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和通信需求的增加,电线电缆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电线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帮助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规划和操作。

1. 单位长度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的用量通常以单位长度计算,比如米或英尺。

计算公式如下: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长度单位长度用量是指每米或每英尺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它取决于具体的项目要求和电线电缆的规格。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单位长度用量。

2. 总用量计算公式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整个项目所需的电线电缆总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单位长度× 数量其中,单位长度用量和单位长度的计算方法与前面相同,而数量则是指需要安装的电线电缆的数量。

3. 多段线路用量计算公式在一些复杂的电线电缆布线情况下,可能需要计算多段线路的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1 × 长度1 + 单位长度用量2 × 长度2 + … + 单位长度用量n × 长度n其中,单位长度用量1、单位长度用量2、...、单位长度用量n分别是每段线路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而长度1、长度2、...、长度n则是每段线路的长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避免浪费和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电线电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以综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决策。

希望这些公式能够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单根导体S = πd2/4 (mm2)2)正规绞合导体S = (πd2/4)* n * k1其中d——导体外径(mm)n——绞线根数k1——绞入系数π——圆周率,2、导体的重量W = S * ρ* L其中W——导体重量(kg)ρ——材料密度,铜,铝L——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绝缘外径 (mm)d——导体外径 (mm)t——绝缘厚度 (mm)4、绝缘层截面积S1 = (D2–d2)*π/4或S1= π*(d+t)* t5、绝缘层的重量W1 = S1* ρ* L其中W1——重量(kg)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 -D2k1——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2+8的结构:D0 = 4 * d3+9的结构:D0 = * d4+10的结构:D0 = * d5+11的结构:D0 =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0 +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2009-07-09 10:14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4、6.....等绝缘层重量=×(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公式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是指对电线电缆的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成本进行计算。

准确计算电线电缆成本对企业管理以及产品定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间接成本等方面详细介绍电线电缆成本的计算公式。

一、材料成本材料成本是指电线电缆制造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成本,主要包括导体材料、绝缘材料、护套材料等。

电线电缆的材料成本计算公式如下:材料成本=导体材料成本+绝缘材料成本+护套材料成本+其他材料成本导体材料成本=导体长度×导体单位重量×导体材料单价绝缘材料成本=导体长度×绝缘材料单位重量×绝缘材料单价护套材料成本=导体长度×护套材料单位重量×护套材料单价其他材料成本=其他材料数量×其他材料单价二、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指电线电缆制造过程中所需的人工成本,包括工人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等。

电线电缆制造的劳动力成本计算公式如下:劳动力成本=工人工资+社会保险费工人工资=单位时间内工人数量×工人平均工资社会保险费=工人工资×社会保险费率三、设备成本设备成本是指用于电线电缆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的成本,包括设备的购置费用、折旧费用、维护费用等。

电线电缆制造的设备成本计算公式如下:设备成本=设备购置费用+设备折旧费用+设备维护费用设备购置费用=设备购置数量×设备单价设备折旧费用=设备原值×设备折旧率设备维护费用=设备原值×设备维护费用率四、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电线电缆制造过程中除了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之外的其他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电线电缆的间接成本计算公式如下:间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其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销售费用+广告费用财务费用=会计人员工资+财务费用+其他财务费用除了上述主要成本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成本因素,如运输成本、税费等。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 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 -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 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 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一.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 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计算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计算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计算用量计算公式在电气工程中,电线电缆的用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和安全性。

因此,掌握正确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对于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线电缆计算用量的公式和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在电气工程中,电线电缆的用量通常是按长度来计算的,常用的单位是米。

而电线电缆的用量计算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导线的长度计算,二是电缆的长度计算。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的计算公式。

导线的长度计算公式:导线的长度计算通常是根据电气工程的设计要求来确定的,常用的计算公式为:导线长度 = 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长度 + 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预留长度。

其中,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长度是指根据工程的需求确定的导线长度,一般是根据电气负载、电气设备的位置和布置等因素来确定的。

而预留长度是指为了方便施工和维护而预留的一定长度,一般是根据施工规范和经验来确定的。

这两者相加即可得到导线的总长度。

电缆的长度计算公式:电缆的长度计算通常是根据电气工程的布线要求来确定的,常用的计算公式为:电缆长度 = 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布线长度 + 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预留长度。

其中,电气工程设计要求的布线长度是指根据工程的需求确定的电缆长度,一般是根据电气设备的位置和布置、电缆敷设方式等因素来确定的。

而预留长度是指为了方便施工和维护而预留的一定长度,一般是根据施工规范和经验来确定的。

这两者相加即可得到电缆的总长度。

除了上述的基本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比如,在施工现场,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有时需要对导线和电缆的长度进行修正。

这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计算,但需要保证修正后的长度能够满足电气工程的设计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导线和电缆的长度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额外因素,比如连接头的长度、弯头的长度等。

这些因素虽然通常不会对总长度产生太大影响,但在实际计算时也需要予以考虑,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线电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线电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一.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二.单相电知识1.1、耗电量、功率、电流、电压的关系A、耗电量单位:千瓦.小时 (KWH),简称“度”B、功率(P)单位:瓦特,简称瓦(W)C、电流(I)单位:安培,简称安(A)D、电压(U)单位:伏特,简称伏(V),家用电源一般是单相交流电,电压为220伏;工业用电源是三相交流电,电压为380伏。

E、功率=电流×电压,即P=U×IF、耗电量=功率×用电时间,即耗电量= P× T。

耗电量的单位是度,1度电是指1000瓦的功率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用电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1.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R)=电阻率(ρ)x长度(L)/截面积(A)
其中,电阻率是材料的特性常数,反映了材料本身导电能力的大小。

2.电压降计算公式:
电压降(V)=电流(I)x电阻(R)
3.电功率计算公式:
电功率(P)=电流(I)x电压(V)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利用电流和电压计算得到电功率值。

4.欧姆定律:
电流(I)=电压(V)/电阻(R)
5.线缆电流容量计算公式:
线缆电流容量=根号(绝缘电阻(Ri)/线缆电阻(Rc))xCuAxC
其中,Cu为电流系数,A为线缆截面积,C为电流裕度系数。

6.三相平衡负荷计算公式:
三相平衡负荷=单相容量/(3x平均功率因数x电压)
其中,单相容量为线缆的额定容量,电压为系统电压。

7.电线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A=(KxPxL)/(ρxΔV)
其中,K为系数(取决于电流方式),P为功率,L为距离,ρ为电线电阻率,ΔV为允许的电压降。

8.斯克内指数公式:
ξ = (Σ (Vcc / Rc)) / (n - 1)
其中,ΣVcc为电源电压之和,n为放置在同一通道中的导线数目。

以上列举了一些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基本理论,但实际工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电线电缆的计算还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环境温度、导线长度、导线材质等,不能仅仅依靠计算公式进行操作。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32.98 20.52 22.84 27.84 29.36
61/7/d
61/12/d 61/14/d 61/32/d 61/46/d
26.53
36.56 38.12 58.89 71.88
外径比M
8.414 8.414 8.7 8.7 8.7 8.7 9.0 9.0
总根数 结构形式
59 60 61 62 63 63 64 91 6+12+18+23 6+12+18+24 1+6+12+18+24 2+6+12+18+24 2+7+12+18+24 1+7+13+18+24 2+7+13+18+24
0.37-0.39
0.40-0.47 0.48-0.59 0.60-0.73 0.74-0.84
0.0220
0.0202 0.0198 0.0178 0.0165
1.76-1.81
1.82-2.00 2.01-3.51 3.52及以上
0.0101
0.0097 0.0088 0.0078
导电线芯
二、绞线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2*r2*(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镀层的重量系数 d-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K值见下表
外径比M
8 7.3 8 7.3 8 8 8 8

电线电缆相关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相关计算公式

1.
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
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重量=截面积比重 S=截面积(mm2)
1. 铜线 W=9S W=重量(kg)
2. 铝线 W=3S d=线径(mm)
3. 铁丝 W=8S
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
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1. 铜线 W=6.98d2≈7d2
2. 铝线 W=2.12d2≈2d2
3. 铁丝 W=6.12d2≈6d2
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
S=0.785d2
5.
怎样选取导体截面
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
负荷距=功率长度
=PL P=功率(kw) L=长度(km)
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
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2222
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
因为
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
铜线 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铝线 404=160mm2 实际选用185mm2。

6.铝线计算截面公式
实际选用185mm2
Δu是电压损失百分数(允许电压损失是额定电压的4%)一般是5%222 编制:严丙鑫。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1.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P)=电压(U)×电流(I)
2.电流计算公式:
电流(I)=功率(P)÷电压(U)
3.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R)=电压(U)÷电流(I)
4.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C)= 电流(I)÷ 变化电压的速率(dU/dt)
5.电感计算公式:
电感(L)= 电压(U)÷ 变化电流的速率(dI/dt)
这些公式在电线和电缆的设计和选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
常见的用途案例:
1.计算功率:
假设电源电压为220V,电流为5A,那么功率可以通过直接乘法计算:功率=220V×5A=1100W
2.计算电流:
假设负载功率为800W,电源电压为220V,那么电流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流=800W÷220V=3.64A
3.计算电阻:
假设电压为12V,电流为3A
电阻=12V÷3A=4Ω
4.计算电容:
假设电流变化速率为2A/s,变化电压为4V,那么电容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容=2A/s÷4V=0.5F
5.计算电感:
假设电压变化速率为5V/s,变化电流为2A,那么电感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感=5V/s÷2A=2.5H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和选择电线和电缆,在实际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中非常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单位要保持一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在计算时还要考虑电线和电缆的长度、负载类型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

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精确计算。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铜的重量习惯上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缆基本计算公式1。

铜线束绞:D = N^0.5 * 1.155 * d 2。

多芯绞合时:D = K * d N K N K N K 2 2 21 5.305 40 7.305 3 2.155 22 5.613 41 7.613 4 2.414 23 5.613 42 7.613 5 2.7 24 6.0 43 7.613 6 3.0 25 6.0 44 8.0 7 3.0 26 6.0 45 8.0 8 3.305 27 6.15 5 46 8.0 9 3.613 28 6.155 47 8.1 10 4.0 29 6.414 48 8.155 11 4.0 30 6.414 49 8.5 12 4.155 31 6.7 50 8.5 13 4.414 32 6.7 14 4.419 33 6.7 15 4.549 34 7.0 16 4.7 35 7.0 17 5.0 36 7.0 18 5.0 37 7.0 19 5.0 38 7.305 20 5.305 39 7. 3053。

对绞集合外径:D = K * d 对数K 对数K 对数K 1 2.0 5 4.6 9 6.0 2 3.4 6 5.1 10 6.4 3 3.65 7 5.1 〉10 1.95 * N^0.5 4 4.1 8 5.5---------------------- N=条数d=单条铜线径或芯线径-------------------------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1. 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力缆,单芯护套的 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4mm,多芯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8 mm) 2. 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 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 1592 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 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 (钢 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 2×ρ×L×根数×λ 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 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 ρ×L}/(1+K) 9. 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 度×ρ×L}/(1± K) 其中:K 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 1-K;如 为间隙,则是 1+K ρ 为材料比重;L 为电缆长度;λ 绞入系数。 10. 配模具
D2 d1 DDR d 2 2 d12 d 2 2 DRB d12
(3) (4 )
D3
D2 d1 DRB d1
(5)
其中 e 为模芯孔放大值,对于绝缘的挤出取 0.5~3。
对于不同的材料, DDR 和 DBR 是可以确定的一个范 围,对于 ECTFE,其 DDR 在 80~100 之间,DBR 为 1.05 左右的数值。 在上述公式中,单线的导体直径 d1 和单线绝外径 d2 确定的。两式的联立即可以求取出 D2 和 D3。
绝缘单线横截面
模具模套横截面
DDR
D32 D2 2 d 2 2 d12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在电线电缆领域,常用的计算公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电阻、电容、电感、功率和电流计算。

1.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是电线电缆用来限制电流流动的特性。

其计算公式为:
R=ρ*(L/A),其中R为电阻,ρ为电线电缆的电阻率,L为电线电缆的长度,A为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

电阻单位为欧姆(Ω)。

2.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是电线电缆存储电荷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C=ε*(A/d),其中
C为电容,ε为电线电缆的介电常数,A为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d为电
线电缆的间距。

电容单位为法拉(F)。

3.电感计算公式:
电感是电线电缆在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电磁场。

其计算公式为:
L=(μ*n^2*A)/l,其中L为电感,μ为电线电缆的磁导率,n为电线电缆
的匝数,A为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l为电线电缆的长度。

电感单位为亨
利(H)。

4.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是电线电缆传输的电能。

其计算公式为:P=U*I,其中P为功率,U为电压,I为电流。

功率单位为瓦特(W)。

5.电流计算公式:
电流是电线电缆中流动的电荷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I=V/R,其中I
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电流单位为安培(A)。

在实际使用中,这些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电线电缆的设计参数,以确保
电线电缆能够满足工作要求和安全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适用
于理想化的情况,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电磁
干扰等。

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正。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G N K1 K2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G C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D1^2 - D^2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t G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G N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T N G / cosθθ = atan 2 D + d 2 目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塑料电线电缆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决定于产品结构的先进性、塑料选用的合理性以及工艺的完善性;从塑料电现电缆技术的发展来看,合理而正确的使用材料是关键的因素;为了制造性能优异而稳定的塑料电线电缆,在导电线芯和半成品缆芯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主要是对绝缘和护套用塑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绝缘塑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同时根据产品用途和使用条件分别提出对机械性能、耐高温性、物理-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的要求;对护套塑料的基本要求是耐受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老化性能,在满足这个条件下分别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和辅助要求;第一节塑料塑料是高分子合成材料中凡是性能上具有可塑性变化的材料的总称;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电线电缆制造中所用的塑料都是热塑性塑料;电线电缆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泡沫聚乙烯、氟塑料、聚酰胺、聚丙烯和聚酯塑料等;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本成份,再添加各种配合剂,经捏合、切粒等工艺而塑制成一定形状的材料;为了满足加工、贮存和使用的要求,合成树脂内一般都要添加各种配合剂,根据添加配合剂所起的作用不同,塑料的添加剂大致有以下几种:防老剂它包括抗氧剂、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屏蔽剂等,这几种材料在塑料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同一种材料可起几种作用,所以统称为防老剂;;增塑剂;交联剂;润滑剂;填充剂;着色剂;发泡剂;防霉剂;驱避剂;阻燃剂;耐电压稳定剂;抑烟剂等;各种塑料既具有塑料共有的特性,又具有各不相同的各自独具的某些特性;各种塑料共有的特性有:比重小、机械性能较高、电绝缘性能优异并且化学稳定性好、耐水、耐油、加工成型方便,原料来源丰富;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电线电缆技术发展的需要,塑料将不断改进配方和性能,提高其耐热性和电压等级,提高材料的耐寒、耐大气老化性能、耐火阻燃性能,延长电线电缆使用寿命,同时,还将不断开发新型塑料并合理用于电线电缆上;一、塑料基本性能的含义1.体积电阻系数塑料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泄漏电流通过,泄漏电流通过塑料时的阻力称为体积电阻;电流通过每1cm3塑料的电阻即为体积电阻系数ρv,单位为欧姆米,单位符号为Ω.m;体积电阻系数越高,绝缘性能越好;2.击穿场强当塑料上施加的电压达到某一极限时,塑料丧失绝缘性能被击穿,击穿瞬间所施加的电压值称为塑料的击穿电压,击穿电压与塑料厚度之比称为击穿场强E单位符号为kV/mm;3.介电常数它是表示塑料极性大小的指标;介电常数ε越小,塑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强度越小,其介质损耗也越小;4.介质损耗角正切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塑料中所消耗的级量称为介质损耗;它常以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tgδ来表示;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越小,说明介质损耗也越小,塑料的电绝缘性能越好;在高频、高压下使用时,要求塑料的tgδ值不大于千分之几或万分之几;低压和一般的绝缘时,塑料的tgδ值则不大于百分之几;5.耐电晕性在高电压情况下,由于绝缘表面放电而引起电晕,当其袭击绝缘体时,因离子撞击、电子袭击、臭氧袭击和局部热的作用,导致高聚物裂解,使其电绝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产生恶化;塑料抵抗电晕作用而保持其使用性能的能力,称为耐电晕性;6.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在材料拉力试验机上对塑料试样施加静态拉伸载荷并以一定速度拉伸直至试样断裂;此时试样单位截面上所承受的拉力称为该塑料的抗拉强度;试样拉断时长度增加的百分比称为该塑料的延伸率;7. 密度在一定温度下通常指20oC,单位体积塑料试样的质量,称为塑料的密度;8. 耐热变形性塑料在受热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最高温度,即为该塑料的耐热变形性能;通常以塑料在等速升温时,在一定负荷下使其变形达到规定值时的温度来表示;9.熔融指数在一定温度荷压力下,熔融树脂在10分钟内从一定孔穴中被压出的克数,称为熔融指数,以MI表示,单位为g/min;10.耐寒性在低温下,塑料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的能力,称为塑料的耐寒性;它常用以下的耐寒温度来表示;1低温脆化温度:即为塑料在低温下,受特定的冲击负荷时,50%的试样出现损坏时的温度;2低温对折温度:即为塑料试样在弯折180o时出现将要破裂而未破裂时的温度;3低温冲击压缩温度:即为塑料试样在低温下,以一定能量和速度的冲锤对其进行冲击压缩,使之破裂率达50%时的温度;11.耐燃性能耐燃性能是指塑料抵抗火焰燃烧的能力;通常塑料接触火焰后均会燃烧,移去火焰后,延燃情况随塑料品种不同而不同,因此耐燃性能亦有差别;12.耐热老化性能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变热导致塑料性能变劣,这种现象称为热老化;塑料抵抗热老化的能力称为耐热老化性;采用在高温下,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测定塑料性能机械性能或电气性能在老化后的保留率,来衡量塑料的耐热老化性;13.耐气候性塑料在大气条件下使用,受日晒、雨淋、风吹、大气污染等严酷的自然条件作用,塑料性能变劣称为大气老化;塑料抵抗大气老化的能力称塑料的耐气候性;14.耐油性能及耐溶剂性能塑料与矿物油或各类溶剂接触时,抵御油或溶剂的能力称为塑料的耐油性能或耐溶剂性能;可用试样浸入油或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后,测定其吸油或溶剂的吸收率、体积变化率或抗拉强度、延伸率的保留率来衡量;15.耐水性及耐湿性塑料在浸水或潮湿条件下,抵御水或潮湿气体渗入的能力,称为塑料的耐水性或耐湿性;塑料吸水或吸湿后,会引起绝缘电阻、击穿场强下降,介质损耗增大,且使塑料的外观、重量、机械性能等都有变化;所以要求塑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湿性;对于电线电缆用塑料,主要考虑的是,在浸水或吸湿后,应保证塑料的电绝缘性能符合使用要求;塑料的吸水量,可用单位面积的吸水量、吸水率或吸水重量来表示;塑料的透湿性,则以透湿系数和透汽量来表示;16.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一些结晶型塑料,由于加工过程中内应力的存在和使用时接触化学药品,致使在贮存和使用中出现开裂,称为环境应力开裂;塑料抵御环境应力开裂的能力称为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可用表面刻有槽痕的塑料弯曲试样,置入表面活性剂中,观察在规定时间内出现开裂的试样数量及所占比例来衡量;二、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塑料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基础,加入各种配合剂混合而成的;其机械性能优越、耐化学腐蚀、不延燃、耐气候性好、电绝缘性能好、容易加工、成本低,因此是电线电缆绝缘和护套用的好材料;1.聚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线型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如下:H H H H H H…… C C C C C C ……Cl H Cl H Cl Hn从该分子结构看,聚氯乙烯具有以碳链为主链,呈线型,含有C Cl极性键;聚氯乙烯树脂具有下列基本特性:1是热塑性的高分子材料,可塑性和柔软性较好;2由于C Cl极性键的存在,树脂具有较大德极性,因此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较大,在低频情况下,有较高的耐电强度;另外由于极性键的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机械强度较高;3 分子结构中含有氯原子,树脂具有不延燃和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及耐气候性;氯原子能破坏分子的晶体结构,树脂的耐热性较低,耐寒性较差,加入适量的配合剂,就能改善树脂的性能;2.聚氯乙烯树脂的种类聚乙烯的聚合方法有:悬浮聚合、浮液聚合、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四种;聚氯乙烯树脂的制造目前主要采用悬浮聚合方法,电线电缆就是采用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所用树脂的结构形状有:疏松型树脂XS型和紧密型树脂XJ 型;疏松型树脂质地疏松,吸油性大,易于塑化,加工操作控制方便,晶点少,因此电线电缆用的树脂是疏松型;树脂的特性如下:3.聚氯乙烯的主要性能1电绝缘性能:聚氯乙烯树脂是一种极性较大的电介质,电绝缘性能较好,但比较非极性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稍差;树脂的体积电阻率大于1015Ω·cm;树脂在25oC和50Hz 频率下的介电常数ε为~,当温度和频率变化时,介电常数也随之明显的变化;聚氯乙烯的介质损耗正切tgδ为~;树脂的击穿场强不受极性影响,在室温和工频条件下的击穿场强比较高;但聚氯乙烯的介质损耗较大,因而不适用于高压和高频场合,通常用在15kV以下的低压和中压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2老化稳定性:从分子结构上看,氯原子都与碳原子相连,应具有较高的耐老化稳定性;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的直接影响和机械力的作用,易放出氯化氢,在氧的作用下,产生降解或交联,导致材料变色发脆,物理机械性能显着下降,电绝缘性能恶化,因此聚氯乙烯老化;为改善它的老化性,必须添加一定的稳定剂;3热机械性能:聚氯乙烯树脂为无定型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三种物理状态,即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聚氯乙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80oC左右,粘流温度160oC左右;在常温下处于玻璃状态,这很难满足电线电缆使用要求;为此,必须将聚氯乙烯进行改性,使其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弹性,同时又兼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零性;加入适量的增塑剂能够调节玻璃化温度,以增加塑性,达到柔软性,提高机械性能;4.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是多组份塑料,根据不同的使用条,改变配合剂的品种和用量,能够制得不同品种的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电缆塑料按其在电线电缆上用途不同,可分为绝缘级电缆料和护层级电缆料;1 绝缘用聚氯乙烯塑料根据电线电缆的使用要求和特性,绝缘用聚氯乙烯塑料的类型、性能、要求及主要用途如下表所示;绝缘用PVC塑料分类及性能各类聚氯乙烯绝缘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绝缘用PVC塑料的技术要求2 护套用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护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足够的机械性能,一定的耐大气性能,柔软、耐振、重量轻、加工及敷设方便;根据电线电缆的使用条件,研究制成了不同类型聚氯乙烯护套料,其性能要求及应用范围见下表;护套用PVC塑料的分类及性能3半导电聚氯乙烯塑料半导电聚氯乙烯塑料可作为屏蔽材料来使用,例如可作为10kV聚氯乙烯电缆的屏蔽层;半导电塑料用作高压电缆的屏蔽料时,由于半导电料直接与绝缘料接触,会发生相互迁移,因而尽量选用与绝缘料相同的增塑剂或电性好、迁移小的增塑剂;否则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绝缘料的电绝缘性能;4环保型防白蚁、防鼠电缆护套料白蚁和老鼠对电缆造成破坏,轻则中断供电,重则酿成重大事故,使电力和通信部门受到损害;以往采用在电缆护套料内加入有毒添加剂如氯丹、七氯、狄氏剂、艾氏剂等的办法,杀灭白蚁、老鼠,以保护电缆安全运行;但这些有毒添加剂对环境和人身会造成污染和危害;目前,多使用在护套料中加入环烷酸铅或环烷酸酮做添加剂,制成改型的防白蚁护套料;5低烟低卤型阻燃护套料用普通阻燃PVC电缆料制造的电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同时释放出大量腐蚀性气体HCl,对人体和仪器装置会造成巨大损害;低烟低卤阻燃电缆料是以专用PVC树脂为基料,添加各种改性剂、助剂和优良阻燃剂,经过均匀混炼充分塑化加工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它不仅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而且在燃烧是释放的烟量低,HCl释出量很低,可观察到燃烧火焰及附近的物体;与普通PVC护套料相比,其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相当;挤出时无需特种螺杆,其工艺性能亦相当;使用这种电缆料制成的电缆,完全适用于地铁、高层建筑、发电站、广播电视中心及计算机中心等对电线电缆阻燃性能要求高的场所;三、聚乙烯1. 聚乙烯的合成方法和品种1低密度聚乙烯LDPE纯净的乙烯中加入极少量的氧气或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压缩到左右,并加热到约200oC 时,乙烯就可聚合成白色的蜡状聚乙烯;此法因在高压下进行,常称为高压法;用这种方法可制得密度为~的柔软聚乙烯,分子量在15000~40000;其分子结构支链多,但结构疏松,分子构型呈“树枝状”,故密度低,所以称为低密度聚乙烯;2中密度聚乙烯MDPE在30~100大气压下,用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使乙烯聚合成聚乙烯的方法,称为中压法;所制得的聚乙烯密度为~;中密度聚乙烯也有用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掺合而成的;或用乙烯与丁烯、醋酸乙烯和丙烯酸酯等单体共聚的中密度聚乙烯;3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常温常压下,用催化效能较高的络合催化剂以烷基铝与四氯化钛的组合有机金属化合物,使乙烯聚合成聚乙烯;由于它的催化性能高,所以乙烯的聚合反应可在更低的压力或更低的温度下0~10大气压和60~75oC很快的完成,称为低压法;所制得的聚乙烯分子结构具有无分支的特点,它的分子结构为线型;线型分子结构具有密度大~的特点,称为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相比具有耐热、机械性能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优越;2. 聚乙烯的特性聚乙烯是一种乳白色的塑料,表面呈蜡状且半透明,是电线电缆较为理想的绝缘和护套材料;其主要优点是:1优异的电气性能;其绝缘电阻和耐电强度高;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值小,且基本不受频率变化的影响,作为通信电缆的绝缘材料,是近乎理想的一种介质;2机械性能较好,富有可挠性,而且强韧,耐容性好;3耐热老化性能、低温耐寒性能及耐化学稳定性好;4耐水性好,吸湿率低,浸在水中绝缘电阻一般不下降;5作为非极性材料,透气性大,低密度聚乙烯的透气性是各种塑料中最为优良的;6比重轻,其比重均小于1;高压聚乙烯尤为突出,约为cm3;低压聚乙烯虽其密度较大,也仅为 cm3左右;7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易于熔融塑化,而不易分解,冷却易于成型,制品几何形状和结构尺寸易于控制;8用它制作的电线电缆重量轻,使用、敷设方便,接头容易;但聚乙烯还有不少缺点:软化温度低;接触火焰时易燃烧和熔融,并放出与石蜡燃烧时同样的臭味;耐环境应力龟裂性和蠕变性较差,在聚乙烯作为海底电缆和落差较大尤其是垂直敷设电缆的绝缘和护套材料使用时应特别注意;3.电线电缆用聚乙烯塑料1一般绝缘用聚乙烯塑料仅由聚乙烯树脂和抗氧剂所组成;2 耐候聚乙烯塑料主要由聚乙烯树脂、抗氧剂、和碳黑组成;耐候性能的好坏取决于碳黑的粒径、含量、和分散度;3耐环境应力龟裂聚乙烯塑料采用熔融指数以下,分子量分布不太宽的聚乙烯;对聚乙烯进行辐照或化学交联;4高电压绝缘用聚乙烯塑料高电压电缆绝缘的聚乙烯塑料要求高度纯净,还需要添加电压稳定剂和采用特殊的挤塑机,避免气孔产生,以抑制树脂放电,提高聚乙烯的耐电弧、耐电腐蚀和耐电晕性;5半导电聚乙烯塑料半导电聚乙烯塑料是在聚乙烯中加入导电碳黑获得的,一般应采用细粒径、高结构的碳黑;6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该种电缆料是以聚乙烯树脂为基料,加入优质高效的无卤无毒阻燃剂、抑烟剂、热稳定剂、防霉剂、着色剂等改性添加剂,经混炼、塑化、造粒而成;二、交联聚乙烯聚乙烯在高能射线或交联剂的作用下,能使线型的分子结构变成体型网状的分子结构;使热塑性材料变成热固性材料;用交联聚乙烯作绝缘材料,长期工作温度可提高到90oC,瞬时短路温度可达170~250oC;交联聚乙烯的交联方法有: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辐照交联属于物理交联,化学交联最常用的交联剂是DCP过氧化二异丙苯;电线电缆用的材料还有很多:泡沫聚乙烯、氟塑料、聚丙烯、聚酰胺、聚酯塑料等,不一一介绍了;第二节导体塑料电线电缆的导体主要有:电工圆铜线、电工圆铝线、电力电缆用铜和铝导电线芯、电气装备用铜和铝导电线芯等;电工圆铜线和电工圆铝线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光洁,无油污、毛刺、裂纹、扭结、夹杂物、机械损伤,腐蚀斑点及铜、铝线氧化现象等;导电线芯的质量要求:1各种绞合导体不允许整心焊接;2绞合导体中的单线允许焊接;但在同一层内,相邻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3导电线芯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凸起或断裂的单线等现象;。

电线电缆简单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简单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简单计算公式,也可下载相关软件计算。

一、简单计算公式:8 Q. Z8 i- b1 U z1 c) e; H
S = π*R^2*N*P 或S = π*D^2/4*N*P ( V, {( |+ Y- e' f5 x" `
9 ]5 q# F' W, K5 ]
S—截面积;R—单芯半径(D=2R);N—芯数(单丝根数);P—紧压系数;^ 号—表示平方。

7 a+ q. B" _. M3 f' f# Q; x. V
二、导线截面积计算公式" B& Q4 o. s3 U8 _/ R) v1 v( D
铜线:S= I*L / 54.4*U`
铝线:S= I*L / 34*U`
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的长度(M)# V( n9 X( B) K& D2 F
U`——充许的电源降(V)P* h& q5 o# Q2 X6 }
S——导线的截面积(MM2)
说明:0 `$ ?: U) O+ l" O/ y% {1 Y5 T: K
1、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

/ L9 `! p* o7 J% U' E% U, P. A* t
2、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秘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简单的计算方式:单丝直径(比如 2.52 除以2=1.26*1.26*3.14=单丝面积(mm2) *电缆里的单丝根数*0.89*当日的铜价(比如0.63)+10%的加工费就是成本价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1. 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力缆,单芯护套的
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 mm)
2. 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
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
1592
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 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
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
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 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
ρ×L}/(1+K)
9. 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
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10. 配模具
绝缘单线横截面 模具模套横截面
2
2322
22
1
D D DDR d d -=- (1)
31
22
D d DRB D d = (2) 式中:D 1 —模孔内径;D 2 —模芯外径;D 3 —模套内径;d 1
—导体直径;d 2 — 绝缘外径。

以上两式联立,可以得到关于D 2 和D 3的计算式:
D 1 = d 1+e (3)
2
2
21
212
221
d d D d DDR d DRB d -=- (4)
2131
D d DRB
D d = (5) 其中e 为模芯孔放大值,对于绝缘的挤出取0.5~3。

对于不同的材料,DDR和DBR是可以确定的一个范围,对于ECTFE,其DDR在80~100之间,DBR为1.05左右的数值。

在上述公式中,单线的导体直径d1和单线绝缘外径d2确定的。

两式的联立即可以求取出D2和D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