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7课 多彩的民间美术》5-人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7课 多彩的民间美术》5-人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5-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5-人美版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民间美术的介绍,又有实际操作的步骤,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创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学会运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性地运用民间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各种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对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特点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评价法: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PPT和实物标本。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展示一些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学习。

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传统的剪纸、泥塑、版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也有现代民间艺术的新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他们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魅力,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魅力。

2.难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讨论法:学生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类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版画等,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版画等,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魅力,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美术。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可以选择剪纸、泥塑、版画等形式。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民间美术是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刺绣等,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力的发挥。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了剪纸艺术在节日装饰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喜庆和祝福。
3.创作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民间美术知识,动手制作一件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人美版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种类、特点及表现手法,提高对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多彩的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成功激发。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他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点滴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以及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展示作品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剪纸或刺绣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民间美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过程。

第1课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教案)

第1课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教案)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欣赏·评述教学策略:本课以视频导入的方式,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八种民间美术形式,每种形式以介绍种类和形式为主,旨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基础上,感知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选材,色彩的特点,了解判断民间美术作品常见表现手法,认识纹饰。

教学思路:作为美术课程,强调视觉感知的特征,以大量的形象展示为主要手段,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我国的民间美术种类非常的丰富,内涵深厚,分布广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形式和种类,围绕课题,强调一个丰富多彩性。

课件中安排的八种常见民间美术按照近似平面和立体的形态分为两大类型,通过课件幻灯片进行分别介绍。

(但不强调哪些是平面类,哪些是立体类。

)同时,结合问题设定,锻炼学生的思考归纳的能力。

课程拓展意在使学生明白,课程所介绍的内容只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部分,更多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自学探究。

本课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材分析:鉴于课时和学生年龄段的情况,本课通过安排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间美术,知道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常见种类,激发学生关注民间美术现象和文化的意识。

按照课题主旨,内容上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题材广泛,色彩醒目,风格多样的现状。

学情分析: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认知,生活中有接触民间艺术的形式,但不能够区分哪些是民间美术。

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不够全面,为此本课以常见的民间美术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

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用具: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用具:美术课常规用品,水彩笔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爱民族文化和美术的意识。

重点对民间美术常见的八种形式,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选材,色彩的特点,了解判断民间美术作品常见的3种表现手法,概括常见纹饰。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丨岭南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丨岭南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丨岭南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对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体验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

教学重点:1. 了解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习和掌握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体验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

2. 学生在实践中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教师准备制作民间美术作品的材料和工具。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思考。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方法。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制作技巧和创作灵感。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示范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并讲解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亲自动手制作民间美术作品,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四、创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自由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2.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图片和资料,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美术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一课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植物贴画|广西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一课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植物贴画|广西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一课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植物贴画|广西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植物贴画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植物碎片进行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利用植物材料,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植物贴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利用废弃物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课题: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植物贴画教学内容1. 植物贴画的定义和特点2. 植物贴画的历史和发展3. 植物贴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4. 植物贴画的欣赏和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植物贴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植物碎片进行创作的能力。

难点1. 植物贴画创意的发挥和作品的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植物贴画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植物贴画作品展示板2. 植物材料(如树叶、花瓣、草根等)3. 剪刀、胶水、画纸等创作工具学具1. 植物材料(如树叶、花瓣、草根等)2. 剪刀、胶水、画纸等创作工具3. 彩色笔、水粉颜料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课课题: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植物贴画。

2. 通过展示植物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植物贴画的兴趣。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植物贴画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植物贴画的历史和发展。

3. 讲解植物贴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示范(5分钟)1. 示范植物贴画的创作过程。

2. 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贴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中的问题。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 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植物贴画植物贴画的特点植物贴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植物贴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植物贴画的创作心得体会。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说课稿1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说课稿1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动手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动手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民间美术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民间美术作品。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同时,利用手工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教师简要介绍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欣赏与讨论:教师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实践创作: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动手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四年级美术上册《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上册《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介绍民间美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民间美术的分类:剪纸、年画、泥塑、刺绣等。
2.民间美术的特点:寓意丰富、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技艺精湛等。
3.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节日庆典、民间习俗、家居装饰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会配合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民间美术的内涵。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4.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与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的责任感。
2.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民间美术资料收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民间美术的资料,如图片、故事、视频等。在下一节课中,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拓展民间美术的视野。
4.家庭作业:请学生与家人共同完成一项民间美术实践活动,如制作窗花、装饰家居等。这样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应用和价值。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生活品质。
本章节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欣赏·评述教学策略:本课以视频导入的方式,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八种民间美术形式,每种形式以介绍种类和形式为主,旨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基础上,感知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选材,色彩的特点,了解判断民间美术作品常见表现手法,认识纹饰。

教学思路:作为美术课程,强调视觉感知的特征,以大量的形象展示为主要手段,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我国的民间美术种类非常的丰富,内涵深厚,分布广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形式和种类,围绕课题,强调一个丰富多彩性。

课件中安排的八种常见民间美术按照近似平面和立体的形态分为两大类型,通过课件幻灯片进行分别介绍。

(但不强调哪些是平面类,哪些是立体类。

)同时,结合问题设定,锻炼学生的思考归纳的能力。

课程拓展意在使学生明白,课程所介绍的内容只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部分,更多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自学探究。

本课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材分析:鉴于课时和学生年龄段的情况,本课通过安排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间美术,知道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常见种类,激发学生关注民间美术现象和文化的意识。

按照课题主旨,内容上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题材广泛,色彩醒目,风格多样的现状。

学情分析: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认知,生活中有接触民间艺术的形式,但不能够区分哪些是民间美术。

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不够全面,为此本课以常见的民间美术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

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用具: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用具:美术课常规用品,水彩笔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爱民族文化和美术的意识。

重点对民间美术常见的八种形式,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选材,色彩的特点,了解判断民间美术作品常见的3种表现手法,概括常见纹饰。

难点用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象征寓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多媒体运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提出问题:1、视频里展示了哪几种民间美术形式?2、哪一种不是民间美术?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进行小结归纳,通过PPT出示答案,进一步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什么是民间美术?老师直接讲述概念,解释民间美术的界定,呈现的状态:存在于社会生活,劳动人民创造,物品或者造型。

联系视频,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概念的理解。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

老师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但不作为重点进行深入探讨。

讲授新课播放幻灯片,出示课题,进行板书。

展示第一组民间美术的种类和名称。

第一类民间美术,造型上呈现出近似平面的状态。

分为剪纸、绳结、风筝和刺绣。

第二类民间美术造型上呈现出立体的结构状态。

分为雕刻、陶瓷器、布玩偶和泥塑。

板书:剪纸。

介绍第一类民间美术。

对要介绍的八种民间美术分为两大类进行介绍,主要考虑到视觉效果和造型状态。

(在讲授中不做平面和立体的说明。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美术形式,广泛分布于我国很多地区,并形成了多种创作方法。

从左至右:第一种为单色剪纸,单色指的是剪纸作品的颜色就是纸张的颜色。

作品给人。

一种简洁,分明的感觉。

第二种为套色剪纸(也称衬色剪纸),在剪好的黑色纸张背面,用其他颜色的纸张进行垫底,使剪好的造型颜色增加。

色彩醒目,对比明快。

第三和第四种为染色剪纸,在剪好的白色作品上,用不同的颜色对作品表面进行着色,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

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绳结造型。

板书:绳结。

这类民间美术的造型大体上可分为平展类绳结、盘绕类绳结,团状类绳结。

历史十分悠久,通过穿插盘绕,形成各种造型。

多用来制作各种漂亮的造型,装饰美化生活。

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风筝造型。

板书:风筝。

风筝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实用性的物品。

受人民的喜爱,在每年的春夏之际,人们都喜爱放飞风筝,在民间,风筝的造型非常多样,并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样式,如蜻蜓、沙燕、蝴蝶、蜜蜂、金鱼等。

特别是沙燕和蝴蝶,造型和色彩丰富多样。

另外,风筝的尺寸也反差很大,大的需要多人协同才能放飞,如龙形风筝。

小的风筝作为一种工艺品提供给人们进行收藏。

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刺绣作品。

板书:刺绣。

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我国在刺绣上形成了四大有影响力的刺绣产地,有粤绣、湘绣、蜀绣、苏绣。

随着发展,出现了后起之秀的杭绣。

不同地区的刺绣显示出了不同的风格。

如粤绣,黑底金龙的刺绣感觉形象,立体,细致。

它左边的是老苏绣小物品袋,苏绣也强调一种细致的效果。

右上是清代湘绣的枕头侧片,风格上简洁,概括。

左下面的是蜀绣作品,右侧为杭绣作品,多体现出一种精美细腻的感觉。

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瓷器作品。

板书:陶瓷器。

陶瓷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社会,最先出现的是陶器,后来随着烧制瓷器的材料出现,工艺的不断进步,瓷器的发展和影响都非常深远。

形成了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产区,并出口到国外。

历经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精美的瓷器出品。

如青花瓷。

明清以后的珐琅彩瓷器和釉上彩绘瓷等。

另一方面,陶器发展也不断提升,大量出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种生活物品。

陶器中也出现了很有影响力的物品,如唐代的唐三彩低温陶器和明清以后的宜兴紫砂壶等。

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雕刻作品,板书:雕刻。

按照材料和造型大致分类进行介绍,第一类为木材浮雕类的作品,左边的为古代房屋窗框装饰浮雕,表现了喜鹊和梅花的内容。

右边为摆盘,上面雕刻的是蝙蝠和一对桃子。

第二类为木材的圆雕作品,左边的是放大的微雕桃核作品,精细生动,刻画了一条盘旋的龙的形状。

右边的为木雕的佛教形象造型。

形象结构比例准确,形象真实,细节刻画自然流畅。

第三类以材料划分为主,左起第一个是牦牛骨雕刻作品。

中间的是玉雕鱼配饰。

右边使用了象牙材料雕刻而成。

第四类为民间大量出现的石雕和雕模泥范制作作品。

左起第一张为民间匠人制作的石雕作品,第二张为古代多数家庭门口摆放的石门墩。

此类雕刻作品细节丰富,形体敦实厚重。

第三张为西汉时期的浮雕石砖,第四张是汉代泥范瓦当。

这类作品题材丰富,形象夸张生动,简洁质朴,时代久远。

流传下来的数量不多,成为研究汉代文化思想的珍贵物品。

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布玩偶作品,板书:布玩偶。

第一类为江苏南通等地区盛产的蓝印花布布玩偶。

第二类为陕西和和河北等地区出产的布玩偶造型。

按照先后顺序第一二张的是陕西地区的作品。

第三四张的是和别的作品,最后的这个形象是河北地区大众非常喜爱的兔儿爷形象。

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泥塑作品,板书:泥塑。

泥土造型物品在我国分布也十分的广泛,并形成了南北方风格上的差异。

基本上,北方的造型概括夸张,色彩对比醒目。

南方的造型细致深入,色彩含蓄,形象较为写实。

但也不是绝对的。

第一类的为比较写实的作品,右边第一张和中间下方的作品都为天津泥人张的作品,风格上比较写实。

中间上面的作品为河北地区人民喜爱的兔儿爷形象。

最左边的是无锡写实性泥人阿福的形象。

第二类的为概括夸张的作品。

中上的产地河南淮阳的泥狗,左下的是河南浚(xun四声)县的泥咕咕(鸽子),左上的是陕西凤翔的泥牛,右下的是江苏无锡的泥人大阿福造型。

讲述完八种常见民间美术后,老师进行小结。

我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作品因地取材,制作精美,造型生动,内涵丰富,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各种艺术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土壤,为我国的诸多美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并体现出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八种民间美术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表现的形象,材料和造型的感觉。

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和感觉通过小结,激发学生热爱民间美术和文化的意识观念。

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讨论出示课件幻灯片,提出问题:在欣赏了这么多的民间美术作品后,你能从色彩、造型,选材上分析民间美术的特点吗?请学生们讨论思考,学生进行回答。

老师归纳,出示课件答案。

作品多以以红色为主,绿色为辅。

表达出喜庆和吉祥的愿望。

在造型上,以夸张,简化的手法,对生活中的许多形象进行处理,形成了圆润饱满的造型效果。

选材广泛。

通过提问思考,激发学生关注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加深对民间美术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

练习实践老师进一步讲述,民间美术的很多造型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造型通过含蓄的方式,运用事物名称的谐音或者事物属性进行象征,进而来表达想法。

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民间美术的内涵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着很好的作用和意义。

出示课件幻灯片,提出问题:作品表现脚和蜘蛛,有什么含义吗?了解本课内容中,出现的民间美术形象的美好寓意。

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对幸福和美好的期盼,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理解。

请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进行归纳,出示答案。

老师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民间美术的形象寓意,并进行板书:二、民间美术的形象寓意。

通过课件,讲述不同形象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在讲授的内容中强调,民间美术中形象很多,寓意丰富。

这些只是民间美术中形象寓意的一个部分,限于课程时间,我们讲授本课学习中出现的形象。

对民间美术形象含义表达的三种方法进行归纳概括。

出示第一个课堂练习。

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判断。

“喜上眉梢”本题的手法是谐音。

继续出示课件幻灯片,提出问题:你知道民间美术中有哪些常见的纹饰吗?出示课件幻灯片,对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集中纹饰进行说明介绍。

并逐一进行板书。

常见的纹饰有火纹,云纹。

水纹和回字纹。

在器物和形象的边沿经常进行运用。

最早的鸟的形象和逐渐简化发生变化后的装饰纹样。

花草纹也是用来装饰形象时,常用的花纹样式。

出示第二个课堂里练习,请学生用连线的方式辨别各种民间传统简化装饰纹样。

出示课堂练习三,布置绘画实践练习,提出练习内容和要求。

以圆形为造型,用自己喜欢的纹样进行装饰。

绘制在图画本上,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板书:四、作业练习(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为大家的创作提供直观的经验。

课程拓展老师讲述:中国的民间美术还有很多,它们种类多样,内容丰富。

老师再出示一些民间美术,看一看有你知道的知识吗?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作品,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吗?安排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讲授答案。

从上一张到下一张幻灯片,从左至右的顺序,分别是:编织(秸秆编织),年画,傩(nuo四声)戏面具,戏曲脸谱。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关注民间美术。

课后小结出示课件幻灯片,老师讲述: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精神和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关注民间美术和生活,并将这种文化传承发扬。

板书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一、常见的民间美术形式1、剪纸2、绳结3、风筝4、刺绣5、陶瓷器6、雕刻7、布玩偶8、泥塑二、民间美术的形象寓意三、民间美术中常见的装饰纹样火纹云纹水纹回字纹鸟纹花草纹四、作业练习板书主要为四大块内容,根据黑板实际大小进行排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