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供水管网信息化系统框架

合集下载

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

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

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1、自来水公司供水信息化现状简介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供水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为供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同时也对供水系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提高供水领域科学技术水平受到了企业的极大重视,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手段不断得到加强,特别在供水系统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

自来水总公司从供水管理的需求出发,先后建立了自来水总公司营业收费综合管理系统、供水管网GIS 系统、生产运营实时数据远程采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应用计算机实时模拟软件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供水系统科学综合管理水平,为供水系统的改扩建和规划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现代化技术,促进了供水企业科学技术进步。

2 信息化系统建设整体框架供水管网信息化平台是一个集生产运营实时数据远程采集系统、管网数据管理(管网GIS 系统)、计算机建模功能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平台,并在公司光纤连接的局域网支持下实现数据共享。

应用如下图所示图1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概况:2.1 供水管网GIS 系统2008 年5 月自来水公司管网GIS 正式立项,根据自来水公司的要求采用ESRI公司的ArcGIS软件平台。

通过与广东龙泉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发合作,2010 年6~7 月系统投入运行,开始大量数据的录入,至此自来水总公司正式开始了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2010 年11 月管网GIS 在自来水总公司范围内推广试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截至目前自来水总公司管网GIS 已经或将要在新建供水工程设计、规划、资料、营业客服等部门初步实现应用。

(1)在新建供水工程设计部门,通过GIS 系统可实现CAD 地形的直接导入,在新的接水方案设计中,可以通过调用GIS 管网的管线位置,从而指导设计工作的准确进行。

(2)在管网管理部门,根据事故抢修或者断水工程的位置,管网GIS 可以查询分析工程将要涉及到的管线、阀门与水表,生成阀门操作单与用户断水通知。

《城镇供水管网数字化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说明书

《城镇供水管网数字化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说明书

《城镇供水管网数字化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中华环保联合会于2021年2月发布了关于《城镇污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运行监测与智能化管理技术规程》等五项团体标准(中环联字〔2021〕21号)立项的公告,《城镇供水管网信息化技术规范》是五项团体标准之一。

考虑到城镇供水管网数字化的实际需要,根据城镇供水管网管理的现状和特点,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城镇供水管网信息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并由东华大学等单位负责起草,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宁水集团、上水奉贤公司、佛山水业集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万朗、南京市政院、上海三高、深圳拓安信、威派格等20多家机构、单位参与该项团体标准制订工作。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近期,上海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

深圳市水务局也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成果在水务行业落地应用,全面提升深圳水务管理数字化水平。

目前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正在黄浦示范区推进城市供水智慧服务落地,深圳水务集团也在逐步推进数字水务转型发展,全面实现盐田示范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水务已取得较大进展,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大城市均建设了管网信息化系统,在供水规划、管网评估、运行调度和水质管理方面得到初步应用,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进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大型盛会的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数字水务正在中小城市供水管理中普及推广应用。

建设部行业标准CJJ207-2013《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中虽有一个章节提出了管网信息化总体要求,却无法满足城区和郊区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水平的供水管网数字化建设和应用的需求。

为提高城镇供水管网科学管理的水平,使之成为智慧城市数字水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科学制订、有效实施与城市协调发展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的供水管网数字化技术指南是非常有必要的。

供水管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供水管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4]、查询检索及报表功能。在GIS系统中可以按自定义条件对管网目标进行查询及产生报表。如:可按地名、年代、口径、材料、安装单位等单条件或组合条件来查询;也可以单击管网目标来快速查询;点击查询产生的报表还可反向显示目标的位置;可显示历史查询记录及产生管线纵剖面图。
[5]、统计及报表功能。可按条件或自定义条件对管理目标进行统计并产生统计图及报表。如:可对管线、阀门、消防栓、水表等按不同的条件进行统计,还可以进行用水情况统计、资料利用统计等等。
其中图形库(管网图形库与背景地形库)在方正智绘中是由GDB自动建立,其它子库即需根椐需求分析来设计:
① 、管网图形库的管网图形数据是GIS系统要管理的最主要部分。理想的数据来源是管网实测电子图。实测的管网数据其管线特性点都有X坐标,Y坐标,地面标高,管顶标高等空间定位数据,能比较准确地表达现势的空间信息。对没有实测电子图的单位,可通过扫描蓝图(现状图)来建立栅格背景图象库,再在GIS系统中进行屏幕数字化,然后将数字化得到的管网图形数据存入数据库。
① 、地理信息要素:区界线、区名标号、铁路、道路、道路名标号、街巷名标号、水体边界线、水体名标号、建筑物外廊、建筑物名标号、门牌号、房屋结构标号、篱笆、围墙、图根点、天文点、水准点、三角点、导线点等。
② 、供水专业信息要素:管段、阀门、消防栓、分支节点、水表、堵头封板、排气阀、排水阀、加压泵站、水厂、测压点、测流井、重点用户等。
<2>、数据组织
目前,供水企业管理的管网资料主要是图纸资料,通常有现状图(蓝图)、设计图、竣工图、工程档案(工程归档资料)等,其中现状图可能是大多数供水企业管理地下供水管网的唯一依据。因此,它也是GIS系统重要的数据来源。怎样才能把纸图上的图形用GIS管理起来呢,方正智绘采用基于图形输入板的数字化技术和使用光栅背景图象的屏幕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图形进行处理,然后存入数据库。

智慧水务综合管线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水务综合管线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与意义
02
系统架构及功能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分层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典型的分层架构设计,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模块化设计
各层内部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便于后期功能扩展和维护。
网络拓扑结构
采用稳定的网络拓扑结构,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1
02
03
数据采集
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如压力、流量、水质等传感器数据采集。
技术支持
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据可视化
将采集的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用户分析和决策。
系统界面设计
03
数据中心及信息安全
分布式数据中心架构
高可用性设计
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数据中心设计
网络安全
通过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信息安全防护
数据安全
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04
系统部署及实施方案
服务器选型
01
选择高性能、高可用性的服务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系统硬件选型及配置
网络设备选型
02
选用千兆/万兆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确保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终端设备选型
03
选择支持水务信息化系统的终端设备,如智能监测终端、移动终端等。
软件环境及部署方案
对系统进行黑盒、白盒测试,确保系统功能正常、符合需求。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水务综合管线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提供了可能
需求分析
实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信息化、智能化

城镇供水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供水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供水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1. 引言城镇供水信息系统是指用于城镇供水管理与运维的一套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数据通信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能够实时监测和管理城镇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水质参数、供水量等信息。

城镇供水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城镇供水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维,提高城镇供水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保障城镇居民的用水安全和供水服务质量。

2. 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水信息系统的设计、工程建设、设备采购、软件开发、网络通信、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

3. 术语和定义•城镇供水信息系统:指用于城镇供水管理与运维的一套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数据通信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供水信息系统工程:指城镇供水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调试和验收等一系列工程活动。

•供水信息系统设计:指根据城镇供水管理的需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城镇供水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设备和软件进行规划和设计。

•供水信息系统建设:指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采购、安装调试和系统联调,构建城镇供水信息系统。

•供水信息系统运维:指对城镇供水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故障排除、数据维护等一系列管理和维护活动。

4. 技术要求4.1 硬件设备城镇供水信息系统应采用具备以下技术要求的硬件设备:•服务器:采用高性能服务器,具备稳定可靠的硬件配置和数据存储能力,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采集和处理。

•终端设备:包括工控机、监测仪器设备、传感器等,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长寿命等特点。

•通信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路由器、无线设备等,应具备稳定的数据传输功能和支持大并发的能力。

4.2 软件系统城镇供水信息系统应采用具备以下技术要求的软件系统:•监测与管理平台:提供实时监测数据的展示、管理和分析功能,能够对供水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和智能运维。

•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具备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能够对大规模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

•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提供水质预警、供水量预测等决策支持功能,帮助管理人员做出科学决策。

智慧管网地下管网信息化云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管网地下管网信息化云平台建设方案

2023智慧管网地下管网信息化云平台建设方案•方案背景•智慧管网系统架构•系统功能与特点目录•建设方案•工程实例与效果•服务支持与保障01方案背景1城市地下管网现状及问题23城市地下管网多为传统铸铁、钢管等材质,因使用年限较长,破损、老旧现象严重,易发生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

管网老旧、破损缺乏统一的地下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

信息不对称传统地下管网维护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智能化监控和预警系统,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维护和管理困难1解决方案:智慧管网23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地下管网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数据分析。

建立信息化云平台,整合地下管网信息资源,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数据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智慧管网的优势实时监测管网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管网安全性和可靠性。

提高管网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通过智能化监控和数据分析,实现能源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02智慧管网系统架构系统组成用于监测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等,并可对某些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

传感器和执行器用于收集传感器和执行器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传输。

数据采集器用于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或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处理。

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并提供各种应用程序接口,以便用户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

云平台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流量计、液位计、压力计、温度计等,对管道内的流体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器对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将数据传输到网络层。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建议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建议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建议摘要:市政给排水管网是我国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网能够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运行水平。

文章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策略。

关键字: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优化;给排水设计引言市政给排水设计是在工程实行之前进行的,因此,如果想要确保市政的给排水系统能够达到一定的功效,那么一定要对设计的质量水平进行保障。

如此而来,才能够从多个方面达到绿色环保的建设目的。

1市政给排水系统的重要作用首先,保障居民的日常用水。

衣食住行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居民的衣食住行是城市的基本职能。

水资源作为居民生活中各个方面都需要用到的重要资源,对于居民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给排水系统实现对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保障,同时通过统一的处理,提升居民用水的质量,满足人们生活场景中的用水需要,促进社会的稳定。

其次,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

科学完善的给排水系统能够实现对于城市运转的保证。

除了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还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保证城市的正常运作。

例如为各个工业生产企业提供工业用水,保障工业的用水需求;还有承担对于城市道路体系的雨水处理,降低阴雨天气对于道路通行的影响,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另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人口的规模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市政给排水系统,一方面能够实现对于水资源的调配,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生活用水的回收利用,方便进行统一的后续处理,实现对于水资源的回收处理,方便进行后续的二次利用,帮助提升城市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2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常见问题第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不足。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与保护。

造成水资源利用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规划设计时,水压设计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比较普遍;其次城市中水利用率不足。

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分析

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分析

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分析摘要: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保障人民生活、企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还很不健全。

要让市政管网与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就必须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之更好地发挥出管道等配件的功能。

因此,本文对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网材料性能不佳,给排水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原理,对城市给水管网进行优化设计,以期对城市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管网布置优化1.市政给排水管网配置的重要性1.1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有充足的水网支持,长江沿岸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内地。

依靠水资源,很多城市已经取得了可持续、高效率的经济发展。

因此,水资源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布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现代化、长效化和环境友好化,促进城市经济和其它相关经济行业的协调发展。

因此,对城市给排水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防洪排涝城市给排水管网的科学配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障城市的生产与生活。

在天然排水条件下,通过对城市污水管网进行合理的布置,可以使水体得以顺利排出。

设计者应该以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经济生产力等为基础,对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保证给排水系统可以与多种影响因素相结合,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对城市的供暖计划、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此外还应采取相应的防洪与排水措施,以保证在出现严重降雨的情况下,城市仍然可以安全的运转,避免由于洪涝灾害造成的供水与排水系统的瘫痪。

通过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能够提升城市的安全性,确保安全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市政供水管网信息化系统方案厦门飞华水务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Xiamen feihua Water&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Automation Engineeringadd:xiamen qi'xin west road 170#|Tel:86-592-5335774|Fax:86-592-5073555http:\\|email:************************目录一.引言 (1)二.建设背景 (2)三.建设目标 (2)3.1系统远期目标 (2)3.2本方案建设目标 (6)四.管网信息化系统总体结构图 (6)五.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6)5.1管网SCADA系统 (7)5.1.1管网DataLog简述 (8)5.1.2管网DataLog主要参数和性能 (9)5.1.3管网DataLog特点和功能 (10)5.1.4管网DataLog安装方式 (11)5.1.5一体化智能水表简介 (13)5.1.6一体化智能水表主要性能和参数 (14)5.1.7一体化智能水表基表技术指标 (15)5.1.8一体化智能水表外形和规格 (15)5.1.9一体化智能水表特点和功能 (17)5.1.10服务器 (18)5.1.12卫星授时服务器(GPS TIMER) (19)5.1.13 短信服务器 (19)5.1.14 管网测压点WEB展现软件 (19)5.1.14.1简述 (19)5.1.14.2主要功能 (19)5.1.14.3展示界面参考 (20)5.2大客户管理系统 (36)5.3.1简介 (36)5.7.2 展示界面参考 (36)5.3管网水力模型系统 (50)5.3.1概述: (50)5.3.2建立: (50)5.3.2.1供水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的建立 (51)5.3.2.2供水管网在线实时水力模拟系统的建立 (53)5.4管网优化调度系统 (53)5.5供水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 (54)5.5.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54)5.5.2软件模块设计 (56)一.引言城市供水是城市的命脉,它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着必需的条件,是制约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甚至也构成了关系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水的不可代替性、不可选择性,牵动着城市的千家万户每一个居民,所以城市供水是城市首要的基础设施。

作为供水管理的载体和实施者,供水企业担负人民生活生命线管理重任,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各国供水企业都在不遗余力提高管理效率,改进管理水平,发展壮大自己的基础工业。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的确为供水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

但是,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密切关联,仅在某一环节采用新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分离的系统无法实现整个运营的系统性,不能发现系统管理诸因素中的统计规律和相关性,无法辅助决策。

本文在分析了供水系统(组成、变化、成因)、供水企业现状管理模式、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鉴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注1)理论,集成现有成熟技术,构建基于供水企业管理调度的信息集成框架模型,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包括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注2)资源在内的各项资源,为供水企业的信息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模型基础。

SCADA (注3)系统为管网调度决策提供最有效的依据,是监视管网运行过程的眼睛,也可以用来考核管网调度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个完美的管网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再拟出合理的节能降耗调度方案,是水行业每个人的共同愿望;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及时通知处理,将损失减小到最低、节能降耗是调度人员奋斗的目标。

对绝大多数供水企业来说,占总用户数20%的大客户贡献了80%的水费,以往供水企业只能通过每月一到两次的抄表来了解他们的用水量,对于其每天的用水规律无法掌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大口径水表的实时监控已日益成为供水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大客户的用水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对于供水规划的制定、合理的调度、运行的经济高效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建设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供水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

对于供水公司的供水管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急需建立起一套高效的现代化、信息化的生产监控、调度系统。

三.建设目标3.1系统远期目标着眼于为供水企业构建一套满足生产过程的调度和指挥以及一体化信息管控的城市供水过程管理系统。

建成后所具有的功能包括:统一的生产与质量信息库;完整汇集生产质量数据信息;全面实时地反映全公司的生产质量状况;建立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系统;建立公司统一的生产管理指挥机构;统一协调制水、输水的有效运行。

系统的建立不但包含自动采集的生产数据,同时包含了管网数据;不但包含了实时数据,也包含了历史数据,除了强调数据的实时性而且强调历史数据的分析。

新系统应整合完整的生产数据,经过科学的加工使之成为可以分析指导生产运行的信息。

系统功能简明示意图如下:计算机中心结构图如下:中心计算机数据服务器授权访问前置设备数据分析及储存报表输出互联网接入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系统的构成图如下:生产数据库过程管理系统净水控制系统管网监测、调度系统数据填报系统过程管理系统主要由管网监测、调度子系统、净水(水厂、泵站)控制子系统、自动化报表/人工数据填报子系统三大子系统组成。

水质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根据对象不同分别体现在各个子系统中,如管网水质参数整合在管网调度子系统中,净水厂的水质参数整合在水厂(泵站)控制子系统中,为了使系统建设更为完整,本系统开放与当地水质监测站水质数据链接的接口,可以将水质监测站的数据增加到系统中来,为公司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全面掌握全公司生产状况、科学地指挥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

将大量的生产经验提炼为知识并结合专家的指导意见按概念(concepts),规则(rules),规律(regulations),模式(patterns)等分类进行提炼并存储于知识库中,再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建立起一套专家系统,为调度人员的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是基于知识驱动的调度决策方法的理想模式。

调度决策专家系统可以通过模拟专家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求解复杂的决策问题。

建立一套切实有用的专家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性:a)启发性—系统能够运用规范的专业知识、经验知识和直觉的评判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快速求解;b)透明性—调度人员在无需了解系统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与专家系统直接交互,了解知识内容和推理过程;c)灵活性—系统具备自学习能力,可以不断接受新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自动调整有关的控制信息,使其与整个知识库协调。

d)建立起这样一套专家系统,势必对供水调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我国供水行业个性化的特征相当严重,因此一个企业的经验与知识往往不能简单地移植到另外一个企业,为此,供水调度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分为公共知识与专用知识两部分,这样既有利于在其他的项目中共享公共知识的成果又有利于各个不通的项目建立适合本项目的专用知识库。

第5页/总61页Internet 管网监测 终端表计…… ……管网监测RTU 终端表计远端访问终端表计 城市供水过程管理系统总结构图3.2本方案建设目标建设管网压力、流量及水质数据采集点、实现管网信息化系统基本架构和布局,为管网建模科学调度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管网信息化系统总体结构图调度中心局域网Web服务器中心计算机水司办公局域网科室计算机通讯服务器A路由器InternetGPRS语音调度指令卫星GPS对时通讯服务器B短信服务器移动终端远传水表远传水表远传压力计远传压力计管网终端RTU管网终端RTU远端访问五.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管网SCADA、水力模型和优化调度三个子系统的建设。

5.1 管网SCADA 系统集成化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tion),又称计算机四遥,指遥测、遥控、遥讯、遥调技术。

在移动技术完善之前,供水SCADA 系统的建设通常采用基于无线数传电台的方式,电台工作在一个专用的频率点,通过点对点(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管网监控点的数据依靠无线发射电台及定向天线发送后,然后由安装在调度中心铁塔上的全向天线接收,再通过调度中心的接收电台送入SCADA 数据服务器中。

本方案采用基于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的方式,管网监控点的数据通过GSM/GPRS 模块接入GSM 网,然后通过电信部门的GPRS 服务器将数据传输到国际互联网,再通过调度中心内部的互联网接入SCADA 数据服务器。

作为备用方式,监控点数据也可通过GSM/GPRS 模块以短信息的方式发出,通过电信部门的SMS 服务器发送到调度中心的GSM/GPRS接收模块上,再转送到SCADA 数据服务器中。

GPRS 通信方式在通讯距离、速率、抗干扰、容错性、扩展维护性能等方面明显高于数传电台方式,但GPRS 方式在建设初期的成本和运行费用比数传电台方式高。

管网SCADA系统由管网测压点DataLog、一体化测流测压智能水表、在线水质仪表和远传终端、服务器(MTU(注4)、数据库、WEB服务)、一台卫星授时服务器、一台短信服务器、几台工作站、B/S管网测点展现软件、B/S大客户管理软件、分析软件等组成。

满足调度和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基本要求。

管网 SCADA 系统具备的如下基本功能:1)仪表在线检测主要是实时采集监控站监测的流量、流量累积、耗电量累积、泵站总管出水压力、泵进出水管压力、水池水位、电机功率、水泵运行时间等信息。

这些数据均由SCADA 系统的采集,最终传输到控制中心。

2)数据实时传输主要指的是SCADA 系统的实时传输方式。

所有采集到的数据由现场发射设备发送后,将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及时传送到调度中心的接收设备上,接收设备再将采集到的检测数据传输到调度中心的SCADA 服务器,保存在SCADA 数据库中以备日后的查询和处理。

3)状态集中显示主要是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集中显示在大屏幕上,显示内容包括每个监测值的当前状态和历史变化。

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每个节点的实时和历史状态,以供调度决策参考。

4)远程控制执行:主要是指SCADA 系统能够接收调度系统下达的控制指令,及时向远程监控站发送命令来控制相关设备的运行,最终实现供水管网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5)SCADA系统软件功能说明:软件功能详细说明数据采集包括仪表通讯接口、数据干扰处理、数据变换处理、数据缓存处理、数据累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