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合集下载

中国天气气候

中国天气气候

0 寒冷
100
-4.7 ºC
-10
多雨
50
33.1
-20
少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气温(℃)

30
降水(毫米)
250


20
200


线
10
150



0
100



-10
50


-20
0
1
4
7
10 ( 月 )
从左向右读
阴转雷阵雨
中雨转大雨
晴转多云
小雪转中雪
图6-11 北京、上海、广州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4、说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无变化, 变化大小。
自学指导 书61页3-17 精确制导89页3题
1、阅读第61页图3—17“中国气候类型图”:找出并记住
中国的5种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复杂多样
高原和高山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精确指导60页
1、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是多变的
2、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61页
S
风杆
风尾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西北风
北风
东北风
西风
东风
西南风
南风
风力
二级
三级
六级
八级
十级
台风
请判断 右侧符 西北风 号所代 (7级) 表的风 向风力 西风
(5级)
练一练
寒温带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农业影响
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玉米 等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
亚热带季风气候
80%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之间的地 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等。
100%
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
80%
农业影响
适宜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作 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05
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候区划及适宜作物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02
03
04
热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如橡胶、 椰子、油棕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如柑橘 、茶叶、油菜等。
温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温带作物,如小麦、 玉米、大豆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适宜种植耐旱作物,如谷子、 高粱、棉花等。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CONTENCT

• 中国气候概述 •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详解 • 中国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 • 中国气候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 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中国气候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

01
中国气候概述
气候类型与特点
季风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炎热多雨。季风气候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02
01
03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洪涝、干旱等, 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变化,影响作物产量和 品质。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耐旱耐涝品种 、发展设施农业等。

中国气候气温和降水

中国气候气温和降水

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 季盛行西北季风。
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大
中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如南方温暖湿润,北方寒冷干燥。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地势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包括温 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类型。
气象灾害频发
中国气象灾害频发,如洪涝、干旱、台风、 寒潮等。
季温暖湿润。
热带气候
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西 等地区,全年高温多雨,雨热
同期。
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等高山地区,气候寒 冷,降水较少。
气候分区
1 2
东部季风区
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 水较少。
西北干旱区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主要依靠内陆河流灌溉。
3
青藏高原区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02
中国气温分布
年平均气温
总结词
中国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差异较大,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和地形 特征。
详细描述
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在-48℃至28℃之间,从北到南逐渐升高。 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较低,而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例如, 黑龙江省的漠河地区是中国最冷的地区之一,而海南省的三亚 市则是中国最热的地区之一。
在中国,最低气温的分布与纬度和地形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最低气温越低;而海拔越高,最低气温 也越低。此外,中国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出现在黑龙江省的漠河地区。
气温变化趋势
总结词
近年来,中国气温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和夏季的气温。
详细描述
根据气象数据,中国近几十年来气温普遍上升,尤其是冬季和夏季的气温。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 关。然而,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可能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气温下降的情况。

中国气候条件标准

中国气候条件标准

中国气候条件标准一、温度条件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多样,温度条件差异显著。

根据气候区划,中国可分为严寒、寒冷、温暖、炎热等不同的温度带。

各温度带的温度范围、季节变化和年际波动都有其特点。

二、降水条件中国的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一般来说,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东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而西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此外,中国还存在着干旱、半干旱、湿润等不同的干湿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三、风力条件中国的风力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东亚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此外,中国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

四、光照条件中国的光照条件在不同地区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西北地区的光照条件较好,东南地区的云雾较多,光照条件较差。

光照条件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五、湿度条件中国的湿度条件在不同地区也有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相对湿度较高,而北方地区相对湿度较低。

湿度条件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六、极端气候事件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其中极端气候事件是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

中国的极端气候事件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对农业、水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七、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异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区之一。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水资源短缺等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候变异也是中国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包括季风气候变异、气候年代际变化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中国气候条件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温度、降水、风力、光照、湿度、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异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即由南向北递减。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

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

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4、弯曲:凸高为: 低, 凸低为: 高
(1)①地的气温比②地的气温 A.高 B.低 C.相等 (2)假若①地为陆地,此图则是 A.北半球七月 B.北半球一月 C.南半球七 月 D.南半球一月
5、闭合: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两条等值线中间出现闭合等值线时)
盆地
山地
判断: (1)A、B两地气温可能为多少? (2)两地地形如何? 4℃ < A <8℃ -4℃ < B <0℃
夏季
2、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黑龙江最北部7月 气温大约是多少? 我国南北气温相 差大约多少?
12℃
16℃
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 地区在哪儿?气温 大约是多少?为什 么这里是夏季平均 气温最低的地区?
28℃
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16℃
2、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夏季等温线 稀疏,除青 藏高原外全 国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三、降水
1.我国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
注意观察
我国降水的地区
分布规律:从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
降水量
降水量 (㎜) (毫米) 160 0 400 5 0
减。
为什么?
1600 800 80 400 0 200 20 50
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受夏季风影 响不显著的 地区,降水 稀少 受夏季风 影响显著的地 区,降水较多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古高 蒙 华 内 北 平 原

东 北 平 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跨四个温度带:1个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二、夏季南北温差小 原因 1.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大、北方小 2.白昼时间: 南方短、北方长
夏至日三地正午太阳度、昼长时间比较
地 点 漠 河 北 京 广 州 纬 度
53°29′N 39°54 ′N 23°8 ′N
太阳高度 59°58 ′ 73°32 ′ 89°41 ′
昼长时间 16:55 15:01 13:35
思考: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南方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 南岛、台湾为何难以受冬季风影象? 指出影响我国冬季 风的源地,我国东 部地区、南亚和东 南亚的风向? 蒙古高压
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频 频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 方的严寒。故受冬季风影响:南方小、北方大. 青藏高原的北部有许多高山,阻断了风对于青藏 高原的影响。而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都在中国 的最南端,季风在运动的过程中,影响力会被山脉所 影响减弱。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Fra bibliotek注意观察 九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 论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动动脑筋
4、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 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空气 气 冷空气 空气 气 冷空气 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⑴暴雨洪涝
①发生的原因
②易发生的地区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③暴雨形成的条件 强烈的上升运动
④防御措施
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Ⅰ.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工程措施
Ⅱ.措施
非工程措施
什么原因可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以及连续性的 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大暴雨.
危害:冲毁淹没农田、交通 线路和公共设施
⑵干旱 ①什么是干旱?干旱的危害?
3.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 的干湿地区,这是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
4.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
有利: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 植物资源及其丰富 不利: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 农业发展
五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1.寒潮
⑴定义: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⑵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⑶危害:
思考:
这样的气候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 影响? 有同利处:于夏3热0°是N附我近国的气非候洲资和源我的国一长大江优三势角, 洲使地广区大自北然方景地观区却都大能不种相植同棉,花为、什水么稻?、玉 米等喜温作物
不利: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 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 涝现象严重,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 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C)
⑴我国气温特点:
冬冷夏热,大陆性气候显著
⑵我国降水特点:
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气候显著
思考:
阅读四城市降水柱状图,比较四个城 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
⑶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受夏季风影 响明显的地 ---- 季风区 区
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 响不明显的 ---- 非季风区 地区
季风区
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
3、降水的季节变化:
思考:下图中四地的降水季节变化有何异同点?
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 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秋 季节
50℃
我国南北跨度近50个 纬度。冬季太阳直射 冬季,北方紧邻冬季风源地,受 在南半球,我国北方 冬季风影响大;而我国南方由于 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 距冬季风源地遥远,加之重重山 20℃ 低,白昼也比南方短, 岭的阻挡,所以南方受冬季风的 因此北方获得的太阳 影响小,降温程度远比北方小。 辐射能就比南方少。
说出图中C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 分析形成原因。 C地附近为 横断山区,它由 一系列南北走向 的山脉组成,山 河相间分布在山 脉地带,地势高, 气温低,等温线 向南突出。
D
C A
B
一、气温和温度带
1、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
-30℃
冬季南北温差大
主要原因: ① 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 ② 冬季风的影响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 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北方 开始迟 雨季 结束早
雨季短
南方 开始早 雨季 结束迟
雨季长
五月南岭六月长,徘徊一月雨茫茫; 七八两北长伏旱,九月南撤十月亡。
4、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年际变化大: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最大)
夏季风的 进退规律 反常
① 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 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减 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 ②其次加强沙尘暴监测、预警;
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 发的原因。 ①冬春冷空气活动多 ②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 ③人口压力大,人们毁林开荒,森 林覆盖率降低;过度放牧,草原退 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 沙尘暴多发。
吐鲁番盆地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梅雨过 后,副高控制,形成伏旱;河谷地形闭塞, 不易散热;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 出汗后不易散发,有闷热之感
3.温度带(根据积温划分)与农作物 ⑴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寒温带(马铃薯、大麦) 中温带(甜菜、春小麦)
高寒气候区 暖温带(棉花、冬小麦) (青稞) 亚热带(油菜、水稻、甘蔗)
地形因素
洋流因素
海洋中等温线 发生弯曲
等温线的分析: 看数值、走向、 疏密、弯曲状 况。
气温分布特点:①温差的大小 ②由哪里向哪里递减 ③哪里最高哪里最低
对比一月、七月等温线的疏密
密集
南北温差大
稀疏
南北温差小
气温年较差 = 最热月气温 - 最冷月气温
北方大,南方小 内陆大,沿海小 平原盆地大,山地高原
畜牧业为 主、绿洲 多荒漠 农业、灌 溉农业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
三 .气候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思考: 上海和开罗的气候特征有何不同?
2、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 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3、气候复杂多样
亚热带季风气候
影响气温 因素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等温线分布特点 大致与纬线平行或 东西延伸 沿海地区等温线 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等温线发生弯曲 或闭合,或与等高 线平行
气温的分布特点 从低纬向高纬 递减 同纬度地带夏季 陆地气温高于海 洋,冬季相反。 海拔高处气温 低,海拔低处 气温高。 暖流经过的地区 气温高,寒流经 过的地区气温低
华北
江淮 西南
华南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易发生持续性干 旱。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 达,用水量大。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 害的关系: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春旱: 华北平原
0℃等温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 淮河一线) 1—— 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
①800 mm 等降水量线; ②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 淮河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④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⑤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0°C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区?
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有何不 同? 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高
第三课 中国天气和气候
一、气温和温度带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三、气候特征
四、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期的大气状况(阴、晴、冷、热、
风、雨、气压等),变化较快.
气候是指长时期的大气综合状况,较稳定.
南风
扬沙
▲气候
气候 ——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降水.
形成气候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 ③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 洋流) ④人类活动.
东北大部分、 中温带 新疆北部
黄河中下游 暖温带 和新疆南部
秦岭—淮河以南 亚热带 青藏高原以东 热带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 稻、油菜;柑橘、柠 檬、无花果 水稻一年三熟;菠萝 >8000℃ 、荔枝、芒果、橄榄 、甘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降水的形成条件和我国降水的主要类型:
16 00
40 0 5 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800毫米等 降水量线通 秦岭、 过___ 淮河附近至 __ 青藏高原东 _____ 南边缘。它 与我国一月 0℃ 份的___ 等温 线大体是一 致的。

降水量 米) 8 0 0 2 0 0 (毫 1 6 0 0 5 4 0 0 0

。 口
400毫米等 降水量线大 致通过____ 大兴安 __岭、 兰州 ____ 市、 拉萨 _____ 市至 喜马拉雅山 脉东缘
节流: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因 地制宜,综合发展农业生产,改进生产 方式提高水源利用率和培育抗旱品种。
二、寒潮: 每年秋末、冬季、初春,
从西伯利亚、蒙古侵入我 国的强冷空气。
大部分地区。 范围: 西藏、云贵地区影 响小(原因?)
严寒、大风、霜冻危害农作物, 危害: 影响交通、通讯等 。
台风剖面图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受北部秦巴山地的阻挡, 冬季风对四川盆地的影 响小,故气温较高。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16℃
12℃
28℃
①夏季,北方的太阳 高度虽然比南方低, 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 日照时间长。 ②南方雨季长、 阴雨天多、日照时间 短
夏季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 主要原因:
• 海拔低、气温高 • 盆地地形: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气流越过周围山地后 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 该地区沙漠广布、吸热 快 • 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 阳 辐射削弱作用小,光 照强
空间分布: 由东南向西北 递减 原因: 受夏季风的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影响程度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极值
吐鲁番
降水最少的地方: 吐鲁番托克逊 原因: 深居内陆.水
汽少.降水少
降水最多的地方: 火 烧 台湾火烧寮 寮 原因:
①东南风迎风坡
②受暖流影响
湿润区
降水量 8 0 0 2 0 0 (毫米)
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 ①有充足的水汽,且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即大气降温 ②有充足的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主要类型: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对流雨
地形雨: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多是锋面雨 台风雨: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雨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多形成于夏季午后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
夏季风强: 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 北旱南涝
水 旱 灾 害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要点二)
基本特点 原因
我国东部夏季风影响大, 空间分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降水多;西北地区受夏季 布规律 陆逐渐渐少 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 时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 间 季节 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 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 变 影响,降水少 化 年际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 降水南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 北差异 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退规律决定的。
5、我国地干湿地区划分
(1)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降水量>蒸发量:
400㎜
干旱地区 半干旱区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200㎜
半湿润区 800㎜ 湿润地区
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400㎜等降水量线 200㎜等降水量线
⑵四类干湿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4.评价中国气候的有利与不利
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 1、夏季普遍高温,使喜 季风气 候显著 热的玉米、棉花、水稻 雨热 同期
1、水旱灾害严重: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 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 重;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 旱灾害多; 2、寒潮带来严寒、大 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原因:1、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2、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
3、此时,农业需水量大。
夏旱:长江中下游平原(7、8月)
原因:受副高控制(反气旋控制)
冬旱:珠江三角洲
原因: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2、雨带撤走,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