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说课稿

2.《古诗两首》说课稿一、教材简说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

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

“滨”,水边。

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是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篇课文,即《古诗两首》。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之《咏柳》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分别是《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的主题是一致的,即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学习要点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古诗两首》(诗词解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素材鲁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古诗两首》(诗词解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素材鲁教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古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仰,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空消失。

尽:尽头。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我在心中只看见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赏析: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

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诗的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看来这两句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

“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课文及作者介绍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课文及作者介绍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课⽂】 乞巧 林杰 七⼣今宵看碧霄, 牵⽜织⼥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 穿尽红丝千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

李商隐(唐朝诗⼈)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号⽟溪(谿)⽣,⼜号樊南⽣,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1],出⽣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诗⼈,和杜牧合称“⼩李杜”,李商隐⼜与李贺、李⽩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都在家族⾥排⾏第⼗六,故并称为“三⼗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些爱情诗和⽆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作郑笺”之说。

[2] 唐⽂宗开成⼆年(837年),李商隐登进⼠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

也有⼈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下。

林杰(唐代诗⼈)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

福建⼈,⾃幼聪慧过⼈,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精书法棋艺。

死时年仅⼗六岁。

《全唐诗》存其诗两⾸,其中《乞巧》是唐代诗⼈林杰描写民间七⼣乞巧盛况的名诗。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字型解释
结构:左右 笔画:8 形近字:永 泳
歌咏
吟咏 咏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叹
猜字谜
王白二人石上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型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注释]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 比作什么?
(把柳叶比作碧玉) (2)“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句里把什么比 作什么?
(把柳枝比作丝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字学习]
咏 (yǒng) (歌咏) 绦 (tāo) (丝绦) 泗 (sì) (泗水) 滨 (bīn) (海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碧 妆 裁 剪滨 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嫁妆
字型解释
结构:半包围 笔画:12 形近字:栽 载
裁剪
裁减 裁判 裁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裁决
字型解释
结构:上下 笔画:11 形近字:箭
剪子
剪刀 剪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春日》诗词解析素材

推荐-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春日》诗词解析素材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

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
咏柳
贺知章
垂 柳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是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 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它的诗今存 在19首(《采莲诗》、《回乡偶 书》等),其中写景的诗,文字 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 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返回
咏碧 妆 裁剪
yǒng zhuāng 咏碧 妆
cái jiǎn 裁剪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游览赏玩好风景
水边
一个天气晴朗的 好日子里,作者 到泗水河边游览 赏玩好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 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 景物映入眼帘。
新鲜奇丽的景物映入眼帘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无限的
风光景物 一时之间
人们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课文朗读 插图欣赏 作者简介 退出
··
《 古 诗 两 首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 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 喻春天嫩绿 的柳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朗读 插图欣赏 作者简介 课文分析 退出
··
咏柳

古 诗 两 首
碧玉妆成一树高, 妆: 打扮,装饰。
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的名句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春到人间万物新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 ·
《 古 诗 两 首 》
丝绦: 丝线编成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 带子。这里 万条垂下绿丝绦。 形容随风飘 拂的柳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咏柳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 ·
《 古 诗 两 首 》
碧玉: 绿色的玉。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里用来比 喻春天嫩绿 万条垂下绿丝绦。 的柳枝。
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 ·
《 古 诗 两 首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妆: 打扮,装饰。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
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绿的玉 石装扮成的。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 的丝带。
4但是只有到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它。
春回大地 春色满园 枯木逢春 四季如春 春雨绵绵 桃红柳绿
“春”的词语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红杏闹春 百鸟鸣春 春风和煦 春雨如丝 草长莺飞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春”的名句
• • • • • •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无限的 风光景物 一时之间
人们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平常 知道 春风
平常人们 只知道有 春风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总 是 春。 但只有 万 紫 千 红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真正认识它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泗 水 滨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到 泗 水 滨,
游览赏玩好风景 水边
一个天气晴朗的 好日子里,作者 到泗水河边游览 赏玩好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 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 景物映入眼帘。
新鲜奇丽的景物映入眼帘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能 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
在和暖的春风里,远远地看见了 一排柳树,那柳树…… 走近一看……
春 日
南宋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3.尝试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 说。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 ·
《 古 诗 两 首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 ·
《 古 诗 两 首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咏: 歌颂、赞 万条垂下绿丝绦。 美。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 巧手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 裁出来的啊!
我来说
春风还剪出了……
诗意
• 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 的。 • 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
•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出 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啊!
诗人简介 • 朱熹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 渊博•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 3、和同桌说说诗歌的意思。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古诗两首


贺知章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是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 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它的诗今存 在19首(《采莲诗》、《回乡偶 书》等),其中写景的诗,文字 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 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返回


1.多读几遍诗歌,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 2.借助注释,联系诗句理解词语 的意思。
但是只有到 百花盛开、 万紫千红的 时候,人们 才能真正认 识它。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歌大意:
1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 边游览赏玩好风景。 2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 景物映入眼帘。 3平常人们只知道有春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