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厂废气有效治理法
电镀废气的处理

④
⑤
⑥
具体工艺方面,如去除钢铁件上的氧化皮,可 采用喷丸工艺取代部分化学酸洗或采用无酸酸洗工 艺,这样在源头上就大大减少了酸性废气的产生。 铜件用混合酸清洗或用硝酸退镀时,可加入少 量的尿素来抑制和削减氮氧化物的产生,对铝件常 用的三酸(磷、硫、硝酸)化学抛光可改为不含硝 酸的新配方,即AP-1铝件无黄烟抛光工艺,则可根 除氮氧化物的产生。 在镀铝槽中加入少量的F-53(全氟烷基醚磺酸 盐),就可抑制铬酸雾的产生,如果镀铬槽中还有 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空心塑料球漂浮在液面上,则抑 雾效果会更好。 总之,减少电镀废气的方法很多,如高温改中 温,中温改常温和用表面活性剂除油以及加强管理, 防止废气泡、冒、漏,都可减少废气的产生。
⑥槽边废气 通过槽边排风系统和根据镀液的酸碱度分 别进入到“酸雾净化塔”或“碱雾净化塔”中 进行处理。 ⑦退镀废气 电镀过程中的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次品、废 品产生,将镀件上不合格的镀层退掉是必然的。 而许多企业又多以酸退为主,故治理方法与酸 性废气治理相同。
电镀工业中 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技术
1、电镀工业氮氧化物污染的特点 氮氧化物的产生往往是断断续续的而不是连续 的。 浓度很不均衡,有时很高,有时却很低。 尽管产生氮氧化物溶液温度有时超过常温,但 经抽风口再进入风道的氮氧化物基本上是室温。 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中往往含有水分而不是干燥 气体。为保证操作场地的安全,对氮氧化物的 排风设施要求提供较大风量。
吸收还原法 常用亚硫酸盐、硫化物、尿素等还原剂的 水溶液为吸收剂,将氮氧化物吸收并还原成氮 气。 该法吸收效率高,但成本也较高,货源少, 使用受一定限制,反应产物影响吸收液直接排 放。
碱性溶液吸收 本法在实际中广为使用,以NaOH、 NaCO3、Ca(OH)2、NH4OH等作为吸收液使 用较多,特别是NaOH因其活性值较高更为常 用。 NaOH吸收液的浓度,一般控制在 4%~6%比较好,浓度高虽有利于吸收,但溶 液易结晶,给使用带来困难。
电镀厂废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镀厂废气管理,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电镀生产车间、辅助车间以及相关设施产生的废气排放。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废气排放达标。
第四条本厂应建立健全废气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五条成立电镀厂废气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废气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设立废气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和修订废气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二)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三)监督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四)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和记录;(五)处理废气排放事故。
第七条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废气管理工作:(一)生产部门: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减少废气产生;(二)设备管理部门:确保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三)环保部门:负责废气排放监测和监督;(四)安全部门:负责废气排放事故的应急救援。
第三章废气排放标准与监测第八条本厂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具体标准如下:(一)电镀厂废气排放标准(GB 22175-2008);(二)地方环保部门规定的其他排放标准。
第九条废气排放监测:(一)废气排放监测应定期进行,每月至少一次;(二)监测项目包括:废气浓度、废气流量、废气温度等;(三)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四)监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妥善保存。
第四章废气处理设施第十条本厂应配备废气处理设施,包括:(一)预处理设施:如除油、除锈、脱脂等;(二)吸附、催化、生物处理等主要处理设施;(三)排放设施:如排气筒、烟囱等。
第十一条废气处理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五章废气排放事故处理第十二条发生废气排放事故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开展救援;(二)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三)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四)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

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1. 引言电镀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制定有效的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电镀行业污染特点在电镀过程中,主要产生的污染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这些污染物的特点如下:2.1 废水电镀行业的废水主要来自冲洗和清洗工序,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酸碱度高、COD(化学需氧量)高等有害物质。
废水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2.2 废气电镀行业的废气主要来自镀液的挥发和热处理过程,其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酸性物质等。
废气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2.3 固体废弃物电镀行业还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滤渣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3. 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为了解决电镀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必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治方案。
下面提出的方案可作为电镀行业污染整治的参考:3.1 技术升级电镀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采用新型的镀液,降低重金属含量和酸性物质含量,以最大程度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同时,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装置和废水处理设备,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3.2 循环利用在电镀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可以积极推行废水和废气的循环利用。
废水可以通过处理后再利用于清洗和冲洗工序,废气可以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利用或热回收。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3 加强监管加强电镀行业的监管是实施整治方案的重要措施。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电镀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对电镀行业的监督检查,确保电镀企业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和排放。
对违法违规企业要依法惩处,防止其对环境的继续污染。
3.4 提升人员意识提升电镀行业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注重环境保护要求的宣传和推广,使员工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

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电镀行业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上,以提升其耐腐蚀性、美观度、硬度等性能。
然而,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排放物质,却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减少电镀行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必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污染整治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电镀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a) 治理污染要贯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实现污染的最小化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b) 采取科学、合理、经济的技术手段,提高电镀行业的环保水平,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
c)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电镀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三、整治措施1. 技术改造:a) 引进先进的电镀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电镀质量,降低废弃率,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b) 推广采用水循环系统、气体处理设备和固废处理设施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排放物的净化处理。
2. 废水治理:a) 采用预处理、中水回用和尾水处理等措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预处理包括溶解气浮、沉淀、过滤等工艺,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b) 中水回用可通过采用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手段,将经过处理的水再次用于电镀生产过程,减少对新鲜水源的需求;c) 尾水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技术,将电镀过程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尾水进行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再排放或回用。
3. 废气治理:a) 建设和使用通风装置,保证车间内气体流通和废气的排放;b) 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如吸附装置、净化器等,对含有有机物、氰化物、酸性物质等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4. 固体废物处理:a) 开展废镀层和废渣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填埋量;b) 配备合适的储存和运输设施,将无法回收的废弃物按照环保要求进行集中处理,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风险。
热电镀厂废气治理方案

热电镀厂废气治理方案
热电镀厂废气治理方案
热电镀厂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光洁度和耐腐蚀能力。
然而,在热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气,对环境和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热电镀厂废气治理方案十分重要。
首先,可以从源头控制废气的产生。
采用先进的热电镀设备和工艺技术,通过优化镀液的组成和运行参数,减少废气的产生。
例如,在镀液的配方中选择低挥发性有机物,减少有机物挥发引起的废气排放。
另外,控制镀液的温度和流速,避免过高的温度和快速的流速产生的废气量增加。
其次,可以采用有效的废气收集和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
例如,可以设置废气收集罩和通风系统,将有害废气从源头收集到废气处理设备。
常见的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吸附装置、净化塔和焚烧炉等。
通过适当选择和组合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
同时,还应加强废气监测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废气监测系统,定期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和测量,及时发现和掌握废气排放情况。
制定相应的废气管理措施,对不达标的排放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
此外,对于热电镀厂废气治理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对废气治理方
案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和掌握废气治理技术,减少废气排放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对热电镀厂废气进行有效的治理是保护环境和员工健康的必要措施。
通过源头控制、废气收集和处理设备、废气监测和管理以及员工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提高生产工艺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电镀硫酸雾废气处理方法

电镀硫酸雾废气处理方法
《电镀硫酸雾废气处理方法》
电镀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制造业,但其产生的废气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
硫酸雾是电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气,含有大量的硫酸和硫酸蒸汽,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寻找高效的电镀硫酸雾废气处理方法成为迫切的需求。
目前,有多种电镀硫酸雾废气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其中,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
首先,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电镀硫酸雾废气处理方法。
该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将硫酸雾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盐类,如硫酸钙或硫酸铵。
这些盐类可以通过沉积或溶解在水中而达到目的。
此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但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液,需要进一步处理。
其次,物理法也是处理电镀硫酸雾废气的一种常见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物理原理,如重力沉降、冷凝和过滤等,将硫酸雾从废气中去除。
这些处理设备包括沉降器、冷凝器和过滤器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但对硫酸雾粒径和浓度的要求较高,处理效率有限。
此外,生物法是一种新兴的电镀硫酸雾废气处理方法。
该方法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如吸附、氧化和还原等,将硫酸雾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废气处理能力大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然而,该方法对微生物耐受性和适应性的要求较高,操作较为复杂,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改进。
综上所述,针对电镀行业产生的硫酸雾废气,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限制。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开发更高效、低成本的废气处理技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电镀废气处理工艺

电镀废气处理工艺电镀车间在电镀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必须有效地加以处理。
才能更好地维护大气环境,具体处理工艺流程如下:一、酸性气体?三级碱液喷淋硫酸雾气:可用浓度为10%的苏打(NaCO)的碱性溶液(NaOH),23(pH值必须大于10)进行中和处理。
盐酸雾气:可用2%-5%的NaOH低浓度溶液进行中和处理。
氢氟酸:可用5%苏打(NaCO)的碱性溶液(NaOH)进行中和23处理。
二、铬雾?收集回收?二级喷淋处理?水气分离?排放。
采用5%-10%的焦亚硫酸钠作为喷淋液,如喷淋液出现淡黄色必须更换喷淋液或加料。
喷淋液淡绿色为正常。
三、氮氧化物?三级还原吸附?活性炭吸附?排放。
采用还原性碱液吸附法,将NOx还原为N,同时将挥发的硝酸中2和。
1、8%的氢氧化钠与10%的硫化钠混合水溶液作为吸收液,或者用氢氧化钠溶液多级喷淋后再加一级硫化钠水溶液喷淋吸收,其吸收率达到90%以上。
警告~使用硫化钠必须注意,不得与硝酸溶液接触,避免中毒。
2、弱酸性尿素10%处理,吸收率可达90%以上,无二次污染,但成本高。
四、氰化氢?三级喷淋分解处理?排放。
1、氰化氢废气可以用1.5%NaOH+1.5%NaClO喷淋吸收。
次氯酸钠水溶液应用氢氧化钠将吸收液调pH值保持碱性状态,(PH值在10以上)用一般喷淋塔吸收,净化效率可达到90%以上。
或可用2%-5%的次氯酸酸钠(重量)溶液作吸收液。
2、硫酸亚铁溶液作吸收液时,0.1-0.7%硫酸亚铁(重量)水溶液送入喷淋塔吸收3-4s,净化效率可以达到98%。
最后要注意:上述所有喷淋塔下来准备不再循环使用的淋喷废水必须按质分类,进入相应的电镀废水中,加以处理后达标排放。
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的若干措施

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的若干措施1.开展非法经营打击。
保持对非法经营的高压态势,形成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格局,加强查处力度。
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对无证无照从事生产经营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给予查封、扣押涉嫌设备及原材料等处置。
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提升信访举报处理的办理质效。
2.强化合规性整治。
落实企业污染整治提升主体责任,全面排查企业经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严格按照安全、环保、质量、能源等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政策实施整治,对存在违法违规等的企业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退出。
重点围绕批建是否相符,产能是否超标,排污许可、安全生产等手续是否齐备、措施是否到位进行整治。
3.明确功能分区。
按照“生产设备现代化、环保设施规范化、生产管理常态化”的标准,推进电镀企业功能区合理布置改造。
干区划分待镀区、成品区、挂具摆放区等功能分区,要求有明显黄色标线。
湿区面积不得超过车间总面积60%。
湿区设置托盘并敷设网格板或者生产线周边设置镀液收集沟并定期冲洗,防止积液、积垢,严禁废水落地。
车间地面及墙壁裙脚严格落实防腐防渗。
合理布设电镀车间及生产线数量,严控生产线密度。
严格落实车间面积≥500m2建一条生产线的标准,且镀槽投影面积不超过车间总面积30%;电镀线投影面积不超过车间总面积50%;每个车间至少设置1条独立通道并保持畅通。
严禁擅自变更车间布局、分段间隔、随意出租等行为。
4.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艺。
大力推广无氰、无磷、低毒、低能耗的清洁工艺,鼓励企业采用三价铬和无铬钝化。
严格落实氰化物镀锌、六价铬钝化、电镀锡铅合金等高污染工艺环评审批要求。
强化镀槽总容积和镀种调整情况排查,发生重大变动的全部重新报批,引导企业开展老旧装备更新改造。
鼓励企业在电镀生产线安装可显示即时流量及累积流量的用水计量装置。
5.规范废水分质处理。
严格落实雨污分流,完善废水收集处理系统。
严格实施废水分类收集,所有企业落实前处理废水、高浓度槽(缸)液、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铜废水、含磷废水、综合废水等8股废水“各行其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厂废气有效治理法,看完瞬间秒懂!
电镀厂在生产的过程中,及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废气污染物——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若是这些废气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话,就会对大气甚至是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下面浙江废气处理设备厂家来为大家讲解一下电镀厂除废气的有效治理方法。
根据在《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规定,对电镀钩工艺及设施必须安装局部气体收集系统,并进行集中净化治理,才能统一由排气筒排放到大气中。
由此可以将电镀废气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治理,分别为源头减少电镀废气、安装排风系统、安装电镀废气净化设备。
1、源头减少电镀废气
通过改变电镀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或采用无毒材料,使电镀生产过程中,达到有毒有害废气零排放的目的。
在电镀过程中,对镀件清洗时,采用碱洗除油、酸洗除锈,要在清洗溶液中分别添加酸雾、碱雾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酸雾、碱雾的排放。
对铬雾的抑制,可以采用低温设备或低温工艺流程,同时在镀络溶液中加入少售的全氟烷基醚磺酸盐,并注意全氟院醚磺酸盐配置方法和配比,可以有效抑制铬雾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在镀铭槽表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聚氯乙烯材质的空心小球,也能有效抑制铬雾释放。
对氮氧化物的抑制,抑制电镀工艺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采用不加硝酸的电镀工艺流程,如铝件电镀时,采用硫酸和磷酸,再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即可对铝件进行抛光。
另一方面,利用化学氧化法和化学还原法,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或者将氮氧化物气体还原成无毒的惰性气体。
2、安装排风系统及净化系统
考虑电镀废气的治理,可以通过安装排风系统,将被污染的废气输送到气体净化系统,以达到将有毒有害气体去除的目的。
由此可见,安装排风系统和净化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根据电镀废气排放特点、工厂车间生产条件限制以及有害废气排放方式,采用不同的排风系统。
如在车间中,一般是因为嗷源不固定,排放点多等因素,采
用局部排风方式。
将这些局部排风方式的气体进行监测,如果达到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如果高于排放标准,则需要将废气通入净化系统,在有害废弃排放的点,直接将废气收集,经过通风系统排放到室外。
为了保证车间空气压力平衡,还需要进行机械通风,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酸性废气的净化,主要是将酸性废气用三级碱液喷淋,再由烟囱排放。
用该方法吸收酸性废气时,在真空抽气栗上安装密闭罩,将车间内气体排放,进入装有填料的喷淋塔。
该工艺去除酸性废气的效率可达90%以上。
3.点收集与面收集相结合
可以将车间内的点收集改为点收集与面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即对重点污染物排放处设置存污染废气收集装置(萧阳环保),对整个车间还设置面收集,保证车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没有超过限值。
4.源头控制
优化电镀设计工艺流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加紧对电镀污染物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废气治理技术难题解决方案。
5.制备吸收液
可以综合酸碱性废气、铬雾、氰化物、氮氧化物等喷淋液的特点,制备出一种能同时吸收所有废气的吸收液,或研究一套综合吸收的工艺流程,保证电镀生产中所有废气都被吸收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