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讲解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关勇

2017年1月

第一讲:目的、内容、范围

主要目的: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休人员待遇情况,为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年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年离休费、基本离休费等情况。

工资统计的范围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法人单位的在编在册所有职工。

共设计调查表32张。

第二讲:工资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

人社统RW1-32号各类指标详解:

1.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的机关法人和事业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年度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

(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4)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5)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6)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6.基本工资: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由于我区的特殊性,请记住还有高定工资。

7.绩效工资: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

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对于大多数单位本次年报就是统计艰边贴和特殊岗位津贴。

(2)规范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后设立的津贴补贴。2007年我区在规范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进行了规范。但个别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并未规范。

(3)改革性补贴:是指根据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的需要,通过转化原有用于职工福利待遇的资金,向职工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包括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补贴、采暖补贴等。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是指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之外发放的奖励性补贴。大部分单位为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考核奖和公务员考核优秀奖。

(5)年终一次性奖金:公务员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根据原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组发〔2006〕58号)规定向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员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尚未按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相当于职工上一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岗位、薪级、高定额度)的奖金。但请注意本次实行绩效工资后年终一次性奖金已并入绩效工资统计。

9.1类事业单位: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10.2类事业单位: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11.3类事业单位: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1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指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13.行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本表事业单位行业分组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为依据,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将事业单位的行业按性质分类。

14.任职年限:是指从任命(聘用)到现职务(岗位)当年起计算的年限。

15.年离休费: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人员的全部基本离休费和补贴。

16.基本离休费: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休人员的离退费包括人退发〔1992〕10号文件规定计发的各项费用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休费;1993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人员的离休费包括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规定计发的离休费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休费。

17.补贴: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人员的各种生活性补贴。

第三讲:注意事项及审核要点

一、机关(表RW01-表RW15)

(一)表RW01-表RW07:(员额内法官检察官填报口径另作统一)

1.“上年末职工人数”应与去年工资统计报表填报人数一致。

2.“职工年末人数”与“职工年平均人数”都取2016年12月31日时点人数(不含临时工),“正式职工”人数基本与之相同。

3.统计“职工年工资总额”各分项时,统一以2016年12月31日人员工资为基础,按老工资标准×6+新工资标准×6计算。

(1)“基本工资”为职务(技术等级)工资+级别(岗位)工资+高定工资(注意不能直接用12月的工资乘12来计算。)

(2)“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性津贴(如信访、纪检、审计、计划生育岗位津贴、警衔津贴、法官津贴、检察官津贴、人民法院检察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密码人员岗位津贴、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人民警察执勤岗位津贴、安全生产岗位津贴、公安加班津贴、特勤津贴等)。

说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的补发只统计2016年的补发额,即2016年全年用新标准统计,2015年的补发额由单位在年报分析中予以说单独说明,不在工资统计年报中统计。

(3)“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包括津贴补贴、保留地区补贴、保留地区补贴保留额。

(4)“改革性补贴”只填住房公积金(单位缴付部分)、采暖费。

(5)“奖励性补贴和其他”包括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考核奖和公务员考核优秀奖。

(6)“年终一次性奖金”即第13月工资。

4.注意单位换算。本次报表除“年平均工资”单位为元以外,其余金额单位为千元(四舍五入)。

5.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要基本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人员平均工资要比职务低的人员稍高一些。不排除由于人员数量偏少或者新调入等原因出现特殊情况。要注意审核。

(二)表RW01:

1.“其中:公务员”不包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及工人。

2.“省辖市、自治州、行署”填各市属单位数据;“县(市、区)”填各区(县)属单位数据;“乡(镇)”填各乡、镇数据。

(三)表RW02-表RW15中的“其他人员(见习、试用期)”原则不填。

(四)表RW02-表RW06:

1.“其中:公务员”不包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其中表RW02中的“其中:公务员”还等于表RW08中的“总计”和表RW15中的“一、公务员及其他行政人员”。

2.“机关工作人员”中执行警员工资的警察要统计在警员序列工资项目中。

★3.“员额内法官检察官”:

★(1)“上年末职工人数”不填。

★(2)“基本工资”为职务(岗位)工资+级别(薪级)工资+高定工资,注意分三段,2016年1-6月是调标前工资,7-12月调标后工资,以及员额工资套改基本工资增资部分,三段要合并计算。

★(3)“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包括法官检察官津贴、法院检察院办案津贴、加班津贴及套改后的工改保留津贴、其他岗位津贴。2016年法官检察官审判津贴补发额。其中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南疆津贴分套改前和套改后分段统计,合并计算。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包括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考核奖、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绩效考核奖金和公务员考核优秀奖。

(五)表RW08-表RW14:要注意统计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岗位)工资档次时,要高定一级。其中表RW08-表RW13只统计正式职工,但不包括机关工人。机关工人在表RW14中统计。

(六)表RW14:要注意检查工人的技术等级岗位(职务)及其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档次。

(七)表RW15:重点审核机关工作人员任职年限与工龄之间的政策规定界限和数据填报的逻辑性、合理性。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表RW16)

填报口径同机关

三、事业单位(表RW17-表RW27)

(一)表RW17-表RW23:

1.“职工年末人数”与“职工年平均人数”都取2016年12月31日时点人数(不含临时工),“正式职工”人数基本与之相同。

2.统计“职工年工资总额”各分项时,统一以2016年12月31日人员工资为基础,按老工资标准×6+新工资标准×6计算。

(1)“薪级工资”要含高定工资。

(2)“绩效工资”包括保留地区补贴及保留额、按比例核定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比例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的活工资、以及核增的绩效工资,义务教育还需要注意含班主任津贴。

注意事项:①已核定绩效工资的单位注意统计时不能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表》里的“实际执行绩效工资总量”数据为依据,应以“绩效工资总量”为准,否则会漏统保留地区补贴,造成统计不完全;②个别未核定总量的单位严格按照绩效工资各项标准填入;③绩效工资实际发放没有达到政策规定标准的,按实际发放标准统计填报。

(3)“津贴、补贴”项中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特教津贴、防疫津贴、畜牧、农业、林业有毒有害津贴、教龄津贴等)。

说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补发只统计2016年的补发额,即2016年全年用新标准统计,2015年的补发额

由单位在年报分析中予以说单独说明,不在工资统计年报中统计。

(4)“津贴、补贴”项中的“其他”填“奖励性补贴”即: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考核奖。

(5)“年终一次性奖金”全区已经执行绩效工资因此此项不填。

(6)“短期、临时用工工资”填“改革性补贴”即:住房公积金(单位缴付部分)、采暖费。

3.注意单位换算。本次报表除“年平均工资”单位为元以外,其余金额单位为千元(四舍五入)。

4.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要基本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人员平均工资要比职务低的人员稍高一些。不排除由于人员数量偏少或者新调入等原因出现特殊情况。要注意审核。

(二)表RW17:

1.“省辖市、自治州、行署”填各市属单位数据;“县(市、区)”填各区(县)属单位数据;“乡(镇)”填各乡、镇数据。

2.“1类事业单位”: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类事业单位”: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类事业单位”: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如有数据,要做说明,并列名单上报。

(三)表RW18:

1.行业分组要按照国家行业分组目录,准确归类填报。注意:其中项如有数据,根节点项中必须也得有数据,否则软件中逻辑性审核不通过。

2.“其他行业”原则不填。其他行业统一填入“1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四)表RW19-表RW26:“见习及其他人员”原则不填。

(五)表RW24-表RW25:注意检查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各职务岗位及其对应的薪级级别。要注意统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级级别时,要高定一级。

(六)表RW26:注意检查各职务岗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任职年限与工龄之间的逻辑关系。

(七)表RW27:注意检查各类工人与薪级工资之间的关系。要注意统计事业单位工人薪级级别时,要高定一级。

四、离休人员(表RW28-表RW32)

1.“年末人数”与“平均人数”都取2016年12月31日时点人数。

2.统计“基本离休费”时,统一按老标准×6+新标准×6计算。

3.“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离退休生活补贴(即津补贴)、交通费、电话费、离休人员每年多发的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工资。不包括离休人员的护理费、烤火费、医疗费、医疗周转金。

4.“其他人员”原则不填。

5.注意单位换算。本次报表除“年人均离休费”单位为元以外,其余金额单位为千元(四舍五入)。

6.要注意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不同职级离退休人员人均离退休费的年平均水平。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离休退休人员,其离休退休费比职务低的稍高一些。但由于离休退休人员数量和离退时间的因素,也会出现特殊的情形。要注意审核。

第四讲:报送要求及其他

一、报送要求:请对本单位的数据填写报送时不能通过网络传输,须准备安全介质进行报送。

二、报送时间:按规定时间上报(附统计分析报告)。

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培训简明讲解

2016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培训简明讲义 一、湖南省基本信息采集系统(学校级) 填报范围: ①、中、小学校 ②、中职学校 采集内容: ①、学生基本信息 ②、教职工基本信息 1、安装软件。 2、软件的启动界面

3、操作系统的流程图 4、模板文件有两个:一是教职工信息模板,二是学生信息模板。 模板文件是包含宏的EXCEL文件,在打开模板文件之前请设置好EXCEL宏的安全性:“工具”菜单—“宏”—“宏的安全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中或低”。否则模板文件将不能正常打开。

打开模板文件,请选择“启用宏”按钮。 如果需要添加记录行数,在增加行数中直接输入想要增加的行数。

5、将填写完整的模板文件导入到信息采集系统中去。选择“数据导入导出”选项卡,然后分别选择相应的模板文件,注意先点击“校验”,如果显示没有错误,再点击导入,否则将操作不成功。 6、数据汇总 系统将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统计,相关统计数据填入到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去。 7、数据上报 选择“数据上报”选项卡,选择文件上报的路径,点击上报即可。将成ZIP压缩包文件,请不要尝试解压缩。

二、2016年教育事业统计系统 (一)、系统安装 1、软件安装文件等下载地址: 2、第一步: 操作系统补丁(必须安装),第一次安装教育统计系统,必须先安装操作补丁。如果补丁安装失败,教育事业统计系统即使安装成功将也不能使用。 3、第二步:安装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系统

双击安装程序文件,点击下 一步,安装完成即可。注意不 要改变安装路径。 4、第三步:导入代码 运行教育事业统计软件, 出现对话框。 点击“登陆系统”按钮。选择“系统设置”按钮。将弹出系统设置对话框。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讲解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关勇 2017年1月 第一讲:目的、内容、范围 主要目的: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休人员待遇情况,为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年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年离休费、基本离休费等情况。 工资统计的范围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法人单位的在编在册所有职工。 共设计调查表32张。 第二讲:工资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 人社统RW1-32号各类指标详解: 1.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的机关法人和事业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年度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 (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4)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5)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6)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6.基本工资: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由于我区的特殊性,请记住还有高定工资。 7.绩效工资: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

最新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资料

精品文档 2017 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讲解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关勇 2017 年1 月 第一讲:目的、内容、范围 主要目的: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休人员待遇情况,为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年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年离休费、基本离休费等情况。 工资统计的范围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法人单位的在编在册所有职工。共设计调查表32 张。 第二讲:工资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 人社统RW1-32号各类指标详解: 1 .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的机关法人和事业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 1 2个月的平均人 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 除求得,或四 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 4 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年度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 ( 1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4)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5)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6)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6.基本工资: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由于我区的特殊性,请记住还有高定工资。 7.绩效工资: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精品文档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对于大多数单位本次年报就是统计艰边贴和特殊岗位津贴。 (2)规范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 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后设立的津贴补贴。2007 年我区在规范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进行了规范。但个别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并未规范。

年劳动工资统计报表

单位基本情况表 01.组织机构代码: 0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03.单位详细名称: 04.行政主管部门: 05.详细地址:潜江市镇(处、区、场)村(社区) 06.通讯号码: 07.主要业务活动(或产品):1. 2. 3. 18.注册登记类型:(从下方代码中选择一个) #内资:110国有120集体130股份合作141国有联营 142集体联营143国有与集体联营149其他联营 151国有独资公司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160股份有限公司320中外合作经营330外商独资 190其他内资 #港澳台商投资:210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22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230港澳台商独资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90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310中外合资经营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390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12.执行会计制度类别:2 (从下方代码中选择一个) 1企业会计制度2事业会计制度3行政会计制度 4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9其他 19.控股情况:(从下方代码中选择一个) 1国有绝对控股2国有相对控股3集体绝对控股 4集体相对控股9其他 09.隶属关系:(从下方代码中选择一个) 10中央20省40市州50县(市区)61街道63乡(镇)71居委会90其他 备注:《单位基本情况表》也是必填项目,不要漏填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表号:I102-2表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组织机构代码□□□□□□□□-□文号:国统字(2015)63号 单位详细名称:2015 年有效期至:2017年6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分机号:报出日期:20年月日 说明:审核关系: (1)01>02 (2)01>03 (3)01=05+06+07 (4)08=09+10+11 (5)12=13+18+19 (6)13=14+15+16+17 指标说明: 03.单位详细名称:与公章一致 04.行政主管部门:潜江市教育局 07.主要业务活动:教育教学(二级单位根据各单位职能填写)18.注册登记类型:110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新)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非全日制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管理人员 指在单位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如在企业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在建筑业中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为单位中层及以上人员。 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 指具有中专学历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包括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生及大学专科以上肄业人员。 无学历有职称人员 指中专以下学历,并已评定了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工人技师在内。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 住房公积金的人员,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工资统计报表指标和审核要求

2016年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 一、基本情况 2016年统计报表与去年相比的变化: (一)退休(职)人员不纳入统计范围。 (二)事业单位不统计临聘人员,只统计在职在编人员。 (三)改革性补贴统计车贴。 (四)新增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统计(只涉及法院、检察院及各区县)。 1.表1“其中公务员”栏不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人数。 2.表7-表15不统计员额内法官检察官。 二、填报要求 报按省厅要求,县(区)需填报2份。 (一)第一套表:按往年方法与今年指标解释填报,此套表不统计目标奖。 (二)第二套表:统计目标奖。(市级部门使用电子表格) 指标解释 一、主要指标解释 1.单位个数 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一般

来说,一个部门只有一个机关法人,但也有部门下属有相对独立的二级单位,可能有多个机关法人;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事业法人,应该按事业单位个数统计。 2.职工年末人数 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 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人数等于单位年末职工人数。 4.职工年平均人数 指报告年内每年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或者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 为保证职工年平均人数统计的准确性,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1)坚持“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论在本单位工作还是临时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是由本单位支付工资,就应统计为本单位的职工。“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谁把工资交到职工的手中,应该理解为“谁负担工资谁统计”,也就是说哪个单位确定他的工资标准,核算他的工资数额,并在单位财务账目上体现了对他的工资支付,才被视为“发”了工资。 (2)按照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层次统计,如军转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享受上一级待遇的人员等;二是在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按执行工资对应的岗位统计;三是在统计期内,由于特殊原因,

统计报表制度知识讲解

综合机关名称: 甲
统计报表制度 (一)调查表式
1、综合报表
按行业分组法人单位和 产业活动单位数
200 年
表 号:J 3 0 1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5)85 号
计量单位:

有效期至:2 0 0 6 年 6 月
法人单位数
产业活动单位数
代码
合计
单产业 法人单位
多产业 法人单位
合计
多产业法人 所属的产业 活动单位

1
2
3
4
5
总计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 (门类、大类、中类、小类)
汇总说明: 宾栏按 101-1 表、101-2 表汇总单位数 (1)宾栏第 1 栏:汇总所有 101-1 表单位数=第 2 栏+第 3 栏 (2)宾栏第 2 栏:汇总所有 101-1 表 16 产业活动单位数=1 的单位数 (3)宾栏第 3 栏:汇总所有 101-1 表 16 产业活动单位数>1 的单位数 (4)宾栏第 4 栏=第 2 栏+第 5 栏 (5)宾栏第 5 栏:汇总所有 101-2 表单位数
单位负责人: 月日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0 年
说明:1.本表统计范围是报告期内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2.报送时间为 5 月 15 日前,报送方式为电子邮件。
综合机关名称:
变更和注销单位情况
200 年 半年
表 号:J 4 0 1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5)85 号 有效期至:2 0 0 7 年 6 月
单位 部门登记 组织机构
法定代表人
行政区划 邮政
单位类别 变动类型代码 变动
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
联系电话 行业代码
序号 证号 代码
(负责人)
代码 编码
代码 (可复选) 时间
甲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单位负责人: 日
填表人:
说明:1.本表范围是报告期内全部变更和注销的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活动单位。
报出日期:200 年 月

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岗位薪级工资标准表

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岗位薪级工资标准表 2011-07-29 浏览:315076 次 根据国家、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的〈〈湖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精神,为了更方便大家了解白己的工资档次及工资情况,现把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岗位薪级工资标准表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 见习阶段的岗位工资: 博士见习845博士见习岗位工资 硕士见习770硕士研究生岗位工资 双学见习710双学位、非硕士研究生班岗位工资 本科见习685大学本科见习岗位工资 大专见习655大学专科见习岗位工资 中专见习590中专毕业见习岗位工资 高中见习590高中毕业见习岗位工资 初中见习570初中毕业见习岗位工资

正式后的岗位级别工资: 岗位类别岗位级别岗位工资级别工资标准 专业技术冈位止同 ——- 2800 ——- 1900 ——- 1630 四1420副局 五1180 、- 1040 七930中级 八780 九730 + 680初级 * 620 十二590员级十三550 菅理冈位正厅1640副厅四1305正处五1045副处、. /、 850正科七720副科八640科员九590办事员——- 550 工勤岗位局级技师技术工一级830 技师技术工二级690高级工技术工三级615中级工技术工四级575初级工技术工五级545普通工普通工540 薪级工资套改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薪级工资套改表.xls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薪级工资套改表.xls 事业单位普通工人薪级工资套改表.xls

一、基本政策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 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二、薪级工资的套改 1.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套改相应的薪级工资。(具体附件1、附件2、附件3,采用坐标法,横坐标是套改年限,竖坐标是岗位和任职年限,横竖坐标的焦点就是薪级等级,举例某教授,套改年限30年,任职年限10年,按表套结果就是38级,有了薪级再对应专业技术人员的薪级工资标准就得出此人的薪级工资是多少了。)注意:找不到,向右靠(如果按某人的具体情况套不到标准,就在相同任职年限的统一行向右找,

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

年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 一、基本情况 年统计报表与去年相比的变化: (一)退休(职)人员不纳入统计范围。 (二)事业单位不统计临聘人员,只统计在职在编人员。 (三)改革性补贴统计车贴。 (四)新增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统计(只涉及法院、检察院及各区县)。 .表“其中公务员”栏不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人数。 .表表不统计员额内法官检察官。 二、填报要求 报按省厅要求,县(区)需填报份。 (一)第一套表:按往年方法与今年指标解释填报,此套表不统计目标奖。 (二)第二套表:统计目标奖。(市级部门使用电子表格) 指标解释 一、主要指标解释 .单位个数 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一般来说,一个部门只有一个机关法人,但也有部门下属有相对独立的二级单位,可能有多个机关法人;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事业法人,应该按事业单位个数统计。 .职工年末人数 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 1 / 12

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正式职工 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人数等于单位年末职工人数。 .职工年平均人数 指报告年内每年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求得,或者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之和除以求得。 为保证职工年平均人数统计的准确性,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坚持“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论在本单位工作还是临时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是由本单位支付工资,就应统计为本单位的职工。“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谁把工资交到职工的手中,应该理解为“谁负担工资谁统计”,也就是说哪个单位确定他的工资标准,核算他的工资数额,并在单位财务账目上体现了对他的工资支付,才被视为“发”了工资。 ()按照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层次统计,如军转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享受上一级待遇的人员等;二是在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按执行工资对应的岗位统计;三是在统计期内,由于特殊原因,岗位(职务)变动而所执行的工资标准未变时,仍按原执行的工资标准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 .工资总额 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现在的统计,一般指一年的工资总额)

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及薪级工资对照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标准对照表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 行政级别岗位级别工资标准专业技术职务级别岗位级别工资标准职业资格级别岗位级别工资标准 正厅一级2750 正高一级2800 高级技师一级830 副厅二级2130 二级1900 技师二级690 正局三级1640 三级1630 高级工三级615 副局四级1305 四级1420 中级工四级575 正处(校长)五级1045 副高(高讲、高级实指)五级1180 初级工五级545 副处(副校长)六级850 六级1040 普通工普通工540 正科(中层正职)七级720 七级930 副科(中层副职)八级640 中级(讲师、一级实指)八级780 科员九级590 九级730 办事员十级550 十级680 初级(助讲、二级实指)十一级620 十二级590 员级(教员、三级实指)十三级550 注:副高、中级和初级分别执行七、十、十二级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及薪级工资对照表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一级2800 1 80 14 273 27 613 40 1064 53 1720 二级1900 2 91 15 295 28 643 41 1109 54 1785 三级1630 3 102 16 317 29 673 42 1154 55 1850 四级1420 4 113 17 341 30 703 43 1199 56 1920 五级1180 5 125 18 365 31 735 44 1244 57 1990 六级1040 6 137 19 391 32 767 45 1289 58 2060 七级930 7 151 20 417 33 799 46 1334 59 2130 八级780 8 165 21 443 34 834 47 1384 60 2200 九级730 9 181 22 471 35 869 48 1434 61 2280 十级680 10 197 23 499 36 904 49 1484 62 2360 十一级620 11 215 24 527 37 944 50 1534 63 2440 十二级590 12 233 25 555 38 984 51 1590 64 2520 十三级550 13 253 26 583 39 1024 52 1655 65 2600 说明: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39级,二至四级岗位25级,五至七级岗位工资16级,八至十级岗位9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5级,十三级岗位1级。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与薪级工资的标准使用表.doc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与薪级工资标准表(2016 年 7 月版)单位:元 / 月

说明: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正高】一级岗位39 级,二至四级岗位25 级;【副高】五至七级岗位16 级;【中级】八至十级岗位9 级;【初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 5 级;【员级】十三级岗位 1 级。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标准一级4850 1 215 14 657 27 1587 40 2903 53 4507 二级3850 2 236 15 709 28 1675 41 3019 54 4650 三级3480 3 260 16 767 29 1763 42 3135 55 4793 四级2900 4 284 17 825 30 1860 43 3251 56 4936 五级2670 5 311 18 890 31 1957 44 3367 57 5079 六级2420 6 338 19 955 32 2054 45 3483 58 5222 七级2210 7 369 20 1027 33 2151 46 3611 59 5365 八级1950 8 400 21 1099 34 2257 47 3739 60 5508 九级1710 9 436 22 1171 35 2363 48 3867 61 5651 十级1600 10 472 23 1251 36 2469 49 3995 62 5794 十一级1510 11 513 24 1331 37 2575 50 4123 63 5957 十二级1490 12 559 25 1411 38 2681 51 4251 64 6120 十三级1390 13 605 26 1499 39 2787 52 4379 65 6355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填报讲解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填报讲解 1.能源统计 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专业统计。其研究对象是由能源统计实践所决定的。可概括以下几方面: ①、研究经济系统运行的全过程以及相互联系的数量表现及其关系,揭示能源内部运行规律; ②、研究能源利用情况,挖掘节能潜力,促使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 ③、研究能源综合平衡状况及规律,反映能源资源的形成及能源使用方向,揭示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④、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能源系统数量关系的方法论。 能源统计的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整个能源系统流程的统计资料,如实反映能源经济的发展水平、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平衡状况等发展变化情况,为宏观决策和管理,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和依据。 1.1 能源统计特点 能源统计是范围极广的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分支,其对象是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相当复杂,包括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能源加工转换到最终用能等环节,并通过这些环节与所有的社会活动联系起来。能源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能源统计工作的一系列特点,使它和其他国民经济统计分支有很大的不同。 1.1.1 能源工业要把自己的产品分配给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包括能源工业自身在内),同时又要把产品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消费成员,其联系面之广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工业部门可以与其相比。 1.1.2 能源生产形态多样化:除了化工产品,没有一个工业的产品同时具有固、液、气三态,另外还有载能体。这些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控制和使用的难易程度均有很大差别,但同时又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发热,而且某些产品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互相转换或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 1.1.3 能源统计对象——能源统计边界复杂;其中包括能源产品与非能源产品的边界,也包括能源工业与非能源工业的边界问题。能源统计对象不是一个相互孤立的燃料或动力系统,而是一个种类多、涉及面广、相互制约的错综复杂系统。 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国际上非常重视能源问题,有关能源的系统分析、能源模型、能源的生产需求预测、代用能源战略的研究等

薪级工资对照表2018年_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对照表2018年_薪级工资 【教师述职报告】 薪级工资 编辑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薪级工资标准由相应的”薪级”确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而”薪级”需要由”不同级别的岗位上的具体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两个信息确定薪级工资编辑岗位及级别的认定如上问题4所述。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聘用到现岗位当年起根据实际聘任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工资套改时,在相同等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例如研究机构的助理研究员到高校被聘为讲师的,其讲师与助理研究员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套改年限=工作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见习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工作年限编辑从本人工作当年起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同)。实际工作时间起点按以下原则确认:1)招工、招

干参加工作的,以招工、招干登记表批准的参加工作时间为准。2)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参加工作的,以分配报到或参加工作登记表填写的时间为准。3)大中专院校毕业后,经公开考试录用参加工作的,以录用审批表中批准的时间为准。4)部队转业或退伍的干部、战士参加工作时间以批准入伍的时间为准。5)国家、自治区及兵团有明确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扣除年限是指因表现不好或犯错误受党纪、政纪处分年度考核不定等次或定为不合格的年限,以及请长事假等未参加年度考核的年限。 在校学习时间编辑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规定学制,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规定学制,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国外学制以国家留学生服务中心认定为准。工作人员按现聘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如低于按本人低一级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可按低一级岗位进行套改,并将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与低一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分别详见组织人事部网站工资改革专栏:《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薪级工资套改表》薪级工资 相关新闻编辑启动全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教师工资涨幅最大2006年12月07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此

工资统计软件操作步骤

工资统计软件操作步 骤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工资统计软件操作步骤 一、软件安装 不管是新安装软件还是原来已经安装有软件,安装软件后,都需要先升级,升级办法: 2013年工资统计软件—2014升级包— SMIS2012_patch()—双击“OmniPatch”—选择安装目录“选择目录”—安装补丁 二、系统管理 (一)单位管理 点击单位管理—新增,填写单位信息。单位编码有所改动,若去年安装的软件还没删除的,请先按今年的单位编码进行修改。若无法修改,请卸载后重装。 (二)年度管理 点击菜单栏中的年度管理,打开的界面有2011年、2012年、2013年,点新增2014年并设为当前年度,为接收报表结构包做准备。 三、报表管理 (一)报表包管理 点击报表管理,在打开的界面出现新增报表、修改报表、删除报表、结构接收等菜单,我们只用到结构接收、报表包、期别三个菜单。

1、接收报表包结构。第一步点开,第二步我们已经下载好的2013年工资福利 RW结构包打开,第三步点全选报表,第四步点接收即可。 2、报表包选工资福利 RW。 3、期别选年报。 (二)上报关系管理 目录建好,报表结构接收完成后,就要建立报表与分类、单位目录之间的上报关系。点菜单栏报表管理的上报关系管理,出现三个方框,第1个方框是报表列表,点全选报表;第2个方框是填报关系;第3个方框是单位列表,就是在单位管理中建好的分类、单位目录移到第2个方框,点保存建立上报关系,最终才能进行汇总上报。 四、数据处理 (一)数据填报 1、在建好的单位目录上,有期别、期别值、报表包,分别点击年报、本年度、工资福利 RW。在报表包下有一行字:是否按报表对应关系过滤单位。打钩,则上年统计系统中建立好的单位目录只剩一个单位总目录;如不钩选,则上年建立的分类目录和单位目录还在。 2、在目录右边,是我们需要填报的工资报表,报表年度显示2014年,不管它,我们只需填报2013年工资统计数据即可。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2012年统计年报和2013年定期统计报表) 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如临时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 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 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单位负责人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

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第一部分统计范畴 按照劳动统计改革的要求,目前将在全省范畴内实施劳动统计报表范畴逐步扩大的打算,2005年劳动统计年报城镇以上单位范畴将依旧与2004年一样扩大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城镇以上单位范畴:中央和地点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中央和地点所属的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不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单位和乡镇企业局治理的企业)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范畴: (1)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 (2)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3)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4)房地产开发企业 (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批发业企业 (6)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零售业企业 (7)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餐饮业企业 (8)具有住宿业星级等级的私营住宿业企业。 第二部分统计报表 劳动工资报表包括2005年年报《劳动情形》I101-1表和季报《劳动情形》I102-1表。其中年报上述所有单位均须填报。而季报私营企业无需填写,只由城镇以上单位填写。 年报:

年报表的“一、在岗职工”项下新增了“临时职工”项。 在补充资料中,新增“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一项指标。 第三部分指标讲明 人数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酬劳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的从业人员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是单位从业人员的其中项。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酬劳的职工。包括由单位派出学习、劳务及病伤产假且仍由单位支付劳动酬劳的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治理工作的人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1、受聘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持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发明专利。按照公务员治理或参照公务员治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

统计劳动工资年报表指标解释

主要指标解释 1、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2、非全日制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3、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 (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 (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4、劳务派遣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

薪级工资对照表2020年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对照表2020年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 编辑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薪级工资标准由相应的“薪级”确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而“薪级”需要由“不同级别的岗位上的具体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两个信息确定薪级工资编辑岗位及级别的认定如上问题4所述。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聘用到现岗位当年起根据实际聘任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xx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工资套改时,在相同等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例如研究机构的助理研究员到高校被聘为讲师的,其讲师与助理研究员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套改年限=工作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见习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工作年限编辑从本人工作当年起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xx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同)。实际工作时间起点按以下原则确认:1)招工、招干参加工作的,以招工、招干登记表批准的参加工作时间为准。2)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参加工作的,以分配报到或参加工作登记表填写的时间为准。3)大中专院校毕业后,经公开考试录用参加工作的,以录用审批表中批准的时间为准。4)部队转业或退伍的干部、战士参加

工作时间以批准入伍的时间为准。5)国家、自治区及兵团有明确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扣除年限是指因表现不好或犯错误受党纪、政纪处分年度考核不定等次或定为不合格的年限,以及请长事假等未参加年度考核的年限。 在校学习时间编辑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规定学制,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规定学制,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国外学制以国家留学生服务中心认定为准。工作人员按现聘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如低于按本人低一级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可按低一级岗位进行套改,并将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与低一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分别详见组织人事部网站工资改革专栏:《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薪级工资套改表》薪级工资 相关新闻编辑启动全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教师工资涨幅最大20xx年12月07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此次工资改革中,教师工资上涨幅度最大。北京市将在20xx年春节前对教师基本工资进行调整,调整之后教师工资将平均上涨300元左右。东城、崇文、大兴等区县已经开始启动工资调整工作。据介绍,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职务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因此针对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将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即“一岗一薪”。尽管以后岗位工资将表现出较明显的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