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3.doc
综合性活动《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3

综合性活动《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3综合性活动《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3综合性活动《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3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华南师大附属康大(外语)学校刘爱文【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搜集、筛选资料;组织讨论会。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介绍、推荐有关莲文化的书籍、网站,激发学生兴趣。
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一个有关莲科学的PPT演示文稿范本。
学生准备分组,在对莲进行科学探究时,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
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
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
自愿报名成立讨论会组委会,设计讨论会章程。
包括讨论目的、讨论内容、讨论方式的确定,讨论参与者的评价标准(老师把关),形成《讨论章程》。
“莲文化”比赛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活动设计理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周敦颐)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的表现、歌颂莲的佳作。
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
莲,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
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
我们既不能将它看作是一堂传统的语文“传道授业”课,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一次轻松而热闹的班队活动。
何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它要达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
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莲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2.通过欣赏莲的相关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莲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2.欣赏莲的相关艺术作品。
三、教学难点:1.莲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莲的相关图片、视频、艺术作品等资料。
2.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莲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欣赏莲的相关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莲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种莲的相关艺术作品,进行模仿创作,下节课分享。
7.板书设计:莲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莲文化的短文,描述他们对莲的理解和感受。
2. 布置学生进行莲主题的绘画或手工艺创作,以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莲形象的认识。
3. 推荐学生阅读与莲文化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八、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创意和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莲文化知识的掌握。
九、课堂管理:1. 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设置明确的学习规则,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于小组讨论和合作。
十、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莲文化之旅,参观莲池或相关文化遗址,让学生亲身体验莲文化的魅力。
2. 邀请莲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莲文化的魅力教案【篇一:《莲文化的魅力》公开课教案_5】《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大堰中心学校彭春艳一、活动目的:1、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自然、莲与文化、莲与佛教、莲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3、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探究事物的习惯,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并学会用文字、图画、朗诵、音乐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活动构想:1、指导思想: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表现。
2、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由学生合作完成,第二阶段课堂交流。
教师制作课件进行穿针引线。
第一阶段:指导探索、实践体验。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制作“莲文化的魅力”小报,由语文科代表组织,准备一个十五分钟左右的“莲文化的魅力”文学作品朗颂会。
搜集资料包括:(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
(4)莲的美食和药用。
(5)莲的名胜古迹。
(6)与莲有关的科学知识。
(7)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8)莲与佛教的关系。
(9)回顾自己对莲文化的探究过程,写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莲的理解。
第二阶段:成果汇报、资源共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采用谜语的形式进行导入:“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二)主体:幻灯片使用说明:这一版块的活动为科学知识的介绍。
同学们利用搜集到的资料,介绍教材中所列的“千年古莲发芽之迷”、“莲叶防水自洁之迷”等知识。
幻灯片使用说明:在这一版块中,“美丽的荷花”教师出示电子荷花图片,系统自动播放背景音乐《荷花颂》曲,在音乐中,教师再展示搜集到的荷花图片(印刷品)。
学生自由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绘的图画,制作的小报。
“给照片起名字”,教师给出了四幅有关莲的照片,要求学生给他们分别取上名字。
《莲文化的魅力》主题班会教案

《莲文化的魅力》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篇:《莲文化的魅力》主题班会教案一、教育目标:1.通过品莲、议莲等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学习莲的高洁品质,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理论依据:由课文《爱莲说》引发的探索“莲文化的魅力”,学习莲的高洁品质的主题教育。
三、前期准备: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指导探索实践体验指导学生以五到七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2)莲的历史、品种(3)莲的图片。
(4)莲的美食和药用(5)莲的名胜古迹(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7)莲与佛教的关系(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9)以手抄报或制作幻灯形式介绍具有莲品质中华名人小故事。
(10)用三两句话来谈谈我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国的莲文化。
第二阶段:成果汇报资源共享四、教育过程:(一)导入:(二)板块一:《我心目中的莲花》——学生作品展学生美术作品展:书法、图画等(三)板块二:《莲花知识知多少》——莲花知识赛(四)板块三:《“莲花”诗画会》——品莲之脱俗(五)板块四:《莲与生活》——议莲之高洁五、活动后续: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随笔。
第二篇:《莲文化的魅力》教案荷风莲韵——莲文化的魅力————阅读指导课教案唐山市第十七中学刘瑞敏教学目标: 1.通过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生活、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3.积累有关莲的诗文名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之《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八上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活动目的:1.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
请看投影: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荷花)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莲藕)池里一只碗,大雨落不满,小雨纷纷下,珍珠一串串。
------(荷叶)其实这些都是莲的一部分,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清香,默默地感动,在我国文化的百花园中,这一朵奇葩格外地引人注目,屈原《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咏唱;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更是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跟莲文化有关。
下面我们一起就一起进入“莲文化的魅力。
“出示大屏幕,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莲花的品种非常多,形态各自不一。
莲花是如此美丽,你一定想好好观赏一下美丽的莲花了,下面请大家欣赏千姿百态的各种莲花。
二、活动内容(一)莲花图案欣赏1.教师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图案。
2.各组学生展示介绍收集的图案。
3.欣赏电视散文《西湖》欣赏了形态各异的莲花,那么同学们对莲文化的知识了解有多少呢?(二)莲花知识竞赛前八题为必答题,每组两题;后四题为抢答题。
第一组:1.莲是一种古老的植物。
它的原产地在哪里?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原产中国,一亿三千五百万年----我国文献中对莲史及其功用的记载也已有三千多年了)2.出于对莲的喜爱,人们给莲花起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你知道的有哪些?(至少说出三个)(莲花,别名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芙蓉、莲、藕英、君子花、碧波仙子、风露佳人……)第二组:1.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有哪些地方?请列出三处来。
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莲的生长特点、文化寓意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莲的文化内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搜集莲的相关资料。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具有莲文化特色的的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莲的生长特点及文化寓意。
2. 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实地考察、采访,搜集莲的相关资料。
4. 创作具有莲文化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莲的生长特点、文化寓意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莲的文化内涵。
(2)创作具有莲文化特色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莲,了解莲的生长特点及文化寓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搜集莲的相关资料。
4. 创作展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具有莲文化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莲的生长特点、文化寓意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地考察、采访中的表现及搜集到的资料的丰富程度。
3. 学生创作的作品的创意及表现手法。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莲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莲的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的相关文献资料。
3. 实地考察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等。
4. 创作作品所需的材料,如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性重点学习的课重点学习的教学重点学习的设计.doc

“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教学设计【目标定位】1.通过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生活、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3.积累有关莲的诗文名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以八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科学知识、莲与现实生活、莲与文学艺术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
提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搜集、整理材料:(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美食和药用( 4)莲的名胜古迹( 5)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6)莲与佛教的关系,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7)结合对莲的观察与欣赏以及积累的材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或出手抄报,或制作幻灯片,或制作网页,来展示集体的成果。
【课堂展示】指导学生成果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莲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导入: (3 分钟 )穿越时空,她撷着淡淡的清香,娉娉婷婷地向我们走来,和着清风流水,袅娜地绽放在碧波之上。
她以美丽的舞姿翩跹于诗文篇章之中,为文人墨客所钟情,又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莲花,走进莲文化,去感受荷风莲韵的魅力!(幻灯片循环播放莲花的图片,背景音乐为《江南采莲曲》)二、展示交流:(40 分钟 )(一)环节一:荷香初嗅――访莲( 5 分钟)同学们都利用书籍或网络对于莲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请第一个小组来展示他们设计的“走进莲的世界”谈话节目。
一名同学作为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名同学作为研究莲的专家,通过对话的方式介绍莲的科学知识(比如莲的名称与历史,莲与佛教的关系,莲的品种,有关莲的美食和药用价值,赏莲的名胜古迹等)第一组同学的精彩表现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的莲的科学知识与历史渊源,而我们每一个组的同学都做了精心地准备,有的以手抄报的形式,有的制作了网页,有的制作了赏心悦目的幻灯片,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展示探究的成果。
2018-2019年人教版语文八上《莲文化的魅力》word教案3

莲香荷韵————《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活动一、活动目标:1、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活动的准备:1、将全班学生划分若干活动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课本提供的几个主题进行各有侧重的研究。
2、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莲的图片。
3、让学生自己摘抄有关莲的诗文,写一些赏析的文字或配乐朗读。
三、活动过程:(一)赏荷:画中荷韵不经意间,夏已经飘然远走。
在这霜寒露冷的季节,我们更怀念清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飘飘荡荡的荷叶,丝丝缕缕的清香。
请大家跟我一起借助大屏幕重回夏日,欣赏无边无际的清塘荷韵吧。
1、展示大家画出的或搜集整理的图片;2、欣赏短片《西湖》(二)知荷:科学识莲荷花妩媚多姿、千姿百态,而有关她的知识更是丰富多彩,下面就来看看我们都知道有关莲花的那些知识?1、莲是一种古老的植物。
它的原产地在哪里?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原产中国,一亿三千五百万年----我国文献中对莲史及其功用的记载也已有三千多年了。
2、出于对莲的喜爱,人们给莲花起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你知道的有哪些?(至少说出三个)(莲花,别名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芙蓉、莲、藕英、君子花、碧波仙子、风露佳人……)3、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有哪些地方?请列出三处来。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湖南洞庭湖、河北白洋淀、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扬州瘦西湖、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白河镇等。
6、说出与莲有关的歇后语(至少两个)。
A、荷花灯点蜡——心里明B、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C、莲生水中——不扶自直D、莲蓬结籽———心连心7、成语“藕断丝连”大家并不陌生。
但你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吗?这是由于藕中的带状螺旋式导管及管胞的次生壁抽长而形成的。
(三)品荷:诗中荷香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莲淡淡的清香,让人默默地感动。
《诗经?郑风》有“山有扶苏,隰有荷花”之句;屈原《离骚》则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咏唱;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言尽了莲的高雅圣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3 -
课始,教师检查对词义理解。
之、焉、者也、噫、唉等虚词和若干实词在检查之列。
然后分四个层次向前推进教学。
一、朗读
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学生尽情朗读,然后课堂发言。
对于这篇课文读起来上口的原因,同学们体会到的有: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论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
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学生继续诵读课文,教师出示如下阅读思考题,要求根据思
考题自己析读课文,并写下阅读笔记。
1、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
3、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教师综合同学们的阅读分析所得;
1、全文的主体形象是莲,陪衬形象是菊和牡丹。
2、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3、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教师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1、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犹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
关物意在先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更应细心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