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简介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简介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是我国在2020年召开

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至5月28日

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全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提交的报告,以及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行政腐败问题的审查和批准。

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是特殊时期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会议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人大代表也在自己所在地先后进行了调查研究,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许多关于抗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对抗击疫情中的英雄群体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并对我国疫情形势评价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此次会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议和批准了全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4个国

家机关的工作报告;二是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情况的报告》等;三是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建设的决议》、《关于时代特色鲜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经验和智慧的决议》,这些决议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和决议》。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是我国继

2007年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之后的第二次修订,

为进一步规范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会议还对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

查和批准。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加大财政支出,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经济回升。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确保资金落地见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此外,本次会议还进行了选举,决定任命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并任命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这些领导人员的选举和任命,对于我国政府的工作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是在全球疫情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法律文件,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导。会议还审查了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对于推动经济回升具有重要作用。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凝聚力。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一次会议(1954年9月) 二次会议(1955年7月) 三次会议(1956年6月) 四次会议(1957年6月) 五次会议(1958年2月)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一次会议(1959年4月) 二次会议(1960年3~4月) 三次会议(1962年3~4月) 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年1月~1978年3月) 一次会议(1975年1月)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 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 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 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 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一次会议(1983年6月) 二次会议(1984年5月) 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 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 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 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 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 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 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3年3月~) 一次会议(2003年3月)

2021政协闭幕会讲话 2020人大会议召开时间表

2021政协闭幕会讲话2020人大会议召开时间表 2021政协闭幕会讲话2020人大会议召开时间表 两会 2021两会召开时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是指哪两会 两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大家为了方便所以把两者简称为两会。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从省级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协及人大的全体会议的会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两会的名称可以同时适用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 两会召开体现的是什么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两会期间代表从人民最关注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这也代表了党中央对人民的关心,及时维护人民的利益。 2021两会召开时间 两会代表怎么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021年省级两会时间 根据公开报道,截至目前,至少已有25个省份确定了2021年省级人代会的召开时间,均定在1月中下旬。 2月12日是2021年的春节,目前已公布人代会召开时间的省份均将会议日期定在了春节前。从目前来看,河南省的人代会是召开时间最早的,定于1月18日开幕。四川的人代会召开时间是最晚的,定于1月29日开幕。 从已确定的会议召开的时间来看,2021年1月中下旬是省级地方两会召开的密集期。这其中,有14个明确了会议开幕的具体日期。 例如,西藏、山西、辽宁的人代会定于2021年1月20日召开;湖南、天津都是1月25日召开;陕西、江西则在1月26日召开。 而诸如云南、广西、山东、安徽等11省份,只是将人代会召开日期模糊定于“中旬”“下旬”或“中下旬”举行。

中国重要三大会议

中国重要三大会议 中国重要三大会议,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 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 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 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6月15日) 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月4日)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

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 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14日) 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15日) 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14日) 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16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 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13日) 第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14日) 第四次会议(2011年3月3日~14日) 第五次会议(2012年3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13年3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简介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简介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是我国在2020年召开 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至5月28日 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全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提交的报告,以及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行政腐败问题的审查和批准。 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是特殊时期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会议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人大代表也在自己所在地先后进行了调查研究,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许多关于抗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对抗击疫情中的英雄群体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并对我国疫情形势评价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此次会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议和批准了全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4个国 家机关的工作报告;二是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情况的报告》等;三是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建设的决议》、《关于时代特色鲜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经验和智慧的决议》,这些决议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和决议》。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是我国继

2007年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之后的第二次修订, 为进一步规范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会议还对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 查和批准。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加大财政支出,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经济回升。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确保资金落地见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此外,本次会议还进行了选举,决定任命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并任命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这些领导人员的选举和任命,对于我国政府的工作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是在全球疫情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法律文件,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导。会议还审查了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对于推动经济回升具有重要作用。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凝聚力。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时间是多少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时间是多少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十三次会议。该次会议通常会在每年的3月份召开,召开时间一般为3月5日至3月15日之间。然而,具体的召开时间需要通过中国国务院决定,并根据当年的国内外形势和工作安排来确定。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中国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其任务主要包括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国务院工作报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全国发展规划、预算报告等法律法规;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等。 在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将汇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中讨论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会议期间,代表们将按照事先确定的议程,参与各项议程的讨论和决策,并有权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和提案。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一个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民主的会议,各界代表将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代表人民利益,为国家决策提供专业和智慧的支持。此外,会议还是国内外媒体和观察家关注的热点,会议期间,各大媒体会对会议的各项内容进行报道和分析。 具体的四次会议议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日

常工作机构,该报告汇报了过去一年内的工作情况和即将展开的工作计划,为代表们了解和参与日常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 2. 国务院工作报告:国务院是中国的行政机构,负责国家日常的行政事务。该报告介绍了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和未来的工作计划,涵盖经济、政治、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内容。 3.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法院,负责监督和审理各类法律案件。该报告总结了最高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和未来的工作计划,介绍了中国司法改革和法律运行的情况。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的最高检察机关,负责监督和指导全国的检察工作。该报告详细介绍了最高检察院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和未来的工作计划,重点涵盖了反腐败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情况。 5. 全国发展规划:全国发展规划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该规划包括经济、社会、环保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代表们在会议期间将深入研究和讨论全国发展规划,为国家发展提出建议。 6. 选举和任命:代表们将根据国家法律,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机构。这些选举和任命是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最重要的议程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哪召开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哪召开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中国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会议之一,它于2021年3月5日至3月11日在 中国的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全国人大五年一度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代表参与。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是全国人大会议的常规召开地点之一。北京具备丰富的会议和接待资源,能够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此外,北京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中心,拥有完善的交通和宾馆设施,在处理大型会议时有着丰富的经验。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具体召开地点是中国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是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一座大型建筑,是全国人大的会议场所。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结构庄重大气,设计简洁而典雅。人民大会堂内有多个大型会议厅和办公区,能够满足人大会议的需求。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中国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期间代表会对国家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例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代表资格的报告等。此外,会议还进行了重要法律法规的审议和通过,例如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制定民法典等。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代表人民意志的平台,是国家决策的重要

环节。在会议期间,各代表通过提案、发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和所代表群体的意见和诉求。会议还设立了各种小组和专门机构,例如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以便代表们能够深入研究和讨论各个领域的问题。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经济改革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会议,国家能够听取各地的声音和意见,调整政策方向,促进改革和发展。同时,会议也是代表们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能够加强全国人大代表的团结和凝聚力。 总体而言,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为中国国家政治体系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的召开地点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代表们通过这次会议能够对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进行全面的审议和决策,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步。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间内容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间内容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中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会议之一,它于2018年3月5日至3月20日期间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会议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决定国家发展方向和政策的重要场合。以下是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时间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 第一、会议时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至3月20日期间举行,共计15天。 第二、会议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是中国的国家会堂和重要的外交场所,是全国人大会议的固定举办地。 第三、与会人员:此次会议共有2970位代表参加。会议的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各行各业的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者以及各个社会群体的代表,代表着各个领域的利益和声音。 第四、主要议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和通过各项法律法规、选举产生国家机构和领导人等。 a.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一年中最重要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一,它将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提出下一年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代表们将就政府报告的内容提出质询和建议,审议并通过该报告。 b.审议和通过各项法律法规: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将审议和通过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

制定和修改,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选举产生国家机构和领导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议上,代表们将选举并决定由国家副主席、国家主席等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家机构的组成,这也是国家机构和领导层的重要调整和决策。 第五、会议成果: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成果将对国家的决策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通过法律法规和选举产生国家机构和领导人,将为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重要方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总结: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中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会议,它的时间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主要议程以及会议成果等。通过这个会议,中国代表们将共同决策并推动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努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1.03.08 •【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正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1年3月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栗战书 各位代表: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容应对世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为推动重大工作部署、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有效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10个月,常委会认真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件;审议通过39个任免案,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59人次。 常委会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例如: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及时作出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接着就这一决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展执法检查,随后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及时制定专项立法修法工作计划,成立专班分批推进30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坚决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根据香港形势发展对法律的需求,及时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全国2020年人代会简报文档5篇

全国2020年人代会简报文档5篇Briefing document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20 20 编订:JinTai College

全国2020年人代会简报文档5篇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全国20xx年人代会简报文档 2、篇章2:全国20xx年人代会简报文档 3、篇章3:全国20xx年人代会简报文档 4、篇章4:20xx乡镇人代会简报文档 5、篇章5:20xx乡镇人代会简报文档 篇章1:全国20xx年人代会简报文档 乌鲁木齐市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决定:乌鲁木齐市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定于20xx年2月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建议会议议程是: 一、听取和审议乌鲁木齐市工作报告;

二、审议乌鲁木齐市政府关于乌鲁木齐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审查、批准乌鲁木齐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审议乌鲁木齐市政府关于乌鲁木齐市20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xx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审查乌鲁木齐市20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xx 年财政预算草案;批准20xx年乌鲁木齐市本级财政预算; 四、听取和审议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五、听取和审议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六、听取和审议乌鲁木齐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七、选举乌鲁木齐市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市长、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八、审议并通过关于设立乌鲁木齐市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决定草案; 九、表决乌鲁木齐市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草案;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举行时间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举行时间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至3月20日在北 京举行。此次会议是中国国内重要的政治盛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政治意义。 在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了会议,审议了会议议程、人事安排以及相关的事项。会议的具体举行时间经过认真的考量和周密的准备,以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圆满成功。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上午9时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与会代表共计2970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有2970名,代表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其他有关方面。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将共同商议和决议国家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审议和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计划、预算报告和其他重要法律法规。 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民生福祉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他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各个代表团積极参与了分组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逐项审议各项议案。与会代表们广泛地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和建议。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代表们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回顾,对未来的发

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天的积极讨论和充分沟通后,代表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并通过了报告。 在会议的最后几天,与会代表进一步审议和通过了国家发展计划、预算报告和其他重要法律法规,这些决议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国家整体发展和各项改革决策起着指导作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8年3月20日圆满落幕。会议 期间代表们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审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取得成功,为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和方向指引。

2021年召开的全国性会议

2021年召开的全国性会议 2021年召开的全国性会议 (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 1.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3·审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计划执行状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计划草案 4·审查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状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5·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 6·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议案 7·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8·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9·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议程 1.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状况的报告 3.列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商量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4.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5.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注:日程改变,具体有官方通知为准。 2021年召开的全国性会议 据新华社消息,我们得知2021全国两会时间: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时间|2021年结束时间 2020年因疫情缘由,两会推延到5月22日开始,5月28日结束,会期7天。往年两会一般会期10天左右,估计3月中旬闭幕。 1、两会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召开时间:自1998年起,每年全国政协均在3月3日、全国人大均在3月5日开幕。 3、地点:北京。 4、间隔: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5、两会是什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 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公布日期】2021.03.10 •【分类】其他 正文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 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2021年3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 在本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向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根据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决定的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到3月8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其中,代表团提出的16件,代表联名提出的457件。在这些议案中,有关立法方面的467件,有关监督方面的6件。

代表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议案,是宪法法律赋予代表的基本权利,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主要形式。大会前,代表们积极参加代表学习、集中视察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等代表工作平台和基层联系点,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酝酿讨论、修改完善议案,努力提高议案质量。今年代表提出的议案,绝大多数为法律案。其中涉及制定法律的208件,修改法律的247件,解释法律的4件,编纂法典的4件,有关决定事项的2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民生保障、社会治理领域立法,提出制定社会救助法、法律援助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养老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法律,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职业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二是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法律制度,提出修改反垄断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制定社会信用法、增值税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及数据交易和管理、民营企业促进等方面的法律。三是完善生态环保法律,提出制定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地法以及黄河保护、低碳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耕地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补偿、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法律,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四是完善国家机构组织和职能立法,提出制定监察官法以及检察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法律,修改地方组织法、监察法、代表法、国家赔偿法、审计法、行政复议法等。五是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提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执业医师法、中医药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六是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提出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网络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反洗钱法、引渡法等,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以及物资储备、海外投资保险等方面的法律。七是适时启动条件成熟领域法典编纂工作,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教育法典、刑法典等。此外,还提出了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对有关法律的规定作出解释的议案。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汇总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达大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6月杂广州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的要求. 中共五大:1927年四五月间在武召开.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 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主持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 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中共七大:1945年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中共十大:1973年8月在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日到11日,在北京召开.提出了"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奋斗目标,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足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21年江西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21年江西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道德与法治部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上。每小题2 分,共36 分) 1.2020 年9 月8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A.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 B.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C.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D.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2.2020 年10 月26 日至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 A. 第十三个二○三五年 B. 第十三个二○五○年 C. 第十四个二○三五年 D. 第十四个二○五○年 3.2021 年3 月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这是国家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4.“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一位博士的论文致谢部分触动了许多人,靠读书他从山坳穷学生蜕变为中科院博士。这告诉我们 A. 只读圣贤书,不闻天下事 B. 只要学习就一定能实现人生梦想 C.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D. 学习点亮人生,为幸福生活奠基 5.漫画中的学生应该 ①理解学校要求的合理性 ②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③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 ④树立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禁止手机带入校园 关于加强 中小学生手机 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 某 某 中 学 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