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到25: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第一次1982年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

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第三次1993年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

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

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四次1998年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机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进行过多次精兵简政。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机构图
1951~1953年
1951年12月,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精兵简政工作。

其主要内容有:(1)调整紧缩上层,合理充实下层;(2)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3)精简机构,减少层次;(4)明确规定干部与勤杂人员的比例;(5)要求划清楚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编制和开支;(6)严格编制纪律。

这次机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

到1953年底,政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42个。

1954年国务院组织机构图
1954~1956
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

中央一级机关的精简包括:(1)在划清业务范围的基础上,调整精简了机构,减少了层次;(2)各级机关根据业务需要,紧缩了编制,明确了新的编制方案;(3)妥善安置精简下来的干部。

地方各级机关也进行了精简,专员公署和区公所分别是省、
第1 页。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而下迚行,对于任何的自下而上方 式迚行的试验都要慎重。其次,构 筑大部门体制需要对政府机构设置 迚行通盘考虑,充分考虑管理要素、 行政任务和实际需要。第三,处理 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第四,处理 好大部门改革的通盘规划与分步骤 推迚改革方案的关系。第革简单地等同于大
这和以前的“官本位”是相冲突的, 而且大部制实际上是在精简机构,各 级政府存在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这 个动力有观念上的,也有实际利益上 的冲突。
• • • • • •
改革原则: 1.回应性调适原则。 2.总体性统筹原则。 3.系统性集中原则。 4.制约性协调原则。 5.总揽性分别原则。
• 首先,大部门体制变革一定要自上
• 大部制改革,不是部门越大越好,而是要达到简政放权的目的,减
少政府对市场对社会的干预,削减政府的权力,剥夺政府的部门利 益,这才是最核心的,如果没有这些内涵的改革,简单的部门合并 其意义并不大。大部制改革绝不简单仅仅是行政改革,改革的前期 是政治改革,后期就是经济改革,大部制是两者的结合点。
改革难点与弊端
种由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门 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组织架构。大部门体系应采取决策权、 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大部门体制的实质是 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大部门体制改革应该是政府组织架构调整与政府运行 机制再造的统一。[
大部制改革的原因
2013年大部制改革
2013年3月10日发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变方案表示,国务院组成部门至 少减至25个。(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四)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 总局(五)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六)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

介绍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

介绍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

介绍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摘要:一、前言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1.1982 年机构改革2.1988 年机构改革3.1993 年机构改革4.1998 年机构改革5.2003 年机构改革6.2008 年机构改革7.2013 年机构改革8.2018 年机构改革三、历次机构改革的特点与成效1.精简政府机构2.转变政府职能3.优化政府服务4.提高政府效能四、未来机构改革的展望1.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2.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文: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机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

本文将回顾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与成效,展望未来机构改革的趋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1.1982 年机构改革1982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主要任务是调整和撤并政府机构,实现干部年轻化、专业化。

通过改革,国务院直属机构由100 个裁减到61 个,人员编制减少30%。

2.1988 年机构改革1988 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机构改革,重点是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建立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以提高政府决策和执行能力。

3.1993 年机构改革1993 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机构改革,提出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机构。

此次改革加强了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力量,并设立了一些新的部门,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

4.1998 年机构改革1998 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机构改革,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此次改革撤销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委,组建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新的机构。

5.2003 年机构改革2003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机构改革,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此次改革设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新的部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19.2%,并首次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200多项,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4个部委.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这次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2008年3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改革以来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回顾

改革以来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回顾

论 述 经 济体 制 改 革 与政 治 体制 改 革 的辩 证 关 系, 从
政治体 制改 革的高度 再次 强调机 构改革 。
( 二) 目标 与 方 向
本次机 构改革 主要 目标是 大力推进 政府 职能 的
转变 。政府 的经济 管理部 门要从 直接 管理为 主转变 为 间接管理 为 主 , 强化宏 观管理 职能 , 淡化微 观管理
构从 2 2 个 减为 l 9 个, 非 常设机 构从7 5 个减 N4 4 个, 部
委 内 司局 机构减 少2 0 %。 在 国务 院6 6 个部 、 委、 局 中, 有3 2 个 部 门共 减 少 1 . 5 万 多人 ,有 3 0 个 部 门共 增 加 5 3 0 0 人, 增 减相抵 , 机构 改革后 的 国务 院人 员编制 比 原来 减少 了9 7 0 0 多人 。但是 , 由于经 济过热 , 这次 精 简 的机构 很快 又膨胀起 来 了。
的发展 时期 , 开始 了经济 体制改 革 , 对外 开放 。 然而 , 1 9 8 1 年, 国 务院 的工 作部 门有 1 0 0 个, 达 到 建 国 以来 的最 高峰 。臃 肿 的管理机 构 已不能适 应改革 开放 和 经济社 会发 展 的需 要 , 亟待改革 。
( 二) 目标 与 方 向
构, 减少 了副 职 , 提高 了素 质 ; 在精 简机构 方面 , 国务 院各部 门从 1 0 0 个 减 为6 1 个 ,人 员编 制从 原来 的5 . 1 万人 减 为 3 万人; 省、 自治 区政 府 工作 部 门从5 0 - 6 0 个减 为3 0 ~ 4 0 个 ;直 辖市 政府 机 构 稍多 于 省政 府工 作部 门 ; 城 市政府 机 构从5 0 ~ 6 0 个 减 为4 5 个 左右 ; 行 署办 事机构 从4 0 个 左右减 为3 0 个 左右 ,县政 府部 门 从4 0 多个 减为2 5 个 左右 ; 在人 员编制 方面 , 国务 院各

70年机构改革回顾

70年机构改革回顾

新中国70年政府机构改革历程回顾与成效政府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载体和保障。

作为上层建筑,政府机构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八次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了政府机构,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回顾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历程,以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为例,按照机构改革的主要特征和目标来划分,可大致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一)以精简机构、克服膨胀为主要特征和目标的政府机构改革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务院,新中国的政府机构框架初步建立。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政务院,其中政务院下设35个委、部、署、院。

随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通过,国务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政府机构设置进入正轨。

1954年后,随着各级机关的相继建立,政府机构开始增设,到1956年,国务院机构总数达81个。

为此,从1956年到1959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1958年撤销合并了国家建设委员会等10多个单位,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和撤并。

从1960年到1964年,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政府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主要以事业单位为重点,对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同时进行精简。

但到1981年,国务院部委达52个、国务院工作部门达到100个,数量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

1982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机构改革启动。

这次改革对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了撤并,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100个减少为61个,国务院所属部委由52个裁并为42个。

行政组织学

行政组织学

行政组织学作业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7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字数不少于1800字。

(第1~5次分值为每次10分,第6~7次分值为每次25分,共100分)第1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2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3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4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5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7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行政组织学作业2(第一章~第八章)1、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组织2、 组织环境3、 行政组织机构4、 群体2、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行政组织是追求( )。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2、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

A、罗森茨韦克B、卡斯特C、孔茨D、帕森斯3、 学者( )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C、帕森斯和里格斯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4、 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 )。

A、《战略与组织结构》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5、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B、自治州C、自治市D、自治地方6、 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B、气质C、性格D、人性心理特征7、 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 )。

A、人格魅力B、个人形象C、个人履历D、个性特征8、 ( )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B、科学预测C、调查研究D、收集情报9、 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的概念。

A、褒义B、贬义C、中性D、创造性10、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已经进行过六次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国务院机构曾经在1982年之前达到100个,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峰。

通过1982年的改革,国务院机构由100个减少到61个,这次改革开始打破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的思路让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型政府脱离出旧有的角色。

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

1993年的机构改革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更进一步。

1998年受“政企分开”的思路主导,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影响着2003年的政府格局。

国资委、银监会、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等一批新部委应运而生。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也在这一年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2008年,国务院调整了15个机构,新组建了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人社部、环保部、住建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这次“两会”上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除国务院办公厅外,政府机构精简到了2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