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是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方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
这些传统文化的方面包括了语言文字、礼仪风俗、思想信仰、文学艺术、建筑艺术、传统医学等众多领域。
语言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东亚地区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语和汉语方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言文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语言文字方面。
礼仪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从古代的封建礼仪到现代的风俗习惯,中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历史。
传统的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活动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风俗。
思想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都曾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的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
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世人。
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传承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传统。
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古代的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风格各异,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建筑更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被世人推崇。
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等传统医学方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影响深远。
中医讲究“针灸、药石、气功、养生”等综合治疗,旨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强调预防。
这些传统医学理念和方法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健康和生命的重视。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语言文字、礼仪风俗、思想信仰、文学艺术、建筑艺术、传统医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特魅力。
愿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传承创新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道德、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
道家文化: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强调谦虚、无欲、柔软而有力等观念。
佛教文化: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它强调超脱尘世的思想以及慈悲与智慧。
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包括许多习俗、节庆、民间传说和传统手工艺等,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籍文化:中国古籍文化包括四大名著、十三经、《史记》、《全神词》、《道德经》等经典,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文化: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意识和生活方式。
此外,还有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等传统手工艺和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1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
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楚辞》。
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包括了几千年来在中国传承发展的文学、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礼仪、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范围:1.文学与经典: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歌、散文、楚辞等。
古典小说:著名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等。
2.哲学与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注重伦理道德和家庭伦理。
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强调无为而治、道教观念。
法家思想: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强调法治和权谋。
3.艺术与建筑:绘画:中国画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多种风格,著名画家如米芾、文徵明等。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等,被视为艺术和审美的表达。
建筑:古代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如故宫、长城、扬州的个园等。
4.宗教与哲学:儒教:儒家思想的传承,注重礼仪、家庭和社会伦理。
道教:强调道教观念,追求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修行。
佛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5.戏曲与音乐:京剧、豫剧、粤剧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结合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
古典音乐:如琴、瑶琴、箫等传统乐器的演奏,以及古典音乐作品的创作。
6.科技与医学:四大发明:指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中医学:以经络学说、针灸、草药治疗为特色的传统医学。
7.礼仪与家风:儒家礼仪:传统的礼仪观念和仪式,强调尊重、孝道等。
家风:家族文化,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族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代表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审美和生活方式。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中国传统文化篇一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中华文化对世界面临难题的启示篇二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生命发展具有重要性,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
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
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
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
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中国100种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100种传统文化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
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各种各样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
下面将介绍中国100种传统文化。
1.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2.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包括古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多种形式。
4. 中国舞蹈:中国舞蹈形式多样,包括古典舞蹈、民间舞蹈以及少数民族舞蹈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5. 中国戏剧: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戏曲形式。
6. 中国杂技:中国杂技是一种集体艺术形式,包括各种技巧和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包括太极拳、剑术、刀术等多种武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泡茶和品茶的过程,展示了中国人的礼仪和文化修养。
9. 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构筑,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10. 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11. 中国服饰: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民族服装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文化传统。
12. 中国瓷器:中国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传统手工艺,通过剪纸艺术展示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14. 中国刺绣:中国刺绣是一种精湛的手工艺,通过刺绣艺术展示了中国人的细腻和精神追求。
15. 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通过故事的形式传递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16.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多种形式,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涵盖了古代的文化遗产,还包括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元素。
这些文化元素包含了多种方面,从艺术、音乐、哲学到宗教信仰等等。
以下是几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以及中国各个地区的特色。
中华文化最好的代表是汉字,这是一套成体系的字符,涵盖了音韵符号、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等几个部分。
汉字被推广和发展了数千年之久,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和语言的核心。
中华文化还包括了中国的传统诗歌、戏剧、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这些文化形式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体现了中国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回顾和传承。
二、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代表。
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国家和社会中的人关系密切,其中强调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经济方面,儒家文化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财富和经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这些理论和实践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道家认为,道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一种自然法则,能够激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行为和精神活力。
同时,道家文化也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这是一种探求生命本质的道路,并提倡一种平衡、和谐和大同的生存方式。
四、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普及,它的影响被深入到中国的宗教、哲学和社会文化领域。
佛教文化强调放弃私欲和自我的执着,追求正义、真理和良心。
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佛教文化对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
中华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从礼仪、饮食、艺术和哲学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礼仪文化中国的礼仪文化历史悠久,被视为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石。
中国人注重以礼仪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传统的婚礼仪式、葬礼习俗和节日庆典等都融入了丰富的礼仪元素。
比如在婚礼上,新人要行三拜九叩礼,以表达对父母和长辈的敬意;而在葬礼上,人们要虔诚地向逝者行礼告别,以示对逝者的缅怀。
二、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讲究营养的理念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中餐包括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鲁菜等,每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调味品。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谐,追求菜品的色、香、味俱佳。
此外,中国的饮茶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茶艺表演和品茶活动都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艺术文化中国的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个方面。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方式,常常表现出优雅、深远的意境。
而中国音乐中的古琴、笛子等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调和曲调风格,让人们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舞蹈也多样而富有表现力,如京剧、豫剧等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哲学文化中国的哲学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主张仁爱、礼义、忠诚等价值观念。
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和谐,注重心灵境界的修炼。
而佛家思想则注重解脱和悟道,提倡慈悲和智慧。
这些不同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处世哲学。
总结: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礼仪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国人对饮食的独特追求,艺术文化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而哲学文化则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13.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
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纽带。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专制主义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到为代表。
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兼取诸家,主张法、术、势三者相辅而相成。
19.理学实际是一种新形式的儒学,它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理学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
20.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韩愈、李翱,中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1.先秦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头,主要是围绕天人、古今、知行等问题展开的。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 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①②③④)。
①引申为文字、文章②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③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④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2.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①②)。
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西南地区④沿海地区3.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①②④)。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还能做什么?辅导补习美容养颜家庭家务加班须知①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②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③诸子蜂起,百家争鸣④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②③④)。
①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②诸子蜂起,百家争鸣③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④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5.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③④)。
①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②王充著《论衡》③基本形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模式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6.秦汉科技方面的主要成果有(①③④)。
①造纸术②《甘石星经》③《氾胜之书》④《九章算术》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②③)。
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②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③玄学的兴起④儒学的繁荣8.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①②④)。
①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②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③赋与五言古诗④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①③)。
①刘徽的《九章算术注》②浑天仪、地动仪③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10.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①②④)。
①范晔的《后汉书》②陈寿的《三国志》③班固的《汉书》④萧子显的《南齐书》11.(③④)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①《晋书》②《隋书》③《史通》④《通典》12.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②③④)。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②刘焯的《皇极历》③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13.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有(②③)。
①兼容并包的文化气派②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新学派的形成③市民文化的兴起④官学兴盛,私学特别是书院空前发展14.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②③④)的发明。
①造纸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火药武器15.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科技成果主要有(①②③④)。
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②徐光启的《农政全书》③宋应星的《天工开物》④《徐霞客游记》16.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文学名著主要有(①②③)。
①《三国演义》②《水浒传》③《红楼梦》④《永乐大典》17.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①②④)。
①《永乐大典》②《康熙字典》③《本草纲目》④《四库全书》18.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精神包括(①②④)层次。
①以民为本②重人伦远鬼神③“人文”精神④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19.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①②③④)。
①民族性与农耕性②连续性与传承性③显著的伦理型特征④独特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20.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①②③)。
①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形成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②宗法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③专制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21.老子的思想主张是(①)。
①“无为”②克己复礼③任贤④以德服人22.先秦道家的主要著作有(①③)。
①《道德经》②《论语》③《庄子》④《管子》23.孟子的“四端”包括人性天然就具有的(①②③④)。
①“恻隐之心”②“羞恶之心”③“恭敬之心”④“是非之心”24.墨家主张(①②③)。
①“节用”②“节葬”③“非攻”④法治25.法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有(①②)。
①《商君书》②《韩非子》③《吕氏春秋》④《论语》26.王充的主要哲学观点有(①②③④)。
①“天自然无为”②“天不能故生人”③神灭无鬼④今胜于古27.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有(①②④)。
①《周易外传》②《尚书引义》③《明儒学案》④《读四书大全说》28.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要点有(①②)。
①神学的灾异谴告说②“天人同类”、“天人相副”说③人性论④“三纲五常”29.王夫之在历史观方面系统批判了历代史学中弥漫着的(①②)。
①神学史观②复古谬论③厚今薄古④进化论30.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①②)。
①表达的复杂多样性②外表形式的齐合性③折衷融合的倾向④对身份秩序的尊重31.人本主义精神主要包括(①②③)层次。
①以民为本②重人伦远鬼神③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④重义轻利32.春秋战国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①②③)。
①《诗经》②《楚辞》③诸子百家的著作④乐府诗;33.春秋战国时期史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①②④))。
①《春秋》及其三传②《国语》③《华阳国志》④《战国策》34.春秋战国时期科技领域的成就主要有(①②④)。
①《甘石星经》②《黄帝内经》③地动仪④以青铜器和铁制农具为代表的冶炼工艺技术35.秦汉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①②③)。
①造纸术②《氾胜之书》③《伤寒杂病论》④《黄帝内经》36.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①②④)。
①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②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③乐府诗④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37.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①②④)。
①刘徽的《九章算术注》②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和编制的《大明历》③造纸术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8.隋唐时期科技领域的重要成就主要有(①②③④)。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②刘焯的《皇极历》③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④僧一行等制作的黄道游仪和实测子午线39.理学家以(③)为核心,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体系。
①道家思想②佛教思想③儒家思想④法家思想40.宋元时期史学领域的代表作有(①②③)等。
①《资治通鉴》②《通鉴纪事本末》③《通典》④《文献通考》三、名词解释(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8题)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2.“狭义文化”:则派出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3.中国文化4.中国传统文化5.宗法制度 6.分封制7. 宗庙祭祀制8.“家国同构”9. 君主专制制度10.先秦子学11.玄学12.隋唐佛学13.宋明理学14.明清实学15.乾嘉朴学16.五行说17.天道观18.人道观19.古今观20.名实观21.“天人合一”22. 知行合一四、简答题(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4题)1.什么是中国文化? 2.简述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