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原理与手法
中医推拿原理及技巧

中医推拿原理及技巧中医推拿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人体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通畅经络、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健康保健的目的。
中医推拿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技巧,下面将从中医推拿的原理和技巧两个方面来详细讲解。
一、中医推拿的原理1.阴阳五行理论:中医推拿的理论基础之一是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五行相生相克而组成的。
在推拿过程中,要根据疾病的阴阳五行的不同表现来确定按摩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五行的目的。
3.气血理论:中医推拿的理论基础还在于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的盛衰是否平衡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健康。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和揉捏经络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气血得以充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二、中医推拿的技巧1.摩擦法:摩擦法主要是用掌根、指尖等部位在穴位上来回快速摩擦,起到刺激和激活经络的作用。
如在太冲穴进行摩擦,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2.揉捏法:揉捏法主要是用指腹和折叠的指腹在穴位上进行旋转和上下滚动的按摩,以刺激穴位和经络,提高气血流通。
如在合谷穴进行揉捏,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3.推拿法:推拿法是常用的中医推拿手法之一,主要是通过推、拿、捏、挤、轻击等手法来刺激和调节经络和穴位。
如在大椎穴进行推拿,可以缓解肩颈痛、咳嗽等问题。
4.按压法:按压法是用力量均匀地在穴位上重压,以达到刺激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如按压涌泉穴,可以缓解眩晕、失眠等症状。
5.扭转法:扭转法是通过扭动手腕和手指,来进行细致的按摩,主要用于按摩关节和肌肉。
如扭转腕关节,可以缓解手腕酸痛和僵硬。
总结:中医推拿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技巧,能够通过按摩和揉捏经络和穴位,调和气血、阴阳五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来确定具体的推拿手法和技巧,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推拿学知识点

推拿学知识点推拿学,即中医推拿,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运用手法对人体进行按摩、揉捏、拍打等操作,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推拿学知识点包括推拿的基本原理、常用手法、适应症与禁忌症等内容,下文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介绍。
一、推拿的基本原理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舒筋活络、防治疾病的作用。
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揉、推、捏、点、拍、扳等。
通过对不同部位的按摩和刺激,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气血循环,达到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推拿的常用手法1. 揉法:以手指或掌面在患者体表以旋转、往复或作用力施加于一点或局部,以化痰散结、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之目的。
2. 推法:以手掌或手指经过正确位置推压,力度均匀,节律一致,手法疏浚,常用于祛风湿、活血化瘀等病症的治疗。
3. 捏法:用手指经过推拿、扭转、攫住等动作对皮肤和肌肉组织施加外力,以增加活力、健身保健,调整体内平衡。
4. 点法:用手指或拇指穿压于经络或特定穴位上,有助于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并起到舒筋活络、祛痹止痛的作用。
5. 拍法:以拍打或拍击的手法刺激患者体表,促进气血活络,清理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功能。
6. 扳法:用手掌缘或指侧在患者体表向相反方向离开拉伸皮肤或肌肉,常用于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治疗。
以上所述仅为推拿学中常用手法的简单介绍,具体推拿手法的应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选择。
三、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许多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疼痛、神经痛、失眠与抑郁等。
推拿疗法通过调整气血、活络经脉、松弛筋骨,可以缓解疼痛,增加身体免疫力,并有助于人体健康的维护。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推拿是禁忌的。
禁忌症包括高血压、严重心脏病、急性传染病等重症患者,以及孕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肺气肿、恶性肿瘤等。
推拿手法基本原理

推拿手法基本原理介绍推拿,又称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调理人体功能的疗法。
推拿手法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技艺,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推拿手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其起源、理论基础以及操作技巧。
起源推拿手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据历史记载,早在太古时代,中国的医学家和哲学家就开始研究人体的各种疾病和治疗方法。
推拿手法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被称为“推于舐之”。
在古代,推拿手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工具,医生经常将其与针灸、草药等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理论基础推拿手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推拿手法的核心理论之一。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的经络是一种运输能量和信息的通道,通过手法刺激经络,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推拿穴位推拿手法主要依靠按摩和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起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365个经络和多个穴位,每个穴位都与特定的器官和功能相关联。
推拿手法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理器官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病邪,增强免疫力。
3. 气功调理推拿手法需要推拿师具备一定的气功功底。
气功是一种通过控制呼吸和内气的流动来调理身体和心灵的方法。
通过运用气功技巧,推拿师可以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患者,加速疗效。
操作技巧推拿手法有多种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操作技巧:1. 按揉按揉是最常见的推拿手法之一。
通过用拇指、食指等指尖或指腹轻轻摩擦或揉动特定部位,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流动,缓解肌肉疼痛。
2. 推拿推拿是指推动和拉伸皮肤和肌肉组织,使其产生牵拉感,以达到刺激经络的目的。
推拿手法可以通过手掌、掌根或肘部等部位进行。
3. 按压按压是一种通过用力直接压迫特定穴位来刺激经络和调理身体的手法。
按压可以采用单点按压或持续压迫的方式,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4. 抓捏抓捏是用手指和手掌抓取和捏拿某一部位的肌肉和皮肤组织,以刺激经络和促进血液流动。
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和技巧

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和技巧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它以人体的经络、穴位为依据,通过一系列手法与技巧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技巧。
一、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 经络学说中医推拿按摩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经络学说。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经络是通过经脉、络脉和穴位相互联系并贯穿全身的通道,其中包括经络、气血、津液、阳气和阴精等。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理经络,疏通气血,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2.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概念,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医推拿按摩在实践中常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手法与技巧,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比如,在体寒的病症中,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阳气、温养经络来调节阴阳失衡的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3.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经络和穴位来调节五行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五脏的协调运作。
例如,通过按摩胃经和脾经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调节,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二、中医推拿按摩的技巧中医推拿按摩有多种技巧,不同病症和治疗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
1. 揉法揉法是中医推拿按摩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双手的用力推动和揉搓患者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以达到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的目的。
揉法可以在经络线路上进行,以刺激经络和穴位,也可以在局部的肌肉组织上进行,以改善肌肉的僵硬和疼痛。
2. 按法按法是通过手指、掌面或者拇指等部位对穴位或者特定部位进行适度的按压和推动,以调解气血,疏通经络。
推拿治疗的中医学原理

推拿治疗的中医学原理推拿疗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铺通经络,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疗法的中医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血运行的原理:中医学认为,疾病的本质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
按摩可以改善局部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提高器官的代谢功能。
2.经络的调节原理: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气血运行通道。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经络的通畅,促进气血的循行。
经络的调节不仅可以治疗局部的疾病,还可以调节全身的气血循环,提高全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肌肉、筋脉的调理原理:中医学认为,筋脉与脏腑相通,通过肌肉的按摩可以刺激筋脉,调节脏腑功能。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肌肉,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供血量,促进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神经系统的调节原理:中医学认为,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神经末梢,改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改善机体的调节能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5.运动系统的调理原理: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关节、韧带、肌肉等组织,改善运动系统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增强关节的运动功能。
运动系统的调理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关节疼痛,促进关节的康复。
综上所述,推拿治疗的中医学原理主要包括气血运行、经络调节、肌肉、筋脉的调理、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运动系统的调理等方面。
通过推拿疗法的手法刺激,可以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推拿手法

中医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手法:历史、原理和应用中医推拿手法,也被称为按摩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医疗技术,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且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推崇。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推拿手法的定义、基本原理、分类、操作步骤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中医推拿手法的定义与基本原理中医推拿手法是一种通过手法的推、拿、按、揉、捏、拍、击、拔等动作,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调整人体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疼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为目的的医疗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疏通经络:通过推拿手法,可以疏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缓解疼痛和治愈疾病的效果。
2、调理气血:推拿手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和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而调理气血,缓解肌肉疲劳。
3、调和脏腑:推拿手法可以调和脏腑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
4、复位关节:对于关节错位的情况,推拿手法可以通过调整关节位置,恢复关节功能。
二、中医推拿手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目的,中医推拿手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推拿:以推为主的手法,包括平推、直推、旋推等,主要用于舒缓肌肉疼痛。
2、按摩:以摩、揉为主的手法,主要用于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3、拔罐:以拔罐为主的手法,可作用于局部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4、拍打:以拍、打为主的手法,可激发经络,提高机体免疫力。
5、击打:以击、打为主的手法,可舒缓肌肉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三、中医推拿手法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了解病情,评估患者体质和心理状况,确定推拿部位和方法。
2、手法传输:根据所选手法,将力量传递到特定部位,如穴位、经络、肌肉等。
3、操作注意事项:注意手法力度、频率和操作顺序,以避免过度刺激和造成不适。
4、治疗后护理: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感染等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四、中医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发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
推拿按摩手法ppt课件

推拿按摩手法ppt课件•推拿按摩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推拿按摩手法介绍•局部推拿按摩技巧讲解•常见病症对应推拿按摩方案目录•推拿按摩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推拿按摩基本概念与原理推拿按摩定义及作用定义作用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等,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中医学对推拿按摩认识0102现代医学对推拿按摩解释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和康复作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02常用推拿按摩手法介绍揉法定义揉法分类揉法作用摩法定义摩法分类摩法作用推法定义以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上,做单方向直线移动的手法。
推法分类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推法作用具有行气止痛,温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全身各部均可适用。
一般拇指平推适用于肩背部;掌推多用于腰臀部及四肢部;肘推多用于脊柱两侧。
无论哪一种推法,其着力部位都要贴于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多配合摩擦类手法使用。
拿法定义01拿法分类02拿法作用031 2 3捏法定义捏法分类捏法作用03局部推拿按摩技巧讲解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030201头部按摩技巧拿风池按肩井捏颈肌揉肾俞推膀胱经双手中指或拇指按揉肾俞穴,具有补肾益气、强腰健骨的作用。
捏脊法四肢关节按摩技巧揉上肢双手交替揉捏上肢肌肉,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的作用。
拿下肢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提拿下肢肌肉,具有通经活络、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
按揉关节针对具体关节如肘、腕、膝、踝等,用中指或拇指进行按揉,具有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
04常见病症对应推拿按摩方案穴位按摩按摩风池、风府、肩井等穴位,可缓解头痛、头晕等颈椎病症状。
局部推拿针对颈部肌肉紧张、疼痛等症状,采用揉捏、推拿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颈椎牵引通过牵引装置,对颈椎进行适度的拉伸,减轻颈椎压力,缓解疼痛。
推拿 原理

推拿原理
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手部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血调理:按摩穴位能够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失调的病症。
2. 病理理论:根据中医的病理理论,推拿可以通过手法的刺激,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3. 神经系统调节:推拿通过刺激人体的神经末梢和反射区,影响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适当的推拿手法对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缓解压力和疲劳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4. 肌肉放松:推拿手法能够刺激肌肉组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对于不同的疾病和体质,适用的手法和技巧也有所区别。
在接受推拿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推拿师,避免使用不符合规范和无证推拿的场所。
同时,个体差异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接受推拿治疗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经验丰富的推拿师,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多用于治疗内科病症, 如痛经、胃痛、便秘等。
? 8、点按法: ? 用拇指或弯曲食指或肘尖部点按在人体腧穴部位。 ? 刺激性强、止痛作用强。 ? 9、拿法: ? 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人
?(三)推拿的作用 ?1、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推拿的作用有: ?(1)疏经通络 ?(2)滑利关节 ?(3)通畅气血 ?(4)调节脏腑 ?(5)强身健体
?2、现代实验证明,推拿对人体各个系统均能 产生不同作用。
?(1)心血管系统
?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阻力, 改善心功能。
?(2)呼吸系统
?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3、推拿的临床应用
? (1)治疗运动系统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 肩周炎、退行性腺关节炎、网球肘、肌筋膜炎、急 慢性损伤。
? (2)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颅脑外伤 后遗症、面神经炎、脑瘫、三叉神经痛、截瘫、单 瘫。
? (3)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 心神经官能症。
?(五)整复类手法
? 1、摇法
? 使关节行被动的环转活动称摇法。是体 有颈部、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的摇法。
? 摇动方向与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 内进行,由小到大,由轻到重。能够滑利关 节,调节局部受力结构。
? 2、扳法:
? 利用一对作用方向的力使病变关节向某一特定 方向作强制性运动,并突破该关节的病理或生理限 制位以达到分离粘连,正常复位的操作。
体部位进行节律性的提捏。 ? 操作由轻到重,动作和缓连贯,常用于颈、肩部及四肢。 ? 10、拍叩法: ? 用虚掌或拳背、掌根、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拍打叩击
体表,称拍叩法。 ? 常用于腰背部及四肢,击打力度要适度。 ? 11、踩跷法 ? 在特制的踩床上用足代替手的动作作用于患者体表。可
以用足跟行推法、揉法、振法,足掌行振法、搓法、足趾或 足跟行点按摩。 ? 12、放松手法是推拿手法的基础,是施整复手法的前提。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三)手法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
? 1、按作用方式分:放松手法、整复手法 ? 2、按操作程序分:单一手法、复合手法 ? 3、按动作形态分:摆动类、磨擦类、振动类、挤
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
?(四)放松类手法
? 1、滚法: ? 以手背近小指侧部份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
? 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特别是腹胀、 便泌,常用于头面部。
? 4、擦法:
? 用手的大鱼际或掌根、小鱼际附着于人体,进 行直线的来回摩擦。
? 操作时腕关节伸直,手背与前臂相平,擦的方向与 肌纤维平行,用力要稳、均匀、连续, 100~150 次/ 分。温热作用强,可涂药膏,常用背部,胁肋部或 四肢。
? 5、抖法:
? 双手捏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 上下抖动,常用于上肢,放松四肢肌肉。
? 6、搓法: ? 双手掌面挟住患者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同时
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
? 操作时双手对称用力,搓动快,抖动慢。
? 适用于四肢及腰背、胸胁部,最常用于放松上肢肌肉。
? 7、振法:
推拿的基本原理和 基本手法
王艳锋
岳阳市中医院
?一、推拿的基本原理
?(一)推拿的概念
? 推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者根据患 者病情采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具体 来说是以中医经络腧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特 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 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
?(二)推拿的发展
? 作为一种古老的医疗手段,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 时期,按摩疗法就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内经》中就记 载了按摩治疗痹症、瘘症、口眼歪斜和胃痛等。秦汉时期曾 诞生了我国首部推拿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已佚)至 魏、晋、唐、宋时期、推拿运用日益广泛,没有按摩专科, 有了按摩专科医生。到明代,除了按摩科,还形成了小儿推 拿的独特体系。我过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小儿按摩经》即 成于此时期。也是自此时小儿推拿命名开始,按摩逐渐正名 为推拿。至清代、民国时期,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中医 药事业发展步入低谷,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推拿亦未能 幸免。直到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祖国医学才得到重视 并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推拿专业教育、科研及医疗人才队 伍。目前,全国中医院都设立了推拿专业系专业,各级中医 院开设推拿科,与国际间的交流也蓬勃发展。全国推拿中心 现设立于上海中医院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3)消化系统
?调节胃、肠道的蠕动,调节胃液分泌,增强 消化吸收,促进溃疡的修复和愈合。
?(4)运动系统
?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 促进损伤修复,调节局部生物受力结构,纠 正解剖位置异常,帮助突出物的回纳、部份 回纳或位移。
?(5)神经系统
?镇痛作用,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
?(6)免疫系统
掌指关节突起部位附着于人体,通过前臂作主动摆 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外旋的复合动作。
? 操作时肩、臂尽可能放松,肘关节做屈(约 120度) 频率约 90~120 次/分。接触面越在,适用于肩、背、 腰、臀及四肢肌肉丰厚处的放松。
? 2、推法: ? 用拇指、掌根或肘部着力与一定部位行单方向
施力的直线运动。
? (1)颈部板法:
? (4)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便秘、胃下垂、慢性结 肠炎、小儿腹泻、慢性胃炎。
? (5)其他:治疗糖尿病、痛经、乳痛、哮喘、失 眠、声门闭合不全、慢性鼻炎、近视眼、风湿、类 风湿关节炎。
?二、推拿的基本手法
?(一)手法的定义
? 医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借助某些器物, 按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人体体表操作的方法,称推 拿手法。
? 施力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垂直,用力要稳、深, ,带动 肌束移动,速度约 60~90次/分,压力大,接触面小, 人体各个部位均可使用。文称弹拨。
? 3、揉法:(抹法)
? 用掌根、大鱼际或手指吸定于人体部位,腕部 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带动腕部作环旋转动。拇指 罗纹面紧贴皮肤,作旋转或往返移动,称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