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范文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范文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一、地方病的概述(一)我国地方病流行和防治现状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定义:在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通称为地方病。

我国地方病流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地方病尤其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已成为一些地方致残、致贫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

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

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

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二)地方病的病因分类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原生环境的土壤、饮水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造成的人体摄入量与生理需要量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人群中的特异疾病,所以此类疾病又称为水土疾病。

(1)元素缺乏性:如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2)元素过剩性:(中毒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地方病防治防治方案

地方病防治防治方案

地方病防治防治方案1. 前言地方病是指由于特定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的一类慢性疾病。

常见的地方病包括石棉病、黑色金属尘肺病、毒物性职业性肺病等。

地方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发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地方病防治防治方案,旨在帮助相关机构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地方病的防治策略,减少地方病的发生。

2. 地方病的预防控制策略2.1 环境治理地方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进行环境治理是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空气质量控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是地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加强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空气的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清洁利用,减少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加强工业废气治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加强交通尾气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尾气的排放。

水质监测和净化地下水和饮用水的污染是地方病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应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排污管道的管理,防止废水进入地下水;•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的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加强自来水的净化处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

2.2 个人防护除了环境治理,个人防护也是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根据不同的地方病类型,应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具,有效减少病原体的接触。

具体措施包括:•在工作环境中,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口罩、手套等,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和接触;•在农田作业中,应佩戴防护服、手套等,减少农药对皮肤的伤害;•在饮用自来水时,可以使用家用净水设备,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饮食卫生的重视饮食卫生是预防地方病的关键。

应保证食物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因食物污染而引发地方病。

具体措施包括:•注重食物的清洁和煮熟程度,尽量避免生食;•合理选择食材,避免食用可能含有毒物质的食物;•注意餐具的清洁和消毒,减少食物污染的可能性。

地方病宣传防治知识

地方病宣传防治知识

地方病宣传防治知识地方病,是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的疾病,其发生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地方病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宣传和防治地方病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碘缺乏地区,如果人们长期摄入碘不足,就容易患上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脖子病”,严重的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为了预防碘缺乏病,我们可以通过食用加碘盐来补充碘。

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接下来,再说说地方性氟中毒。

这种病通常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或者食用高氟食物引起的。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会使牙齿变得发黄、发黑,甚至出现缺损;氟骨症则会导致骨骼疼痛、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在于改善水源,降低水中的氟含量。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缓解症状。

地方性砷中毒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地方病。

长期暴露在高砷环境中,或者饮用含砷量超标的水,都可能导致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的症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甚至可能引发皮肤癌等严重疾病。

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重点在于加强环境治理,改善饮用水质量,减少砷的摄入。

那么,如何有效地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呢?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平台,广泛传播地方病的危害、防治方法等信息。

可以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科普节目、公益广告,吸引大众的关注,提高大家对地方病的认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在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宣传教育。

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们普及地方病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从小树立预防地方病的意识。

常见地方病及其预防常识

常见地方病及其预防常识

-*第二章常有地方病及预防地方病 ,又叫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必定的自然环境有亲密关系的疾病。

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 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散布的不均一性 ,这类不均一性在必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某一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缺乏 , 使当地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群中发生独有的疾病。

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特别亲密 , 人类不可以离开其四周的环境而独立存在 ,一定同四周自然环境互相作用,成立一种动向均衡。

在地球演变过程中 ,因为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原由,使这一均衡遇到损坏 ,就会出现一些特异性的带有地区性质的疾病 ,既地方病。

地方病按病因可分为 :自然疫源性 (生物源性 ),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 ,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 ,包含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丛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麻风病、 SARS 等。

化学元生性(地球化学性 ),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 (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率失态 ,再经过食品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疾病 ,元素缺乏性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元素中毒性第一节病症分类地方病在必定地区内流行年月比较长远,并且有必定数目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

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

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人的生长和发育同必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由或人为的原由,地壳表面的元素散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样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互换出现不均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高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改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

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地方病之大骨节病和布鲁氏菌病7 种。

第二节自然疫源性及预防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含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丛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简报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简报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简报
地方病是在特定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由某些微生物、毒素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主要分布在全国贫困地区。

常见的地方病有热带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产生活。

为了加强地方病防治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我们编写了以下简报。

一、疾病概况。

1.热带病:包括脑炎、登革热、疟疾等,主要通过蚊虫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居住环境卫生保洁和个人使用蚊帐、灭蚊器等。

2.血吸虫病:病原体为血吸虫,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改进饮水方式、加强卫生治理和禁止污染水源。

3.结核病:病原体为结核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消除聚集性住所和加强个人卫生防护。

二、预防知识。

1.加强卫生环境治理,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避免疫病感染。

2.积极开展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意识。

3.注意日常饮食营养,科学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4.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处理不良的身体状况。

三、应对策略。

1.开展群众健康筛查,加强对地方病的监测和防控,落实和补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扩大药品保障范围。

2.加快农村卫生专业化建设,普及科学健康知识,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3.加强地方病治理技能培训,提高区域保健人员和医疗人员应对地方病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加强对地方病的防控宣传,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有助于保障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放心地生活和工作。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地方病,是指由特定地理环境和人群生活方式引发的一些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地区,由于地理区域特殊性,使得该地区的居民容易患上这些疾病。

地方病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常见的地方病主要包括热带病、亚热带病、寒带病和高原病等。

热带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例如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蚊子的繁殖和蔓延。

首先,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积水和杂草,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其次,要加强蚊虫灭控制,如使用蚊帐、蚊香等工具,使用驱蚊剂等。

此外,还要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蚊虫防控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

亚热带病是指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克山病和血吸虫病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与地区特有的生物和地理环境有关。

因此,防治的关键是加强环境治理和个人保护。

例如,对于血吸虫病,要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和治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对于流行性出血热,要加强对啮齿动物的控制和灭活。

同时,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等。

寒带病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地区,如冻疮、冻伤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低温环境和人体受冷暴露有关。

防治的关键是保持室内外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户外,人们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并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寒、防风、防湿的衣物和鞋子。

在室内,要确保供暖设施正常运行,并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同时,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冬季保健意识,远离寒冷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原病是指在高原地区常见的病,主要与高原环境和气候有关,如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肺水肿等。

防治的关键是适应高原环境和提高身体免疫力。

在前往高原地区前,人们应进行充分的体检,确保身体状况适合在高原环境下生活。

在高原地区,人们应逐渐适应高原环境,避免剧烈活动,保持适度休息和饮食,避免劳累和过度饮酒。

简单地方病介绍与防治

简单地方病介绍与防治

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内现状
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病流行。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 保健工作的不断加强,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较高的发病率。
国外现状
地方病不仅在国内流行,也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方病种类和流行程度各不相同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卫生保健政策,成功地控制了地方病的流行;而一些发展 中国家则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地方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较大挑战。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地方病的发病与地质、地貌、水质、气候、食物、居住条件 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例如,碘缺乏病是由于地区性碘 元素摄入不足导致的;血吸虫病则是由于接触含有血吸虫尾 蚴的疫水而感染。
危险因素
生活在地方病流行区的人群,特别是那些缺乏有效预防措施 和卫生保健知识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地方病的侵袭。此外,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条件也可能增加地方病的发 病风险。
水源中碘含量较低。
氟中毒
病因
氟中毒是由于长期摄入过量氟化 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氟化物主要来源于高氟水源、
高氟煤炭、高氟土壤等。
症状
氟中毒的症状包括氟斑牙、氟骨症 、关节僵硬、疼痛等。长期严重氟 中毒还可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
分布
氟中毒主要分布在高氟地区,如某 些山区、煤矿区等。
砷中毒
社会参与更加广泛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未来将有更多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 到地方病防治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 参与的良好氛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我国将加强与 其他国家在地方病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THANKS

地方病防治知识

地方病防治知识

地方病防治知识地方性氟病是一种由于环境中氟含量过高,进入人体内的氟过多,蓄积而引起的全身慢性氟中毒。

氟中毒会导致骨骼和牙齿受损害,出现全身关节疼痛、麻木、抽搐、僵硬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廓变形,甚至不能正常行走。

此外,氟中毒还可能导致牙齿表面出现斑点、花纹、缺损等氟斑牙,影响身体其他器官和代谢活动,导致身体发育较差、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

氟中毒的来源包括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

在一些地方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敞灶燃烧含氟较高的煤烘炕食物和取暖、大量饮用高氟砖茶水等情况下,人们容易摄入过量的氟,导致氟中毒。

武冈市属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已有儿童发生氟斑牙。

目前,地方性氟中毒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增加对氟的排泄、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机体抵抗力等是预防氟中毒的关键。

目前,为了预防地方性氟中毒,不同的措施被采取。

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变烘炕和烤火的方法是主要的解决方案。

这包括不直接在煤火上烘炕和保存食物,改良炉灶,安装烟囱以将炉灶燃烧煤产生的烟尘排出室外。

在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换饮用低氟水是主要的解决方案。

这可以通过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江、河、湖、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来实现。

除氟剂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

防治饮茶型氟中毒的方法是供应低氟砖茶,同时提倡喝淡茶水、多喝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多食用汤菜,减少高氟砖茶水的摄量。

供给合理平衡的膳食,适当地补充钙、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对防治氟中毒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导致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损害。

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方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身体发育障碍等。

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

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
发生生物源性地方病的地区称为地方病疫 区,发生化学元素性地方病的地区称为地 方病病区,两者的基本特征相同。
(1)地方病病(疫)区内,该地方病发病 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 区,或在非地方病病(疫)区内无该病发 生。
(2)地方病病(疫)区的自然环境中存在 着引起该种地方病的自然因素。地方病的 发病与病区环境中某些元素的过剩、缺乏 或失调密切相关,或在该区存在着某种病 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昆虫媒介和动物宿 主的生长繁殖条件。
(3)健康人进入地方病病(疫)区,同样 有患该病的可能,属于危险人群。
(4)从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 (潜伏者除外)不会再患该种地方病,迁 出的患者其症状也不再加重,并可能逐渐 减轻甚至痊愈。
(5)地方病病(疫)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 也可罹患某种地方病。
(6)除某种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 的致病因子,地方病病(疫)区可转变为 健康化地区。
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同外地物资 交流少以及卫生保健条件不良的地区。如 流行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等地区的克山 病;流行于某些山区和半山区的大骨节病。
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 一类疾病。大多发生于广大农村和偏远山 区、牧区等,病区呈灶状分布。在我国各 地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严重危害人民 的身心超出或低于人体 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 病。如一个地区的碘元素分布异常,可引 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克汀病;氟元 素分布过多,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等。
生物性地方病是在某些特异的地区,由于 某些致病生物或某些疾病媒介生物孳生繁 殖而造成的。如苏联、美国等国家的一些 人烟稀少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存在着野鼠 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人进入疫区,就可能 患病。
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 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克汀病、 鼠疫、布鲁菌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7种。
1.地方病的分类
地方病按病因可分为自然疫源性和化学元素性两类:
(1)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的病因为微 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如鼠疫、 布鲁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 虫病、包虫病等。
(2)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又称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是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造成 地球上某一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 或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 体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元素缺乏性地方病, 如碘缺乏病和元素中毒性地方病,如地方性氟中 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地方性铜中 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