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符号解码与跨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跨文化视野下电影《木兰》中的符号对比分析

跨文化视野下电影《木兰》中的符号对比分析
论 文编 码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9 3 2 9 . 2 0 1 4 . O 1 . 2 0
中国北朝乐府诗歌《 木兰辞》 描绘 了作为女儿 身却女扮男装 ,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形象。诗歌高度 赞 扬花 木 兰忠孝 两 全 的精 神 以及 身 处 战 场 时表 现 出的智谋和勇气。战后她不为高官厚禄动心 , 选择 辞官回家侍奉父母。因此 , 花木兰的精神一直是华 夏儿 女学 习 的榜 样 。美 国迪 士 尼 电影 公 司在 1 9 9 8 年对《 木兰辞》 进行改编, 制作成动 画电影 M u l a n 。 电影 中保 留大量 属 于 中国的文 化符 号 。例如 : 古典 式 的园林 院落 、 山水 风景 、 龙、 长城 、 人物 等 , 这 些符 号在电影 Mu l a n中体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 并且具 有重要 的跨文化意义。瑞士语 言学家索绪尔提出 符号 由“ 能指” 和“ 所 指” 两 部 分 构 成 。“ 能指” 即 符号 本身 的 形 象 , 而“ 所 指” 则 是 符 号 蕴 含 的深 层 次 意义 。例如 中国传 统 文 化 符 号 花木 兰 形 象 本 身 是“ 能指” , 但是花木兰所象征的忠孝两全 、 巾帼不 让须 眉 的深 层 意 义 即是 “ 所指 ” , 这 种 深 层 的 意 义 往往 跟一 种文 化 和 历 史语 境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 电 影 Mu l a n体 现 的文 化 意 义有 别 于 《 木兰辞》 , 深 层 次 的缘 由则是 因为 中美 两种 文 化 的差 别 。动 画 电 影M u l a n中保 留的中国文化符号被赋予 了新 的象 征 意义 , 成 了新 的象 征 符号 。“ 这 种 带有 感 情 色 彩 的象征符 号会 因为 编码 人 与 编 码 人 文化 背 景 的不 同, 造成 所 指 的很 大 差 别 ” 。因 此 , 该 影 片 中 的 中国文化符号虽形式未变 , 承载的意义却发生了变 化 。“ 象征符号 的符号形体 与符号对象之 间没有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一门学科,它以揭示文化的本质、结构和演化过程为目标。

在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概念和理论,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和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被定义为人类共同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观念和技术知识的总和。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种社会共享的符号系统。

文化具有多样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二、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文化相对主义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对性,认为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文化相对主义反对对其他文化进行主观评价,强调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

三、社会结构与功能理论社会结构与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结构和机制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维持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功能。

社会结构与功能理论研究文化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探索文化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

四、象征解码与文化符号理论象征解码与文化符号理论强调文化符号和象征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象征符号的使用和解读,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这种理论帮助我们理解文化表达和传播的方式,并将其与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

五、人类生态学理论人类生态学理论将人类视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强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它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如何适应和变化以适应环境的特定条件。

人类生态学理论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视角,将文化置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背景下,促进了对人类在生态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六、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文化人类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采集和分析现实世界的数据,来验证和检验理论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访谈、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和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总结起来,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文化定义与特点、文化相对主义、社会结构与功能、象征解码与文化符号、人类生态学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等。

对于某些文化特有的emoji的理解

对于某些文化特有的emoji的理解

对于某些文化特有的emoji的理解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交媒体和数字通信的时代中,表情符号(emoji)已经成为了人们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不同于文字,表情符号可以通过图案、颜色和形状来传达情感、观点甚至是文化特征。

然而,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区和民族对于某些特定的表情符号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深入探讨某些文化特有的表情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解释差异。

首先,我们将阐述语义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如何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几个典型示例,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的解读差异。

最后,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总结归纳,我们将得出一些关于跨文化交流中使用表情符号的启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增进读者对于某些文化特有的表情符号理解,并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和使用这些表情符号。

通过深入研究语义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表情符号的解释差异,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敏感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中潜在的误解,并且在跨文化交流中运用表情符号时更加灵活和谨慎。

顺便提一下,如果你需要文章其他部分的详细内容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2. 正文正文部分将涵盖对某些文化特有的emoji的理解。

我们将探讨这些emoji在特定文化中所承载的含义、象征和共同认知。

以下是几个具体例子。

首先,让我们谈谈国际象棋emoji 。

在西方文化中,这两个emoji通常被解读为国王和王后,代表权力和统治。

然而,在东方文化中,特别是中国文化,这些emoji往往更多地与传统吉祥物和民间故事联系在一起,在婚礼或节日等场合使用时代表好运和幸福。

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这些emoji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接下来考虑一下面具emoji 。

在西方社交媒体上,人们通常将它用作戏剧或艺术相关话题的高兴和喜悦的标志。

然而,在亚洲某些文化中,如日本或中国传统京剧演出中使用面具描绘了各种角色,并与特定情感、性格或身份相关联。

跨文化视野中符号意义的变异与多样性

跨文化视野中符号意义的变异与多样性

跨文化视野中符号意义的变异与多样性□吴越民《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9年第01期摘要:符号意义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意义“生命”的过程性、意义类型的多样性和意义层次的开放性。

意义是作为符号能指和所指同时产生的,它也有一个增长、变异乃至消亡的过程。

在类型上,符号意义可以有不同的类别,如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理性意义和联想意义、象征意义等。

我们要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对各种复杂的符号进行动态分析,揭示这些符号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揭示其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生成模式,深入地挖掘其深层结构中的文化内涵,促进跨文化的言语交际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符号意义;变异;多样性;跨文化差异一、引言符号的意义就是符号通过符形所传达的关于符号对象的讯息。

在我们生活的符号世界里,周围的符形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达讯息:商店门上悬挂的招牌向我们传递这家商店卖什么商品的讯息;柜台上标着的数字向我们传达着商品价格的讯息;墙上的海报向我们诉说着关于某种新产品的讯息;大厅里悬挂着的横幅向我们提供有关店庆大减价的讯息。

我们从这些符形中获得各种讯息,也就意味着我们理解了符形的意义。

美国哲学家、现代符号学奠基者之一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S.Pierce)不但肯定了外部世界的存在,将符号对象引入符号三角,而且认为符号意义是在认知主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此外,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还关心产生意义的生活背景,而不仅仅停留于符号本身。

他在论及符号意义时,曾这样说过:“除非我们将指称对象同集体意识联系起来,不然它们不可能具有意义。

”这里的集体意识指的就是符号使用者关于生活世界的知识积累,它主要来源于符号使用者的集体生活。

这无疑是对符号二元关系的一种突破,使符号的意义获得一种开放性。

“意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

符号意义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意义“生命”的过程性、意义类型的多样性和意义层次的开放性。

意义是作为符号所指和能指同时产生的,它也有一个增长、变异乃至消亡的过程。

文化差异对艺术作品解读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艺术作品解读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艺术作品解读的影响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它能够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存在,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也会因此而产生差异。

文化差异对艺术作品解读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

首先,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符号和象征的理解。

符号和象征在艺术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代表特定的意义或象征性的概念。

然而,这些符号和象征往往是基于特定文化的共识和理解。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通常代表喜庆和幸福,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可能与爱情和激情相关联。

因此,当不同文化的人们解读同一幅艺术作品时,他们可能会赋予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其次,文化差异还会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和美学标准的理解。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和美学标准,这些观念和标准会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对平和、内敛和含蓄的艺术作品更加青睐,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欣赏个性张扬、大胆创新的作品。

因此,当不同文化的人们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时,他们的审美观和美学标准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评价和解读。

此外,文化差异还会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每个艺术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这些背景会对作品的意义和解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幅描绘农民劳动的画作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解读。

在农业社会中,这幅画作可能被视为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尊重,而在工业社会中,它可能被解读为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批判。

因此,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对于正确理解和解读作品至关重要。

最后,文化差异还会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和情绪的体验。

不同文化的人们对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偏好和习惯。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沉稳,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追求个体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的激烈。

当人们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时,他们的情感和情绪的体验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差异。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摘要】隐喻与象征在符号阐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符号的定义和分类,隐喻与象征的关系,符号阐释的方法等方面。

随后探讨了象征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以及符号阐释在实践中的应用。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强调了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眼于更加深入地探讨符号的多层含义,以及发展更加细致的符号解读方法。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在符号阐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理解和解读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喻、象征、符号、结构、阐释、定义、分类、关系、文化差异、方法、应用、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隐喻与象征的结构—符号阐释隐喻是一种通过比喻或暗示来传达意义的修辞手法,它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为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从而启示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象征则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事物,常常代表着抽象的观念或价值。

在文本中,隐喻和象征通常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文本的符号体系。

符号阐释是一种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符号使用的方法,通过对符号的解读和解码,揭示出文本的内在意义和象征符号的呈现方式。

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象征的具体意义可能有所差异,符号阐释需要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以充分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作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符号的定义与分类、隐喻与象征的关系、符号阐释的方法、象征的文化差异以及符号阐释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将更全面地理解隐喻与象征的结构,以及符号阐释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文本的重要性。

2. 正文2.1 符号的定义与分类符号是广泛存在于个体和社会之间交流和认知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可以是具象的物体、图像,也可以是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等。

在人类文化中,符号扮演着传递意义和信息的重要角色。

符号的分类通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从形式上看,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符号,包括文字、语音等形式;非语言符号则是通过图像、手势、颜色等形式表达的符号。

动物符号象征意义的解码与跨文化差异

动物符号象征意义的解码与跨文化差异
文献 标 识 码 :A
征 意义也有所差异 , 这种差异会给文化 交际带来 障碍 。提出符号 的知识对实现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 的意 义。
中 图分 类号 :H 0 3
据统计 , 英语 中的动 物文化词 总数 为 2 8个 , 5 占全部 常 见 动 物词 总数 的 3 .5 汉 语 中文 化 9 7 %; 动 物词 总数 为 15个 , 0 占全 部 常见 动物 词 总数 的
个人类集 体所认 同 , 成 为 这个 集 体 的公 共 约定 并
符号具有 任意 性 , 言 的任 意 性 是指 构 成语 言符 语
号 的 两 个 成 分 —— 所 指 ( i ie )和 能 指 s nf d g i
时, 这个对象就成为代表这个事物的符号_ 。符 2 J
收稿 日期 :20 ~0 —0 09 5 7
是 当人类 用动 物来表 达思 想感情 , 映世 情百 态 , 反 那么动 物也 就 有 了符 号 意义 。索 绪 尔 指 出 , 言 语
所谓 符号 , 是一种 可 以通 过视 觉 、 就 听觉等所
感知的对象 , 肢体把这种对象与某种事物联系 , 使 得一定 的对象 代表 一 定 的事 物 , 当这 种规 定 被 一
或读 者在具 体 的语 境 中把 符 号 形式 还 原 成信 息 ,
从而 获得说 话人 或作者 的语用 意 义l 。 3 J
思是 “ 鬼 ” 妖 精 ” 因而 “ P I E 饮 料 被 译 为 魔 “ , sRT ” “ 雪碧 ” 雪碧 ” 。“ 在汉语 中有 “ 纯洁 、 清凉 ” 的含义 ,
者 ; 码 的过程 正好 与编码 的过程 相反 , 指听众 解 是
牌 电
佳, 究其 原 因“ i l h n ” 白象 ) 英语 中是 wht e p a t ( e e 在

动物符号象征意义的解码与跨文化差异

动物符号象征意义的解码与跨文化差异

第21卷第5期2009年10月沈阳大学学报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V01.21,No.5Oct.2009文章编号:1008—9225(2009)05—0078.03动物符号象征意义的解码与跨文化差异白丽梅,杜榕(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应用符号学的理论探讨动物符号的象征意义及深层解码,认为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动物其象征意义也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会给文化交际带来障碍。

提出符号的知识对实现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符号;跨文化交际;象征意义;解码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据统计,英语中的动物文化词总数为258个,占全部常见动物词总数的39.75%;汉语中文化动物词总数为105个,占全部常见动物词总数的16.16%【ll。

这些数量庞大的动物文化词汇,由于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带来一定的障碍。

比如说我国生产出口的“白象”牌电池本来质量很好,可是在国外的销量一直不佳,究其原因“whiteelephant”(白象)在英语中是“大而无用的东西”。

而美国可口可乐的“SPRITE”饮料,考虑到“SPRITE”一词的汉语意思是“魔鬼”“妖精”,因而“SPRITE”饮料被译为“雪碧”。

“雪碧”在汉语中有“纯洁、清凉”的含义,与其产品的功效高度一致,自然雪碧饮料在中国的销量很好。

为什么动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内涵?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视角予以探讨。

一、符号学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符号学一词来自希腊语(semeion),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美国、意大利以及苏联,是关于符号的一种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符号体系的构成及其功能,主要目的是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以及符号与人类思维的联系。

所谓符号,就是一种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所感知的对象,肢体把这种对象与某种事物联系,使得一定的对象代表一定的事物,当这种规定被一个人类集体所认同,并成为这个集体的公共约定时,这个对象就成为代表这个事物的符号[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符号解码与跨文化差异作者:吴越民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2期[摘要]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肖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系,它们的表征方式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是基于传统原因而代表某一事物的符号。

语言就是典型的象征符号,它与所表征的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仅仅建立在一定社会团体任意约定的基础之上,这种关系是任意的、偶发的,而不是必然的。

不同民族因其特有的生活习俗、心理定势、思维方式及社会历史文化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约定,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

符号的衍义性意指和象征意义都是由社会习惯建立起来的,因而不能直接推断出来。

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象征符号会因为编码人及其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所指的很大差异。

[关键词]象征符号;解码;跨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7)02—0166—08一、引言符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

人们为了表达的需要,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新的符号——能作为意义解释的、语言的或非语言的。

人们创造新的符号以总结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新的经验或认知,新的符号一进入社会传播领域,就成为整个传播符号系统的成员,成为新的知识被广泛使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像潮水一样涌现,为了沟通,为了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播就必不可少,而传播离不开符号。

人们把这些新出现的信息编织成新的符号,注入信息流,使传播者和受播者双方满足各自的需求[1]21。

美籍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曾经说过:“每一个信息都是由符号构成的。

”这表明,在人类社会中符号无处不在。

而构成庞大符号体系的符号又是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

为了更好地使用符号,了解那些不同种类符号所传达的讯息的特殊性,研究者对符号进行了分类并给予定性描述,这构成了符号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从理论上讲,按照任何确定的标准都可以对符号进行分类。

在符号学思想史上,符号学家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对符号进行了形形色色的分类。

其中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关于符号的三分法思想影响最为深远。

虽然他所运用的分类标准前后曾多次改变,而且他的符号分类系统也没有最终完成,但这并不能抹杀他对符号学尤其是符号分类理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皮尔斯在符号三分法中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icon)、指索符号(i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三大类。

图像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它所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的肖似性。

这就是说,图像符号的符形是用肖似的方式来表征对象的。

指索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因果或临近性的联系,使符号形体能够指示或索引符号对象的存在。

由于指索符号的这一特征,使得它的符号对象总是一个确定与时空相关联的实物或事件。

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肖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系,它们的表征方式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是基于传统原因而代表某一事物的符号。

不同民族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约定,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与之相关的文字、手语、旗语、鼓语等也都属于象征符号[2]73。

任何能指——物体、声音、颜色、音响等,都可以具有象征意义。

用食指和中指做成“V”字型可以代表胜利,白色可以代表“纯洁”和“清白”,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象征意义都是由社会习惯建立起来的,因而不能直接推断出来。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纯洁、清白,黑色象征邪恶、污浊,红色象征血、情感、性、丰饶、愤怒、淫荡,等等[3]38。

本文拟通过对符号的衍义性意指的分析,探讨象征符号的深层含义及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差异。

二、象征符号的生成与解码就本身的价值来说,符号的原始存在都属于本意性意指,但任何符号又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们在使用中被衍化,随着使用环境和使用者的不同而形成一些本意中原先不存在的意义,这些意义逐渐成为符号所指的一部分。

我们把符号由本意衍生出的意义称为衍义性意指。

衍义性意指总是随着环境和使用者而出现,它不能孤立存在,但它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并根据环境和使用者而做出意指反映。

衍义性意指包括符号的换喻、隐喻、暗示、联想、象征、借代等修辞学上的意义以及语义学的派生引申义。

例如,“北极熊”的本意是指生活在北极地带的一种凶猛动物,但在20世纪冷战期间成了北方某超级大国的代称。

又如某些动物在特定艺术活动或体育活动中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吉祥物。

(一)象征符号——非可推论性的意指透过符号具体形象的表层意义赋予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以传递与符号具体形象相似或相近的观念、思想,或寄托某种特别的感情,我们称之为象征行为。

其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叫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至少具有双层意义:第一层是符号的本意,即理性意义;第二层是符号经过类比或联想获得的具有象征性价值的意义,即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代表一种非可推论性的意指,例如给少女送上一束玫瑰花象征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表白,出土陶器上的双鱼图象征远古部族男女的一种原始性爱。

“花”和“鱼”作为象征符号,从表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转化,这种转化的实现虽然有某种内在的类比和联想,但真正起作用的是基于精神活动的深层非可推论符号的运作,是经验性的非理性创造,其中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感悟。

象征符号具有指称功能,通俗讲可以代表对象。

但是这种代表的资格却具有任意性,这种随人而决定的典型例子就是语言符号。

因为这种符号与对象既无相似性,也无存在性的关联,指称的关系完全是武断的、任意的,是根据人为的规则确定的。

不过,语言常常会戏弄我们,让我们觉得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本应如此。

如“树”(能指)与我们所认识的“树”的概念(所指)的那些植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必然的。

我们把语言归入象征符号类,就是因为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这种任意性。

由于我们与语言符号的关系太密切,我们从一开始说话时就接触这种象征符号,它的象征性在习惯中才逐渐成为必然。

除了语言之外,物体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可以归入象征符号类。

如玫瑰象征爱情,香槟象征庆祝,公鸡叫象征黎明等。

这些象征符号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得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约定性不易被察觉,如能指——大红灯笼、红色旗袍和所指——喜事之间的关系。

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象征符号会因为编码人及其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所指的很大差别。

如以红色为背景的构图在西方许多国家是与红灯区(所指)联系在一起的。

在我国,红色(能指)常常与火、革命联系在一起,如电影《红色的年代》、《红色电波》、《红嫂》、《红苗》等[4]16。

象征符号也只有在传播的互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只要传受的任何一方出现不协调,符号就会失去象征意义。

没有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也就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这里,“意义-互动-解释”正是象征意义得以产生和实现价值的三个前提性的环节。

人是依据“意义”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传播“互动”中形成的,意义又是由人来“解释”的。

当符号得到“解释”便产生回应,原来的受播者转为传播者,他把自己的“解释”注入符号,形成“意义”。

于是在新一轮传播互动里,“意义”已经不是原来层次上的意义。

新一轮传播活动中,受播者是第一轮的传播者,他对自己在第一轮传播中的行动依据和“意义”进行修正或充实。

这个过程即“意义交换”或“符号互动”。

意义交换必须在传播活动双方所具有的共通的意义空间中实现,其关系可以有全同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如果是全异关系,那么交际互动就会失败,意义交换无法实现。

(二)象征符号——深层意义的解码对中介符号形态的解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意象群的重组、变形或创造;二是对意象隐喻意义的解码。

由于艺术隶属于文化,各种文化传统都渗透到艺术活动中来。

每一种文化中的宗教、神话、历史等传统都留下了大量具有隐喻性的象征符号,这种象征符号由于具有内容凝练、意味深长的优点,常被艺术家作为表意功能单位组合到艺术品中,成为某些特定的有机功能整体的组成部分。

当这种象征符号形成意象后,就必须对其隐喻意义进行解码,才能深入体会意象群的意味。

这种解码大多涉及经验性理解力,即一种由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经验赋予的理解力。

但对不了解该文化的传统欣赏者来说,可能会发生解码失败或转而求助认知理解力,这种欣赏必然发生某种中断,或未能充分体会其中的意味。

例如,在欣赏某些非洲原始舞蹈时,由于不理解其中某些姿态的隐喻意义(如表示祈祷、求爱、相悦等),必然影响到对其深层意味的体验。

又如在欣赏某些表现耶稣的绘画时,如果不了解耶稣意象的隐喻意义,也必然会影响欣赏的深度。

同样,一位不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松竹梅兰意象的隐喻意义的人,他在欣赏苏轼的《枯木竹石图》、王冕的《墨梅图》、文徵明的《兰竹图》、金农的《墨梅图》、郑燮的《兰竹图》等艺术品时,虽然可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特征,但却体味不到其中凝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心态的独特底蕴;他可能从其意象特征中体验到蕴含的特征图式,但绝对不如一位中国知识分子所体验的那么深。

上述隐喻性符号接近于一般所说的“公共象征”。

另一类隐喻性符号则属于“私人象征”,这类符号的隐喻意义同样有待于解码。

这类符号的隐喻意义常常具有极强的个体性,有时甚至只有编码者自己才能解码。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欣赏者还是能够解码的。

这种理解力不仅来自于平时的知识与经验(如对某艺术家个人风格、个性特征等的了解),更主要的是来自于经验与体验的类似性,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例如,凡·高的绘画大多堆积充斥着浓烈的红、黄、红黄之类的色彩,而19世纪末的荷兰农村却是一派灰暗阴冷的景色,很显然,艺术家浓烈的主观色彩是一种象征语言,其隐喻意义在于艺术家渴求在艺术王国中构筑心目中的“乌托邦”。

这里涉及的理解力固然与对凡·高身世及其时代的了解有关,更主要的则是根据色彩与人们情感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的。

应该承认,有些艺术品的意象隐喻意义始终是一个谜,如达利和米罗的超现实意象、《尤利西斯》中的某些意象等。

这种中介符号形态的解码的失败,必然影响到对艺术品特征图式的领悟,有时甚至导致体验的搁浅。

由上述分析可见,表层符号形态与中介符号在解码的对象、目的与手段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把握住这种差异,才能够顺利地实现艺术符号系统的内在层次之间的转换机制,即由表层符号形态转换为中介符号形态,进而转换为深层符号。

三、象征符号所指的意义分析与跨文化差异人类传播是一个以符号方式为信息媒介的社会互动过程,因此,一切信息都依托于动态的符号流。

符号动态的传播活动是为了传递或交流信息,而人类的许多信息包含着观念、思想和情感,都是非物质形态的存在,符号的指称通常很难直接通达这一层面。

于是可推论符号要借助比喻或象征符号来实现意义,非可推论符号要依靠言语符号的“补白”来显示其意指。

(一)象征符号所指的意义分析所指的意义分析与传播符号所指的历史积淀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