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镍硫化物矿床

合集下载

新疆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最终版

新疆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最终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新疆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
团队:南 望 山 下 的 少 年 成员:夏梦想、徐璐、刘培 华、祝岩松、李雨润
目录
一、概述:
矿区地理位置、储量规模、开采历史等
二、矿床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概况 2、矿区地质特征 3、矿化特征 4、矿床成因分析
一、概述
2.储量规模:
新疆哈密黄山一镜儿泉镁铁一超镁铁质岩带位于康古尔塔格与苦水两条 深大断裂之间,长约270Km宽20一35Km,面积5600KmZ(王玉往等,2004),库 母塔格沙垄,东至镜儿泉,分布有土墩、二红洼、香山、黄山、黄山东、黄山南、 红石岗、黑石梁、葫芦、串珠、马蹄等岩体。各岩体规模不等,地表出露面积 最大者近10KM,最小者仅数平方米。多数岩体在平面上成长条状、椭圆状,剖 面上成岩柱状、岩斗状。
二、矿床地质特征
1.4区域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为主,加里东期主要为酸性岩类, 华力西期主要为中酸性岩、基性-超基性岩;区域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以 中酸性岩为主,基性、超基性岩次之(孙涛,2011)。 ①酸性岩类 区域内花岗岩十分发育,主要岩性有花岗岩、黑云角闪花岗岩、黑云斜 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等,岩石普遍具糜棱岩化、混合岩化、硅化、 绢云母化、碳酸盐化。花岗岩时代以华力西中期为主,华力西早期和华 力西晚期次之,加里东晚期最少。 ②中性岩类 区域内中性岩较发育,主要岩性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岩体主要呈 岩株、岩墙、岩枝状产出,岩石普遍具绿泥石化等蚀变;以华力西中期 为主要侵入时期,加里东晚期次之。
二、矿床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概况
1.1大地构造背景:新疆黄山-镜儿泉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位于东天山海西造 山带东段,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大陆边缘交接地带。

吉林省红旗岭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意义

吉林省红旗岭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意义

吉林省红旗岭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意义摘要:吉林省红旗岭属于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并发育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本区共发现3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岩体, 其中1号岩体赋矿最多。

铜镍矿体呈似板状、上悬状、透镜状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内,矿床属岩浆就地熔离和重力分异成因。

关键词:成矿模式找矿意义铜镍硫化物矿床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属元素,在现代工业技术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而吉林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则位于红旗岭勘查区内,富含丰富的镍资源。

因此研究1号岩体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矿区地质背景红旗岭位于吉林省中部磐石地区,地理坐标N47°55′,E126°30′。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古生代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南接华北地台北缘,北部与佳木斯地台相接,属于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

1号岩体位于矿区第一岩带的中部,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

岩体产状走向北25~50°,倾向北东50~65°。

1号岩体在平面上呈纺锤状,长980m。

宽150~280m,最大控制深度560m,长宽深之比为4:1:2[2]。

岩体主要由含矿岩石类型主要有斜方辉石岩、角闪辉石岩、辉石角闪岩、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岩石的M/F值一般在2~5范围内,岩体具有多次脉动式侵位叠加的特点[3]。

矿体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漏斗状等产出。

2 岩石标本镜下特征及其成分特点2.1 围岩:二云母片岩岩石具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岩石以片状矿物为主,为鳞片状的黑云母和白云母,呈平行定向排列形成片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和中性酸斜长石组成。

黑云母,鳞片状,与白云母一同呈平行定向排列。

正交下干涉色可达III级绿,但基本被其本身的颜色假冒,平行消光,含量约28%。

白云母,鳞片状,与黑云母一同呈平行定向排列。

平行消光,含量约26%。

长英质矿物,主要为石英,含部分长石。

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成因

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成因

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成因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是中国北疆地区重要的矿床之一,产出的硫化物矿物主要有辉铜矿、黄铜矿、白铜矿等,氧化物矿物主要有金红石、透辉石、钛铁矿等。

该矿床的成因机制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矿床分布于东天山的透乐大凹陷和南北坑谷带中。

透乐大凹陷基境中,富含角岩体和富含铁那达慕(Nadamu)岩体是该矿床形成的基础。

角岩体是由埃达克质或拉斑岩浆侵入到沉积层中形成的,是该矿床中具有一定重要性的构造单元。

铁那达慕岩体是古元古代上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老的板块构造背景下,经历了多次岩浆迁移和变质改造。

在岩石组成中,主要富含Ti、V、Fe等元素,被视为钛铁氧化物类型矿床的主要母体岩石。

矿床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构造作用和热液作用两个阶段。

在构造作用阶段,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岩石发生断层、剪切和褶皱等变形,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克拉门托化作用。

在这个阶段,成矿元素被迁移到相应的热带区域,并逐步富集。

在热液作用阶段,由于岩石构造的改变而使成矿热液渗透到富含Ti、V、Fe的岩石中,与此类火山岩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了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

在这个过程中,热液成因对矿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的成因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在构造作用和热液作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形成。

这一矿床的存在不仅有助于加深岩石、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的认识,而且为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以下是有关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的数据分析。

1. 矿床分布:东天山透乐大凹陷和南北坑谷带中。

分析:矿床的分布与地质构造背景有关,透乐大凹陷和南北坑谷带在地质演化中经历了多次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2. 主要矿物:辉铜矿、黄铜矿、白铜矿、金红石、透辉石、钛铁矿等。

分析:不同矿物的存在表明该矿床的成矿元素和成因机制复杂多样,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为主的矿床(汤中立,1992;范育新等,1999)。

也有学者主张将与镁铁—超镁铁岩共生的矿床再细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在正常结晶过程中堆积成因的矿床(Bushveld)和从硅酸盐岩浆中融离出来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不混熔体形成的矿床(金川)(李文渊,2007)。

这里叙述的Cu-Ni-PGE硫化物矿床指后者,是岩浆融离矿床中的一种,与岩浆分结矿床相区别。

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金属镍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金属镍主要有两种工业矿床类型,一种是岩浆硫化物型,另一种是风化的红土型。

其中岩浆硫化物型矿床中镍金属资源占总资源量的40%(魏铁军等,2005),而又由于风化型红土镍矿开发利用较困难,因此目前岩浆硫化物型镍矿是镍金属资源的主要来源(申文环,2010)。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50%以上的镍和铂以及5.5%的铜来自该类型矿床(王瑞延等,2003)。

在我国,则有超过98%的铂族元素、86%的镍和7.5%的铜依赖该类矿床(梁有彬等,1998;Zhou et al,2002)。

1.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世界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主要形成于大陆地壳环境,除澳大利亚Rona、Acoje和中国扬子地块西北缘的煎茶岭外(汤中立等,2006),未见有洋壳环境重要矿床的报道。

1981年,Ross和Travis提出该类型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绿岩带、前寒武纪活动带、稳定地台和显生宙造山带4种成矿构造环境的认识,但实际上前三种都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稳定陆块的范畴,只是进一步细化了而已,因此概括起来就是陆块和造山带两种大的构造环境(李文渊,2007)。

2.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规模该类型矿床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北欧、中国、南非、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几个有限的国家,而西亚和南美没有具工业意义的矿床产出。

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

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

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如下:
1.矿体形态。

矿体产状因成矿方式不同而有差别,岩浆就地分异
形成的矿体主要产于岩盆等缓倾斜岩体的底部,矿体形态受岩
体底部形态和岩相带的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

由岩浆深部
熔离-贯入形成的矿体,产出特征与围岩构造条件关系密切,直
接贯入地层中者,受原生断裂构造控制,贯入未完全凝固的早
期侵入体中者,则受其软弱部位的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

2.矿石矿物。

矿石矿物为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和黄铜矿等。

3.分布地区。

一般产于与前寒武纪绿岩带及深断裂有关的基性-
超基性岩体中。

4.规模。

矿床规模以中型居多。

新疆哈密市大黄山铜镍矿床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铜镍成矿作用

新疆哈密市大黄山铜镍矿床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铜镍成矿作用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5月上106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新疆哈密市大黄山铜镍矿床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铜镍成矿作用韩 飞1,陈 飞1,李卫东2,谢登科2(1.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新疆 哈密 839000)摘 要:新疆哈密市大黄山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带中。

本文以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理论为指导,充分收集,消化以往成果资料及相关文献,厘清大黄山基性-超基性岩体规模、形态与产状,总结岩相学特征,初步认为大黄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与黄山东铜镍矿床岩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大黄山岩体具有亚碱性基性-超基性岩特征,其主体为钙碱性系列,其成岩过程受到同化混染作用,成岩后期受到强烈的热液蚀变作用,成矿经过后期热液活动叠加。

关键词:新疆;哈密市;大黄山铜镍矿床;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9-0106-3Lith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pper nickel mineralization of the basic ultrabasiccomplex of Great Huangshan copper nickel deposit, Hami, XinjiangHAN Fei 1, CHEN Fei 1, LI Wei-dong 2, XIE Deng-ke 2(1.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Urumqi 830001,China;2.The 6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Xinjiang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Hami 839000,China)Abstract: Great Huangshan Cu Ni deposit in Hami City, 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metallogenic belt of the East Tianshan Cu Ni sulfide deposit.. Guided by the research theory of Petrography and petrogeochemistry, this paper fully collects and digests the previous achievements, data and related literature, clarifies the scale, shape and occurrence of the basic ultrabasic rock mass in the Great Huangshan,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graphy, and preliminarily believes that the basic ultrabasic complex in Great Huangshan is highly similar to the rock mass of the East Mount Huangshan Copper Nickel Deposi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ock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ount Huangshan intru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subalkaline basic Ultramafic rock rock, and its main body is the calc alkaline series. Its diagenetic process is subject to assimilation and contamination, and its later diagenetic stage is subject to intens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he mineralization is superimposed by later hydrothermal activities.Keywords: Xinjiang; Hami; Great Huangshan copper nickel deposit; Petrography; Petrogeochemistry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韩飞,男,生于1988年,汉族,河南鹿邑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矿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摘要: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赋存镍、铜和铂族元素的主要矿床类型。

本文主要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及成矿地质背景方面对该类型矿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铜镍硫化物矿床国内外勘探成果及研究新进展,成矿机理,成矿作用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典型矿床研究建立矿床地质概念模型。

关键词: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地质概念模型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作为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赋存铜、镍及铂族元素的重要矿床类型,无论从工业意义上的矿产开发,还是从矿床理论上的成矿研究和找矿预测方面,它都一直受到国内外矿业界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加强对该类型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为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并有效地指导地质找矿,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经济意义。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己经开始走向了多学科的联合探索,并在逐步走向宏观扩大、微观细化的深入研究。

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很多,但现今影响较广的分类,其分类依据多为“构造岩石组合”,代表性的分类有AnthonyJ.Naldrett 的分类方法。

汤中立对我国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划分4 类,简单介绍如下:(1)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这类矿床一般发育在古大陆边缘,形成于古大陆裂解时期,我国的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

与小侵入体有关的成矿作用,即为小侵入体成矿,这是侵入岩体的主要成矿方式,如金川、赤柏松、铜硐子、小南山等。

(2)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是指地史时期与大规模大陆溢流玄武岩喷出相关的岩浆侵入成岩成矿,这种方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通常侵入到溢流玄武岩内或溢流玄武岩附近的围岩中,如白马寨、大坡岭等。

(3)造山带内小侵入体矿床这类矿床发育在造山带内,一般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驰张时期,我国的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华力西期。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姓名:王聚浩学号:20101002168班级:021102学院:资源学院指导老师:吕新彪目录一、区域地质背景 (3)1.1构造位置 (3)1.2 地层 (3)1.3岩浆岩(火成岩) (3)二、矿区地质 (3)2.1矿区地层 (3)2.2矿区构造特征 (4)2.3矿区岩体 (4)三、矿体地质特征 (5)3.1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分布 (5)3.2矿石特征 (7)3.3成矿期、成矿阶段 (8)四、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9)4.1 成矿物质来源 (9)4.2成矿物质运移通道及容矿空间 (9)4.3成矿介质及能量 (9)一、区域地质背景1.1构造位置大地构造上,该区域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上,安宁河深断裂带之东侧, 受安宁河深断裂的次级构造控制。

1.2 地层该区出露的地层较全,以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最发育,新生界分布少而零星。

总厚度为36010—47870米,出露地层约占全市面积的一半,其中以巨厚的中生界地层占主要地位。

元古界的为前震旦系变质岩,震旦系为砂页岩、白云岩沉积。

古生界为滨海—浅海相沉积,上二叠系的火山喷发岩——峨眉山玄武岩大片露出。

中生界的沉积岩主要是三叠系砂、砾岩夹煤和侏罗系的砂岩夹泥岩等陆相沉积地层,分布范围相当广,其中上三叠系是主要产煤地层。

新生界的沉积以第三系昔格达组粉砂质泥页岩为主,第四系现代堆积仅零星分布剥蚀面、河流阶地上和河谷之中,为河流、湖泊相沉积,面积较昔格达组为小。

1.3岩浆岩(火成岩)区域内岩浆岩十分发育。

岩浆活动种类复杂,形式多样,分布不均并具多期性。

岩体出露严格受南北向为主的构造控制。

晋宁期岩浆岩以酸碱性岩浆的喷发和侵入为主,出露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南北向断裂带附近。

华力西期岩浆岩以玄武岩的喷发为其特征,其次是超基性、基性和碱性岩浆入侵,形成断续出露橄榄岩、辉岩、辉长岩、正长岩等岩体。

自晋宁期到燕山期,区域均有花岗岩岩浆的入侵,形成各个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镍硫化物矿床在世界上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加拿大、前苏联、澳大利亚、中国、
南非、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图1)。这些矿床赋存于前寒武纪绿岩带、大陆内部裂谷、大陆 边缘裂谷及活动造山带内,多形成于太古代、古元古一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晚古生代的二 叠纪及中生代的三叠纪。中国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新元古代(如:金川、宝
萨變伯里(中元古优>
闌石(a击
世界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
世界岩浆硫化物矿床主要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二叠纪及三叠纪。主要的铜镍岩浆硫
化物矿床形成时代以元古代为主,如加拿大的Sedbury(1849Ma)、南非的Bushveld(ZlooMa)、
俄罗斯的贝辰加(1980Ma)、加拿大的Thom pson矿带(2300Ma)与Lynn Lake矿带(1800Ma)以 及中国的金川(825Ma)等(Lietal,2005)。中国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时代则以元古 代(金川)和二叠纪为主(喀拉通克、黄山东等)。
划分了4个大类7个亚类。汤中立等(1995)根据成矿时代以及构造岩浆组合将其划分为5
个大类。
表1全球岩桨硫化物矿床分类方案(据Ross and Travis,1981
表2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石大地构造背景分类(据Naldrett,2004)
祁黃岩棄柞用
貝旳矿Me
岩累柞用的大地构s背景
NC-I
科马弟岩
岩石类型将铜镍硫化物矿床划分为3个大类6个亚类。Naldrett(1989,1997)在Wyllie(1967)、
Thayer(1971)及Naldtett等(1971)提出的分类基础上,根据矿床所处的构造环境以及含矿 岩石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大类13个亚类。陈浩琉等(1993)根据构造环境及含矿岩体类型
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的Noril'sk矿床),又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与铁质苦橄岩有关的矿床(如Peche ng矿床)。澳大利亚的矿床则较为古老,多分布于太古代绿岩带(Kambalda-Perseverance-Mt-Keith矿带),均与科马提岩有关。美国主要有与溢流玄武岩有关的 矿床(如Dulth矿床)及与层状侵入体有关的含PGE的矿床(如Stillwater矿床)。南非则具有
a岩帯懺巴尿这X衣古雷>
Ahiti诚嵐古宙》
徉巴布伟(龙古宙」
元占代J
大闡現》^^卷
JUgllift(古元古釁)
NC-2,
涝流£武岩
诸里;K斷克【显生宙> 诵声)h錚元百祝).MiakflMtt兀古代)
InsizwBf®
上St Lt址裂卷
Wtari(clii(显主宙*
岛K裂殍
NC-1
铁质苦
毗hen学(中元古£弋}
体形态和矿物组合也将PGE代Cu、Ni)矿床进一步划分为六个亚类。
详细而言,铜镍硫化物矿床分类方案较多,这些分类方案多与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的
特征有关。如:Wyllie(1967)根据岩体规模、岩石组合以及化学成分的分类方案,Thayer
(1971)根据岩体的物源以及岩浆侵位时的状态的分类方案等。Ross等(1981)根据含矿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金属镍、铜和铂族元素是非常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在钢铁、军工、航天、机械制造、 通讯器材、医疗、化工、石油、环境、地球化学、天体化学、矿床学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 途。目前,世界的镍、铜和铂族金属主要来源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硫化物矿床,
在镍、铜、铂族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镍储量的34%、开采量的60%及世界铜储量的
坛和煎茶岭)和二叠纪(如:喀拉通克矿床、黄山东矿床、红旗岭矿床、白马寨矿床等),构造
环境具多样性(Zhou,2004),缺乏大型层状侵入体矿床,多为含矿小岩体矿床。加拿大的矿 床类型最为丰富(如:陨石成因的Sudbury矿床,绿岩带型的Abtibi矿床、Lynn lake矿床,大陆 裂谷型的Thompson矿床,岩浆通道型的Voisey' s Bay矿床)。前苏联则既有最年轻的矿床(如
一步的认识(柴凤梅等,2005)。
岩浆硫化物矿床分类
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分类,以Naldertt(1979)的分类方案最有影响。Ross和Trvasi(1982)
在Naldertt(1979)的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全球60个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实际资 料,突出构造类型和容矿岩石特征,对全球岩浆硫化物矿床进行了更为简明的划分(表1)。
对岩浆型Cu-Ni- PGE
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接触带作为找寻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重点,先后发现和开发了
Stillwater、Skaergaard等矿床,但是它们的矿床品位均不及
来,金川、Noril'skVoisey's BayUitkomsrt等一些矿床的发现,开阔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新 思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研究,在矿床成矿时代、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成矿机制、成矿物质 来源、含矿岩体特征及成矿规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对矿床成因也有了进
汪乐斯Iflf新无古代J
S眷
NC-5
混^:苦威-拉斑玄武岩
(太古审J
想岩就裂善巧
金抑〔晦元古恂
大ttii擁Si容
NiquciwMij(叩元古代}
A^aUhCM显主盲*
Mqkjc(显生Uf)
A hrrdtJOTHhtrcfii hhnnf S坏帀(
So回绘生重J
绘山僭1会S带)
戒毎圮哥併克)
NC-6
Si倆怵
Naldrett(2004)将岩浆硫化物矿床分为Cu-Ni-(PGE)矿床和PGE-(C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矿床两大类。前 者一般含有大于10%的硫化物,以Cu、Ni为主,PGE往往为副产品;后者往往以层状的形 式赋存在大型层状侵入体中,硫化物含量一般少于5%,PGE为主要矿产,而Cu、Ni作为
副产品。根据岩浆类型组合,又将CueeN州PGE)矿床进一步划分为六个亚类(表2);根据矿
55%来自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90%以上的铂族金属来自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铂族矿床
和铬铁矿矿床等岩浆硫化物矿床。
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 为主的矿床(汤中立等, 类型。它们占世界镍、铂开采量的一半以上,占世界铜储量的 毓川等,2000;王瑞廷等,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