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骨干排水沟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排水沟工程建设方案

排水沟工程建设方案

排水沟工程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排水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部的排水问题,保障城市内部的供水和排水需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防止水灾和水污染,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围绕排水沟工程的建设方案展开阐述,为研究此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排水沟工程建设2. 项目地点:某市中心城区3. 项目规模:建设一条长约5公里的排水沟4. 项目内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一系列工程内容5. 项目背景:某市中心城区雨水排放不畅,导致城市内部积水严重,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此次工程的目的就是改善城市内部的排水情况。

三、项目建设内容1. 工程测量:首先进行工程测量,确定排水沟的位置和长度,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2. 工程设计: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设计,确定排水沟的宽度、深度、坡度等参数,并采取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以便有效排放城市内的雨水。

3. 施工准备: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购材料、组织施工人员、搭建施工现场等。

4. 排水沟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水沟的开挖、支护、铺设管道、搭建排水设施等工程施工。

5. 施工监理: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6. 工程验收:完成排水沟工程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四、项目建设方案的优劣势分析1. 优势:(1)解决城市内部排水问题:排水沟工程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部排水问题,改善城市内部环境质量。

(2)保障城市供水和排水需求:排水沟能够保障城市内部的供水和排水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防止水灾和水污染:排水沟工程能够有效防止水灾和水污染,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和水环境质量。

2. 劣势:(1)工程投资较大:排水沟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对于一些财政状况较为薄弱的地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财务压力。

(2)施工期较长:排水沟工程施工期较长,可能对城市内部的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排水沟策划书3篇

排水沟策划书3篇

排水沟策划书3篇篇一排水沟策划书一、项目背景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排水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排除雨水、污水等液体,防止积水对道路、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造成损害。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排水沟可能会出现堵塞、损坏等问题,影响其正常运行。

因此,制定一份详细的排水沟策划书,对于保障城市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对现有排水沟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定需要维修和更换的部位。

2. 制定合理的排水沟维修和更换计划,确保排水沟的正常运行。

3. 提高排水沟的排水能力,减少积水对城市的影响。

4. 降低排水沟的维护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项目内容1. 排水沟检查(1)对城市内所有排水沟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排水沟的长度、宽度、深度、坡度等参数。

(2)检查排水沟的材质、连接方式、检查井等设施的状况。

(3)记录排水沟内的淤积情况、损坏情况等信息。

2. 排水沟维修(1)根据检查结果,对损坏的排水沟进行维修,包括清理淤积、更换损坏的部件等。

(2)对排水沟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能力。

(3)对排水沟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地下水渗透。

3. 排水沟更换(1)对严重损坏、无法维修的排水沟进行更换,确保排水沟的正常运行。

(2)选择合适的排水沟材质,如混凝土、砖石等,提高排水沟的使用寿命。

(3)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排水沟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4. 排水沟清理(1)定期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防止淤积物堵塞排水沟。

(2)清理出的淤积物应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监督与管理(1)成立监督小组,对排水沟的维修和更换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2)定期对排水沟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对违反排水沟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四、项目预算1. 排水沟检查费用:[X]元。

2. 排水沟维修费用:[X]元。

3. 排水沟更换费用:[X]元。

4. 排水沟清理费用:[X]元。

5. 监督与管理费用:[X]元。

总预算:[X]元。

排水沟设计

排水沟设计

第五节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和排水沟断面设计一、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设计排水沟,一方面要使沟道能通过排涝设计流量,使涝水顺利排入外河;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控制地下水位等要求。

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可以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确定设计水位是设计排水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需要在确定沟道断面尺寸(沟深与底宽)之前,加以分析拟定。

1.排渍水位(又称日常水位)这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水位,在平原地区主要由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防渍或防止土壤盐碱化)所决定.为了控制农田地下水位,排水农沟(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排渍水位应当低于农田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离地面一般不小于1.0~1。

0m;有盐碱化威胁的地区,轻质土不小于2.2~2.6m,如图8—7所示。

而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求比农沟排渍水位更低,因为需要考虑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和局部水头损失,例如排水干沟,为了满足最远处低洼农田(见图8—8)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其沟口排渍水位可由最远处农田平均田面高程(A0),考虑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比降及其局部水头损失等因素逐级推算而得,即图8—7排渍水位与地下水位控制的关系(单位:m)图8-8干、支、斗、农排水沟排渍水位关系图z=A0-D农-ΣLi-ΣΔ搀渍z(8—7)式中z排渍——排水干沟沟口的排渍水位,m;A—-最远处低洼地面高程,m;D——农沟排渍水位离地面距离,m;农L-—斗、支、干各级沟道长度,m,见图8—8;i——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如为均匀流,则为沟底比降;Δz——各级沟道沿程局部水头损失,如过闸水头损失取0。

05~0。

1m,上下级沟道在排地下水时的水位衔接落差一般取0。

1~0.2m。

对于排渍期间承泄区(又称外河)水位较低的平原地区,如干沟有可能自流排除排渍流量时,按上式推得的干沟沟口处的排渍水位20溃,应不低于承泄区的排渍水位或与之相平。

否则,应适当减小各级沟道的比降,争取自排。

而对于经常受外水位顶托的平原水网圩区,则应利用抽水站在地面涝水排完以后,再将沟道或河网中蓄积的涝水排至承泄区,使各级沟道经常维持排渍水位,以便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和预留沟网容积,准备下次暴雨后滞蓄涝水.2.排涝水位(又称最高水位)排涝水位是排水沟宣泄排涝设计流量(或满足滞涝要求)时的水位。

农田水利学—排水沟道系统规划

农田水利学—排水沟道系统规划

第七章排水沟道系统规划§1 排水沟道系统规划布置一、明沟排水系统的组成田间排水工程(毛、腰、墒沟)排水沟道系统(干、支、斗、农沟)排水闸、涵、站等建筑物排水承泄区(江、河、湖、海等)二、明沟排水系统的类型1.一般排水系统(1)排水沟道系统组成:干、支、斗、农沟。

(2)作用:一般只起排水作用。

(3)适用:有一定坡度的坡地平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

2.综合利用排水系统(也称河网)(1)组成1)骨干河网干河(一级河)支河(二级河)相当于干沟2)基本河网大沟(三级河)相当于支沟中沟(四级河)相当于斗沟小沟(丰产沟,生产河)相当于农沟3)墒网毛沟腰沟墒沟(2)作用:除排水作用处、还有滞涝、引蓄水灌溉、养殖、航道等作用。

(3)河网的主要特征(河网的特征是由其综合利用功能所决定的):深:沟河要深,能排地面水,也能降地下水,蓄水灌溉。

网:水系成网,调度灵活。

平:沟底要平,能排能引,航运、养殖。

分:分级分片控制,高低片分级控制。

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其中“深”为关键。

(原因:“深”是综合利用的关键)(3)适用:地形平坦的平原或圩区。

三、规划布置原则1.低处布置:各片低处。

2.分片排水:高水高排、低水低排。

3.洪涝分治:修堤防、撇洪沟等。

4.滞蓄结合:减少排水量。

5.统筹规划:与渠道、道路、林网、居民点、行政区结合。

6.灌排分开:各成系统有利于灌、也有利于排。

7.降低造价:可利用天然河道、顺直、减少交叉建筑物。

8.安全可靠:土质好、防止坍塌。

9.综合利用:如引水灌溉、船运、水产养殖等。

(以上9条原则只板书标题,不板书释内容)四、规划布置方法1.山丘区干渠:尽可能利用天然河道。

支渠:也可利用天然河道。

斗、农沟:地面有一定坡度时,用灌排相邻布置;平坦时,作灌排相间。

一般斗沟间距400~1000m,深1.5~2m;农沟间距100~300m,深1.0~1.5m。

2.平原地区江苏河网的一般规格:(1)徐淮平原大沟中沟小沟间距(m)2000~5000 500~1000 100~200沟深(m) 4~5 2.5~3 2底宽(m) 4~6 2~3 1~2(2)通南和太湖平原大沟中沟小沟间距(m) 1000~3000 600~1000 150~200沟深(m) 4.6~6.5 3.5~6.0 2底宽(m) 3~6 2~4 13.圩区外河网:地区骨干河网(干、支河)内河网:由中心河、生产河组成较小的圩区宜采用丰字形内河网。

排水沟设计方案

排水沟设计方案

排水沟设计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排水沟设计方案,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并减少水文灾害的风险。

2. 设计原则- 水流路径优化:排水沟应在最短时间内将水流导向合适的出口,避免积水和泛滥。

水流路径优化:排水沟应在最短时间内将水流导向合适的出口,避免积水和泛滥。

- 排水能力评估: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降水量,评估排水沟的设计容量,以确保可以处理预期的最大流量。

排水能力评估: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降水量,评估排水沟的设计容量,以确保可以处理预期的最大流量。

- 防止土壤侵蚀:为了防止排水沟内的溪流冲刷和土壤侵蚀,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合理的沟道横截面和沟床铺面材料选择。

防止土壤侵蚀:为了防止排水沟内的溪流冲刷和土壤侵蚀,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合理的沟道横截面和沟床铺面材料选择。

- 维护与清理:定期对排水沟进行清理和维护,保持畅通和高效运行。

维护与清理:定期对排水沟进行清理和维护,保持畅通和高效运行。

3. 设计步骤步骤一:确定需求和环境在开始排水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地形和地势- 降雨量和降雨频率- 目标流量和排水距离- 可用的材料和资源步骤二:确定排水沟位置基于地形和目标流量,确定排水沟的位置。

考虑以下因素:- 在低洼地区或水文灾害频发区域安排排水沟- 考虑附近相邻地块的排水需求步骤三:计算设计容量根据地区的降雨量和目标流量,计算排水沟的设计容量。

确保排水沟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

步骤四:设计沟道横截面根据设计容量和土壤类型,确定排水沟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考虑以下因素:- 避免过高的流速,以防止沟床冲刷- 使用合适的横截面形状,以便沟道内的水流能够均匀分布步骤五:选择材料和设施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构建排水沟的沟壁和沟床。

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冲刷能力。

步骤六:设计附属设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安装排水沟附属设施,如出水口和检查井。

这些设施有助于排水沟的运行和维护。

步骤七:施工与监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排水沟的施工。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一、总则1.1 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本次招标过程中招标单位发给的本工程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按国家颁布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和有关工艺标准进行编制的。

1.2 编制原则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发挥本工程公司技术优势,精心施工,科学管理,加快施工进度。

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作用。

充分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全面执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按照ISO9002国际标准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切实贯彻执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制度。

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加强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的管理,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现场文明,整洁及工程的正常施工。

二、管理目标2.1 投标范围本次投标范围为土建、水电、设备安装。

2.2 工期目标总工期共60个日历天。

2.3 质量目标本工程施工合同承包范围内,达到现行的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要求。

2.4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杜绝重大伤亡和火灾事故。

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执行。

三、施工部署3.1 工程项目管理班子配备3.1.1 人员配备本项目管理层是在公司的领导和决策下,实行公司领导—公司技术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工程公司各职能部门实行监督管理。

项目经理部将对本项目的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及材料设备、资金等的组织、分配负全面直接责任,其组成人员从公司管理机构中择优选用,优化组合,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人。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成立一个项目部,对工程实施全面管理。

3.1.2 进入该工程的机械设备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1)我公司优先安排本工程需要的一批施工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垂直运输物料提升机械及现场搅拌、运输机械等,力求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加速施工进度。

(2)安排技术素质好、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技能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进入施工,其中有电焊工、卷扬机工、电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具有创优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配套的建筑工人。

谈谈骨干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

谈谈骨干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

谈谈骨干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作者:杜秋平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9期摘要:进行排水沟道规划布置,首先要收集排水地区的地形、土壤、水文气象、水文地质、作物、灾情、现有排水设施以及社会经济等各种基本资料在充分研究分析各项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排水地区的特点,确定排水地区的主要排水任务和排水标准,拟定规划布置遵循的主要原则,在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和水利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

关键词:骨干排水系统;类型;规划布置原则;排水沟道布置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排水系统常与灌溉系统统一规划,结合布置,互相配合,同时并存。

排水系统一般由田间排水网、骨干排水系统和排水容泄区等几部分组成,有些地区还包括排水闸站、用于滞蓄的湖泊、河网以及截流沟、截渗沟等。

骨干排水系统一般由干、支、斗、农等各级固定沟道及其上的各种建筑物组成,其作用是汇集田间排水网排出的水量,并逐级输送至排水容泄区。

1 规划布置原则排水沟道分布广、数量多、影响大。

所以在规划布置时,应力求做到经济合理、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综合利用、效益显著。

规划布置的主要原则有:1.1 分片排水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将排水区划分为高排区和低排区,自排区和抽排区,做到低水排,高水高排,力争自排,减少抽排,一定要防止高水低流,尽可能地减少抽排面积。

1.2 洪涝分治在有江河或山区洪水、坡地径流和地下水入侵与威胁的地区,应修堤筑闸、布置截流沟、撇洪沟、截渗沟等,将排水区外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拦截和导入排水沟或直接排至容泄区,实行内外水分开,等高截流,洪涝分治,尽量减轻排水区的排水负担。

1.3 滞蓄结合要充分利用排水区的湖泊、洼地、河网等滞蓄部分涝水,以减少排水流量,也可用来补充灌溉水源。

1.4 灌排分开为了更好地发挥灌排系统的灌排作用,一般情况下,骨干排沟道和相应的灌溉渠道应分开布置,各成系统,以免相互干扰,造成排水和灌水困难,也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加速土壤脱盐和防止灌溉水质恶化。

排水沟设计标准

排水沟设计标准

排水沟设计标准《排水沟设计标准》前言嘿,朋友们!你有没有注意过城市里或者农村那些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排水沟呀?它们就像城市和乡村的小血管一样,默默承担着排水的重任呢。

不管是下大雨的时候把积水排走,还是把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合理地疏导,都离不开排水沟。

这排水沟设计可不能乱来,要是设计得不好呀,就会出现积水、污水倒灌之类的麻烦事儿。

所以呢,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排水沟设计标准这个事儿,让大家都能明白这里面的门道。

一、适用范围(一)城市区域1. 在城市里,大街小巷都需要排水沟。

比如说在那些繁华的商业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如果没有设计良好的排水沟,一场小雨就能让街道变成“小河”。

排水沟在这儿就得承担起迅速排走雨水的任务,避免雨水在路面停留,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店铺的生意。

2. 住宅小区也是一样。

每栋楼周围、小区道路下面都得有排水沟。

你想啊,如果小区里积水了,大家进出可不方便了,而且积水时间长了还会滋生蚊虫,那可就影响居住环境了。

(二)农村区域1. 在农村的农田里,排水沟可重要了。

它能把灌溉多余的水排走,防止农田被淹。

比如说种水稻的时候,水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排水沟就能把多余的水排出去,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2. 农村的村庄里,排水沟也是不可或缺的。

它能把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排到合适的地方去处理,要是没有排水沟,污水到处流,那农村可就变得又脏又臭啦。

(三)工业区域1. 在工厂里,排水沟的设计要更加复杂一些。

因为工厂里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废水,有些可能含有化学物质。

排水沟得根据不同的废水类型进行设计,要防止这些废水互相污染或者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比如一些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排水沟就得有特殊的防护措施,确保这些重金属废水不会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二、术语定义(一)沟底坡度1. 沟底坡度呢,简单说就是排水沟底部从起点到终点的倾斜程度。

你可以想象一下滑梯,滑梯是有一定倾斜度的,这样才能让小朋友顺利滑下来。

排水沟的沟底坡度也是这个道理,它能让水流顺利地在沟里流动,不至于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于一般不受下游河、沟水位影响的排水沟, 1)对于一般不受下游河、沟水位影响的排水沟, 对于一般不受下游河 可由设计暴雨推求最大峰量作为设计排涝流量。 可由设计暴雨推求最大峰量作为设计排涝流量。 2)对于不直接排入容泄区而汇入低洼滞涝区的排 2)对于不直接排入容泄区而汇入低洼滞涝区的排 水沟, 水沟,则须通过推求排涝流量过程线来确定设计排涝 流量, 流量,这种经过滞涝区调蓄后的设计排涝流量常比最 大排涝峰量小得多。 大排涝峰量小得多。
2.灌区布置排水沟的原则
1) 各级排水沟要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的最低处 2) 尽量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 抽排为辅 3) 干沟出口应选在承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比较 稳定的地方 4) 下级沟道的布置应为上级沟道创造良好的排 水条件,使之不发生壅水。
5) 各级沟道要与灌溉渠系的布置、土地利用 规划、道路网、林带和行政区划等协调。 6) 工程费用小,排水安全及时,便于管理。 例如干沟尽可能布置成直线,但当利用天然河 流作为干沟时,就不能要求过于直线化;另外 排水沟还要避开土质差的地带,同时也不给居 民区的交通设施带来危害等。 7) 在有外水入侵的排水区或灌区,应布置截 流沟或撇洪沟,将外来地面水和地下水引入排 水沟或直接排入承泄区。
本节先计算设计除涝流量, 本节先计算设计除涝流量, 然后介绍排渍流量的计算
1、排涝流量的计算途径: 、排涝流量的计算途径: 流量的计算途径 推求设计排涝流量(又称最大设计流量) 推求设计排涝流量(又称最大设计流量)的基本 途径有二: 途径有二: 流量资料推求 一是用流量 一是用流量资料推求 二是用暴雨 暴雨资料推求 二是用暴雨资料推求
第二节
排水流量 流量计算 流量
在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时,一般只对较大的主 干排水沟道(如干沟、支沟等)进行逐条设计, 而对较小的斗、农沟则通常采用根据当地经 验或通过典型沟道计算而得的标准断面,而 无须进行设计。
排水沟设计的内容有: 排水沟设计的内容有:
1排水沟设计流量 流量的计算; 流量 水位的确定; 2排水沟设计水位 水位 3排水沟断面尺寸 断面尺寸的确定,以及排水沟断面 断面尺寸 尺寸的绘制等。
2、排涝标准:根据作物要求,以排水区发生一 、排涝标准:
定重现期的暴雨农作物不受涝害作为设计排涝标准。
排水工程不可能保证作 物一点都不受淹,那样 的话工程太大,所以只 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
二、设计排涝 排涝流量的计算 排涝 设计排水流量分类:
设计排涝 排涝流量:确定排水沟道的断面尺寸 排涝 设计排渍 排渍流量:作为满足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 排渍 地下水排水流量,又称日常排水流量 日常排水流量,以此确 日常排水流量 定排水沟的沟底高程和排渍水位。
RF Q = 86 . 4 t R 或: q = 86 . 4 t
三、排渍 排渍流量的计算(日常设计流量 日常设计流量) 排渍 日常设计流量
为控制非降雨期的地下水位,防止作物受渍,而需 要经常排出的地下水流量称为排渍流量 排渍流量它是地下水 排渍流量 位处于控制深度时的一个经常的稳定的流量,它一 般采用模数法计算。 单位面积上的排渍流量称为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或 排渍模数[m 排渍模数 3/(s·km2)],其大小决定于地区气象特点 (降雨、蒸发条件)、土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排 水系统的密度等因素,变化很大,但绝对值很小。 对于排渍模数, 对于排渍模数,一般难于进行理论分析给出计算公 而是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确定。 式,而是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确定。
一、灌区排水系统模型 灌区排水系统模型
二、灌区排水系统的布置
1.灌区排水方式 排水可分为汛期排水和日常排水两种情况, 排水可分为汛期排水和日常排水两种情况,有以下三种 方式 (1)自流排水和抽水排水 (1)自流排水和抽水排水 (2)水平 沟道)排水和垂直(或竖井) 水平( (2)水平(沟道)排水和垂直(或竖井)排水 (3)地面截流沟 有些地区称撇洪沟) 地面截流沟( (3)地面截流沟(有些地区称撇洪沟)和地下截流沟排水
3、灌区排水具体规划方法 、
(1)划分排水区 划分排水区 在制定排水系统规划时,首先是确定和 首先是确定和 划分排水区: 划分排水区:一种是将整个需要排水的 地区(例如一个坪区)或整个灌区,作为一 个排水区,布置成一个独立的排水系统, 设一个出水口,集中排入容泄区。第二 种是将排水区或灌区划分为几个排水单 元,各单元分别布置排水系统,每个单 元设自己的排水出口,分别排入容泄区。 集中排水的流量大,干沟和出水口的断 面都要大;分散排水的流量小,干沟和 出水口的断面也小。 至于采用哪种形式,排水单元怎么划分, 一般是根据排水区地形、汇水面积大小、 天然水系分布以及容泄区的水位等具体 条件分析比较确定的。
——设计排涝流量 设计排涝流量, Q——设计排涝流量,m3/s;
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设计排涝模数, 设计排涝模数 ——排水沟控制的排水面积 排水沟控制的排水面积, F——排水沟控制的排水面积,km2; ——设计径流深 mm; 设计径流深, R——设计径流深,mm; R 对于水田: = P - h田蓄 - E ——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 a——径流系数; 对于旱田:R = αP ——设计暴雨量 mm; 设计暴雨量, P——设计暴雨量,mm; ——水田滞蓄水深 mm, 水田滞蓄水深, h田蓄——水田滞蓄水深,mm,由水稻 耐淹水深确定; 耐淹水深确定; ——历时为 的水田田间腾发量,mm; 历时为t E——历时为t的水田田间腾发量,mm; ——规定的排涝时间 规定的排涝时间, t——规定的排涝时间,d,主要根据 作物的允许耐淹历时确定。对于水田, 作物的允许耐淹历时确定。对于水田, 一般选3 5d排除 对于旱地、 排除; 一般选3~5d排除;对于旱地、因耐淹 较差,排涝时间应当选得短些, 较差,排涝时间应当选得短些,一般取 3d。 1~3d。
排水沟系与灌溉渠系相配套使用,且与灌溉渠系相似, 它可分为干、支、斗、农4级固定沟道,但当排水面积 干 较大或地形较复杂时,固定排水沟可以多于4级,如干沟上 有总干、分干,支沟之下有分支,反之也可以少于4级。某 一地区或灌区的排水沟系究竟采用几级合适,主要由灌区 面积、灌区地形、流域防洪除涝规划所决定。 干、支、斗3级排水沟属于输水系统,其作用是汇 集来自田间排水系统的水量,并输送到排水区以外的容泄 区去。 农沟及其以下的沟道属于田间排水系统,其作用是 农沟及其以下的沟道 集聚排水地段上土壤中或地面上多余的水,并输送到下 一级沟渠中去。容泄区多为天然湖泊、河网、洼地,也 有人工兴建的容泄区。
骨干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除满足排涝、滞涝、防渍、排 咸、控制地下水位、改良土壤和淡化地下水的要求外,有 时还要考虑承担蓄外水进行灌溉的任务。 支沟、斗沟的布置应和同级灌溉渠系配合布置。如灌溉渠 道单向分水,渠道和排水沟应相邻排列;如果灌溉渠道是 双向分水,或地形中间低,渠道和排水沟应相间排列。
∆排水沟系统的组成 排水沟系统的组成
二是排水不畅 ① 属于承泄区和排水出口方面的问题 ② 属于排水区内部原因 ③ 管理方面的问题排水管理体制不合理
无论是什么原因,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 无论是什么原因,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
排 水!
第一节
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布置 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布置
排水系统一般包括排水区内的 田间排水沟系、 1田间排水沟系、2输水沟系和蓄水 设施(如湖泊、河沟、坑塘等) 设施(如湖泊、河沟、坑塘等)、3排 水区外的承泄区以及 排水枢纽( 以及4 水区外的承泄区以及4排水枢纽(如 排水闸、抽排站等)四大部分所组成。 排水闸、抽排站等)四大部分所组成。
1000 ∆ h µ q = 86 . 4 t
式中: ∆h 为设计的地下水日降低设计高度(m); µ 为土壤给水度; t 为作物耐渍历时(d)。
由此可计算排渍设计流量为: 由此可计算排渍设计流量为:
1、除涝设计标准有三种表达方式
以治理区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 暴雨为标准 1) 以治理区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为标准 以治理区作物不受涝的保证率 保证率为标准 2) 以治理区作物不受涝的保证率为标准 典型年作为排 以某一定量暴雨或涝灾严重的典型年 3) 以某一定量暴雨或涝灾严重的典型年作为排 涝设计标准 在目前我国除涝规划设计中, 在目前我国除涝规划设计中,使用最为普遍的 是第一种除涝标准表达方式,这也是我国《 是第一种除涝标准表达方式,这也是我国《灌 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采用的表达方式。 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采用的表达方式。
(3)容泄区的选择 容泄区的选择 容泄区是承受排水干沟下泄水量的地方。确 定容泄区时应尽量满足下列要求: 1)在设计洪水情况下,容泄区的水位不能 造成排水系统壅水或淹没现象。 2)容泄区的输水能力或容量应能及时排泄 或容纳由排水区泄出的全部水量。 3)在汛期,容泄区的洪水位若使排水区产 生壅水,引起淹没,其历时不应超过设计规划设计 ——排水沟规划设计
由NordriDesign提供

排水地区涝渍成因有两类: 排水地区涝渍成因有两类:
一是水分过多 ① ② ③ ④ 当地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流入本地区的外来水 以地下径流形式流入本地区的外来水 灌区灌溉多余水量以及盐碱土冲洗水量等
2、国内计算排涝流量的常用方法
1)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 该法适用于大型涝区,需求出最大排涝 该法适用于大型涝区,需求出最大排涝 流量的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 的情况, 流量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设计排涝 模数 综 合 系 数
m Fn q=KR
设 计 径 流 深 峰 量 指 数 排 涝 面 积
递减指数
m Fn q=KR
一般在降雨持续时间长、土壤透水性强和排水沟系密度 较大的地区,排渍模数可取较大的数值,北方旱作为 0.035-0.058 [(m3/s)/km2] ,南方稻田0.116-0.174 [(m3/ s)/km2] ,一般可根据试验求得,如表所示。
在无实测资料时也可采用下试计算: 在无实测资料时也可采用下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