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合集下载

生物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生物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生物高一必修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遗传的基本规律之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①基本定义: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一些基本规律。

通俗来讲,就是探究生物的性状(比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

②重要程度:在生物高一必修二中相当重要,是整个遗传学的基础。

可以说,如果没搞懂这个,后面的遗传知识就像没打地基的房子。

③前置知识:得对生物细胞基本结构、繁殖相关概念有点了解,比如说知道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结构大致是怎么回事,以及生物繁殖的时候精子和卵子之类的概念。

④应用价值:在农作物育种上非常有用。

例如,想要培育出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品种,就得依据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去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是生物必修二遗传学板块的开篇内容,是理解整个遗传部分知识的基石。

后面很多遗传学知识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②关联知识:和后面将要学到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等都有关系。

而且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关联。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中等偏上。

对于刚接触遗传学的高一学生来说,抽象的遗传因子概念理解起来有点费劲。

- 关键点:理解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还有相关的定律内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属于重点内容。

多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选择题可能直接考定律的内容,而简答题经常会让你通过分析杂交实验过程来确定亲本基因型或者计算后代某种性状出现的概率。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性状:生物表现出来的特征,像豌豆的颜色、形状这些特征都叫做性状。

-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像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就是一对相对性状。

-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里,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比如纯合高茎和纯合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是高茎,高茎就是显性性状,矮茎没表现出来就是隐性性状。

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个体内的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现象的科学。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涉及到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等多个内容。

下面将对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生物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控制个体性状遗传的基本单位。

正常情况下,每个细胞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它们以线型或线圈状的形式存在。

一个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细胞中基因的数量是固定的。

二、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是指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大多数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

DNA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三、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指自然界中生物体的一代代传递基因的现象。

在有性生殖中,遗传信息通过两个父本的配子的结合来进行。

父本通过配子传递一部分遗传信息给下一代,其中包含了来自祖父母和父母的遗传信息。

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四、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是指基因内的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最终生成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是指DNA模板链上的基因信息被转录为RNA分子。

翻译是指RNA分子被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功能性分子,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过程。

五、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内部的一种永久性改变,导致基因型的变异。

突变有多种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倒位等。

突变可能会对个体的性状产生明显的影响。

遗传变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在个体群体中传递下去。

六、基因工程和遗传改良基因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从而实现特定目的的一种方法。

基因工程涉及到DNA的切割、连接、转移等技术。

遗传改良是指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改良和提高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和物种的方法。

高一生物遗传图表知识点

高一生物遗传图表知识点

高一生物遗传图表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遗传图表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1.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测交比、基因重组、杂种优势、等位基因共存等。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清晰地展示遗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规律。

2. 遗传图谱遗传图谱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表格,用于描述基因座上的连锁关系和距离。

通过构建遗传图谱,可以更好地了解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并预测基因的遗传行为。

3. 基因型和表现型比较基因型和表现型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

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可以揭示基因对个体特征的影响。

例如,垂直的表格可以用来对比不同基因型对于特定特征的影响情况,直观地展示基因的作用方式。

4. 遗传交叉遗传交叉是指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互换。

通过构建交叉互换图表,可以清晰地描述染色体交叉的过程和结果,帮助理解基因的重新组合和遗传多样性的产生。

5. 孟德尔实验结果表格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揭示了基因的传递规律。

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包括基因纯合、杂合产生的子代比例等,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6. 染色体异常疾病表格染色体异常疾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发生异常而引起的遗传病。

构建染色体异常疾病表格可以列出不同疾病的特征、遗传方式和可能的治疗方法,方便同学们对染色体异常疾病的理解和学习。

总结: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遗传学的知识点,可以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不同格式的图表适用于不同的遗传学知识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内容。

同时,图表的排版要整洁美观,语句通顺,使读者能够流畅地阅读和理解。

通过图表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遗传学的理解将更上一层楼,为高一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个体间的遗传关系以及物种的演化过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课程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进化的证据以及进化驱动因素等。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遗传与进化的初步认识。

I.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指物种或个体在繁殖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的现象。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提出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定律包括性状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同质性定律等,对后续的遗传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

一个基因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形式,称为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之间的组合决定了个体的遗传表现。

3. 遗传物质的分离与重组: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和重组,从而导致后代个体的遗传变异。

II. 进化的证据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发生的遗传和形态变化。

进化的证据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变异与选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适应环境的变异将会在整个物种中传递下去,逐渐导致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2. 生物地理学证据:通过研究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可以揭示物种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例如,大陆漂移和地理隔离等因素对物种的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古生物学证据:通过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到过去物种的形态和遗传特征,进而揭示物种的演化历程。

例如,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为人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4. 比较解剖学与胚胎学证据: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和胚胎发育过程,可以揭示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进化关系。

例如,类似结构和发育过程的物种往往具有共同的祖先。

III. 进化驱动因素进化是由一系列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进化驱动因素: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高生存和繁殖能力,从而更多地传递其遗传信息给后代的现象。

高中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因是指父母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性状。

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变异、进化以及人类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论述。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染色体上一段可以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它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每个个体都拥有两份相同或不同的遗传基因,分别来自父母的两个染色体。

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规律。

当父本和母本拥有不同的性状时,后代只会表现其中一种性状,而不会混合表现。

这表明了遗传基因在个体繁殖过程中的分离及随后的重新组合。

自由组合规律:在遗传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在个体体内会进行随机的自由组合,使得不同的基因组合出现在后代中。

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会有不同的遗传特征的原因。

显性和隐性规律:某些表现在个体外部的性状会被称为显性,而另一些不表现在个体外部的性状会被称为隐性。

显性物质会掩盖隐性物质的表达,只有当一个个体同时携带两个隐性物质时,才会表现出隐性特征。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传代过程中发生的突变或重新组合,导致个体间遗传特征的差异。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个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突然而非正常的改变,从而引起了新的遗传特征的产生。

突变有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复制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

突变可以是有利的,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也可以是不利的,导致个体的生存能力下降。

重组: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互换分离的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片段交换。

这种事件会导致新的基因组合出现,从而产生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总结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关键基础,遵循着各种遗传规律,如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以及显性和隐性规律。

遗传高一生物知识点梳理

遗传高一生物知识点梳理

遗传高一生物知识点梳理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一生物中的遗传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基因与遗传物质1.基因的概念和性质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并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一个基因对应一个特定的遗传特征。

2.核酸和遗传物质DNA和RNA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核酸,它们携带和传递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DNA是双链结构,负责遗传信息的存储和复制;RNA是单链结构,负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二、遗传规律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的实验,总结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一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基因分离遗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等。

2.血型遗传规律人类血型的遗传是受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

其中,ABO血型是由IA、IB和i等基因决定的,遵循着特定的遗传规律。

三、基因突变和变异1.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

2.基因突变的影响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些基因突变还可能引起遗传病等疾病。

四、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是指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但表现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显性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会表现在个体的表现型上,而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通过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进行遗传。

五、遗传变异与进化1.遗传变异的意义遗传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它通过基因的多样性使得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2.自然选择和适应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适应性强的个体会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生存机会,从而促进种群的进化。

六、遗传工程与应用1.遗传工程的概念遗传工程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人为的改变和调控。

高一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高一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高一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规律。

高一生物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遗传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I.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也被称为经典遗传学。

它由奥地利的图恩修道院的修士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

孟德尔提出了两个基本原则:1. 分离规律:一个个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亲代的两个基因分离开来,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每个配子只携带一个基因。

2. 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组合是独立自由的,假设一个个体有两个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是一对互相排斥的基因,那么这两个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组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遗传规律为遗传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遗传学的发展方向,对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影响深远。

II. 染色体遗传学染色体遗传学是研究染色体和遗传变异的规律的学科,它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遗传学的理论体系。

1. 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是细胞中核的一部分,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人类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

2. 遗传物质的DNA:DNA是染色体上唯一决定遗传的物质,它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鸟嘧啶)组成的长链状分子。

3.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或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常见的染色体突变有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等。

III. 基因与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功能单位,它是DNA的一部分,携带着一定的遗传信息。

基因的存在和表达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1.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指个体遗传物质所携带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部表现出来的性状。

2. 等位基因和显性隐性:同一位点上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其中有一个基因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另一个不表现的性状称为隐性。

3. 基因变异:个体的基因组成可以发生变异,称为基因变异。

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进化以及生物种类研究的学科,而遗传学则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遗传学研究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等现象。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关于遗传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高一生物遗传知识进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2. 基因: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功能单位,它存在于DNA链上,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3. 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细长物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对基因的组织和保护起重要作用。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a. 第一定律:同种纯合子的自交后代表现出相同的性状,称为纯合子性状。

b. 第二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描述了同种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的随机分离规律。

c. 第三定律:独立遗传定律,指出不同基因对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2. 遗传变异:a. 突变:指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而不可逆转的变化,是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

b. 重组:染色体间的交换和重组现象,导致了基因的重新组合。

三、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的结构:DNA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2.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通过半保存性复制,产生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3. 转录和翻译: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将DNA信息转录成RNA,翻译将RNA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四、遗传的规律与方法1. 适应与进化:适应是物种在环境变化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进化是物种从一个祖先物种演变成新物种的过程。

2.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通过改变生物遗传物质来研究和改良生物的方法,如转基因技术等。

3. 育种方法:人工选择和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和畜种的常用方法。

五、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性状遗传1. 突变体与自然选择:突变体是指基因突变导致的个体性状发生明显变化的个体,自然选择则是环境选择对个体适应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1)乙 乔化 (2)DdHh ddhh (3)4 1∶1∶1∶1 (4) 蟠桃(Hh)自交或蟠桃和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 2∶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 圆桃,比例 3∶1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本题主要以蟠桃育种为题材考查遗传规律。通 过乙组乔化蟠桃与乔化圆桃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圆桃, 说明矮化为隐性。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对 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乔化与矮化交配后,后代出现 乔化与矮化且比例为 1∶1,所以亲本一定测交类型即乔 化基因型 Dd 与矮化基因型 dd,同理可推出另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两对或多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但是要研究的相对性状首先必须 要在同一个体上同步表达, 也就是能够同时观察到各对相 对性状;其次是符合一定的分离比,必须获得足够数量的 子代个体,个体数量太少,就会出现较大误差,第三就是 必须无雌雄配子或基因致死问题, 无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 用,否则其比例就不会遵循一般的比例关系。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外一对为蟠桃基因型 Hh 与圆桃基因型 hh, 所以乔化蟠桃基 因型是 DdHh、 矮化圆桃基因型是 ddhh。根据自由组合定 律,可得知甲组乔化蟠桃 DdHh 与矮化圆桃 ddhh 测交,结 果后代应该有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 四种表现型,而且比例为 1∶1∶1∶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涉及连锁)。含 显性基因 H 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 H 的卵细胞如果不能结合, 所以,HH 的后代不存在。则 Hh 与 Hh 杂交,后代中 Hh∶hh =2∶1,如果能结合:表现型比为:3∶1。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4.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 自由交配:各种基因型之间均可交配,子代情况应将各 自自由交配后代的全部结果一并统计。自由交配的后代情况 多用基因频率的方法计算。自交:同种基因型之间交配,子 代情况只需统计各自结果。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 S 指, 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表示短 L 食指基因,T 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 影响,TS 在男性为显性,TL 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 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 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1/4 B.1/3 C.1/2 D.3/4
专题七 │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规律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特别提示】 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还有花粉鉴定 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 合子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 遇碘液呈 现两种不同的颜色,且比例为 1∶1,从而直接证明 了杂合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为两种: 一种含显性 遗传因子,一种含隐性遗传因子,且数量均等。 2.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例:①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对同源 染色体时, 对个体有致死作用。 如: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bb),使植 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② 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基 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症肿瘤等 症状),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③配子 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 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④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 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 个体夭折的现象。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1)自由组合定律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纯合品种有四种,因此这是两对相对基因控制的 性状,因此应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熟练掌握孟德尔的基 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写出该遗传图解并计算。(1)实验 2 与 4 的 F2 表现为 9 紫∶3 红∶4 白, 这一比例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 豌豆杂交实验 F2 性状分离比相似,可看作 9∶3∶(3+1)。 (2)在实验 2 和实验 4 中, F2 紫色类型占 9/16, 相当于孟德尔 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 F2 中的双显性, 基因型为 A_B_; 红色占 3/16,相当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 F2 中的一种单显性,基因型为 A_bb;白色占 4/16,相当于孟德尔两 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 F2 中的一种单显性和双隐性,基 因型为 aabb 和 aaB_。亲本都是纯合的,故各个实验中亲本及子 代个体的基因型如下表: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 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 HH 个体 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 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 红色和紫 色。现具有四个纯合品种:1 个紫色、1 个红色、2 个白色(白甲和 白乙)。用这四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紫色×红色,F1 表现为紫色,F2 表现为 3 紫∶1 红; 实验 2:红色×白甲,F1 表现为紫色,F2 表现为 9 紫∶3 红∶4 白; 实验 3:白甲×白乙,F1 表现为白色,F2 表现为白色; 实验 4:白乙×紫色,F1 表现为紫色,F2 表现为 9 紫∶3 红∶4 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的遗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
B 【解析】 本题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知识。此考点 一直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根据题意,黑色有白斑小鼠的基因型 为 B_ss,基因型为 BbSs 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 B_ss 的概率为 3/16。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若亲本为两对相对性状,基因型都为 AaBb,杂交 后,可出现的规律是: 双显性 9/16; 一显一隐 3/16; 一隐一显 3/16 ; 双隐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 AABb 2/16 ;Aabb 2/16; aaBb 2/16 ; AaBB 2/16 ;AaBb 4/16。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非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3.减数分裂与遗传基本规律间的关系: 对于真核生物而言,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基因的 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染色体 的规律性变化,染色体上的基因亦随之进行规律变化的结果。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对应片段的部分发生的交叉互换, 结果会使每条染色体 上都会有对方的染色体片段,这是基因互换的基础,后期,当同源 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这是基 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 这是自由组合定律的 基础。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2)写出实验 1(紫色×红色)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用 A、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和 B、 b 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将实验 2(红色×白色)得到的 F1 植株自交,单株收获 F2 中紫花植株所结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 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 在所有株系中有 4/9 的株系, F3 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 基因 D、d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 位基因 H、h 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 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 后代的表现 组合 型及其株数 乔化 乔化 矮化 矮化 组别 表现型 蟠桃 圆桃 蟠桃 圆桃 乔化蟠桃× 甲 41 0 0 42 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 乙 30 13 0 14 乔化圆桃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实验 1:紫 AABB×AAbb 红→AABb 紫 → 1 AABB 紫 ︰2 AABb 紫︰1 AAbb 红 利用上表中的结论推导第(3)小题的结果。F2 紫花植 株的基因型为 1/9AABB、2/9AABb、2/9AaBB、4/9AaBb, 属于 F3 的、占 4/9 的株系是 AaBb 自交得到的,第(3)小 题所问 F3 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例为:9 紫∶3 红∶4 白。 另:依据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进而 决定生物性状的原理,这两对等位基因在决定花色表现 型时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缺图
【点评】 本题中,TS 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长食指的 L L L 基因型为 T T ,T 在女性为显性,女性为长食指的基因型为 TLTL 或 TSTL,男性和女性长食指的基因型不同,不认真分析, 是容易出错的知识陷阱。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 (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 为 BbSs 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 例是( ) A.1/16 B.3/16 C.7/16 D.9/16
专题七 │ 要点热点探究
(1)根据组别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 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 应为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