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煤油气地质学考试复习

1.煤化作用: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沉降。
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这个过程称煤化作用。
2.泥炭化作用:是一种植物物质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包括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和生物化学合成作用。
3.腐泥煤:由低级植物和浮游动物形成的煤。
在煤化过程中由腐泥转变而成。
还保持着本身结构的低级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残留物4.深成变质作用:指因构造沉降而被埋藏在地下的深处的煤层在地热和上覆岩隙静压力的影响下,导致煤的变质作用随随深度增加而增高的变质作用5.岩浆变质作用:由于岩浆的侵入,当其穿过或靠近煤层或煤系,在岩浆热量及挥发分,压力的影响下,使煤发生的变质作用称~又分:区域岩浆热力变质作用,是与地下巨大的深成侵入体有关的煤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在岩床岩墙等浅成侵入体与煤的接触带上发生的煤变质作用6.动力变质作用:由于构造运动,直接导致煤发生变质的作用7.希尔特定律:由于地温在地表向深处有规律的增高,导致煤变质程度相应的增高,这一规律称~8.煤的反射率:指在煤的抛光面上,反射光强度与垂直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9.腐殖化作用:指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参与下氧化分解为多种简单有机化合物并经过合成作用形成腐殖酸的过程。
10.沥青化作用:是稳定组外层脱去甲氧基(OCH3)形成具有凝结力的沥青,该作用可以一直持续到早期肥煤阶段。
11.富煤带:指聚煤盆地内同时代煤层发育好可采煤层总厚度大的地带12.富煤中心:在富煤带内煤的聚积程度最好的部分13.聚煤盆地:指原始含煤沉积盆地,即形成容纳原始含煤岩系的盆地14.煤系:指一套成因上有联系的,含有煤层或煤线的沉积岩系15.煤田:在同一地史中形成的并连续或基本联系发育的煤系称~16.煤层厚度:煤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17.煤层总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和夹石层厚度的总和18.煤层有益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19.煤层可采厚度: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适于开采的煤层厚度20.烃源岩:能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21.储集岩:油气形成后凡是具有使流体储存和渗滤能力的岩石统称储油气岩石,简称~22.盖层: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19.油气藏:23.油气显示:指在天然露头或人工露头见到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等含油气现象,是由石油演变而来的一系列有机矿物24.氯仿沥青A:即以氯仿为有机溶剂,抽取出的沥青物质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以抽取出的沥青与原样的质量比表示25.石油族分:用液相色谱把石油划分成不同的部分称~26.石油组分:根据原油中不同成分对有机溶剂具有选择性溶解的性能将石油划分成不同部分,称~27.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年代中,中生代包括以下哪个时期?A. 寒武纪B. 侏罗纪C. 泥盆纪D. 始新世2. 以下哪项不是岩石的三大类?A. 沉积岩B. 变质岩C. 火成岩D. 变质沉积岩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4.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黄铁矿5.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解释?A. 地震带的分布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升降D. 月球的形成...(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分为____、____、____。
2. 沉积岩的主要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
3. 地壳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和____。
4.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三种主要相互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
5.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壳运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岩浆岩的侵入作用及其对地质结构的影响。
3. 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古环境重建的意义。
####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板块构造理论对现代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2. 分析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
#### 五、案例分析题(10分)某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沉积岩层,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化石。
请根据沉积岩层的特点,分析该地区的古环境可能是什么样的。
### 地质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 B2. D3. A4. A5. D...(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答案)#### 二、填空题答案1. 地壳、地幔、地核2. 侵蚀、搬运、沉积3. 构造运动、岩浆活动4. 俯冲、碰撞、扩张5. 二氧化硅####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 地壳运动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形成山脉、裂谷、海沟等地貌。
煤层气复习资料

煤层气地质学复习参考资料煤层气地质学复习参考资料1. 煤层气储层压力及分类指作用于煤孔隙—裂隙空间上的流体压力(包括水压和气压),故又称为孔隙流体压力。
可分为来自水的压力和来自气体的压力2. 渗透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渗透率是指煤层对气体的通过的能力。
3. 等温吸附曲线及朗格缪尔方程的意义等温吸附曲线是指在某一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吸附量(V)与游离气相压力(p)的曲线。
根据曲线可得随游离气相压力的增大,吸附量也在增大。
朗格缪尔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V=a·b·p/1+bp其中V指吸附量,p为平衡气体压力,a为吸附常数,反映吸附剂的最大吸附能力,与温度,压力无关,而取决与吸附剂的性质,b为压力常数,取决与吸附剂的性质。
朗格缪尔方程另一种表达形式为V=V L P/P L+P其中V L的意义与a相同。
而P L=1/b。
4. 煤层气资源量及储量煤层气资源量是指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予煤层中,当前可采或未来可能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数量。
煤层气储量是指矿井井田范围内煤层和岩层中所含有气体的总量。
5. 煤层气生成的阶段可分为3各阶段1原生生物气生成阶段2热成因气生成阶段(含热降解和热裂解作用),3次生生物气生成阶段6. 煤储层特征7. 煤层气藏的概念、划分煤层气藏是指在地层压力作用下保有一定数量气体的同一含煤地层的煤岩体,具有独立的构造形态。
可根据煤储层特征,构造形态,含气饱和度来进行分类。
8. 煤层气井气水产量曲线的变化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排水降压阶段,这一阶段若压力低于临界解析压力后继续排水,则气含饱和度将逐渐升高,渗透率下降,产气量增加2稳定阶段,这一阶段继续排水作业煤层产气两处于最佳解吸状态,产气量稳定3产气量下降阶段,随这煤内表面煤层气吸附量的减少尽管继续排水作业,但气和水产量都不断下降。
9. 煤中气体从煤层孔隙介质向井筒的流动煤层气开发的成功始自井低,一般井筒应钻至最低产层之下,以产生一个口袋,使得产出水在排出地面之前,在次口袋汇聚。
考试题-煤层气地质

考试题一、论述题1、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的区别与联系2、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与枯竭压力的区别与联系3、绝对渗透率、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压力的区别与联系4、实测饱和度与理论饱和度5、煤层气含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6、煤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7、煤储层压力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8、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研究现状9、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前景10、煤层气含量测试与分析方法评述11、煤储层孔、裂隙研究方法12、煤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13、深部煤层气含量预测方法14、煤型(层)气与油型气的区别15、煤层气的利用方向16、等温吸附曲线的作用17、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方式18、煤吸附性的影响因素19、列表比较美国矿业局的直接法与我国MT77-84解吸法测试煤层含气量的差异二、看图论述题1、下图是甲烷在不同矿化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解度实验成果图,将该图反映的信息论述出来。
2、下图是不同煤级煤在平衡水和30°C条件下的高压吸附实验成果,即朗格缪尔体积(V L)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 o,max之间的关系,将该图反映的信息论述出来。
3、下图是煤化作用阶段及煤层气生成示意图,将该图反映的信息论述出来。
daf(cf/t)三、计算题1、下图是TL005井3号煤层原煤的等温吸附曲线,实测原煤含气量为11.38 m 3/t ,储层压力为5.72MPa ,列出公式和具体数值计算:1)从图上读出朗格缪尔体积(V L,ad )、压力(P L,ad ); 2)计算理论饱和度、实测饱和度;3)计算临界解吸压力和理论采收率(设枯竭压力为0.7MPa ); 4)计算临/储比。
2、已知某煤储层在埋深1030m 处实测储层压力为8.64 MPa 、储层温度为36.5℃(恒温带深度30m ,温度为14.2℃)、闭合压力为13.97 MPa 、计算储层压力梯度、压力系数(静水压力梯度取0.98 MPa/100m )、现代地温梯度、最小水平应力梯度,分析煤储层的饱和状态。
煤层气地质学复习提纲

1. 什么是煤层气?煤层气的组成?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其成分大多以甲烷为主,也可能一氮气、二氧化碳或重烃等为主。
2.什么是CO2-ECBM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注入增加CO2提高煤层气生产能力的技术。
3.什么是瓦斯?赋存在煤层中的煤型气与采动影响带中的煤成(层)气、采空区的煤型气及采掘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4. 煤层气的生气阶段,各阶段的产率如何?(1)褐煤至长焰煤阶段:生气38~168m3/t ,CO2占72% ~92%,烃类<20%以甲烷为主,重烃气<4%(2)长焰煤至焦煤阶段:生气168~270m3/t ,烃类气体迅速增加,占70~80%,CO2下降至10%左右。
烃类气体以CH4为主,重烃可占10~20%,如壳质组含量多,则油和湿气含量也多。
(3)瘦煤至无烟煤阶段:生气270~422m3/t ,烃类气体占70%,其中CH4占绝对优势(97% ~99%),几乎没有重烃。
5.煤层气的成因,各种成因分别形成于什么阶段?(1)生物降解煤层气 泥炭~褐煤阶段 Ro,max<0.5% (2)热解型煤层气 褐煤~瘦煤阶段 Ro,max 介于0.5~2.0%(3)裂解型煤层气 瘦煤阶段~三号无烟煤 2.0%<Ro,max<3.7%(4)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 0.3%<Ro,max<1.5%6.控制煤层气组成的地质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控制的?1.煤岩组分(母岩)2.煤化程3.生气过程4.埋藏深度及相应的温压条件5.次生作用(混合氧化作用)6.水动力等地质条件。
7.煤的显微组成???有机质显微组分: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 无机质显微组分: 矿物质,镜质组:①透射光:橙红色、褐红色 ②反射光:灰色、浅灰色,具有弱的荧光性惰性组:①透射光:不透明②反射光:亮白色,黄色或灰白色,无荧光,正突起壳质组:①透射光:黄色,少数为绿黄色,红橙色②反射光:深灰色,灰色、有突起,发黄色的荧光 8.煤体的结构类型煤的宏观结构①条带状结构:②线理状结构:煤岩成分呈<1mm 的线理③透镜状结构:煤岩成分成透镜状④均一状结构:成分单一、均匀,镜煤、腐植腐泥煤⑤粒状结构:大量孢子、树脂体、矿物杂质⑥叶片状结构:树皮或角质形成⑦木质状结构:植物茎干的木质纤维组织的痕迹⑧纤维状结构:为丝炭所特有,一向延长,保存木质纤维组织结构,疏松多孔,细胞排列 煤的次生结构:①碎裂构造②碎粒构造③糜棱构造9.内在水: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共8套)

中国矿业大学学年第学期《煤矿地质学》试卷(1)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34分)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武纪(Є)、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的硅酸盐熔融体。
根据 SiO2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答:答题要点: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包括:顶底板中裂隙增多(一般在10-20m范围);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如岩层裂隙构通含水层,则出现淋水增加、甚至发生涌水。
C、遇断层前后,瓦斯涌出量往往明显变化;3.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答: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
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
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岩石的三大类?A. 沉积岩B. 变质岩C. 火成岩D. 生物岩答案:D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3. 以下哪种矿物属于硅酸盐矿物?A. 石英B. 黄铁矿C. 石墨D. 方铅矿答案:A4. 地壳中最常见的沉积岩是?A. 花岗岩B. 大理石C. 砂岩D. 玄武岩答案:C5. 板块构造理论中,板块之间的边界类型不包括?A. 离散边界B. 汇聚边界C. 转换边界D. 稳定边界答案:D6. 地震波中,哪种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A. P波B. S波C. 面波D. L波答案:A7. 以下哪种岩石形成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环境?A. 玄武岩B. 花岗岩C. 大理石D. 页岩答案:D8. 地质年代中,新生代包括哪些纪?A. 古生代和中生代B. 古生代和新生代C. 中生代和新生代D. 侏罗纪和白垩纪答案:C9. 以下哪种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A. 风化作用B. 地壳运动C. 岩浆活动D. 板块运动答案:A10. 以下哪种矿物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矿物?A. 石英B. 黄铁矿C. 金刚石D. 方铅矿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岩石的物理性质?A. 矿物成分B. 结构C. 构造D. 颜色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A. 层理结构B. 矿物成分复杂C. 含有化石D. 晶体结构发育答案:A、C3. 以下哪些是变质岩的主要形成过程?A. 高温高压B. 化学风化C. 矿物重组D. 岩浆侵入答案:A、C4. 以下哪些是火成岩的主要特征?A. 矿物晶体结构B. 火山玻璃C. 含有化石D. 岩浆冷却形成答案:A、B、D5. 以下哪些是地震波的主要类型?A. P波B. S波C. L波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主要由岩石组成。
煤层气复习题答案

第1题请说明下列名词的含义工作制度: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通过设定抽采设备的运行参数,使井处于某种某种排采状态。
储层损伤:?Cumulative gas and water production:累积产水量和产气量。
By Layer和By Region:?BHP:井底压力,指地面和井内各种压力作用在井底的总压力,实在生产中的井筒内用压力计测得的油层中部的压力。
等于套压,井筒中液柱的静压力和镜内和井内液体流动所损失的压力之和。
三孔两渗模型101页井网优化73页Sorption Time 吸附时间Well Bore Radius井筒半径……第2题进行科学研究时,“模拟”方法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第1页第 3 题请说明实验室模拟与数值模拟的异同,后者“数值”的含义是什么,进行煤层气储层模拟研究有什么意义?第1 页第4题煤层气从储层中解吸的模型有哪些,其具体含义是什么?100页第5题47—49页再结合前面的第6题34—39页第7题47---49 页第8题102---103 页当煤层气解吸时,煤基质收缩对渗透率产生正调节,当抽水降压时,储层压力降低了,导致有效应力相对增高,煤体以及孔,裂隙空间被压缩,导致渗透率降低。
排采中的这种效应,使得渗透率这一参数改变了,这将导致基于之前数据所做的历史拟合,产能预测等模拟产生较大误差,我们研究这种影响可为我们的储层模拟软件的设计的完善提供手段,并且这种影响的定量计量可为CO2产能增强技术,储层动态模拟技术提供支持。
第9 题37页第10 题21 页第11题线性方程组在煤层气储层模拟起到了什么作用?求解下面的线性方程组偏微分方程组的解算非常复杂,可以先将方程离散化转化为非线性方程组,进一步线性化成为线性方程组,通过求解矩阵进而求得数值解。
求解为消元法第12题对方程u是关于时间t和空间z的函数,D为常数,请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空间长度H模拟总时间T,可以绘图来进行表示)并采用单层隐式格式(要求具体给出)进行离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煤层气:在成煤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以甲烷为主的混合气体。
2生物成因气: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发生降解生成的煤层气,可分为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
3解吸气:在正常大气压和储层温度下,将煤样放入样品罐后,解吸释放出的气体。
4残余气:煤样经充分解吸后仍残留在微孔隙中的气体。
5煤层气藏:受相似地质因素控制,以吸附煤层气状态为主,有一定煤层气资源规模,具有相对独立流体系统的煤岩体。
6煤层气地质储量: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7煤层气资源:以地下煤层为储集层且具有经济意义的煤层气富集体。
8煤层气资源量: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当前可开采或未来可能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
9煤层气资源勘查:在充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遥感、钻井以及生产试验等手段,调查地下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和赋存数量的评价研究和工程实施过程。
10割理:煤中天然存在的裂隙,一般呈相互垂直的两组出现,与煤层层面垂直或高角度相交。
11储层渗透性:在一定压力差下,储层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12有效(相)渗透率:当储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储层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
13基质孔隙:煤的基质块体单元中未被固态物质充填的空间,由孔隙和通道组成。
14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煤所具有的总面积。
15含气面积:单井煤层气产量达到产量下限值的煤层分布面积。
16兰式压力: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能力的50%时所对应的压力。
17井底压力:煤层气井井底流体流动压力。
18原地应力:煤储层没有受到任何人为扰动,处于原始状态的应力。
19地层压力:作用于地层孔隙内流体上的压力。
20储层压力:作用于煤孔隙、裂隙内的水和煤层气上的压力。
21储层压力梯度:单位垂深内储层的压力增量,即随着深度的增加储层压力的改变速度,常用kPa/m或MPa/100m来表示。
22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煤层到其上部第一个不整合面之间的地层厚度。
23总孔容:单位质量煤中孔隙的总体积。
24孔面积:单位质量煤中孔隙的表面积。
25孔隙率:单位体积煤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26临界解吸压力: 在煤层降压过程中,气体开始从煤基质表面解吸时所对应的压力值。
27饱和度中值压力:毛细管压力曲线上饱和度为50%时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
28储量计算单元:一般是煤层气藏,即是各种地质因素控制的含气的煤储集体,当没有明确的煤层气藏地质边界时按煤层气藏计算边界计算。
29采收率:从煤层气藏中能采出的煤层气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二、填空题1煤化作用的实质是(温度升高)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烃类即为反应的(部分产物)。
2与天然气的成因相同,煤层气成因可分为(有机成因:生物成因、热成因、混合成因)和(无机成因)两大类。
生物成因气按其形成阶段可划分为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
3煤层气成因判别主要采用(煤层气的组分组成)(甲烷碳氢同位素)以及(成熟度)等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地质背景)。
4煤基质孔隙的分类:根据成因分为(气孔、残留植物组织孔、次生矿物孔隙、晶间孔、原生粒间孔)。
按照大小分为:(大孔、中孔、小孔、微孔。
)5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可分为(水动力封闭型)(自封闭型)两类。
6脆性变形标志包括(宏观断层)(裂隙)(显微裂隙)(微裂隙)。
7煤层气以(溶解态)(游离态)(吸附态)三种形式储集在煤储层。
8通过测定煤层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可以确定(地下流体的运移方向),确定(煤层气的富集区),为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提供理论依据。
9煤储层气含气量由(解吸气)(逸散气)(残余气)三部分组成。
10煤层气藏的边界类型:经济边界、水动力边界、风氧化带边界、物性边界、断层边界、岩性边界。
11煤层气产量预测模型:①气体吸附-扩散模型②组分模型③黑油模型。
①可再分为:经验吸附模型、平衡吸附模型、非平衡吸附模型。
12煤中裂隙分为:割离(内生裂隙)、外生裂隙、继承性裂隙。
13割离成因分为三种情形:(内张力作用)(流体压力的作用)(构造应力)。
14煤体结构: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糜棱煤。
15煤层气资源勘查可分为(选区)(勘探)两个阶段。
16根据选区评价的结果,可以估算煤层气(推测资源量)。
17根据勘探结果可以计算煤层气储量。
18基质孔隙和裂隙的(大小、形态、孔隙度、连通性)决定煤层气储集、运移、产出。
19煤层气的成分和同位素数据主要获得渠道:生产矿井,煤样品解吸试验,煤层气生产井。
20无机成因气的判断依据有(烃类气体的成分)(烷烃碳同位素系列)(与烃类气体伴生的非烃类气体)(稀有气体的含量与同位素)(地质背景)综合分析。
21储层压力状态分类:欠压、正常、高压、超高压。
22煤体变形的类型:脆性变形、脆-韧性变形、韧性变形。
23煤储集空间分类:煤储层是一种双孔隙岩层,由(基质孔隙和裂隙)组成。
24割理的分类:面割理和端割理。
25煤层气资源量/储量分类与分级:根据经济可行性分为:(经济的、次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煤层气资源量分为待发现的和已发现的两级;已发现的煤层气资源量,又称煤层气地质储量,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预测的、控制的、探明的)3级。
26无机成因甲烷13C1>-30%,烷烃气具有(负)碳同位素系列。
27割理一般集中分布在(光亮煤)分层中,割理面平整,无擦痕,多具张性特征。
29甲烷的溶解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0镜质组和惰质组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均高于(壳质组)。
生气能力壳质组>镜质组 >惰质组。
31对煤层气的生成普遍起作用的是(深成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
32 12CH4(优先)解吸,13CH4(滞后)解吸,且12CH4的扩散、运移速率高于13CH4,造成甲烷碳同位素浅部轻。
33 13CH4的溶解度(大于)12CH4,造成地下水滞留区同位素偏重。
C02溶解度远(大于)CH4,滞留区含量(高)。
压力越(高),分馏效应越明显。
34温度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是(消极)的,随着温度的增加煤的吸附能力(减小)。
35现今保留在煤层中的气体是经过运移和聚集的各种成因气体混合的产物,其成分和同位素组成既不同于常规天然气,也不同于煤层气。
36煤不仅具有成烃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容纳烃类物质的空间,然而,煤能否成为好的源岩和储集层,则主要取决于(煤化作用程度),煤化作用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变化(孔隙率,渗透性)影响烃类气体的赋存和运移,而烃类气体的产生则取决于煤化作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7大体上将有机成因煤层气分为(生物成因和热成因)两类。
38生物成因气按其形成阶段可划分为(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
39原生生物成因气形成于(泥炭-褐煤阶段(R。
<0.5%)即泥炭化作用和成岩作用阶段)。
40生物成因气实质上是(微生物成因气),亦称细菌气。
41由于埋藏浅,原生生物气在煤层中保存甚少,(不是)煤层气的主要勘探对象。
42原生与次生生物成因气的阶段划分取决于(有没有抬升)。
43热成因煤层气可区分为两类:(原生热成因气和次生热成因气)。
前者是指煤生成并就地储存的热成因气,保持了煤层气原始的组分和同位素组成;后者是指热成因气形成后经过运移,再在异地聚集下来,运移造成了煤层气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的分馏。
44混合气存在两种形式:(原地混合气和异地混合气。
)45采用甲烷的(碳氢同位素)可以确定热成因气和生物成因气的生成途径。
46稀有气体均是(无机成因),无须鉴别。
47甲烷的碳同位素资料是辨别无机成因天然气最直接的依据,(△13C1>-30%。
)的甲烷,均为无机成因。
48作为一种有机储层,必须具备一定的(孔隙)和足够大的比表面积,才能有效储存煤层气;同时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互连通的(裂隙),才能使煤层气有效产出。
49准确确定储层温度非常重要,一般用(测井)获得。
50从煤层气角度说,(煤体变形)使得煤作为煤层气储层的非均质性更为强烈。
51测井解释:对于煤层气开发井而言,大部分(不取芯),不能通过取芯直接观测煤体变形程度、确定煤体结构,但可通过(测井)定量评价。
52根据(勘探结果)可以计算煤层气储量。
53煤层气通常适合进行(滚动)勘探开发。
三、简答题1 煤层含气量的控制因素?答:煤层的含气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有①煤的物质组成②变质程度③顶底板岩性④埋深与上覆有效地层厚度⑤构造发育情况⑥煤体变形⑦岩浆活动⑧水文地质条件等。
2 等温吸附曲线在煤层气研究中的应用?答:①评价煤层对气体的最大吸附能力,实测值往往偏低。
②预测生产过程中储层压力降低时释放出气体的最大值和释放速率。
③确定临界解吸压力。
④确定含气饱和度、兰氏体积和兰氏压力。
3水动力封闭异常高压4个必备条件?答:①煤储层连续性强,渗透性强。
②地下水由补给区向盆地方向运移③运移以盆地内部煤储层非渗透性边界为终点,其展布方向与地下水运移方向垂直。
④顶底板岩性致密,渗透性差,对煤层气有较强的封存能力。
4影响煤基质孔隙发育的因素?答:①煤化程度:随煤化程度增高,基质孔隙的孔容和孔面积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②显微组分:不同显微组分含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孔隙。
③矿物含量:随矿物含量增高,煤的孔隙率逐渐降低。
④煤体结构:一般来说煤体的破坏程度越深,煤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越大。
⑤断裂:断裂可使煤的孔隙度增加。
5 影响煤储层渗透率的因素?答:①地应力:构造应力集中的地区,往往是低渗透率分布地区。
②埋藏深度:一般来说,煤储层埋藏深度增大,其渗透率降低。
③煤体结构:原生结构煤、碎裂煤渗透率高;碎粒煤、糜棱煤渗透性差。
④储层压力:煤储层渗透率随储层压力增大而呈十分明显的减小趋势。
⑤天然裂隙:理论上,煤层天然裂隙发育,有利于提高煤层的渗透率。
⑥水文地质条件:径流变弱,煤储层渗透率变低的规律十分明显。
6煤级演化阶段的划分?答:从烃源岩的角度,可将煤级演化阶段分为三个阶段:①未成熟阶段(泥炭-褐煤R。
<0.5%),以生物气形成为主。
②成熟阶段(长焰煤-瘦煤,0.5%<R。
<2.0%),以热降解气生成为主。
③高成熟阶段(贫煤-无烟煤,R。
>2.0%),以热裂解气形成为主。
7 煤层气成因类型?答:煤层气成因可分为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大类,有机成因又可分为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
①生物成因煤层气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发生降解部分转化为煤层气的过程。
按其形成阶段可划分为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
原生与次生生物成因气的划分取决于煤层有没有抬升②热成因煤层气可区分为两类:原生热成因气和次生热成因气。
③混合成因气:存在原地混合气和异地混合气两种形式。
8 煤体变形的识别标志?9煤层气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答:煤层气成藏条件有很多,主要包括沉积背景与煤层空间展布、含气性、储层物性、吸附特征、储层压力、封闭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