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指标选择专家共识》要点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指标选择专家共识》要点软组织肿瘤是外科病理学中一类病种最多,也最为复杂的肿瘤。
WHO(2013)软组织肿瘤病理新分类包括12大类。
各类肿瘤又包含很多种疾病类型,并根据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分为良性、中间性和恶性。
与其他类型的肿瘤相似,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也需与临床、病理相结合。
除部分肿瘤可根据临床特点和镜下形态直接做出诊断外,大多数软组织肿瘤需加做免疫组化标记。
1 免疫组化在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免疫组化不仅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指导靶向治疗或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要强调的是,免疫组化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代替传统的组织学检查,后者才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免疫组化检测必须以病理组织学形态为基础,选择免疫组化检测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熟悉常用抗体的反应谱和适用条件,首选敏感和特异性较高的抗体类型,特别是公认的抗体型号,并合理配伍,力争采用尽可能少的抗体取得最好的检测结果。
⑵免疫组化检测过程需注重质量控制,尽可能做到标准化,使染色切片背景清晰,标记定位准确。
⑶推荐设置阳性对照,尤其是一些与靶向治疗密切相关的标志物,如CD117等,以确保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可信性。
⑷对标记结果要注意辩证分析,因有相当一部分抗体在一些不同类型的肿瘤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或有异常表达,如S-100蛋白在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也可高达38%,因此不能仅根据S-100蛋白标记阳性简单地将梭形细胞肉瘤诊断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CD31不仅表达于血管肉瘤,也可表达于组织细胞肿瘤。
另外,HMB45是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和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的标志物,但最近有文献报道部分子宫平滑肌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也可表达HMB-45。
⑸软组织肿瘤中存在一些异常表达的情况,如标记上皮细胞的角蛋白,也可在假肉瘤样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胚胎性或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和骨外尤因肉瘤等一些不具有上皮样分化的软组织肿瘤中表达。
试谈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试谈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绪(ZT)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绪江西省人民医院病文科路名芝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学中最疑问的范围之一,本文从肿瘤还是反响性病变、良性、接壤性还是恶性、间叶源性还是其它、肿瘤分化方向〔组织来源〕如何、软组织肿瘤WHO分类如何以及怎样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六个方面论述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绪。
1 肿瘤还是反响性病变?每看一张切片,都应从反响性病变末尾思索,直到证明不是。
反响性病变经常听从一定的组织病理学规那么并且有某种组织结构构成。
有一些假肉瘤可以有生动的核分裂像,但是它们不但是良性的,而且还常是非肿瘤性的,如: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增生性肌炎、增生性滑囊周围炎、非典型性纤维性息肉、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骨化性肌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等。
因此核分裂自身不能被依托作为肿瘤或恶性度的规范。
2 良性、接壤性还是恶性?一个病变首先应思索为良性,直到找到足够的诊断恶性的证据。
2.1 观察的基本要求:确切的部位、大体形状、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状〕。
2.1.1 确切的部位不同组织类型的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不同。
如脂肪瘤,可发作于全身皮下有脂肪组织的部位,也可发作在肌间或肌间隙中,而脂肪肉瘤主要发作于下肢和腹膜后。
血管瘤主要发作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而血管肉瘤主要发作于头颈、面部、乳房、大腿深部肌肉.2.1.2 大体形状良性肿瘤体积小,有完整包膜/不完整,或呈浸润性生长,如平滑肌瘤、粘液瘤,纤维瘤病,肿瘤的质地,颜色和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近似,很少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而肉瘤体积较大,无包膜或假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较多,切面灰白鱼肉样或脑髓样,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2.1.3 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状〕良性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形状大致与来源组织相似,基本上与正常组织相似,仅是数量或结构陈列上有差异,如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等。
软组织肿瘤如何鉴别诊断?

软组织肿瘤如何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软组织肿瘤是不难与非肿瘤性肿块鉴别的,其诊断要点如下:(一)患者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后才觉察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发热、体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适等全身性症状则少见。
(二)临床上较少发生但很重要的肿瘤引起的综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发于纤维肉瘤。
(三)X线摄片检查X线摄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组织肿瘤的范围,透明度以及其与邻近骨质的关系。
如边界清晰,常提示为良性肿瘤;如边界清楚并见有钙化,则提示为高度恶性肉瘤,该情况多发生于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四)超声显像检查该法可检查肿瘤的体积范围、包膜边界和瘤体内部肿瘤组织的回声,从而区别良性还是恶性。
恶性者体大而边界不清,回声模糊,如横纹肌肉瘤、滑膜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超声检查还能引导作深部肿瘤的针刺吸取细胞学检查。
该检查方法确是一种经济、方便而又无损于人体的好方法。
(五)CT检查由于CT具有对软组织肿瘤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特点,用来诊断软组织肿瘤也是近年常用的一种方法。
(六)MRI检查用它诊断软组织肿瘤可以弥补X线CT的不足,它从纵切面把各种组织的层次同肿瘤的全部范围显示出来,对于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盆腔向臀部或大腿根部伸展的肿瘤、腘窝部的肿瘤以及肿瘤对骨质或骨髓侵袭程度的图像更为清晰,是制订治疗计划的很好依据。
(七)病理学检查1.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最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已破溃的软组织肿瘤,用涂片或刮片的采集方法取得细胞,镜检确诊;②软组织肉瘤引起的胸腹水,必须用刚取到的新鲜标本,立即离心沉淀浓集,然后涂片;③穿刺涂片检查适用于瘤体较大、较深而又拟作放疗或化疗的肿瘤,也适用于转移病灶及复发病灶。
2.钳取活检:软组织肿瘤已破溃,细胞学涂片又不能确诊时,可做钳取活检。
3.切取活检:多在手术中采取此法。
如较大的肢体肿瘤,需截肢时,在截肢前做切取活检,以便得到确切的病理诊断。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首先,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其生长迅速且有侵袭能力,常见于四肢、躯干和软组织等部位。
该肿瘤的发生与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如Ras-MAPK信号通路的突变和PEA3家族转录因子的过表达。
在病理学上,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肿瘤细胞呈淋巴样或肉瘤样生长方式,呈现出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细胞胞质亮度不一,其中透明胞质为其典型特征。
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核分裂象增多。
此外,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还有时会伴随有多形核及核分裂象,这使得该疾病与其他类似的肿瘤类型区别开来。
免疫组织化学是鉴别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重要依据之一、肿瘤细胞常呈阳性表达特异性标记物如Vimentin、CD99和Bcl-2等。
同时,ERG和FLI-1等转录因子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尽管免疫组织化学在这种肿瘤的诊断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需要与其他肉瘤类型相鉴别。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中常具有t(X;18)(p11.2;q11.2)易位,这是其特异性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这一易位致使了了解相关基因的功能异常与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发生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该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
总的来说,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而具有侵袭性的肿瘤,其病理特征包括细胞富含透明胞质、浸润性生长和高度的异质性。
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对该疾病的诊断与分子机制的了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该疾病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其的认知,并为其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改善提供参考。
软组织肿瘤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女,23岁,左小腿纤维 肉瘤a)T2示左小腿巨 大团块状肿块,深筋膜关 系密切,多发高信号液液 平(箭头),邻近胫骨受 侵犯(箭); b)T1示病灶(箭) 等肌肉信号,内见多发 低信号分隔;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Morton神经瘤
淋巴管瘤 尤文肉瘤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纤维或纤维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
硬纤维瘤 纤维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肪硬化性粘液
纤维瘤 其他纤维来源软组织肿瘤
腱鞘纤维瘤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滑膜来源的软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
腱鞘巨细胞瘤 滑膜血管瘤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 滑膜囊肿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MRI:肿瘤边界清晰(肿瘤有假包膜) T2W信号不均匀(纤维细胞及胶原成分) 如有钙化对诊断有帮助
病变与纤维肉瘤有相同的影像表现和组织学特征, 难以鉴别。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男,78岁,右大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RI横断及冠状扫描显示右股骨内侧软组织内巨大型 肿块, 界限尚清楚, 外形欠规整, 部分边缘模糊, 病灶内信号混杂, 有高信号及低信号区。
分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圆形细胞型、 多形性型、逆分化型
特点:体积较大、瘤组织变异复杂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脂 肪肉瘤
MRI: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成分和结构
(常有较完整包膜,周围肌肉常可见水肿区,瘤内可 见脂肪成分)
分化良好者:T1W、T2W信号同良性脂肪瘤,但呈 分叶状,内可见不规则粗大纤维分隔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2)(1)

实用文档
RT-PCR in synovial sarcomas Guillou et al -Human Pathol 2001
•221 cases : 86 synovial sarcomas 91 sarcomas 31 benign mesenchymal tumors 13 malignantnon-mesenchymal tumors •Specificity: 100 % •Sensitivity: 96 %
•Intensive chemotherapy •Histology+ myogenin •t(2;13) or t(1;13) in 85 % of cases
实用文档
Real-time PCR analysis Advantages
•Real-tim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utomated analysis in a single tube →decrease in the risk of contamination •Rapid, sensitive and specific
实用文档
Genomic abnormalitiesin sarcomas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s 基因易位 •Geneamplifications 基因扩增 •Mutations 基因突变 •Deletions 基因丢失
实用文档
Genomic abnormalitiesin sarcomas •Reciprocaltranslocations(1/3) •Geneamplifications •Mutations •Deletions
实用文档
Guillou et al –French SarcomaGroup •182 patients
软组织肿瘤诊疗方案

软组织肿瘤诊疗方案软组织肿瘤是指在人体软组织中发生的各种肿瘤,包括纤维瘤、神经鞘瘤、脂肪瘤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肢体上出现一块肿块,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担心是否是软组织肿瘤。
那么,如何诊断和治疗软组织肿瘤呢?诊断软组织肿瘤的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症状、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体检软组织肿瘤的早期症状很难察觉,但如果发生了肿瘤,就会明显感觉到局部的硬块或包块等症状。
在体检时可以通过触摸和按压的方式检查肿瘤的硬度、质地、大小等特征,同时还可以判断它是否有移动性和疼痛等表现。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局部侵犯情况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有:(1)X线检查X线检查是常用的肿瘤检查方法之一,适用于检查软组织肿瘤和骨骼肿瘤等。
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等,还能帮助医生判断周围组织是否有侵犯。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肿瘤检查方法,适用于检查软组织肿瘤、囊肿等。
它可以有效地观察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等,对病变的区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3)CT/MRI检查CT/MRI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适用于检查复杂的肿瘤病变。
它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侵犯范围和周围组织情况等,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分期,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3.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析某组织或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来诊断和鉴别病理改变的检查方法。
对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为可靠和准确的方式之一。
治疗方案对于软组织肿瘤,治疗方案应该是个性化的、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该针对个体情况而定,包括肿瘤的性质、大小、分期、患者的年龄、情况等多种因素。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软组织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并预防转移。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鉴别诊断

第五章软组织肿瘤的病理鉴别诊断第一节概述一.软组织肿瘤的定义、命名和分类软组织是人体分布最广泛的组织,可定义为除上皮,实质器官及其结缔组织支架,淋巴造血组织,脑膜及神经胶质之外的所有骨外组织。
包括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肌组织,脉管,滑膜间皮等间胚叶组织。
凡起源于上述组织的肿瘤统称为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的命名基本上可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的“瘤”和恶性的“肉瘤”。
命令时再冠以起源组织的名称,如脂肪瘤和脂肪肉瘤;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软组织肿瘤的分类,主要依据肿瘤组织及其细胞形态,并辅以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电子显微镜等其它辅助诊断枝术。
WHO 1993年提出的新的软组织肿瘤分类如下:表5-1 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分类1 纤维组织肿瘤 1.3.1 纤维肉瘤1.1良性 1.3.1.1成人型1.1.1纤维瘤 1.3.1.2 先天性或婴儿型1.1.2疤痕疙瘩2纤维组织细胞肿瘤1.1.3结节性筋膜炎2.1良性1.1.4增生性筋膜炎/肌炎2.1.1纤维组织细胞瘤1.1.5弹性纤维瘤2.1.1.1皮肤(皮肤纤维瘤)1.1.6婴儿纤维性错构瘤2.1.1.2深部1.1.7肌纤维瘤病,孤立性或多发性2.1.2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1.8颈纤维瘤病2.1.3网状组织细胞瘤1.1.9钙化性腱膜纤维瘤2.1.4黄色瘤1.1.10透明性纤维瘤病2.2 交界性1.2纤维瘤病2.2.1非典型纤维黄色瘤1.2.1浅表纤维瘤病 2.2.2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1.2.1. 1 掌跖纤维瘤病 2.2.3巨细胞成纤维细胞瘤1.2.2. 2 婴儿指趾纤维瘤病 2.2.4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1.2.2深部纤维瘤病 2.2.5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2.2.1腹壁纤维瘤病(韧带样瘤) 2.3恶性1.2.2.2腹壁外纤维瘤病 2.3.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2.3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 2.3.1.1车辐状—多形性型1.2.2.4婴儿纤维瘤病 2.3.1.2粘液样型1.3 恶性2.3.1.3巨细胞型(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2.3.1.4黄色瘤型(炎症型)3脂肪肿瘤3.1良性3.1.1脂肪瘤3.1.2成脂肪细胞瘤3.1.3脂肪瘤病3.1.4血管脂肪瘤3.1.5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3.1.6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1.7髓性脂肪瘤3.1.8冬眠瘤3.1.9非典型脂肪瘤3.2恶性3.2.1分化良好脂肪肉瘤3.2.1.1脂肪瘤样型3.2.1.2硬化型3.2.1.3炎症型3.2.2粘液脂肪肉瘤3.2.3圆细胞(分化差)脂肪肉瘤3.2.4多形性脂肪肉瘤3.2.5去分化脂肪肉瘤4 平滑肌肿瘤4.1良性4.1.1平滑肌瘤4.1.2血管平滑肌瘤4.1.3上皮样平滑肌瘤(良性平滑肌母细胞瘤)4.1.4腹腔散在性平滑肌瘤病4.2恶性4.2.1平滑肌肉瘤4.2.2上皮样平滑肌肉瘤(恶性平滑肌母细胞瘤)5横纹肌肿瘤5.1良性5.1.1横纹肌瘤5.1.1.1成人型5.1.1.2生殖道型5.1.1.3胎儿型5.2恶性5.2.1横纹肌肉瘤5.2.1.1胚胎型5.2.1.2葡萄簇型5.2.1.3梭形细胞型5.2.1.4腺泡型5.2.1.5多形性型5.2.2横纹肌肉瘤伴有神经节细胞分化(“外中胚层瘤”) 6血管和淋巴管内皮肿瘤6.1良性6.1.1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6.1.2血管瘤6.1.2.1毛细血管型6.1.2.2海绵型6.1.2.3静脉型6.1.2.4上皮样型(血管淋巴样增生)6.1.2.5肉芽组织型(化脓性肉芽肿)6.1.3淋巴管瘤6.1.4淋巴管肌瘤和淋巴管肌瘤6.1.5血管瘤病和淋巴管瘤病6.2中间性(血管内皮瘤)6.2.1上皮样血管内皮瘤6.2.2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6.2.3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瘤6.3恶性6.3.1血管肉瘤(包括淋巴管肉瘤)6.3.2 Kaposi肉瘤7血管周围组织肿瘤7.1良性7.1.1良性血管外皮瘤7.1.2球瘤7.2恶性7.2.1恶性血管外皮瘤7.2.2恶性球瘤8 滑膜组织肿瘤8.1良性8.1.1腱鞘巨细胞瘤8.1.1.1局限型8.1.1.2弥漫型(关节外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8.2恶性8.2.1恶性腱鞘巨细胞瘤9间皮肿瘤9.1良性9.1.1局限性纤维性间皮瘤(胸膜和腹膜孤立性纤维瘤) 9.1.2囊性间皮瘤(多房性腹膜包涵囊肿)9.1.3腺瘤样瘤9.1.4分化良好乳头状间皮瘤9.2恶性9.2.1恶性局限性纤维性间皮瘤9.2.2弥漫性间皮瘤9.2.2.1上皮型9.2.2.2梭形(肉瘤)型9.2.2.3双相型10神经肿瘤10.1良性10.1.1外伤性神经瘤10.1.2 Morton神经瘤10.1.3神经肌肉错构瘤10.1.4神经鞘膜囊肿10.1.5雪旺瘤(神经膜瘤)10.1.5.1丛状型10.1.5.2细胞丰富型10.1.5.3退化(陈旧)型10.1.6神经纤维瘤10.1.6.1弥漫型10.1.6.2丛状型10.1.6.3 Pacinian型10.1.6.4上皮样型10.1.7颗粒细胞瘤10.1.8黑素性雪旺瘤l0.1.9神经鞘膜粘液瘤10.1.10异位脑膜瘤10.1.11异位室管膜瘤10.1.12节细胞神经瘤10.1.13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视网膜始基瘤)10.2恶性10.2.1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10.2.1.1 MPNST伴有横纹肌肉瘤(恶性蝾螈瘤) 10.2.1.2 MPNST伴有腺体分化10.2.1.3上皮样MPNST10.2.2恶性颗粒细胞瘤10.2.3透明细胞肉瘤(软组织恶性黑素瘤) 10.2.4恶性黑素性雪旺瘤10.2.5成神经细胞瘤.10.2.6节细胞成神经细胞瘤10.2.7神经上皮瘤11 副神经节瘤11.1良性11.1.1副神经节瘤11.2恶性11.2.1恶性副神经节瘤12软骨和骨肿瘤12.1良性12.1.1骨化性脂膜炎12.1.2骨化性肌炎12.1.3进行性骨化性纤维结构不良(肌炎) 12.1.4骨外软骨瘤或骨软骨瘤12.1.5骨外骨瘤12.2恶性12.2.1骨外软骨肉瘤12.2.1.1分化良好型12.2.1.2粘液型12.2.1.3间叶型12.2.2骨外骨肉瘤13多能性间叶肿瘤13.1良性13.1.1间叶瘤13.2恶性13.2.1恶性间叶瘤14其它肿瘤14.1良性14.1.1先天性颗粒细胞瘤14.1.2瘤样钙盐沉着症14.1.3粘液瘤14.1.3.1皮肤14.1.3.2肌内14.1.4血管粘液瘤14.1.5淀粉样瘤14.1.6副脊索瘤14.1.7软组织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14.2恶性14.2.1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4.2.2上皮样肉瘤14.2.3骨外Ewing肉瘤14.2.4“滑膜”肉瘤14.2.5恶性肾外横纹肌样瘤14.2.6儿童纤维组织增生性小细胞瘤15不能分类肿瘤二. 软组织肿瘤的一般特点软组织虽然体重的50% 左右,但其发病率较其它肿瘤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ZT)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路名芝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学中最疑难的领域之一,本文从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间叶源性还是其它、肿瘤分化方向(组织起源)如何、软组织肿瘤WHO分类如何以及怎样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六个方面阐述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1 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每看一张切片,都应从反应性病变开始考虑,直到证明不是。
反应性病变常常遵从一定的组织病理学规则并且有某种组织结构构成。
有一些假肉瘤可以有活跃的核分裂像,然而它们不但是良性的,而且还常是非肿瘤性的,如: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增生性肌炎、增生性滑囊周围炎、非典型性纤维性息肉、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骨化性肌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等。
因此核分裂本身不能被依靠作为肿瘤或恶性度的标准。
2 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一个病变首先应考虑为良性,直到找到足够的诊断恶性的证据。
2.1 观察的基本要求:确切的部位、大体形态、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
2.1.1 确切的部位不同组织类型的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不同。
如脂肪瘤,可发生于全身皮下有脂肪组织的部位,也可发生在肌间或肌间隙中,而脂肪肉瘤主要发生于下肢和腹膜后。
血管瘤主要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而血管肉瘤主要发生于头颈、面部、乳房、大腿深部肌肉.2.1.2 大体形态良性肿瘤体积小,有完整包膜/不完整,或呈浸润性生长,如平滑肌瘤、粘液瘤,纤维瘤病,肿瘤的质地,颜色和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近似,很少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而肉瘤体积较大,无包膜或假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较多,切面灰白鱼肉样或脑髓样,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2.1.3 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良性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形态大致与起源组织相似,基本上与正常组织类似,仅是数量或结构排列上有差异,如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等。
恶性软组织肿瘤主要是肉瘤,其共同特征是富于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易见,并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其组织形态与正常起源组织相差较大,且随其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
分化好者,常能在肿瘤内找出某些起源组织的形态特点和结构排列,如横纹肌肉瘤内见横纹和横纹肌母细胞,平滑肌肉瘤内有肌原纤维,脂肪肉瘤内含有脂肪细胞和脂肪母细胞等,淋巴管和血管内皮肉瘤常具有管腔结构,MFH、隆突则具有车辐状或漩涡状结构等。
分化差者或低分化者,其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星形细胞,小圆形成卵圆形细胞、小多边形细胞,细胞与胞核的形态、大小、染色均不规则,有时出现各种奇异巨细胞,核分裂相多见。
2.2 某些良性病变的组织形态酷似恶性,易误诊为肉瘤。
某些良性肿瘤及瘤样增生,其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幼稚,核大,核分裂相易见,具有假肉瘤样结构。
如结节性筋炎、增生性筋膜炎、增生性肌炎等易误诊为肉瘤。
任何具有组织培养样特点的肿瘤,像在筋膜炎和肌炎所见的,应考虑为良性,直到证明不是为止。
具有梭形细胞或高度多形性的“小花状”细胞(但没有增多的血管成分)的边界清楚并有包膜的脂肪病变也应考虑为良性。
奇异的核特点可能在一些反应性和肿瘤性的良性软组织病变中见到,譬如:平滑肌瘤和神经纤维瘤可能含有这些特点。
另外,应该注意某些易误诊为肉瘤的良性病变,如脂肪母细胞瘤易误为粘液脂肪肉瘤,放射性纤维瘤在细胞异型易误诊为纤维肉瘤,骨化性肌炎因其细胞幼稚,核分裂相易见,伴骨组织形成易误诊为骨肉瘤,乳头状内皮增生误诊为血管内皮肉瘤。
2.3 有的恶性肿瘤由于细胞分化较好,异型性不明显,也极易误为良性。
如:脂肪瘤样脂肪肉瘤。
2.4 充分考虑核分裂率决定某些肿瘤类型恶性度的重要性,如平滑肌肿瘤,部位和核分裂率在决定恶性方面是关键的。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核分裂率多于10个/10HPF,消化道平滑肌肉瘤的核分裂率多于2个/25HPF,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核分裂率1~5个/10HPF以上。
2.5 肉瘤是从良性软组织肿瘤恶变而来的吗?很少看到这个现象。
大多数肉瘤是从头发生的,仅在少数病例可以推测出与它相关的低度恶性或良性病变的可能性。
少数胃肠道间质瘤的邻近结节呈绝对良性的组织学表现。
3 间叶源性还是其它?发生在器官(特别在乳腺、食管和呼吸道)的“肉瘤”应被考虑为假肉瘤性癌,直到证明不是(辅助性技术——免疫组化、超微检查)。
毕竟不同的癌可能酷似纤维肉瘤或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MFH,这些可能发生在乳腺、胰腺、膀胱以及其他部位。
肾细胞癌可以有肉瘤样的形态,因此,在某些肉瘤内的透明细胞成分应该提醒你注意这种可能性。
淋巴瘤不但可以酷似小圆细胞肿瘤,而且能相似多形型和炎症型MFH,只有仔细注意到核的细节。
另外,新近被认识的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肿瘤、指突状细胞肿瘤以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很可能被误认为其他肉瘤。
梭形细胞癌具有欺骗性,并且因为常规细胞角蛋白标记物经常阴性,所以常误诊为肉瘤。
在不同的粘膜部位如喉、口鼻腔以及皮肤,鳞状细胞癌转化为梭形细胞癌是一个已被认识的现象,事实上,它是一型纤维母细胞样形态的化生。
一些研究注意到这种改变可能伴随以CK反应的丢失,同时获得波形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型。
黑色素瘤是突出的组织学上假冒者之一,它可以假冒普通型和粘液型MFH、平滑肌肉瘤、上皮样肉瘤和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当有空泡形成时还应包括脂肪肉瘤。
任何病变具有上皮样和梭形细胞两类细胞时,应当在考虑肉瘤之前先排除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核内包涵体(假包含体)不是完全特异,但它的存在可能是暗示有黑色素瘤存在的可能性,是有帮助的形态学特征。
4 肿瘤分化方向(组织起源)如何?4.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软组织肿瘤在形态学上具有多样性,是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较困难的一类肿瘤。
间叶源性肿瘤标记物是间叶细胞或组织的固有成分,可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中,这些细胞来源的良恶性肿瘤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因此,在区别上皮和间叶性肿瘤中,这些标志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有些标记物对某一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一定特异性,可用于肿瘤的分类和提示某些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若能熟悉各种间叶细胞标志物的功用和标记谱系,则有助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现将常见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易混淆的肿瘤免疫组化标记作一简要介绍。
4.1.1 小圆细胞肿瘤此类肿瘤细胞多为圆形,体积较小,常呈片状及弥漫性分布,常规HE诊断非常困难。
常见的小圆细胞肿瘤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恶性淋巴瘤、尤因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癌和原始间叶肿瘤等。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较特异性标志物有Desmin、MSA、Myogenin,MyoD1和横纹肌Actin等,诊断中首选desmin和Myogenin或者MSA加横纹肌Actin,通过免疫组化标记鉴别诊断并非困难。
尤因瘤的首选标志物为CD99,它除尤因瘤阳性外,某些上皮细胞亦可轻度表达,标记时可同时选择Vimentin,如CD99和Vimentin同时阳性可确诊。
淋巴瘤免疫组化诊断则较容易,可同时选用LCA、T Cell及 B Cell标志物等,淋巴瘤中除浆细胞瘤有时EMA阳性外,绝大多数肿瘤细胞不表达CK等上皮标志,但近年也发现极个别肿瘤可表达少量CK。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通常表达NSE、NF、CD99标志,有的也轻度表达CK,LCA不与该肿瘤发生交叉反应。
神经内分泌肿瘤除NSE,Syn,NF阳性外,皮肤Merkel瘤可同时表达CK和NSE,而Vimentin常阴性反应。
小细胞癌是一种分化非常差的上皮源性肿瘤,但可用CK、EMA、CEA或ESA标记,虽然分化较差仍可灶性表达,鳞状上皮部位发生的小细胞癌可选P-CK和HCK;内脏上皮发生的肿瘤则选LCK和CEA。
肺和胃肠小细胞癌除CK外应加NSE、CgA、SCLC等神经元标志,因为这些部位的低分化上皮肿瘤常具有神经内分泌现象。
原始间叶源性肿瘤诊断非常困难,有时除Vimentin阳性外,其余标记物均不表达,可采用排除法来判断。
颅内低分化胶质细胞瘤,尤其是某些小细胞胶质肿瘤应与颅内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鉴别,该肿瘤恶性程度较高,虽然它们在分化过程中会丢失部分GFAP或MBP,但采用加强标记方法和仔细观察仍将发现少量或灶性阳性细胞,加上排除其他肿瘤方法是可以确诊的。
4.1.2 梭形细胞肿瘤属于该类的肿瘤比较多,如纤维源性肿瘤、平滑肌肿瘤、横纹肌肿瘤(梭形细胞型)、血管源性肿瘤、神经纤维肿瘤、间皮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肌上皮肿瘤、恶性黑色素瘤(梭形细胞型)、滑膜肿瘤和梭形细胞癌等。
以往诊断这类肿瘤多靠特殊染色作辅助手段,但特染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时感到非常困难。
免疫组化标记对梭形细胞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绝大部分肿瘤通过免疫组化可能明确诊断。
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等纤维源性肿瘤目前尚缺乏较特异的标志物,通常只有Vimentin呈阳性反应,只能以排除法来诊断。
平滑肌肿瘤首选SMA、Calponin和Caldesmn等平滑肌标志;某些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可以表达少量CK,应该说该肿瘤免疫组化标记诊断基本无困难。
梭形细胞型横纹肌肿瘤常易发生误诊,其原因并非无标志物,而是这类肿瘤不多见,常被人们所忽视所致,若选用 Myogenin 和MyoD1等横纹肌标志物完全可以明确诊断。
血管源性肿瘤是较常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分为血管内皮瘤和血管外皮瘤。
血管内皮肿瘤首选FⅧ、CD34和CD31,分化低的内皮肿瘤FⅧ优于CD34和CD31。
荆豆凝集素(UEA)虽可标记内皮但无特异性;外皮肿瘤尚无有效特异性标志,Vimentin和SMA有时可阳性。
在血管内皮和外皮肿瘤鉴别诊断中可应用Laminin和胶原Ⅳ,它们能标记血管基底膜,以此观察肿瘤细胞与基底膜的关系。
外皮肿瘤的诊断应在排除内皮的基础上尚可诊断。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最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为S-100和MBP、CD57,其中S-100和CD57敏感性较强,Laminin在鞘细胞基膜亦可阳性表达,故大部分肿瘤诊断不难。
间皮肿瘤和滑膜肿瘤均有双向分化特点,可同时向上皮和间叶细胞分化,瘤组织可同时表达CK和Vimentin。
间皮细胞较特异标志HMBE1和Calretinin 是目前最常用的标志,免疫表型定位于胞膜,虽然某些腺癌也阳性表达,但多为局灶性且定位于细胞浆。
间皮肿瘤一般不表达CEA。
滑膜肿瘤尚无特异性标记。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非常易见的肿瘤,AAT、AACT、Lysozyme呈阳性反应,但缺乏特异性。
CD68是近年来应用最普遍的组织细胞标志,其特异性较理想,非特异背景轻,在恶纤组免疫组化中可作为首选标志。
肌上皮肿瘤有时很难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纤维肿瘤相区别。
该肿瘤的突出特征是免疫表型最复杂,CK、Vimentin、desmin、S-100、SMA、GFAP等亦可阳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