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修3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三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基本要素。

地图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图的投影:由于地球是一个三维球体,将其映射到二维地图上需要一定的数学方法,即地图投影。

常见的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兰伯特投影等。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地图符号解读地图信息,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人文地理要素。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压力与风的形成、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2. 水文循环: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 地貌:地壳构造、板块运动、地震与火山活动;不同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的形成过程。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土壤形成因素、土壤侵蚀与保护;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及城市规划。

2. 农业地理: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农业布局因素、农业技术革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模式、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

4. 交通与通讯: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与布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应用、遥感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与处理、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GPS在导航和定位中的应用。

4. 互联网与地理信息:互联网在地理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地理信息的网络化服务。

高二选修3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二选修3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二选修3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我们在高二选修3中学习的地理知识点众多而广泛。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汇总和总结,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形状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大气圈与气候带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不同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气候带划分的原则和分布规律。

3. 地球的火山和地震火山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地震的发生原理、测定和损害。

4. 地理坐标和地图投影地理坐标的表示方法与应用,如经纬度和网格坐标。

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不同投影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部分: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流动人口数量、分布与变化的影响因素。

人口流动的类型、原因和影响。

2.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城市化的定义、阶段和特征。

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

3. 城市与社会经济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4. 城市与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城市环境管理与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第三部分:地理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和应用GIS的概念、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应用领域。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3. 地理信息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利用GIS进行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

GIS在城市规划、农业和旅游中的应用。

4. 灾害管理与减灾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减灾措施和应对策略的制定。

以上是我们在高二选修3地理课程学习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和概括。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并为未来做出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希望本文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选修三地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选修三地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选修三地理知识点重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涉及地球的自然形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等内容。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选修三《地理》是一个重要的模块,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选修三《地理》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重点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区域地理格局1. 地球环境演变地球的自然环境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和演变。

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主要包括大气、水和土壤三个要素,而其演变则受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动植物等因素的影响。

2. 地球自然环境保护地球自然环境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预防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的一系列行为。

保护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加强全球气候治理也是地球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3. 区域地理格局区域地理格局是研究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时的基本视角和研究方法。

在区域地理格局的研究中,地理学家通常会借助地图制图和遥感技术,从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审视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1.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条件多样。

北有戈壁滩,南有亚热带雨林,东有丹霞地貌,西有喀斯特地貌,东北有松嫩平原,西南有横断山脉。

这些地理条件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的地貌中国的地貌主要包括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和高原。

这些地貌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区经济活动和人口分布的影响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寒冷地区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和国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世界自然地理与环境问题1. 世界地理格局世界地理格局主要包括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特点。

高二地理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3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门类繁多的学科,分为物质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向。

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一门选修课,地理选修3主要涉及气候与环境、资源与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气候与环境1. 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指地球上大气、水体和陆地等相互作用的系统。

其中,大气层是气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太阳辐射是推动气候系统运动的能量源。

2. 气候要素气候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气压、风速和风向等。

这些要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

3. 气候类型地球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地球自转以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以来的变化趋势,也包括近年来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资源与环境1. 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在地球上是不均匀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环境问题与保护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为了保护环境,需要加强环境意识,推动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工作。

三、人类活动与环境1.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功能日益增强的过程。

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 工业化与工业发展工业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工业发展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3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通过比例尺、图例、注记等要素表达地理信息。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人为因素如温室气体排放。

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海洋的地理分布、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的形成因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地质时代与地层的划分。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等。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全球化:- 工业的分布特点与工业区位理论。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的作用。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 环境保护政策与公众参与。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高二选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选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选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内容。

在高二选修三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含了陆地和海洋。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和熔融岩石组成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核位于地幔下方,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1.2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3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包括温度、降水、风和湿度等。

气象是指短期内大气中各种物理和化学现象的变化。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受地球自转、公转、地形、海洋、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是指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功能较为集中的地区。

2.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指以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和渔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经济活动。

工业是指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经济活动。

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它们的发展水平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2.3 交通与通信交通是指人员、物资和信息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和交换。

通信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来传递和交流信息。

交通和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国家内外联系起着重要作用。

3. 区域地理知识点3.1 中国地理中国是地球上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中国地理分布广泛,涵盖了高山、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不同地貌类型。

3.2 亚洲地理亚洲是地球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包括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地理选修3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3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3知识点总结地理选修3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地球环墶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地质构造与地貌演变、气候与水文地质,以及自然灾害等内容。

在这篇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将对地理选修3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1. 地球环境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地球环环境系统是指地球大气、水、岩石和土壤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系统。

地球环境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维持了地球环境的动态平衡。

地球环境系统的演变受到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地球环境系统的结构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2. 地质构造与地貌演变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形态和地质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包括地壳构造、地震构造和火山构造等。

地质构造的形成是受到地壳构造运动和内部热源的影响的,它直接影响了地球的地形和地貌。

地貌是指地表的自然形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等。

地质构造与地貌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其与地球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3. 气候与水文地质气候是地球大气长期平均状态的总和,主要包括气温、降水、湿度和风等要素。

气候对地球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水文地质是地质学和水文学的交叉领域,主要研究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水等水文地质要素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变化和运动规律。

气候与水文地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其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

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发生的严重破坏性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风暴和滑坡等。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规律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以上便是地理选修3中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选修3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知识要点总结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干脆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缔造物。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中学地理选修3学问要点总结,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中学地理选修3学问要点总结(一)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1品牌之争2重复开发觉象紧要3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4不顾市场需求,不和谐音:盲目开发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奢侈、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5.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a.污染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途、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亡)c.开发建立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6.对社会环境的破坏: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中学地理选修3学问要点总结(二)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主要包括形象美、色调美、动态美、听觉美和朦胧美。

其中,形象美是最显著的美感特征。

(1) 形象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根底,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和美感有所不同。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之说。

(2) 色调美;(3)动态美;(4)朦胧美;(5)听觉(声音)美听觉美是审美客体有节奏的音响表现出来的形式美。

听觉美是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给予有人以听觉之美。

总结: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色调美是指自然景观的色调美感和色调改变;动态美是指自然景观富有动感的美;朦胧美是指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的一种假设隐假设现、烟雨迷漫之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强调的是一种动感的美,属于动态美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选修3重要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3重要知识点(一)
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积极作用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消极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积极作用
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社会)
三.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2.破坏文物古迹
3.破坏旅游景观
4.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高二地理选修3重要知识点(二)
2.中国已有35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7年底)。

文化遗产:庐山国家公园武当山古建筑群青城山-都江堰属于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
中国35处世界遗产要明确省份分布
在中国地图中标注著名的世界遗产
高二地理选修3重要知识点(三)
1.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
①旅游资源特色——吸引旅游者的关键性因素;
②旅游资源的价值(4大价值);
③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①环境容量;②自然环境质量;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的评价:
①交通条件;②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远近客源市场条件;
4.基础设施地区接待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