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度测定法
粘度测试方法

粘度测试方法粘度是液体的黏稠度,是液体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对于液体的生产、运输、贮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粘度测试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液体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旋转粘度计法。
旋转粘度计是一种常用的粘度测试仪器,它通过旋转内部的转子来测定液体的黏稠度。
测试时,将待测液体倒入粘度计的测试槽中,启动粘度计进行测试即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测试速度较快,适用于大多数液体的粘度测试。
二、粘度杯法。
粘度杯是一种常用的粘度测试工具,它通过流出时间来测定液体的粘度。
测试时,将粘度杯倒满待测液体,然后打开出口,记录流出时间。
根据流出时间和粘度杯的特性参数,可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值。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流动性较好的液体。
三、旋转流变仪法。
旋转流变仪是一种高精度的粘度测试仪器,它可以通过旋转圆盘或圆柱来测定液体的粘度。
测试时,将待测液体加入流变仪的测试槽中,启动仪器进行测试。
旋转流变仪可以测试各种流体,对于高粘度、非牛顿流体的测试效果尤为突出。
四、振动式粘度计法。
振动式粘度计是一种新型的粘度测试仪器,它通过振动的方式来测定液体的黏稠度。
测试时,将待测液体加入振动式粘度计的测试槽中,启动仪器进行测试。
振动式粘度计可以测试各种液体,对于高温、高压、腐蚀性液体的测试效果尤为突出。
五、纳米粘度计法。
纳米粘度计是一种高精度的粘度测试仪器,它可以通过纳米级别的测量来测定液体的粘度。
测试时,将待测液体加入纳米粘度计的测试槽中,启动仪器进行测试。
纳米粘度计适用于各种粘度范围的液体,对于高精度、高粘度的测试效果尤为突出。
六、红外粘度计法。
红外粘度计是一种无接触式的粘度测试仪器,它可以通过红外技术来测定液体的粘度。
测试时,将待测液体置于红外粘度计的测试区域内,启动仪器进行测试。
红外粘度计适用于各种液体,对于无接触、无污染的测试效果尤为突出。
七、声速粘度计法。
声速粘度计是一种基于声速变化来测定液体粘度的仪器,它通过声速与粘度的相关性来计算液体的粘度。
黏度测定法

黏度测定法
粘度是流体动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是流体内部流动与空气摩擦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粘度是物理和工程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项物理量,是衡量流动性能的重要参数。
它也是基础
研究以及工程界中物理和化学问题的重要诊断依据和反映物质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粘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出来,使用的仪器也是比较丰富的。
具体的测量方法,根据粘
度的模型,有通用理论方法、微尺度理论方法,试样设计方法和运动力学方法等。
本文介
绍的是物理学家常用的粘度测定方法,它可以很容易地测量出来。
常用的两种粘度测定仪:
(1)瓷片粘度仪:它由瓷片,可伸缩的弹簧和机械外壳等组成,是一种简单的粘度
测量仪器。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瓷片两端夹紧弹簧的力,即可得出粘度值。
根据不同的
实验要求,瓷片粘度仪的实验室常用测温器的温度范围可达40~200℃。
(2)胶体粘度仪:有三种型号,它们是由传统式、活塞式和流量式组成。
其原理是:用机床上的压力将测试样品注入样品室或环形管中,用气动执行机构观测混合物流通的速度,根据物质的粘度计算得出粘度值。
胶体粘度仪的温度范围也达到了-20~200℃。
无论是瓷片粘度仪还是胶体粘度仪,在实际应用中都可以很快准确地测得粘度值,是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
它们具有高精度,维护方便,使用简单等特点,为实验室
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粘度测定法

标题:粘度检验规程分发部门:总经理室、质量技术部,行政部(存档)粘度测定法1 概述粘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
流体通常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
牛顿流体流动时所需的切应力不随流述的改变而改变,纯液体和低分子物质的溶液属于此类。
非牛顿流体流动时所需切应力随流速的改变而改变,高聚物的溶液、混悬液、乳剂分散液体和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属于此类。
液体以1cm/S的速度流动时,在每1cm2平面上所需节应力的大小,称为动力粘度(又称绝对粘度),以pa.s为单位,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再乘以106,,即得运动粘度,以mm2/s为单位。
溶液的粘度与溶剂的粘度的比值称为相对粘度,高聚物稀溶液相对粘度的对数值与其浓度的比值,称为特性粘数。
测定液体药品或药品溶液的粘度可以区别或检查其纯杂程度。
2 仪器2.1 恩氏粘度计2.2 旋转式粘度计3 操作方法3.1 第一法(用恩氏粘度计测定牛顿流体的相对粘度)3.1.1 照各药品项下的规定配制测试液3.1.2 测定杲液在规定的温度下流出200ml所需的时间。
3.1.3 同法测量水在20℃时流出200ml所需的时间。
3.1.4 读数并按式计算液体的相对粘度。
第二法(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定非牛顿流体动力粘度)2/2 粘度检验规程QC-O-049 3.2.1 照各药品项下的规定,配制测试液。
3.2.2 将被测液调整在规定温度。
3.2.3 选择好转子及转速数测定样液粘度。
3.2.4 在规定时间内或待指针稳定后,读取读数。
3.2.5 重新开机测定一次,读取读数,按式计算液体的动力粘度。
4 记录与计算4.1 记录恩氏粘度计的型号、供试品取样量、测定温度、供试液和空白溶剂的流出时间等。
4.2 记录旋转式粘度计型号、所用转子号、转速、读数粘度计常数、测定温度以及每次测得的a值。
4.3 恩氏粘度计算公式X=Tx/T20式中:X—恩氏粘度,条件度Tx—t℃时试样流出时间,秒;4.4 旋转式粘度公式X=Ka式中:X-试样的动力粘度,Pa.sK-用已知粘度的标准液测得的粘度计常数a-旋转偏转角5 结果判定5.1 用恩氏粘度计测定粘度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数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否则应另取2份复试.5.2 旋转式粘度计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否则应再测,6 注意事项6.1 用恩氏粘度计测量粘度后,,应将其内壁清洗洁净,以免影响水的流出时间.6.2 旋转式粘度计用完后,须将转子洗净、擦干,放放仪器箱中。
粘度测定法

目的:建立粘度测定法的标准操作程序,规范粘度测定法的操作。
范围:适用于粘度测定法。
职责:检验室主任、检验员。
规程:粘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 G中采用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或特性粘数表示。
液体以1cm/s的速度流动时,在每lcm2平面上所需切应力的大小,称为动力粘度(又称绝对粘度),以Pa·S为单位。
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度与其密度(kg/m3)的比值,再乘以106,即得运动粘度,以mm2/S为单位。
高聚物平衡溶液的相对粘度的对数值与其浓度的比值,称为特性粘数。
第一法用平氏粘度计测定运动粘度或动力粘度1简述1.1 本法系用相对法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毛细管所需时间,以求得液体的运动粘度或动力粘度。
1.2 本法适用于测定牛顿流体(如纯液体和低分子物质的溶液)的动力粘度或运动粘度。
2 仪器与用具2.1 平氏粘度计(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 G中的附图l),毛细管内径有(0.8±0.05、1.0±0.05、1.2±0.05、1.5±0.1或2.0±0.1)mm多种,可根据各该药品项下规定选用(流出时间应不小于200秒)。
2.2 恒温水浴直径30cm以上、高40cm以上的玻璃缸或有机玻璃缸,附有电动搅拌器及电热装置,恒温精度±0.1℃。
2.3 温度计分度0.1℃,经周期检定;秒表分度0.2秒,经周期检定。
3 操作方法3.1 粘度计的清洗和干燥:取粘度计,置铬酸洗液中浸泡2小时以上(沾有油渍者,应依次先用氯仿或汽油、乙醇、自来水洗涤晾干后,再用铬酸洗液洗液浸泡6小时以上),自来水冲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再用水洗3次,120℃干燥,备用。
3.2 按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测定温度调整恒温水浴温度。
3.3 取粘度计,在支管F上连接一橡皮管,用手指堵住管口2,倒置粘度计,将管口l插入供试品(或供试溶液)中,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C与A并达到测定线m2处,提出粘度计并迅速倒转,抹去粘附于管外的供试品,取下橡皮管接于管1上,将粘度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并使水浴的液面高于球C的中部,放置15分钟后,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A并超过测定线m1,开放橡皮管口,使供试品在管内自然下落,用秒表准确记录液面自测定线m1下降至测定线m2处的流出时间,依法重复测定3次以上,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数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
粘度测定方法

粘度测定方法粘度是液体流动阻力的度量,是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现。
粘度的测定对于许多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粘度测定方法。
一、旋转式粘度计法。
旋转式粘度计是一种常用的粘度测定仪器,它通过旋转外部的转子来测定液体的粘度。
在测定时,将样品注入旋转式粘度计的容器中,启动仪器,转子开始旋转,根据旋转转子所受到的阻力大小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液体。
二、滴定法。
滴定法是一种通过滴定液滴入被测液体中来测定粘度的方法。
在测定时,将被测液体置于容器中,然后使用滴定管滴入滴定液,通过观察滴定液滴入被测液体的速度和形态来判断被测液体的粘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常规的液体粘度测定。
三、霍普金斯法。
霍普金斯法是一种利用霍普金斯粘度计来测定液体粘度的方法。
在测定时,将被测液体注入霍普金斯粘度计的容器中,通过观察液体在霍普金斯粘度计中的流动情况,来判断液体的粘度大小。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液体粘度测定效果较好。
四、旋转粘度法。
旋转粘度法是一种通过旋转液体来测定粘度的方法。
在测定时,将被测液体置于旋转粘度仪器中,通过旋转仪器来观察液体的流动情况,从而判断液体的粘度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液体,对于高粘度液体的测定效果较好。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粘度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进行粘度测定时,需要根据被测液体的类型和粘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粘度测定方法

粘度测定方法简介粘度是流体内部摩擦力的度量,它对于液体和气体的流动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粘度测定方法是在不同条件下对流体的黏滞阻力进行测量,常用于工业制造、实验室研究以及其他领域。
常见的粘度测定方法1.水平旋转式圆柱流变仪:该方法通过旋转圆柱形的试样容器,测量试样在剪切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从而计算出粘度。
2.立式旋转式圆盘流变仪:该方法通过旋转圆盘形的试样容器,测量试样在剪切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从而计算出粘度。
3.管道流变法:该方法利用长管道中流体的流动特性,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速和压力降来计算粘度。
4.滚珠流变仪:该方法利用滚珠在粘度流体中的受力情况,测量流体的黏滞特性。
5.悬臂梁振动法:该方法通过测量在振动条件下流体的阻尼特性来计算粘度。
水平旋转式圆柱流变仪原理水平旋转式圆柱流变仪通过使试样容器内液体产生剪切流动,测量剪切力和切变速率的关系,从而计算出粘度。
###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液体通过注射器注入螺旋式圆柱容器内。
2. 调整仪器参数,使得旋转的速度符合实验要求。
3. 开始采集数据,包括旋转速度、剪切力以及剪切速率。
4. 根据已知的流体模型,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粘度。
### 适用范围水平旋转式圆柱流变仪适用于中高黏度的液体,如涂料、聚合物等。
立式旋转式圆盘流变仪原理立式旋转式圆盘流变仪通过使试样容器内液体产生剪切流动,测量剪切力和切变速率的关系,从而计算出粘度。
###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液体通过注射器注入圆盘容器内。
2. 调整仪器参数,使得圆盘的旋转速度符合实验要求。
3. 开始采集数据,包括旋转速度、剪切力以及剪切速率。
4. 根据已知的流体模型,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粘度。
### 适用范围立式旋转式圆盘流变仪适用于低中黏度的液体,如乳液、胶体等。
管道流变法原理管道流变法通过测量液体在长管道中流动的特性,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速和压力降来计算粘度。
###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液体通过注射器注入管道流变仪中。
胶体粘度的测定方法

胶体粘度的测定方法
1. 旋转法呀,就像你搅拌一杯咖啡,通过测量胶体在旋转时受到的阻力来确定粘度。
比如你家那瓶糖浆,用旋转法就能轻松知道它的粘度有多大。
2. 毛细管法呢,这就好比小水流在细细的管子里流淌,看它流得多费劲就能了解胶体的粘度啦。
像画画用的那种颜料胶体,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测哦。
3. 落球法也挺有意思的,就如同一个小球在胶体里“游泳”,看它游得快慢就能判断出粘度高低啦。
哎呀,就像蜂蜜里扔个小珠子进去试试。
4. 平板法呀,就好像两个平板在胶体中被粘在一起似的,通过施加的力就能知道粘性多大喽。
比如说,那黏糊糊的胶水不就可以这样测嘛。
5. 振动法呢,想象一下胶体像个小弹簧一样在那振动,根据振动的情况不就知道粘度咋样了嘛。
像那种很稠的酸奶就适用哦。
6. 流出法啊,这就像是让胶体从一个小口流出来,看它流得顺不顺畅就能推测出粘度啦。
比如那瓶止咳糖浆,用这个方法来测测看呀。
我觉得这些方法都各有特点,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派上用场,帮助我们准确地测定胶体的粘度呢!。
黏度测定法

黏度测定法_(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_(2010年版)黏度测定法1 简述黏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ⅥG中以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或特性黏数表示。
液体以1cm/s的速度流动时,在每1cm2平面上所需剪应力的大小,称为动力黏度η,以Pa·s为单位。
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黏度与其密度(kg/m3)的比值,再乘以10-6,即得该液体的运动黏度[ν],以mm2/s为单位。
高聚物稀溶液的相对黏度的对数值与其浓度的比值,称为特性黏数[η]。
第一法用平氏黏度计测定运动黏度或动力黏度1 简述1.1 本法系用相对法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毛细管所需时间,以求得液体的运动黏度或动力黏度。
1.2 本法适用于测定牛顿流体(如纯液体和低分子物质的溶液)的动力黏度或运动黏度。
2 仪器与用具2.1 平氏黏度计(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ⅥG中的附图1),毛细管内径有0.8mm±0.05mm,1.0mm±0.05mm,1.2mm ±0.05mm,1.5mm±0.1mm或2.0mm±0.1mm多种,可根据各品种项下规定选用(流出时间应不小于200s)。
2.2 恒温水浴直径30cm以上、高40cm以上的玻璃缸或有机玻璃缸,附有电动搅拌器及电热装置,除另有规定外,恒温精度±0.1℃。
2.3 温度计分度0.1℃,经周期检定。
2.4 秒表分度0.2s,经周期检定。
3 操作方法3.1 黏度计的清洗和干燥取黏度计,置铬酸洗液中浸泡2h以上(沾有油渍者,应依次先用三氯甲烷或汽油、乙醇、自来水洗涤晾干后,再用铬酸洗液浸泡6h以上),自来水冲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再用水洗3次120℃干燥,备用。
3.2 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测定温度调整恒温水浴温度。
3.3 取黏度计,在支管F上连接一橡皮管,用手指堵住管口2,倒置黏度计,将管口!插入供试品(或供试溶液)中,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C与A并达到测定线m2处,提出黏度计并迅速倒转,抹去黏附于管外的供试品,取下橡皮管接于管口1上,将黏度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并使水浴的液面高于球C的中部,放置15min后,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A并超过测定线m1,开放橡皮管口,使供试品在管内自然下落,用秒表准确记录液面自测定线m1下降至测定线m2处的流出时间;依法重复测定3次以上,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值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度测定法
------2017 黏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3中以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或特性黏数表示。
液体以lcm/s的速度流动时,在每lcm2平面上所需剪应力的大小,称为动力黏度η,以Pa·s为单位。
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黏度与其密度(kg/m3)的比值,再乘以10-6,即得该液体的运动黏度[υ],以mm2/s为单位。
高聚物稀溶液的相对黏度的对数值与其浓度的比值,称为特性黏数[η]。
第一法用平氏黏度计测定运动黏度或动力黏度
1 简述
1.1 本法系用相对法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毛细管所需时间,以求得液体的运动黏度或动力黏度。
1.2 本法适用于测定牛顿流体(如纯液体和低分子物质的溶液)的动力黏度或运动黏度。
2 仪器与用具
2.1 平氏黏度计(见《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3中的附图1),毛细管内径有0.8mm±0.05mm,1.0mm±0.05mm,l.2mm±0.05mm,l.5mm±0.lmm或2.0mm±0.lmm 多种,可根据各品种项下规定选用(流出时间应不小于200秒)。
2.2 恒温水浴直径30cm以上、高40cm以上的玻璃缸或有机玻璃缸,附有电动搅拌器及电热装置,除另有规定外,恒温精度±0.1℃。
2.3 温度计分度0.1℃,经周期检定。
2.4 秒表分度0.2秒,经周期检定。
3 操作方法
3.1 黏度计的清洗和干燥取黏度计,置铬酸洗液中浸泡2h以上(沾有油渍者,应依次先用三氯甲烷或汽油、乙醇、自来水洗涤晾干后,再用铬酸洗液浸泡6h以上),自来水冲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再用水洗3次,120℃干燥,备用。
3.2 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测定温度调整恒温水浴温度。
3.3 取黏度计,在支管F上连接一橡皮管,用手指堵住管口2,倒置黏度计,将管口1插入供试品(或供试溶液)中,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C与A并达到测定线m2处,提出黏度计并迅速倒转,抹去黏附于管外的供试品,取下橡皮管接于管口1上,将黏度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并使水浴的液面高于球C的中部,放置15分钟后,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A并超过测定线m1,开放橡皮管口,使供试品在管内自然下落,用秒表准确记录液面自测定线m1下降至测定线m2处的流出时间;依法重复测定3次以上,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值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
另取一份供试品同样操作,并重复测定3次以上。
以先后两次取样测得的总平均值按公式计算,即得。
3.4 测定动力黏度时,按“相对密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测定供试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的密度(ρ)。
4 注意事项
4.1 实验室温度与黏度测定温度相差不应太大,当室温高于测定温度时,应注意降低室温。
4.2 在抽气吸取供试溶液时,不得产生断流或气泡。
4.3 黏度计应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不得倾斜,以免影响流出时间。
5 记录与计算
5.1 记录测定温度、平氏黏度计的编号、K值和毛细管内径、每次流出时间等;测定运动黏度时,还应按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的规定,记录有关数据。
5.2 计算公式
υ(mm2/s)=Kt
η(Pa·s)=10-6·Kt·ρ
式中K为用已知黏度标准液测得的黏度计常数(mm2/s2);
t为测得的平均流出时间(s);
ρ为供试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的密度(kg/m3)。
5.3 举例二甲基硅油的运动黏度测定
检品名称二甲基硅油
黏度计平氏黏度计(编号2,内径为2mm,K=l.025mm2/s2)
温度 25℃
流出时间(t ) (1) (2)
612.3 614.2
612.8 615.1
613.5 613.4
平均612.9(s ) 平均614.2(s )
两份平均值=)(6.6132
2.6149.612s =+ 计算
运动黏度=Kt =1.025×613.6=628.9(mm 2/s ),符合规定(规定为500~1000mm 2/s )
第二法 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动力黏度
1 简述
1.1 旋转黏度计通常是根据在旋转过程中作用于液体介质中的切应力大小来完成黏度测定的。
1.2 本法用于测定液体的动力黏度。
2 仪器
常用的旋转式黏度计有以下几种:
2.1 同轴双筒黏度计,将供试品注入同轴的内筒和外筒之间,并各自转动,当一个筒以指定的角速度或扭力矩转动时,测定对另一个圆筒上产生的扭力矩或角速度,由此可计算出供试品的黏度。
2.2 单筒转动黏度计,在单筒类型的黏度计中,将单筒浸入供试品溶液中,并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测量作用在圆筒表面上的扭力矩来计算黏度。
2.3 锥板型黏度计,在锥板型黏度计中,供试品注入锥体和平板之间,锥体和平板可同轴转动,测量作用在锥体或平板上的扭力矩或角速度以计算黏度。
2.4 转子型旋黏度计,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选择合适的转子浸入供试品溶液中,使转 子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测量作用在转子上的扭力矩以计算黏度。
常用的旋转式黏度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供试品实际情况和黏度范围适当选用。
3 操作方法
照各品种项下所规定的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4 计算
供试品的动力黏度:
(Pa·s)=K·(T/ω)
式中K为用已知黏度的标准液测得的旋转式黏度计常数;
T为扭力矩;
ω为角速度。
第三法用乌氏黏度计测定特性黏数
1 简述
溶剂的黏度常因高聚物的溶入而增大。
本法利用毛细管法测定溶液和溶剂流出时间的比值,可求出高聚物稀溶液的特性黏数,以间接控制其分子量值。
2 仪器与用具
2.1 乌氏黏度计(见《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3中的附图2),除另有规定外,毛细管E内径为0.5mm±0.05mm,长140mm±5mm,测定球A的容量为
3.5±0.5ml (选用流出时间在120~180秒之间为宜)。
2.2 恒温水浴同第一法2.2项下,恒温精度±0.05℃。
2.3 温度计、秒表等同第一法2项下。
3 操作方法
3.1 黏度计的清洗和干燥同第一法3.1项下。
3.2 除另有规定外,调整恒温水浴温度在25℃±0.05℃。
3.3 取供试品,照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不得少于7m1)沿洁净、干燥的乌氏黏度计的管2内壁注入B中,将黏度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并使水浴液面高于球C,放置15min,将管口1、3各接一乳胶管,夹住管口3的胶管,自管口1处抽气,使供试品溶液的液面缓缓升高到球C的中部,先放开管口3,再放开管口1,使供试品溶液在管内自然下落,用秒表准确记录液面自测定线m1下降至测定线m2处的流出时间;重复测定2次,2次测定值相差不得超过0.1秒,取2次的平均值为供试品溶液的流出时间(T)。
另取1份供试品,依法制成溶液后,按上述操作测定流出时间。
取经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的溶剂同样操作,重复测定2次,2次测定值应相同,为溶剂的流出时间(T0)。
按公式计算特性黏数,即得。
4 注意事项
测定T(或T0)时,应再将黏度计内壁清洗洁净,并用待测溶液(溶剂)分次淋
洗;其他同第一法项下。
5 记录与计算
5.1 记录供试品取样量、供试溶液的制备、测定温度、供试溶液和空白溶剂的流出时间等。
5.2 计算公式
特性黏数[η]=C r
ηln
式中0
T T
r =η
C 为供试溶液的浓度(g/ml )
6 结果与判定
两份供试品的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数未超过平均值的±1%时,取平均值[η],即得供试品的特性黏数;若超过±1%,应另取2份复试。
——本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3黏度测定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