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哲学篇)试题甲卷-庚寅冬(1)
中华文化(哲学篇)试题及参考答案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甲卷(2小时闭卷)(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号:999007030课序号:0 课程名称:中华文化(哲学篇)任课教师:高小强成绩:适用专业年级:全校本科05-08级学生人数:101 印题份数:110 学号:姓名: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本题 2 页,本页为第 1 页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3务必用A4纸打印教务处试题编号:参考答案中华文化课(哲学篇)甲卷(岁己丑冬)评分细则一、术语简释(每小题1分,共10分)1.三皇:天皇、地皇、人皇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3.孟子“四端”:仁、义、礼、智,或者: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或恭敬)之心、是非之心4.《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或新)民,止于至善5.《老子》的主要观念:道、无、玄6.佛家“四谛”:苦、集、灭、道7.二程:程颢、程颐,或者:大程、小程,等等8.紫阳象山:朱熹、陆九渊9.横渠船山:张载、王夫之10.亭林东原:顾炎武、戴震二、简答题(只选两题做.....,每小题15分,共30分)1. 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答:第一,惟有仁者当为一统治者,因惟有仁者才可遵先王之道而可教化众民,正如“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8分)第二,而不仁者居高位,犯先天之道,其后果就是“播恶于众”,正如“上无道揆也。
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期末试题答案整理.2015.12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期末试题答案整理.2015.12简答题1.五经、六经、七经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七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论语》2.孔子对六经所做的工作:删诗书,正礼乐,传易,作春秋3.四科十哲:1、德行:子渊、子骞、伯牛、仲弓2、政事:子有、子路3、言语:子我、子贡4、文学:子游、子夏4.四配十二哲:四配: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十二哲:子雍,子贡,子路,子损,子夏,子有,子耕,子我,子求,子游,子张,朱熹5. 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6. 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7. 濂洛关闽:指宋朝理学四个重要学派。
濂指周敦颐,洛指程颐、程颢兄弟,关指张载,闽指朱熹。
濂:无极而太极洛:体贴天理性即理也关:太虚即气闵:月印万川8. 几希:几之小,希指少。
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禽兽的区别既小又少,说明人和非人的区别是不显著不牢靠的。
9.大冶铸金:《庄子》把天地比作铜炉,把人和物比作锻造的金属。
人去往哪里都是一样的,所以人之为人是无意义的。
道家行无意味论,人模人样是毫无意味在其中,人行不过是偶生偶成的。
人物可以自得之物,不必自得。
造化无目的,被造的人也没有目的。
道是天地的主宰。
10.阴阳:阴阳的关系:相反相对,相生相成。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
中华文化试题

2006年中华文化(文学卷)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20分,每小题1分):
1、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是: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
2、儒家盛称“三代之治”,所谓三代,指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
3、“六经”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4、儒家经典“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等三部著作。
二、论述(20分):
战国时期“士”的来源是什么?(5分)“士”有什么样的文化风貌?(15分)
三、写作(60分):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中医文化等)的看法——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或某种具体的传统文化)还有生命力吗?如果没有,请说明原因;如果有,请谈谈你的理解。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有答案)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有答案)我们的中华化测试题(有答案)我们的中华化测试题(有答案)5 36我们的中华化基础演练1.[2018 合肥模拟] 远流长的中华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化进入全盛时期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化思想传入中国2.[2018 南京质检] 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 见图)。
“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
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3.世界人类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明。
这说明( )A.中华明是悠久古老的明B.远流长是中华化的基本特征c.中华明是世界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华明是世界最早的明4.[2018 泉州模拟] 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
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
高擎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中华化之所以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民族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5.[2018 银川模拟] 著名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明流域加起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祭祀2.客卿3.阴阳或农4.《离骚》5.杜甫6.《汉书》7.讲史话本8.心9.篆书10.围棋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C3.B4.A5.B6.C7.B8.D9.B 10.C11.B 12.C 13.C 14.D 15.D16.B 17.C 18.B 19.B 20.A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_______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_______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_______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
5.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_______。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_______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______。
10.古代通称棋艺为“博奕”。
“奕”是_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姨诀称姨夫,自己与姨夫关系为妯娌。
( )2.江西庐山的岳麓书院是北宋著名书院。
( )3.自秦始皇以后,方孔圆钱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式,直到清末,沿用了两千多年。
( )4.韩愈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开创了诗坛的新局面。
( )5.王实甫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留存下来的有18种。
吉林省考《行测》甲卷哲学原理考点真题.doc

2019年吉林省考《行测》甲卷哲学原理考点
真题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下列古诗词蕴涵的哲理与鞋子合脚论最相近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答案】B
【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原理。
第二步,题干的意思是道路也就是政策,适不适合国家发展,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
B选项诗句出自于宋朝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一定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因此,选择B项。
【拓展】
A选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体现了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发展观原理。
C选项:诗句出自于宋朝朱熹的《观书有感》,含义是:池塘水清澈是因为不断有活水进入,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
体现了事物只有在不断自我更新中才能发展下去的哲学道理。
D选项: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八首》。
含义是:那些已经陈旧的歌曲,不要再去听了,还是来听这新翻成的《杨柳枝》吧!体现了要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发展观原理。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哲学家中,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的物理天才的是:A. 亚里士多德B. 笛卡尔C. 牛顿D. 康德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A. 仁爱B. 和谐C. 宽容D. 合作答案:D3. 哲学的最初起源与哪个古代文明国家相联系?A. 希腊B. 埃及C. 中国D. 波斯答案:A4. 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学派的代表?A. 孔子B. 尼采C. 笛卡尔D. 亚里士多德答案:B5.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一种基本观点,它认为:A. 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B. 精神是根本的存在形式C. 物质和精神都是根本的存在形式D. 物质和精神都不存在答案:A6.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属于西方哲学史上的“三位一体”?A. 亚里士多德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康德答案:D7.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A. 仁爱B. 人性善良C. 孝悌D. 中庸之道答案:C8. 下列哪个是佛教的观点?A. 世界是有始有终的B. 世界是永恒存在的C. 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D. 世界是偶然产生的答案:A9.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A. 文化是客观存在的B. 文化是主观构造的C. 文化有普遍价值D. 文化没有差异性答案:B10. 以下哪部作品被称为西方哲学的“圣经”?A. 《论语》B. 《共产党宣言》C. 《存在与虚无》D. 《西方哲学史》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能够被__________________的谱系。
答案:传承2. 名称为“论人性”的哲学思想流派是_____________。
答案:人性主义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是客观世界的法则。
答案:合理即是现实的4. 我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仁、_______________、智、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末考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末考试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末考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1. 中国文化的四大传统文化是:答案:儒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2. 《孟子》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是:答案:核心思想著作。
3. 唐太宗李世民最重视的文化改革是:答案:书法改革。
4. 《兰亭序》中的“兰亭而雅言”,指代的是:答案:书法理论。
5. 明朝开展的文化大革命是:答案:文字狱运动。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是指:答案:金、木、水、火、土。
7. 明朝文人也俗称为:答案:文弱。
8. 汉朝诗歌中,最著名的诗篇是:答案:《桃花源记》。
9. 中国古代的历法是:答案:天文历法。
10. 《诗经》中的《大雅》是:答案:赞美国王的贤能之歌。
二、选择题(每题1分)1. 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A. 阳春白雪B. 国画C. 电影音乐D. 民间传说答案:B. 国画2. 元朝时期重要的文化实践之一是()A. 天文学B. 药学C. 小说创作D. 儒家学说答案:C. 小说创作3. 中国文化史中,被称为“百家争鸣”的思想运动是()A. 抗金宋派B. 九唐宋派C. 后唐兴亡运动D. 先秦两晋运动答案:D. 先秦两晋运动4. 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模式是()A. 王朝制度B. 贵族制度C. 民主共和制D. 科举制度答案:D. 科举制度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是()A. 鹰击长空B. 以和为贵C. 扬眉吐气D. 兼容并包答案:B. 以和为贵三、简答题(每题2分)1. 简述唐朝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案:唐朝文化的主要特征有:①集大成的诗歌,形成“唐诗七百年”的文化传承。
②以宋齐张怀瓘等代表性人物为核心的文风表达了“奇胜散漫”的精神态度。
③将南荆方言的文学语言用于古典文学的创作。
④受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强烈影响,使宗教文化成为文化的重要内容。
⑤由宋代以来的文人墨客文化的发展,中国文人文化逐步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甲卷(2小时闭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号:999007030课序号:0 课程名称:中华文化(哲学篇)任课教师:高小强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全校本科07-10级学生人数:238 印题份数:250 学号:姓名:
考试须知
四川大学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或由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考试,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和《四川大学考场规则》。
有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一律按照《四川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四川大学各级各类考试的监考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四川大学考场规则》和《四川大学监考人员职责》。
有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的,严格按照《四川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一、术语简释(选做5个,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三才:天地人
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豰梁传
3、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
4、周敦颐立人之道:立人极以合太极,曰仁与义
5、《西铭》的作者:张载
6、《孟子》之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二、简答题(选做两道,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理解并解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2、理解并解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
3. 张子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请问:我们如何可能,亦即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能做到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本题 2 页,本页为第 1 页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A4纸打印
学号:姓名
三、论述题(60分)
仔细越阅读下面《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同上)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同上)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同上)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同上)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上)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同上)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同上)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同上)
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同上)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同上)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进第十一》)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子路第十三》)
1、孝弟何以能“为仁之本与”?(10分)孝悌即为善事父母,顺从敬爱兄长。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我们的生命之始是父母给与的,当我们长大后无论是立身行道还是扬名立世都要以父母为先。
父母之情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孝是亲亲之仁的最高体现,而亲亲之仁又是治理国家的依照。
只有把孝做到孝道,我华夏才能和谐共荣,出世入世一
同贯通天道与人道。
所一说孝悌是为仁之本。
2、简述你对父子之道的理解(20分)父子之道即为父子之情。
孝经中有五教即父义、母
慈、兄友、弟恭、子孝。
父慈子孝是人类最根本的情感,亲亲之仁的最高体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所谓孝矣。
可见父子之道很重要。
夫子之道也体现在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在当下所谓为自私自利破坏法制的行为,为他人不齿。
但父子之情是天生就有的,是情感最初级也是最根本的体现,他因为有了父母之情才会有我们后来成长的爱情友情。
所以我们把父子之情应放于所有事情的首位。
我们的父子之道也得以从分体现。
我华夏名族能共荣繁盛在于兹!
3、联系实际与切身经历,论述在具体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孝的(30分)
本题 2 页,本页为第 2 页
教务处试题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