDL转变而来,它是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④HDL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液循环转运到肝,并转化为胆汁酸排出体外。

肝细胞不能形成VLDL时,其合成的甘油三酯聚集在干细胞质中,形成脂肪肝。

医学课件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及糖原合成

医学课件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及糖原合成

葡萄糖 + ATP
6-磷酸葡萄糖+ADP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
OH
O P O CH2
OH
O
HO CH2 O OH
OH OH
O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OH
OP O
OH
OH HO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四)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最重要的调节因素是:NADP+的水平
餐后的兔肝胞浆中, NADP+/NADPH的比值为0.014 某些条件下, NADP+/NADPH的 比值为700
糖的合成
一、单糖的合成 (一)糖异生概念: 主要指由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或糖原的过程
(二)过程
糖异生主 要途径和 关键反应
CHO C OH C OH
CH2OPO3H2
3-磷酸甘油醛
CO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HO C
H
H C OH
ribulose 5-phosphate CH2OPO3H2
4-磷酸赤藓糖
erythrose 4-phosphate
H C OH
CH2OPO3H2
6-磷酸果糖
Fructose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
以6-葡萄糖开始,在6-磷酸葡 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 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 间代谢物的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 径。
磷酸戊糖途径 (phosphopentose pathway) 又称磷酸已糖旁路 (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HMS) 或Warburg-Dikens途径。

糖异生以及糖原合成

糖异生以及糖原合成
抑制剂:ATP NADH 丙氨酸
七、乙醛酸循环
1、乙醛酸循环的生化历程 2、乙醛酸循环总反应式及其糖异生的关系 3、乙醛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植物种子萌发的脂肪转化为糖
NADH NNAADD+
O CH3-C~SCoA
CoASH
草草酰酰乙乙酸酸
柠檬酸合成酶
苹果酸 脱氢酶
乙醛酸循环 反应历程
顺乌头 酸酶
CoASH
-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苹果酸 谷氨酸
C1
草酰乙酸
丙酮酸
3-P-甘油 乳酸
甘油
乙酰CoA
(胞液) (线粒体)
TCA循环
葡萄糖代谢和 糖异生的关系
天冬氨酸
(PEP) 丙氨酸
(胞液) (线粒体)
(转氨基作用) 谷氨酸
糖异生的调节:
1. 6-P-G与1.6-FBP: 促进异生,抑制酵解:
高浓度的6-P-G 、ATP 和柠檬酸, 促进酵解,抑制异生:
丙酮酸 ①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天冬氨酸
PEP
糖酵解和葡萄糖异 生的关系
葡萄糖 G-6-P
F-6-P F-1.6-P
3-P-甘油醛
A A G-6-P磷酸酯酶
B F-1.6-P磷酸酯酶
C1 丙酮酸羧化酶
B
C2 PEP羧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天冬氨酸
C2 PEP
草酰乙酸
丙酮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苹果酸 丙氨酸
104
ATP ADP
5、磷酸化酶 b
5
106
(无活性)
磷酸化酶 a(活性) 6
108
6、糖原
1-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效率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枝酶催化合成具有1,6-糖苷键的有
分枝的糖原。 • 分枝酶从至少有11个残基的糖链非还原 性末端将7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较内部的 位置上去,形成具有1,6-糖苷键的分 枝链,新形成的分枝必须与原有的糖链 有4个糖残基的距离。
Glycogenin initiates glycogen synthesis and stays inside the glycogen particle
• 淀粉合成中的前体是ADP葡萄糖(但是在最初

• •

阶段依然是UDP葡萄糖)。 淀粉合成酶也是将糖残基转移到淀粉链的非还 原性末端上。 支链淀粉的分枝机制同糖原的是一样的。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催化ADP葡萄糖的形成, 但是这个酶的速度是有限制的。 在细菌中,使用ADP葡萄糖来合成细菌糖原。
在植物的细胞液中,蔗糖是通过UDP 葡萄糖与6-磷酸果糖合成而来的
• 随后。生成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 该酶并不存在于肌肉细胞或脑细胞中,
因而这两个组织也不具备糖异生的功能。
• 6-磷酸葡萄糖的另一代谢途径是在肝脏
和肌肉中以糖原的形式存储起来。
糖异生所消耗的能量比糖酵解 产生的能量要多
• 从两分子的丙酮酸形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共消耗
6个高等磷酸键。从丙酮酸到草酰乙酸消耗一 个ATP,从草酰乙酸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消耗 一个GTP,从3-磷酸甘油酸到1,3-二磷酸 甘油酸消耗一个ATP。尽管整个反应消耗能量, 但是可以使反应容易进行。 • 而通过糖酵解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 子的丙酮酸,则产生2分子的ATP。
• 糖异生是将三碳原子的化合物(主要是丙酮

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 糖异生与糖酵解的途径基本相似,但是绕过 了糖酵解中的三个不可逆反应(通过其它的 酶)。 糖异生所消耗的能量要比糖酵解所释放的能 量要多。 哺乳动物(大多数的脊椎动物)中,大多数 氨基酸可以产生糖异生的前体,但是一般不 这样认为脂肪酸。 糖异生与糖酵解受某些共同物质的相反调节。
• 6-磷酸蔗糖合成酶催化6-磷酸蔗糖的
合成。 • 6-磷酸蔗糖磷酸化酶催化磷酸根的从蔗 糖上移去。 • 蔗糖是没有半缩醛羟基的(因而不具备 还原性),合成的蔗糖再重新被转运到 其它的部位去。
Sucrose is synthesized from UDP-Glc and Fru 6-P
Summary
糖异生途径的前体
• 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都可以变成葡
萄糖。但是丙酮酸脱氢酶是不可逆的— —乙酰辅酶A不能作为糖异生的前体。 • 大多数氨基酸都是生糖氨基酸。 • 一般认为在哺乳动物体内,脂肪酸不是 糖异生的前体。
糖异生和酵解的代谢协调控制
• 糖酵解和糖异生的控制点是6-磷酸果糖与1,6-
二磷酸果糖的转化。糖异生的关键调控酶是1,6- 二磷酸酶,而酵解的关键调控酶是1,6-二磷酸果 糖激酶。ATP刺激后者抑制前者,柠檬酸的作用正 相反。2,6-二磷酸果糖是强效应物,当葡萄糖丰 富时,激素调节2,6-二磷酸果糖增加,从而刺激 磷酸果糖激酶和强烈抑制果糖二磷酸酶的活性,从 而加速酵解,减弱糖的异生。饥饿时,1,6-二磷 酸果糖和2,6-二磷酸果糖减少,从而降低酵解速 度,增加糖异生速度,使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因此, 2,6-二磷酸果糖对决定葡萄糖分解或合成起着重 要的作用。
草酰乙酸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转化是一 个不可逆反应,该酶只有在ATP浓度较 高时才起作用: 草酰乙酸+G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2+GDP
上述四步反应将丙酮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并绕过了糖酵解途径中由丙酮 酸激酶所催化的不可逆反应(第10步)。
1,6-二磷酸果糖向6-磷酸果 糖的转化是第二个迂回过程
糖原合成
• 体内合成糖原时,己糖首先转化为核苷糖。 • 一度认为,糖原的合成只是糖原磷酸化分解的简
单的逆反应。 • 1949年Leloir 指出糖原合成不是降解的途径逆转, 随即他又在1959年发现糖原合成中糖基的供体不 是G-1-P而是UDP。 • 在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或者聚合效应中,己糖通常 是首先形成核苷糖的形式。 • 核苷己糖一般是通过1-磷酸己糖与NTP缩合形 成的。
• 丙酮酸通过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作用
而转化为乙酰辅酶A。 • 通过8步的三羧酸循环反应,乙酰辅酶A 被转化为两个CO2,同时产生3个NADH、 一个FADH2, 以及一个ATP(通过底物水 平磷酸化)。 •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可以用来合成多种 生物分子,比如:脂肪酸、类固醇、氨 基酸、嘧啶、葡萄糖等。 • 丙酮酸可经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产生草 酰乙酸。
• 糖酵解有三个调速步骤,分别是由己糖
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所催 化。 • 三羧酸循环中则有四个主要的调节酶, 分别是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a-酮戊二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 通过乙醛酸循环,在植物发芽的种子、一 些无脊椎动物以及一些细菌当中,脂肪 酸的碳原子可以完全转化为葡萄糖。乙 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的两个脱 羧步骤,将两个乙酰辅酶A转化为了一个 琥珀酸。
激素协调糖原分解与合成代谢
• 激素是通过调节糖原磷酸化酶及糖原合
成酶活性与非活性的比例来起作用的。 • 胰岛素使糖原合成增加。 • 肾上腺素、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则刺激肝和肌糖原分解,方式是通过升 高糖原磷酸化酶a/磷酸化酶b的比值及降 低糖原合成酶a/糖原合成酶b的比值来完 成的。
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的方式 与动物合成糖原的方式相似
也即:草酰乙酸首先在线粒体中被转化为 苹果酸,然后后续的反应是在细胞液中 进行的:苹果酸再被转化为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 作用重新被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苹果酸+NAD+ 草酰乙酸+NADH+H+ 并不存在直接的方法。 苹果酸借助于二羧酸载体被转运到细胞液 中。此载体只对苹果酸、琥珀酸和延胡 索酸有特异性。



• 在生物合成中,一般所使用的都是核苷糖:
糖原合成中是UDP葡萄糖,而淀粉合成中则 使用的是ADP葡萄糖。 • 糖原的合成并不是其分解代谢的逆发应。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受到激素的调节。 • 柠檬酸循环中还需注意:原手征性、柠檬酸 循环的两性

糖原代谢的调节
• 糖原分解及合成的主要酶是磷酸化酶及
糖原合成酶,它们的活性是受磷酸化或 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及变构效应的 调节。两种酶磷酸化及去磷酸化的方式 相似,但其效果相反。。 • 促使它们磷酸化的酶是磷酸化酶激酶, 而使它们水解去磷酸化的酶是蛋白磷酸 酶。
Glycogen synthase and phosphorylase are reciprocally regulated by hormones via phosphorylationdephosphorylation
A sugar nucleotide is formed through a condensation reaction between a NTP and a sugar phosphate.
合成糖原的糖基是UDP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磷酸化或糖异生)首先转化
为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1- 磷酸葡萄糖再与UTP缩合而成UDP葡萄糖,该 反应是由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所催化的。 • UDP葡萄糖中的糖残基在糖原合成酶的催化下 加在糖原引物的非还原性末端的葡萄糖残基的 第四碳的羟基上,形成a-1,4 糖苷键
1、糖异生:碳水化合物通过糖 异生途径经由简单的前体合成
1、一些三碳原子的化合物,譬如:乳酸、 甘油酸、甘油、3-磷酸甘油酸,作为糖 类(葡萄糖)合成的前体——糖异生。 2、在不同的生物有机体内糖异生的途径在 本质上是相同的。 3、糖异生的中心环节就是从丙酮酸向葡萄 糖的转化。
2、糖异生在对糖酵解的反向途 径中有7个反应是相同的,3个 反应是不同的
该反应被果糖-1,6-二磷酸酶所催化
AMP和柠檬酸分别对该酶和磷酸果糖激酶 的作用。(3-磷酸甘油酸)
最后一个步骤是从6-磷酸葡萄 糖向葡萄糖的转化
• 在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作用下,6-磷
酸果糖被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 (仅存在于肝脏)和己糖激酶能催化葡萄糖生 成6-磷酸葡萄糖,但是不能催化此反应的逆 反应。 • 然而在肝脏、肾脏的光面内质网上存在着一种 特殊的酶——葡萄糖-6-磷酸酶,该酶可以 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酶体系,在这些多酶体系中,底物从一 种酶流向另一种酶。 • 在糖原磷酸化酶的催化下,糖原发生磷 酸解作用,糖单位以1-磷酸葡萄糖的形 式从糖原上解离下来。 • 其它的单糖也是通过转化为糖酵解中的 中间体而进入更进一步的氧化分解。 • 通过磷酸己糖支路,6-磷酸葡萄糖可以 形成5-磷酸核糖及NADPH。
• 丙酮酸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转化在糖异生中
是由丙酮酸羧化酶调节,在酵解中是被丙酮酸 激酶调节。乙酰辅酶A刺激丙酮酸羧化酶活性, 却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因此,只要线粒 体中乙酰辅酶A超过细胞燃料要求时,可促进 葡萄糖的合成。丙酮酸是糖异生的前体,但是 对丙酮酸激酶有抑制作用,是此酶的负效应物。 • ATP抑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NADH 也有类似作用。而GTP却促进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羧化激酶,促进糖异生。ADP刺激酵解作用, 抑制丙酮酸羧化酶。 • 当细胞中含有大量燃料分子及丰富ATP时,糖 异生途径的酶激活,酵解途径的酶受抑制。
• 在绝大部分有机体内,D-葡萄糖是 • 葡萄糖首先是通过10步反应的糖酵解转 化为两个三碳原子的丙酮酸,在糖酵解 中,没有直接消耗O2,并因底物水平的 磷酸化而净产生了两个分子的ATP。 • 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发酵氧化葡萄糖只能 放出很少的能量。
• 参与糖酵解作用的酶可能会组成多种多
在糖酵解中有三步不可逆反应,他们是通 过所谓的附加反应(bypass)获得通过的。 糖酵解途径中的三个不可逆反应分别是由 己糖激酶(肝脏中为葡萄糖激酶)、磷 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 所以,丙酮酸被转化为葡萄糖时,将有三 个非糖酵解步骤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