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失调的危害与预防

肠道菌群失调的危害与预防

河北医学院附属三院张琳等报告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中双 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明显减少(P<0.01),肠杆菌数量 增加(P<0.05),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降下。随着腹泻症状 消退伴有肠道正常菌群建立,但厌氧菌的上升速度缓慢,与症状的 恢复是同步的,但菌群恢复速度较临床症状好转速度为慢,而且菌群 失调程度与临床症状轻重有关。
五肠、道消菌群化→3系13篇疾(1病994与~2肠008)道菌群失调
消化系疾病→73篇
1、急、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肠炎、痢疾时常伴胃肠道 菌群严重比例失调,常住菌(如拟杆菌、 双歧杆菌、肠杆菌)数量减少,外袭病菌 异常增多。慢性腹泻原因较复杂,常见的 有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菌痢后腹泻、吸收 不良综合征及原因不明等,与肠道菌群失 调互为因果。
人体中定居的细菌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阴道中都有细菌长期存在, 被称为正常菌群。
成人体内的细菌数为1.2千克,约100万亿(1015)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主要在肠道,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约
80%,细菌种类约400-500种,粪便重量的1/3~ 2/5是微生物。这些细菌可分为3类:
有益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中间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 有害菌:葡萄球菌、假单孢菌
消化道细菌的分布
口腔:菌群高度复杂,经过胃被胃酸破坏,对 胃肠道影响很小。
胃:除了幽门螺杆菌或相关的菌种外,大多数 是革兰阳性的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 奈瑟菌、乳酸杆菌和念珠菌,细菌浓度通常 小于103/ml,在无酸的胃中细菌数会明显增 多。幽门螺杆菌是真正的胃内细菌,它是引 起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溃疡病的重要致 病因子。
侯晓华,张锦坤等报告慢性腹泻病人粪便菌 群的检测结果以肠杆菌、粪杆菌、双歧杆菌群 失调有关。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药成方,常用于调节人体肠道功能失调。

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关注藿香正气水是否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肠道功能失调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藿香正气水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
选取实验中常用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按一定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 藿香正气水处理:
实验组小鼠按照体重比例给予藿香正气水处理,剂量为Xmg/kg,持续给药Y天。

3. 采集样本:
在给药结束后,分别采集小鼠的粪便样本和肠道组织样本,作为实验数据来源。

4. 肠道菌群分析:
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小鼠粪便样本中的菌群结构和丰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
1. 藿香正气水处理后,实验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部分有益菌群丰度增加,有害菌群丰度降低。

2. 实验组小鼠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肠道黏膜结构得到改善。

3. 实验组小鼠体重增加速度较对照组小鼠略有下降,提示藿香正气水对小鼠的食欲和消化吸收有一定调节作用。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藿香正气水能够通过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炎症状态,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改善肠道功能失调。

这为藿香正气水在临床上治疗肠道功能失调提供了实验基础。

该研究仅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验证藿香正气水在人体肠道功能失调中的调节作用。

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分布及时效性研究

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分布及时效性研究

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分布及时效性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肠道健康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肠道菌群作为肠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平衡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肥胖、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因此探讨肠道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脾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表现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

脾虚模型大鼠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脾虚证候的机制。

然而目前关于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研究较少,且多为定性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时效性的分析。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分布进行动态观察,探讨脾虚证候的发生机制及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脾虚证候的本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1.脾虚模型大鼠的定义和特点脾虚模型大鼠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脾虚证候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以及药物防治等方面。

脾虚模型大鼠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典型的脾虚证候特征,如食欲不振、便溏、乏力等;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操作手段模拟脾虚状态,使大鼠出现类似人类脾虚的症状。

脾虚模型大鼠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明确的定义和特点,为研究脾虚证候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对脾虚模型大鼠进行深入探讨,揭示脾虚证候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生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肥胖、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因此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脾虚模型大鼠的研究中,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变化也受到了关注。

脾虚模型大鼠是指通过喂养特定食物或药物导致脾脏功能减弱的实验动物。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作用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作用
第 1 3卷
第 1 6期
2 0 1 3年 6月







Vo 1 . 1 3 N o . 1 6 J u n .2 0 1 3
1 6 7 1 —1 8 1 5 ( 2 0 1 3 ) 1 6 - 4 4 9 7 — 0 4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于选择肠球菌 ; 乳酸杆 菌选择 培养基 ( MR S ) 用 于
菌、 乳酸菌、 双 歧杆 菌 的菌 落数 , 并 以每 克 盲 肠 内容 物 中菌落 数 的常用 对数 表示 。
1 . 3 . 4 双歧杆 菌和 乳酸 杆 菌的调 节治 疗
选择乳酸杆 菌 ; 双歧杆 菌选择 培养 基 ( B B L) 选 择
后, 检测被检菌群 的数量 。结果 不同剂量头孢 曲松钠灌 胃的小 鼠盲肠体 积均有所增 大 , 模 型组的优势 菌的数量 显著 减少。通
过 口服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 , 可 以适 当的恢复乳酸 菌和双 歧杆 菌的数量 。与对 照组 比较 差异 显著 。说 明实 验成功地 制备 了小 鼠的肠道 菌群 失衡模 型 , 模 拟长 期应用抗 生素的机 能环境 , 通过 外源性 的补充 乳酸菌和双 歧杆 菌 , 对 保持肠道 菌群 的平 衡具有调 节和修 复作用。
关键词
乳酸菌
双歧杆菌
抗 生素 文献标 志码
菌群 失调 B
中图法分类号
1 1 3 7 8 . 9 1 ;
哺乳 动 物肠 道 内存 在 数 量 庞 大 、 结 构 复 杂 的 正 常菌 群 , 对 宿 主 具有 营养 、 免 疫 和 生 物 拮 抗 等 作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细菌的集合体,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肠道菌群失调是指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异常变化,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成分包括藿香、苍术、白术等药材。

据传统认为,藿香正气水具有调和中焦、清热解毒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目前对于藿香正气水在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方面的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探究藿香正气水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藿香正气水作为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潜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藿香正气水在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评估其对肠道炎症的调节效果。

通过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我们将观察藿香正气水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对肠道炎症的调节作用。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揭示藿香正气水在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作用机制,为其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旨在为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探讨藿香正气水作为潜在的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提高肠道健康水平,改善相关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藿香正气水的成分及功效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藿香、紫苏、荆芥、枳实等药材组成。

藿香正气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祛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胃肠不和、食滞积滞等症状。

藿香具有开窍宣肺、理气健胃的作用;紫苏具有疏风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荆芥具有宣肺祛风、行气解表的作用;枳实具有燥湿化痰、止呕调中的功效。

这些药材组合在一起,可以协同作用,调节肠道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研究表明,藿香正气水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藿香正气水可以减缓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从而维护肠道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实验设计方法

消化系统疾病实验设计方法

消化系统疾病实验设计方法在医学领域中,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些疾病,科学家们经常设计各种实验来模拟和研究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消化系统疾病实验设计方法,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动物模型实验设计在研究消化系统疾病时,常常需要使用动物模型来模拟人体情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模型实验设计方法:1. 胃溃疡实验设计:可以使用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给予其辛辣食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给予胃粘膜损伤剂等方法,诱发胃溃疡发生。

实验过程中需要监测动物的食物摄入量、胃酸分泌和胃黏膜损伤程度等指标。

2. 肝炎模型实验设计:常用小鼠或大鼠模型,通过注射病毒、化学物质或高脂饮食等方法,诱发肝炎发生。

实验过程中需要监测动物的肝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水平和组织损伤程度等。

3. 肠炎模型实验设计:可以使用小鼠或大鼠进行实验,通过给予动物温度、化学物质或诱导免疫反应等方法,模拟肠炎的发生。

实验过程中需要检测动物的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水平和肠道屏障功能等指标。

二、细胞培养实验设计细胞培养实验是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细胞培养实验设计方法:1. 胃酸分泌实验设计:可使用胃黏膜细胞株如RGM-1,通过给予不同刺激物如组胺、胆碱等来模拟胃酸分泌过程。

实验过程中需要检测细胞分泌的胃酸量和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等。

2. 肠道细胞炎症实验设计:可以使用肠道上皮细胞株如Caco-2,通过给予细胞不同的炎症刺激如TNF-α、细菌脂多糖等,模拟肠道炎症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要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和细胞屏障功能等。

3. 肝细胞损伤实验设计:常用肝细胞株如HepG2进行实验,通过给予细胞不同的损伤因子如酒精、药物等,模拟肝细胞的损伤过程。

实验过程中需要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氧化应激水平和修复能力等。

三、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以揭示消化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藿香正气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藿香正气水在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作用机制。

首先介绍了藿香正气水的成分和功效,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随后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发现藿香正气水可以显著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藿香正气水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疗效。

最后指出,该研究对未来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有望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认为藿香正气水在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藿香正气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作用机制、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临床应用、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肠道健康和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不良生活习惯、药物滥用等原因,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日益普遍。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藿香正气水作为传统中药,具有调节肠道功能、抗菌消炎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关于藿香正气水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究藿香正气水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理解藿香正气水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将探讨藿香正气水在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藿香正气水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机制,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验证藿香正气水是否能够有效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研究藿香正气水的成分与功效,了解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潜在作用机制;2. 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健康的影响,探讨藿香正气水在调节菌群平衡中的作用;3. 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观察藿香正气水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4. 通过结果分析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得出藿香正气水是否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潜力;5. 最终目的是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指导藿香正气水在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剂量。

肠道菌群研究思路和案例解析

肠道菌群研究思路和案例解析

肠道菌群研究思路和案解析1肠道菌群介绍目录216S测序技术介绍3肠道菌群的研究方向和案例分析PART1肠道菌群介绍肠道菌群介绍肠道菌群,顾名思义——生存在人的肠道里的大量细菌构成的集体。

其中包括:有益菌,也称之为益生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如:肺炎克雷伯氏菌等)。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

常见的肠道菌群:(左上)双歧杆菌,(右上)乳酸杆菌,(左下)肠球菌,(右下)大肠杆菌肠道菌群与疾病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

1:肠道菌群与脑部相关疾病(肠脑轴,如:抑郁症、脑卒中、AD、PD等)2: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3:肠道菌群与肝脏相关疾病(肠-肝-免疫轴,如: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4:肠道菌群与胃肠道相关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等)5:肠道菌群与肾相关疾病(慢性肾病等)6:肠道菌群与肿瘤…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1:疾病人群和健康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和队列分析。

2:临床水平疾病菌群和动物模型疾病菌群的表型比较。

3:临床疾病人群粪便进行粪菌移植(FMT ),模拟动物模型。

4:健康人群的粪便进行粪菌移植(FMT ),不会改善人群疾病的行为。

5:临床疾病人群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改善疾病的行为。

肠道菌群常用研究方法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最主要的标志物之一。

短链脂肪酸是指碳链中碳原子小于 6 个的有机脂肪酸 ,主要包括 乙酸 、丙酸 、丁酸等 。

作为肠道菌群发酵的主要产物,对人体多个器官和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二裂菌属 ;乳杆菌属 ;模型 ,动物 【中图分类号】Q95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856 (2005) 0320164203
Establishment of Models of Intestinal Flora Regulation and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Prevention in Mice
GAO Yun , LIANG Shang - dong , MU Song - niu , ZHANG Yu - zhen , XU Bao - hua , LIU Zheng - yu , J IANGJian - mei
(The Faculty of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 Nanchang 330006 ,China)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 4 组 ,每组 10 只 。灌服抗生素 溶液 (抗生素种类及剂量同前) 同时分别加生理盐 水 ,微生态调节剂 ,20 %低聚果糖及中药 (同前) ,012 mlΠ只 ,每天 2 次 ,连续 5 d 。于最后 1 次给受试物 24 h 后 ,无菌采取小鼠粪便 ,经稀释后选择适当的稀释 度 ,分别接种在各培养基上培养双歧杆菌 (BS 培养 基) ,乳杆菌 (LC 培养基) ,肠杆菌 ( EMB 培养基) 及肠 球菌 ( EC 培养基) ,48~72 h 之后计数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imal models of intestinal flora regulation and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prevention. Methods 11 The animal model of intestinal flora regulation :40 mic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 each of 10 mice. Antibiotics were used for 3 days to create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in mice. Then the mice of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aline and the mice in other 3 experimental groups received microecosystem regulator , fructo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respectively , for 5 days for intestinal floras regulation. Feces samples of the mice were taken by aseptic manipulation and cultured for assessment of amount of enterobacteriaceae ,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floras growing in the intestine. 21 The model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prevention : 40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 each containing 10 mice. Along with the antibiotics , the mice in the 4 groups received saline , microecosystem regulator , fructo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respectively , for 5 days. Samples of feces of the mice were take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experiment and the amount of bacterial flora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ame procedure a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Results 11 The model of intestinal flora reg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saline , all the 3 experimental groups showed that bifidobacterium , lactobacillus floras and intestinal bacillu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microecosystem regulator , fructo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respectively. 21 The model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prevention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normal saline , the bifidobacterium , lactobacillus floras and intestinal bacillu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3 experimental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ith microecosystem regulator , fructo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2005 年 6 月 第 15 卷 第 3 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
June , 2005 Vol . 15 No. 3
研究报告
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高 云 ,梁尚栋 ,穆松牛 ,张玉珍 ,许宝华 ,刘征宇 ,姜建梅
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111 实验动物 : KM 小鼠 80 只 ,雌雄各半 ,体重 18 ~22 g ,江西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 ( 合格证 号 :02196002) 。 11112 试剂 :盐酸林可霉素 (100 mgΠml) ,江西国药 有限公司 ,批号 :0110192 ; 头孢唑林钠 (100 mgΠml) , 江西国药有限公司 ,批号 :0110112 ;氨苄西林钠 (100 mgΠml) ,江西国药有限公司 ,批号 : 0107102 ; 微生态 调节剂 (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 ,大连 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保存菌种 ; 20 %低聚果 糖 ,湖南省益阳生化试剂厂 批号 :20011108 ;中药 (主 要成份为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等) 。 112 实验方法 11211 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 :选用 40 只小鼠 (雌 雄各半) 随机分成 4 组 ,每组 10 只 。先采集小鼠正 常粪便检测肠道菌数量 ,然后灌服抗生素溶液 (用 pH 714 的生理盐水配制的盐酸林可霉素 ,头孢唑林 钠及氨苄西林钠的混合液 ,3 种抗生素的浓度均分 别为 100 mgΠml) ,012 mlΠ只 ,每天 2 次 ,连续 3 d 。经 检验小鼠肠道出现菌群失调 ,随机选取 1 组以生理 盐水灌胃 ,作为自然恢复组 ; 其余 3 组分别灌服微 生态调节剂 (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 , 20 %低聚果糖及中药 (含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等) , 012 mlΠ只 ,每天 2 次 ,连续 5 d 。于最后 1 次给受试 物 24 h 后 ,无菌采取小鼠粪便 ,经稀释后选择适当 的稀释度 , 分别接种在各培养基上培养双歧杆菌 (BS 培养基) ,乳杆菌 (LC 培养基) ,肠杆菌 ( EMB 培 养基) 及肠球菌 ( EC 培养基) ,48~72 h 之后计数 。 11212 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 : 用 40 只小鼠
(江西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 ,南昌市 330006)
【摘要】 目的 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 。方法 ⑴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 型 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 ,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 ,随机选取 1 组以生理盐水灌胃 ,作为自然恢复组 ,其余 3 组分别 灌服微生态调节剂 (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 ,20 %低聚果糖及中药 (含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等) ,给 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 ,观察各组双歧杆菌 ,乳杆菌 ,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 。 ⑵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 小鼠 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 ,微生态调节剂 ,20 %低聚果糖及中药 (同前) ,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 ,观 察各组双歧杆菌 ,乳杆菌 ,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 。结果 ⑴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 菌群失调后 ,给予微生态调节 剂 ,果糖及中药后 ,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 ,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 ; ⑵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 给予微生态调节剂 ,果糖及中药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 , 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 ,果糖及中药可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 ,增殖双歧杆菌和 乳杆菌的作用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5 年 6 月第 15 卷第 3 期 Chin J Comp Med , June 2005 ,Vol . 15. No. 3
165
microecosystem regulator , fructo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y excert effects to prevent the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and increase the bifidobacterium , lactobacillus and intestinal bacillus floras in the intest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